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婆须蜜菩萨大士。 次继弥勒作佛。 名师子如来也。 从释迦文降生鞞提国。 为大婆罗门梵摩渝子。 厥名郁多罗。 父命观佛。 寻侍四月具覩相表威变容止。 还白所见。 父得不还。 已出家学。 改字婆须蜜。 佛般涅槃后。 游教周妬国槃奈园。 高才盖世。 奔逸绝尘。 撰集斯经焉。 别七品为一揵度。 尽十二揵度。 其所集也。 后四品一揵度。 训释佛偈也。 凡十一品十四揵度也。 该罗深广。 与阿毗昙并兴外国。 傍通大乘。 持明尽漏博涉十法百行之能事毕矣。 寻之漭然。 犹沧海之无崖。 可不谓之广乎。 陟之瞠尔。 犹崑岳之无顶。 可不谓之高乎。 宝渚极目。 厌夜光之珍。 岩岫举睫。 厌天智之玉。 懿乎富也。 何过此经。 外国昇高座者。 未坠于地也。 集斯经已入三昧定。 如弹指顷神昇兜术。 弥妬路弥妬路刀利。 及僧迦罗刹。 适彼天宫。 斯二三君子。 皆次补处人也。 弥妬路刀利者。 光炎如来也。 僧伽罗刹者。 柔仁佛也。 兹四大士。 集乎一堂。 对扬权智。 贤圣默然。 洋洋盈耳。 不亦乐乎。 罽宾沙门僧伽跋澄。 以秦建元二十年。 持此经一部来诣长安。 武威太守赵政文业者。 学不厌士也。 求令出之。 佛念译传。 跋澄难陀禘婆三人执胡文。 慧嵩笔受。 以三月五日出。 至七月十三日乃讫。 胡本十二千首卢也。 余与法和对校修饰。 武威少多润色。 此经说三乘为九品。 持善修行。 以正观迳。 十六最悉。 每寻上人之高韵。 未甞不忘意味也。 恨闚数仞之门晚。 惧不悉其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矣。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一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聚揵度首第一(秦言地亲也自品首尽七品名聚揵度)十力哀出世觉知一切法我今礼如来法及诸圣众最胜之善句诸贤圣听闻瞿昙大众中有益众生类云何为色相。 问色相云何。 答曰。 如觉知诸法。 云何觉知诸法。 答曰。 为有界想为有胜耶。 答曰。 彼有一想。 问一想为有胜耶。 答曰。 一想之中着欲诸垢诸界所缚。 终不缚者是故诸结则衰。 问如中诸结为有胜耶。 答曰。 当有还甘露。 问如中当还甘露为有胜耶。 答曰。 依生身意受诸苦恼缘亦不起。 是故身意诸苦恼已过去。 问如中无色相。 问设无色相色亦无相。 答曰。 若无色相亦无彼色。 色相亦无相亦无淫色相。 问犹如汝无色相有色。 如是我无色相亦无相。 亦有色相耶。 或作是说。 渐渐兴色相。 问一色中或兴或不兴。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若色一时渐积彼无色相。 或作是说。 渐渐分别色相此亦如本所说。 或作是说。 摄统色相。 问过去未来色最别无教便有无色。 或作是说。 摄系色相。 或作是说。 及诸盖色相。 或作是说。 坏败色相。 此亦过去未来所说。 或作是说。 色相有三种。 可见有对。 不可见有对。 不可见无对。 问若诸色不可见无对。 欲使彼无色相耶。 或作是说。 色相往来是谓色相。 问过去未来义不有异。 或作是说。 色相为色。 或作是说。 因四大义为色。 世尊亦说四大。 缘彼四大生色阴受盛问取要言之。 彼则不说缘诸所有色。 彼一切是四大。 四大所造。 答曰。 此非取要。 又作是说。 缘更生诸痛阴或作是说。 汝问何色相。 设青青为色相。 设黄即彼色相也。 问我问一切色相。 设彼是色相相无胜。 答曰。 色不同一相。 此中有何咎。 设相相不同。 此义不然。 犹若地为坚相。 如今地异坚异。 问一切色同一相。 犹如无常。 问自相无相地为自相。 是故不应作是说。 问我无自相我问一切诸相。 或作是说。 有对色相是色。 为色相有对相者。 犹如捻箭筈。 是谓有色。 如种穀子在地。 随时溉灌彼便有色。 云何非色相。 答曰。 反上所说义。 尊昙摩多罗说。 诸物无对彼非色。 是谓非色相。 无对之物彼亦不生。 是谓无对。 犹如无对是对迹。 彼便是无对。 如是非色相。 四大所造色。 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无有异也。 诸四大即是造色。 问如世尊言。 诸所有色彼一切是四大四大所造耶。 于此经有违。 答曰。 非所造声。 更有余根。 如说六更乐愚人所贪忍苦乐行从此所兴乐以来于其中间不出六更乐外更有七更乐也。 亦无造者。 问若无造声者。 亦不变易欲色。 是我所色。 亦是我有耶。 或作是说。 坚濡热动是四大相。 犹如非地色从色造色。 问四大转转优劣色不常作。 欲使彼有造色耶。 答曰。 虽彼四大转转优劣得四大相。 四大所兴色。 非得四大相。 彼非所兴色。 或作是说。 诸缘彼四大四大所兴色。 问四大亦因四大。 欲使是兴色耶。 答曰。 彼虽因四大。 有若干所因。 四大是兴色相。 问色缘色相色转生色。 答曰。 云何得知色转生色。 复不缘四大耶。 或作是说有漏四大所兴色。 亦有漏亦无漏。 问诸有漏所造兴色被四大有何差降。 