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 内容: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十诵律卷第一(初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一佛在毗耶离国,去城不远有一聚落,是中有长者子,名须提那加兰陀子,富贵多财种种成就,自归三宝为佛弟子,厌世出家剃除须发被着法服而作比丘,远离乡土到憍萨罗国一处安居。 时世饥馑乞食难得,诸人民妻子尚乏饮食,何况能与诸乞求人! 时须提那作是念:「此大饥馑乞求难得,我等诸亲里多饶财富,当因我故布施作福,今正是时。」作是念已,夏安居过三月自恣竟、作衣毕,着衣持钵还毗耶离,经游诸国至本聚落。 晨朝时到,着衣持钵入村乞食至亲里舍,为诸比丘各各劝与种种饮食,自行头陀受乞食法。 次乞食已还到自舍,而作是言:「先许当还,我今来归。」作是语已便駃出去。 其家小婢见其駃去,即驰往白须提那母:「向须提那入门便去。」其母念言:「须提那入门即去,或能愁忧欲还舍戒、不乐梵行? 我今当往教令还家,自恣五欲布施作福。」作是念已,往到其所语须提那:「汝若愁忧不乐梵行欲舍戒者,便来还家受五欲乐布施作福。」即答母言:「我无愁忧,不欲舍戒、不厌梵行,亦不欲舍沙门之法,心乐梵行。」其母自念:「我虽口言,不廻其心。 当语其妇言:『汝净洁时到,则来报我。』」便往语之,妇言:「如是。」受其母教,净洁时到,往报母言:「今何所作?」时母教言:「本须提那所喜衣服、严饰之具悉皆着来。」受教还房,着其所喜衣服严具。 母即将到须提那所,便作是言:「汝若愁忧不乐梵行欲舍戒者,当自还家受五欲乐布施作福。 佛法难成,出家勤苦。」即答母言:「我不愁忧、心不动转、自乐修梵行、不乐五欲。」母言:「善哉须提那! 汝乐梵行不欲舍戒者,今妇时到当留续种。 若家无嗣,所有财物悉当入官。」尔时世尊未结此戒,是须提那即便心动答母,言:「尔。」母即避去,便将其妇屏处行淫,如是再三。 寻时怀妊,有福德子月满而生,名曰续种,至年长大信乐佛法,出家学道勤行精进,逮得漏尽成阿罗汉。 时须提那既行淫已,心生疑悔,愁忧色变无有威德,默然低头、垂肩迷闷、不乐言说。 时知识比丘来相问讯在一面坐,问须提那:「汝先有威德、颜色和悦、乐修梵行。 今何以故愁忧色变、默然低头、迷闷不乐? 汝身为病? 为私屏处作恶业耶?」须提那言:「我身无病,私屏作恶业故心有愁忧。」时诸比丘渐渐急问,便自广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闻已,种种因缘呵须提那言:「汝应愁苦忧悔,乃作如是私屏恶业。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以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佛常说法教人离欲,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时诸比丘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诸佛常法:知而故问、或有知而不问、有知时问、有知时不问、有益事问、无益事不问、有因缘问。 佛世尊知,彼时以正念安慧问须提那:「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须提那言:「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愚痴人! 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我常说法教人离欲,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语诸比丘:「是愚痴人开诸漏门,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触彼女身。」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摄僧故、极好摄故、僧安乐住故、折伏高心人故、有惭愧者得安乐故、不信者得净信故、已信者增长信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恶故、梵行久住故。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同入比丘学法,不舍戒行淫法,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佛在舍卫国,有一比丘名跋耆子,不舍戒、戒羸不出还家作淫。 后欲出家,自作是念:「我当先往问诸比丘得出家不? 不得则止。」作是念已问诸比丘。 诸比丘疑,以此白佛,佛言:「有人不舍戒、戒羸不出还家作淫,可得出家更作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同入比丘戒法,不舍戒、戒羸不出作淫法,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有一比丘独住林中,有雌猕猴常数来往此比丘所,比丘即与饮食诱之,猕猴心软便共行淫。 