标题:佛说陀罗尼集经 内容: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五(观世音卷中)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千转观世音菩萨心印咒第一(与一切观音菩萨心印咒同)头指以下四指反叉。 向内相捺。 左大指屈入头指中间。 右大指舒直向内。 勿曲。 两腕相合。 以右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阿噜力(二)莎诃(三)若作此印法。 一切观世音菩萨见之。 请观世音坐。 作结界法。 烧香供养竟。 次作此印。 观音欢喜。 日日作者大好益善。 又千转印咒第二手印与前一切观世音心印同惟足不同。 头指以下四指反叉。 向内相捺。 左大指屈入头指中。 右大指舒直。 向内勿曲。 两腕相合。 两脚作丁字形。 右脚丁头左脚丁尾。 乃右脚直立。 左膝曲在外。 努胯。 身屈向左边。 以心印当右乳前。 勿着乳。 面作笑颜。 头面向右。 每月十五日香汤洒浴。 入于净室。 而作此印诵后大咒。 四重五逆悉皆消灭。 千转陀罗尼曰。 那(上音)谟啰(上音)怛那(二合)跢啰(二合)夜耶(一)那谟阿[口*梨]耶婆卢(轻呼)枳帝摄筏(二合)啰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姪他(六)阇(上音)曳阇曳(七)阇(上音)夜婆醯(上音)儞(八)阇(上音)榆跢唎(上)(九)迦(上音)罗迦(上音)罗(十)麽罗麽罗(十一)者罗(上音)者罗(上)(十二)器拏器拏(十三)萨婆羯磨跋啰(上音)拏儞迷(十四)薄伽婆底(都儞反)娑(上音)诃(上音)萨啰薄羯底(十五)萨婆菩(上音)陀婆卢(轻呼)枳羝(十六)者刍(上音眼十七)输(上音)噜怛啰(上音耳十八)揭啰(上音)拏(上音鼻十九)是诃(上音)皤(二十舌)迦夜(二十一身)末弩(二十二心)毗(上音)输达儞(二十三)素啰(上音)素啰(上音二十四)钵啰(上音)素啰(上音)钵啰(上音)素啰(上音二十五)萨婆菩(上音)陀阿(上音)地瑟耻(二合)羝莎诃(二十六)达麽陀(去音)覩揭啰(上音)鞞莎诃(二十七)阿(上音)婆皤(二十八)娑(上音)皤婆皤(二十九)达摩皤(三十)菩陀(上音)尼曳(三十一)莎诃(三十二)千转经云。 诵此咒已恶业销灭。 诵至七遍五逆罪灭。 若满千遍已罪无不灭。 满十万遍面见观音种种庄严者。 七日之中初作法时。 惟得食乳糜酥酪白饼粳米饭。 不得食盐酱菜。 最后一日勿食。 十五日夜空腹。 佛前相续诵咒。 无定限数。 见像动摇。 出声唱言善哉善哉。 放光明曜。 复以真珠宝物安咒师顶上。 即知成验。 面见观音已。 得满一切善愿。 又于睡眠中。 梦见观音种种庄严者。 一切善事成就。 一切恶业销灭。 直转读者亦得灭罪。 欲东西行时。 先咒手七遍以摩拭面所至之处无诸灾横。 若能清净如法常诵不废。 得第一地。 若有女人能诵持者。 后成男子。 更不重受如是女形。 失作坛。 安置供养备讫。 然始诵咒。 其坛四面各十六肘。 四重作规。 院相皆外白色内四色。 各一重如似壁势。 即是八重也。 合五方色。 四面开门。 东西南北相当。 正中一重不须开门。 大瓦罐八枚。 瓮子四枚。 各满盛水。 插柏及柳枝。 安水罐瓮中。 作白饼粳米饭乳酪酥蜜香果子等供养。 然十六灯。 四门外合插十六隻未经用箭。 挂五綵线于箭上。 取佉陀啰木(紫薑木是)四枚。 二长五指。 二长六指。 钉坛四角。 散种种时非时华于坛上。 又取颇伽木(拘杞子小者是)一千八百枚。 各长一尺。 若一瓦钵若铜钵。 和酥乳涂此木枝。 咒一枝一遍即掷火中。 无佉陀啰木时(赤枣木代亦得)须画一白色观音圣者像。 随力大小作。 又先翻法云。 千劫聚集业障。 一时诵念悉皆灭尽。 得千佛聚集善根。 得背千劫流转生老病死边际。 舍此身已。 即见千转轮圣王。 恒持十善。 若欲生诸佛净土者。 昼夜各三时诵二十一遍。 满三七日。 如其所欲。 即于梦中。 或见佛金色形像及菩萨形像。 此是先相。 即知当生净土。 又受持法。 取突婆香(唐云茅香)并苗五斤。 楮木一千箇。 长一尺。 并酥总咒一千遍。 临欲烧之。 以酥涂木茎及香上。 各咒一遍烧之。 预五月六月。 取牛粪阴乾。 突婆香水和作泥作场。 身二肘圆作场。 场上安种种华香。 冬月无华。 刻华安之。 然熏陆香。 咒师面向东坐诵满一千遍。 法成。 未咒之时。 用此咒水二十一遍或七遍。 