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 内容: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卷第五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秘坛八肘大坛法品第十六复说。 无垢宝莲华佛顶聚心一切如来秘密大坛。 变化一切佛许可坛。 决定最上坛。 选择净地。 如近海河泉处。 其地欲得微妙柔软无诸砂卤瓦石骨等。 土必黄色。 兼有妙华及青软草。 如上此堪作其坛。 修治填土。 涂其地面并及阶道。 结界准前坛。 坛一擗手。 中心稍高令平实。 其地光泽由如镜面。 更取香水散洒磨之。 綵色器物并须新。 净界道五。 准前法。 中心画一百八叶宝莲华子鬓并须如法。 于上安释迦牟尼佛。 左边安金刚藏嗔怒恐怖形。 右边画迦腻瑟宅天。 坐地垂一脚。 面貌甚端正。 欢喜视如来。 佛所坐华菓上叶叶上画三十二宫诸天。 于东方画帝释身。 种种庄严具足。 南方作一梵天如前。 西方作自在天如前。 北方作大自在天如前。 四角画作四大神王并诸眷属。 庄严如法。 以上中心了。 东方起首。 一一中间。 画作小坛五色界道。 四面并如是。 作中隔一面分为九隔。 中心一隔为门。 四方皆如是作之。 共有三十二隔。 从东北角起首。 逐日转。 第一画作摩摩鸡神。 第二嗔怒神。 第三多罗神。 第四作钩神。 第五金刚(亦名迦罗销)第六日神。 第七大白神南方。 第八莲花孙那神。 第九天神。 第十地神。 第十一使者神。 第十二金刚使者神。 第十三金刚牙神。 第十四功德天神。 第十五婆罗苏缚神。 第十六元比神。 西方。 第十七虚空藏神。 第十八海神。 第十九执螺神。 第二十螺髻神。 第二十一大黑神。 第二十二金刚族神。 第二十三阎罗王神。 第二十四嗔怒夜叉(是火神)第二十五龙王神。 第二十六拔难陀龙王神。 第二十七摩女神。 以上诸神各随自本法庄严。 本面形色于外院四角着吉祥印者。 四天王亦得。 又画坛外第一院。 还为九隔。 从东北角起首画之。 第一作金刚印。 二转。 三三[月*古]叉。 四羂索。 五复突。 六天棒。 七天鎚。 八天杵。 九天刀。 十天幢。 十一拔折罗。 十二螺。 十三师子座(座上着一佛指)。 十四幢。 十五摩竭鱼矟。 十六莲华戟(四枚四角着之)二十四宝[并*羽]四枚(四角安置)二十五吉祥印(四面定作之也)南方作一火炉神执之。 东方作一铃铎。 西方作一宝钵。 北方袈裟二十五条。 又于外边。 更画一重面各四肘。 分为两重。 于内院中。 依方色田地上画七宝莲华。 面别各七枚。 于院中依方田色。 东方于内院中。 作一小坛。 二肘为之。 坛中作智惠菩萨(作执法形)观在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 又作一莲华安一宝钵。 如月形。 南方亦作二肘小坛。 坛上作诸大菩萨.普贤菩萨.慈氏菩萨.金刚藏菩萨.无尽意菩萨.海藏菩萨.金刚契菩萨。 是诸菩萨。 有手执印契华经宝珠者。 各随本形作之。 西方如前作二肘小坛。 上作药王菩萨。 是诸菩萨手执天地海须弥山日月星辰三千大千世界。 种种庄严具足。 北方作二肘小坛如前。 画金执拔折罗.大刀.金刚师子王.宋婆金刚.金刚顶王.金刚将王.金刚杵.金刚钩.盘龙.拔折罗.莲华拔折罗.大莲花拔折罗.金刚锁.金刚刀.金刚矟戟.金刚矟。 并于北方坛上画之。 次作三种结界噘法。 第一檀香木噘。 第二铜噘。 第三佉陀罗木噘(长短如前)寻常作诸一切坛。 皆须着水瓫金银等。 无有新瓷瓦瓶等。 顒取一事金银盆等。 香炉金银铜若无时。 得新瓷瓦等亦得用之。 食饮涂香末香种种华菓叠器中盛于佛菩萨天神等前供养。 其坛四角。 安置七宝舍利塔。 香炉四枚。 种种珍宝亦着供养。 四面坛上。 皆着种种饮食华菓香油等。 须如法。 佛像桢等。 并于坛外面。 向坛着之。 