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内容: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四分比丘尼羯磨法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结界法第一(其诸结界羯磨作法与上大僧同,唯称尼大师为异。 )受戒法第二比丘尼乞畜众羯磨文(若比丘尼欲度人者,当往比丘尼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乞畜众羯磨。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我比丘尼某甲,今从僧乞度人授具足戒。 愿僧与我度人授具足戒。 (如是三说。 )与畜众羯磨文大姊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今从僧乞度人授人具足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今从僧乞度人授人具足戒;僧今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 谁诸大姊忍僧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比丘尼某甲度人授人具足戒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度沙弥尼文(若欲在寺内剃发者,应白一切僧。 若不和合,应房房语令知;若和合,应作白,然后与剃发。 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 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 白如是。 (白已,为剃发。 欲在寺内出家者,应白一切僧。 若不和合,应房房语令知;若和合,应作白,然后与出家。 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出家。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 白如是。 (应作如是出家。 教出家者着袈裟已,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白:)我阿夷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今随佛出家,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 (如是三说。 )我阿夷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我今随佛出家竟,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 (亦如是三说已,应与受戒。 )尽形寿不得杀生。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盗。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淫。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妄语。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饮酒。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着花鬘、香油涂身。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亦不观听。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非时食。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如是沙弥尼十戒。 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汝已受戒竟,当供养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当修三业:坐禅、诵经、劝助众事。 (听童女十八者,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二部僧中受大戒。 若年十岁曾出适者,听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与受大戒。 应如是与二岁学戒。 )式叉摩那受六法文(沙弥尼应往比丘尼众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白如是言:)大姊僧听! 我沙弥尼某甲,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济度我,慈愍故。 (如是三说。 应将沙弥尼至离闻处、着见处已,众中应差堪作羯磨者,如上应作白言:)大姊僧听! 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应如是与六法)某甲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 不得行淫欲法。 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与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触,缺戒,应更与受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 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取减五钱,缺戒,应更与受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劝死、赞死,若与非药,若堕胎,厌祷咒术,自作、教人作者;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缺戒,应更与受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 若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言得禅、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言天来、龙、鬼神来供养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缺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非时食。 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饮酒。 若式叉摩那饮酒,犯戒,应更与受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式叉摩那于一切尼戒中应学,除为比丘尼过食自受食食。 式叉摩那受大戒法(若式叉摩那学戒已,年满二十、若满十二,应与受大戒。 先至比丘尼僧中请和尚,应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 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 (如是三说。 和尚尼应答言「尔」。 应如是受持,受戒人离闻处、着见处,应差教授师。 是中戒师应如是问言:)此众中谁能为某甲作教授师? (若有者,答言「我能」。 尔时戒师即应作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 白如是。 (教授师应往至受戒人所,语言:)此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此僧祇支、覆肩衣,此衣钵是汝有不? (答言「己有」。 )善女人谛听! 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便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净行比丘不? 汝不贼心受戒不? 汝不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不杀父不? 汝不杀母不? 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 汝不破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二根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足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不负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乾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答言无者,应语言:)如我向问汝,僧中亦当如是问。 