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牟梨曼陀罗咒经 内容: 牟梨曼陀罗咒经失译人名今附梁录若欲受持牟梨曼陀罗。 必须成验者。 先护三业令极清净。 复先定一所有舍利之塔者。 即当拣择好时月日。 所谓从白月一日至十五日为好时日也。 若用一日作法者亦得。 即当用其月十五日最为第一。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随其力分供养诸佛一切菩萨及金刚等。 然灯四盏取其时花以为供养。 当喫三种白食。 日别绕塔及曼陀罗。 行道一匝诵其一遍。 如是满足一百八遍已。 若睡来时但眠塔前。 欲明相时佛及金刚便现梦中。 得此感已随所有愿无不满足。 又诵此陀罗尼满三万遍。 五逆重罪即得除灭。 若持此陀罗尼求至验者。 不得怀诸贪心。 应离欲染为一向心。 如是诵持无不速验。 若能日别诵百八遍者。 一切所向无不获利。 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为他行蛊毒亦不能害。 水不能漂溺火不能烧。 疾病疫疠不相污染。 假使国内所有贼难灾祸亦不为害。 而乃能令眼耳鼻等。 及于口齿身诸少分亦无苦痛。 乃至不为一日二三日诸热病等之所为害。 一切蛇兽毒恶无更伤及诸厌蛊无终能害者。 以要言之一切诸恶无所能为。 当知此曼陀罗有如是等大威神力。 能除一切诸怖畏事。 能灭一切诸根本罪。 能住一切诸功德住。 能满一切波罗蜜行。 乃至能令疾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于高山顶上而诵之者。 所有一切山谷水陆诸众生等。 眼见境处及见咒师。 其诸族类尽其报命。 终更不堕于三恶道。 若于天庙内诵此咒者。 一切祆神咸来敬奉。 若于有龙池中诵其咒者。 一切那伽咸来敬奉。 若于日前诵是咒者。 素唎啰阇来下敬奉。 若于金刚像前诵是咒者。 金刚现身满其所愿。 若咒昌蒲满八千遍而自服之。 见曷罗阇。 所向言说一切无违。 若咒胡椒满八千遍而口含之。 能令见者一切欢喜。 所向教语无敢违者。 若咒白芥子满八千遍散向空中。 能令恶风恶雨。 非时霜雹诸灾祸等。 悉皆除灭。 若咒食盐八百遍已食婆啰觅者。 能令外道诸恶心者。 恶心自灭悉来归事。 若咒白芥子称曷啰阇名。 一咒一烧八百遍已。 能令曷啰阇屈曲随从无复违逆。 若咒安息香八千遍。 烧之熏着鬼病者。 即自吐姓名。 咒师诃遣其鬼无违。 若欲祈雨。 取青牛粪泥作一龙。 一身三头朱染嵴背金装胸臆。 先作方坛。 若高台平地随时作之。 又以青绿涂画其坛。 坛上施龙。 其坛四角各一水瓶各一香鑪。 一烧薰陆香一烧栴檀香。 一烧酥合香一烧安悉香。 又接坛外更作一坛。 纵广四肘牛粪涂上。 四角安瓶。 一盛水和乳一盛水和酪。 一盛水和乳粥。 一盛水和脂。 又于坛内燃灯八盏。 又以脚极实[口*梨](此云红蓝花未的)及麨庄严其坛。 又于四角各插一箭。 又以五色线系围箭上。 又作五色旛子悬其箭头。 又将七种穀散其坛内又用五彩庄饰供设坛上。 又以当时所有种种花果尽设坛内。 于是咒师面向东。 咒取白芥子满八千粒。 咒一遍打龙头上。 如是咒打满八千已。 大云四合即澍甘雨。 从此已后一切那伽咸并敬奉。 若雨过多咒白芥子满八百遍。 投于有龙水中其雨即止。 当此咒时一不得语。 若祈雨时疾云暴风。 苦雾卒雹乍聚乍散障其雨者。 作佉陀罗木橛打于龙渊岸侧。 则一切障难悉皆散去。 若祈雨时被一切障难。 令雨不得下者。 当于坛内画一毗那药剑。 取白芥子八百粒。 粒咒一遍用打毗那药剑。 如是满足八百遍已。 能令一切作障难者。 悉自被缚不复能障其雨即下。 事既了已当用乳汁洗去画像。 毗那药剑甚大欢喜。 从是已后一切所求无不如意。 其持咒者身及衣服。 一切常须严肃净洁。 其根本曼陀罗功德略说如是。 即说咒曰。 那麽萨啰婆(二合)怛他竭多(去)喃乌唵(二合)毗布罗揭陛摩尼波[口*路]陛怛他多(去)达啰(二合)设儞(平)摩尼(平)摩尼(平)素钵啰陛毗末梨娑竭啰钳苾[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什伐(二合)啰什伐(二合)啰勃陀毗路吉帝炬醯(血桂反)耶地瑟耻多竭陛莎(引)诃上是根本陀罗尼法。 复次当说牟梨大曼陀啰功德。 若有诵满十万遍者得见一切诸佛。 诵满二十万遍者。 得见一切菩萨行地。 诵满三十万遍者。 如入一切曼陀罗已。 持一切咒无不通验诵满四十万遍者。 得成一切持咒中王。 诵满五十万遍者。 得见一切修罗宫处。 诵满六十万遍者。 得见一切地下伏藏。 诵满七十万遍者。 得见现在未来一切事本。 诵满八十万遍者。 是人当得宝海三昧。 诵满九十万遍者。 得一切诸佛真行正业履妙觉地。 诵满百万遍者。 得一切诸佛授菩提记。 若人犯五逆无间等罪。 能诵是咒十万遍者。 如上重罪一切除灭。 而得入于不退之位。 又得知于一切他心善恶。 复得眼根清净耳根清净鼻根清净舌根清净身根清净。 五根清净业以自庄严。 若有诵满十万遍者。 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灭于如上无尽重罪。 至百万遍者。 二十万各于其中。 别得无量无边功德。 一一功德倍胜于前。 复次先当洗浴着新净衣。 取其斛他(梵语)苏乾得(石留黄未详定)于铜器中和水研之。 置于佛前献三白食。 从初八日至十五日。 诵持是咒满十万遍。 苏乾得上当现三相。 若煖相者取涂额上。 随所去处如意即到。 而持咒中为一切王。 又更诵咒候于额上。 烟相现时即于额上。 取其斛他涂眼睛上。 应时即见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金刚所在住处。 一切诸魔而于此人无敢恶视。 一切法要悉皆圆满。 一切功德无不成就。 又其额上现火相者。 则得什伐啰泥(去)南三昧。 而于三十三天中。 获大尊胜一切自在。 复次若于山顶诵一万遍。 即于赡部诸域一切族中。 