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内容: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宋沙门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羯磨随事乃有众多,且依成文略出要用,苦余不尽在于大本。 凡在大众内欲作羯磨,作羯磨者集唱:僧今和集欲作何事? 僧中一人应随答作某羯磨)又唱:「不来诸比丘说欲(说已唱白羯磨,若在戒场上但唱也)。」「僧今和集欲作何事?」受三归五戒文第一(受三归五戒法,白衣初来欲受三归五戒,教礼佛法僧,胡跪合掌忏悔三业,然后受之。 戒师应教云)「我某甲,从今尽寿,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无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如是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于释迦牟尼佛法中,乐受五戒为优婆塞。 当证知。」(如是三说)「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优婆塞说五戒。 凡是优婆塞,当尽寿护持。 何等为五? 尽寿离杀生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杀生,是事能持不?」(答能)「尽寿离不与取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不与取,是事能持不? (答能)「尽寿离邪淫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邪淫,是事能持不?」(答能)「尽寿离妄语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妄语,是事能持不?」(答能)「尽寿离饮酒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饮酒,穀酒、甘蔗酒、蒲萄酒,一切能放逸酒,是事能持不?」(答能)受八戒文第二(有人来欲受八戒,先教礼三宝,然后教胡跪合掌。 戒师应教如是说)「我某甲,从今至明旦,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无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如是三说)「我某甲,从今至明旦,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我某甲已受三归竟。 从无始生死已来至于今日,身业不善: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贪欲、恚瞋、愚痴邪见。 如此众罪,今向十方诸佛、诸尊菩萨、得道贤圣、现在师僧前求哀忏悔。 我某甲已忏悔竟,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是名清净住。 从今至明旦,习学诸佛,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卧高广大床、不着香华缨络香油涂身、不作唱技乐故往观听、过中不食。」(如是三说)「我某甲已受八戒竟。 以此功德,不求转轮圣王、释梵诸王、人天之乐,愿尽诸烦恼,明知一切法,果成佛道。」(优婆夷受文亦如是)乞畜众羯磨文第三(比丘尼受戒满十二岁欲畜众,集僧胡跪合掌应如是乞)「大德尼僧听! 我比丘尼某甲,受大戒来满十二岁,欲畜众。 我某甲已从僧乞畜众羯磨,愿僧与我某甲作畜众羯磨。 慈愍故。」(如是三说)僧与畜众羯磨文「大德尼僧听! 比丘尼某甲,受大戒来满十二岁,欲畜众。 某甲已从僧乞畜众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与某甲畜众羯磨。 如是白。」「大德尼僧听! 比丘尼某甲,受大戒来满十二岁,欲畜众。 某甲已从僧乞畜众羯磨,僧今与某甲畜众羯磨。 谁诸长老忍与某甲畜众羯磨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初羯磨成就不?」(如是三说)「僧已忍与某甲畜众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受沙弥十戒文第四(佛语:「诸比丘! 从今欲求出家人有二事应白僧:一出家剃头,若已剃发来,一事应白僧。 僧若集,应言:」)「大德僧听! 某甲求出家剃发。 僧忆持!」(若僧不集,应别房白,应言)「诸长老! 某甲求出家。 忆持!」(若有袈裟,应着;若无,和上应与,教胡跪合掌,先教求和上,应言)「大德忆念! 我某甲求大德为沙弥和上,愿大德为我某甲作十戒和上。 我某甲依大德和上故,出家受十戒。 (如是三说。 戒师应教)「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我亦随佛出家,和上某甲。 (如是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我亦随佛出家竟,和上某甲。」(戒师应言)「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沙弥说十戒。 何等为十? 「尽寿离杀生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杀生,汝能持不? (答能)「尽寿离不与取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不与取,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非梵行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非梵行,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妄语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妄语,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饮酒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饮酒,穀酒、甘蔗酒、蒲萄酒,一切能放逸酒,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坐卧高广大床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坐卧高广大床,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着香华璎珞香油涂身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着华香璎珞香油涂身,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作唱技乐故往观听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作唱技乐故往观听,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受畜金银钱宝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受畜金银钱宝,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非时食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非时食,汝能持不?」(答能)「如是沙弥十戒,尽寿不应犯。 