其坛外面向坛着之。 其坛幡华等并须如法。 烧香方。 钵多罗香(霍香是)薰陆香。 栴坛香(白坛是)咄□瑟迦香(苏合香是)沉香(恶揭鲁)寠具罗(安悉香)安膳香。 萨若罗婆香(婆律膏是)甲香。 龙脑香。 麝香。 共矩麽(郁金香是也)。 此十二味是一切香王。 坛上用烧之又。 着种种音乐供养(咒师便即作法)。 次作结界法。 先结四方界。 次结坛法界。 次结顶界。 次结护身界(及他人)次结大护身。 便作入坛法界。 行道三昧界。 及弟子印咒。 并结界花界(然后求成就法)。 又法。 咒师须身清净洗浴。 当着净衣。 一日三时洗浴。 然后于净处坐。 不得往秽处。 常须作斋。 然后诵咒。 祭火神一日三时供养。 取好日好时好宿好曜。 须好吉相于白月十五日。 自身清净。 断诸色欲。 作真实行。 发慈心。 离贪嗔痴行。 平等意。 然后得作法结界。 自身印咒。 并如上作之。 求请迎追嗔怒咒坐法善面咒发遣。 一依咒法作之。 伏一切毗那迦夜叉罗刹及诸恶魔等为恼害者。 咒师并须缚之。 如上所说。 一一次第作法。 然后求成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能入此坛及作法业障报障烦恼障五逆四重及三恶皆悉消灭定无疑刹那无间大成就功德无比难思议清净明彻如摩尼善净柔软如金薄如我清净无染污速断疑或成菩萨住世人天最尊王常行世间无众苦如月处空照四洲犹如满月照众生众星围绕月最胜常放一切大光明并由佛顶火坛力刹利四众诸大王皇后嫔妃并婇女宰相诸官士官等悉皆尊重求爱乐身得成就不退转一切如来与演说皆由得入佛顶坛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爱乐药法品第十七尔时复说。 相怜爱乐药净除。 降伏恶众生心。 降伏外道。 不问男女。 妇人呼唤夜叉罗刹。 交令欢喜。 驱使如上所说。 并能降伏。 常得驱使。 由如奴僕。 亦无嗔恨心。 尔时世尊。 即说偈言。 若男若女诸天王妃后宫人及婇女比丘及并尼四众一切四众皆归依及至一生及灭度我今正说香功能步多地神鸠槃荼衣香薰香涂身香若有薰着此香药有人千里五重围药力摄故速不至天龙夜叉药师尼金翅闼乾紧那罗摩睺罗伽阿修罗比丘刹帝婆罗门毗舍首陀诸众等皆来随意常恭敬及至命终心不退四方追摄随心至千里闻香皆迷乱皆由药力能降摄意所思念皆成就沉香。 煎香。 檀香。 安悉香。 甲香。 萨必栗迦(波西苜蓿香是)萨者罗婆(娑罗树汁)[口*芒]斯香(甘松香是)香附子。 青木香。 毕里[目*(盈-又+乂)]具那罗陀(波西荻根是)千尸罗(□细辛白色是而香气亦名药根香)郁金香。 石蜜。 好蜜苏。 以上等分细樢。 以苏和。 为丸。 丸如梧子。 以根本咒。 咒一千八遍。 以嗔怒金刚咒。 咒一千八遍。 嗔怒心咒咒一千八遍。 嗔怒中心咒一千八遍。 诵已将此香于高处烧一丸。 感得大山为动。 所有天龙。 十种天众闻香皆作舞。 乾闼婆皆摄来。 紧那罗天女皆来。 急如火。 一切强力难降伏者闻香皆自来。 此名金刚心中心速摄光聚香王方。 又法。 若咒师自薰此香。 或薰衣裳。 薰既已讫。 咒师所行之处。 四众皆来聚。 若男若女。 童男童女。 皆生恭敬。 薰此香药。 皆来摄来。 并发善心。 心相爱乐。 寻常随后。 更不肯离。 一切恶魔毗那夜伽等。 及诸罗刹疾虎病等令人横死者。 一切鬼神皆不能为害。 常得善神拥护。 身如着金刚甲。 咒师即放大光明。 若欲摄诸人。 取其名字及形状。 画取瓮中。 盛新瓮未经用者。 四面画杂花。 覆合是。 瓮底令向上。 于内烧香薰。 形状姓名于中着生属及生月。 若男若女。 并如前所说。 并能摄所。 金银及财宝。 奴婢并六畜等。 一切所须。 皆不达。 若欲为他人皆应。 如是摄千里。 并能来。 期日不过七。 又法。 欲摄龙者。 以牛粪泥。 作九头龙。 取前香七颗米计大。 以麵作香炉。 于龙前烧之。 称龙名字及抄名。 置于形像上。 亦称其名。 七族皆来。 至咒师前。 所有驱使之处。 皆不敢违期。 