获大尊胜趣曷啰阇。 若入有龙水内诵八千遍。 一切那伽莫不恭敬。 若咒白芥子满八千遍。 散于空中能令雨下。 一切那伽咸当敬顺若能日别诵持此咒。 其人功德果报不可得思不可得说。 复次取新净瓮满盛净水。 随其土地种种花草及诸树等。 皆取其芽嫩软颠头皆置瓮中。 又取因陀罗诃塞多(云是人参似手未详)健(平)陀波啰(去)缚白芥子郁金花栴檀。 以如是等诸上药物。 总内水中咒一万遍。 若在世间一切人等诸恶病痛。 当与服之并以洗浴。 一切病者悉得除差。 一切诸罪悉得除灭。 亦令一切恶人所作[示*厌]蛊自然消灭。 又令一切众人皆生敬重。 由是咒药力故。 能令是人有大威德。 若白癞病及诸癞等。 服此水者及令洗浴。 是诸恶疾即得除差。 若有妇人小来不产。 服此药水及以洗浴即得产生。 若复有人一切不吉。 所作坎轲常无福祐。 服此药水及以洗浴。 所向称心无不谐顺心。 尔时世尊说心陀啰功德如是。 即说咒咒曰。 唵摩(上)尼(上)拔折[口*梨](二合)虎[合*牛](二合)又随心咒咒曰。 乌唵(二合一)摩尼达哩(二合二)虎[合*牛](二合三)泮吒(半声四)复次当说乌波啰大曼陀啰功德。 若有诵满一万遍者。 能令一切毗那药剑诸魔眷属恶神鬼等悉皆俯伏。 咒师足下以胸着地。 求哀乞命咸各唱云。 所有言教敬奉随顺。 若诵满二万一千遍者。 一切诸天之中而得尊胜。 及诸龙等各来归向敬事承命。 若诵满三万遍者。 一切夜叉一切恶鬼。 莫不敬顺归伏承事。 若诵满五万遍者。 所欲事务无问远近。 随其作者称意成就。 于彼欲界中阿修罗中。 诸类众生一切之中。 随意所作皆得信顺。 若诵满八万遍者。 一切金刚及眷属并诸部落。 皆立其前敬待言教。 若诵满九万遍者。 一切菩萨喜心护念。 若诵满十万遍者。 蒙一切佛皆为现身。 尔时告言汝善男子。 所有愿者今当满足。 十方净土随汝意往。 所有一切陀罗尼咒。 及一切法汝悉已办。 我等一切诸佛。 今当与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功德一切果报汝今圆备。 乌波罗大曼陀啰功德。 如是当依次第。 即说咒曰。 座咒六(诸本皆无已上次数)呜唵(二合一)末尼军茶唎(二)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三)莎诃(四)此上名座咒。 复次结坛咒七唵 末尼比社曳 驮啰驮啰 虎[合*牛]呜[合*牛](二合)莎诃若结坛时即诵此咒。 咒白芥子七遍以散坛中。 复次十方结界咒八呜唵(二合)什缚啜(引)栗多麽尼 嚧质栗儞(平)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若结界时。 取白芥子和香水咒一百八遍散。 泮十方即成结界。 复次缚一切毗那夜迦咒九呜唵(二合)末尼婆啰婆啰婆(去)儞诃啰诃啰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莎诃若辟作障难者毗那药迦。 取灰和水咒二十一遍散泮十方。 则令一切毗那夜迦悉皆被缚。 无有能为障难者也。 复次结护身咒十呜唵(二合)跋折啰(二合)麽尼(二合)底(丁里反)瑟吒(二合)底(丁里反)瑟吒(二合)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若欲护身。 诵咒自两手满一七遍以自摩头。 复次结净衣咒十一呜唵(二合一)摩尼毗布[口*梨](二)地(轻)[口*梨]地(上轻)[口*梨](三)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洗手面咒十二呜唵(二合)毗(上)地余(平)伐低褐啰褐啰麽诃麽儞(平呼)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若洗手面时。 咒水洗手面周洒身上。 复次洗浴咒十三呜唵(二合一)苏儞[口*梨]麽啰袜低(二)诃啰诃啰(三)跛波含(二合)必[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莎诃若洗浴时。 取白芥子和其净水咒一百八遍以浴其身。 复次洒衣咒十四呜唵(二合)摩尼多(去)[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咒索咒十五呜唵(二合)地(上)[口*梨]地(上)[口*梨]毗摩罗伽[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咒花咒十六呜唵(二合)萨婆怛他揭跢步社摩儞(平)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和香泥坛咒十七呜唵(二合)萨婆怛他揭多健(平)茶末儞娑破(上)啰尼(上)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复次烧香咒十八呜唵(二合)什筏栗多末儞(平)阿钵罗句吒苏(上)破(上二合)啰(上)尼(上)毗迦知(上)虎[合*牛](二合)复次然灯咒十九呜唵(二合一)社(上)嚩(上)[口*梨]跢迦[口*梨](二)多钵[口*梨](三)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施一切天神鬼等食咒二十呜唵(二合)钵啰伐啰阿揭啰(上二合)伐低娑啰娑啰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复次献诸天粳米咒二十一呜唵(二合)摩诃莫尼步[口*(隶-木+士)]野(上)陀啰(上)陀啰(上)虎吽(二合)虎吽(二合)日别取粳米咒之于神边供养。 