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威德陀罗尼经 内容: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一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大城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复有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四部大众左右围绕。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 阿难。 有陀罗尼法本。 过去诸佛已曾显示略广解释。 为诸侍者及以众生受安乐故。 怜愍世间诸天人等广利益故。 我今亦欲说此陀罗尼。 亦令众生受安乐故。 哀愍世间诸天人等广利益故。 阿难。 汝既是我亲承侍者。 我今为汝说此法本。 谛听谛受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 尔时阿难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 一者神通。 二者根本。 又复一者是欲具足。 二者见具足。 不入涅槃。 所谓断见及以常见。 复有二见不入涅槃。 谓于我见烦恼着见。 以一智者而言无智。 复次应知。 俗事及与执着世俗言词。 应知事及与非事。 应知有为事及无为事。 应知生应知灭。 则应知入处。 应知非入处。 应知去处。 应知断去处。 应知处所。 应知爱。 应知爱因缘。 应知境界道。 应知发去处。 应知入处。 应知至处去胜。 应知别离。 应知别离住处。 应知摄非事。 应知非义语。 应知聚集事。 应知缘。 应知缘住处。 应知缘和。 应知缘生处。 应知缘生。 应知缘所生法。 应知行。 应知胜行。 应知住国土处善根。 应知摄闲预成就。 应知得闲预分。 应知得佛出世善根。 应知作防护事。 应知信欲减。 应知闲处。 应知一自在。 二分别生。 三种得因缘。 应知三学行。 二种净戒。 三种圣教。 一爱着瞋恚。 一真实谓如来教。 一朋友不可破。 一伴可共入怖处。 一切众生自在非善知识。 一切众生具自在难不信发行。 一切众生本性破坏。 一切众生共同一行。 一切众生不得爱故与爱为奴。 一切众生自过不见故不入涅槃。 一切众生各相障碍不得解脱。 一善根不能断故入般涅槃。 兴造诸业而不失坏。 入一欲故入恶处。 入二三四五欲故入地狱中。 一种不欲。 一种印。 二种观察。 一种勇健。 一道七处。 五破坏五力。 五语道处。 五世间法。 五生趣。 五聚阴。 五病。 五无病。 五根。 五时。 五三摩耶分。 五摩呼多。 五最后心生处持来。 五不胜法。 五儜怯。 五优婆塞。 五种多贪性。 五种宰官。 五无量。 五胜作。 五戏论。 五恐怖。 五怨雠。 五不共心分。 五不敬。 五尊重。 五重。 五担。 五怖畏。 五宰官和合。 五种灭依身。 五种灭依口。 五种灭依意。 五种想因缘。 五受。 五受断。 五暗。 五暗盲。 五翳障眼。 五罗刹。 五渊。 五回转。 五窟。 五窟断。 五分第一禅。 五种声。 五种世法行。 五种共法举罪。 五教示。 五善知识教。 五种言说法音生处。 五种论法。 五喜根。 五喜生处。 五忧生法。 五怯弱怖畏应当解说。 五种功能应当解说。 五种世间功德行。 五种漏法和合。 五种胜世行。 五种触生。 五种恶道。 五种恶眼。 五种恶耳。 五种恶鼻。 五种恶舌。 五种恶身。 五种恶意。 五无功德法。 五种独住持因缘。 五种离教师随缘流转。 五种法应随顺众。 五受因缘。 五受不断灭。 五法当作忧。 五痛着不遍知故受苦痛。 五种盖不可取。 五种障分别。 五一向行法不应取。 五种事物应当离。 五相不断灭。 