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内容: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十恶篇第八十四之四恶口部第八(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凡夫毒炽恚火常然。 逢缘起障触境生瞋。 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 损害前人痛于刀割乖菩萨之善心。 违如来之慈训。 故业报差别。 经偈云。 麁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引证部第二如智度论云。 或有饿鬼。 先世恶口。 好以麁语。 加彼众生。 众生憎恶。 见之如雠。 以此罪故堕饿鬼中。 又法句经云。 虽为沙门。 不摄身口。 麁言恶说。 多所中伤。 众所不爱。 智者不惜。 身死神去。 轮转三涂。 自生自死。 苦恼无量。 诸佛贤圣所不爱惜。 假令众生身虽无过。 不慎口业亦堕恶道。 故智度论云。 时有一鬼。 头似猪头。 臭虫从口出。 身有金色光明。 是鬼宿世作比丘。 恶口骂詈客比丘。 身持净戒故身有光明。 口有恶言故臭虫从口出。 增一阿含经云。 宁以利剑截割其舌。 不以恶言麁语堕三恶道。 又护口经云。 过去迦叶如来。 出现于世敷说法教。 教化已周。 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涅槃。 后时有三藏比丘。 名曰黄头。 众僧告勅。 一切杂使不令卿涉。 但与诸后学者说诸妙法。 时三藏比丘内心轻蔑不免僧命。 便与后学敷显经义。 唤受义曰。 速前象头。 次唤第二者曰马头。 复唤騞驼头驴头猪头羊头师子头虎头。 如是唤众兽之类不可称数。 虽授经义不免其罪。 身坏命终入地狱中。 经历数千万劫受苦无量。 余罪未毕。 从地狱出。 生大海中。 受水性形。 一身百头。 形体极大。 异类见之皆悉驰走。 又出曜经云。 昔佛在世时。 尊者满足诣饿鬼界。 见一饿鬼。 形状丑陋。 见者毛竪。 莫不畏惧。 身出炽焰。 如大火聚。 口出[月*虫]虫。 脓血流溢。 臭气难近。 或口出火长数十丈。 或眼耳鼻身体支节。 放诸火焰长数十丈。 脣口垂倒像如野猪。 身体纵广一由旬也。 手自抓爴。 举声嘷哭。 驰走东西。 满足见问。 汝作何罪今受此苦。 饿鬼报曰。 吾昔出家恋着房舍悭贪不舍。 自恃豪族出言臭恶。 若见持戒精进比丘。 辄复骂辱戾口戾眼。 或戾是非。 故受此苦。 宁以利刀自割其舌。 积劫受苦。 不以一日骂谤精进持戒比丘。 尊者若还阎浮提地时。 以我形状诫诸比丘。 善护口过勿妄出言。 见持戒者念宣其德。 自我受此饿鬼形来。 数千万岁。 常受此苦。 却后命终。 当入地狱。 说此语已嘷哭投地。 如大山崩。 天翻地覆。 斯由口过。 故使然矣。 又百缘经云。 有长者妇怀妊。 身体臭秽都不可近。 年满生儿。 连骸骨立。 羸瘦憔瘁不可目视。 又多粪屎涂身而生。 年渐长大不欲在家。 贪嗜粪秽不肯舍离。 父母诸亲恶不欲见。 驱令远舍使不得近。 即便在外常食粪秽。 诸人见已。 因为立字名嚪婆罗。 值佛出家得罗汉果。 由过去世时有佛出世。 名拘留孙。 出家为寺主。 有诸檀越。 洗浴众僧讫。 复以香油涂身。 有一罗汉。 寺主见已。 瞋恚骂詈。 汝出家人。 香油涂身。 如似人粪涂汝身上。 罗汉愍之为现神通。 寺主见已忏悔辞谢愿除罪咎。 缘是恶骂。 五百世中身常臭秽。 不可附近。 由昔出家向彼悔故。 