而止恶风霜雹雷电震雳恶云等。 欲下欲止俱不敢违随意。 驱使若常。 供养是龙。 龙即动起。 腾空而去。 若将前香于佛前。 烧其佛像。 即动起行。 若天神像前烧此香时。 诸天等皆隐不现。 若于市中烧此香时。 市中所有诸物并皆不现。 若于塔前烧此香时。 其塔上天不现。 若一切癎病虎鬼业。 皆令狂惑走去。 若欲缚扑将此香烧之。 皆自缚香能禁一切不间强弱有病无病等。 皆能缚之。 若于众中。 烧此香。 在摩诃迦罗前咒之。 一切众人皆自动。 归依是咒师所。 众人间此香。 众人皆自缚扑。 若于四衢路上。 烧此香。 有人于中过闻香。 即自缚驱使皆随心。 若欲解放时。 取白芥子及水。 咒之散其面上。 众人服旧。 若于尸陀林中。 烧此香时。 所有夜叉.罗刹.步多等诸鬼神。 闻此香皆来咒师前。 所驱使皆随意。 由如奴僕等。 若于价客人中。 烧此香。 所有劫贼及虎狼.师子毒蛇等。 不能浸绕。 恶人恶知识横来作障难有能。 烧此香并皆不敢近人。 善神常拥护。 所作皆不令愿者。 得遂心兴生得大利。 百千万亿事悉皆称意。 若欲使夜叉女。 当作其形像。 烧香置于前。 亦烧此香。 讫其女即自来所驱使。 皆随意。 乃至命终常不舍离。 若有逆贼及恶贼坏乱国土者并诸怨敌等。 画形及姓名如前。 烧此香。 千里之内诸贼等闻香之间。 并头痛七日。 烧香不绝者。 头破眼睛出。 若于贼众中如前烧此香。 众贼皆自缚逃迸如痴者。 藏隐亦无去处。 又法。 欲作使者法取髑髅七枚。 净洁如法。 洗治面孔令具足。 男子头者有三获。 为三分者即是男子。 即中用之。 四获者是妇人髑髅不堪用之。 清净洗前髑髅庄严。 着眼鼻孔齿并须如法。 次第着行坐。 取前香烧供养。 勿令人见。 于深密处作之。 欲驱使时。 烧香咒二十一遍。 即着髑髅。 自行动转开门出去。 还走自来随。 便出语所问吉凶事来。 向咒师说之。 所须金银钱财珍宝。 亦能知处亦能取得。 随意多少。 所欲驱使。 随意不难。 若欲结咒索及索者。 取绳及五色綖。 如前烧香二十一遍。 其索如蛇即东南西北随所教去。 即能为之能上坛。 若教缚人。 亦得随意。 若欲转钵。 如前烧香。 其钵即转及腾空。 一切如意。 若欲咒力时。 取前香烧。 其刀即行动转等。 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成就咒师衣裳品第十八应法衣。 若咒衣。 若欲嗔怒衣。 若欲灌顶衣。 我今各各分别说。 所着衣裳。 若欲诵咒取遍数时。 即着乾陀色白色灰色等衣。 并得用之。 若欲成就时。 着绯色衣。 须童女作。 若欲作嗔怒法者。 着青色衣。 若欲作坐禅诵咒者。 着白色衣。 若欲求吉祥者。 着苏色衣。 若欲灌顶者。 着乾陀色衣。 若欲成就坛法者。 着莲华色.絣色.乾陀色.灰色.郁金色.苏色。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如上诸色等皆须童子作咒师先咒女即教清净浴与饮五味汁然后将入色我说衣色法若欲成就者皆须着此衣能行此法者速得大成就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咒师自着咒索品第十九尔时世尊复说咒师自着咒索法。 取好綖净洁者。 须得赤色童女合作綖。 咒师与童女五味汁令饮。 綖长五尺五寸。 成须五尺。 取二十条合并在一处。 唯紧合之。 作三箇北斗形。 用金作之。 若无金银。 亦得胡印子里许。 剋之取三颗菩提子。 于神边着于索上三处。 着之此是护身吉祥索法。 此索者名定成就。 此索不得用萤虫。 唯得用白[叠*毛]及藕丝。 若作嗔怒索者。 絣色綖作紧。 若作凶勐索者。 用青色綖作带之。 若欲作一切事者。 用白色索带之。 右以上索并须洛髆着之。 右欲剋此袖使用者。 若作金刚法者。 用檀香剋之(所作一切事)。 若嗔怒者。 用铜剋之。 若凶勐法者。 却地罗木剋之。 次说作五色橛法。 若欲作一切事。 用白檀为之。 