五乾燥无因起。 五作恶处满。 五种烟。 五奸猾欺诳言说。 五种贼长命难打。 五作时行。 五种众生塚间平等。 五种在空处因缘。 五窟处不恐怖随心所欲。 五严炽不作恶。 五巧行境界处。 五无中间。 五法不作别异。 五住处。 五恶住处。 五种得钱物得宿命得念智现证见巧因缘随转。 五无毒。 五湿波耶那。 五善根大果报随转。 五功德舍法。 五懒惰事。 五信满。 五法具足当入正位。 五根前受业报。 五种智聚欲满随转。 五时施善根成熟增长。 五施当减诸有。 五种戒超越。 五道满足。 五戒俱善覆护满足。 五种戒当转法轮。 五戒俱具足已。 得四十种欢欣法。 五种戒俱受已。 羸劣戒不具足缺减破戒。 谓优婆塞优婆夷。 五种刺患命终时得。 五种行巧解脱当具足满。 五中等边。 五种戒羸。 五戒句颠倒行无有别异。 五戒羸当为说。 五戒俱当转十二相法轮。 五种时一法时。 五种言一法言。 五种众一众会。 五种道一善妙。 五命终一是断。 五智者一最胜。 五境界我叹一。 五道无别异相。 五解脱一无有出。 五实言一真实。 五种灭一真灭。 五种恶无可净。 五踊跃。 五自恣。 五治罚。 阿兰那宿处具五赞叹。 一坐头多得五赞叹。 常乞食行头多五赞叹。 五种入聚落当教示。 五缝衣功德。 五多闻者功德乐欲法。 五功德。 五种恶魔波旬作障碍。 五种患障法言法言断具。 五恶解脱事。 五障碍得。 五破坏。 五世间贼。 五摄受语言。 五妄语事。 五不共住。 五舍智。 五破戒恶。 五破戒处。 五应知分别破戒。 五事持毗那耶。 应知五分别不持毗那耶。 应知五比丘不知正威仪不持毗那耶。 言语因缘自说多闻。 彼如是如是。 梵行者。 不问五法持毗那耶。 健瞋当向恶趣。 五持律者。 有烦恼而不惭耻。 得五种乾燥自行欲不净而自说净。 欲行持律时得五种罪五种非时语。 求报施法有五种过患。 五种诤论根本。 令比丘恐怖。 五臭秽法非学者语。 五种论师逼切故毁佛。 五种毁法。 五种毁僧。 法师有五种不净。 比丘应知各别不各别。 五种法堕调戏。 不持戒处破戒在身成妄语者。 复有妄语者。 戒如粪秽。 比丘五法具足心懆如风。 比丘五法具足说外道语。 比丘五法具足不巧知修多罗。 比丘五法具足舍佛菩提。 比丘五法具足能生瞋恚。 瞋恚生已舍佛语。 俗人五法具足于出家法师如法和合。 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五损五恶。 五身结五恼法。 五因五缘。 五顶堕五不自在作法。 五三十三天于先堕相。 五四天王天集会法。 五三十三天受取。 五三十三天不受取。 五三十三天如业果报胜酒。 五胜法天女舍己天子面向他天。 五三十三天作业释迦提婆那民共一万二千天女出善法堂。 五三十三天集会欲破阿修罗。 五三十三天斗诤相至园。 应知五三十三天发斗。 五三十三天具足法降阿修罗。 五三十三天具足健法。 初生即有此念。 得自业智。 五种欲行诸天大集会。 五种夜摩天内信巧方便生得见诸佛。 五种往昔善根夜摩诸天。 游戏而不迷惑。 五种往昔善根夜摩诸天。 各无轻慢亦无嫉妬。 五种法具足。 夜摩诸天过有闲预。 五法具足。 兜率陀诸天子当得九十九种欢喜法。 五种兜率陀诸天子往昔愿法不失正念。 五种兜率陀诸天子往昔愿法而不迷惑。 五种往昔胜愿戒满足故。 兜率陀诸天子神通成就愿满足故。 分别得成。 五种法具足。 兜率陀诸天子值佛出生。 不舍离已得信具足故。 舍家出家得近如来。 既出家已得解脱智。 五法具足。 兜率陀诸天子立于先死相法。 生而不恐怖死。 死已不假作念知所生处。 能生厌离而不放逸。 七十五种相具足。 兜率陀天子胜取欲行。 十五种相具足。 兜率陀诸天子值佛出生。 亲近不离不生悔心。 若不值佛命终已后而生人间当得出家证缘觉道。 五眼根相兜率陀诸天命终已生人间。 智者应知五根相夜摩诸天命终。 五根相三十三天命终。 五根相四天王天命终。 三根相地居诸天命终。 八种根相人间命终。 还生人间。 