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 内容: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出文殊菩萨普集会经除灾救难息障品)中天竺国大那烂陀寺戒行沙门菩提[口*栗]使(二合)净智金刚译亲承笔授僧义云传流(三藏名此汉地名菩提仙)尔时世尊。 告金刚密迹主言。 是八字最胜大威德心真言所住之处。 如佛在世无有异也。 能现诸佛种种神力不可思议。 亦能作大无量神通变化。 我今略赞此陀罗尼少分功德。 我若具说。 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说不能尽。 尔时世尊。 即说八字大威德心真言曰。 oṃ  āḥ  vī  ra  hūṃ  kha  ca  raḥ唵(引) 阿(引入恶声) 味(引) 罗 [合*牛](引) 佉 左 洛复告金刚密迹主言。 此陀罗尼。 若有男子女人不能办作承事供养法者。 复缘在家迫迮作种种生业。 但能忆持不忘依时念诵。 随分不阙供养少分。 随自力办亦得成就。 除不至心不正信心。 不发大乘菩提之心。 兴行诽谤于三宝所。 起不善等行诸恶业。 此等之心一切小法犹不能得成就。 况复大法能成就之。 尔时如来。 复告金刚密迹主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若能念诵此陀罗尼一遍即得自护。 若诵两遍能护同伴。 若诵三遍即大护住处。 十地菩萨不能逾胜。 何况诸小类众生。 若诵四遍即得拥护妻息。 若诵五遍即能拥护一切眷属。 若诵六遍即能拥护一切城邑村坊聚落等。 若诵七遍即能拥护一切众生诸苦难等。 若欲着衣时当加持七遍。 能除一切恶毒及诸灾难。 若洗手面时。 加持净水七遍然洗手面。 能令众生贵仰。 所有诸恶见者悉当降伏。 一切诸人皆伏敬重。 除彼恶心生欢喜心。 若人患身体支节疼痛者。 加持煗水一百八遍洗浴。 即得好梦便得除愈。 若每日晨朝。 以水一掬加持七遍。 饮在身中。 所有恶报悉当消灭。 何况无灾厄之者。 及诸三业罪垢亦得消荡寿命长远。 若加持饮食七遍。 食者毒亦不能为害。 若见恶人怨家。 当须念诵。 即自降伏除摄瞋心慈心相向。 若有恐怖处至诚念诵。 即得无畏。 若卧时诵一百八遍。 即得好梦能知善恶之事。 若人患疟。 持诵者观彼患人面。 诵此真言一千八遍。 疟即除差。 若入阵时。 当以牛黄书此真言带于身上。 一切刀杖弓箭鉾斧不能伤害。 若入阵时。 应画文殊师利童子像及真言。 置象马上军前先引。 诸军贼等不能为害。 自然退散。 常须念诵。 所有五逆四重十恶等罪悉得消灭。 当得面覩文殊师利。 行住坐卧常须受持念诵忆持不忘。 每诵一百八遍勿令断绝。 常得一切众生降伏。 若加持发髻七遍。 一切众生见者。 悉当降伏恶人退散。 若能每日三时。 依法入道场。 时别一百八遍。 所求皆得称意圆满具足。 得大富贵所行自在。 临命终时得普门三昧。 及见文殊师利菩萨。 尔时世尊。 复告大众。 诸菩萨等。 我今更说最胜大威德八字曼荼罗坛法次第。 汝当谛听。 若欲建立息灾曼荼罗者。 先当简择其地。 当须于清净伽蓝处。 或于深山吉祥胜上之地。 或于城邑村落胜上有福德。 多生华果乳木之地。 建立道场。 深行比丘比丘尼。 善男子善女人。 发悲愿心造曼荼罗。 而作八字真言念诵。 誓于急难之际救护有情。 欲受持此真言者。 先当访觅具德知解真实道行大阿阇梨而受灌顶。 得灌顶已。 恭白谘请传受此教。 亲蒙传授然可修念。 若为急厄怕怖事者。 当于露处以涂香磨作曼荼罗。 但书真言及种子字。 以观想本尊形色。 相应与作持念拥护。 若事慢要图画者。 则勿用皮胶。 纯以香汁调色彩画。 若作久长念诵者。 即当如法掘地。 别取河岸坚好甘澹白色润细之土微黄赤。 