复次日别献食咒二十二呜唵(二合)摩诃末尼(一)毗(上)末尼(二)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颇啰颇啰虎[合*牛](二合)复次一切然火咒二十三呜唵(二合)什(轻)筏(苻何反)[口*梨](轻)娑母啰迦(去音)那母陀啰(上)儞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复次用白绳咒二十四呜唵(二合)阿噜质[口*梨]摩儞钵罗(二合)皤啰哆唬[合*牛](二合)若准模坛界咒绳七遍乃可施用。 复次结加坐咒二十五呜唵(二合)跋折罗跛儞迦嚂鸡 祇[口*梨]枳[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搯珠咒二十六呜唵(二合)苏钵啰(二合)筏底(都企反)跢比计麽儞麽儞莎诃复次初系念咒二十七呜唵(二合)鸡萨啰婆(二合)怛他伽跢皤怒阇皤(上)鸡他啰他啰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麽儞迦那(上)儞莎诃复次请一切如来咒二十八呜唵(二合)苏毗布罗钵罗(二合)缚(半声)哩徒嚧徒嚧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复次觉悟如来咒二十九呜唵(二合)萨婆(二合)怛他伽跢(去)喃婆俞社吠怛罗怛罗虎[合*牛](二合)麽尼迦那宁 莎诃复次请菩萨咒三十呜唵(二合)萨毗布啰婆驮儞(去)诃啰 虎[合*牛](二合)复次请一切诸天及龙咒三十一呜唵(二合)阿鞞三麽耶 跋折[口*(隶-木+士)] 陀啰陀啰呜[合*牛](二合)复次请四天王咒。 呜唵(二合)麽儞毗迦皤低 呜[合*牛](二合)复次结护。 呜唵(二合)输婆麽尼 胡嚧 胡嚧 唬[合*牛](二合)(此上名咒弟子咒)复次入坛持咒。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伽跢 跋折利(二合)儞陀啰陀啰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复次送咒。 呜唵(二合)比罗毗(上)啰时曳(二合)伽伽那婆呬儞啰吼啰吼 虎[合*牛](二合此上名咒一切处食供养咒)复次送诸天咒。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多他伽多屈罗嚧地(丁里反)低(轻呼)娑末啰比伽帝啜罗啜罗虎[合*牛](二合)莎呵(此上名发遣咒一切处用)复次送贤圣已乞愿护念咒。 呜唵(二合)末尼 苏[合*牛] 婆儞(平)毗迦(上)缚底洛叉多满虎[合*牛](二合)其牟利曼陀啰。 于[口*梨]大曼陀罗。 乌波啰大曼陀啰。 如是三咒功能略尔。 若广说者不可穷尽。 依前三咒作法毕已。 随其一一欲持之者。 要当先诵满八百遍。 一切法事皆须明熟。 自余作法一一须具。 则令所作一切神验。 若能如是受持之者。 一切生死重罪皆悉除灭。 一切烦恼大海皆悉枯涸。 无上菩提疾至无疑。 精勤诵念速登佛果。 比至成佛已来功德无尽。 以欢喜心而诵持者。 必得不退之位。 于一切世间能转法轮。 乌波啰大曼陀啰功德如是。 即说咒曰。 乌唵(二合)麽尼驮[口*梨] 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入道场时。 香水自洒洁净咒。 呜唵(二合)摩诃毗布罗钵罗(二合)底(丁利反)瑟耻跢悉提阿鞞(去)诜(去)遮麽那迦萨啰婆(二合)怛他伽多毗晒罽破啰破啰三破啰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若入道场时。 取香水一掬咒已自洒。 能令诸秽悉皆清净。 既严结已则入道场。 复次结莲华座咒。 呜唵(二合)牟儞麽儞 钵啰(二合)婆伐[口*梨] 矩醯破担 麽尼波啰(二合)鞞莎诃(去)尔时拔折啰半那。 从座而起向于佛。 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唯愿说于母陀啰法愿具解。 尔时世尊告金刚言若人诚愿行此法者。 常当诵念牟唎曼陀啰于[口*梨]大曼陀啰乌波啰大曼陀罗。 如是三咒精勤诵念勿令间断。 又当常须供养金刚。 供养观世音菩萨文殊尸利菩萨弥勒菩萨尊。 又当日别香泥涂地。 别烧名香并种种花。 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一日三时至心礼拜。 对十方佛一切菩萨金刚之前求哀忏悔。 至诚殷重愿得咒验。 复次谛听礼忏愿已当知。 第一印者。 先端身结加趺坐。 即以手指作母陀罗。 右肘当跨。 屈其食指押大指端。 展余三指次展左手印押右掌引当心上至心向佛一不倾动。 想佛容旨慈悲护念。 如是谛观令意不散。 捧结其印至心诵咒。 当令满足二十一遍即说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揭跢忆唎大摩儞什伐啰(二合)伽儞阿比瑟跢(二合)耶虎[合*牛](二合)结此印者即为得于十方一切诸佛心母陀啰无有异也。 于佛无上菩提。 获大功德福聚今为汝说。 若有人于百千劫恒河沙劫。 以七宝聚庄严供养。 无尽供养所获福报。 比于结印持咒功德。 百千万分亦不及一。 汝今当知若欲作印。 应当洁身净服。 以龙脑香檀香麝香涂其两手。 然可恭敬。 结如上印作是法者。 能令恶业一切破灭。 若有病人应死临命。 得见此印其病即差还更增寿。 其印威力功德如是。 由是义故名为因钵[口*路]婆如意珠清净(名佛心印未详)。 复次第二印者。 左肘当跨平展仰掌。 即屈无名小二指。 以大指头柱两指端。 仰侧当心小低其头。 微开其眼小敛其眉。 齿咬下脣自视其身。 系心念佛不令散动。 诵持此咒二十一遍。 即说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伽跢(呼答反)钵啰(二合)毗啰迦啰麽儞虎[合*牛](二合)结此印者。 即为得入十方一切诸佛法藏等无有异。 亦为入于一切诸佛曼陀罗也。 即为摄入一切诸佛眷属。 如是人者百千劫来重罪恶业。 消灭荡尽无复余累。 亦如已作十方诸佛坛印一等。 若为十方所有一切作障难者。 若魔恶龙比怛野(二合)陀啰等。 