诸无漏所兴色何等四大造耶。 或作是说。 无记四大所兴。 复次所造色者。 善不善无记。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依彼四大得兴色。 问心心念法亦依四大。 欲使彼是兴色耶。 答曰。 依四大诸根。 诸根亦依心心念法。 是故彼不依四大。 问名色者展转不相依。 或作是说。 增上四大四大增上兴色。 问是谓衰耗增上。 是谓增上不生犹如一切法展转增上相生。 是故彼不生。 尊僧伽多罗说。 四大大事兴因缘生色。 问四大各各不相离。 亦非大事兴。 此义云何。 答曰。 若得不离。 或四大非色。 如风种空流离色种无香味。 四大非色入色造。 尊婆须蜜说。 更乐亦是四大所兴色也。 如地色地香地味。 尊昙摩多罗说。 犹如微妙色四大得解。 亦及余色。 是谓兴色也。 以何等故身识入细滑入。 或是四大或非四大。 或作是说。 彼无因缘。 如明识色。 或青或非青。 是谓身识入细滑入或是四大或非四大。 或作是说。 谓四大相。 彼非一切从细滑得。 四大相不同。 濡坚相亦不同。 麁细轻重寒饥渴。 于彼细滑麁地所生。 轻者火风所造。 重者地所生。 寒者水所造。 饥渴火风所造。 问无有出地坚者。 细滑麁是地处所。 是谓有增。 如地平正故曰细滑。 如地不平正故曰坚麁也。 是故无麁细滑。 设麁细滑当成就者。 一切常可得。 如青色不可得。 是故不成就。 彼或有轻因。 彼复有重。 是故轻重不得成就。 若成寒者。 云何得生青莲华。 不于彼四大得。 是故寒不成就。 若火盛则饥。 风为渴本。 或作是说。 一切身识细滑入。 当言四大也。 不离四大有身识也。 四大转增各各说。 云何无明。 或作是说。 无智是无明也。 问云何无智言非智耶。 设是非智彼是无明。 草木牆壁皆不智。 欲使彼是无明耶。 答曰。 心念法与法相应。 问心所念法众名心法相无智。 云何弥沙塞作是说。 未辩无明修行无明。 彼不有明时彼谓无明。 如不有盐彼谓之无盐。 问若彼无有明时彼便起明则有无明。 犹如彼器无盐彼器谓之无盐。 若不有明彼无明。 空便有无明。 若是明物是无明者。 云何行有缘。 或作是说。 五盖是无明。 世尊亦说。 世间愚人无明所覆。 问结无有要处。 或作是说。 思惟不净是谓无明。 世尊亦说。 比丘当思惟不净。 未生欲漏便生。 已生欲漏倍增广。 有漏无明漏亦复如是。 亦言。 无明习即是有漏习。 是故思惟不净。 是谓无明也。 问非思惟不净是无明耶。 彼缘思惟不净亦是无明。 又世尊言。 如是比丘思惟不净。 缘是无明无明缘爱。 是故无此思惟不净是无明也。 问若无明缘无明意有何违。 如所说无明缘痴。 或作是说。 四颠倒是无明。 问苦见断颠倒是故无明。 见苦断见结无明结亦如是。 无有要处。 或作是说。 一切结是无明。 智者是明。 一切结不觉知。 是故一切结是无明。 问使无有要处。 答曰。 若有十现色入要处。 如是有使要处。 或作是说。 实不生也邪生无明。 或作是说。 无明名者无智疑顺邪也。 或作是说。 无明有六相痴顺邪疑悕望欲得无要处。 或作是说。 无明于圣谛不作无智也。 顺邪是谓无智。 或作是说。 自造有众生。 是我所无明。 我造非有也。 无明相云何。 如上所说。 复作是说。 于此众生愚痴无明相。 云何无明有缘。 如上所说。 复次有我物有无明无。 明四颠倒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见是颠倒无常有常苦有乐不净有净无我有我。 有彼相应及余结使相应无智是无明。 问彼所相应无智无常有常苦有乐乃至无我有我。 一处颠倒见此无智是颠倒。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见谛所断颠倒。 见谛思惟所断无明。 问若无明见所断彼颠倒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有差别。 颠倒者是无明也。 问若当尔者。 须陀洹亦无有无明也。 或作是说。 无明无有坏败。 坏败者是颠倒也。 问相应者。 或有坏败或无败坏。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无道者谓无明。 邪道者谓之颠倒。 或作是说。 无要者谓之无明。 要者谓之颠倒。 或作是说。 一切结使是无明也。 无明微者谓之颠倒。 复次一切结是颠倒。 颠倒微者亦是无明。 云何内相。 云何外相。 答曰。 诸法自相。 坏者外相。 内相外相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不普遍是内相。 普遍者是外相。 问设当普者。 虚空亦复普。 设内相摄持。 非内相还外相。 是故有内相有外相。 或作是说。 不坏外相。 坏者内相问普者亦坏。 余者无常苦亦无常。 答曰。 五阴已坏一不坏无常普遍。 问如坏自相。 不坏普遍相。 如是不坏自相。 坏者外相。 或作是说。 其不相类。 问青象青。 黄者不相象。 欲使彼是内相是外相。 答曰。 青黄不同。 欲使青是内相非外相。 或作是说。 现者是内相。 未知智是外相。 问彼或有未知智。 欲使彼是内相是外相。 乃至未知智究竟自相。 