若嗔怒作恶之时。 用赤铜作橛。 若作凶勐之时。 用铁为橛(五枚)。 若作善事之时。 用却地罗木为橛。 若作然敌事之时。 用死人骨为橛。 右以上橛长短如前。 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咒师澡浴品第二十若欲成就吉祥事者。 用种种香水洗浴。 用牛五味汁饮之。 若作嗔怒。 用乳洗浴。 若作凶勐法者。 用牛尿洗浴。 如上所说洗浴法。 用之大成就。 次说日月吉凶作法。 若欲作好事。 皆用白月。 简择好日好辰月。 用月二月五月九月。 右以上月所作一切事及洗浴等。 起首大吉。 若作一切凶恶事。 取黑月至画已来。 亦取凶日凶辰凶星。 右以上若有斗杀等事。 以上日作之。 次说时节法。 凡一日一夜。 唯有三时。 一是善事及吉事。 二是凶事。 三是嗔怒事。 若欲恶凶勐事。 取用黄昏时。 作一切凶勐事。 若黄昏得好时。 不劳好月颗月皆用得。 若善事时节即用日午时。 若嗔怒事时皆用未时作。 如上等事。 咒师须知解。 不得过其时。 凡欲着时节并剋法。 不着时剋者不得其时。 不取钟鼓。 为定惠恐畏。 或迟或疾。 必须知时及作法。 非时作法。 诸魔竞动。 悉得其便非时而下。 第一钟鼓。 第二看时。 若定得时节。 所作无不成就。 若其过时节。 或复未到时。 此名非时作。 一切皆不成就。 若得决定时日。 日初出时。 日午时酉时。 若欲成就诸善事。 取日午为上。 所作皆得成就。 若作勇勐之事。 取日出时。 降怨伏诸事。 乃至午时得用之。 若作杀活事凶事。 即日入酉时为最上。 如是三时并是毗卢遮那成佛法。 灭罪除魔降伏等。 并用此三时。 最为上。 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莲花画像法品第二十一尔时世尊。 以偈诵曰。 若人能画此像者自作若教他人画教化或复自随事见此形像及礼拜即见常不得退转一切罪罪重业障皆令清净得无余一切所作定成就先取净白[叠*毛]及好绢成四方者。 若画此像。 不得用胶水。 和诸彩色用汁。 画人须受八戒及持斋。 洗浴清净。 着新净衣。 一一如法。 画形状如来口宣画像法。 秘蜜佛顶难得值遇。 增长福德。 成就大事。 善根功德亦能成就。 他人果当得菩提不退位。 常为天人众。 转大法轮。 若行若坐。 皆得无碍处。 无畏由如日月。 先取如[叠*毛]细软长者四肘。 方圆等界作八。 分其界道皆作五色。 庄严如法。 中心画释迦牟尼佛。 作莲花。 莲华上作师子座。 佛作说法之容。 唯须容貌端正。 四面放光。 左边画作金刚藏四臂身。 作轻青色半伽坐。 作椿眉嗔面。 头着金刚髻及天冠。 回向佛。 手把拔折罗.羂索.起斧.天刀。 各于四手中安置。 如法作之。 于其身遍手有光。 右边画作大嗔怒金刚王。 半跏趺坐四臂。 头作螺髻。 如莲形及天冠。 一手执杵。 一手把刀。 一手把拔折罗。 一手把三叉器杵。 于四手中各执一事。 身作种种色。 光从身中出。 嗔怒面恐怖可畏相。 其金刚面。 着佛左右两边。 金刚后各画一金刚。 手把拔折罗立于佛两边。 两边画作阿难迦叶。 手执扇拂。 如自己用相作光炎。 于其佛无上上画作莲华佛顶面。 于佛头上亦作莲华面。 诸光炎皆如火色炎起。 于佛直上画作伽瑟吒天宫。 种种七宝庄严。 如法四门。 于其宫内画如来众。 左右并作之。 画金刚把拔折罗欢喜请佛法形势。 画作四众天人等围绕而听。 更于四门画舍利塔。 左右两面画山。 于山上作七宝楼阁。 作举皆七宝庄严。 作十二箇舍利塔。 一一塔中有十二佛。 名菩提族塔门。 门皆开。 释迦牟尼佛于其莲华师子座上。 如前请说法。 皆有四众。 画七宝云盖天雨种种七宝及花天衣等。 于中心佛左边。 作如来座师子莲花座。 右边观世音。 右边文殊师利.虚空藏.普贤地藏.左右着之。 帝释.梵王.自在.大自在.四天大王等。 右以上各依本形。 如法作之。 右边画如来坐。 作说法形。 作金刚藏.弥勒菩萨.无尽意菩萨.娑竭罗龙王.