是比丘多有知识,来相问讯在一面坐。 时猕猴来欲行淫,一一看诸比丘面,次到所爱比丘前住谛视其面。 时此比丘心耻不视猕猴,猕猴寻瞋攫其耳鼻伤破便去。 时诸比丘急问其故,便自广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以种种因缘呵责:「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以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佛常说法教人离欲,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时诸比丘种种因缘呵责已,往诣佛所向佛广说。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是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愚痴人! 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如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我先已结此戒,今复随结。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同入比丘学法,不舍戒、戒羸不出行淫法,乃至共畜生者,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若比丘者有四种:一者,名字比丘;二者自言比丘;三者为乞比丘;四者破烦恼比丘。 名字比丘者,以名为称。 自言比丘者,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又复贼住比丘,剃除须发被着袈裟,自言:「我是比丘。」是名自言比丘。 为乞比丘者,从他乞食故,如婆罗门从他乞时,亦言:「我是比丘。」是名为乞比丘。 破烦恼比丘者,诸漏结缚烦恼众生,能受后身生热苦报,生死往来相续因缘。 若能知见断如是漏拔尽根本,如断多罗树头毕竟不生,是名破烦恼比丘。 云何比丘具足戒? 云何具足戒比丘? 若僧和合说白四羯磨,是人信受随行不违、不逆、不破,是名比丘具足戒,是名具足戒比丘。 学者有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复有三学:善学威仪、善学毗尼、善学波罗提木叉。 同入学法者,如百岁受戒比丘所学,初受戒人亦如是学。 如初受戒人所学,百岁比丘亦如是学,是中一心、一戒、一说、一波罗提木叉,同心、同戒、同说、同波罗提木叉,故名同入比丘学法。 不舍戒者,若比丘狂时舍戒,不名舍戒。 若心乱时、病坏心时、若向狂人、向乱心人、向病坏心人、若独舍戒、若独不独想、不独独想、若中国语向边地人不相解者、若边地语向中国人不相解者、若向痖人、若向聋人、向痖聋人、向无所知人、若向非人、向睡眠人、向入定人、若隔障、若自瞋、若向瞋人、若梦中、若自不定心、若向不定心人,如是舍戒皆不名舍戒。 或有舍戒非戒羸、或有戒羸非舍戒、或有戒羸亦舍戒。 舍戒非戒羸者,若比丘言:「我舍佛。」即名舍戒。 若言:「舍法、舍僧、舍戒;舍和上、舍阿阇梨;舍同和上、同阿阇梨;舍比丘、比丘尼;舍式叉摩尼;舍沙弥、沙弥尼;舍优婆塞、舍优婆夷。」皆名舍戒。 若言:「汝等当知我是白衣、若是沙弥、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乃至不复与汝等共作同学。」是名舍戒非戒羸。 戒羸非舍戒者,若比丘愁忧不乐,欲舍戒厌比丘法、欲弃圣服取白衣服、须白衣法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复作是言:「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当駃教我生活伎术,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说如是语,是名戒羸非舍戒。 戒羸亦舍戒者,若比丘愁忧不乐欲舍戒,厌比丘法欲弃圣服,取白衣服须白衣法,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复作是言:「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当駃教我生活伎术,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说如是语已,复作是言:「我舍佛舍法,乃至舍优婆塞、优婆夷。」是名戒羸亦舍戒。 行淫法者,淫名非梵行。 非梵行者,二身交会。 波罗夷者,名堕不如,是罪极恶深重,作是罪者,即堕不如,不名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比丘法。 