或作是说。 依是自相依者外相。 问名色各各相依。 亦是内相外相耶。 若依外相彼自相外相依外相无无常依无常。 或作是说。 不共自相。 共者外相。 问外亦是不共。 无常苦别答曰。 五阴中云何无常外不共。 问如彼无常色无常痛想行识。 如实思惟乃至识无常。 或作是说。 与自然相应是内相。 不相应是外相。 问若外无实者。 今亦无也。 若外相有者。 彼亦有自相。 或作是说。 无有外相。 一切自相。 问若无外相者。 诸法亦无外。 或作是说。 已辩自相不辩外相。 或作是说。 觉是自相。 不觉者外相。 遍有不坏象。 未知智所依。 不共不自有。 无有不辩造(偈也)。 犹如有此三有为有为相。 余者亦有为。 摩诃僧耆说。 当说此无常的异相异无为相。 今亦当有为相。 作是说当说无量逮有为法。 问一一诸相与三相相应。 问有何等异。 答曰。 展转相生。 生者已灭。 亦复不住。 问我有二起等生展转相生。 是故于中不异。 或作是说。 说已当复说。 问有为相无为相当有为耶。 或作是说。 非此非彼逮有为法。 亦当说余此非相视有为法。 此生此灭常住不变易。 是故不说。 彼当说有常当说无常。 或作是说。 当说有常。 问有常相者是为有为。 或作是说。 当说无常。 逮有为法。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当说有常当说无常。 起常住及彼当言无常。 问有无为相今当有为。 或作是说。 不得说有常无常。 以何等故。 诸法行成故彼无常。 彼法行成是故非无常数。 诸法缚着是故非有常非无常。 初偈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二)口口行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无有异。 口者即口行也。 问设口是口行者。 身非身行耶。 问若口与口行无异者。 身与身行亦无有异。 此义云何。 少不属身或是身行。 或作是说。 文字说文字所载是口行。 问若一一字非口行者。 非与口行相应耶。 答曰。 一一诸字非口行非相应。 如一一字有诸义音响相应。 或作是说。 有所言是口所作。 如口行中从口行者。 是口语言。 他有喜有乐有愁忧。 当言是口行耶。 答曰。 非口语使彼有喜有乐。 复次但作余义。 义有所思惟。 则生喜相。 或作是说。 口有所说。 口思惟行。 出口者皆是口行。 问若思惟是身行者。 思惟是口行。 思惟是意行。 是故三行无有定处。 答曰。 我身行异。 心行异。 口行异。 意行异。 问所作行不定处者。 复次声是口行。 字数亦是口行也。 口字数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口是善不善无记。 字数者无记。 问若口无记语者。 彼字数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字数断是口非是字数。 问云何瘖痖人与畜生有何等异。 欲使彼无口行耶。 或作是说。 言是口义非字数。 问如彼字数亦是义。 犹如自然物。 如风吹铃鸣。 非口行耶。 本入三昧。 或作是说。 口造众行非字数亦造行。 尊作是说。 二声无有差别。 二事相行别念知善字数断是口。 敷演深义亦是口亦是口行。 二声俱不异(尊昙摩多罗入三昧乃知)。 以何等故。 口善不善无记。 字数者唯无记。 或作是说。 口发由心。 然非字数也。 问字数发亦由心非不用。 心或作是说。 妙无妙口所造。 然非字数。 问字数妙非妙所造。 犹如梦中觉及从三昧起。 或作是说。 口指授教戒。 然非字数也。 问如无记口言非指授教戒。 我为所造。 是故彼善不善无记。 然非字数也。 或作是说。 口身行集然非字数。 问字数者亦集身行。 尊作是说。 当量此二事。 不见彼不自相。 亦不见其功口意等起。 生妙无指授。 受报两相须(偈也)。 想与识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有差别。 此二俱发出由心。 问设发出由心者。 必有定处。 若无差别者。 阴亦定处。 答曰。 若如汝有三心意时则有阴处。 或作是说。 此是差别是谓想是识。 问名有定处当说自相。 或作是说。 想为想识为识知。 问此何义为所作。 或作是说。 想为想识为识。 问此亦是我疑想自知想识自知识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心即是想心亦是识。 问设心当尔者。 则无有异想痛心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想忆所作识能自识问彼想为忆何等。 若忆何者是故想自忆想。 若忆余者。 彼则有一缘。 或作是说。 名忆是想自相是识。 问一法俱有二名字及自相。 问设一法俱有二名字者。 彼名亦异自想亦异。 设名不与相同者。 是故想亦自亦有相。 识者忆名。 或作是说。 外忆为想自相是识。 如此本已说。 尊作是说。 分别名自想。 自想忆识不惟此所作意名是外。 乃至眼更痛及想及心及识。 有何等差别。 当以此七方便说之。 尊作是说。 眼缘色生眼识自相受识。 