难陀跋难陀龙王等。 上方左角画阿弥陀佛莲华师子之座。 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大导师菩萨.海意菩萨.尊胜菩萨.思惟菩萨。 手执天地。 毗那夜迦眷属等。 上方右角画莲华如来师子嗔怒金刚金刚将宋婆金刚金刚[髟/占]金刚钩金刚嗔眼赤头金刚。 下方左角画坛神。 摩摩鸡神.毗俱胝神(嗔面是).多罗神(星是)央俱尸神(鈎是).金刚练锁神.日神.大白神.孙陀利神(莲花是).缚散底神(岁星是).夜神。 下方右角画地神.大地神.使者神.金刚使者神.金刚牙神.天女神.娑罗苏底神.无比神.大恐怖神.海神.商弃尼神(螺是).一[髟/占]神.麽诃迦罗神.阎罗王神.嚩噜那神(五通).一切药神。 上方左右角画日月。 于佛两边。 作四大天王。 嗔怒面衣錍具金。 佛前作五水池。 有树木。 如法池前作咒师胡跪坐。 一手执香炉。 一手把数珠。 视如来面。 于诸空处中间。 画印契。 其以上皆随本形状作之如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今已说画像法若欲成就皆随要如上所执毗卢遮一切佛顶并诸像诸印坛法并契等若欲诵持先画像作得此像定成就大佛顶无畏宝广聚如来佛顶总摄一切诸部手印品第二十二复说坛咒成就吉祥诵持坛神法缚及一切诸天印。 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步多等驱使遣役。 一切毗那夜迦魔等亦执印之时。 皆摧碎。 能摄菩萨金刚诸天等。 作此印者。 无量无边功德。 左右两手合掌。 内虚如莲华形未开者。 二大指并直竪。 屈二头指。 以大指押之。 左右二小指二无名指苾小指于无名指背上。 无名指于中指背上于顶上着之。 如佛顶髻。 即是佛顶根本印。 右此印亦作之。 敢得天地动。 山石背倒。 十方诸天皆大振动。 所有须弥山海所有佛皆来随喜。 诸佛叹言希有。 得此印者共成佛一种咒师等。 若有人作得此印。 护净头上带之。 得不退转。 果当作佛。 决定无疑。 常持此印。 当生迦腻瑟吒天生。 大力金刚常拥护日夜不离。 无畏宝莲华广聚佛顶一切如来心根本印。 用根本咒咒之。 取前根本印。 左手头指直竪。 是心印。 用心咒咒之。 所作种种一切事用之。 于十大陀罗尼用之。 成十地各各别用。 得不退转之处。 心中心亦用前印咒之。 便用大验。 用结界。 结十方界。 护他护自身。 用灌顶逐日转用之。 用前印心上即是禅定印。 亦名受法印。 准前印脐上着之。 入佛堂。 入坛行道并用之。 此即护身。 又准前心印名金刚嗔怒印。 [合*牛]作此声。 好作此印。 作金刚势。 一切用之所。 所作诸事求愿成就吉祥等。 亦用此印。 又准前印。 名一切菩萨印。 印名亦别。 咒亦别。 与此印相应者并用前印。 用之取同前印。 遍身印之。 名曰甲印。 所作一切诸事。 坛中请召诸神等。 求金银珍宝一切财物及一切善事。 皆用此印。 又准前印作之。 如是作此印者。 百千俱胝那庾多印并作以讫。 名字手印。 又咒虽别。 并同用此印。 如上诸印数多用不过此印幡转用之。 一切随意。 如夜闇中日出照于天下。 一切众生得于眼目。 此印亦尔。 能为一切诸印作其眼目。 此一箇印若转用时。 与一切诸印同并用尽。 一切所用咒师皆用此一切佛顶印。 名字别亦用此印。 百千俱胝那庾多使者并皆用此印。 又准前印。 舒二头指直竪。 作嗔怒。 即向头上着之。 名嗔怒印。 有数般嗔怒。 一是佛顶嗔怒族。 二是莲华嗔怒族。 三是金刚嗔怒族。 四是摩尼嗔怒族。 更有余嗔怒等。 皆用此印咒如上。 如上等印并翻覆用之。 准前嗔怒印。 还复旧深着二头指屈。 即是钩印。 此是嗔怒钩印。 所作事求愿成就。 投鬼缚魔。 皆用此印摄之。 又准前诵嗔怒咒。 咒使用之追百千俱胝使者。 皆用此前两印。 呼唤驱使皆用嗔怒咒印大验。 又准前。 四指交捧。 即名捲印。 一切勐恶事作之贼恶人恶鬼恶魔毗那夜迦。 