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是故众生应护口业莫相骂辱。 又贤愚经云。 昔佛在世时。 与诸比丘。 向毗舍离。 到梨越河。 见人捕鱼网得一鱼。 身有百头。 有五百人挽不出水。 是时河边有五百人。 而共放牛。 即借挽之。 千人併力方得出水。 见而怪之。 众人竞看。 佛与比丘。 往到鱼所。 而问鱼言。 汝是迦毗梨不。 鱼答言是。 复问鱼言。 教匠汝者今在何处。 鱼答佛言。 堕阿毗狱。 阿难见已问其因缘。 佛告阿难。 乃往过去迦叶佛时。 有婆罗门生一男儿。 字迦毗梨。 聪明博达多闻第一。 父死之后其母问儿。 汝今高朗世间颇有更胜汝不。 儿答母言。 沙门殊胜。 我有所疑往问沙门。 无我解说令我开解。 彼若问我。 我不能答。 母即语言。 汝今何不学习其法。 儿答母言。 若欲习者当作沙门。 我是白衣。 何缘得学。 母语儿言。 汝今且可伪作沙门。 学达还家。 儿受母教即作比丘。 经少时间学通三藏。 还来归家。 母复问儿。 今得胜未。 儿答母言。 由未胜也。 母语儿言。 自今已往。 若共谈论。 傥不如时。 便可骂辱。 汝当得胜。 儿受母教。 后论不如。 便骂言。 汝等沙门愚騃无识。 头如兽头。 百兽之头无不比之。 缘是骂故今受鱼身。 一身百头。 驼驴牛马猪羊犬等。 众兽之头无不备有。 阿难问佛。 何时当得脱此鱼身。 佛告阿难。 此贤劫中千佛过去。 犹故不脱此鱼身也。 以是因缘。 身口意业不可不慎。 又王玄策行传云。 佛在世时。 游毗耶离城。 观一切众生有苦恼者。 即欲救拔。 乃观见此国。 有鸡越吒二众总五百人。 于婆(去音)罗俱末底河。 网得摩竭大鱼。 十有八首。 三十六眼。 其头多兽(自外同前)佛为说法。 鱼闻法已便即命终。 得生天上而为天子。 却观本身是大鱼。 蒙佛说法遂得生天。 乃持诸种香华璎珞宝珠。 从天而下至佛供养。 于时二众并发心悔过。 即于俱末底河北一百余步烧焚鱼网。 铜瓶盛灰。 埋之向说法处。 于上起塔。 尊像俨然。 至今现在。 凋饰如法。 覩者生善。 又百缘经云。 昔佛在世时。 波斯匿王妇末利夫人产生一女。 字曰金刚。 面貌极丑。 身体麁澁。 犹如蛇皮。 头发麁强。 犹如马尾。 王见不喜。 勅闭深宫不令出外。 年渐长大任当嫁娶。 便遣一臣。 推觅一人本是豪族今贫乏者。 卿可将来。 臣受勅已。 觅得付王。 王将屏处密私语言。 闻卿豪族今者贫穷。 我有一女面貌极丑。 卿幸纳受当相供给。 时此贫人跪白王曰。 正使大王以狗见赐。 亦不敢违。 岂况王女末利所生。 王即妻之。 为造宅舍门户七重。 王嘱女夫。 自捉户钩。 出入牢闭。 勿使人见。 王出财物供给女婿无所乏少。 拜为大臣。 后与豪贵共为邑会。 聚会之契令妇共赴。 自余诸人各将妇来。 唯此大臣独不将赴。 众人疑怪。 彼人妇者。 或能端正。 或可极丑不能显现。 是以不来。 复于后会。 密共劝酒令使醉卧。 解取门钩。 遣其五人造家往看。 至家开门妇疑非夫。 内自剋责。 懊恼而言。 我宿何罪为夫幽闭不覩日月。 即便至心遥礼世尊。 愿佛慈悲来到我前暂救苦厄。 佛知其意。 即于女前地中踊出。 绀发相现。 其女举头见佛发相敬心欢喜。 女发自然如绀青色。 佛渐现面。 女心倍喜面复端正。 恶相麁皮自然化灭。 佛悉现身令其尽见更增欢喜。 身体端正犹如天女。 佛便为说种种法要得须陀洹果。 时佛去后五人入见。 端正少双。 观看已竟。 还闭门户系钩本处。 其人还家见妇端正。 欣然问言。 汝是何人。 妇答夫言。 我是汝妇。 夫即语言。 汝前极丑。 何缘端正乃尔。 妇便白夫。 具说上事。 妇复向夫。 