识流驰此诸法。 还更以此差降。 意有三法。 识别与识共。 俱彼所得苦乐。 造诸想追本所作。 亦是想心所行法。 是心此法当言一相。 当言若干想。 或作是说。 当言一相若识缘青意亦当尔。 若不尔者。 正有一缘一缘相应法。 答曰。 一相无有自相。 问忍痛识想分别心能思惟想亦相知。 问一切别。 青实其青。 想亦相知。 心亦心知。 识亦识知。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无量相。 妙非妙痛。 名为想所作自识所作自识自相。 问无有一缘。 尊作是说。 当言无量相。 设一相者。 法则有坏。 法则有乱。 此无有定处。 如此诸法而有自相。 犹如此有为法不可得作无为法。 无为法亦不可得作有为法。 若尔者。 世尊出世为何所为。 答曰。 不以此义佛世尊出。 言或使有为作无为。 无为作有为。 譬如珍宝不可言非珍宝非珍宝不可言是珍宝。 但分别者知。 譬如导方师。 非道不可言道。 道不可言非道。 但导者能知。 譬如然灯。 下不可言高。 高不可言下。 但照明其高下。 譬如医师。 药不可言苦。 苦不可言药。 苦药各异。 上亦复如是。 复次世尊为众生故说此法义。 犹如此有为法于三世各有自相得知外相。 以何等故。 或起或不起。 此之谓也。 或作是说。 相有若干。 问彼相本无住。 是故彼有相生。 答曰。 本有此相未生。 问设本有相相无若干。 答曰。 如彼不种自生相者。 则秽相各各异生。 不与同相各未生。 是谓相若干。 问设彼相已生。 若未生者。 是故彼各有增减。 是故彼本无有而有生。 答曰。 如如来言相无若干。 彼则秽相生有异。 或不生以此生有异。 譬如青异无常苦异各无胜如此亦如是。 或作是说。 事有若干。 此亦如本所说。 或作是说。 因缘或生或不生也。 问或无有缘。 答曰。 别无有缘。 此二不等等生。 问初无等语耶。 答曰。 非不有语。 或作是说。 三世处或生或不生。 此之谓也。 未来处是谓未来。 过去世是谓过去。 现在世是谓现在。 问世与行有异耶。 设当世别行别者世常住。 若世即是行者。 是故彼行或聚或移。 或作是说。 一一事不同。 或生或不生。 过去行者知过去行。 未来行知未来行。 是谓未来。 现在行知现在行。 是谓现在。 问如彼未来非现在。 设非现在常住也。 若现在是故彼未来知有现在则有现在。 若彼未来知现在者则无现在。 现在者便知现在知有现在。 如彼现在移者则有过去。 设无过去者则有常有过去。 是故汝现在知过去则有过去。 设当如现在知过去无有过去也。 汝过去知有过去则无则无过去。 或作是说。 此为何作是说。 此为何作自相相应。 答曰。 是谓住常已作自相。 若常不与自相相应者。 则无有世自相生世。 问若自相生世者。 即彼相生过去。 是故世无有常处。 答曰。 我相未生。 未来世未生。 不坏现在世。 不以生无生为异。 是故世有常处也。 问若彼相不生亦生非今有。 答曰。 若今不生亦不生无为。 复次常自相相应此亦当无。 或生或不生。 是谓若无常者彼亦不生今亦无相应。 相作若干种因缘世如是一一共相生本相为所作犹如此有为法非不无非为不有。 无为法非不无非为不有。 以何等故。 有为法谓之无常。 无为谓之有常。 或作是说。 有为法相有若干。 不有无为法。 或作是说。 有为法作若干种。 不有无为法。 或作是说。 有为法有因缘。 不有无为法。 或作是说。 有为法有世处所。 不有无为法。 或作是说。 有为法种种别异。 不有无为法。 尊作是说。 有为法所作相因缘。 则因缘相生。 因与缘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有差别。 合会所有无。 合会则无。 即是因与缘。 如所说因即是缘者。 是谓生老病死。 问设合会有者。 彼即是缘。 因眼有眼识。 欲使彼是因非缘耶。 答曰。 非眼合会生眼识。 有对则有眼识。 是故合会亦是因亦是缘。 或作是说。 合会是因。 所作是缘。 问若合会作合会者。 因非缘乎。 答曰。 一一所作缘。 合会有因。 问若一一所作非因者。 合会亦非因耶。 答曰。 一一所作非因合会有。 如一一所作非合会。 合会有合会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自然是因。 非自然是缘。 问麦所生牙。 牙与麦相类耶。 设与麦相类者。 欲使四大同因业耶。 或作是说。 次第是因。 在远者是缘。 问因缘及次第缘。 因缘及次第缘无有差别。 若善次第起不善心是因非缘耶。 或作是说。 不共是因共是缘。 问眼不共生眼识。 欲使此是因非缘。 麦与根牙共生茎。 此是缘非因。 或作是说。 生者是因。 更生是缘。 问今生无缘。 麦更生无因。 或作是说。 自长养是因。 养他是缘。 问若自心生善即为自养。 欲使此是因非缘耶。 尊作是说。 回转是说回转是因。 不回转是缘。 无有合会自然次第诸共所生自身回转云何次第缘耶。 或作是说。 过去心所念法次第缘也。 问未来心心法中间生次第缘。 或作是说。 过去现在心心法次第缘。 问未来心心法若久生中间彼次第缘生。 或作是说。 一切心心法。 谓之次第缘。 问如今阿罗汉后心次第更生余心。 或作是说。 除阿罗汉后心。 