不共住者,不得共作比丘法,所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不得入十四人数,是名波罗夷不共住。 是中犯者有四种:男、女、黄门、二根。 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 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 黄门、二根者,亦人、非人、畜生。 比丘与人女行淫,三处犯波罗夷:大便处、小便处、口中;非人女、畜生女、二根亦如是。 共人男行淫,二处犯波罗夷:大便处、口中;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亦如是。 复有共畜生女行淫,二处犯波罗夷,谓鸡、若似鸡是。 佛在舍卫国。 有一乞食比丘名曰难提,晨朝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持尼师坛着左肩上入安桓林,在一树下敷尼师坛端身正坐。 有魔天神欲破是比丘三昧故,化作端政女身在其前立。 比丘从三昧起,见此女身即生着心,世俗禅定不能坚固,寻时退失欲摩女身。 女人即却渐渐远去,便起随逐欲捉其身。 时彼林中有一死马,女到马所则身不现,是比丘淫欲烧身故,便共死马行淫。 既行淫已欲热小止,即生悔言:「我已退堕,非是比丘非释种子。 今诸比丘必舍远我不复共住。 我不应以不清净身着此法衣。」即脱袈裟摄着囊中,以置肩上往诣佛所。 尔时佛与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佛遥见来即作是念:「若我不以软语劳问者,其心必破沸血当从面孔出。」是比丘来到佛所,佛言:「善哉难提! 汝更欲学比丘所学耶?」闻佛所言:「善哉难提!」心大欢欣便作是念:「我当得共诸比丘住必不摈我。」如是思惟已答言:「世尊! 我更欲学比丘学法。」尔时佛语诸比丘:「汝等还与难提比丘学法,若有如难提比丘者亦与学法。 应一心和合僧,难提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听! 我难提比丘,不舍戒、戒不羸、不出作淫法。 我今从僧还乞学法。 僧怜愍我故,还与我学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是中一比丘于僧中唱:『大德僧听! 难提比丘不还戒戒不羸作淫法。 是难提比丘从僧乞还学法,今僧怜愍故还与学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还与难提比丘学法。 白如是。』如是用白四羯磨。 『还与难提比丘学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与学沙弥行法者,佛所结一切戒尽应受行,在诸比丘下坐,应授与大比丘饮食汤药,自从沙弥、白衣受饮食,不得与大比丘同室过再宿,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二宿,得与具戒比丘作布萨、自恣、二羯磨,与学沙弥不得足数作布萨自恣羯磨,一切羯磨不得作。」(淫事竟)佛在王舍城。 尔时众多比丘共一处安居,少于房舍,时诸比丘随所知识乞索草木,各各自作庵舍止住。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有取薪人,坏其庵舍持材木去。 乞食还见即生忧愁,作如是言:「我等辛苦暂行乞食,诸年少辈便坏我舍持材木去。 当复更从知识乞索草木作庵舍住。」是时众中有一比丘名达尼迦,是陶家子,自以巧便即作泥舍、泥户、泥向,梁椽牛头、象牙、衣架皆用泥作,集诸草木以火烧成,色赤严好。 作是舍已嘱诸比丘:「二月游行乞索,欲作入舍饮食。」尔时佛与阿难按行诸房,遥见其舍色赤严好,佛知而故问阿难:「是何等物色赤严好?」阿难答言:「今王舍城众多比丘一处安居,其房舍少,是诸比丘随所知识乞索草木作庵舍住。 入城乞食时,取薪人便坏庵舍持材木去,乞食还见生愁忧言:『我等辛苦暂行乞食,诸年少辈便坏我舍持材木去。』是中有比丘名达尼迦,陶家子,自以巧便作是泥舍,集诸草木以火烧成严好如是。」佛告阿难:「汝破是达尼迦比丘赤色泥舍,莫使外道讥嫌呵责,佛现在世出如是漏结因缘法。」阿难受教,即往破之。 达尼迦比丘二月游行,还见舍破坏,问所嘱比丘:「谁坏我舍?」比丘答言:「是佛大师教令破之。」达尼迦心念:「法王教破,不得有言。 今王舍城诸材木师是我知识,可作木舍。」过夜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乞食已到木师所:「汝今知不? 摩竭国主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我材木。」木师答言:「若王与者随意取之。」是中有大重材中守护城,难持出入不应乞人者,即取斩截藏着一处。 时知城统见大重材中守护城斩截覆藏,见已惊怖毛竪生念:「得无怨贼将欲来耶? 若已得入?」往问木师:「是大材木用守护城,谁取斩截藏着一处?」答言:「有达尼迦比丘来作是言:『阿阇世王与我材木。』我时答言:『若王与者随意取之。』即便自取大材木斩截藏着一处。」