如彼咒师踏头无异。 其诸魔等如被火烧。 十方一切诸族种类所作障难。 咒师但当以念佛心结此印者。 是诸种族悉以胸膺着地求哀归命。 当是之时其诸族类。 见印闻咒而更蒙益。 消其恶心获大福聚。 由是义故名为一切诸佛心印。 复次第三印者。 展右手仰着膝上。 屈中指与大指甲相拄。 少低身面。 次展左手掩左肋。 横当心平。 以大指押中指无名二指甲。 直舒招指及小指。 作宽大眼专视不顾。 慈悲三昧心莫异念身意不动。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伽跢阿鞞三勃陀跋折[口*梨]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若结此印者。 十方一切诸佛。 同以善心共赞是人。 加其福德。 一切诸佛常共摄护。 犹如慈母鞠所爱子。 一切贤圣各命其人。 呼云佛子汝今学习持此法故。 当与一切诸佛作子。 百千那由他俱胝恒河沙数诸佛皆大欢喜。 以欢喜心摄受于汝。 以是义故当知此印。 与一切诸佛等无有异。 故号此印名为波罗萨罗摩尼矩醯摩诃母陀啰(名广大摩尼秘密印)。 复次第四印者。 先当合掌各屈中指无名二指。 双屈大指入于其内。 长展二小指似如相着似如不着。 当其心着如小曲身小低其头。 扬举两眉大开其眼。 如有瞻仰一心想佛。 于一切众生起慈视心。 念念相续一心一意勿令间断。 便举印顶戴。 当欲结印即诵咒曰。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 卍欲解印时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伽跢(一)阿地瑟旦麽儞(二合)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如是结护有大威力。 由是义故名为麽诃麽尼博啰破啰底瑟旦矩醯南摩诃母陀啰大摩尼周遍住秘密印。 复次第五印者。 当作盘龙结跏趺坐。 合掌系念自想其身。 犹如金刚等无有异。 即以金刚手自摩其头。 从顶至足。 复作是念当愿此身速坐十方。 犹如金刚犹如佛身。 愿已合掌即当结印。 以二大指二招指各头相拄。 交二中指屈入掌内。 舒二无名指令使直竪。 交二小指还屈入掌内。 便以其印拄地及左右二膝。 又复从顶向下。 左右用身摩之。 讫已即以印当脐翼其二肘身如向前。 屈低而坐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揭跢钵啰(二合)皤罗(二合)麽尼噜止[口*梨]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若结此印已。 于所坐处十方周匝。 悉为金刚无有疑妄。 此人如得诸佛座处。 彼一切魔诸恶人等不信佛者。 无能有便得见其人。 由此义故名为一切诸佛金刚师子座印。 复次第六印者。 结加趺坐先当合掌。 屈二小指令背相着。 屈二大指各捻小指第一节侧。 交二无名指屈押二大指背上。 屈二中指令背相着各已甲侧。 押二无名指。 其二招指。 如令相离高过顶后。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揭多毗布罗三婆鞞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若结此印时。 六十八千恒河沙数诸佛。 即同授与一切诸佛一切伏(地遮反)远记。 即授此人悉速验记。 是故此印名为达摩羯啰阿地瑟旦摩诃母姪啰阿世伽母达罗南。 复次第七印者。 先合掌以两手掩心。 右居其上。 次以右手大指招指甲端相拄。 便举左手聚其五指如合莲华。 仰右手掌覆左莲手。 拄于掌内作慈念观。 即诵咒曰。 唵 萨啰婆(二合)怛他揭跢 三麽耶 麽儞跋折[口*梨]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一切佛同结此印方转法轮。 结此印故十方世界六种震动。 由是义故名为一切诸佛转法轮印。 复次第八印者。 先结加趺坐右脚押左。 令左脚大指拄地端直正身。 平展右掌掩左肋下横与脐准。 即屈招指搯大指节。 中圆若轮形仰置其手。 次以右手还结此轮。 仰右掌中作大精神。 威风面状自顾其身。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揭多誓曳伐誓曳阿折跢伐折[口*梨]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若结此印时。 十方一切诸魔及其眷属作障难者。 皆悉潜隐无能障难。 一切怨家债主咸各摧伏。 一切罪业无不除灭。 由是力故名为阿波罗至多母达罗(名无能胜符印)。 复次第九印者。 先合掌已以右手四指作拳。 以大指捺其右肋。 即举置于左手掌中。 次以左手向上舒指承之。 握其右拳五指背上仰把右印。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婆(二合)怛他揭跢达摩驮都摩诃麽儞 释迦[口*梨] 诃啰 诃啰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泮此名一切诸佛转轮圣王母达罗。 亦是十方一切诸佛母达罗。 复次第十印者。 先合掌已。 双屈无名指令背侧相着。 屈二大指令押捻二无名指背第一节。 即交二中指屈于无名指上。 小指招指直竪相着。 即从右起徐徐高举过右肩上与头齐已。 还即徐下而指于地。 次屈竪右膝左脚踏地。 怒眼瞋视咬其下脣。 唱呷[合*牛]作声(作喉声)当自想念作金刚形状瞋怒之想。 即诵此咒。 呜唵(二合)杜噜杜嚧摩儞(上)摩儞(上)摩阿苾突庾(二合)麽儞莎诃若结此印三十三天悉皆震动。 一切诸天及诸魔众。 悉皆悚慄生大怖惧。 复次第十一四天王印者。 仰右手于脐上。 屈其大指又屈招指。 次屈小指。 左手三指为拳。 及大指向后以虎口背。 约右跨上。 招指直前大指向后宽大开眼瞻视之状。