余心心法谓之次第缘。 问灭尽三昧后心复生余心。 答曰。 起心中间次第缘也。 尊作是说。 若心次第生心者。 即次第缘也。 何以故。 非色心心法有次第缘也。 从何法出。 何以故。 次第少者生多。 多者生少。 次第缘相云何。 或作是说。 行施所避是次第缘相。 或作是说。 照其心是次第缘相。 或作是说。 次第心性回转是次第缘相。 或作是说。 次第心性益次第缘相。 次第缘当言定当言非定。 当言常定。 或作是说。 当言常定。 问如阿罗汉于今后心次第更生余心。 答曰。 阿罗汉非有后心次第缘。 或作是说。 当言非常定。 问则无次第缘。 答曰。 犹如因缘无有常定必有因缘亦复如是。 尊作是说。 以观现在次第缘。 彼当言常定。 观现在相次第缘自有常。 当言已果。 云何得知有无教。 或作是说。 从所生知。 亦作是说。 有色不可见无对。 问云何审从所生知此非现在。 若色不可见无对。 无色亦不可见无对。 是故汝色无色无有差别。 或作是说。 常住余得知见有无教戒。 成就彼所作供养。 我观有无教戒。 观彼所作相。 问彼非观所作无教。 彼观所作智教。 若作有无教者。 诸所有无教。 彼一切当观所作。 彼所有教最是妙行。 或作是说。 事事相观照。 戒律不戒律灭尽。 戒有不见戒律灭。 见有戒律不戒律灭尽。 问非戒律灭尽道亦非戒律灭尽。 或作是说。 由堕罪知说禁戒时。 知有堕不堕者犯无量罪。 观彼有此无教诸犯罪者。 问彼非无教忆本所犯。 设无教犯相者乃至无教。 彼一切犯罪。 或作是说。 知有胜不胜者。 不观教则有无教。 如观有为则有无为。 虽有此教我观彼无教。 问彼不尽有胜无胜。 若观一切无胜者。 欲使彼有胜耶。 设有者则无有胜。 若一切妙有胜者彼则无也。 或作是说。 生天上然后能知习行不犯然后生天上。 问云何习行不犯。 为数数不犯。 能知心不犯。 从彼修行心。 然后得生天上。 或作是说。 不知。 何以故。 彼非智章。 彼有教义。 住与共相应。 况无教者。 彼依经生天。 如彼智章无教身。 身痛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教身缚身痛心缚。 问彼为身根所缚。 或作是说。 无教戒数色阴所摄。 又身痛者是意法。 痛阴所摄。 或作是说。 二俱无对。 增减难说。 无教心心不相应行有何种别。 或作是说。 无教是色。 心不相应行非色。 或作是说。 无教者是物。 心不相应行非物。 或作是说。 无教非智观物各各成。 心不相应行不自然法所造。 第二偈品竟(胡本题在此理应题于偈后也)。 口识有三种犹如三有为因缘有四种无教有三业◎◎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三)苦由因意得无智亦有五色根悉具足各各有七苦得心心法因缘。 不思惟缘。 心心法缘自相欲使作缘。 或作是说。 无也。 何以故。 因缘心心法之所摄持。 不可使青国觉缘也(外国见闻皆曰国)。 问设当觉者。 青国有缘。 如彼觉青国则有觉。 若青有国作缘。 因缘自相则有二觉。 若觉若余觉。 缘青国摄余青国。 若觉缘青国。 彼亦不敢青国摄觉作缘。 或作是说。 得如所说。 如恐怖人。 不知为谁所恐心。 自相作缘。 缘亦不自知。 问彼非自相作缘耶。 设作缘者自知有缘。 自相性自尔。 或作是说。 得如所说。 有是想有是心。 答曰。 是谁想是谁心。 若作是说。 彼即是缘。 若不作是说。 是为想是为心。 如是心不合不相应。 或作是说。 得若未来心心法。 作缘缘彼即是缘。 当熟思惟。 彼心心法自相作缘。 彼不知有缘。 何以故。 不以未来缘造有缘。 答曰。 彼不自相作缘。 若作自相缘者。 缘亦有智生自相自识。 或作是说。 得如头腹胸有痛痛自缘相。 而造缘缘不自知。 问彼痛自相。 而造缘不作缘。 痛无处所。 痛自相生。 现其实头复有痛。 或作是说。 得设当不得者则有二。 知他人心。 心心各各作缘已。 心自作缘。 是故自然不知此非是妙。 是故已得。 或作是说。 得设当不得者。 心缘心无有究竟。 则有因缘。 此非是妙。 是故已得。 尊作是说。 得痛相心有何差别。 此意识境界不从中得得识。 若不得识受自相。 此谓究竟。 于中有余意识入。 则有坏败。 不还心恐怖未来想亦尔痛及他人心心缘痛此彼还心心法。 设心心缘。 此二俱前后而自作相。 或作是说。 得如觉青国一时作缘。 问此非譬喻。 设当作缘者。 则有二自觉。 或作是说。 不可得也。 设作缘者。 青与觉等无有异也。 觉亦复无异。 是故是等是耶。 是故不得此非如。 或作是说。 不可得。 何以故。 非以此转而受诸法。 非一转非再转故曰为一。 是故可得。 以何等故眼识不知眼根。 或作是说。 可见缘眼识。 不可见缘眼根。 问耳识今知耳根。 彼缘不可见。 或作是说。 摄境界是眼。 近者是眼根。 是故不知。 问鼻识今知鼻根。 彼还境界。 或作是说。 四大是眼。 非四大境界。 是故不知。 问身识今知身根。 彼是四大境界。 或作是说。 依眼根识非心心法自依是故不知。 问意识今不知意根。 彼即是依。 问不可知。 无有一切诸法境界。 或作是说。 若眼坏败是眼识。 眼不掩眼。 是故彼不知。 问此亦是我疑。 何故眼不掩眼。 答曰。 此中无物自然自然所坏。 或作是说。 