得而用香水和筑其坛。 依教次第加持作之。 其工巧人。 须日日清净澡浴着新净衣。 受八关斋戒讫然得兴功。 余依悉地中法不可具说。 其曼荼罗法。 先当心作一圆轮由如圆月。 当中心梵书maṃ 满字。 次从字后北面书oṃ 唵(引)字次右旋东北角书āḥ 阿(长引声入恶字音)字。 次东方书vī 味(引长)字。 次东南隅书ra 罗字。 次南方书hūṃ [合*牛](引)字。 次西南角书kha 佉字。 次西方书ca 左字。 次西北隅书raḥ 洛字。 以此九字为内院中尊。 或于院中画妙吉祥童子其顶八髻。 前五髻顶上一髻顶后两髻一一髻上。 皆有佛身(是名画像法)。 若求福庆禄位吉祥事者。 心中书śrī 室利(二合)字。 若求息灾除难殄灭七种灾难。 所谓日月薄蚀五星违失常度兵贼竞起。 水旱不时。 风雨失度。 恶臣背逆损害国民。 武狼恶兽食啗众生。 五穀不丰。 如是灾祸急厄官府王难死厄怕怖等事。 欲令消散者。 当心中书maṃ 满字。 若求降伏怨人令相好舍恶心者。 中心而书dhaṃ 澹字。 若有恶人难降伏。 屠儿猎师外道不信佛法者。 令恶心摧灭或令破坏者。 心中应书梵文ṣṭri 瑟置唎(三合)字已。 说内院字门了。 次说第二院安布八文殊。 布位法尊前南面画请召童子。 次西南隅画计设尼童子。 次西方右边画救护慧童子。 次西北隅画乌波计设尼童子。 次后面北方画光网童子。 次东北隅画地慧幢童子。 次东方左边画无垢光童子。 次东南隅画不思议慧童子。 如是八方妙吉祥童真菩萨。 皆面向中尊如奉教势。 皆坐莲华上一一各乘师子。 二手各有执持幖帜印契画须如法。 又于圆轮外四角中画四忿怒明王。 东南角画降三世金刚青色八臂。 当前二手结印檀慧反相钩。 余拳竪进力。 左手执弓。 右手把箭架。 左一手执杵。 一手执索。 右一手执戟。 一手把棒。 三面口角现牙坐火焰中。 西北角无能胜明王四臂青色三面。 火发耸上。 右一手作拳竪头指。 一手执三股戟。 一手施愿。 一手执棒安坐莲华。 西南角阎曼德迦金刚青黑色。 六头六臂六足各执器仗。 左上手执戟。 次下手执弓。 次下手执索。 右上手执剑。 次下手执箭。 次下手执棓。 乘青水牛为座。 东北角画马头明王而有三面。 六臂各执器仗。 左上手执莲华。 一手执瓶。 一手执棓当心。 二手结印契。 右上手执钺斧。 一手执数珠。 一手执索轮王坐在莲华中。 大忿怒相现极恶勐利势。 余皆依本法。 次说第三院十六大天外护。 当尊前钩菩萨(左拳右钩)次西焰魔后。 次西罗刹主。 当角烧香供养菩萨。 次北罗刹后。 次北水天。 西门索菩萨。 次北龙天后。 次北风天王。 西北角华供养菩萨。 次东风天后。 次东毗沙门天王。 尊后北方金刚锁菩萨。 次东毗沙门后。 次东伊舍那天王。 东北角灯供养菩萨。 次南伊舍那后。 次南帝释天王。 左方东门金刚铃菩萨。 次南帝释后。 次南火天神。 东南角涂香供养菩萨。 次西火天后。 次西焰魔天。 已上第三院安布诸尊竟。 四门及食道。 四角同诸坛法。 宝性草亦同。 四门莲华叶细如青莲华。 复说速疾救难立成坛法。 但于一无人及无秽恶高原之处。 或旷野或伽蓝中露地为之。 即立有神验法。 去上恶秽土别取净土。 实筑令如石使平正。 以白檀磨作涂香如麫。 更取精白龙脑熏陆香等。 浸取汁如乳。 如涂香磨涂地。 小一肘次二肘三肘四肘。 圆如月轮分为四重。 中心种子字。 周匝八字真言。 第二院中安布八文殊童子。 第三院安布四门四摄四角四大忿怒明王。 第四院四门香水酥灯白华乳粥酪饭等供养。 更若不办但第二院便布八圣。 所谓四摄四明王等。 若缘国家帝王身有厄难。 要作护道场者。 其坛应广一十六肘。 或大二十四肘。 若缘五星失度。 日月频蚀彗孛数现。 四方异国侵境。 劫夺百姓大臣叛逆。 用兵不利损害国人疫病流行。 皆作大坛。 坛内第二院外布列十二大天如炽盛光法。 次第四院布二十八宿。 