皆用此印咒之。 一切夜叉罗刹步多毗舍遮等鬼。 皆悉闷绝擘地。 恶龙贼等并皆碎灭而走他乡。 逆贼怨敌虎狼师子蚖蛇蜘蛛一切毒虫之类。 皆悉消散。 呼唤驱使皆悉自在。 若用此印追唤比丘比丘尼。 天龙神。 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 宰相百官大臣等。 若男若女。 一切人民。 收摄呼唤驱使千里。 亦随意自在。 准前钩舒无名指。 为大嗔怒印。 若作嗔怒恶事。 皆用此印。 此大嗔怒印指须弥山皆倒。 何况小山诸余物等夜叉罗刹。 及大海等指皆乾枯。 指天天烈星宿日月皆悉堕落。 何况恶鬼恶贼等思惟此印。 并皆杂碎。 夜叉罗刹难令恶鬼恶龙。 蚖蛇师子虎狼一切毒虫。 狐魅厌祷恶心咒师幻或咒术。 一切世间所有诸恶物。 悉能降伏。 左手作捲。 以大指捻头指中节。 名莲华佛顶心。 即诵一切如来根本印咒。 此用结界。 护身洗身。 体着衣灌顶。 驱使召请。 与鬼神食。 礼拜供养。 烧香散花。 发遣杂使。 用一切随喜。 一一用此印。 舒手名为发遣印。 我说此一切秘密印了名曰莲华佛顶无畏印并法并咒。 次说一切受持作法咒。 即说咒曰。 唵钵头摩暏丽[合*牛]此是洗浴咒二十一遍。 能灭一切罪。 所作吉祥事皆成就。 唵末尼什嚩犁[合*牛]此是洗手洁净咒。 唵尾缚摩罗钵头迷[合*牛]此是净身咒。 唵钵头摩像何犁[合*牛]此是衣裳咒。 唵布瑟婆钵头迷[合*牛]此是咒花咒。 唵杜噜钵头迷[合*牛]此是咒香咒。 唵弥哩弥哩钵头摩三摩(引)贺罗(六)[合*牛]此是咒食咒。 唵钵头摩补[齿*来][合*牛]此是咒食咒香供养坛中咒。 唵娑罗娑罗钵头迷[合*牛]此是薰香咒。 唵度知度知僧何罗钵头摩尾摩犁[言*牛]此是咒白芥子稻穀花咒用散之。 唵摩尼钵头迷素噜素噜噻嚩诃此是火火咒。 唵摩尼嚩孙驮唎噻嚩诃此是大地禁地时用。 唵钵头摩末尼摩拏唎儞[合*牛]此是座咒。 唵钵头摩迦弥儞[合*牛]此是入坛咒。 唵钵头摩啫迦罗嚩唎[合*牛]此是行道咒。 唵钵头摩什嚩罗牟律陀(引)尼[合*牛]此是礼拜咒。 唵钵头摩什嚩啰地波耶[合*牛]此是燃灯咒。 唵钵头摩摩唎儞社耶[合*牛]此是花鬘咒。 唵钵头摩末尼娑罗誓曳噻嚩诃此是咒水咒。 唵噻怖吒钵头摩末尼径林什嚩(二合)噜瑟(二合)沙[合*牛]此是结界咒用之。 唵钵头牟鸟瑟腻(二合)沙波罗(二合)嚩啰乾陀唎啫(二合)泥[合*牛]此是供养咒。 唵尾麽啰湿罗(二合)麽[口*梨](二合)咄噜咄噜噻嚩诃此是牛五味汁咒。 唵钵头摩娑慕地唎三摩呵罗(二合)[合*牛]此是云咒。 唵三曼多婆利迦罗曼底哩[合*牛]所作一切事时咒。 唵钵头嚩利啫啰啫啰散啫啰[合*牛]行咒。 唵钵头牟瑟腻(二合)沙末尼三曼多毗啰(二合)蒲陀泥[合*牛]此是光炎咒。 咒师自用。 唵萨摩怛他誐多啰尸弭(二合)散注陀那钵头迷[合*牛]咄噜咄噜[合*牛]此是供养佛香花咒。 唵阿牟伽末尼钵头牟瑟腻(二合)沙步噜步噜萨摩怛他誐多噳醯耶(二合)卢枳底什嚩(二合)啰[合*牛]此是一切咒王族咒。 唵钵头摩战嬭乎噜乎噜[合*牛][合*牛]泮吒嗔怒咒。 唵劳陀罗(二合)吒荷娑尾讫唎(二合)多[利-禾+登]瑟吒唎(二合)什嚩(二合)啰祁儞摩诃娑摩噻怖啰[合*牛]孃(引)此是嗔怒咒作一切事用。 大佛顶无畏宝广聚一切如来佛顶大坛功能品第二十三尔时世尊即说火坛。 若欲求愿者。 皆须火坛并用根本咒心咒心中心咒。 及勇勐嗔怒。 并用心咒根本咒心中心咒。 结界呼驱使发遣。 若欲兴云降雨。 及上雨恶风暴雨霜雹非时霡等。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颠癎摄受及相爱。 所有恶魔怨象鼻等。 四方斗战。 夜叉乾闼婆金翅紧那罗睺步多等。 福德成就总明及延寿。 一切众罪三恶并七逆。 福成灭罪。 皆须作护摩。 成就二十七种护摩法。 意中所起吉凶善恶等。 亦作大法。 随意得成就。 次作火坛法。 若欲起首诵持咒护魔法。 