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内容: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一卷不空译尔时普贤菩萨。 观察人天哀愍一切。 无间自说言。 一切众生四大远变。 有种种病或鬼魔来作种种病。 迷倒世间减损寿命。 云何对治如是内外种种损害。 谓诸众生不知恩故。 有如是违以何为恩。 谓地水火风。 日月诸天皆有内外养育之恩。 云何得酬如是诸恩。 谓四大种有其精。 天及日月等也。 供养是天有种种利。 器界生界皆悉增力也。 其矣为谁。 其数几何。 谓彼天数有十二也。 地天水天火天风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焰魔天梵天毗沙门天罗刹天日天月天也。 地天喜时有二利益。 一者人身坚固色力增长。 二者器界地种味力增长。 此天瞋时亦有二损。 一者人身乱坏色力减少。 二者器界地味力皆违本。 水天喜时有二利益。 一者人身不渴。 二者雨泽顺时。 此天瞋时亦有二损。 一者人身乾渴。 二者器界旱魃万物乾尽。 或雨大雨世界满水流损草不及与众生。 火天喜时有二利益。 一者人身热气随时增减。 二者时节不逆此天瞋时亦有二损。 一者人身热气非时增减。 二者自然散火焚烧诸物。 风天喜时有二利益。 一者人身轻安举动随心意。 二者器界安隐无有倾动。 而随世间有冷风和不损情非情等。 此天瞋时亦有二损。 一者人身及音而不随意。 二者大风吹满散破世间。 或不吹风草木不顺时也。 若有如是四大精。 天瞋怒难者王及人民。 入于如来五轮塔中。 受持诸戒归依三宝。 摄心而住应作是观。 地依水生水性空故地亦无常。 水依风生风性空故水亦无常。 火依水风生水风空故火亦无常。 风依虚空虚空无体故风亦无常。 风空故火空。 火空故水空。 水空故地空。 地空故地上所生。 有情非情皆悉无常。 作是观时。 诸天瞋灭无所依住。 尔时行者还作是观。 虚空虽无尚有虚空。 是故得名虚空。 名必有体。 所以虚空有故风亦有。 风有故火水地等皆悉有体。 作是观时诸天欢喜。 威光倍增安稳而住。 伊舍那天喜时诸天亦喜。 魔众不乱也。 旧名摩醯首罗也。 佛言若供养摩醯首罗(唐云大自在)已为供养一切诸天。 此天瞋时魔众皆现国土荒乱。 天帝释者地居之主。 注记众生所作善恶。 此天喜时国土安稳人民不乱。 此天瞋时刀兵相战。 地居诸王皆悉安。 焰魔天喜时人无横死疫气不发。 此天瞋时人非时死疫气充满。 梵天者上天之主众生之父。 此天喜时器世间安稳无有乱动。 何以故。 劫初之时。 此天成立器世间也。 众生不乱以正治世。 何以故。 父王喜故。 此天瞋时。 世间不安有种种病。 至于草木皆悉恼落。 众生迷惑名如醉人。 毗沙门喜时。 药叉众喜不害人民。 不行毒肿。 瞋时皆乱。 罗刹天喜时。 诸噉完鬼随亦喜。 不唾毒气不作恶行。 此天瞋时皆悉乱现。 日天喜时光不损物。 人瞋不钝有情非情皆悉快乐。 此天瞋时失度无光。 虽有眼目不能见物。 寒苦怱逼。 月天喜时冷光增物人无热病。 瞋时皆舍矣。 日月互照有大利益时节和融。 众生作事一一随喜。 劫初之时人如色天而渐贪味减少身光。 弥舍善心而作恶业。 世皆不顺而有寒热。 是故此日月天现世化梦也。 如是诸天何时欢喜何时瞋怒。 谓诸国王及诸人民。 以非治世作不善业。 杀盗常行而舍正法。 尔时诸天皆生愁忧。 愁忧即过便生瞋怒。 若天灾欲起先有瑞怪。 谓无云而雨矣。 诸星随乱(无云而雨者。 是诸天悲泣之泪也)若止恶业。 以正治世诸天欢喜。 皆悉来护妙香遍薰。 善增恶减。 若人了知如是大圣威德天等。 以财之施严彼生身。 后以法施显彼法身。 兼行慈悲不杀生命。 以是供养为报彼恩也。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 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安立国土万姓安乐。 谓十二天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 是故供养了知此十二天。 即得一切天龙等护也。 所以然者地天与地上诸神树下野沙诸鬼神。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水天与诸川流江河大海诸神及诸龙众。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火天与诸火神及诸持明神仙众。