第五院十二宫神外布四明王余同诸法。 又若有比丘比丘尼男子女人。 若官若庶。 身遭危厄官事王厄病厄一切恐怖无可方计。 恐有刀杖刑狱之厄。 应当发大悲心。 为夜众星下作此念诵。 或三人或五人或七人。 若欲临时。 当夜面北为彼称名发愿念诵。 每人一万遍即得消灭。 若拟作持念应具八方便。 然可作念诵即说颂曰。 澡浴着净衣涂香严身体归命念真言至诚恭敬礼焚香忏诸罪随喜及劝请回向发弘誓深起大慈悲如此八方便勤行勿遗忘然后净三业依法作持念大圣妙吉祥菩萨最胜威德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念诵仪轨次第法。 我今依真言次第法门说。 行人先当从阿阇梨得受灌顶。 及亲传受已。 及再入持明悉地灌顶。 具足慈悲行无缘慈。 怜愍一切苦厄有情作是念诵。 誓当救拔一切恐怖厄难众生。 若众生若急难时。 随其处或香涂或捻粉作坛。 若常念者。 应须精室如法建立道场一如前法。 行人先兴八种心方可持法。 第一慈悲心二无妬心。 三无我所心。 四无胜负心。 五有平等心。 六无怨害心。 七有哀愍心。 八无贪利心。 如是之人乃可传受。 如是等堪同作法。 若非此者。 惟应自作令法得成。 若遍数未终。 不得中间辄共人语使有间断。 即法失验。 未作法时先当明告。 若自作念诵亦勿间断。 行者若入道场时。 次应虔诚作礼。 即金刚合掌至心想。 于十方诸佛及文殊大圣无量菩萨金刚密迹一切贤圣等前。 一一自身而礼圣众。 普礼一切佛菩萨金刚等真言曰。 oṃ  sa  rva  ta  thā  ga  ta  ka  ya唵(引)(一) 萨 嚩(转舌) 怛 佗(引) 蘖 多(二) 迦 耶va  kvi  ta  va  jra  pra嚩 纥唧(二合) 多(三) 嚩(无拨反) 折啰(二合) 钵罗(二合)vai  maṃ  ju  śrī  va  rda梅(轻呼)(四) 曼 祖 室利(二合) 嚩 [口*栗]那(二合)na  ka  ro  mi南(五) 迦 噜 弭(六)又心密明曰。 oṃ  va  jra  viḥ  ta唵(引) 嚩 日啰(二合) 微(微一切) 多先合金刚掌十度外相交五轮皆委地至诚恭敬礼复以长跪坐合掌似含莲观身如水精吽字加三处想成五智杵所谓内金刚而为不坏体然虔诚奉请一切诸圣尊诵是四句偈稽首无上法医王难救能救慈悲主我今归命恭敬请唯愿速来降道场如是三重请作前启白言二手莲华合复诵净三业令身器清净用加持五处额两肩心喉念彼真言曰oṃ  sva  bhā  va  śu  ddhā  sa  rva唵(引) 娑嚩(二合) 婆(去) 嚩 戍 驮(引) 萨 嚩dha  rmma  sva  bha  va  śu  ddho  haṃ达 磨 娑嚩(二合) 婆 嚩 戍 度 唅(引)己净三业竟结佛三昧耶定慧合莲掌竖合二火峯二风屈上节二空捻风根举印当额前谛观一切佛一一分明见住在虚空中念彼真言曰佛部三昧耶定慧内合拳二空皆并竖谛观一切佛由如对目前随念召请尊双举而并召真言曰。 oṃ  ji  na  ji  k  svā唵(引)(一) 尔(慈以反) 曩 区(而翼反) 迦(半音) 娑嚩(二合)hā贺(引)复结莲华部秘密三昧耶印相亦如前左入右舒出三诵三召请安右而散之念彼真言曰oṃ  ā  ru  li  k  svā  hā唵(引) 阿(引) 卢 力 迦(半音) 娑嚩(二合) 贺(引)复次金刚部微妙三昧契前契改空轮右入左竪招专心存念尊念彼真言曰oṃ  va  jra  dhṛ  k  svā唵(引) 嚩 日罗(二合) 地力(二合) 迦(半音) 娑嚩(二合)hā贺(引)佛部印安额莲华右耳边金刚左耳边同于顶上散复次被甲契檀慧及戒方相叉内入掌忍愿头相合进力曲如钩外附二火后禅智并直竪由如嚩折罗念加身五处额右肩并左心喉散顶门念彼真言曰oṃ  ca  kra  va  