智者应知六种根相。 合会大地狱。 死还生人间。 智者应知应取是相。 九根相活大地狱中死。 七根相黑绳大地狱中死。 十三根相速转速灭速生。 寒地狱中死还生人间。 四根相畜生中死。 四根相猕猴中死还生人间。 六根相野干中死还生人间。 十六根相真正师子中死还生人间。 四种彼日初分时根相。 四种日中时根相。 四种日后分时根相。 四种瞋根相。 阿难。 我且略说。 若欲广明是义。 有十二俱致百千等数根之胜相。 彼佛如来知诸众生各各根数。 阿难。 有人日初分时应漏尽。 不被教示以放舍故。 于日中时作无间业成就满足。 以是因缘故。 背佛世尊堕大地狱。 阿难。 有众生日初分时教授佛法。 以贪欲具故。 彼人是处坐已正念得如是心。 如谤诸佛及毁菩提堕落邪中。 阿难。 有众生有欲取衣。 离欲着衣。 阿难。 有众生有欲举足。 离欲下足。 阿难。 有众生念欲睡眠。 既坐床已即得漏尽。 阿难。 有众生贪欲就卧。 头未到枕。 于其中间即得离欲。 有众生不出家时。 于佛教中应生天上。 既出家已堕大地狱至不喜处。 有众生不出家故。 应堕大地狱中到不喜处。 彼出家已得胜漏尽智者。 应当知如是相。 阿难。 如殊帝迦长者。 若七日过已不出家者。 应堕阿鼻大地狱中大不喜处。 阿难。 如来有如是等知诸根智各各不同。 是故如来能知众生去处来处。 亦复巧知诸根别处。 阿难。 汝观女人有欢欣法。 知染欲知不染欲。 以根增上观面故知。 况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不能知众生诸根如是胜相。 如来有如是大力。 有如是大智。 阿难。 有众生如来于日初分。 入舍婆提大城乞食时即至第二四天下。 在彼间处。 日初分时以四十种相。 方便教化一众生故。 犹在舍婆提大城次第乞食时。 舍婆大城乃有六十众生。 诸根缺坏作无间业。 为欲杀母作非法事。 彼等众生若出家者。 即得阿罗汉果。 作是语已。 时长老阿难白佛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如来为一众生于彼处中。 以四十种相方便教化。 犹能于彼舍婆提大城。 令诸众生于圣法中作无障碍耶。 佛告阿难。 彼一众生在第二四天下大洲世界。 如来世尊。 以四十种方便教化者。 唯佛能度非声闻耶。 如来于彼日初分时。 若不教化彼一众生。 则能具造五无间业。 当堕阿鼻大地狱中。 堕地狱已九十九俱致百千年岁受大苦恼。 彼等众生唯佛能化。 非余二乘。 阿难。 彼一众生最后应度。 唯佛能化。 阿难。 如来为彼一众生故。 住九十九俱致百千岁。 何以故。 阿难。 此是诸佛境界。 阿难。 如来所应作业要必当作而不废舍阿难。 如来住寿。 若一劫若减一劫。 应以佛身度众生故。 或复过彼。 阿难。 以此因缘故。 彼一众生如来以四十种教化。 日初分时住圣法中。 得阿那含果。 又复阿难。 时彼众生说此偈言。 前际及后际现在不知故造作于恶业亦不知诸法前际及后际现亦无所有三世皆平等于中无所得分别故有得若离则无得诸法无所有如是随如见所说离欲想空想亦复然想断无分别此说无所有说身有所有以取故示现诸法不可得于中无灭者若取于涅槃思念即颠倒取故说有物说想还颠倒无想说有想无想亦复然一切想离故比丘成无有说欲有所有瞋痴亦是有此无有知已是说法眼者我已知彼欲如是实无物不生亦不灭此是彼自想大智者善说诸法无有想世俗故有言于中不可得虚空空说已彼得则所有不生名与色本性是法空功力于涅槃复有众生得若有想涅槃彼见则是恶诸想皆灭已法想亦复然不取亦不舍是上丈夫说阿难。 此等六十众生舍婆提住者。 皆于往昔迦叶佛所。 诸声闻人供养佛已。 于后复作非法事业。 非阿罗汉。 数为利养因缘自称自举。 而不自知不得法味。 造恶业已诸根毁减。 复次阿难。 有五种恶根不平等故。 非善友作善友行。 阿难。 有众生五种根相具足。 种种承事而不能修。 于己母边亦行欺诳。 况余众生也。 