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如是答。 (教授师问已,应至僧中,如常威仪,至舒手及处立。 应作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 白如是。 (彼应语言「来」。 来已,应与捉衣钵,教礼僧足已,在戒师前[跍*月]跪合掌,作如是乞。 )大姊僧听! 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济度我,慈愍故。 (如是三说。 是中戒师应作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汝谛听! 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净行比丘不? 汝不贼心受戒不? 汝不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不杀父不? 汝不杀母不? 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 汝不破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不二根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足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不负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乾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 汝有如是诸病不? (答言「无」。 应作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 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已忍与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尼往比丘僧中受大戒法(彼受戒者与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中,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救济我,慈愍故。 (如是三说。 此中戒师应问诸难事,作白:)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善女人谛听! 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净行比丘不? 汝不贼心受戒不? 汝不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不杀父不? 汝不杀母不? 汝不杀真人阿罗汉不? 汝不破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不二根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满二十未? 衣钵具足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不负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癫乾、痟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答言「无」者,应问言:)汝学戒未? 清净不? (答言「学戒清净。」应问余比丘尼:)某甲学戒未? 清净不? (答言「已学戒清净」。 )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 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若比丘尼犯者,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 若比丘尼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 若比丘尼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比丘尼若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赞死、劝死,与人非药,堕胎,厌祷咒术,若作方便、教人作方便;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 若比丘尼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言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 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腋已下,膝已上,若摩、若逆摩、若顺摩、若牵、若推、若举、若下、若捉、若急捺;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 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受捉手、捉衣、至屏处、屏处立、屏处语、若共行、若身相近、若共期行,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应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罗恶说。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自举、亦不白僧、不语人令知。 后于异时,此比丘尼若休道、若灭摈、若作不共住、若入外道;后作如是言:「我先知此人如是如是。」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覆藏重罪故。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随被举比丘语乃至沙弥。 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便随顺彼比丘。 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 彼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共住;莫随顺彼比丘。」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 彼比丘尼应乃至三谏,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犯随举。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依粪扫衣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若檀越施衣、若得轻衣、若得割裁衣,应受。 依乞食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僧差食、若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众僧常食、檀越请食,得受。 依树下坐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若别房、楼阁、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应受。 依腐烂药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应受。 汝已受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二部僧具足满。 当善受教法,当勤供养佛法僧,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勅,不得违逆。 当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 余所未知者,当问和尚、阿阇梨。 (使受戒人在前而去。 )除罪法第三尼忏僧残罪法(尼以女弱,事须相假以肃其怀。 如若私己容恶,则自坏彼,犯在不轻。 故尼覆僧残,但增罪治,半月行摩那埵,无别覆藏调伏法故。 尼忏僧残,要在二部僧中作摩那埵羯磨,大僧与尼二部各满四人。 若作出罪羯磨,大僧与尼二部各满二十人,不得减。 )乞摩那埵羯磨文(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 行摩那埵时,应至二部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乞。 )大德僧听! 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愿僧与我半月摩那埵,慈愍故。 (如是三说。 )与摩那埵羯磨文大德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今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比丘尼行摩那埵法与上大僧同,唯应二部僧中日日白。 应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我半月摩那埵。 我比丘尼某甲,已行若干日过,余有若干日在,白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 乞出罪羯磨文(比丘尼半月行摩那埵竟,应至二部僧中,作如是乞。 )大德僧听! 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我半月摩那埵。 我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愿僧与我出罪羯磨,慈愍故。 (如是三说。 )与出罪羯磨文大德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 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残罪,已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与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 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 谁诸长老忍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说戒法第四(其说戒法一与上大僧同)尼僧差请教授人羯磨文(尼僧应半月半月至大僧请教诫,故今须差此使为尼僧请教诫。 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谁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更差一人为伴,往大僧中至旧住比丘所,礼足,曲身低头,合掌,白如是言:)大德一心念! 比丘尼僧某甲等和合,礼比丘僧足,求教授。 (如是三说。 受嘱比丘说戒时,应作如是白:)比丘尼僧某甲众和合,礼大德僧足,求教授。 (如是三说。 )比丘尼明日应问「可否」。 比丘教授师应期往,比丘尼应期迎比丘。 期往不往者,突吉罗;比丘尼僧期迎而不迎者,突吉罗。 若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当半由旬迎至寺内,供给所须:洗浴具、羹粥、饮食、菓蓏,以此供养;若不者,突吉罗。 若比丘僧尽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遣信往礼拜问讯。 若比丘尼僧尽病、不和合、众不满,亦当遣信往礼拜问讯;若不往者,突吉罗。 安居法第五(其安居法皆与大僧同)自恣法第六尼僧差往大僧中受自恣人羯磨文(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往大僧中受自恣,故今须差此使为尼僧诣大僧中求受自恣。 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谁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往大僧中受自恣文(差人为伴,往大僧中礼僧足已,曲身低头,合掌,作如是说:)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夏安居竟,比丘尼僧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大德慈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如是三说。 )彼即比丘僧自恣日便自恣,而皆疲极。 佛言:「不应尔。 若比丘僧十四日自恣,比丘尼僧十五日自恣。」若大僧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比丘尼应遣信礼拜问讯;不者,突吉罗。 若比丘尼僧病、若众不和合、若众不满,比丘僧亦当遣信礼拜问讯;不者,突吉罗。 (其至大僧中受自恣人还,共尼僧作自恣。 其自恣一与上大僧同。 )分衣法第七(与上大僧同)衣食净法第八(尼无作余食法,除此已,余皆与大僧同。 )杂法第九(尼无乞处分作房法,自余皆与上大僧同。 )内护匡救僧众摈罚羯磨法律藏所明僧之正法,宗要有三,故结集称言:「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法者,谓五种远离行。 何等五? 一者、出离非世法,二、越度非受法,三、无欲非有欲,四、无结非有结,五、不亲近生死非亲近。 毗尼者,谓五种出要行。 何等五? 一、少欲非多欲,二、知足非无厌,三、易护非难护,四、易养非难养,五、智慧非愚痴。 佛所教者,谓五种教诫行。 何等五? 一、有罪行者制,二、无罪者听,三、若制若听,法有缺减者如法举之,四、数数违犯折伏与念,五、真实功德爱念称叹。 故经云:「正法住,正法灭。」谓之。 于此传法之人亦有于三,故圣诰称言:「知法、知律、知摩夷。」知法者,谓善持修多罗藏,如:阿难等。 知律者,谓善持毗尼藏,如:优波离等。 知摩夷者,谓善于训导,宰任玄纲,如:大迦叶等。 故凡欲晖踪圣迹,以隆道教,继轨后代,不绝于时者,非兹而谁! 五种入众法。 何等五? 一、应以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三、应善知坐起上下威仪;四、不杂说俗事,为众说法、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默然。 五种如法默然。 何等五? 一、见他非法而默然,二、不得伴而默然,三、犯重而默然,四、同住默然,五、在同住地默然。 五种非法默然。 何等五? 一、如法羯磨而心不同,默然任之;二、得同意伴亦默然任之;三、若见小罪而默然;四、为作别住而默然;五、在戒场上而默然。 五种弃法。 何等五? 一、比丘犯罪,余比丘问:「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应忏悔。」二、比丘犯罪,余比丘问:「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应僧中忏悔。」三、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语言:「汝若见罪,当于此僧中忏。」四、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众僧应舍弃语言:「汝不见罪,随所至处,不听汝布萨,如恶马难调,合缰杙俱弃,汝亦如是。」五、比丘犯罪,余比丘问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彼应僧中作不见举羯磨。 五种作羯磨法。 何等五? 一、见前,二、自言,三、不清净,四、如法,五、和合。 斯谓知病、知药、知对治,善于废兴通塞存护之仪,故致任持之功义显于此。 三种调法:谓呵责羯磨、摈羯磨、依止羯磨。 三种灭法:谓罪处所、多人语、如草覆地。 三种不共住法:谓三举羯磨、恶骂治、灭摈羯磨。 呵责羯磨文(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 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 彼自共斗诤已,若复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 汝等多闻智慧,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傥。」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 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若后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言,众僧当更增罪治。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 彼自共斗诤已,若复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彼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 汝等智慧多闻,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傥。」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 僧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 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若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众僧当更增罪治,忍者默然,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为比丘某甲作呵责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羯磨已,以夺三十五事令其折伏。 