rtti  pra唵(引) 斫 羯罗(二合) [革*(蔑-戍+戊)](转舌呼) [口*栗]底(二合) 钵罗(二合)śa  mi  tā  rā  drā  rā赊 弭 多(引) 啰 捺啰(引二合) 啰(引)drā  bhā  sma  sa  ro捺啰(二合) 婆(去) 娑摩(二合) 攃(仓竦切) 路(引)ṣṇī  ṣa  ra  kṣa  ra kṣa  maṃ瑟抳(二合) 沙 洛 乞叉(二合) 洛乞叉(二合) [牟*含]hūṃ  pha  ṭ  svā  hā吽 发 吒 娑嚩(二合引) 诃(引)次说金刚地界[檎-离+土]印。 定手方愿度双入戒忍间方[打-丁+必]绞戒后入于檀戒间愿绞入忍进檀慧与进力禅智各相合三旋下钉之即念真言曰oṃ  ki  li  ki li  va  jra  va  jri唵(引) 枳 里 枳里 嚩 日啰(二合) 嚩 日里(二合)bhū  ra  va  ndha  va  ndha  hūṃ  pha  ṭ步(引) [口*律] 满 驮 满 驮 吽(引) 发 吒复说金刚牆界印。 准前地界印樀开禅智竪右旋如牆院随诵而转之心想金刚牆念彼真言曰oṃ  sa  ra  sa ra  va  jra  pra  ka唵(引) 萨 罗 萨罗 嚩 日啰(二合) 钵罗(二合) 迦rā  hūṃ  pha  ṭ罗(引) 吽 发 吒复次虚空藏十度外相交进力蹙如宝想成妙楼阁上有大莲华谛心观本尊住于宝帐中周匝幢幡盖天衣香云海遍满于虚空眷属中围绕念彼真言曰oṃ  ga  ga  na  sa  bhā  va  va唵(引) 誐 誐 曩 三 婆(去引) 嚩 嚩(无拨反)jra  hoḥ日啰(二合) 斛(引)次结车辂印定慧仰相叉以右押于左禅智捻进力最下第一文旋转送向前想成宝车辂念彼真言曰oṃ  tu  ru  tu ru  hūṃ唵(引) 覩 噜 覩噜 吽(引)三遍或七遍运想迎本尊不解此前印移禅智度端举捻忍愿头想尊乘车辂向里三度拨徐来降道场住于虚空中待请而来入不违本誓愿念彼真言曰na  maḥ  stryi  dhvi  kā  naṃ  ta曩 莫 悉底哩野(四合) 地尾(二合) 迦(引) 南 怛thā  ga  ta  nāṃ  oṃ  va  jrāṃ  gi他(引) 蘖 跢 南(引)(一) 唵 嚩 折朗(二合) 祇nyā  ā  ka  rṣa  ya  svā儞也(二合引) 阿(引) 揭 罗洒(二合) 野 娑嚩(二合引)hā贺(引)由此真言力及结契相应能召于本尊并及余眷属降临道场所施愿与行人欲结车辂时先当净道路二手捧香炉念修秘密句净治虚中路后乃请圣尊想香至彼宫念彼真言曰oṃ  su  si  ddhi  ka  ri  jva  li  ta唵(引) 素 悉 地 揭 哩 入嚩(二合) 理 哆na  ta  mo  ra  tā  ye  jva  la  va难 多 慕(引) 罗 多(去) 曳 入嚩(二合) 攞 满ndha  va ndha  ha  na  ha  na  hūṃ  pha  ṭ驮 满驮 贺 喃 贺 喃 吽 发 吒(半音)若作此妙法其空中关籥悉皆自开解亦成辟除障乃至清净等及成警觉尊眷属并亲近次先作奉请印契诵后明召集诸圣贤入曼荼罗内请召真言曰e  hye  hi  bhā  ga  vaṃ  ne  ha  ha  kti曀 醯曳 呬 婆(去) 誐 鑁 宁 贺 薄 讫底ya  na  sa  ma  ye  na  ca  a  ghaṃ  ca也 曩 三 麽 曳 囊 者 阏 罗健(二合) 者saṃ  pa  ra  ti  je  dhaṃ  pu  ca  pu三 钵 罗 底(丁以反) 誓 昙 布 遮(兹以反) 奔ṇya  pra  si  da  me儞也(二合) 钵罗(二合) 枲 娜 