五种根相具足一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根相具足可畏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根相具足赤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根相具足大赤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根相具足跛人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根相具足脚胫曲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种法聋人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曲嵴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喋-口+目](虚涉反)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九指及十一指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节分断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割耳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割鼻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眼根阙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睗(式亦反)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眇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不正见坠陷识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瞎眼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黄门人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二根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割根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共丈夫行欲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乱心人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太长太短过黑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太白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白癞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熟身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疎齿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竪发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赤头不得出家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绿发头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太黄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斫面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法具足少发及无发不得出家。 此法律中。 五根相具足。 山羊眼矘(土莾反)眼小不瞬眼[目*窅](一玦反)眼。 极深眼睽眼。 睒眼电眼。 睉(子戈目)眼(谓小目)长眼。 睛相逼眼转睛眼。 睍(下典反)睴(公困反)坏眼斑眼。 驴眼鸡眼。 尸利陀眼。 沤婆陀眼。 低弥鱼眼。 婆迦利陀眼(已上无正名可译)鹰眼鞞罗眼(亦无正名)猕猴眼狗眼。 阿荼迦罗眼(亦无正名)萨多泥去多眼。 尸陵伽罗眼(义云角)汗眼黄眼。 删由迦多眼。 娑贺贺那眼。 缺眼雉眼。 瞿利多眼(团)删提多眼(续)毗跋眅(疋姦反)多妬罗眼(转患露白)婆稚多眼。 毗卢婆眼。 阿舍罗摩那眼。 那泥奚多眼。 毗钵罗毗罗眼。 阇妬婆眼(一本云禅妬婆义似蛇)紧陀罗眼。 毗啰伽眼。 沤那帝啰眼。 三钵啰朱帝啰眼。 忧婆陀啰眼。 婆荼婆马眼。 婆啰陀眼。 婆罗伽眼。 低视眼。 猪眼网眼。 毗察多眼(被伤)皱眼青黄眼。 不得出家。 阿难。 复有九万九千彼彼众生根。 如来悉知。 如来悉见。 阿难。 如来应正遍知有如是等无量无边知见。 阿难。 复有二十二根相。 诈善比丘贵重资财。 诸佛如来皆如实知。 复有二十二根相。 诈善比丘。 所有语言臭如死尸。 又有十根相。 阿兰若比丘所出语言邪命诈善。 有五根相。 邪命比丘诈修善故。 众人识知。 五根相破戒比丘。 诸天唱告有五声言。 于持戒比丘告言。 尊者。 某甲比丘戒聚堕戒聚。 远离五种受法语出。 若有比丘自戒聚堕。 彼时诸天白善比丘持戒者边。 名某比丘今戒聚破五种赞叹欢喜法。 于比丘边所住诸天及三十三天。 知比丘胜已。 于四方赞叹五眼根相。 比丘外现善相内心邪命。 比丘五种见法各自有患。 和合共住更互相信。 比丘五有迦婆具足少法。 诸比丘应当知。 舍仙圣幢相而转坠下。 五法具足比丘不尊重戒。 亦不尊敬佛法僧宝。 五法具足比丘尼。 不敬重佛法僧宝。 五法具足比丘尼。 不敬重大比丘。 五法具足比丘尼。 速堕戒聚。 五法具足比丘尼。 受他教令依他功力破坏人胎。 五法具足比丘尼。 实不敬重和上阿阇梨。 诈为亲相示现无怨。 贪着利养当堕恶处。 五法具足比丘尼。 应知譬如门阃。 五法具足比丘尼。 若有智者若在家若出家。 应当远离如利角牛。 谓妬嫉瞋恚无恩恶口谄曲。 如是五法具足比丘尼。 应当远离。 五法具足比丘尼。 还俗戒聚堕落。 更欲出家诸比丘不得听。 何以故。 彼比丘尼不能住法。 污染比丘。 彼堕地狱。 比丘五法具足。 于比丘尼边作诸过失。 当堕地狱。 不值四佛。 五法具足。 诸有智者见比丘尼生过患想。 五法具足度女人出家。 与已正法三分损减。 比丘五破坏法。 于比丘尼边污染者。 五法具足杀害众生。 五法具足诸俗人等。 作不闻法业。 五法具足。 或有俗人心思出家。 而彼不得听令出家。 五法具足俗人富伽罗等。 以不正信而堕地狱。 五法具足能令妇人堕地狱中。 五法具足诸众生等。 先已和合后还破坏。 五种言语法断斗诤根。 五大地狱根力故。 应当演说。 五因五缘妄言取生。 五散睡法。 五怖流转。 五朋友法而相损害。 五朋友如母。 五法舍五法取。 五法圣者诃。 五法富伽罗应治罚。 五自知不由他。 五如金刚想。 五不定想。 五住想。 五同心富伽罗。 五不同心富伽罗。 五富伽罗谄曲。 五富伽罗无明。 五富伽罗有疑意。 五富伽罗度诸忧恼。 五富伽罗如轮山。 五富伽罗诸智所赞叹。 五法具足富伽罗供养如来。 五法具足富伽罗乐破僧。 五过去增上言。 五未来增上言。 五现在增上言。 五法合道。 