服之。 咒水解污净室。 道场佛堂。 洒身。 咒柳枝打病。 咒水治病并得。 各二十一遍。 若能一生日别三时。 时别诵二十一遍。 灭罪不可思议。 通一切用。 作是法者观世音欢喜。 观世音母身法印第三两大指坚。 各捻二小指头。 两手并竪相着。 二头指相捻。 在二大指小指上。 二无名指亦尔。 二中指在上。 头少不相到。 掌下相着。 头指来去咒曰。 唵(一)税闭(二合)提(二)槃陀啰(二合)婆悉尼(三)折吒麽俱吒(四)陀罗尼(五)莎诃(六)是法印咒。 若有人能日日作之。 相续供养。 以胡麻酥蜜和稻穀华。 诵咒一遍一烧火中。 如是乃至一千八遍。 一百八遍咒烧亦得。 如是日日作是法者。 一切观世音欢喜。 又法孩儿啼哭。 当以此咒。 咒结咒索。 系项即止。 观世音母心印咒第四合腕。 二食指二中指二无名指。 并屈头相拄。 与大节令平。 二大指并竪相着。 捻食指头侧。 二小指竪头相着。 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摩诃室唎(二合)曳(二)莎诃(三)是前二法印咒。 名观世音母法。 若有人诵持。 能除身中百亿劫重罪。 一切菩萨闻此咒者。 皆得奢摩他。 由此因缘得成佛位。 故名菩萨母咒。 有能受持者。 不久当蒙诸佛授记。 一切观世音菩萨。 由此咒印得奢摩他记。 持一切观世音菩萨三昧印咒第五两腕合。 二大指二小指。 直竪头合。 余指不相着。 直竪(但开二大指小指头不相到是名十一面印是大三昧印头指来去)咒用十一面大咒。 作是法者。 能除一切王贼水火刀毒等难。 皆无怖畏。 是观世音威神力故。 欲请诸菩萨等法。 先须作三昧印。 即得一切菩萨欢喜。 观世音菩萨随心印咒第六二手中指无名小三指。 向外相叉。 合掌右压左。 指头总博掌背。 并竪二食指相着。 大指亦然。 各博食指。 大指来去。 归命与前十一面等归命法同咒曰。 跢姪他(一)唵(二)多(去)唎多(去音)唎(三)咄多(去音)唎(四)咄唎(五)莎诃(六)是法印咒。 若人欲得聪明。 取一黄牛置清净所。 令一童男子持八戒斋。 搆取牛乳。 经于三日。 所搆得乳。 日日还与其牛饮之。 从第四日至第七日。 搆得乳者。 即用作酪。 以酪作酥。 日月蚀时。 香汤洒浴。 着新净衣。 而作四肘五彩水坛。 其坛无门。 其坛东面置莲华座。 座上安置鸡都摩致。 南面置都逻罗华座。 北面置俱噜屈罗华座。 中央置随心观世音华座。 十六盏灯八盘饮食。 烧香散华而供养已。 取前件酥。 盛一新净赤铜器中。 咒师此日不食。 三度洒浴。 念佛。 不得余想。 将其酥椀置坛中心。 令其作酥小儿。 在外看于日月。 勿令小儿见坛内事。 咒师不得见于日月。 若见日月一不得验。 若日月渐生来。 至心作多唎心印。 把其酥椀。 数数咒酥。 其酥椀中三种相现。 谓暖烟火。 若但暖。 服酥之人一日诵得七百偈经。 若出烟者。 服酥之人一日诵得七百偈经。 若出火者。 服酥之人及与他服。 即大聪明。 一日诵得一千偈经。 若其如常。 亦能强记。 其酥一两二两三四五两。 任意皆得。 又有随心观世音印第七(不见别号亦无别咒)二手十指皆竪头合。 掌内少空。 两腕相着。 正当心上(此印共供养一切印法同)。 随心观世音祈一切愿印第八左手大指屈而向掌。 又屈头指头。 离大指头四五分许。 中指以下三指。 总申相博。 以印横侧着心上。 指头向右。 咒用前咒。 是一法印。 欲求愿时。 先作纵广四肘水坛。 悬诸幡盖种种庄严。 于其坛中着随心像。 当其像前列着四椀。 其四椀中各盛一味。 谓盛石蜜沙糖乳蜜。 如其次第各盛供养。 散种种华烧沉水香。 供养像已。 对像至心发露忏悔。 随其所愿仰祈请竟。 像前作印。 以袈裟覆。 或用净巾。 覆其印已。 至心诵咒满八百遍。 更莫余缘。 诵此咒竟。 随心所愿悉得称意。 随事大小。 一日乃至七日作法。 日日三时。 晨朝日中及黄昏时。 依前作法必果所愿。 除不至心。 十二臂观世音菩萨身印咒第九左右无名指。 各列在中指背上。 竪二中指头相着。 合竪二小指二大指并着。 屈二食指头相拄。 各压大指头。 其食指齐第二节令平。 食指来去咒曰。 唵(一)摩诃税(去音)羝(二)莎诃(三)是法印咒。 取牛粪牛尿酥乳酪等各一大两。 总共和搅。 香汤洒浴着新净衣。 正面向东。 并足蹲坐。 即咒前药一百八遍。 六月一服一年再服自身无病治病大吉。 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身印咒第十准前观世音母身印。 