咩或三或七遍召请入道场殷勤陈所请复请妙吉祥密迹金刚主定慧合莲掌二火绞水轮峯端捻甲背二风屈相拄二空并竪之风横押空峯诵密言三召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he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 係 係ku  ma  ra  ka  vi  mu  kti  pa  thā俱 摩 罗 迦 尾 目 讫底(丁以反) 钵 佗(引)sthi  ta  sma  ra  sma  ra悉体(二合)(佗以反) 多 娑麽(二合) 罗 沙麽(二合) 罗pra  ti  jāṃ  svā  hā钵罗(二合) 底 枳然(二合) 娑嚩(二合引) 贺(引)复次部明王辟除诸障者定慧合莲掌水风并下垂俱入满月间空并离风节当心诵明句七遍举额齐左转为辟除右旋成结界一切作障者驰散无有碍威光如劫火忿怒大恐怖三面现六臂操持钺棓瓶莲华及数珠念彼真言曰oṃ  dhu  na  dhu  na  ma  tha  ma  tha唵(引)(一) 度 曩 度 曩(二) 麽 佗 麽 佗(三)ha  na  ha  na  ha  ya  grī  va诃 曩 诃 曩(四) 贺 野 儗里(二合) 缚(无可反)(五)hūṃ  pha  ṭ吽(引) 发 吒(半音)又心明曰。 oṃ  a  mṛ  to  dbha  va  hūṃ唵(引)(一) 阿(引) 密[口*栗](二合) 覩 纳婆(二合) 嚩 吽(引)pha  ṭ发 吒(半音呼)由是真言故及以印加持能令诸障除行人少施功速获得成就复次结上界金刚网罗契如前牆印相开空捻风根顶平上覆安念密加七遍随诵右旋转三匝应明仪散分向下垂想网弥覆界牆外至于地一切不能穿观成如金刚念彼真言曰oṃ  vi  sphu  ra  dra  kṣa唵(引)(一) 尾 娑普(二合) 罗 捺罗(二合) 乞叉(二合)va  jra  paṃ  ja  ra  hūṃ  pha  ṭ嚩 折罗(二合) 半 惹 罗 [合*牛](引) 发 吒(半音)复次火院印密缝焰晖光周匝网外围赫奕劫火炽如风右旋绕怖畏诸恶魔一切设覩噜无能为恼害行人坚住观念彼真言曰oṃ  a  sa  mā  gni  ha  ra  hūṃ唵(引)(一) 阿 三 莽(引去) 儗儞(二合) 诃 罗 吽(引)pha  ṭ发 吒(半音呼)三遍或七遍谛想作加持观中光焰晖然后而旋转动然焰辉赫令法无不成后明献阏伽定慧并仰开地水火合峯风屈如商佉二空捻风下想成众宝池清彻底金沙念彼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ga  ga  na曩 莫 三 曼 多 勃(上) 驮(引) 南(引) 誐 誐 曩sa  mā  sa  ma  svā  hā三 摩(引) 三 摩(上) 娑嚩(二合引) 贺(引)三遍或七遍心想宝池中莲华菡萏开遍浴诸圣众先浴本尊足次浴诸贤圣又浴众圣天令我根尘净复次师子坐其契如后明定慧地水交相叉入掌内二火合峯竪风屈捻二空空并仰前出由如师子势想上有莲华念彼真言曰oṃ  a  ca  la  vi  ra  ya  hūṃ唵(引) 阿 佐 攞 尾 罗 野 [合*牛](引)次陈普供养十度金刚合二风如宝形涂香华食灯运想如云海幢幡众妓乐华盖妙天衣流散遍虚空供养增福聚念是真言句而以献诸尊供养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oṃ曩 莫 三 曼 多 勃 驮(引) 喃(引)(一) 唵(引)sa  rva  thā  khaṃ  u  dga  te萨 罗缚(二合) 佗(引) 欠 温 娜蘖(二合) 帝spha  ra  hi  maṃ  ga  ga  na  kaṃ  svā娑颇(二合) 罗 呬 [牟*含] 誐 誐 曩 剑 