当勤供养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当供养和上、阿阇梨,一切如法教不得违逆,勤求方便学问坐禅诵经,于佛法中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出家不虚、果报不绝。 汝所未解,和上、阿阇梨当广为汝说。 (优婆夷三归五戒、八戒,沙弥尼三归十戒受文,尽与上沙弥出家十戒文同,此中但以称沙弥尼为异耳)受六法坛文第五(若沙弥尼初来,应教次第头面礼僧足已,次第应求和上尼。 戒师教言)「大德忆念! 我沙弥尼某甲求尊为和上尼,愿尊为我某甲作和上尼。 我某甲因和上尼故,僧与我某甲二岁学戒。」(如是三说)一比丘尼应问和上尼:「能为某甲作和上不?」(答能。 即应将至戒场上,着见处离闻处。 尔时应问)「僧和合不? 僧一心和合当作僧事。 和上尼某甲,沙弥尼某甲,僧当与二岁学戒。」(如是三说。 若僧一心和合者,应唤沙弥尼来,教头面一一礼僧足已,次应教令从僧乞二岁学戒,作如是说)「大德尼僧听! 我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慈愍故。」(如是三乞。 即时戒师应僧中唱)「大德尼僧听! 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与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如是白。」「大德尼僧听! 沙弥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忍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初羯磨成就不?」(如是三说)「僧已忍与某甲二岁学戒竟,和上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时为式叉摩尼说六法也)「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者见者,说戒式叉摩尼六法。 汝式叉摩尼尽寿受持。 「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同入学法中,不舍戒、戒羸不出相,随心想受淫慾乃至共畜生,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赞叹不偷夺法,乃至一条线、一寸纳、一渧油分齐尚不应犯。 是中佛制极少乃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式叉摩尼随所偷夺事,若王捉、若杀、若打、若缚、若摈出、若输金罪,若作是言:『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若式叉摩尼如是偷夺者,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蚁子尚不应杀,何况于人。 若式叉摩尼故夺人命,若持刀与、若教死、叹死作如是言:『咄! 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随彼心乐死,种种因缘教死叹死,若作忧多杀、若头多杀、作弶作网作拨,若作毗陀罗杀、若似毗陀罗杀、若断气杀、若堕胎杀、若按腹杀,若推着火中水中、若从高推下、若遣使道中死,乃至母腹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歌罗罗中生,恶心方便令夺其命。 从是因缘死者,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若式叉摩尼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我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我得初禅二禅三禅,我得慈悲喜舍、无量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我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至我所,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茶、罗刹等来至我所,彼问我答、我问彼答。 若式叉摩尼如是妄语者,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发际至腕膝已上,却衣顺摩逆摩抱捉牵推、举上举下若按若掐,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若犯者可更受。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共立共语,共期入屏覆处,待男子来自身往就,如白衣女人。 此八事示贪着相,是非式叉摩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式叉摩尼法;若犯更受。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二岁学法,式叉摩尼受持六法名式叉摩尼。 汝得具满和上阿阇梨、具满比丘尼僧,得好国土、得好行处。 转轮圣王所愿尚不能满,汝今已具满,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当供养和上阿阇梨,恭敬上中下坐,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当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作众事。 汝行是法,当开甘露门,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如莲华在水日夜增长,法诸善根亦复如是,于佛法中日夜增长。 余残诸戒,和上阿阇梨当渐渐为汝广说。 「释师子法中,已获难得戒;无难时难得,已得勿使空。」头面礼僧足,右绕欢喜去。 大比丘尼坛文第六(式叉摩尼初来入尼僧中,头面一一礼僧足。 礼僧足已,尼戒师应教受衣钵,应问:「此五衣钵是汝有不?」答言:「是。」应教効我语)「我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割截成。 我某甲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我某甲,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成。 我某甲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我某甲,是衣安陀会五条受,一长一短割截成。 我某甲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若僧伽梨缦,应言:「是缦衣僧伽梨受持。」余二衣亦尔。 「我某甲,是覆肩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覆肩衣,我某甲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我某甲,是衣厥修罗受,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厥修罗,我某甲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我某甲,是钵多罗应量受持,常用故。」(如是三说。 次教令求和上尼)「大德忆念! 我式叉摩尼某甲,求尊为和上尼。 愿尊为我某甲作和上尼,我某甲因和上尼故,僧当与我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慈愍故。」(如是三说。 戒师应问)「能为某甲作和上尼不?」(和上尼答言:「能。」应教着见处离闻处。 尼戒师应僧中作如是唱)「谁能为某甲作教授师?」(一比丘尼言:「我能。」佛言如是,比丘尼若成就五法,应差作教师。 何等五? 