我欲见王汝当为我通白消息。 夫往白王。 女郎今者欲来相见。 王答女夫。 莫道此事。 急当牢闭慎勿令出。 女夫白王。 女郎今者蒙佛威神。 便得端正。 天女无异。 王闻是已即遣往迎。 见女端正欢喜无量。 将诣佛所而白佛言。 不审此女宿种何福。 乃生豪贵而复丑陋。 佛告王言。 乃往过去。 波罗柰国。 有一长者。 日常供养一辟支佛。 身体丑陋。 时长者家有一小女。 见辟支佛恶心骂言。 面貌丑陋身皮麁恶。 何期可憎。 时辟支佛欲入涅槃。 便现神力作十八变。 其女见已即时自责求哀忏悔。 缘于过去骂辟支故生常丑陋。 由还忏悔今得端正。 以供养故。 所生之处。 豪尊富贵快乐无极。 又兴起行经云。 释迦过去以恶语道。 迦叶秃头沙门何有佛道。 故今六年受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苦行。 又四分律云。 佛告诸比丘。 往古世时。 得刹尸罗国婆罗门有牛。 昼夜养飤刮刷摩抆。 时得刹尸罗国复有长者牛。 于城市街巷遍自唱言。 谁有力牛。 与我力牛。 共驾百车。 [贝*为]金千两。 时婆罗门牛闻唱声自念。 此婆罗门昼夜喂飤我刮刷摩抆。 我今宜当尽力自竭取彼千两金报此人恩。 时彼牛即语婆罗门。 汝今当知。 得刹尸罗国中有长者。 作是唱言。 谁有牛与我牛。 共驾百车[贝*为]金千两。 主今可往至彼长者家语言。 我有牛可与汝牛共驾百车。 [贝*为]金千两。 时婆罗门即往至长者家语言。 我有牛可与汝牛共驾百车。 [贝*为]金千两。 长者报言。 今正是时。 婆罗门即牵己牛。 与长者牛。 共驾百车[贝*为]金千两。 时多人观看。 婆罗门于众人前作毁呰语。 秃角可牵。 时牛闻毁呰语即惭愧不肯出力与对诤竞。 于是长者牛胜婆罗门牛不如。 输金千两。 时婆罗门语彼牛言。 我昼夜餧饲摩抆刮刷望汝当与我尽力胜彼牛。 云何今日反更使我输金千两耶。 牛语婆罗门言。 汝于众人前毁呰我言。 秃角可牵。 使我惭愧于众人。 是故不能复出力与彼竞驾。 若能改往言。 更不名字形相我者。 便可往语彼长者言。 能更与我牛共驾百车者。 更倍出二千两金。 婆罗门语牛言。 勿复今我更输二千两金。 牛报婆罗门言。 汝勿复在众人前毁呰我言秃角可牵。 于众人前当赞叹我好牵端严好角。 时婆罗门至彼长者家语言。 能更与我牛共驾百车者。 [贝*为]二千两金。 长者报言。 今正是时。 时婆罗门牛与长者。 牛共驾百车。 [贝*为]二千两金。 多人共看。 时婆罗门于众人前赞叹言。 好牵端严好角。 牛闻此语。 即便勇力与彼竞驾。 婆罗门牛得胜。 长者牛不如。 婆罗门得二千两金。 尔时佛语诸比丘。 凡人欲有所说。 当说善语。 不应说恶语。 善语者善。 恶语者自生热恼。 是故诸比丘。 畜生得人毁呰犹自惭愧不堪进力。 况复于人得他毁辱能不有惭愧。 故成实论云。 若人恶口种种骂詈。 随语受报。 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口痴而心刚不柔无恶言常怀恶两舌不念人善利所言不了了藏恶在于心如灰覆炭火设蹑烧人足其语常柔和顺从言可人言行而相副心身不伤人譬如好华树成实亦甘美佛尊解说是心口之谋相又百缘经云。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 便欲教化诸龙王故。 即便往至须弥山下。 现比丘形端坐思惟。 时有金翅鸟王。 入大海中捉一小龙。 还须弥顶规欲食噉。 时彼小龙命故未断。 遥见比丘端坐思惟。 至心求哀寻即命终。 生舍卫国婆罗门家。 名曰负梨。 端正姝妙世所希有。 因为立字名须菩提。 年渐长大智慧聪明。 