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阿(上)噜噜迦摩哩地(上)社耶社耶虎[合*牛](二合)复次第十二施啰地缚印者。 先合掌已屈二大指。 余八指悉合如莲华形。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毗麽罗枳哩地(上)三麽啰虎[合*牛](二合)复次第十三商企儞(平)印者。 竪右手当右膊上。 作半合掌状少屈大指。 又少屈招指。 余三指相搏齐屈如斸斤形。 次展左手覆左髀上。 匡其肘作可畏面。 非恶眼邪视少低其头。 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邓瑟吒(二合)啰儞[王*垔]索啰 虎[合*牛](二合)复次第十四杜地印者。 覆展右手向地。 次竪展左手当于肩上。 掌向外着。 即想见杜地面如胧长状。 即说咒曰(名使者印)。 呜唵(二合)阿迦儞怛底唎文阇遏地(二合)阿萨儞虎[合*牛](二合)复次第十五坛中请诸天等一切时供养印者。 仰相交如连锁。 两腕当脐平展端身正立。 前乃左膝似状若行。 即以足按地。 诵咒曰。 呜唵(二合)三曼陀阿迦啰麽哩怖啰儞吒迦吒迦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复次第十六优钵罗补色波印者。 以右手五指如合莲形状。 举上与左齐耳。 次以左手亦作如莲华形。 竪当心上即诵咒曰。 呜唵(二合)萨啰萨啰毗萨啰虎[合*牛](二合)虎[合*牛]此莲华印也。 坛中所有一切画莲华者。 皆以此印印拄花上。 有着瓶者亦印瓶上。 ◎◎尔时金刚白佛言世尊。 若欲持是牟梨曼陀罗者。 复欲持是于[口*梨]大曼陀啰者。 复次持是乌波罗大曼陀啰者。 其三印法云何成立。 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佛言谛听今为汝说。 其牟[口*梨]曼陀啰母陀啰者。 先以两手合掌当心。 即各屈其大指。 又屈招指令甲端相拄。 其二小指力竪相合。 其中指无名指各相交入内。 其牟[口*梨]母陀啰者。 法当如是诵持作法。 如上所说。 复次其于心印[口*梨]大曼陀啰母陀罗者。 右手大指无名指头两相捻。 余指直舒仰当心上。 左手大指捻小指端。 展其余指仰左膝上。 其于[口*梨]大母陀啰法。 当如是诵持作法如上所说。 复次其乌随心波啰母陀罗者母陀罗者。 右手大指捻无名指端。 仰横当心展舒三指。 其左手仰于左膝上。 屈招指一节余悉展之。 其呜波啰大母陀啰法。 当如是诵持作法如上所说。 又汝当知持此印者。 一切世间所有事业无不成办。 无有大罪不能灭者。 其所获福利功德多少。 除佛以外无能说者。 若复有人随所在处结是三印。 当知此地如有佛塔全身舍利。 持是法者十方一切诸天护世四王。 应当供养恭敬。 此人亦如供养如来舍利等塔无有异也。 复次为汝说烧供养咒。 于一一法欲求一切令効验者。 为欲利乐诸众生者。 先应咒食烧之供养。 护身口意极须清净。 即说咒曰。 呜唵(二合)莎(长)诃破吒布[口*路]步皤 虎[合*牛](二合)虎[合*牛](二合)泮吒(吒半声)莎诃若用是咒咒乌麻及白芥子。 并牛酥共咒八千遍。 烧之供养一切咒法即得効验。 又能除灭自身他身一切障难自他所有一切恶梦一切灾祸亦皆除灭。 又取牛酥安悉香白芥子等共咒八千遍。 一咒一烧如是烧已。 一切伽嚛诃诸恶鬼神等。 悉皆头破作于两段。 治一切病悉得除愈。 又烧牛酥共白芥子。 即能降伏一切诸魔一切系那伐也。 又取白芥子共牛酥咒之烧已。 入一切娑那中(贼)无能见者。 又取提婆达迦木(松木)涂牛酥。 称曷罗阇名而咒烧者。 彼曷啰阇即唤对面所求皆顺。 又于山顶上。 取稍(去)和因柘啰白芥子牛酥等。 咒而烧者。 即见一切阿素洛宫无有障碍。 即得于一切持咒法中为曷啰阇。 又以白芥子脂共那伽鸡萨咒而烧者。 一切那伽悉皆归伏。 又以供佛净斋食咒而烧者。 若自为已若为他人。 须各称名一一烧之能令五穀一切丰足。 又咒盐烧之。 即使一切药叉恶鬼神等。 头着足下胸臆布地。 求哀乞命一切归伏。 所有言教顶戴信顺。 又取粳米共牛酥咒而烧之。 即令库藏满足。 一切财物自然丰溢。 又面向东方咒胡椒烧之。 能令一切诸天咸悉欢喜。 所求愿者无不称遂。 一切诸天悉皆喜见是人。 又若对失唎提缚(平)前。 取黑胡麻白芥子咒而烧之。 所求诸愿皆悉称意。 又取阿加木八千段。 各长一尺咒已烧之。 一切诸佛及菩萨众。 常以慈悲忆念是人。 令其罪业一切消灭。 令其咒法一切成验。 一切病苦悉皆离身。 一切世间诸苦烦恼悉皆殄尽。 更不受于胎藏之形。 诵持此咒威神力故。 常得生诸佛净土莲华中生。 常同诸佛受于快乐。 烧此木故一切恶梦一切变怪。 一切怨家皆当散灭。 所有[示*厌]魅坏破人者。 皆自消灭平复如故。 所有一切诸魔厄难皆悉除灭。 复次今说画像之法。 取新白[叠*毛]未经割污者。 随力小大辟方作之。 其画匠者画竟已来。 不食五辛酒肉淫欲等事。 其盛彩色并须新器。 不用皮胶当用香胶。 [叠*毛]正中心画其佛。 坐于师子座上。 种种璎珞以为庄严。 头上空中画作幢盖。 其像形势如说法状。 其佛右边画作十二臂金刚像。 作红白肉色。 手中各执种种器仗。 当作四面。 前正一面作慈悲面。 左边一面作可畏瞋面。 右边一面作狗牙上出瞋面。 第四一面作皱眉可畏面发皆上耸。 各以华鬘揽括束其发居莲华座。 一脚屈上一脚垂下。 其佛左边作摩尼伐折啰菩萨。 当作四面有十六臂。 右手把如意珠如奉佛势。 左手把莲华。 二手仰展舒五指相。 两手合掌。 一手把锡杖一手把轮。 第三一手把合莲华第四一手把数珠(未详)第五一手把羂索第六一手把阿迦啰低(刀也)第七一手把两头铁鎚第八一手把须弥山。 第九一手把窣堵波第十一手把贝经夹。 当前一面作慈悲面。 右边一面作摩诃迦啰天面。 左边一面作半师子面半人面状。 第四面作皱眉露齿瞋面。 其面作不浅不深绿色可畏相貌。 一脚屈上一脚垂下居莲华座。 其座下近前。 作商企尼像。 双膝跪坐。 