城统心念:「王今云何乃以大材与此比丘?」即到王所言:「大王! 更有余材,云何乃以守城大材持与比丘?」王言:「不与。」城统言:「王今已与。」「谁言我与?」答言:「木师言与。」王曰:「将木师来。」即受教去将木师来。 时木师中道见达尼迦比丘语言:「以汝因缘故我今有事。」比丘言:「且去! 我随后往。」时城统即将木师到王所言:「大王! 此是木师。」时达尼迦比丘随后来,王遥见之便言:「放木师去,将比丘来。」城统即放木师,将达尼迦比丘前到王所。 王言:「汝比丘法云何不与而取?」答言:「大王! 我非不与取,王先与我。」王言:「我不忆与。」比丘答言:「今令王忆。」王言:「云何?」答言:「王当自念初登位时,作如是言:『若我国内草木及水,随诸持戒沙门、婆罗门取用。』」王言:「我谓无主草木故作是说。」王言:「汝今堕大罪中。」比丘答言:「我出家人寄住王国。 云何杀我?」王言:「比丘去! 勿复更取如是大材。」时众人唱言:「希有此比丘,决定应死,呵责便放。」是比丘从大罪中得出,到众僧中,食后语诸比丘:「我今日垂为王所杀。」广说上事。 诸比丘以种种因缘呵责:「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种种因缘称赞不偷夺法。 汝尚不应生心,亦不应说,何况能取?」以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汝达尼迦比丘! 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佛言:「汝痴人! 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种种因缘称赞不偷夺法。 汝尚不应生心,口亦不应说,何况乃取?」种种因缘呵已,语阿难:「将一下坐比丘入王舍城,街巷市里多人众处,以问众人,若信、不信者,若贤者、非贤者,若大臣、大官、将帅、官属:『盗至几许,摩竭国主阿阇世王与其大罪?』」阿难受教,将一下坐比丘入王舍城,街巷市里多人众处,以问众人:「盗至几许,摩竭国主阿阇世王便与大罪?」众人答言:「大德阿难! 盗至五钱、若五钱直,便与大罪。」阿难闻已,还诣佛所作礼却住,向佛具说:「盗至五钱、若五钱直,阿阇世王便与大罪。」佛即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物不与偷取。 以所偷物,若王、王臣,若捉系缚、若杀、若摈、若输金罪、若作是言:『汝小儿! 汝痴! 汝贼!』比丘如是不与取者,得波罗夷不应共住。」不与取者,他人不与是物。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不与,盗取,是名不与取。 王者,刹利种身受王职吉水灌顶,是名为王,亦名国主,亦名灌顶。 若婆罗门、居士、若女人身受王职,亦名为王国主灌顶。 杀者,名为夺命。 系者,若着杻械枷锁在狱,皆名为系。 摈者,驱出国界。 输金者,输金等物赎罪。 贼者有二种:若劫、若盗。 汝小儿者,未知法故。 痴者,无所知故。 波罗夷者,名堕不如,是罪极恶深重。 作是罪者,不名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不共住者,不共作比丘法,所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自恣,不得入十四人数,是名波罗夷不共住。 是中犯者有三种取人重物犯波罗夷:一者自取,二者教他人,三者遣使。 自取者,手自取、自手举离本处,波罗夷。 教他者,若比丘教人盗他物,是人随语即偷夺取离本处,是时比丘得波罗夷。 遣使者,若比丘语人言:「汝知某甲重物处不?」若言:「知处。」遣往盗取,是人随语即偷夺,取离本处时,比丘得波罗夷。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 用心者,发心思惟欲偷夺取。 用身者,若手若脚若头若余身分取他人物。 离本处者,随物所在处举着余处。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他不与,二者重物,三者离本处。 他不与者,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不与。 重物者,物直五钱、若过五钱。 离本处者,随物所在处举着余处。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盗心,二者重物,三者离本处。 盗心者,他不与自盗心取。 重物、离本处,亦如上说。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是物属他,二者重物,三者离本处。 属他者,是物有主,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属他想,二者重物,三者离本处。 