上唯改开二中指。 去一寸许。 二头指无名指少举。 勿与大指相着。 头指无名指间。 开容一中指地。 头指来去咒曰。 跢姪他(一)唵(二)湿闭(二合)多夜(三)湿闭(二合)多菩阇(去音)夜(四)[嘌-示+土](去音)醯[嘌-示+土]醯(五)钵啰麽(六)输驮萨埵(七)摩诃迦嚧腻迦(八)莎诃(九)是法印咒。 通种种用皆有大力。 亦能降伏一切恶鬼神。 疗一切病。 一切贼难皆不能害。 若被枷锁。 取施输末罗指。 作印咒已。 涂枷锁上。 更至心咒即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口法印第十一以左右小指。 内隻直竪。 右无名指。 [打-丁+必]左无名指中指背。 向头指中指岐间入。 左无名指。 从右中指无名指间出之。 即入食指中指岐间入。 二中指直竪头相拄。 屈二食指。 各钩无名指头。 并二大指。 直竪头相拄。 与小指离半寸许。 同诵前咒。 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牙法印第十二准前口印。 唯改少屈二中指头。 各压二大指头。 二小指出外右压左。 总握无名指背。 咒用前咒。 是一法印。 能除一切水火风贼刀及王难。 夜叉罗刹一切鬼神毒龙毒蛇系缚等难。 若人日日常作供养。 得观世音及诸菩萨等皆生欢喜。 命终得生阿弥陀佛国。 又复十方净土随意往生。 若欲止风。 先以此咒咒灰一百八遍。 小片绢裹。 将随身去。 若风来者。 以右手取灰。 向风打散。 次以右余指作拳。 头指直竪。 向风数数诵咒瞋喝即断。 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心中心咒第十三咒曰。 唵(一)唎悉底哩(二合)卢迦(去耶反)毗社夜(二)阿谟伽波舍(三)摩诃鸠嚧驮(四)啰阇夜(五)唎陀(去音)夜(六)阿波啰(上音)提阿跢(七)呜[合*牛]呜[合*牛](八)[打-丁+巿][打-丁+巿](九)是一法咒。 能灭罪障。 忏悔治病。 大有神验。 具如不空羂索经说。 画观世音菩萨像法一切观世音菩萨像。 通身白色。 结加趺坐百宝庄严莲华座上。 头戴七宝庄严华冠。 而有重光。 其华冠中有立化佛。 其华冠后作簸箕光。 其光之内总作赤色。 其像背倚七宝绣机。 其像左手屈臂当心。 又屈中指向上直竪。 右手屈臂。 向左手上。 屈头指与大指相捻。 而拄左手中指之上。 其像颈有宝珠璎珞。 左右臂腕各有宝钏。 又以宝花庄白亵络膊。 身着花庄白亵之裙。 其裙腰作青色赤裹。 又以宝[绝-巴+日]系其腰上。 其像左右厢各有一菩萨。 以为侍者。 其二菩萨。 通身黄色俱头戴华冠。 右厢菩萨。 右手屈臂而把白拂。 左手屈臂而把莲华。 左厢菩萨。 右手屈臂把杂宝华一枝。 左臂屈竪手把白拂。 悉着朝霞。 缦胯之上。 华庄白亵绞于髀上。 而各立于莲华座上。 其像侍者后左右厢。 各有三菩萨。 以次上下侧身。 各面向像瞻仰而坐。 助观世音。 神通自在救护众生。 其像左厢上一菩萨。 通身黄色头上有少黄色。 以宝庄华。 缘于髻上。 青色圆光。 耳有白环。 而申右手当右膝上。 皆展五指。 垂掌向下。 左手当心而把莲华。 以白华亵络其膊上。 两臂腕上而着宝钏。 又以朝霞缦胯。 而坐青莲华上。 次下菩萨。 通身黄色头戴华鬘作赤圆光耳有白环。 乳房高大。 以轻白华亵。 横缦乳上。 右手背在髀上。 屈着。 竪手向上。 五指俱散。 左手覆在左髀膝间。 臂腕有钏。 着朝霞裙坐红莲华上。 次下菩萨。 通身白色。 面上眉间而有天眼。 其头发髻如似赤色。 头无华鬘。 作青圆光。 耳上无环。 而有四臂右边一臂。 屈肘向后腋间出举向头。 以其手指拄着发鬓。 一手屈臂。 拄右膝上。 把黄色数珠珠有三七。 左一臂屈肘向后。 腋间出手。 向上至于肩上。 手指如拳。 一臂拄着髀膝间。 覆手把经匣。 以浅绿纱络其膊上。 以朝霞裙交其脚胫。 而坐紫色莲华座上。 右厢三菩萨。 次上一菩萨。 通身白色头戴华鬘。 作青圆光。 耳有白环乳房高大。 以白华亵横缦乳上。 左手屈臂在左髀上。 而把莲华。 右手按髀上。 仰把一物。 状似果子。 亦如似华。 盛在掌中。 班斑然作。 臂腕有钏。 着朝霞裙。 帖膝坐于紫莲华上。 次下菩萨。 通身黄色头戴赤色华鬘。 作赤圆光。 耳有白环。 左手屈臂在左髀上。 把于莲华。 右手在右髀上。 仰掌散指如峻显之。 臂腕有钏。 以素白亵络其膊上。 着朝霞裙。 交脚而坐红莲华上。 次下菩萨。 通身黄色头有花鬘。 