其有八臂手中擎华供养于佛。 其右边金刚座下。 作摩诃提婆尸罗提婆。 其摩诃提婆。 两手捧钵盛种种宝物奉上于佛。 其摩诃提婆后。 作莎杜地天。 作笑面有其四手种种璎珞庄严其身。 手中皆各执于器仗。 其商企尼后。 作补色波但地。 着白色衣手中把华。 仰瞻佛面。 其佛座下别作七宝莲华。 其华茎作吠瑠璃状。 具足百叶。 其花中心作纯金之台。 令极分明。 其华下作四天王。 以金为璎珞种种庄严。 身被其甲铠。 其华茎下作其池水。 四栏楯杂宝填厕种种庄饰。 池岸之上作多众白衣仙人。 皆悉右跪仰瞻佛面。 持香执华或搯数珠。 各异严持而为供养。 其佛幢盖之上作摩诃提婆及其眷属。 又作梵天及其眷属。 又作那罗延及其眷属。 其诸天等各执种种异华等。 翔颺空中施盖供养。 布置模轨其法如是。 复持咒人者身心口业。 及其衣服极须护净唯三白食。 从月八日至十五日。 应当像前诵持是咒满十万遍。 像即摇动。 咒师身上便有火出。 当此感已即得天眼。 复得比皤(上音)陀麽里阇哩跢啰三昧。 于一切持咒。 中作转轮王。 十方三世诸佛皆悉得见。 持此咒者能令一切诸恶道苦皆悉除灭。 远离三毒所求一切功德。 应愿成就无有障碍。 蒙佛欢喜而为摄受。 一切菩萨咨嗟赞叹。 十方一切天龙夜叉健达缚阿素洛迦路洛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咸当恭敬供养是人。 于一切众生中而得自在。 于一切事业中而得胜上。 若能依法而修行者。 当获如上尔所福德。 若诵此咒若结其印。 乃至若见若闻而能发心。 信重欢喜生恭敬者。 应当赞仰如是人等。 如佛身想等无有异。 如是人者世世常游诸佛净土。 不入胎阴莲华中生。 乃至成于无等等道。 常不违离诸佛菩萨。 复次常烧薰陆香供养诸佛。 及烧塞北哩香(苜蓿香)栴檀香沉水香多伽罗香堵噜色迦香。 烧如是香以为供养。 复次泥涂坛法。 当用麝香龙脑香郁金香白檀香紫檀等末。 如是涂饰。 复次结界之法。 如前以说汝今谛听持咒之法。 先须洗浴而供养佛。 供养毕已其道场所。 悉有护界地天之神。 次当供养。 复次欲权结界者。 当先启白三宝。 今为某事于此结界。 若干日已来请权借用。 所欲作法一切事者。 皆于念佛心中作之。 次当用塞溥陟莎悉底加印印之。 此印阙而请移其地。 所谓诸神次以波昙印安其神。 于界外别处安置。 其诸饮食各取少分奉施此神。 应当如是日别供养。 复次所有小咒日别用者。 先当各诵八百遍已。 然后可行用。 依如是法决定有验。 次当作十方结界已。 跪于佛前披心陈说。 一切恶念三业不善。 根本罪业当悉忏悔。 净三业已即发弘誓。 愿我某甲今于佛前奉持是咒。 若不果愿终不退意。 作是誓已自量身力限其遍数。 佛前端坐身心不动日日诵持要充其限。 初日分时后日分时。 当令充数功课勿阙。 常以坚固不动之心而诵持之。 复次其地初首结界作法毕以。 第二即须别处作法。 第三始得更于初地作法。 若不经于别处间作法者。 终不得重用初首之地。 连次作法每诵遍数。 充限讫已欲起之时。 一一皆当启白于佛。 白以念言愿我后来速满其愿。 如是愿已作礼而退。 从初入坛事毕以来。 若不作披衣(去)比陀耶(二合)达甲铠心者。 即不得诵亦不能终其遍数。 乃至礼佛供养乞愿。 皆当观行心中作之。 须向立法之所右厢。 刈取达比草(茅草未详)端坐其上作慈眼视。 不缓不急不小不大。 温和容貌虔心正念。 五逆等念一不攀缘。 但一专注系心于佛。 以不动意分明观佛。 想佛相好光明赫奕矣。 照见佛意大慈悲俨然犹如慈父愍护于我捧心渴仰倍自严励唯除手指自外勿动。 当心着手转珠记数。 若未充限终无间止。 欲涕唾者右手捻记要不暂放。 比未充数终不辍诵。 每诵咒时常作念佛心中诵之。 咒句文字分明呼唤。 长短无失清浊典正。 调和音声使令温润。 乃至了声亦不阙谬。 复次若有火烧而供养者。 皆须白佛自盟其限。 既此分剂即莫违阙。 若不烧供养即不得诵咒。 复次若于起贪欲心。 而诵咒乞効验者。 当来成于夜叉种子。 若于无智心中而诵咒求索验者。 当来成于鬼神种子。 若于慈愍之心大慈悲心念佛之心。 如是心中诵咒乞効验者。 当来成于如来种智。 所为所作得无障碍。 一切成就如上所说。 复次或欲睡眠频申欠呿謦咳洟唾。 整身形供具。 一切不安窃起缘虑。 即勿诵咒。 急当至心向佛瞻仰。 竭诚专注凝想正观。 心意清净乃可诵咒。 若大小遗已。 咒水一掬二十一遍想月临照。 自洒头顶周身及衣。 所有秽污一切清净。 复次若有事难要须起往。 而其遍数限由未足回还之际。 日欲没时至心观佛。 即诵此咒一百八遍。 如是作法即当满数。 若事难不了阙此日者。 三倍诵咒功课如故。 复次若所求愿未验已来。 好床褥等不得坐卧。 设已受用即当作法。 日欲出时向东合掌。 端身正立一心念佛诵咒八遍。 增上慢障还得消灭。 或起欲心想流出污露。 应净洗浴心中念诵持咒一百八遍。 净洁如故不失清净。 复次当知用其木法。 云何木者能令诸法速成吉验。 云何木者能令诸法败坏无验。 云何其火炉法云何其火相法。 若不知者一切不成。 住婆树木 迦兰蚩树木 佉陀罗木 拘底支木(云槐未详)。 若善男子当知。 用曷迦树木(云郁勃)毗醯唎勒木(云无)阿弥尸[口*梨]师木(云守宫槐木)罗丁(丁隣反)木(云蜀地有)阿弥罗木镇头迦木(云柿木)笃迦木(云栗木)铄迦米木。 及其自余杂类木等。 但是有刺树木并得用之。 能辟怨家断除贼故。 但是有乳树木并得用之。 能发渴爱令亲辅故。 当知次第。 其必立皤木(云似梨此无)播啰师木(云胡桃)但是一切无刺树木。 求安隐者用之。 能令一切人心生柔软故。 其注露多木牟素佉木(云甘草)居[口*陵](二合)迦等木(云李木)迦耽婆木阿输迦木舍唎般那木(蔷薇)波迦沙木。 如是等木为求一切验者用之。 能令所求一一成吉故。 复次当知其诸木等。 不得取用被烧燋者。 自折堕者经拗折者。 疮痕斫者已遭霜者被虫食者。 有如是等不善相者并不应用。 若无名法应当用之。 其诸木类四种相状。 如说所用不得错谬。 复次当知第一上法第二中法。 第三下法第四逐法。 四法长短各有次第。 用上法者长十二指。 