一切天神皆欢喜。 其火坛于中心作天神。 四方一肘上下等。 于火炉上面加四寸方里许团圆向外。 向外方口头稍交笼。 即于炉中作一轮。 其轮厚一寸。 大小一尺。 面用泥作之。 先用细泥作之。 先用细泥。 后用牛粪。 和种种香。 一日三回泥其火炉四方四面。 作方坛。 纵广一肘二肘乃至八肘。 于上画作种种神形印契等。 其坛并作四门。 以绳界围之。 咒师坐处开一门。 若作善事时。 取有汁白乳者。 木甜物苏蜜乳石蜜等。 搆木枝梨桃柳木桑木。 其木枝颗取一事用之。 其枝并一擘手烧火柴。 并用此木长尺二寸。 通烧柴须乾者无虫者得着火。 令火自着莫吹之。 欲作此法时。 咒师清净洗浴。 如净行婆罗门。 以上如是法。 并用佛顶根本咒心咒心中心咒作之。 又法作一炉同前。 于炉中一莲华大小如前。 离地四寸。 柴木枝等同前。 每日三时作火法。 且午黄昏时。 若不得三时二时莫绝。 且起黄昏作之。 其咒师坐处皆须当面坐。 其使人所将来物。 并向左边着之。 一切所有供养等。 并如前作之。 又第二火炉上画金刚部浴契印等。 诵嗔怒根本咒心咒心中心咒。 一切降伏怨敌等嗔怒。 皆用此火法作咒等。 又法作三角火炉。 深二十。 上面去火三指作三重。 三角里许宽外口稍小。 于中作一拔折罗高一指长八指。 其外坛准前嗔怒画之。 其木并用吉者有刺者却地罗木枣木皂荚木一切刺木坛等。 其木枝长十指。 并用此木。 不用全乾。 余如常法说。 并用嗔怒咒印。 所与饮食并着毒药辛苦物鸟头附子等。 此坛杀破灭坏天神人民诸魔等用此法。 又法取莲华苏稻穀花白芥子诸[饥-几+甘]菓木枝。 取一百八段。 如前长短。 所求愿者皆得成就。 所烧香等香善愿用之。 又法取坛香末白芥。 取白芥子苏蜜。 一咒一掷火中。 烧用桑木。 火烧准前法。 命延年百岁。 又法取乳头香一切花香。 苏蜜酪相和。 一咒一掷火中。 满八百遍。 用桑木为柴木枝用五菓大颗用一色。 所求和合怜爱皆得成就。 又法取乌麻粳米。 苏蜜酪相和。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取搆木为柴烧之。 得灭一切罪障。 不问轻重。 又法取龙花苏蜜。 八千遍咒之。 取柿子木为柴火烧之。 遍数满以雨即下。 又法取蔓菁子。 苏蜜酪相和烧。 八千遍其雨即上。 又法取粳米乌麻酪。 苏蜜相和。 取尸陀林中柴为火烧。 一咒一掷。 如是八千遍。 止恶风曝雨寒冷等难。 又法取悉香莨菪子麻子曼陀罗蔓菁油却罗尾罗木为火。 一咒一掷。 如是满八千遍。 即得八十四百千种颠癎魔鬼虎病等诸鬼皆悉啼哭而走。 若无前木。 用[木*(尤-尢+升)]木代之亦得。 又法取苏蜜涂棘柴上。 还取其柴为火。 一咒一掷。 如是满八千遍。 一切怨敌皆自消灭。 又法取莨菪子白芥子粳米沙糖。 苏蜜酪相和。 佉陀罗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百。 即一切毗那夜迦。 直走杀打。 调伏一切毗那夜迦。 又法。 取拈莲花池间。 取莲花茎叶花。 苏蜜酪等相和。 取五菓木为火。 一烧一掷火中。 如是满一百八遍讫。 即得功德天现身来。 问咒师言。 有何事须何物。 咒师答言。 愿与我钱财。 莫令乏尽。 即得其愿。 天即不现。 咒师若行若坐。 皆见伏藏。 所用无尽。 又法。 取赤牛乳。 白芥子稻穀花。 苏蜜相和。 取天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百遍。 即于一切斗战之处胜他。 又法。 取阿迦枳使罗。 白芥子。 酪粆糖苏安悉香相和。 以五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即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步多等皆被打。 降伏归依。 又法。 取莨菪子。 白芥子酢相和。 