娑嚩(二合引)hā诃(引)由此供养故当获无等利能成众事业资粮从是生复次明赞叹不解前印契改宝而交合梵音诵赞言令众圣欢喜念是密言曰oṃ  va  jra  ti  kṣṇa  ma唵(引) 嚩 日啰(二合) 底(丁以反) 乞儭拏(三合) 摩hā  ya  na  va  jra  ko  śa  ma贺(引) 夜(引) 曩(一) 缚 日啰(二合) 句(引) 舍 摩hā  ya  dhā  maṃ  jo  śrī  va贺(引) 庾 驮(引)(二) 曼 祖(引) 室唎(二合引) 嚩jra  ga  mbhī  rya  va  jra日啰(二合) 俨 鼻(引) 利野(二合)(三) 嚩 日啰(二合)bu  ddhe  na  mo  stu  te没 弟 曩 谟(引) 率都(二合) 帝(引)(四)又复有汉语大赞。 归命密迹主摧伏诸魔者童真法王子具普贤众行住是本有身无始无终寂妙用施诸愿降怨害三毒改劫故修行而于三界中重说秘明教为护有情类设大方便门拯救诸含灵令超生死轮从凡入佛地行者作是语赞咏于本尊至心诵三遍令大圣欢喜行人所求愿一切速圆满复次圣文殊请召童子印慧手结为拳舒风如钩状七遍而三召即说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ā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阿(引)ka  rṣa  ya  sa  tvaṃ  ku  ru  a羯 啰洒(二合) 野(二) 萨 鑁(引) 矩 噜 阿jāṃ  ku  mā  ra  sya  svā枳然(三) 矩 忙(引) 罗 写(四) 娑缚(二合引)hā贺(引)复次计设尼印相如后说智慧羽为拳火风相合竪由同刀标相念彼密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he  ku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係 係 矩mā  ri  ke  da  ya  jā  naṃ  sma忙 [口*履] 计(引)(二) 娜 耶 枳坏(二合) 难(三) 娑麽(二合)ra  smaṃ  ra  pra  ti  jāṃ罗 娑摩(二合) 罗 钵罗(二合) 底 吉然(二合)svā  hā娑嚩(二合引) 贺(引)复次尊右方救护慧童子左手金刚拳端坐安腰侧右舒五轮直当以掩其心磔竪于空轮念彼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ma  hā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係 摩 诃(引)ma  hā  sma  ra  pra  ti摩 诃(引)(二) 娑麽(二合) 啰 钵啰(二合) 底jāṃ  svā  hā枳然(二合) 娑嚩(二合引) 贺(引)乌波计室尼智慧手为拳而甲火轮直风屈指中节如同戟标相说彼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bhi  nda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频 娜ya  jā  naṃ  he  ku  ma  ri  ke  svā夜 枳坏(二合) 难(一) 係 矩 忙 [口*履] 计(三) 娑嚩(二合引)hā诃(引)复次光网尊内眷属童子印契如后说三昧手为拳风轮举如钩为摄诸含识令住解脱地即说真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he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係 