无有及者。 唯甚恶性。 凡所眼见人及畜生。 则便瞋骂未曾休废。 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 遂便舍家入山林中。 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 亦生瞋恚。 终无喜心。 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 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 既不修善。 则无利益唐自疲苦。 今有世尊在祇桓中。 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 今若至彼必能除汝瞋恚恶毒。 时须菩提闻山神语。 即生欢喜。 寻问之曰。 今者世尊为在何处。 答曰。 汝但眠眼。 我自将汝至世尊所。 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 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说瞋恚过恶。 愚痴烦恼。 烧灭善根。 增长众恶。 后受果报堕在地狱。 备受苦痛不可称计。 设复得脱。 或作龙蛇罗刹鬼神。 心常含毒更相残害。 时须菩提闻世尊说是语已。 心惊毛竪寻自悔责。 即于佛前忏悔罪咎。 豁然获得须陀洹果。 心怀喜悦既入道次。 佛即听许。 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请说本缘。 佛告比丘。 此贤劫中有佛出世。 号曰迦叶。 于彼法中有一比丘。 常行劝化。 一万岁中将诸比丘处处供养。 于后时间僧有少缘竟不随从。 便出恶骂。 汝等佷戾似如毒龙。 作是语已寻即出去。 以是业缘五百世中受毒龙身。 心常含毒触娆众生。 今虽得人宿习不除。 故复生瞋。 佛告比丘。 欲知尔时劝化比丘恶口骂者。 今须菩提是。 由于尔时供养僧故。 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 佛在世时。 王舍城中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足满十月便欲产子。 然不肯出。 寻重有身。 足满十月复产一子。 先怀者住在右脇。 如是次等怀妊九子。 各满十月而产。 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 其母极患。 设诸汤药以自疗治。 病无降损嘱及家中。 我腹中子故活不死。 今若设终必开我腹取子养育。 其母于时不免所患。 即便命终。 时诸眷属载其尸骸诣于塚间。 请大医耆婆。 破腹看之。 得一小儿。 形状故小头须皓白。 俯偻而行。 四向顾视语诸亲言。 汝等当知。 我由先身恶口骂辱众僧故。 处此熟藏中经六十年。 受是苦恼难可叵当。 诸亲闻已号啼悲哭不能答之。 尔时世尊遥知此儿善根已熟。 将诸大众往到尸所。 告小儿言。 汝是长老比丘不。 答言。 实是。 第二第三亦如是问。 故言道是。 时诸大众见此小儿与佛答对。 各怀疑惑。 前白佛言。 今此老儿宿造何业。 在腹发白。 俯偻而行。 复与如来共相答问。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 此贤劫中。 有佛出世。 号曰迦叶。 有诸比丘夏坐安居。 众僧和合。 差一比丘年在老耄为僧维那。 共立制限。 于此夏坐要得道者。 