不可知。 设当知者。 诸入则有坏败。 六识未坏时。 或作是说。 彼非此境界。 问此亦是我疑。 何以故。 彼非境界。 或作是说。 色自相摄受诸眼识。 非色自然非眼根。 是故彼不知。 可见以近坐我依彼四大掩眼而有坏境界是色相耳根可见亦复如是。 鼻根可见。 当言非近坐。 舌根身根可见。 彼是四大我所造。 当作是说。 如此五根色。 一切四大所造。 以何等故若干相有若干貌。 或作是说。 无有相貌。 犹如眼识。 诸所有色一切四大之所造。 有若干相有若干貌。 无所有故。 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处有胜故。 及余处眼根。 乃至身发。 是故种种根所。 以种种相故。 是故种种貌。 问余处有一貌。 或复有二。 欲使彼眼根有若干相有若干貌。 一切处尽是身根。 欲使身根作若干相若干貌。 或作是说。 四大所造色欢喜根。 及余四大欢喜眼根。 余乃至身根。 于中种种相。 问余四大欢喜一眼。 或有余二眼。 欲使。 眼所视处有种种相耶。 或作是说。 我作四大眼根及余四大眼。 余乃至身根。 于中种种相。 广说如上。 问余四大一眼。 或余有二。 欲使眼根有种种貌或作是说。 行垢所造根。 因缘行垢得眼根。 余乃至身根。 于中种种相种种貌。 广说如上答曰。 余因行垢而成一眼根。 或复成二根。 欲使眼根作种种相耶。 或作是说。 四大之中相应行。 所以有种种相者。 以其作种种貌。 问或一四大。 或二或四。 答曰。 一切少通有四大。 少多共合。 或作是说。 四大境界有增减。 是故妙四大所造色亦妙。 问颇或时地有坚相无坚相。 答曰。 一切坚相但坚相。 但坚相有增减。 譬如铁铅锡下至金首。 尊作是说。 始生百物有种种相。 所以种种相者。 以其有种种貌。 色处诸胜者欢喜及我造速疾行相应自兴病生老眼根相作此等者。 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以眼见色见已见当见。 是谓眼见。 问此亦是我疑。 云何以眼见色见已见当见。 终不起法眼。 不见色不已见不当见。 欲使彼是眼耶。 答曰。 我已说是。 设如此像亦是自然。 问云何不见是见自然耶。 答曰。 眼是其貌或作是说。 黑瞳子是眼所照者作者。 问云何得知黑瞳子是眼。 答曰。 黑瞳子是本。 问黑瞳子非其本。 答曰。 及余事无所摄。 欲使彼是眼。 是故此事不然。 彼亦当异。 是故彼事无所摄。 欲使彼非眼耶。 或作是说。 四大所造色眼根欢喜。 因有眼识境界。 是谓指授教戒。 是谓彼作。 问一切五根所造色欢喜。 是故彼非眼根自相。 或作是说。 依眼识。 根有眼根依眼识。 是谓其事。 问诸不起法。 是眼识异。 不等依彼眼识。 欲使彼非眼耶。 或作是说。 四大是眼根眼识相依。 是谓其事。 问四大相自坏。 是谓四大相自坏。 眼根相不坏。 一相依眼识造众事。 问如四大自相坏一相眼根。 如是我相眼根不坏。 一相眼识相依而成。 或作是说。 色香味细滑所缠。 眼根眼识增益作众事。 问今五识身各知眼根。 或作是说。 此非境界。 问此亦是我疑。 何以故。 或作是说。 彼非境界。 眼根无自相无有数。 然后成眼根。 问若眼根无自相者。 眼无有觉。 答曰。 知眼数之物。 是谓觉知。 眼如身数之物。 谓之厌足。 身厌足者。 非四大身有一自相。 或作是说。 所造色自然。 眼识增上现有增减。 是谓其事。 算数彼时渐渐知性自然尔。 于中诸入亦复当尔。 观眼黑瞳子欢喜各相依四大皆集聚无造无狐疑五根亦复如是。 意根自相依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意知诸法知已知当知。 眼根亦复如是。 意识造增上。 是谓其事。 或作是说。 意识相依相意根依意识。 是谓其事。 或作是说。 或出或没。 五识身意根依识。 是谓其事。 问无色界不生意识。 于彼无五识身。 或作是说。 六识身意识身增上。 从增上诸所生识。 是谓其事。 问名色展转不相依。 复次彼识自相意根作增上。 是谓其事。 算数彼时。 乃至究竟彼性自然。 于中意识则有坏。 云何为意云何为意识。 前说四事。 六识身相应意。 增上识所生智。 心缘彼是意识也。 第三偈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四)如现在痛自身不更。 过去未来痛。 亦不乐亦不苦。 云何得知我苦我乐。 尊摩诃僧耆作是说。 彼痛自然自身更自然识知。 问此非譬喻。 不见有物自然所回转。 如有断绝之物。 能不自相断。 戟不自割。 指头自不相触。 此亦如是。 尊昙摩崛作是说。 心相应智慧而得知。 问设当尔者。 自然知自然。 一缘相应法。 尊弥沙塞作是说。 以心不相应智知之。 问若当尔者。 则有二智。 言有人者(一部僧名)作是说。 人知问人亦用智知。 设不用智知者。 初不知尽当有所知。 或作是说。 第一义无有知。 若苦若乐。 言知众生者。 亦是邪慢。 言有苦有乐。 问阿罗汉如今不知者。 彼有邪慢耶。 或作是说。 痛为意转中间。 中间我自生识。 彼境界于中得知。 问如意识性。 彼非意境界。 意识者及意识识境界彼非痛性。 云何得知。 或作是说。 见乐见苦然后得知。 