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 内容: 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西秦沙门圣坚译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萨万二千。 尽一生补处应尊位者。 皆从十方世界来会。 悉得总持辩才无碍。 执意坚固所言真谛。 珍贵恭顺不放逸法。 惭愧慈忍以为上服。 诸佛妙法通达无碍。 能为众生而作朋友。 哀愍一切方便诱化。 能使众生亲近敬爱。 遍游十方诸佛世界神足无碍。 能了一切众生之根。 消伏诸欲坏裂魔网。 已度魔界舍诸欲习。 悉能总摄一切法性。 敬奉诸佛如应行法。 其所思念尽诸禅定。 坐起行住不失威仪。 其名曰无终鼓菩萨。 无终幢菩萨。 无终称菩萨。 无终号菩萨。 树王菩萨。 知一切音声菩萨。 名称幢菩萨。 一切普幢菩萨。 从无终幢菩萨。 普意菩萨。 一切普名称菩萨。 普光菩萨。 普号菩萨。 普幢菩萨。 一切普至菩萨。 普德幢自在王菩萨。 唱名称菩萨。 集名称菩萨。 集胜菩萨。 普眼菩萨。 普德菩萨。 见无缺失菩萨。 离缺失菩萨。 已离缺失菩萨。 具一切众生愿菩萨。 不舍一切众生菩萨。 常忧称菩萨。 成就最上菩萨。 一切德名称菩萨。 其万二千菩萨。 皆如是上首者也。 尔时炎天王与六十亿诸炎天子来共会坐。 兜术天王与八十亿诸天来共会坐。 化乐天王与九十二那术百千诸天来共会坐。 他化自在天王与五万五千那术诸天来共会坐。 色界无数诸天来共会坐。 尔时东方去此忍界。 度九十二诸佛刹土尘数世界。 有国名大力。 其国有佛号集大力如来至真等正觉。 有尊菩萨名日胜怨。 与无央数亿百千菩萨。 于彼佛刹忽然不现。 来诸忍界。 在于三千大千界上虚空中。 立兴琉璃云普覆世界。 雨阎浮檀金色之花。 遍忍世界。 一一菩萨复雨七宝众妙璎珞。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天文陀罗华。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若干天香。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天沉水香。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七宝拂饰。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天栴檀香。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若干色衣。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众妙宝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妙綵宝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马瑙宝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赤真珠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细琉璃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珊瑚宝盖。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雨杂色众宝之幡。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一一菩萨复以微妙未曾有偈。 如一佛刹微尘之数。 称扬赞叹能仁世尊。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 诸地狱苦痛皆悉休息。 畜生慈心不相食噉。 饿鬼安隐无饥渴想。 一切人民贪瞋痴患皆悉休息。 亦无饥渴寒热之苦。 亦无昼夜风尘之患。 其心寂然无迷乱想。 亦无色声香味细滑心意烦恼。 欲界诸天迷惑乱意悉皆休息。 尔时胜怨菩萨立住阿迦腻吒天上。 遥供养能仁如来。 以若干众妙杂花敷饰擣香泽香杂色妙衣诸盖幢幡众宝璎珞。 遍雨三千大千世界。 复雨诸天龙神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余天龙及四天下。 