不随爱教、瞋教、悕教、痴教、知教不教应知。 教师即时唱)「大德尼僧听! 式叉摩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某甲能作教师,为教某甲故。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作教师,为教某甲。 如是白。」「大德尼僧听! 式叉摩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某甲能作教师教某甲。 谁诸尼僧忍立某甲为教师,为教某甲,忍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立某甲为教师,教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已被羯磨者应往式叉摩尼所教正衣服,右膝着地合掌而问)「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 汝是女不? 是人不? 非是非人不? 非畜生不? 非是不能女不? 女根上有毛不? 不枯坏不? 不带下病不? 非偏不? 不二道合不? 女根不小不? 非是不能产不? 非是无乳不? 非是一乳不? 非是恒月水不? 非无月忌不? 非婢不? 非客作不? 非买得不? 非破得不? 非兵妇不? 非吏妇不? 非犯官事不? 不负他物不? 女人有如是等病:癞病、痈疽病、销尽病、癫狂病、长病、热病,无如是等病不? 父母夫主在不? 若言在,父母夫主听出家不? 五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上尼字谁?」答言:「我字某甲,和上尼名某甲。」(尼教师问竟应白僧:「是式叉摩尼某甲,我已问竟。」尼羯磨师应言:「清净者将来。」次教乞属和上,尼羯磨应言)「大德尼僧听! 我某甲,因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慈愍故。」(如是三说。 尼戒师应僧中作如是唱)「大德尼僧听! 某甲,因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今从众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今僧中问某甲无遮道法。 如是白。」(戒师僧中问遮法,与上教师问遮法中同,上以空静处、此以众中以为异耳)「大德尼僧听!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当更问,已问者默然。」(是中尼戒师即时应僧中唱)「大德尼僧听! 式叉摩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某甲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与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如是白。」「大德尼僧听! 式叉摩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某甲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诸尼僧忍与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忍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初羯磨成就不?」(如是三说)「僧已忍为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比丘尼众应在尼寺中作如是羯磨竟,即日将至大僧中和合与受具足戒也)入大僧中受具足坛文第七(将至大僧中,头面一一礼僧足,礼僧足已应教从和上尼乞受具足戒,应言)「大德忆念! 我某甲,求尊为和上尼。 愿尊为我某甲作和上尼。 我某甲依和上尼故,僧当与我某甲受具足戒,慈愍故。」(如是三说。 故次教从僧乞受具足戒,应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某甲受具足戒,慈愍故。」(如是三乞。 一比丘应僧中唱)「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当僧中问某甲六法。 如是白。」(应语彼言)「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我今僧中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 汝本来清净不? 汝从出家来顺行出家法不? 二岁学六法不? 比丘尼僧作本事不? 尼僧已和合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五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上尼字谁?」答言:「我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大德僧听! 颇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当更问,已问者默然。」「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从出家来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某甲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如是白。」「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从出家来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某甲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忍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初羯磨成就不?」(如是三说)「僧已忍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应教言:「若人问汝几岁? 应答言无岁。 何时节? 随时应答若春若夏若冬,某月某日某时,有闰无闰,皆应随实答。 是事汝尽寿应为忆念持。」即应为说三依止法)「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者见者,为受大戒比丘尼说三依止法,比丘尼依是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何等三? 「依粪扫衣。 比丘尼依是,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长得赤麻衣、白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缯衣、钦婆罗衣、劫贝衣,如是等清净衣,皆是盈长得。 是中尽寿依粪扫衣,汝能持不?」(答能)「依乞食。 比丘尼依是,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长得相食、故作食、六斋日食、月一日食、十六日食、众僧食、别房食、请食、若僧若别请,如是等清净食,皆是盈长得。 是中尽寿依乞食,汝能持不?」(答能)「依陈弃药。 比丘尼依是,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长得四种含销药(酥、油、蜜、石蜜)、四种净脂(驴脂、猪脂、熊脂、鱣脂)、五种根药(舍利薑、赤附子、波提鞮沙、菖蒱根)、五种果药(诃梨勒、阿摩勒、鞞醯勒、胡椒、毕钵罗也)、五种盐(紫盐、白盐、黑盐、赤盐、楼盐)、五种汤(花汤、叶汤、根汤、茎汤、果汤)、五种树胶药(兴渠、萨阇罗、谛夜、谛夜婆提、谛夜波那),如是余清净药,皆是盈长得。 