听共自恣。 若未得者。 不听自恣。 今此维那独不得道。 僧皆不听布萨自恣。 心怀懊恼而作是言。 我独为尔营理僧事。 令汝等辈安隐行道。 今复还返更不听自恣布萨羯磨。 即便瞋恚骂辱众僧。 寻即牵捉闭着室中。 作是唱言。 使汝等辈常处暗冥不见光明。 如我今者处此暗室。 作是语已自戮命终。 堕地狱中受大苦恼。 今始得脱故在胎中受是苦恼。 众僧闻已各护三业厌离生死。 得四沙门果者。 有发辟支佛心者。 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时诸亲属还将老儿诣家养育。 年渐长大放令出家得阿罗汉果。 佛告比丘。 缘于往昔供养众僧及作维那营理僧事故。 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正报颂曰。 恶口如毒箭着物则破伤地狱开门待投之以镬汤割舌令自噉楚毒难思量若与身无益慎口也何妨习报颂曰。 恶口多触忤地狱被烧然人中有余报还闻刀釰言设令有谈论诤讼被他怨往报甘心受改恶善自鲜感应缘(略引一验)唐雍州醴泉县东阳乡人杨师操。 至贞观初任司竹监。 后因公事迁任蓝田县尉。 贞观二十一年。 为身老还家躬耕为业。 然操立性毒恶暴口。 但一生已来喜见人过。 每乡人有事即录告官。 县司以操曾在朝流亦与颜色。 然操长恶不悛数忓扰官司。 觅乡人事过无问大小常生恐吓。 于自村社之内。 无事横生整理。 大小讥诃是非浪作。 但有牛羊踪暴士女相争。 即将向县。 县令裴瞿昙用为烦碎。 初二三回与理。 后见事繁不与理。 操后经州。 或上表闻彻。 恶心日盛。 人皆不喜见操自知性恶。 亦向人说云。 吾性多急暴口。 从武德已来四度受戒。 持行礼拜。 日诵经论。 化人为善。 然有大小侵已操不能忍。 后至永徽元年四月七日夜。 忽有一人。 从东来。 骑白马着青衣。 直到操门操见遂共温凉讫。 人云。 东阳大监故遣我追儞。 为儞自生已来。 毒心缠缚不能忍舍。 逢人即说劝善。 己身持戒不全。 悭贪不施。 自噵我有善心供养三宝。 然未曾布施片财。 虽口云惭愧。 心中即生别计惑乱凡俗。 为此唤汝。 须臾不见来人。 操身在门忽然倒地。 口不能言。 唯心上少暖。 家人舆将入舍卧。 经宿不苏。 然操已到东阳都录处。 于时府君大衙未散。 操遂。 私行曹司。 皆有机桉床席。 甚大精好。 亦有囚人。 或着枷锁露头散腰。 或坐立行住。 如是罪人不可算数。 操向东行过到一处。 处孔极小。 唯见火星流出臭烟熢[火*勃]。 不中人立。 复有两人。 手把铁棒修理门首。 操因问把棒人。 此是何。 曹司答云。 是勐火地狱。 拟着持戒不全人。 或修善中休人。 知而故犯。 死入此处。 闻道有一杨师操。 一生喜论人过。 每告官司噵他长短。 逢人诈言惭愧。 有片侵[夌*欠]实不能忍。 今欲遣入此处。 故修理之。 其人今日是四月八日。 家人为操身死布施斋供。 曹司平章还欲放归。 未得进止。 我在此间待师操。 操便叩头礼谢自云。 杨师操者弟子身是愿作方便。 若为得脱。 此人答云。 儞但至心礼十方佛。 殷心忏悔改却毒心。 即随往生。 不来此处。 虽怀恶意一期能悔。 如菩萨行。 不惜身命得生净土。 师操得此语已。 即便依教发露殷勤忏悔。 遂放还家。 经三日得活。 操得苏已具述此事。 操于后时便向惠靖禅师处改过忏悔。 身今见在。 年至七十有五。 每一食长斋六时礼忏。 操田临官道。 因行看麦。 见牛三头暴食麦苗。 操就牛惭愧。 不复驱出。 归家后日行麦不死。 但有牛迹。 泾阳西界有陈王佛堂。 多人聚集。 操向众人具述其事。 道俗惊怪礼忏弥殷。 其夜作梦见有人来语操云。 我是使人故来诫儞。 