仰面向上看视其像。 耳有白环作青圆光。 而有四臂。 乳房高大。 以白宝褺横缦乳上。 二手合掌。 又一左手屈臂在左髀上。 而把莲花。 其华紫色。 其华茎状如箭干形。 而作黄色。 华头向上。 右一臂屈向后。 腋间出手。 向上至于肩前。 而把数珠。 珠有三七。 而着赤色菊华褺裙。 交脚而坐青莲华上。 其菩萨等并是观世音菩萨眷属。 于其像上。 近光左右。 各有二躯须陀会天。 右厢天者。 作乾闼婆音乐供养。 左厢天者。 以散华香供养菩萨。 又华光两边。 各有四鸟而助供养。 左边有二频伽鸟。 并行而立。 次后有二鹦鹉。 并行。 右边有二孔雀。 并行。 次后有二白鹤。 并行。 其像座下左厢。 又有二菩萨。 通身赤色作年少形。 颜容端正躯貌肥壮。 头发短促如作赤色。 面上眉间有一天眼。 有一白蛇。 从背后出。 而向左转高举头。 却向此菩萨面看。 右手屈展。 左手近乳而把莲华。 而着竪襴青白色亵。 短小裙子缦腰胯上。 立而不坐。 右厢菩萨。 通身黄色着朝霞裙。 合掌峻坐紫莲华上。 仰面看像而作供养。 布以绿地。 其像两边有菩提树。 于其树上有凌霄华。 绞络座下。 着青绿黄赤紫等色。 为厕宝地画像法竟。 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法印咒品(印有二十一咒有四十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中。 说诸法印陀罗尼咒时。 与无量菩萨大众及无数持咒贤圣众俱。 前后围绕。 来诣佛所。 到佛所已。 五体投地顶礼佛足。 礼佛足已。 绕佛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我有心咒。 名毗俱知。 甚深微妙秘密神通。 具诸法印及坛场法。 护持世间普令众生。 人非人等免离诸苦。 一切众生获其利益。 我今欲说。 惟愿世尊听许我说。 时佛赞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为一切诸众生故。 欲说法印陀罗尼坛。 我助汝喜随汝意说。 尔时同会诸菩萨众莫不欢喜。 一时称善。 尔时观世音菩萨承佛神力即说印咒。 毗俱知大身法印咒第一先反列二手小指。 各在无名指背上。 次各列无名指。 在中指背上。 二腕相着。 竪二中指头相拄。 竪二大指二食指。 然其食指少屈。 似不屈势。 头指来去(若以二食指总屈来即是华座印)咒曰。 那(上音)谟萨婆怛他伽底骠(一)阿啰诃陀(上音)骠(比冶反二)三藐三菩提骠(比冶反三)唵(四)跛冶那(去音)萨儞(五)怛啰(二合上)萨儞(六)怛啰(二合上)西(七)怛啰(二合上)萨耶(八)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九)跢知(十)倍移跢知(十一)倍移跢知(十二)倍啰(上音)提(十三)倍啰(上音)提(十四)湿闭(二合)羝(十五)遮智尼(十六)莎(去音)诃(十七)是法印咒。 若欲诵时。 可作身印至心诵之。 诸佛闻者皆悉称赞。 若诸菩萨闻咒音者。 皆生欢喜。 诸天闻者。 皆悉顶礼。 一切金刚闻咒音者。 皆悉怖畏。 若诸鬼神闻咒音者。 皆生恐惧。 六道一切众生闻者。 一切皆发菩提之心。 在地狱中受苦闻者。 皆得停息一切酸楚。 法应如是。 毗俱知大心咒第二(用身印)咒曰。 唵(一)毗梨(二合)俱(上音)知(二)俱(上音)知诃(入音三)毗俱(上音)知中大心咒第三(用身印)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二)没驮(上音)儞(三)索(四)毗俱知小心咒第四(用身印)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二)毗俱知中小心咒第五(用身印)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俱(上音)知(二)莎诃(三)请毗俱知来咒第六(用身印)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俱(上音)知(二)莎诃(三)毗俱知一切用咒第七(用身印亦名大心咒)咒曰。 唵(一)般摩跋时唎(二合)儞(二)呜[合*牛](三)泮(四)毗俱知顶咒第八(用身印亦名头咒)咒曰。 唵(一)智儞(二)莎诃(三)若有人。 持前大咒等八种咒时。 欲作法者。 皆应同用前法身印。 