普至三千大千世界。 珍琦妙宝皆悉周遍。 尔时胜怨菩萨。 从上来下。 前诣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 以摩尼珠金刚妙宝杂厕之衣。 贡上佛已。 于一面坐。 胜怨菩萨于一一法义。 普观三世一切诸佛所入法处。 诸佛法中取一切之辩。 所谓无断之辩。 合偶之辩。 辩达之辩。 无碍之辩。 极近之辩。 无穷之辩。 易解之辩。 具足之辩。 一切法性自然巧说言辞之辩。 空无相愿分别演说泥洹之辩。 诸思所熏一切解脱分别一切诸禅之辩。 分别意旨议说之辩。 于勤精进速舍言说之辩。 成就神通坐起行步之辩。 于一切表识上中下可说辩才。 乃莫能伏言说辩才。 于七觉分及八尊道求解辩才。 演说禅智不高下之辩。 善能分别法律之辩。 如是诚谛实语之辩。 如幻如化如热时炎。 如水中月。 如呼声响。 如镜中像。 演说一切法性皆悉如是。 不生不起不灭之辩。 极精微之辩。 极深妙之辩。 杂种之辩。 极远之辩。 诸欲之辩。 分别一切众生心意欲趣最上之辩。 愍众生之轮如雷雨充满之辩。 尔时胜怨菩萨解诸佛世尊所说辩力。 即从坐起更整衣服。 右膝着地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欲有所问。 如来若听乃敢问之。 世尊告曰。 恣汝所问。 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胜怨菩萨蒙佛听许。 欢喜踊跃而白佛言。 云何世尊。 一切诸法岂有终始根原名字相貌可得。 而言说不。 于诸菩萨诸禅定法在所入处。 言辞自在所问能答。 有所准望辞无谬误不见准望。 亦化众生得如是法。 一切辩才无不成就。 得总持者。 所谓得无崖际。 因斯总持得无崖际微妙之辩。 普持一切诸佛所说。 得无崖际总持之门。 普持法界悉知入处。 究竟了达微妙法性。 明解诸入。 明入五道。 明于四谛。 明入缘起诸法。 明解众生所习。 明解无明诸法。 明入无性。 明解见有我想。 明解入无我想。 明解入空性。 明解入不空性。 明解入于表识。 明解入无表识。 明入于愿。 明入于无愿。 明于吾我明于无吾我。 明于所依仰明于无所依仰。 明于有所起明于无所起。 在在处处一切言辞。 尔时世尊赞胜怨菩萨言。 善哉善哉。 胜怨。 菩萨乃能慈哀一切众生。 而问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斯之义。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胜怨菩萨与诸大众。 一心静意受教而听。 佛告胜怨。 何谓是名入无崖际。 总持诸法者。 因其总持得无极名称。 以无极。 名称为翼从。 无极德法门。 以无极德为翼从。 无垢法门。 以无垢为翼从。 寂灭法门。 以寂灭为翼从。 快从法门。 以快从为翼从。 快称法门。 以快称为翼从。 快哀法门。 以快哀为翼从。 善像法门。 以善像为翼从。 无动法门。 以无动为翼从。 成就法门。 以成就为翼从。 审谛自成法门。 以审谛自成为翼从。 无品法门。 以无品为翼从。 喻花法门。 以喻花为翼从。 善从法门。 以善从为翼从。 无所游法门。 以无所游为翼从。 无隐法门。 以无隐为翼从。 入隐法门。 以入隐为翼从。 知足法门。 以知足为翼从。 善步法门。 以善步为翼从。 舍离法门。 以舍离为翼从。 无恶法门。 以无恶为翼从。 普明法门。 以普明为翼从。 游无崖际法门以游无崖际为翼从。 生气法门。 以生气为翼从。 游无垢法门。 以游无垢为翼从。 坚固法门。 以坚固为翼从。 无谄法门。 以无谄为翼从。 珍重法门。 以珍重为翼从。 游极长法门。 以游极长为翼从。 意足法门。 以意足为翼从。 离生法门。 以离生为翼从。 轻举法门。 以轻举为翼从。 无疑法门。 以无疑为翼从。 除无崖际苦法门。 以除无崖际苦为翼从。 绝巢窟法门。 以绝巢窟为翼从。 离极巢窟法门。 以离极巢窟为翼从。 快美法门。 以快美为翼从。 软性乐法门。 以软性乐为翼从。 无颠倒法门。 以无颠倒为翼从。 无惊惕法门。 以无惊惕为翼从。 功巧过上法门。 以功巧过上为翼从。 不忘惊法门。 以不忘惊为翼从。 无根法门。 以无根为翼从。 善胜法门。 以善胜为翼从。 无所扪摸法门。 以无所扪摸为翼从。 一事法门。 以一事为翼从。 好聚法门。 以好聚为翼从。 目削法门。 以目削为翼从。 无作法门。 以无作为翼从。 止无念法门。 以止无念为翼从。 无所将至法门。 