儞既止恶更不追儞。 但儞勤诚修善。 不须忧之。 有僧见操。 传向临说(右一验出冥详记)。 两舌部第九(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生老病死。 无自出之期。 菩提涅槃。 有修入之路。 诸佛所以得道。 由行四摄故凡圣归依。 菩萨所以成圣。 由行六度故黑白钦敬。 今见流俗之徒。 乃专搆屏辞恶传彼此。 令他眷属分离朋友乖散。 乐种不和之业。 感得生离之苦。 纵使善心教离恶人。 亦是破坏有益无罪。 故成论云。 若善心教化。 虽为别离亦不得罪。 若以恶心令他斗乱。 则是两舌得罪最深。 谓堕地狱畜生饿鬼。 若生人中被他诽谤。 唯得弊恶破坏眷属。 当知上说妄语过中为乖彼此。 而妄语者。 据此义边即是两舌。 若说此罪三世招苦。 如上已说。 不须重述。 引证部第二如四分律云。 佛告诸比丘。 汝等当听。 古昔有两恶兽为伴。 一名善牙师子。 二名善膊虎。 昼夜伺捕众鹿。 时有一野干逐彼二兽后。 食其残肉以自全命。 时彼野干窃自生念。 我今不能久与相逐。 当以何方便斗乱彼二兽令不复相随。 时野干即往善牙师子所。 如是语善牙。 善膊虎有如是语言。 我生处胜。 种姓胜。 形色胜汝。 力势胜汝。 何以故。 我日日得好美食。 善牙师子逐我后。 食我残肉。 以自全命。 即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能善善膊如是说善牙问野干言。 汝以何事得知。 答言。 汝等二兽共集一处。 相见自知。 尔时野干窃语善牙已。 便往语善膊虎言汝知不。 善牙有如是语。 而我今日种姓生处悉皆胜汝。 力势亦胜。 何以故。 我常食好肉。 善膊虎食我残肉。 而自活命。 尔时即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膊不能善善牙如是说善膊问言。 汝以何事得知。 答言。 汝等二兽。 共集一处。 相见自知。 后二兽共集一处瞋眼相视。 善牙师子便作是念。 我不应不问。 便先下手打彼。 尔时善牙师子向善膊虎。 而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如我善膊说是邪彼自念言。 必是野干斗乱我等。 善膊虎说偈。 答善牙师子言。 善膊不说是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能善若受无利言信他彼此语亲厚自破坏便成于怨家若以知真实当灭除瞋恼今可至诚说令身得利益今当善降伏除灭恶知识可杀此野干斗乱我等者即打野干杀。 尔时佛告诸比丘。 此二兽为彼所破。 共集一处。 相见不悦。 况复于人。 为人所破。 心能不恼。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 说偈云。 太喜多言语增贪令他畏口过自夸诞两舌第一处又华手经。 佛说偈言。 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如是不善人无恶而不造又智度论云。 实语者。 不假布施持戒学问多闻。 但修实语得无量福。 又报恩经。 佛说偈言。 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勐火勐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毁身之斧灭身之祸正报颂曰。 两舌斗乱人地狱被分裂狱卒擘其口焰刀割其舌苦痛既如此加之以饥渴恶业不自由还饮身中血习报颂曰。 