是中尽寿依陈弃药,汝能持不?」(答能。 次应说八堕法)「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者见者,为受具足戒比丘尼说八堕法。 若比丘尼于八堕法中堕所犯一一法,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共诸比丘尼入戒法中,不舍戒、戒羸不出相,随心想受淫欲乃至共畜生,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赞叹不偷夺法,乃至一条线、一寸纳、一渧油分齐尚不应偷夺,是中佛制极少乃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比丘尼随所偷事,若王捉、若杀、若打、若缚、若摈出、若输金罪,作是言:『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若比丘尼如是偷夺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乃至蚁子尚不应杀,何况于人。 若比丘尼自手夺人命,若持刀与、若教死赞死,作是言:『咄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随彼心乐死,种种因缘教死赞死,若作忧多杀、若头多杀,若作弶、作网、作拨,若作毗陀罗杀、若似毗罗杀、若断气杀、若堕胎杀、若按腹杀,若推着火中水中、若从高推下、若遣使道中死,乃至母腹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歌罗罗中生,恶心方便令夺其命。 从是因缘死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若比丘尼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我得四果四向,乃至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得慈悲喜舍、无量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我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至我所,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荼、罗刹等来至我所,彼问我答、我问彼答。 若比丘尼如是妄语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发际至腕膝已上却衣顺摩逆摩抱捉牵推、举上举下按掐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共立共语,共期入屏覆处,待男子来自身往就,如白衣女人。 此八事示贪着相,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赞叹善知识善伴党。 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重罪,覆藏乃至一夜。 是比丘尼,知彼比丘尼若退若住若失若远去往,作是言:『我先知是比丘尼有如是事,不欲自向人说、不欲向僧说,不欲令人作是言:「云何妹自污姊。」』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赞叹善知识善伴党。 若比丘尼,知比丘僧一心和合作不见摈,是比丘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随顺相助。 诸比丘尼应语是比丘尼言:『僧一心和合作不见摈,是比丘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汝莫随顺。』若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故。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 (答能)「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受具足戒竟。 善受教化随顺师教,汝已得好和上阿阇梨,得好众僧,得好行道处。 如转轮圣王所愿尚不能得满,汝今已具满。 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勤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作众事。 汝行是法,当开甘露门,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佛道,如莲华在水日夜增长,汝诸善根亦复如是,于佛法中日夜增长。 余残诸戒,和上阿阇梨当渐渐为汝广说。」即为说偈:「释师子法中,一切妙善集,深大无涯际,功德之宝海。 是愿转轮王,天王善妙王,常求作沙门,不遂汝已得。 精勤行三业,佛法无量种,汝常忆念法,逮诸无碍智。 如莲花在水,渐渐日增长,汝亦如是信,戒闻定慧增。 余戒佛所说,和上师当教,众中礼绕竟,喜各从所乐。」受大戒坛文第八(佛语诸比丘:「受具足法,有三事现前得受具足。 何等三? 一有僧、二有人欲受具足、三有羯磨,是为三。」欲受具足人初来,应教次第头面礼僧足,礼僧足已教受衣,应问:「此衣是汝有不?」答言:「是。」应教汝効我语)「我某甲,此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受持不离宿。」(如是三说)(次问:「此衣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衣忧多罗僧七条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受持不离宿。」(如是三说)(次问:「此衣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衣安陀会五条受,割截若未割截,是衣受持不离宿。」(如是三说)(次问:「此钵多罗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如是三说。 受衣钵已应求和上,应言)「大德忆念! 我某甲请大德为和上,愿大德为我某甲作大戒和上。 我某甲依大德和上故得受具足戒,愿大德与我某甲受具足戒。 慈愍故。」(如是三说。 戒师应问)「谁能为某甲作和上?」(和上答言:「我某甲能。」即时舍闻处着见处。 戒师应唱众僧和集)「谁能为某甲作教授师?」(若僧中有比丘言:「我能。」若有五法不应立作教师:爱教、瞋教、怖教、痴教、教不教不知。 五法成就应立作教师:不爱教、不瞋教、不怖教、不痴教、教不教知)「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某甲能为某甲作教师。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某甲当作教师,为教某甲。 如是白。」「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某甲能为某甲作教师,教某甲故。 谁诸长老忍某甲作教师教某甲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某甲作教师教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时教师往弟子所,教偏袒着衣胡跪合掌)「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后僧中亦如是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 我今问汝:汝丈夫不? 年满二十不? 非奴不? 不与人客作不? 不买得不? 不破得不? 非官人不? 不犯官事不? 不阴谋王家不? 不负人债不? 丈夫有如是病,若癞痈漏瘭疽痟疾癫病? 汝有父母在不? 若言在,父母听汝出家不? 