用中法者当长其十指。 其逐法者当长八指。 用下之法四指而截。 复次当知其上法者。 谓令一切未相亲友故。 其中法者谓求持咒满大愿者。 求人求财凡一切求令法验故。 其下法者谓令一切人等敬重相怜愍故。 其逐法者谓去一切怨家等故。 复次其上法者当以脂涂。 其中法者用乳酪涂。 其下法者为怜愍故一种甜涂。 其逐法者八脂血及毒药以是而涂。 复次当知造其炉法。 入地一肘掘出杂秽土。 以牛五味净洒讫已。 填覆净土欲求大愿为上炉者。 辟方一肘四方作之。 起四重缘泥之讫已。 即以手印念佛诵咒。 迎请五神安坐炉中。 安炉神已咒烧供养。 其自求验作中炉者。 其炉辟方应二十指作三重缘。 掘洒请神如上无异。 欲求怜愍作下炉者。 量高九指三角而作。 面别各广一十八指。 作其三缘余如上说。 欲求趁逐为其炉者。 辟方九指一重泥缘。 复次当知欲烧食等供养者。 面向东方心想观佛咒烧供养。 若求胜上事伏其怨敌脱诸难者。 面向东北咒烧供养若欲愿求恩福而作法者。 面向东南咒烧供养。 若为趁故而作法者。 咒师面向南方烧供养诵咒。 若求大愿故而作法者。 咒师面向西南咒烧供养。 若为愍念故而作法者。 咒师面向西方咒烧供养。 若为和于斗诤及疗病者。 咒师面向西北咒烧供养。 若为厌伏故而作法者。 咒师面向北方咒烧供养。 复次当知供养匙法。 柄长一肘其面凹作。 如并母指节外许大当知。 若为一切好法。 用其铜匙银匙金匙三种随用。 若为一切恶法。 用其杂生白鎚铜匙。 复次当知烧火善恶有其十种相。 第一相者焰如初日。 第二相者其色润腻。 第三相者如水精色。 第四相者如纯牛酥色。 第五相者犹如金色。 第六相者其火无烟。 第七相者明炽掣焰若似语声。 第八相者一烧至尽无残余者。 第九相者其柴多少总令恰尽。 第十相者先令着火烧地使热。 又汝当知若应如是十种相者。 当知所行之法皆悉成验。 又汝当知若火焰不出。 或烧柴不然或但出烟如是之时不应作法。 当知其人死忧时至。 又汝当知若火气冷或无润气。 或火星迸出或出烟焰相连。 或焰射入灰皆为恶相。 当知作法无一成验。 又汝当知若火中所出便秽臭气。 或出诸恶臭气。 或焰白色或无烟焰。 黑斜射入地。 如是相者当知有人作诸障难。 又汝当知若火先起赤焰。 次乃金色状。 若炉中烧铁烂明。 时时变色状似牛酥。 时时复作金色之焰润泽等者。 或如发辫索缕条别。 当知作法所求之愿皆得成验。 复次当知其诸相者云何第一。 若火好色盛出香气或焰无声或电形焰。 或焰上更抽别焰。 如赤铁色如索发辫。 焰头分散犹如伞盖。 如是等相是名第一。 尔时当知灵验不虚。 如是等相或有现时或不出现。 若后现者不似于前。 当知不祥。 即应停法勿复未定状供。 已烧之火任自尽灭。 又汝当知云何第二。 若见火相两两相似即莫停住。 此即成立一切之验。 又是诸天见其効相。 又汝当知若求佛法者云何得验云何不验。 善男子当审观之。 若火起焰如映大雪。 为雪所映作异色状。 或复起焰如秀花树。 或复起焰如净金色。 或复起焰如赤莲色。 或复起焰如石榴华。 当知所愿即得如意。 是等相好最上灵验。 又汝当知云何相者不得于验。 若炭及焰。 黑如蝇状如杂碎炭末而作黑焰或无润泽。 其焰枯燥或出冷铁色焰之相。 或复出烟或复出迸。 如是等相当知无验。 又汝当知于其火中出特牛声蠡贝鸣声。 或如雷声称人情意温和之声。 当知尔时所求必验。 又汝当知若于火中。 如山崩后碎石下声。 如破铜器璺痖之声。 有是相者当知其身即应合死。 所求不遂意恶相乱故。 复次咒师欲烧供养。 先以牛尿和水。 或以洒水用之洗浴然始作法。 又汝当知若欲咒烧供养求满愿者。 须烧真纯牛酥或酪或乳。 或复果子或复胡麻。 或食或花或叶或木。 如上所说木等物。 随其所应以三种匙拘以烧之。 若欲于前三大咒门随求愿者。 各以其咒咒食烧之。 若当如是而供养者。 一切天龙乾闼婆时方神等咸悉欢喜。 令其咒师速得成验。 而诸天等常当拥护。 不令魔等一切障难。 复次为汝说于柴相。 一切善恶验柴可知。 柴相恶者法即不成。 是故当知云何柴者决定成验。 云何柴者必不成验。 所谓木先在树上枯乾无皮。 短曲瘦恶经剥皮者。 或太长者或太麁者。 如是柴等令法不成坏于吉验。 当知用枯木者令人减寿。 用无皮令人得病。 其用短者令法难成即便失効。 其用曲者令一切人恶见咒师其用瘦者及被剥者。 减人相好令失福德。 其太长者能破所愿。 其太麁者横遭不祥。 于一切法多有障碍。 为如是故其恶柴等。 枯乾无皮短曲瘦恶皮。 剥长麁皆不应用。 速成验者应去如是恶柴等相。 又今为汝。 分别树枝所用之法其枝在树直上独生无有横枝。 如是等者当为厌伏恶人令发喜心者用之。 其树中心直上独枝。 为求库藏珍宝快乐法者用之。 其树根下傍生独枝。 为趁法者用之。 又汝当知其厌伏怨敌令瞋解者。 长十二指齐头截之。 其欲求于分望安乐者。 应长八指齐头截之。 其为趁者四指截之。 其为无名取无皮者。 长其四指如驴蹄截之。 其欲令前人信顺已者须无皮端木五指截之。 其为令相离乖背者。 用无皮木六指长截。 白芥子油涂之。 其为趁者用无皮木七指截。 蒲桃酒涂之。 其有为求解脱一心出离生死者。 长十一指齐头截之。 其有为求所望安乐者。 须用有皮端直者。 其有为求压伏令和喜者。 不得用无皮屈曲及驴蹄截者。 又汝当知其为求所望安乐作法。 用牛酥及甜物涂之。 其为无名用者。 以脂涂之。 其为愿求一切如意事者。 直以牛酥涂之。 复次当知其木无挝节。 为婆罗门故用。 其木树心中独生无傍枝如挝者。 为啰阇故用。 其树中上生有挝节木。 为事天神事神鬼人故用。 其枝近根分有挝节者。 为工匠故用其有乳树独生近根。 分有丛生朴栋者。 为或王婆罗门故用。 其有多刺树青黑色。 为工匠故用。 又汝当知其四种树中。 但有乳者。 为求恩福令一切人善眼欢喜故用。 复次当知其达吠草拟充坐卧者。 须向东南上刈之。 其草云何恶相。 其黄者乾者杂者遭拆者。 陈旧者两枝相交者怀妊者。 如是等类皆不堪用。 云何为好。 其有赤色者有生软嫩滑泽润腻者。 如是等草始可用之。 须博地齐刈唯除其根。 简择使净方可受用。 又汝当知为求善眼欢喜求乞恩福者。 