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风天与诸风神无形流行神等。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伊舍那天与诸魔众。 俱来入此坛同时受供。 帝释天与诸苏迷卢等一切诸山所摄天鬼等。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焰魔天与诸五道冥官太山府君司命行疫神诸饿鬼等。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梵天与诸色界静虑一切诸天。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毗沙门天与诸药叉吞食鬼神等。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罗刹天子罗刹食血鬼众。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日天与诸星众七曜诸执游空一切光神。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月天与诸住空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宿众。 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应如是观矣。 如是天主亲对佛前。 誓当荷负一切有情护持国界守护正法。 若召请时不越本誓必定影嚮。 未发遣之间。 而住坛场不违行者。 是故召请供养然后应迸谢。 诸事疎而乞欢喜。 召请之时用各别印明。 或用总请印明亦得也。 云何少施之物。 若干天众及诸鬼神各得受用。 谓由三种义之少供物一切受用。 一由三密加持。 谓运心法界实相妙供。 二由大慈悲。 三由彼诸天主福力多。 如龙得少水以自福力遍洒诸国。 咒于诸天所以满四天下人福。 不及四王天一人福财。 随持主志有增减。 而诸天福多故。 得乏少供遍与一切。 譬如少火随薪有增减。 少供亦尔。 天福多故付彼成广。 又纵虽色味下劣。 由先三义皆成清净微妙醍醐。 如耆婆悲一切即万物成药。 尼健咒毒毒返成药。 世间尚尔。 况行者随顺佛教。 起大慈悲作三密加持哉。 又由天福而彼下劣供物。 成清净微妙供如石磨男得石成王。 作世女取沙为金。 色夫人众不耽世财唯喜顺正。 所以不轻少施而悦慈施也。 若天不悦即请外金刚部主四臂不动忿怒明王供养归依。 尔时诸天随顺教勅欢喜护持也。 若供养时来位方何。 谓东方帝释东南火天。 南方焰魔西南罗刹。 西方水天西北风天。 北方毗沙门东北伊舍那。 中央本尊四隅梵天地天日天月天。 如是而住。 云何供养何天为首。 谓或依方位。 始自东方回顺供之。 或有别愿依息灾等法而供养之。 若求息灾帝释为首。 若求增益梵天为主。 若求调伏大自在为首。 若求敬爱毗沙门为首。 余回顺供。 或欲止刀兵帝释为主。 若欲除药叉罗刹难者用毗沙门罗刹天。 若欲除疫用焰魔天。 若欲除旱魃洪水难者俱用水天。 若欲除怨灾用风天。 并于此天祈风难等。 若欲调人用梵天王。 水难用火天。 火难用水天。 降魔用伊舍那。 或用火天。 镇恶处用地天。 并祈五穀也。 若求官位帝释天。 若求智日天若求定用月天。 若欲除热寒病随用日月天(日天除寒月天除热)若有四大病。 随用四大精天。 如是为首。 余次第回顺供之。 为富用毗沙门。 为贵更用梵天。 其供养具各储一器。 香水涂香时华五穀饭(若粥)蜡烛等。 插盛一器而供养之。 烧香普薰清净如法。 供养仪式各别印明。 及彼画像种种法义如余部说。 普贤菩萨为度众生。 自问自答如是因缘。 如是报恩如是祈愿。 如是观法如是三密。 如是方便如是大力。 随意演说奉上世尊。 世尊说言义理如是。 善哉善哉如汝所说真实不虚。 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诸佛。 为度众生而来现也。 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势天。 唯观彼天法身庄严。 若人随顺我及汝说。 供养是天。 于此天像前讲读般若甚深经法。 令此诸天皆大欢喜者。 诸天欢喜故。 一切众生皆得欢喜。 得者一切众生喜。 故诸佛亦喜。 诸佛喜故。 世出世间悉地圆满。 十二天仪轨一卷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