先不作比丘不? 若言作,清净持戒不? 舍戒时一心如法还戒不? 三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上字谁?」答:「我名某甲,和上名某甲。」教师问竟应白僧:「我问某甲竟。」(戒师语:「若清净者将来。」教礼僧足,礼僧足已从僧乞受具足戒耳)「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愿僧济度我,与我某甲受具足戒。 慈愍故。」(如是三说。 即时一比丘唱)「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和上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今僧中问某甲无遮道法。 如是白。」(戒师问遮法文,与上教师问遮法文同。 上以空静,此以众中以为异耳)「大德僧听!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当更问,已问者默。」(戒师应唱)「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某甲和上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如是白。」「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 某甲已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某甲和上某甲。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忍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初羯磨成就不?」(如是三说)「僧已忍与某甲受具足戒竟,和上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人问:「汝几岁? 应言未有岁。 何时? 若冬若春若夏有闰无闰,是时节汝尽寿应忆念。」即时应说四依)「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受具足人说四依法,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 何等四? 「依粪扫衣。 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若更得白麻衣、赤麻衣、羯耶衣、憍施耶衣、翅夷罗衣、钦跋罗衣、劫贝衣,如是等余清净衣,皆是盈长得。 是中依粪扫衣,能尽寿受持不?」(答能)「依乞食。 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若更得为作食,因生六斋日食、月一日食、十六日食、众僧食、别房食、请食若僧若私,如是等余清净食,皆是盈长得。 是中依乞食,能尽寿受用不?」(答能)「依树下住。 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若得温室、讲堂、殿楼、一重舍、阁屋、平覆屋、地窟山窟、漂头勒迦卧具、曼头勒迦卧具、禅头勒迦卧具、下至草敷叶,如是等余清净房舍卧具,皆是盈长得。 是中依树下住,能尽寿受用不?」(答能)「依陈弃药。 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若更得四种含销药(酥、油、蜜、石蜜),四种净脂(熊脂、驴脂、猪脂、鱣脂),五种根药(舍利、薑、赤附子、波提鞮沙、菖蒲根),五种果药(呵梨勒、鞞醯勒、阿摩勒、胡椒、跋钵罗),五种净盐(黑盐、白盐、紫盐、赤盐、鲁出盐),五种汤(根汤、茎汤、叶汤、花汤、菓汤),五种树胶药(兴渠、萨阇罗、谛掖、谛掖婆提、谛掖婆那),如是等余清净药,皆是盈长得。 是中依陈弃药,能尽寿受用不?」(答能)「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为受具足比丘说四堕法。 若比丘于是四堕法若作一一法,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如截多罗树断,更不生不青不长不广。 比丘亦如是,于四堕法若犯一一法,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佛种种因缘呵责欲欲想、欲欲觉、欲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共诸比丘入戒法中,不舍戒、戒羸不出相,随心想受淫欲乃至共畜生,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赞叹不偷夺法,乃至一条线、一寸纳、一渧油分齐尚不应偷夺,是中佛制极少乃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比丘随所偷夺事,若王捉、若杀、若打、若缚、若摈出、若输金罪,作是言:『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若比丘如是偷夺者,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乃至蚁子尚不应杀,何况于人。 若比丘自手夺人命,若持刀与,若教死赞死,作是言:『咄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随彼心乐死,种种因缘教死赞死,若作忧多杀,若头多杀,若作弶、作网、作拨,若作毗陀罗杀,若似毗陀罗杀,若断气杀,若堕胎杀,若按腹杀,若推着火中水中、若从高推下、若遣使道中死,乃至母腹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歌罗罗中生,恶心方便令夺其命。 从是因缘死者,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佛种种因缘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是中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若比丘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我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得慈悲喜舍无量、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我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诸天来至我所,诸天龙、夜叉、薜荔、毗舍阇、鸠槃茶、罗刹等来至我所,彼问我答、我问彼答。 若比丘如是妄语者,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失灭比丘法。 是事尽寿不应犯,汝能持不?」(答能)「汝某甲听! 初篇罪不可起;第二篇罪虽可起,几时覆藏,随覆藏时应行波利婆沙。 行波利婆沙已,应行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二十比丘众中出罪,是众中可耻为人所轻。 是中汝不得故弄阴出不净,如是事能不作不?」(答能)「不得故触女人身。 不得向女人恶口语。 不得女人前自赞供养身。 不得媒嫁女人。 不得自起房,佛听应作、不听不应作。 不得起大房,佛听应作、不听不应作。 无根罪不得谤他人。 少许罪因缘不得谤言大。 不得勤破僧。 不得佐破僧人。 不毁辱他家。 不得性戾难教。 如是事能不作不?」(答能)「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受具足戒竟。 善受教化随顺师教,汝已得好和上阿阇梨,得好众僧,得好国土好行道处。 如转轮圣王所愿尚不能得满,汝今已具满。 