五圣言之非圣言。 五身证者地。 五见到地。 五证相圣地。 五取别相。 五富伽罗如杵。 五富伽罗如石。 五想具足富伽罗如杵至尽。 五想具足害母及父。 五想具足于佛所生恶心出血。 五想具足造五无间业。 于一劫住大地狱中。 五想具足从大地狱死。 生于人间当得断见。 五想具足当得邪见。 五想具足当舍重担。 五想具足堕不定聚及离重担。 五想具足富伽罗如优钵罗。 不假善友而善根增不损不减。 五常善赞法得亲近住增长善法。 五法具足不亲下人。 然其境界亦非圣境。 五种恶心者诳惑虚无。 五毒蛇人空无物者。 五法具足不得上闲预处。 五过患根。 五常不和合。 五无攀缘如来不迎。 况诸声闻。 五梵行者法。 五痴法。 五欲事。 五非欲事。 五断者。 五如[土*瓦]法作所作已令魔减损。 五渴爱无义语令生疑意。 五决了智能减渴爱。 五不消过患。 五富伽罗利智。 五富伽罗部分分别智。 五富伽罗决了智。 五法将堕饿鬼。 五法于他边毁谤。 五法具足若有得法者。 天等世难知唯我能知。 五顺转五逆转。 五想满足虚空想。 五想满足世界中间住。 五想满足断见转。 五分别想。 五不分别想。 五种说想。 五观想。 五度观想。 五摄取想。 五折伏想。 五不可得想。 五瞋想。 五不瞋想。 有不和合想。 有味想。 有爱想。 有憎想。 有想当作想。 有想当不作想。 有非想非想想。 有离想想者非想想者。 阿难于中非想想者。 以五种方便当作离想。 于中离想想者。 彼亦当作五种方便。 何以故。 阿难。 毗婆舍那智有摄取想不折伏。 有折伏想不摄取。 阿难。 于中有摄取想不折伏者。 彼五种想当作戏论。 阿难。 于中折伏想非摄取想者。 彼七种想当作懈怠。 阿难。 此二想中非摄受想。 当作受灭。 其受灭中。 真实想不堕于非想。 乃至未增法想中。 断尽生已生死寂灭。 是则最后离天流转。 五种善而有诤斗。 五颠倒意疑。 不见语者。 五根法入烦恼。 五业报故。 诸众生等得大名闻。 五速入作不善根。 然比丘作想住已。 入于修多罗。 五恶摄取法令众生命终。 五种生处依自身虫生。 令诸众生当成就眼事及忧恼事。 头似白疮有五法患头。 命终当苦恼死。 五法被刀患。 五法不可治即取命终。 五寂灭不离住。 五法不善根具足当成无子丈夫。 五种虫依身体。 在脐下胞边住。 得无子丈夫数。 既无有子。 使脚缭戾语言麁澁。 彼人根中有五种虫。 一名无子男。 二无子丈夫。 三无子妇女。 彼有虫。 名波罗株博迦。 住在彼人大小便道中。 其形微细头如针孔。 彼等食已。 能令众生一向绝欲。 于受欲中懒惰懈怠。 有五虫名瞿祇罗。 依住于脐。 众生死时虫饮血故。 得上气病。 于一刹那一牟休多即便命终。 有五虫。 名娑婆底野目佉。 依于人项。 众生临欲命终。 喘息之时搦人咽喉饮咽喉血。 有五虫。 名鸯耆罗尼伽罗(隋言吞吐)住人咽喉。 人食苦食彼虫即动。 彼虫动已舌根即动。 其味处处令散。 以业报故喉生息肉。 若熟即死。 若不熟者。 于眼及喉即成患苦。 有五虫。 名僧鸠吒迦。 住众生脚掌食肉食血。 阿难。 时彼僧鸠吒迦虫。 食足下肉血已。 有筋名毗罗途罗。 是筋连续眼根。 彼筋为僧鸠吒迦虫食已眼即上举。 行时筋关不转即成瞎跛。 彼等众生如来知无利益无有善根。 彼生眼根生已还灭。 阿难。 一众生有五千要节分。 如来悉知。 彼要节分中。 有芥子分。 触者即盲。 或瞎或跛。 或聋或作伛嵴。 或有节分如芥子。 物触者触已即便命终。 阿难。 此身如是受生。 如是羸劣无有势力。 阿难。 五种想如来不说。 怜愍众生故。 有五种他广作慢。 诸众生等所生慢处。 有五慢不灭有患。 有五种自身不观者。 慢彼大慢故。 当作无间业。 慢事慢。 瞋事慢。 受慢。 种种称量慢。 顺流慢。 逆流慢。 诈善慢。 称誉慢。 见慢。 力慢。 色慢。 语言慢。 辩才慢。 坏灭羞惭亲近等事。 有五种富伽罗。 如破星称。 有五富伽罗如猫儿。 有五富伽罗如粪。 有五富伽罗如风。 有五富伽罗如火。 