係ku  ma  ra  ma  ya  ga  ta  svā  hā矩 忙 罗 忙 耶 蘖 多 娑嚩(二合) 婆(去引)va  sthi  ta  svā  hā嚩 悉体(二合)(佗以反) 哆 娑嚩(二合引) 贺(引)复次地慧幢内眷之幖帜三昧手为拳而舒地水轮直竪如幢相说是密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係sma  ra  jā  na  ke  tu娑摩(二合) 罗(二) 枳坏(二合) 曩 计 都(引)(三)svā  hā娑嚩(二合引) 贺(引)次复无垢光矩忙啰密主如前三昧手舒上一切轮悉皆微屈之如佛身光明其焰彻晖照称念彼真言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he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引)(一) 係 係ku  ma  ra  vi  ci  tra  ga  ti  ku矩 忙(引) 啰 微 质 怛啰(二合) 蘖 底 矩mā  ra  ma  nu  sma  ra  svā忙(引) 啰 摩 弩 娑麽(二合) 啰 娑嚩(二合引)hā贺(引)复不思议慧印相如后陈定慧内相叉一合为拳印二风别屈舒屈三节对之合甲急相背二空并直竪名为奉教者复说密言曰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e  he曩 莫 三 曼 多 勃 驮(引) 南(上引)(一) 係 係(引)kiṃ  ci  ra  ye  si  āḥ  vi紧 旨(兹以切) 啰 拽 徙 阿(去急呼) 尾sma  ya  ṇi  ye  svā  hā娑麽(二合) 也 儜 曳(三) 娑嚩(二合引) 贺(引)尔时修行者安住慈愍心为一切有情发大弘誓愿至诚起殷敬观想于本尊金色放光明乘师子王坐操持智慧剑左执青莲华华台立智杵首髻八智尊晖光遍十方如对行仁目文殊根本契从师密受之次当取念珠盘在于掌内定慧含莲相当口用加持秘密珠明曰oṃ  vai  ru  ca  na  ma  la  svā  hā唵(引) 毗 卢 左 曩 麽 攞 娑嚩(二合引) 贺(引)加持七遍已旋转三珠易空地对捻珠随诵移三匝诵八字明句一千或一万字字分明呼端坐谛观之念念勿间断数终住观智并三摩地门在于满月中布字为种智或作大日观圆辉亦复然所有诸功德施一切众生皆得成佛道复说差别事三时或四时无令有退转若为息灾故定夜以之初若求福智门后夜而起首降伏日正午爱敬欲眠时钩召亦同前念讫还珠契亦同悉地法本尊数终已依前念内眷八尊如旧次赞叹奉香花阏伽再奉献发愿并劝请解界用火院发遣奉送之三部再护身被甲如初作焰曼德作卫大刀触加持礼拜众贤圣随意经行出若住山林中头陀居旷野王难遭[狂-王+加]狱横事恐怖时疾病鬼神殃暗夜行怖惧修道被魔娆斗诤家不和诸毒欲来伤如斯多种难常持八秘明无恶不殄除印契差别门要当师密受若在曼荼罗正对尊前次颦申动支节嘘吹大摇头哕嗌喷鸣声涕唾及欬嗽如是之等事制之勿憍慢大教阿阇梨深行巧慧者欲求大悉地应须频护摩每满三洛叉一度火供养若得三相现暖烟及光明釰中发大声梵音师子吼雷鸣微妙响钟鼓雅歌声种种脱法音行人得悉地护摩如教法微细明解之少分不相应众恶皆来集三俱胝数满常得见文殊心通解脱门智慧不可测世出世间愿所求皆满足文殊八字仪轨长庆四年八月三十日。 东塔院青龙寺持念沙门义云法金刚。 与中天三藏菩提仙。 同译笔受。 结偈润文僧义云写。 勘终记之耳。 八字文殊轨。 十八契印。 二部二卷。 以武府灵云开山净严和尚之点本。 讐校锓梓。 时享保岁次壬子季冬之穀和州丰山妙音轮下沙门无等钦识。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