属他想者,知是物有主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若男、若女、黄门、二根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四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他不与,二者偷夺心取,三者重物,四者离本处,皆如上说。 复有四种取人重物波罗夷:是物属他、偷夺心取、重物、离本处,波罗夷。 知物属他、偷夺心取、重物、离本处,皆如上说。 复有四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者有守护,二者有主,三者重物,四者离本处。 有守护者,如人有象马、牛羊、妻子、奴婢,若在自国、若在他国有人守护,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田、甘蔗田、稻田、麦田、麻田、豆田、葡萄田有人守护,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象廐、马廐门间食厨,有人藏物在中,是名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四种取人重物波罗夷:是物无守护,有我所心、重物、离本处。 无守护者,如人有象、有马、妻子,若在自国、若在他国,是物无人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田地,场上有穀,是物无人守护,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五宝、若似五宝,藏着地中无人守护。 但有我所心,谁有我所心? 谓随所属主有我所心,是名有主无人守护。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四种取他重物波罗夷:是物有守护、无我所心、重物、离本处。 有守护无我所心者,如群贼破他城邑多得财物,若以王力、若聚落力还破是贼,贼舍物走,是物主不守护无我所心,已失故;贼亦不守护无我所心,已夺故。 有守护无我所心,谁守护无我所心? 夺得者。 又如比丘失诸衣钵,有知识比丘在余处见,便即夺取。 是失衣钵比丘不守护无我所心,已失故;贼不守护无我所心,已夺故。 有守护无我所心,谁守护无我所心? 夺得者。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处者,地处、上处、虚空处、乘处、车处、船处、水中、田地、僧坊处、身上处、关税处、共期处、无足、二足、四足、多足。 地处者,如人有五宝、若似五宝在地,比丘以偷夺心取、离本处,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以木、瓦、石举取,虽堕本处,波罗夷。 若拽取未出界,偷兰遮。 又如铁瓶、铜瓶、铁瓮、铜瓮,以五宝、若似五宝着此器中,比丘以偷夺心取离本处,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取瓶底物转出近口,波罗夷。 近瓶口物转着瓶底,亦波罗夷。 若穿瓶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比丘偷夺心,在器不在物、若心在物不在器、或心两在,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地处。 上处者,若细陛绳床、麁陛绳床、蓐囊蓐、薄蓐、厚蓐、蓐覆、杂色蓐、杂色绶缘、薄被、厚被、表[革*茸]被、表里[革*茸]被、缘[革*茸]被、地敷具、树上处、屋上处、细陛绳床处者,谓脚处、足处、环处、床陛处、上绳床足处、上头处,若以绳织,异绳名异处。 若皮、若衣覆,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 如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麁梐绳床处者,若一板名一处。 若皮、若绳、若衣覆,异绳名异处,余如上说。 蓐者,一种毛一种,名一处。 表处、里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囊蓐、薄蓐、厚蓐、蓐覆杂色、蓐杂色绶缘、薄被、厚被、表[革*茸]被、表里[革*茸]被、缘[革*茸]被、地敷具处者,一种毛名一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余如上说。 树处者,根处、茎处、枝处、叶处、华处、果处,乃至根须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屋上处者,谓门间处、向处、门关处、户橝处、牛头、象牙、衣架、梁椽、重阁、梯梐处,一桄名一处,栏楯处一钩名一处。 若未泥舍一墼名一处,若草覆舍一重名一处,若木覆舍一木名一处,若仰泥舍一画色名一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上处。 虚空处者,如人房舍、殿堂、诸栏楯上,有贵价衣、波头摩衣、头求罗衣、鸠罗阇衣悬是诸处,风吹在空衣未堕地,比丘以偷夺心接取,波罗夷。 