谗毁害人深固受三涂苦设使得人身余报仍依怙眷属多弊恶违逆恣瞋怒但令恶不亡地狱无今古感应缘(略引二验)汉灵帝宋皇后无宠。 而居正位。 后宫幸姬众共谮毁。 初中常侍王甫。 枉诛勃海王悝及妃。 妃即后之姑也。 甫恐后怨之。 乃与太中大夫程何共。 搆后执左道祝诅。 灵帝信之。 遂收后玺绶。 后自致暴室而以忧死。 父及兄弟并被诛。 诸常侍小黄门在省閤者。 皆怜宋氏无罪。 帝后梦见桓帝。 怒曰。 宋皇后无罪。 而听用邪嬖使绝其命。 勃海王悝既已自贬。 又受诛毙。 今宋后及悝自诉于天。 上帝震怒。 罪在难救。 梦殊明察。 帝既觉而惧。 以事问羽林左监许氷。 此为何祥。 其可禳乎。 氷对以宋后及勃海王悝无辜之状。 宜并改葬以安冤魂。 返宋家之徒。 复勃海之封。 以消灾咎。 帝弗能用。 寻亦崩焉(出冤魂志)。 唐咸阳有妇女。 姓梁。 贞观年中死经七日而苏。 自云。 被人收将至一大院内。 见有大厅。 有一官人。 据桉执笔。 翼侍甚盛。 令人勘问云。 此妇女合死以不。 有人便齎一桉勘云。 与合死者同姓名。 所以追耳。 官人勅左右即欲放还。 梁白官人云。 不知梁更别有何罪。 请即受罪而归。 官人即令勘桉云。 梁生平唯有两舌恶骂之罪。 更无余罪。 即令一人拔舌一人执斧斫之。 日常数四。 凡经七日。 始送令归。 初似落深崖。 少时如睡而觉。 家人视其舌上。 犹大烂肿。 从此已后永断酒肉。 至今犹存(出冥报拾遗记)。 ◎◎绮语部第十(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忠言所以显理。 绮语所以乖真。 由忠故有实。 有实故德生。 德生故所以成圣。 由绮语故虚妄。 虚妄故罪生。 罪生故受苦。 故知趣理求圣。 要须实说。 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谓言不正皆名绮语。 但诸绮语不益自他。 唯增放逸长诸不善。 死落三涂。 后生人时。 所说正语人亦不信。 凡所言说言不辩了。 亦名绮语。 故成实论云。 语虽是实非时而说。 亦落绮语也。 引证部第二如智度论说偈言。 有堕饿鬼中火焰从口出四向发大声是为口过报虽复多闻见在大众说法以不成信业人皆不信受若欲广名闻为人所信受是故当至诚不应作绮语又萨婆多论云。 口中四过互历各作四句。 一或有两舌非妄语非恶口。 如有一人传此人语向彼人说。 当实说故非妄语。 软语说故非恶口。 以分离心故名两舌。 第二或有两舌是妄语非恶口。 如有一人传此人语向彼人说。 以别离心故是两舌。 以妄说故是妄语。 以软语说故非恶口。 第三或有两舌是恶口非妄语。 如有一人传此人语向彼人说。 以别离心故是两舌以麁语说故是恶口。 当实说故非妄语。 第四或有两舌是妄语是恶口。 如有一人传此人语向彼人说。 以别离心故是两舌。 以妄说故是妄语。 以恶声说故是恶口。 自外妄语恶口各作四句亦如是。 绮语一种各不相离。 故不别说。 故成实论云。 余口三业。 或合或离。 绮语一种。 必不相离。 正报颂曰。 绮语无义理令人心惑乱为丧他善根烊铜擘口灌焰铁烧其舌腹藏皆焦烂此痛不可忍悲号常噭唤习报颂曰。 浮言翳真理为此沉恶趣去彼暂归人出言无晓喻生无信仰心常被他笑具为人觉羞耻何不出典句感应缘(略引四验)汉明帝时。 有檀国蛮夷。 善闲幻术。 能徙易牛马头上。 与群臣共观之以为笑乐。 及三国时吴有徐光者。 不知何许人也。 常行幻化之术。 于市廛内。 从人乞苽。 其主弗与。 便从索子。 掘地而种。 顾眄之间苽生。 俄而蔓延生华。 俄而成实。 百姓咸瞩目焉。 子成乃取而食之。 因以赐观者。 向之鬻苽者。 反视所齎皆耗矣。 橘柚枣栗之属亦如。 