种种有验。 毗俱知香鑪法印咒第九(印是第二咒是第九)准前身印。 上唯改二大指。 愽着二食指。 二中指屈上节。 头相拄咒曰。 唵(一)赐俱(上音)嚧俱(上音)嚧(二)毗阇(去音)曳(三)莎诃(四)是法印咒。 当欲作法诵毗俱知菩萨咒时。 当以此印印其香鑪。 及印香已。 然后烧香。 手执香鑪。 心口发愿。 今为某事(云云)。 供养毕已。 次印香水。 毗俱知香水法印咒第十(印是第三咒是第十梵音云乾陀达罗度波)以右手五指。 相愽展之。 屈肘。 侧手印香水上。 左手无用咒曰。 唵(一)菩底(都尔反下同二)菩陀钵底(三)输达(上音)儞(四)莎诃(五)是法印咒。 当欲作法诵咒之时。 作印印水诵咒七遍。 以水散洒头身之上。 亦用此法咒。 供养诸佛菩萨等已。 次作护身印咒法事。 毗俱知护身法印咒第十一(印是第四咒是十一)斜侧覆二手。 以二大指并竪。 仍头状似鸟翅。 咒曰。 唵(一)鼻(上音)比儞(二)诃(入上音呼)是法印咒。 当欲作法诵咒之时。 即以此印护自身已次作结界。 毗俱知结地。 界法印咒第十二(印是第五咒是十二)左右中指以下。 反叉掌中右压左。 指背愽掌。 以二大指斜并相拄。 直竪。 屈二食指。 相愽甲。 相背。 以二大指拄地咒曰。 唵(一)倍移跢知(二)呜[合*牛](三)是法印咒。 当欲作法诵咒之时。 以此印印地。 辟除一切地上地下所有诸恶魔神鬼等。 次作四方结界印咒。 毗俱知结四方界法印咒第十三(印是第六咒第十三梵音波罗迦罗)先侧左手。 五指相着。 以右手压左臂上。 手背相着。 以右大指钩左大指。 随日右转咒曰。 唵(一)婆移跢知(二)呜[合*牛](三是咒同地界咒)是法印咒。 当欲作法诵咒之时。 即以此印右旋三转。 向四方绕。 辟除四方所有一切魔鬼神等。 次作结上方界印咒。 毗俱知结上方界法印咒第十四(印是第七咒第十四)左右二手。 中指以下三指反叉。 右压左。 指背愽掌。 以二大指。 头斜相拄。 屈二食指。 甲相愽拄。 以大指头。 倒临顶上。 勿令着顶咒曰。 唵(一)跢知(二)呜[合*牛](三)是法印咒。 能除天上虚空所有一切诸魔恶鬼神等。 当欲作法诵咒之时。 但护身结界。 更无所畏。 种种欲作毗俱知法。 无有妨难皆有神验。 毗俱知师子座法印(印是第八用大心咒梵本云思蝇伽散那)以左右头指中指无名指。 头相拄。 合腕。 以二小指直竪。 相去半寸许。 以二大指。 屈入掌内(若来向外直竪二大指名来)。 毗俱知欢喜法印(印是第九用大心咒)二手各屈小指。 以二大指各压甲上。 余指各散舒。 右手者直舒臂。 左手者覆胸上着。 起立屈右膝。 身就右边。 左脚斜直竪(若二脚相去四尺许即是使者印若唤来用右食指屈即来展即去)是一法印。 打一切鬼及阿修罗。 所在用者皆得大验。 若恶人作一切恶法。 欲来相害者。 作此印咒悉皆不成。 毗俱知供养法印(印是第十用大心咒梵本云阿伽母陀罗)准前身印。 唯改二大指。 开头相去二寸半许(若并屈二大指入掌即是来法出二大指即是去法)是一法印。 若以种种华香饮食。 供养三宝。 并作此印而供养者。 得福无量。 一切菩萨皆大欢喜。 毗俱知随心法印(印第十一用大心咒)屈二无名指在掌。 右压左。 二小指二中指各竪相着。 屈二食指。 各附中指第一节下。 以二大指。 屈愽食指下节侧是一法印。 欲供养时。 当作此印诵大心咒。 毗俱知身现行者前。 令行者见。 所愿皆随称心所欲。 毗俱知施与一切食法印(印第十二用大心咒梵音云皤唎)以二手。 仰舒八指。 小指至腕侧相愽。 各屈二大指头。 于掌中心着。 是一法印。 印中盛着诸饮食已。 将布施与护法神等。 一切众生一切得者。 皆生欢喜。 以前五印。 皆共同诵前大心咒。 种种有验。 毗俱知华供养法印咒(印第十三咒第十五)合掌仍虚掌。 中屈二食指于掌。 内现二大。 指并竪勿愽着食指咒曰。 唵(一)失哩(二合)智罗(上音)閦(初数反)弥(二)苏婆罗(上音)帝(三)钵啰(上二合)底(都尔反)纥哩(二合)瑟拏(二合四)摩逾波指登布史(五)莎诃(六)是法印咒。 若作观世音毗俱知菩萨法事。 皆须应作此印供养。 得蒙一切菩萨欢喜。 毗俱知香供养咒(咒第十六印用华供养印)咒曰。 唵(一)钵罗(二合上)底(都尔反)纥哩(二合)瑟拏(二合)(二)杜麽啰俱(上音)梨(三)莎诃(四)毗俱知灭罪咒(咒第十七印用花供养印)唵(一)阿地邑(以入反二合)地(二)毗诃啰儞(三)波啰(二合)提(四)莎诃(五)是二咒法。 若作毗俱知法。 皆同作前华供养印。 诵此二咒。 一切诸佛闻此咒者。 皆生欢喜。 