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勤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 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作众事。 汝行是法,当开甘露门,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莲华在水日夜增长,汝诸善根亦复如是,于佛法中日夜增长。 余残诸戒,和上阿阇梨当渐渐为汝广说。」即为说偈:「释师子法中,一切妙善集,深大无涯际,功德之宝海。 是愿转轮王,天王善法王,常求作沙门,不遂汝已得。 精勤行三业,佛法无量种,汝常忆念法,逮诸无碍智。 如莲华在水,渐渐日增长,汝亦如是信,戒闻定慧增。 余戒佛所说,和上师当教,众中礼绕竟,喜各从所乐。」结小界文第九(先结空地界,然后结界场。 先一比丘唱四方小界相作畔齐已,作白二羯磨,在众中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唱四方小界相,僧今结小界作戒场。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小界作戒场。 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唱四方小界相,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小界作戒场。 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小界作戒场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小界作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结大界文第十(先令一比丘唱四方大界相作畔齐已,作白二羯磨,在众中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唱四方大界相,是诸相内是界内。 若僧时到僧忍听,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 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唱四方大界相,是诸相内是界内,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 谁诸长老忍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者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一布萨共住结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结不离衣界文第十一「大德僧听! 一布萨共住,随几许结界内,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取空地及住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 如是白。」「大德僧听! 一布萨共住,随几许结界内,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取空地及住处,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 谁诸长老忍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解大界文第十二(解小界亦依此文,正言小界为异耳)「大德僧听! 是中一布萨共住和合解界舍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一布萨共住解界舍界。 如是白。」「大德僧听! 是中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 谁诸长老忍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者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所以无别解衣界文者,欲更广促界者亦应解衣界后解大界;若直解大界,衣界亦并自去,故不烦文也)尼结界舍戒文亦同。 差监为僧执事第十三(执事人有十四种,五法成:不随爱、不随瞋、不随怖、不随痴、知得不。 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能为僧作知食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立某甲作知食人。 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能为僧作知食人。 谁诸长老忍立某甲作知食人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立某甲作知食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余十三种人亦应羯磨差。 尼家十二种,文亦同)受安居文第十四(佛言:「五众应安居。 何等五人者? 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尼、四沙弥、五沙弥尼。」云何应受安居? 佛言,若上座欲安居,应从坐起,偏袒着衣胡跪合掌,应如是言)「长老忆念! 我比丘某甲,是住处夏安居前三月,依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久破,为治故。」(如是三说)下座应言:「莫放逸。」上座言:「受持。」(若下座受安居,如上座法,唯除捉两足为异耳。 后三月受持亦尔)受七日文第十五「长老忆念! 我比丘某甲,是住处夏安居,受七日出界外,为缘事故。」(如是三说)受三十九夜文第十六(乞三十九夜出界文,若僧众受遣不须乞,若私营三宝事须乞。 乞法者)「大德僧听! 我比丘某甲,为僧事故,今从众僧乞三十九夜出界外,还是中安居,是中自恣。」(如是三说)「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是处夏安居,受三十九夜出界外,为僧事故。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某甲是处夏安居,为僧事故,受三十九夜出界外。 如是白。」「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是处夏安居,为僧事故,受三十九夜出界外。 谁诸长老忍某甲是处夏安居,为僧事故受三十九夜出界外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者便说。」「僧已忍与某甲三十九夜出界外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一人心念口言布萨文第十七「今僧布萨,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我今日亦布萨。」(如是三说)三人二人三语布萨文第十八(受法上下仪法如上,故不烦文)「长老忆念! 今日僧布萨,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忆持无遮道法,戒众满故。」(如是三说)四人以上广布萨时与清净文第十九「长老忆念! 今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僧作布萨。 我比丘某甲有缘事故,与僧清净布萨欲。 长老为我说并取筹。」(如是三说)至僧中说清净文第二十「长老忆念! 今日僧作布萨,比丘某甲有缘事故,与僧清净欲为取筹。」(如是三说)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