其幻化皆此类也。 晋永嘉年中。 有天竺国人。 来度江南。 言语译道而后通。 其人有数术。 能截舌续断。 吐火变化。 所在士女聚共观试。 其将截舌先吐以示宾客。 然后刀截。 流血覆地。 乃取置器中。 传以示人。 视之舌头。 观其口内唯半舌在。 既而还取含之。 有顷吐已示人。 舌还如故。 其续断绢布与人。 各执一头。 对剪断已而取两段。 合持祝之。 则复还连。 与旧无异。 时人多疑以为幻作。 阴而试之。 犹是己绢。 其吐火者。 先有药在器中。 取一片与黍糠含之。 再三吹吁而张口火出。 因就热处取以爨之。 则便火炽也。 又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 众详共视。 见其烧然。 消磨了尽。 乃拨灰中。 举而出之。 故是向物。 如此幻术作者非一。 时天下方乱云。 建安霍山可以避世。 乃入东冶不知所在也。 大唐贞观二十年。 西国有五婆罗门。 来到京师。 善能音乐祝术杂戏。 截舌抽肠走绳续断。 又至显庆已来。 王玄策等数有使人向五印度。 西国天王为汉使设乐。 或有腾空走索履屐绳行。 男女相避歌戏如常。 或有女人手弄三仗。 刀矟枪等。 掷空手接绳走不落。 或有截舌自缚。 解伏依旧不劳人功。 如是幻戏种种难述。 唐雍州西盩屋县西北有元从人坊。 元从人程普乐少好音声。 至永徽六年五月七日。 因有微患暴死。 五日心暖不臭。 家人不敢埋。 至第六日平旦得苏。 还如平生。 说云。 初死时有二青衣。 至床前通。 王唤君。 普乐问。 何王。 答曰。 阎罗王。 唤为何事。 答曰。 须有勘问。 催急即行。 不须臾语。 一人手撮普乐。 逐出坊南门。 渐向南山下至一荒草处。 有少咸卤不生草。 有一大孔如大瓮口。 语乐云入。 乐惧不肯入。 一人推入。 不觉有损。 直入见王大殿。 捉仗人极众。 王共诸臣及宫妃后。 在大殿上。 相隔幔坐殿前大有诸音声伎儿杂戏引乐。 使人启王云。 所追人来。 王问是谁。 程普乐。 汝解俳说不。 答曰不解。 王回顾问一伎儿姓张名舍儿。 此人不解俳说。 何故追唤。 舍儿生平共普乐初善。 后因相瞋侠怨。 舍儿遂侠怨。 漫引此人。 舍儿不敢诳王。 还依实说。 王怒令戏。 殿前音声一时俱动。 还见打鼓作舞缘竿。 缘竿人初缘至头。 下时以竿内口直下。 竿从后分。 出至地还上。 六根俱破。 九孔流血。 缘竿上下。 并皆如是。 复见黄唐已来伎儿。 如齐婴子突出郎独猪桃棒等数十人。 令作俳说。 时口中吐火抽舌绕场周匝。 百千铁鸟诸恶毒虫。 从空飞下。 一时向舌上啄唼。 受其极苦噭声动地。 不喜人闻。 余之杂戏之人诸小铁虫。 见其一时拍手。 唱噭之声如烟如火。 同时被烧。 烧死还活。 更相受苦无暂停废。 音声不舍受苦不废。 王虽下杖然遣狱卒手把铁棒利戟铁弓箭围绕守。 遣令作音乐受苦不歇。 普乐至狱五日见此戏儿受苦如是。 至第六日旦王唤普乐语云。 汝未合死。 更检桉看。 却后三年汝命算尽。 当来受苦如是。 此人为生平妄语恶口绮语。 调弄僧尼。 轻戏佛法。 假託三宝。 诳取他物。 专将养活妇儿。 好杀猪羊。 食噉酒肉。 或因向伽蓝食用僧物污秽不净。 如是等罪不持斋戒故受斯殃。 汝虽无如此重罪。 非无余过。 亦合受之。 且放汝去。 死时取汝。 还令旧二人送到家内。 见一床许。 棘林枝叶稠密。 二人令入此林。 此人初不肯入。 二人急推。 合眼而入。 即觉身已在床苏活。 此普乐因见此徵。 即向京来历寺受戒。 坚持不犯。 菜食长斋。 礼敬无亏(因向僧忏具说此言)。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