悉得除灭无量劫罪。 毗俱知万里结界供养咒(咒第十八用法身印)咒曰。 唵(一)纥哩(二合)瑟拏(二合)丝(二)呜[合*牛](三)[打-丁+巿](四)是一咒者。 若欲作诸道场。 结法坛所。 广为供养。 惧诸魔事。 应可用结前法身印。 诵是咒时即得法成。 毗俱知作坛泥地供养咒(咒第十九用香水印)咒曰。 唵(一)帝誓帝阇婆(上音)底(都尔反二)是一咒者。 若欲立坛广设供养。 用前香水印。 印香水已。 当以此咒。 咒其香水一百八遍。 用涂坛地。 即得法成。 毗俱知菩萨降魔印咒法品毗俱知法甲咒(咒第二十)咒曰。 唵(一)跛治那(去音)舍儞(二)呜[合*牛](三)[打-丁+巿](四)毗俱知法弩咒(咒二十一)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萨西(二)呜[合*牛](三)毗俱知法左射咒(咒二十二)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萨耶(二)呜[合*牛](三)毗俱知法右射咒(咒二十三)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萨儞(二)呜[合*牛](三)毗俱知法箭咒(咒二十四)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二)呜[合*牛](三)毗俱知解一切外道及诸法事等结界咒(咒二十五)咒曰。 唵(一)湿闭(二合)羝(二)阇智儞(三)莎诃(四)是甲等咒。 若作毗俱知道场。 及设诸坛。 结界防护。 供养之所。 及以疗病。 防诸神鬼。 破诸外道婆罗门难法。 一一皆须作前身印。 诵此六咒。 及诵诸咒。 悉得有验。 毗俱知斫迦罗法印(印第十四)准佛轮印。 上唯改二食指。 去中指半寸许。 毗俱知跋折啰法印(印第十五亦名瞋印)二手合以二大指。 各捻掌内无名指下节。 并屈二无名指。 压大指上。 余三指各头合。 二手三指中节。 相去一寸许。 毗俱知打一切鬼法印(印第十六)准前屈左手食指无名指小指。 以大指压三指甲上。 勿令现甲。 直竪中指。 起立并两脚。 将印置额上。 以中指向下垂。 当眉间。 面作瞋形。 右手无用应用。 此印打一切鬼。 毗俱知三眼法印(印第十七)准佛顶印。 上惟改二手中指已下三指。 反相叉掌中。 直竪二食指。 头相拄。 其二大指。 勿愽中指。 各附食指侧竪。 起立并二脚。 反列手。 正当额上。 指头正当眉间。 下垂面作瞋形(同军茶利三眼法印)是一法印。 若欲疗病。 及将降伏一切恶魔大鬼神等。 当用此印诵前大咒。 法皆有验。 毗俱知搯数珠法印咒(印第十八咒二十六)与十一面观世音部搯数珠法同。 更无别异。 用大心咒。 又用灭障碍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舍稜(轻呼)伽(上音)儞(二)索(三)是法印咒。 名灭障碍。 毗俱知菩萨云。 作印搯珠。 诵此咒时。 除去过去未来现在三业罪障。 皆悉销灭永尽无余。 皆诵此咒无不有验。 毗俱知捻灰法印咒(印第十九咒二十七)以右手大指及无名指。 捻取灰咒七遍。 顶上着咒曰。 唵(一)乌特(二合)伽(上音)底(都尔反二)息普(二合)噜(三)莎诃(四)是法印咒。 若人诵持毗俱知咒法。 若有出行来去之处。 欲自防护。 及与他人防护其身。 以此法印。 捻灰咒七遍。 从顶至眉间两腋咽下心等六处。 以灰涂之。 处处去者皆无障碍。 毗俱知发遣一切去法印咒(印第二十咒二十八)以左手。 屈中指无名指头。 至第二节令平以大指相愽。 三指似综。 小指及食指各直舒。 勿愽无名指中指。 屈膝并坐。 以右手拓地。 用左手印综三指。 当胸前着。 腰屈向前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二)俱(上音)知(三)呜[合*牛](四)儞儞(五)脚(六)是法印咒。 若欲发遣一切。 及欲驱使。 当作此印手拓地已。 举头口云去去即。 当速去。 毗俱知菩萨使者法印品毗俱知有二使者一名钵啰塔摩。 二名钵啰萨那 是二使者各说一咒。 请用菩萨前身印降伏一切。 使者钵啰塔摩咒(合前二十九使者咒第一)即说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底兮(二合二)婆罗提(三)伽罗婆(四)莎诃(五)使者钵啰萨那咒(合前咒三十使者咒第二)即说咒曰。 