棘子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八千遍。 所有难降伏鬼人皆作此法。 又法。 取白芥子。 安悉香阿魏药鸟麻油相和。 取皂荚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百遍。 一切凶勐事。 须作此法。 又取白芥子.迦罗尾罗花(无者取桝用).天木叶。 苏蜜酪相和。 取[木*(尤-尢+升)]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一切真怒恶事作之。 又法。 取苏摩那花。 莲花叶天门冬苏蜜乳酪相和。 取桑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如是满三日三夜。 即得王妃百官一切人民。 皆来降伏。 恭敬供养。 又法。 取壃莨菪子天木。 取若叅汁和。 棘木柴为火。 一咒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一切怨家皆用此法。 又法。 取毒药和血。 荚皂木柴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即三日内其所有怨敌直皆死尽。 若降伏怨敌。 当作此法。 又法。 取盐白芥子相和。 柴火准前。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三日内一切怨家大将直皆死尽。 又法。 取盐糖猫儿毛鸡子髑髅。 蔓菁油相和。 取皂荚木为火。 一咒一掷。 如是满八千遍。 所有怨家。 直皆逃尽。 又法。 取青莲华.苏末那花.莲华叶.白芥子。 安悉香酪苏蜜相和。 取称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百遍。 所有一切众生病厄难中一切鬼神。 悉皆远去。 不敢近人。 又法。 蔓菁子续葰子。 蜜苏酪相和。 称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 一切诤讼争竞所有怨家。 皆自消灭。 又法。 取檀香紫檀白芥子。 安悉香煎香油酪蜜苏相和。 取却地罗木枝。 取桑木为火。 一咒一掷火中。 如是满八千遍即咒。 洗浴清净着新净衣结界。 然后作此法。 烧种种香。 一切如来。 一切菩萨。 一切金刚族。 一切坛天神。 皆自现形。 所求随意。 延寿更加百年。 命终之后。 生极乐世界。 莲华化生。 生不忘。 常忆宿命。 此是金刚护摩法所用之处。 皆得通达无种不成。 一切罪皆得消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能依上持法者能除一切诸恶业三恶八难及四重所有怨敌及诤竞八十四风及诸病如上罪病皆能除延年益寿超十地一切诸佛及菩萨常来拥护生佛国号名诸佛所生子佛告金刚。 希有此陀罗尼。 汝今收取。 我今付属于汝。 护诸佛国。 尔时金刚夜叉大将。 及迦腻瑟吒天。 有余三十三天宫诸神。 帝释梵天王四大天王。 自在天大自在天等。 前白佛言。 世尊。 我今受得一切大佛顶族王。 为护佛国王及诸四众。 若有读诵受持听闻此法书写。 若自写。 若教人写。 若自随喜。 教他随喜。 乃至菩提道。 不悔不忘。 不谤此陀罗尼者。 金刚言。 我能拥护。 日夜不离是诸人所。 佛言。 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不可思议。 尔时四众。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大佛顶无畏宝广聚经卷第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0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