问愚人今亦知。 复不有是是苦是乐。 或作是说。 依身苦乐然后得知。 问如彼依痛已灭。 云何得知。 是谓依乐痛。 是谓依苦痛。 犹如彼痛身不自更。 云何摄意。 或作是说。 心已生时缘现在痛。 问心欲生时。 未来彼非缘未来。 是故彼是境界。 或作是说。 现在心次第以没缘彼痛。 问次第痛没。 亦不知苦亦不知乐。 云何得知。 或作是说。 苦乐相凭。 无复有余有苦有乐。 彼生意中间。 境界生意识境界。 彼乘识处自性。 作识相有苦有乐。 况复众生随痛志乱。 自然智慧者人最第一义志所造痛身已生苦乐行犹如此心心法内依外生诸入。 以何等故。 依内生不依外。 或作是说。 依内生。 问等无碍中依彼生内。 然不依外。 此义云何答曰。 犹如等无碍。 是谓内是谓外。 问云何此非颠倒耶。 如等无碍是谓内是谓外。 如是等无碍已生内非外。 或作是说。 内有妙事外无也。 此亦是我疑。 或作是说。 内自性成就然非外。 问外性亦自成就。 如自身色香味。 或作是说。 内亲近非外也。 问无处所则无近远。 已还境界二俱相近。 二俱相依生。 或作是说。 内生然非外。 问外亦复生。 如自身中色香味。 或作是说。 内造苦乐。 问外亦造苦乐。 如自身中色香味细滑。 或作是说。 内有上中下。 上中下者。 从心心法生。 问外亦有上中下。 上中下者从心心法生。 复有异蝇声兴起耳识。 复有异大力鼓声。 或作是说。 内不牢固。 问次第因缘亦不牢固。 欲使彼相依生。 或作是说。 内是增上。 问外亦是增上。 等无碍中内增上非是外增上。 此义云何。 一切诸有为法。 各各有增上。 或作是说。 以内故造苦然非外。 如画眉点眼而见色。 问如所说倍画使大而视之。 高声语我当谛听。 或作是说。 依内诸入。 此师意所造与心俱有识依四大。 彼各各有胜诸根充足。 自性依微妙远近及取舍下无牢增上师意识在后犹如此心心法。 内依外缘入因缘生。 以何等故。 内有坏败然非外。 或作是说。 此现在事犹如观彼日影。 眼则有败。 然日无咎。 问此亦是我疑。 以何等故。 眼有败坏非日之咎。 或作是说。 内诸根缚然非外也。 问外亦诸根缚。 如自身中色香味或作是说。 内有吾我想。 问外亦有吾我想。 阿罗汉无有吾我想。 欲使彼不坏败耶。 或作是说。 依内生诸入。 然非外也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内得亲近然非外。 问此无人处不有入处。 安有近远。 已还境界二俱亲近。 欲使依二生耶。 或作是说。 内已生然非外。 问外亦复生。 如自身中色香味。 或作是说。 自性住者然非外也。 问外亦自性住。 如自身中色香味。 尊作是说。 若自依物转心心法。 居彼住者外内诸入。 彼诸法展转生诸根坏败也。 现在缚诸根依造有吾我亲近诸所造自性是我有如尊者舍利弗说。 彼诸贤眼内入无有坏败。 见其色光不谛思惟。 亦无眼识深思惟者何者是。 或作是说。 次第缘是其思惟。 问颇次第缘无耶。 答曰。 无有不有时。 一切识身有现在也。 设有现在彼则生。 或作是说。 自然因彼是思惟。 问曰。 颇有时无自然因耶。 答曰。 无不无时不常有等。 问曰。 颇有不等耶。 答曰。 非不有等。 或作是说。 大义思惟。 问设无大义者。 云何不生识耶。 答曰。 不生。 问若鞭杖捶打彼不起识耶。 答曰。 以境界力彼识则起。 或有不起。 如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 及余定心者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发起心者先已说竟。 或作是说。 心所忆识则其思惟。 此亦是我疑。 或作是说。 语思惟是其相。 问志思惟无有差别。 或作是说。 心心法与心相应。 是其思惟。 问诸相应法是其思惟。 生诸识然识非思惟。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思惟众生缘生。 识性起诸缚。 此之谓也。 次第有彼缘因大义照明希望作众生相应及诸智生彼有思惟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次第缘是彼思惟生者为生。 问彼不生思惟。 设当生者无有差别。 若不生者。 所说非是思惟。 非彼眼识得生。 此则相违。 五事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彼思惟心法心相应行生。 彼思惟生。 非心相应行。 尊作是说。 彼生心心转法彼思惟。 复次生者自然造法。 譬如炎光前后相因生。 云何得知炎因光。 或作是说。 有炎便有光。 无光则无炎。 于中得知炎因有光。 问若二俱起者。 云何得知炎因有光无光则无炎。 答曰。 炎所生貌然非光。 问云何得知炎生光然非光。 答曰。 炎所缠缚。 问炎所缠缚。 或作是语。 若有炎时光随时应。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炎坏则光坏。 是故得知炎因光。 问二俱坏者。 云何得知。 炎坏则光坏。 光坏炎不坏。 或作是说。 炎炽盛则有光。 此亦是我疑。 或作是说。 