唵(一)婆伽婆底兮(二合)(二)毗[口*梨](二合)俱(上音)底兮(二合下同三)钵啰(二合)那儞兮(四)钵啰(二合)婆皤底(五)莎诃(六)是二咒诵。 菩萨闻者心生欢喜。 其二使者随请菩萨。 菩萨印可是人得说此神咒者。 能令一切皆生信仰。 更有余咒亦请通用。 及诸印等助成菩萨威神力故。 尔时佛亦同时悉皆印可。 其使者等皆大欢喜。 行菩萨法人。 当诵持是咒法者。 能令咒师所为之法。 皆蒙菩萨常所护念即说咒曰(咒第三十一使者咒第三)。 唵(一)跢知(二)呜[合*牛](三)脚(四)使者上方结界法咒(合前三十二使者第四)咒曰。 唵(一)婆移跢知(二)呜[合*牛](三)[打-丁+巿](四)又结界咒(咒合前三十三使者咒第五)咒曰。 唵(一)湿闭(二合)羝(二)阇知儞(三)[打-丁+巿](四)是二咒者结护之时并用菩萨结界护身印诵咒法成。 使者头法咒(咒合前三十四使者咒第六)咒曰。 唵(一)皤冶那(去音)舍儞(二)莎诃(三)使者顶法咒(咒合前三十五使者咒第七)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萨儞(二)呜[合*牛](二合三)使者眼法咒(咒合前三十六使者咒第八)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萨耶(二)[打-丁+巿](三)使者口法咒(咒合前三十七使者咒第九)咒曰。 唵(一)跢啰(二合上)西(二)呜[合*牛](二合)(三)[打-丁+巿](四)使者心法咒(咒合前三十八使者咒第十)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二)[打-丁+巿](三)使者弓法咒(咒合前三十九使者咒第十一)咒曰。 唵(一)婆移跢知(二)呜[合*牛](二合)(三)[打-丁+巿](四)使者箭法咒(咒合前第四十使者咒第十二)咒曰。 唵(一)啰(上)知(二)[打-丁+巿](三)使者棓法咒(咒合前四十一使者咒第十三)咒曰。 唵(一)婆移跢知(二)[打-丁+巿](三)是诸咒等。 皆悉通用毗俱知菩萨法印。 制伏鬼神疗诸疾病。 救护众生皆当有验。 小心咒(咒合前四十二)咒曰。 唵(一)岐(入)(二)毗俱知菩萨阿唎茶法印咒(印第二十一亦名一字印咒)以二手四指。 各握大指作拳。 先右手在左腋下。 次以左手在右腋下。 屈左膝身就左边。 右脚斜直竪(一准军荼利身法印)咒曰。 唵(一)苾凌(二合去音长呼)结是印已。 诵前大咒满七遍已。 即摄后脚。 脚跟正当在右膝下。 脚莫着地。 右旋一匝。 口称唬[合*牛]。 唱一声已。 诵一字咒。 四顾看望。 起大瞋形成。 是毗俱知一法印。 名为大大母达啰。 毗俱知当作此法欲打一切。 尔时会中诸金刚部眷属众等。 而生大畏。 诸天魔等。 悉皆摧碎一时闷绝。 以菩萨印威神力故。 诵一字咒一遍。 即当诵观音身咒。 等无差别。 一字佛顶功德无异。 毗俱知救病法坛品咒师若欲救病人者。 至于病家。 香汤洒浴着新净衣。 与作法坛。 救其病苦。 其作坛处。 宜就好地。 居近水树华林之间。 若临恒河崕岸之处。 或近有龙深潭之所。 随其所住最胜之处。 净修其地。 如十一面七日坛法。 净修地竟。 香泥涂地。 悬于种种杂色幡盖及诸宝器。 其道场中应作四肘五色法坛。 坛中心着毗俱知菩萨位。 东方作莲华座。 座上横着一口大刀。 北方亦作一莲华座。 座上仰安明镜一面。 南方复作一莲华座。 于其座上竪三隻箭。 坛西门外敷咒师座。 取五水罐各受一升以下者。 好满盛净水。 着五穀子。 以青柏叶及竹叶枝梨柰叶枝。 塞其罐口。 庄严罐已。 将安四角及坛中心。 种种上味果食十盘。 然十二灯。 以诸香华种种作法。 诵咒供养日日不绝。 满七日已。 当候随心法印至验为限。 至诚忏悔。 得灭除障速成证验。 后若疗病亦依此法。 令其病人。 在咒师东面向北坐。 咒白芥子。 绕其病人头上。 烧之三日。 定差。 若作是法坛。 如能候得日月蚀时。 为此坛者最为大验。 若不值遇日月蚀时。 于其月内择取吉日。 若无如前好处所者。 当就好寺作坛亦得。 而其咒师。 必须得他布施白马。 若无白马。 用银作马而与咒师。 若无银作马。 任咒师意所须之物。 以代马用若无物者。 好心孝顺持戒坚固。 能得不违阿阇梨教严决之者。 方教此法。 毗俱知菩萨咒功能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持是大咒印。 为护身结界种种作法。 疗病忏悔。 供养香华不绝者。 当得菩萨护念。 