又如比丘、和上、阿阇梨衣,从下至上、从上堕下,衣未至地,比丘以偷夺心接取,波罗夷。 又如人门中、向中、阁上、簷下、楼观处、屋间阁上,以内外庄严身具在是诸处,有有主鸟、鹅鴈、孔雀、鹦鹉、猩猩衔是物去,比丘以偷夺心夺是鸟取,波罗夷。 若待鸟时,偷兰遮。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波罗夷。 若至余处,偷兰遮。 若有野鸟谓诸鹰鹫衔是物去,比丘以偷夺心夺是鸟取,偷兰遮。 若待鸟时,突吉罗。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偷兰遮。 若至余处,突吉罗。 又诸野鸟持是物去。 诸有主鸟夺野鸟取,比丘以偷夺心夺是有主鸟,波罗夷。 若待鸟时,偷兰遮。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波罗夷。 若至余处,偷兰遮。 诸有主鸟持是物去为野鸟所夺,比丘以偷夺心夺野鸟取,偷兰遮。 若待鸟时,突吉罗。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偷兰遮。 若至余处,突吉罗。 是名虚空处。 乘处者,象乘、马乘。 象乘处者,谓脚处、膝处、髀处、胯处、肋处、嵴处、胸处、颈处、头处、耳处、鼻处、口处、牙处、尾处,如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马乘处者,谓脚处、膝处、髀处、胯处、肋处、嵴处、胸处、颈处、头处、耳处、鼻处、口处、騣毛处、尾处,余如上说。 车处者,犊车、鹿车、麞车、步挽车、辇车。 犊车处者,谓辐辋、辕毂、箱处、栏楯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鹿车、麞车、步挽车亦如是。 辇车处者。 脚处、脚重环处、坐处、板橙处、柱处、覆处。 若绳索覆、若衣覆,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乘处。 船处者。 单槽船、舫船、舍船、瓶船、浮囊船、板船、木栰、草栰。 单槽船处者,两舷处、两头处、底处、两箱处、竪桅处、柁楼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舫船处者,谓横梁处、绳缚处,余如上说。 舍船处者,谓板壁处、瓶处、瓮处、安瓶瓮盖处、柱处、梁处。 若以草覆,一重草名一处,若木枝覆、若板覆,一覆名一处,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瓶船处者,一切瓶、一切绳缚处、一切皮缚处。 浮囊船处者,一切囊处、一切缚处。 板船者,一切板处。 木栰者,一切木处。 草栰处者,一切草处、一切缚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船处。 水处者,如人为舍故、车故、薪故,水中浮物来下,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离本处,波罗夷。 若从捉留住后水到前,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波罗夷。 若举离水,亦波罗夷。 复次有主池中诸有主鸟,比丘以偷夺心取是诸鸟,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偷兰遮。 若举离水,波罗夷。 复有无主池中诸有主鸟,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波罗夷。 若举离水亦波罗夷。 是名水处。 田处者,有二因缘夺他田地:一者相言、二者作相。 比丘为地故言他得胜者,波罗夷。 不如者,偷兰遮。 若作异相过分得胜,地直五钱,波罗夷,僧坊舍亦如是。 是名田处。 身上处者,如比丘与和上、阿阇梨持衣行,是比丘身上诸处,谓脚处、[跳-兆+专]处、膝处、髀处、胯处、臗处、肋处、嵴处、腹处、胸处、手处、肘处、臂处、肩处、颈处、头处,比丘以偷夺心取是衣囊,从此处移着彼处,波罗夷。 是名身上处。 关税处者,比丘度关应输税物而不输税,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与我过是物。」比丘与过,税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与我过是物,与汝半税。」比丘与过,得税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与我过是物,尽与汝税。」比丘与过,若税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来至关税处,比丘示异道过,失所税物,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未至税处,比丘示异道过,失所税物五钱直,偷兰遮。 若税处有贼、若恶兽、若饥饿故,比丘示异道不犯。 是名关税处。 共期处者,比丘与贼共期,破诸村落得物与比丘分,得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共期处。 