合会而有。 此亦是我疑。 或作是说。 炎大光大炎短光短炎。 此亦前已说。 或作是说。 炎不净时光则不净。 净则光净。 此亦是我疑。 或作是说。 以见光炎是其本。 由是得知炎因光。 问是光义故求索油炷。 欲使油炷因光耶。 答曰。 不以光故求索油炷。 但以光故求索炎也。 以炎故求索油炷。 或作是说。 非炎故有其光也。 相应有光。 炎与光最是妙事。 问设二俱生。 是谓妙是谓非妙。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本兴炎生光。 由是知之炎因光也。 问此非譬喻。 不见炎无光者。 答曰。 此亦非譬喻。 如觉彼炎。 更相缘时。 时无有光。 如其光非其炎回转。 希望觉亦不相生。 则有慢意。 各各坏败相希望相应行达清净义者合会如前说犹如六识身。 必依过去自然因。 志不错异缘亦不误。 以何等故。 一人非前非后。 六识身二俱起。 或作是说。 一次第缘一识住。 问一者识相应一一识相依。 或作是说。 一者彼思惟一识则相应住。 问设一识相应。 此是一识。 或作是说。 一相依一识相应住者。 一识相应一一识住。 如一切众生。 必有所趣受报。 自作当受。 彼有未来现在所造。 以何等故。 一人不前不后。 五有不转。 或作是说。 一趣结使炽盛。 或作是说。 一趣受诸报。 尊作是说。 识共相应。 然后转一一识。 诸转所造报行皆应识种。 以是知之。 如无有众生未曾有而生有。 便般泥洹。 以何等故。 众生无有减。 或作是说。 汝莫计尔所数耶。 有尔所众生不知减。 若不能计者。 何以故不知减。 或作是说。 众生无有穷。 是故不知减。 譬如大海水无限量。 千瓶往取亦无减。 此亦如是。 问大海江河及余泉源皆往趣。 欲使众生本无今有耶。 答曰。 于异方刹土众生来到此间。 尊作是说。 于彼刹众生无有减。 此义云何。 有众生游异方界。 执贤圣道出界到界。 志性云何。 有何等希望。 当作是观。 犹如此三聚众生有损无益。 以何等故。 三聚众生不知有减。 或作是说。 汝为计算尔所数耶。 尔所众生无有减。 若不数者谁知有减。 或作是说。 无量所造众生。 此亦如上所说。 尊作是说。 在处在处无有灭。 此事云何。 如阿毗昙说。 必有世不疑。 有邪聚当言灭尽。 设尔者此义不然。 如今有此尽。 如此三世一世中未来有损无益。 一世中过去有增无损。 以何等故未来世无减。 过去有满。 或作是说。 汝计尔所数耶。 过去未来有尔所数耶。 知有减若不算计者。 谁知有减。 或作是说。 过去已坏未来未生。 或作是说。 过去未来无有处所。 或作是说。 过去未来无有限量。 世尊作是说。 若二法照明。 何以故。 世无处所。 事相应缘生。 已生当坏。 是其事(众生增减。 乃是圣人存而不论者也。 故曰。 谁计豆而不说也。 本无今有。 若有斯言。 则亦有咎。 故皆抑之耳。 佛止梵志。 亦其事也。 圣人之教。 进觉号也。 众生无弃形而上事也)。 如入寂静三昧。 无量无边福。 彼非尽净。 彼三昧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无量边福是其缘。 问今不尽净。 答曰。 彼不自知。 问设自知者。 彼缘何等。 若净无量彼非邪智耶。 或作是说。 不净谓之净。 训心是义。 问若净言净者训心不常无常。 解说训心是义。 或作是说。 一切寂静此之谓也。 彼亦如是。 问如今入第二禅。 是时眼尽见黄。 是故一时自相坏败。 或作是说。 净是彼缘。 问谁无此三昧。 答曰。 思惟无空缺处。 有是三昧。 问一切三昧亦无空缺处处。 欲使一切三昧作寂静三昧耶。 答曰。 非一切自相相受。 非一切造无量相。 若自相受无量相者。 彼是行人三昧。 尊作是说。 净是其缘。 彼以此相应。 如缘然薪起烟。 及诸因缘各相依而生净。 如是起诸相应及诸因缘。 当作是观。 彼三昧当言不顺当言顺。 如上五事无异。 尊作是说。 当言非不顺渐渐近顺。 食谓观人。 然食非人。 彼愚观者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食是其缘。 问彼非愚观非思惟食。 设余思惟食者。 复有余缘。 欲使寂静无寂静缘耶。 或作是说。 人是其缘。 问食非是人。 答曰。 如彼不自知。 问设自知者吾我是缘耶。 复次彼愚观者。 食此处所希望求索。 彼愚观当言顺当言不顺。 如上二事说。 尊作是说。 当言顺味爱是对。 若依骨琐起若干想。 自知我身骨琐。 亦复如是。 彼想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骨琐即是其缘。 问身非骨琐。 答曰。 此亦骨琐皮肉所缠。 或作是说。 自身是缘。 此骨琐皮肉所缠。 问彼想非身。 若观骨琐想则缘自身。 欲使青缘黄色耶。 复次义想缘彼自身。 分别希望彼相当言顺当言不顺。 如上二事说。 尊作是说。 当言顺欲使有对。 第四偈品竟。 痛及二心炎影光减未曾有聚青食骨琐尊婆须蜜论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3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