若欲入阿修罗宫者。 于八年中日日诵咒。 满三千遍。 作三眼印。 用前大咒。 咒白芥子一百八遍。 一咒一散以打地上。 其地即开而作孔穴。 咒师得入。 欲住得见弥勒佛者。 即任意住。 若欲出来勿入城中。 若见道中有财物者。 将擎出来亦得无罪。 若有果子取而食之。 寿命一千岁。 若意得大海竭者。 可至海际经三箇月。 用前大咒。 咒白芥子一百八遍。 散海水中。 日日如是海水即竭。 若意欲得捉龙取者。 应当近于有龙水边。 经一百日。 作法诵咒。 其龙自出。 来就咒师任为调伏。 若治热病最为验吉。 若人欲得安怛啰(二合)陀那。 取摩那叱啰(唐云石雄黄也)蜜陀僧二物。 等分共擣为末。 更细研之。 经六箇月。 日日洒浴着新净衣。 日日三时。 平旦日中及日暮时。 至心咒药一百八遍讫。 更咒七遍。 点着眼中。 即得随意安怛啰(二合)陀那。 洒去方见。 其药勿使余人把之。 若意欲入阿修罗宫。 有诸恶物罗刹蛇等而作障难。 及门不开。 黑闇等障。 皆预作意。 咒白芥子一千八遍。 自随将行。 但有障处即用打之。 在在处处皆无障碍。 画毗俱知像法若用白褺。 若于绢上。 画作其像。 画师先受持八戒斋。 画释迦佛像。 左厢画金刚。 右厢画观世音菩萨。 其佛金色金刚身。 面勿黑勿白。 形状如年十六童子。 一切身分。 犹如庄严菩萨身法。 其观世音面及身分。 头冠璎珞天衣庄严。 锦绮罗裙。 皆如余处画观世音菩萨之法。 观音左手下。 更别画天女形。 身皆白色。 衣服赤白。 貌极端正。 头戴华冠。 次画持咒师。 在下胡跪手执香鑪。 向观世音。 作此像已。 从白月一日至十五日。 当食大麦乳糜。 恒诵后咒。 至黑月八日。 三日三夜勿食。 供养像时。 其天女像即放光。 入佛脚指中。 见此相时悉果心愿。 又若欲见槃茶啰婆私尼。 于十三日若十四日或十五日。 三日三夜。 可入大海水中诵咒。 张其画像于水岸上。 以百千莲华供养之。 时其槃茶啰婆私尼天神若来。 修道聪明智慧辩才持咒仙人。 随其所愿皆得如意。 又毗俱知咒咒曰。 那(上音)麽萨皤跢他揭羝骠(鼻朝反一)婆伽(上音)皤帝弊(鼻可反二)唵(三)萨皤婆(上音)夜那舍儞(四)怛啰娑(上音)儞怛啰娑(上音)儞(五)怛啰娑(上音)夜怛啰娑夜(六)怛啰西(七)苾炬智(八)儞矩智(九)哆智哆智(十)吠跢智吠跢智(十一)户噜噜吠跢智(十二)税(去音)羝阇(上音)智儞(十三)莎诃(十四句)是咒亦名观世音菩萨说金刚咒。 诵此咒时。 一切障难皆悉休息。 若欲自护。 咒灰七遍。 点额项下并二膊上。 去处无畏若为他人咒其头发。 结作为结。 心恒念咒。 一切官府。 若夜独行。 若贼中行。 一切畏处皆得无难。 所有恶人。 皆欢喜归伏不能为碍。 欲降伏一切。 当于白月十五日。 一日一夜勿食。 以菩提树为柴。 然火。 一撮胡麻。 咒一遍已掷火中烧。 如是数满八千遍时。 一切归伏。 尸利沙树(合欢树是)拘留孙佛得道树是。 但是佛得道树。 即得用也。 苦练亦得。 若被一切怨人厌祷。 遂失心性。 取男骨作橛。 咒满八千遍。 丁埋怨人门底。 还令彼人失心性也。 又法取烧尸灰。 于黑月八日。 咒一撮灰。 一遍掷火中烧。 如是满八千遍。 怨人即灭。 又法于黑月十四日。 入水中立至脐。 诵咒。 一切怨家恶贼群众。 两作和解俱生善心。 又法欲作四方结界。 取佉陀啰木。 长横八指四枚。 各咒八百遍已。 钉着四方。 一切恶鬼及恶怨人。 皆不得入此界之内。 又于界中作曼茶罗。 咒水二十一遍。 洒散地上。 即成结界。 于中即堪作咒法也。 又法萨埵姥跢跛吒(上音)那[合*牛]蒲利沙蜱七遍咒芥子。 又法云长命阙物难成不译也。 又法取秦牛酥一点子许。 一咒一烧。 如是数满八千遍已。 若到一切病痛障碍。 并悉销除。 亦不须看日月时节。 得作即作。 柴亦任用。 又法取木患子柴。 然火烧药(此土无故阙之)。 又法瞋贼来欲踬顿我。 诵此咒已即心欢喜。 又法官事。 月八日于观音像边。 咒白花。 一茎一遍掷火中烧。 满八千遍。 官事解了。 又法有贼欲来侵乱。 于观音像前至心诵咒。 贼即还去。 又法随求何法。 诵此咒时烧无烟炭。 咒白芥子。 一颗一遍一掷火中烧。 满八千遍所求皆遂。 又咒白芥子七遍。 一切起尸。 鬼等皆悉被缚。 又法咒石蜜七遍。 掷着水中。 即取此水作曼茶罗结界。 于中诵咒。 一切师子大虫禽兽水牛白象啰阇朱啰水等皆不能害。 毗俱知印咒及功能法略说已竟。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