须得如是好草。 其为瞋故用者。 须得半生半熟之草。 其为无名故用者。 草色须似白芥子者。 复次今为汝说。 若已得验若未得验。 欲结坛者及肘法用。 先当简地然始作坛。 坛开四门。 以五色土细[打-丁+鸟]罗末。 以新瓦器。 各以檀香麝香。 涂已盛之置于坛内。 又以瓦器二枚。 一盛细檀末一盛郁金花。 用前五色规画其坛。 其中心坛方二肘作。 以白檀涂之郁金散上。 其坛之外更向西记。 面别各量一十四肘。 地用净土和牛粪涂之。 其中心坛用七种色。 画作莲华七宝杂庄。 于其花上画千辐轮辋。 轮外周围皆作火焰。 其莲华茎如吠琉璃宝状作之。 其上作佛。 于佛左边画作金刚。 右手把杵左手执钺斧。 于佛右边画摩尼拔折唎菩萨。 种种璎珞庄严。 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钵塞莫(云数珠)四角之位画四天王。 身具牟甲种种璎珞庄挍威仪。 或作可畏状。 其未作坛时内外等坛。 先当掘去一肘恶土。 其中心坛稍如高作。 复须幢旛伞盖悬竪庄饰。 当以五色画坛四缘。 坛外四方各作火炉各好柴如法燃火。 炉别四角各安幢旛。 五色缯綵周坛围绕。 南面唯留一门出入。 其外坛角东面各安幢旛。 又以五香和水盛一金瓶中。 各安妙花置于坛角。 如无金瓶以小瓦瓶帖金亦得。 又以银瓶四枚各满盛乳安于四角。 其中坛门外右颊。 画作摩诃提婆并毗摩提婆共一处着。 种种璎珞以为严饰。 左边门中画商企尼第三门中心。 画作伐折啰杜地。 有八臂手手别各把别别器仗。 种种璎珞庄严其身。 高举两手过其头上。 张青绢状。 其中坛四畔。 以种种杂色殊美饮食而为供养。 又以四瓶满盛香水并插好花。 近于四边神处安着。 燃三十二盏灯。 其中坛莲华上安一金瓶满盛香水。 种种果实种种穀麦悉内其中。 以种种花亦插其中供养于佛。 当于佛前烧酥合香。 自余诸位各烧自香。 中坛佛前安银香炉。 拔折罗波腻烧俱嚧俱嚧杜婆(云安悉)摩尼拔折唎前烧突缩迦香(酥合)四天王前烧薰陆香。 并烧萨社塞香突迦香。 摩诃提婆前烧白檀香。 商企尼前烧安悉香。 社底堵(云使者)前别烧施罗枳香。 中坛门别各安种种供养。 东门画阿唎地(丁利反)并六箇姊妹。 右边西畔。 画摩诃提婆并补色波但地。 北边画毗摩提婆作羞怯形貌。 其坛四边插箭三十二枚。 以五色线系箭围之。 此处四角须安五色缯旛。 以种种花乱散坛中。 种种杂果安之供养。 又作七种饼以种种美味庄严饼上。 又以三十二枚瓮子满盛香水。 种种杂华亦置其中。 又以三十二枚军持各盛别浆。 又以三十二香炉。 又一百八盏灯。 又以一百八箇花鬘。 又着种种香水。 所谓种种香薰陆香塞北哩香栴檀沉水香健多伽罗香施[口*洛]起香龙脑香麝脐香郁金紫檀香等。 以如是香和水浴于诸天。 又于诸天之前。 各别烧其自分香。 又以乳以酪石蜜颗。 各别和浆。 其乳浆者八瓶盛之。 酪浆密浆果子等浆各八瓶盛。 四种之浆各以八瓶盛之。 又安八器乳粥。 又取粳米菉豆胡麻牛酥。 相和煮粥盛八器中。 又以八器盛粳米饭。 又以八器盛炒粳米麨稀和石榴浆。 又取瓦椀三十二枚。 四椀盛胡麻油四椀盛好酥。 四椀盛果子石蜜(其颗浑盛)四椀盛石蜜浆。 四椀盛胡麻米四椀盛诸果。 四椀盛七种穀麦四椀盛蜜及种种斋食胡饼乳[饥-几+俞]等食。 又以蒲桃浆和麵作饼。 又以豆黄末和蒲桃甜浆作饼。 又作糁胡麻饼等。 又糁胡桃穰胡饼。 又作糁胡榛子饼。 又作糁颗子石蜜饼。 又作糁石蜜饼。 又作蒲桃煎饼。 又作涂蜜饼。 又随其所有皆得着之。 其出入门两边各安一军持。 满盛香水而咒之曰。 唵(一)摩诃毗布罗(二)钵师底(都儞反)瑟致(二合)多(三)悉提(四)比诜(去)者(五)摩那迦(六)萨婆怛他伽多毗杀(所戒反)鸡(七)破啰破啰三破啰呼[合*牛]呼[合*牛]复次当知其诸物等应入坛者香花饮食果子衣服。 乃至灰土水火一切等物。 皆以此咒咒水洒上。 然始将入。 若请佛请神及四天王安于座上。 一一皆当以其身印本咒请而安之。 其中坛造了已。 即请菩萨金刚。 一一皆以其身印本咒严固安于座上。 请已却出更不得履践其上。 其心坛了已即造外坛。 请座都毕即当咒自坐处结护自身。 若将他人入坛者。 先令浣衣澡浴各与结净。 引至炉边次第坐着。 复次当知若有至心依教。 具足为法但能至心。 一度入此坛者。 十方一切诸佛。 同授是人清净之记。 过去现在一切重罪皆悉消灭。 若被[示*厌]蛊应破之者。 一切障难咸得除殄。 若重病者一入此坛即得除差。 所被一切鬼神着者入此坛已亦即除差。 若欲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者。 若欲供养一切菩萨者。 若欲至取佛慧种子深植菩提根本者。 若欲不退转坚牢者。 应当依教入此法坛。 若欲周匝供养摩诃提婆大自在天那罗延天梵天帝释三十二尊天者。 但依此坛一施供养。 即如各各供养诸天讫已。 一切天等皆悉欢喜。 若以此坛一供养者。 亦如供养摩诃迦罗皤底(都儞反)迦云五兄弟天何唎地七姊妹。 及四天王三十二摩怛罗达诸天等。 则如具足供养讫已。 复次当知建是坛已。 欲请佛所求满愿者。 或菩萨所而求愿者。 或于如上诸天所而求愿者。 皆悉成就一切果愿。 如上所说无不得者。 若有厄难年命不安。 求其珍货难以谐偶。 一切事意皆悉不吉者。 入是坛已一切如意。 若国内灾患疫病流注。 恶鬼神等毒气满盛。 设坛供养灾病便消。 若国王畏怖隣敌使者。 建是法已一切怨贼而自归伏。 以是福力无为害者。 或求名宦或求富饶建此坛者一切愿满。 若能至诚入此坛者。 现于今身即得无病。 诸恶鬼神无得便者。 常得一切钦慕赞上。 所向顺意诸人敬伏。 众所推最一切信受。 一切时处获上福利。 舍此身已生生之处。 从一佛土至一佛土。 恒于佛前宝花上坐。 一切佛行皆得具足。 不久即得无等等道。 牟梨曼陀罗咒经一卷◎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0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