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俱舍论实义疏 内容: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惣二万八千偈)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稽首薄伽众德山稽首达磨大智海稽首僧伽和合众掣斯论主及吾师我将萤耀助阳光随力弘宣对法藏为利群生法久住愿以威神见护持分别界品第一七义。 谓智圆满。 断圆满。 利他圆满。 方便圆满。 应供圆满。 期心圆满。 方便圆满。 由敬法故常乐听闻。 由听闻故发生闻惠。 由闻惠故发□思惠故。 发起修惠故生无漏惠。 由无漏惠能断诸惑。 为诸惑断故即证[卅/卅]。 故名所为之利益。 七义者。 颂言一切种冥灭。 是知圆满。 诸灭是断圆满。 拔众生出生死泥者。 利他圆满。 敬礼如是者。 应供圆满。 如理师者。 方便圆满。 由佛世尊有胜方便说如理教利有情故。 论我者当说者。 期心圆满。 欲造论故。 对法藏者。 立名圆满。 惣摄七义。 颂曰。 智断及利他方便期造论立名对法藏惣七义应知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法。 及无为法。 于此五法所知境中。 世皆不了。 唯佛独悟。 永断诸惑故。 极远时者。 谓过去未来三阿僧祇劫外声闻独觉不能知。 何以得知。 如昔有一人。 于舍利子边求出家。 时舍利子观二阿僧祇劫。 此人无出家善根。 遂不许。 此人诣佛以求出家。 世尊观之。 出僧祇外此人有少善根。 遂许出家。 说偈言。 彼人解脱种我观极微细犹如诸矿中真金隐兹住目连观其母。 不知生处。 往问佛。 佛告。 汝母生在摩利支世界三千界外。 如是多种分别中。 声闻等智皆不了达。 修福及智所得果。 皆为利他非自利。 犹月光净照十方。 世尊悲愿亦如是。 又颂云。 回施之福及利己自修回施二福德复因利乐诸有情如上众多福智聚果证非他遂自得行愿福及回施福自他俱利不唐捐如是虽说自利从因及果亦能利他人。 有颂言。 乳母甘饍用资身为子获安非为己佛修福智趣菩提本为利生非为自颂云。 时雨虽普降无种芽不生佛虽化世间缘阙不得果又颂。 善知识者谁谓佛令生智离放逸恶行违此即舍离对法宜如生得惠与闻惠为因。 闻惠与思为因。 思惠与修惠为因。 修惠与漏惠为因。 漏惠与涅槃为因。 以此义故得名对法。 以能增长闻等惠故。 或诸有为悉皆弃舍。 唯乐涅槃故名殊胜。 苦集道谛为涅槃惠。 佛教依法不依人。 颂曰。 若离择法定无余能灭诸惑胜方便由惑世间漂有海因此德佛说对法论曰。 若离择法无胜方便能灭诸惑。 佛告阿难。 我在依于我。 我灭度无别所依。 应依杖经。 勿令忘失。 佛云。 老耄出家持吾三藏。 甚为难得。 三藏一经二律三杂藏。 昔迦叶佛时有一苾刍。 聪明博学具闲三藏。 甞以语业毁骂出家在家人等。 为鵄鸺鱼狗诸禽兽等。 命终之后。 承此业报。 生于海中。 受大鱼身。 其形甚大。 有十八头具受众苦。 世尊出世犹未得脱。 后有渔人。 其数一千。 困捕鱼次。 网着此鱼。 曳之不出。 后数千人同共曳出。 见其异类多头形貌可怖。 世尊观见知具报终。 遂将大众至彼海岸敷座。 坐已呼彼鱼云。 三藏。 汝岂不是过去佛时三藏苾刍。 彼鱼闻已涕泪盈目。 尔时世尊为说宿因。 其鱼生悔更不饮噉。 因兹命终生于天上。 于彼时中闻法之众各于自乘获大法利。 五蕴不能摄一切法。 是故不依五蕴而说先有染后要其净。 净彼染故以先说有漏之法后说无漏。 无为颂。 苾刍意寂静于事得永断能尽生死际更不受后有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二尊者安惠造论如有颂言。 诸佛出现乐演说正法乐僧众和合乐同修勇进乐论说。 北俱卢洲衣重一两。 四天王众天衣重半两。 三十三天衣重一铢。 夜摩天衣重半铢。 覩史多天衣重一铢中四分之一。 乐变化天衣重一铢八分之一。 他化自在天衣重一铢中十六分之一。 已上。 色界天衣不可称。 彼界若有重何言不可称。 色界诸天随其身量所着衣服如光皎净故不可言。 表色相今次当说。 颂曰。 乱心无心等随流净不净大种所造性由此说无表六失惣说颂云。 初阙相续及假是无心随流表相杂重置等言不简别故此说中有六失(此是眼耳鼻舌身意也说诸心)。 六失中自异意故。 说颂云。 作等余心等及无心有记无对所造性是名无表色云地与地界有何差别。 论颂曰。 地谓显形色随世想立名水火亦复然风即界亦尔论故义品中作如说。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说六识)当说论颂曰。 受领纳随触想取像为体四余名行蕴如是受等三及无表无为名法处法界三蕴七事。 如有颂云。 三蕴与无表及三种无为此法处所摄法界亦如是颂曰。 识为各了别此即名意处及七界应知六识转为意颂曰。 惣摄一切法由一蕴处界摄自性非余以离他性故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尊者安惠造三科一聚二生门三种族。 聚蕴义。 生门义。 心心所法生长门义。 生于眼识以眼为门。 此经证门义有六。 然心所法有十二。 故契经说。 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三和合。 触起俱受想思如是。 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识三和合。 种族义是界义。 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界族说名多界。 如是一身或一相续。 有十八类。 诸法种族名十八界。 眼根现在未来过去是。 无明颠倒颂曰。 如鱼处泥中跃水令浑浊无明中倒想污患亦复然蕴名想颂曰。 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彼体语或名此必行蕴摄论颂曰。 