无足众生者,蛭虫、千头罗虫,有人取之举着器中,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器取虫直五钱,波罗夷。 若比丘偷心在器不在虫、若心在虫不在器、若心两在,以偷夺心取得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无足处。 二足处者,如鹅、鴈、孔雀、鹦鹉、舍利鸟、拘耆罗鸟、狌狌及人。 有人取是物举着笼中,比丘以偷夺心取,得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笼取鸟直五钱,波罗夷。 若比丘偷心在笼不在鸟、若心在鸟不在笼、若心两在,以偷夺心取得五钱直,波罗夷。 偷人有二种:一者担去、二者共要,若比丘以人着嵴上过二踔,波罗夷。 若共期处行过二踔,波罗夷。 是名二足处。 四足处者,象马、牛羊、驴骡,有人以绳系在一处,比丘以偷夺心解绳牵去过四踔,波罗夷。 若在牆壁篱障内,比丘以偷夺心驱出过四踔,波罗夷。 有诸四足共一处卧,比丘以偷夺心驱一令起出过四踔,波罗夷。 若在外放,比丘心念:「是放牧人入村去时我当盗取。」偷兰遮。 若杀者,波夜提。 杀已取肉直五钱,波罗夷。 是名四足处。 多足处者,蜈蚣、百足、蛣蜣,有人举着器中,比丘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器取虫直五钱,波罗夷。 若偷心在器不在虫、若心在虫不在器、若心两在,以偷心取直五钱,波罗夷。 是名多足处。 又有七种取人重物,波罗夷: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乱、七不病坏心。 又七种取人重物,无犯:一者己想、二者同意、三者暂用、四者谓无主、五者狂、六者心乱、七者病坏心。 又七种取非人重物,偷兰遮:一非己想、二不同意想、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乱、七不病坏心。 又七种取非人重物,无犯: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人轻物,偷兰遮:非己想、不同意、不暂用、知有主、不狂、不心乱、不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人轻物,无犯: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非人轻物,突吉罗。 非己想、不同意、不暂用、知有主、不狂、心不心乱、不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非人轻物,无犯: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有比丘尼名施越,多知识谓有福德人,喜供养与油、酥、蜜、石蜜。 有一贾客见是比丘尼,信敬心喜作如是言:「善女! 所须酥、油、蜜、石蜜至我舍取。」答言:「如是。」时有比丘尼闻是语,过后数日便往到其舍言:「施越比丘尼须胡麻油五升。」贾客问言:「用作何等?」答言:「我持是至比丘尼寺中。」贾客即与。 是比丘尼持至寺中便自服。 过之后数日,贾客见施越比丘尼言:「善女? 何以但索麻油,不索余物?」比丘尼言:「何以说是?」答言:「有一比丘尼来言:『汝须胡麻油。』我即与之。」施越言:「善! 若索余物汝亦当与。」施越即往语彼比丘尼言:「汝是弊恶比丘尼、下贱比丘尼,汝得波罗夷。」彼比丘尼言:「何以尔?」施越言:「贾客不与,诈取他油。」彼比丘尼言:「我非不与取,我以汝名字故取。」即自生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是事白佛,佛知故问:「汝以何心取?」答言:「我以施越名字取。」佛言:「不得波罗夷,但故妄语,得波夜提。 从今日不得诈称他名取,若取犯罪。」复有东方比丘尼,与波利比丘尼共一道行。 时波利比丘尼在前遗失衣去,东方比丘尼在后得之。 共会一处时,东方比丘尼唱言:「谁失是衣? 我今地得。」波利比丘尼言:「汝取是衣耶?」答言:「我取。」波利言:「汝得波罗夷罪。」问言:「何故?」答言:「汝以盗心取故。」是比丘尼心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是事白佛,佛言:「无犯。」有一居士近祇桓耕地放衣一面,时有比丘求粪扫衣,见是地衣四顾无人便取持去,耕人遥见语比丘言:「莫取我衣。」比丘不闻,耕人即往捉比丘言:「汝比丘法不与取耶?」比丘答言:「我谓粪扫无主故取。」耕人言:「此是我衣。」比丘言:「是汝衣者便自持去。」比丘心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是事白佛,佛知故问:「汝以何心取?」比丘言:「我谓无主故取。」佛言:「无犯! 从今取衣当善筹量,此是他衣物,虽无人守,必自有主。」(盗竟)十诵律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