有五富伽罗大患。 比丘有五处具足。 当作举罪羯磨。 五如法问当令举。 比丘举已。 当不合舍。 以五法当舍五法报最坚。 若比丘众和合被举者。 至他方入比丘众。 五重法比丘犯已当得举。 比丘共和合作法事。 若食若作羯磨。 若语言若布萨。 若自恣或覆藏五法具足比丘。 不令与他作举羯磨。 五种法举者。 比丘自身作罪。 其作羯磨事坏不成。 五法具足比丘。 为举比丘作佐助。 或作朋党。 彼还如此作羯磨。 五七住处令忆念。 有诸比丘被他举者。 若更来入彼若不入。 彼等皆合举五事。 持律者当应断五事。 持律者。 巧能断言。 我是彼知不知者。 有忘失。 无有疑[卄/剌]处。 应问彼七聚分处。 应问受具戒处。 应问四初学者四种恭敬处。 应问四恭敬处所四阙少摄门。 应问四阙摄所四依羯磨。 应问四依羯磨等四丈夫障治罚语。 应问四种丈夫障治罚者。 四无智作者。 如有事犯罪及道所生处。 应问彼。 若问时为说是如来印。 彼处依修多罗说力。 四五二八四转犯道。 应问。 彼若堪解依义。 应示彼人得成。 真持律者无谄说法者。 五种法坏本性不应作。 阿难。 此是四摄持律者。 大势力持律者。 若于是中所学持律。 七戒聚堕二十千数。 善能解释知者赞叹。 随顺所见。 阿难。 说此四摄。 而无多人许可所说。 何以故。 魔当覆藏如是说故。 阿难。 优婆离知此四摄。 彼名最胜持律行者。 阿难。 持律者。 五法具足应施他法。 阿难。 持律行者。 五胜具足当向胜处。 当得胜处。 持律行者。 五法具足当堕地狱。 被他厌贱迷本行业。 五种论师说迷惑言。 四种论师作人言语。 一种论师不叹言说。 若说一迷语彼二种见身。 譬如百岁众生仰面向上不见前后。 如是如是。 有一论师。 不得满足外道功德。 亦不能满沙门功德。 阿难。 譬如有一盲人。 又复一人得天眼者。 如是二人未失人名。 并是人也。 阿难。 如是如是。 有一种论师。 不舍论师名。 共沙门行婆罗门行。 然彼等人乃至不及似猕猴戒。 阿难。 有现猕猴句教示彼等。 彼等学已得辟支佛道。 五种忧事。 五种忧具。 五种折伏忧。 五种得禅道。 五种生明。 五灭明。 五出明。 五行虚空。 五同行事。 五观察。 五说胜法令欢喜。 五忍。 五降伏。 五背面。 五愚痴。 五处所。 众生各各破坏。 众生死时有五种心生。 有一最后心受生处。 五生处有二乐。 五生处一切无乐。 五种戒。 五忍。 五调伏欲。 五头痛。 五眼痛。 五鼻痛。 五面痛。 五面门痛。 五食道。 五耳疑。 五眼根疑。 面门得欲欢喜已。 速得瞋恚十种恶。 耳忘失音声。 五法具足舌根薄。 五种善根口业清净他信受语。 五虫依头名优罗蒱。 亦名钵卢。 亦名那罗瞿。 亦名波罗瞿。 亦名婆帝虱都。 彼五法令眼筋羸弱。 复有五虫。 噉食头脑。 名三暮瞿。 亦名摩瞿踰。 亦名尼帝踰逐都。 亦名娑陀蓝蒱。 亦名娑途驮奴。 若数发已食项筋断。 令诸众生所有言音众生不受。 五种名字说法能令众生言语不满。 五离恶平等知故。 转五根本。 一切众生各各斗竞。 五得伏藏贼。 不能夺五寄付。 而不欺诳。 五争竞本。 二十二种相眼当减。 此身中有二万二千筋。 有一筯摄更别。 有十筋入项中。 五筋入悬臃。 五筋入肩膊。 五筋入咽喉。 此身有五十七百千数筋。 缠缚此身。 一如彼筋数。 头发还有如许一一头发。 复有五百五百名字。 阿难。 彼诸如来于一名中。 安置建立。 五速根。 二摄根。 二略。 二共根。 二无根。 彼五处应分别。 天道人道地狱道畜生道阎罗王道。 五种根相。 最后出入息众生应知。 此处舍已当堕阿鼻大地狱中。 有四种根相。 缚清净不缺不浊。 若于最后出入息时不堕恶道。 智者应知。 是人此处舍身命已。 生三十三天。 三种根相应堕畜生。 二种根相当堕阎魔罗世。 七种根相彼最在后出入息时。 如是根相智者当知。 如此众生舍是身已得生人间。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