空界谓窍隟传说是明闇识界有漏识有情生所依论卷第二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 几有对几无对。 几善几不善几无记。 颂曰。 一有见谓色十有色有对此八除色声无记得三种五无分别由计度随念以意地散惠意诸念为体论曰。 说分别略有三种。 一自性分别。 二计度分别。 三随念分别。 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 说有八种分别非也。 唯有自性分别。 而无计度随念分别。 唯一分别名无分别。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尊者安惠造一刹那颂曰。 内五有熟养声无异熟生八无碍等流亦异熟生性余三实唯法刹那唯后三内五即是眼之五界。 十八界中几是见几非见颂曰。 眼法界一分八种说名见五识俱生惠非见不度故眼见色同分非彼能依识传说不能观被障诸色故论曰。 眼全是见故。 法界一分八种是见。 余皆非见。 论今当略辩。 此决定相。 颂曰。 眼不下于身色识非上眼色于识一切二于身亦然如眼耳亦然次三皆自地身识自下地意不定应知论又经中说二十二根。 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惠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释曰。 此是何经所说。 谓有梵志名曰生测。 来诣佛所。 欢喜问讯。 在一面坐。 而白佛言。 施设几根摄诸根尽。 佛言。 我说二十二根摄诸根尽。 若有遮此更说余根。 当知彼说有言无义。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五尊者安惠造分别根品第二之一(论卷第三)颂曰。 传说五于四四根于二种五八染净中各别为增上论曰。 眼等五根至闻声别故。 颂云。 譬如明眼人能避现险难世有聪明者能离当苦惠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颂曰。 身由食住命託食存食已令心适悦安泰若男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恚。 若女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恚。 由如故知能续后有。 皆是染心。 是以意根于续后有。 经云。 父母精血入胎者。 识所摄持方能成就羯剌蓝也。 释曰。 此显身语随心转义。 如契经言。 心能导世间。 心能遍摄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随行。 颂曰。 了自境增上惣立于六根从身立二根女男情增上于同住杂住清净增上应知命五受信等立为根未当知已知具知根亦尔于得后后道涅槃等增上论颂云。 身不悦名苦即此悦名乐及三定心悦余处此名喜心不悦名忧中舍二无别见修无学道依九立三根颂曰。 唯无漏后三有色命忧苦常知唯有漏通二余九根言最后三根定是无漏。 除此三根之外不通无漏。 契经言。 尔时世尊成正觉已作是思惟。 我所证法甚深微妙。 难见难解。 不可思议。 非寻思境。 是智者所知。 非凡愚所及。 斯诸众生久习邪教。 爱着诸有。 诸见所惑乱故不能解了。 以不了故不能信受。 及生娆恼。 我所言说无所利益。 唐没劬劳。 不如寂法受解脱乐。 作是念已默然而住。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知佛世尊作如是念。 即自思惟。 此世界中诸众生等多所失坏。 今佛世尊证无上法。 深广微妙虑诸众生不能信受。 遂处闲寂受现法乐。 我应诣彼劝请世尊转妙法轮。 作是念已。 譬如壮士屈申臂顷。 从梵宫没。 至于佛所。 顶礼佛足。 绕三匝已。 却住一面。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世尊。 此世界中诸众生等久习异教。 见惑萦缠。 流转生死。 无所归依。 无所救护。 世尊旷劫为诸众生修行[(妳-女)-小+水]引。 今者得成无上正觉。 证无上法。 出现于世。 如优昙花。 不为有情随机演说。 处于闲寂。 静默而住。 唯愿世尊。 降大悲心。 哀愍世间。 为诸有情。 说正法要。 有诸众生。 诸结微薄。 机宜成熟。 利根易化。 不闻法故。 自然损减。 失大法利。 唯愿世尊。 为诸众生。 开甘露门。 说微妙法。 令诸有情利益安乐。 尔时大梵天王。 劝请世尊。 而说偈言。 世尊出现为优昙旷劫难逢今一遇普为有情获法利唯愿广开甘露门尔时世尊闻梵天王劝请偈已。 起大悲心。 即以道眼观诸有情。 或有钝根执着诸有。 或有中根少厌生死。 或有利根而不放逸。 如是世尊观诸世间一切有情。 处在世间或生或长。 根有利钝。 或有易化得道。 如实知已。 受梵王请。 许转法轮。 而说偈言。 大梵天王善谛听我所得法甚微妙今为汝等广开演令于长夜获安乐颂曰。 命唯是异熟忧及后八非色意余四受一一皆通二论唯一命根定是异熟。 释曰。 无一命根非是异熟。 颂曰。 北洲定千年西东半日减此洲寿不定后十初叵量等。 世间有情所余福业。 咸发愿言。 愿我长寿。 亦不愿言愿我住寿至于百年或住九十八十年等。 或有尊人及亲友等恒祝之言。 愿汝长寿。 亦不定言尔所时等以此洲人所作诸业。 与贪心俱作是愿。 契经中说。 苾刍当知。 毗婆尸佛时。 人寿八万岁。 乃至迦叶波佛时。 人寿二万岁。 我今出世。 人寿百岁。 少出多减等。 寿若无定限者。 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劫初诸根大种殊胜。 寿即延长。 今时渐劣故寿难至于十岁。 福尽即死。 不因命也。 修故塔寺能延其寿。 颂曰。 梵行妙成立圣道已善修寿尽时欢喜犹如舍众病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3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