后若随顺改悔者,僧应还与解羯磨。 )与罪处所羯磨文(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 是比丘某甲,无惭无愧,多犯诸罪,有见、闻、疑。 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语相违。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是比丘某甲,无惭无愧,多犯诸罪,有见、闻、疑。 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语相违;僧今与是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 谁诸长老忍僧今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某甲罪处所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羯磨已,以三十五事令其折伏。 后若随顺改悔,僧应还与解羯磨。 )与灭摈羯磨文(先作举、作忆念、与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听! 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罗夷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摈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罗夷罪;僧今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摈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摈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如是三说。 )僧已忍与比丘某甲波罗夷罪灭摈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永摈,无解法。 )此后三羯磨皆是治罚法,但以过有轻重,阶之为三。 前呵责羯磨等是调伏法,罪处所羯磨等是折伏法,灭摈羯磨等是驱出法,故经言:「应调伏者而调伏之,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罚黜者而罚黜之。」若随事而言,羯磨非一,备明律典,宁容具集。 故各当其分,唯标一羯磨,示之恒式,余类准以可知。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按此羯磨一卷,宋本与国本则同,丹本将二本独异。 何耶? 今捡丹本,与怀素所集文义大同,又其起尽有伦叙可观,知是跋摩所译正本,故取之入藏。 彼国、宋二本,甚是错乱。 凡尼出家始终之例,初求出家,次受十戒学法,二岁受具足戒,久后方乞畜众羯磨度人授戒,乃其序也。 二本于受六法请和尚文,重用沙弥请十戒文,此一乱也。 以乞畜众文系乎受大戒前,二乱也。 凡尼受戒,先于尼僧中受,后至大僧而受;二本即云:二部僧听。 不分先后,三乱也。 其学戒六法中,《四分》即以非时食与饮酒为第五、六,而二本乃以摩触八事为五、为六,四乱也。 首题既云:尼羯磨。 二本即有比丘度沙弥法、沙弥受十戒法、大僧受具戒法等,五乱也。 《开元录》云「宋求那跋摩译」。 二本但云:女人出家法。 六乱也。 故知二本是乃后代无稽之人臆度乱钞耳,不可依用,今故遆之。 ◎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 (除结界无受欲法。 若自恣时应言:)说欲及自恣。 (复应白僧言:)大姊僧听! 僧今何所作为? (僧中一人应随前事答:)某甲羯磨。 (但结界法,二界不得相接,应留中间,亦不得隔驶流水结,除常有桥梁。 若欲大界内安戒场者,先竖戒场四方相,于外下至相去一肘,竖大界内相,外随远近亦竖四方相。 使一旧住比丘尼唱其方相,众中差堪能羯磨者结。 应先结大界,后结戒场。 如欲唱此大界相者,先从外相东南角起四方一周;又唱内相,亦令一周。 言:「彼为外相,此为内相,此是大界内外相一周。」如是三唱。 若内无戒场,直唱外相。 结大小界法,僧应尽集,不得受欲。 )结大界羯磨文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某甲,唱四方大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某甲,唱四方大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界场羯磨文(元戒场之兴,为以住处众大难集,故别结此界,用拟众中有于要事随时得作,故不容即解。 若不依住处,但为暂时作法者,事讫去即便解,不容不解。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某甲,称四方小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某甲,称四方小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作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作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大界羯磨文(时诸比丘尼意有欲广作界者,有欲陿作界者。 佛言:「自今已去,若欲改作者,先解前界,然后欲广陿从意。」当白二羯磨解。 )大姊僧听! 今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解界。 谁诸大姊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不失衣界羯磨文(不失衣界,即依大界相结,无别异相,故文言还称此住处。 )大姊僧听! 此住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僧今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住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不失衣界羯磨文(大界、不失衣界,既是一处重结,故前后解结互易不同。 若欲解者,应先解不失衣界,却解大界。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不失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僧今解不失衣界。 谁诸大姊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小界羯磨文(若布萨日,诸比丘尼于无村野路中行,欲说戒,众多难集,不得和合,听随同师善友知识,下道别集一处结小界说戒。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小界羯磨文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此处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解此处小界。 谁诸大姊忍僧解此处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此处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羯磨文(若二住处彼此各别,今欲共合,同一说戒,同一利养者,先彼此各自解本界,然后两住处通竖标相,合为一界。 僧尽集一处羯磨结。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僧今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处、彼处,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处、彼处,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羯磨文(亦先彼此各解本界,然后两住处通竖标相,合为一界。 僧尽集一处作羯磨结之。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方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别利养。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方相,僧今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别利养。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同一说戒,别利养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二住处先共同说戒同利养,或同说戒别利养,后还欲别者。 应先解界,后各自唱界相,依旧别结。 )结别说戒同一利养羯磨文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