以无所将至为翼从。 无所来法门。 以无所来为翼从。 无面法门以无面为翼从。 威神法门。 以威神为翼从。 所持法门。 以所持为翼从。 净意法门。 以净意为翼从。 善来法门。 以善来为翼从。 无意步法门。 以无意步为翼从。 法意法门。 以法意为翼从。 无所芸锄法门以。 无所芸锄为翼从。 无恐畏法门。 以无恐畏为翼从。 法性意法门。 以法性意为翼从。 如来意法门。 以如来意为翼从。 唱令意法门。 以唱令意为翼从。 无睡眠法门。 以无睡眠为翼从。 天意法门。 以天意为翼从。 龙意法门。 以龙意为翼从。 夜叉意法门。 以夜叉意为翼从。 乾闼婆意法门。 以乾闼婆意为翼从。 阿修罗意法门。 以阿修罗意为翼从。 迦楼罗法门。 以迦楼罗为翼从紧那罗法门。 以紧那罗为翼从。 摩睺罗伽法门。 以摩睺罗伽为翼从。 大龙意法门。 以大龙意为翼从。 人意法门。 以人意为翼从。 非人意法门。 以非人意为翼从。 月意法门。 以月意为翼从。 日意法门。 以日意为翼从。 星意法门。 以星意为翼从。 虚空意法门。 以虚空意为翼从。 意无碍法门。 以意无碍为翼从。 离疑法门。 以离疑为翼从。 疑随法门。 以疑随为翼从。 将意法门。 以将意为翼从。 善称法门。 以善称为翼从。 宝意法门。 以宝意为翼从。 离忧法门。 以离忧为翼从。 长益法门。 以长益为翼从。 离爱法门。 以离爱为翼从。 离坏罗网法门。 以离坏罗网为翼从。 快来法门。 以快来为翼从。 审谛偶法门。 以审谛偶为翼从。 离乐巢窟法门。 以离乐巢窟为翼从。 无却法门。 以无却为翼从。 离美法门。 以离美为翼从。 好名德法门。 以好名德为翼从。 法自善法门。 以法自善为翼从。 轻驰法门。 以轻驰为翼从。 无虚伪法门。 以无虚伪为翼从。 离恶道法门。 以离恶道为翼从。 大威法门。 以大威为翼从。 离愿法门。 以离愿为翼从。 如莲花无污法门。 以如莲花无污为翼从。 无竟乐法门。 以无竟乐为翼从。 调伏意法门。 以调伏意为翼从。 大雄相法门。 以大雄相为翼从。 离数法门。 以离数为翼从。 离芸锄法门。 以离芸锄为翼从。 轻想法门。 以轻想为翼从。 自然合偶法门。 以自然合偶为翼从。 金行法门。 以金行为翼从。 众宝法门。 以众宝为翼从。 离害法门。 以离害为翼从。 广无崖际法门。 以广无崖际为翼从。 威神称法门。 以威神称为翼从。 广意法门。 以广意为翼从。 宽广法门。 以宽广为翼从。 大音法门以大音为翼从。 离大界尘法门。 以离大界尘为翼从。 知时宜法门。 以知时宜为翼从。 离时法门。 以离时为翼从。 如剑法门。 以如剑为翼从。 游趣知足法门。 以游趣知足为翼从。 香熏游法门。 以香熏游为翼从。 知数法门。 以知数为翼从。 入无缺减法门。 以入无缺减为翼从。 都游法门。 以都游为翼从。 无烦恼法门。 以无烦恼为翼从。 游自调法门。 以游自调为翼从。 行及离后法门。 以行及离后为翼从。 游藏隐法门。 以游藏隐为翼从。 游影法门。 以游影为翼从。 已度法门。 以已度为翼从。 入离垢法门。 以入离垢为翼从。 净行法门。 以净行为翼从。 哀步法门。 以哀步为翼从。 离浊法门。 以离浊为翼从。 舍疑法门。 以舍疑为翼从。 喜像法门。 以喜像为翼从。 好像法门。 以好像为翼从。 伏步法门。 以伏步为翼从。 多楼泥竭[口*亭]法门。 以多楼泥竭[口*亭]为翼从。 游空净法门。 以游空净为翼从。 入步最胜法门。 以入步最胜为翼从。 高游法门。 以高游为翼从。 趣朋友法门。 以趣朋友为翼从。 王步法门。 以王步为翼从。 境界法门。 以境界为翼从。 如步法门。 以如步为翼从。 舍求法门。 以舍求为翼从。 如是舍离众疑见法门。 以如是舍离众疑见为翼从。 等趣法门。 以等趣为翼从。 不藏隈法门。 以不藏隈为翼从。 无讇呓言辞法门。 以无讇呓言辞为翼从。 不以言辞相伏法门。 以不以言辞相伏为翼从。 无求望法门。 以无求望为翼从。 无亲爱法门。 以无亲爱为翼从。 不轻举法门。 以不轻举为翼从。 无眴法门。 以无眴为翼从。 离忧法门。 以离忧为翼从。 离合聚亲友法门。 以离合聚亲友为翼从。 意无变法门。 以意无变为翼从。 意无断绝法门。 以意无断绝为翼从。 处闲静法门。 以处闲静为翼从。 初始唤法门。 以初始唤为翼从。 趣数法门。 以趣数为翼从。 游无数法门。 以游无数为翼从。 报恩法门。 以报恩为翼从。 舍疑法门。 以舍疑为翼从。 离众恐法门。 以离众恐为翼从。 散疑法门。 以散疑为翼从。 离重担法门。 以离重担为翼从。 面趣出家法门。 以面趣出家为翼从。 离度法门。 以离度为翼从。 定意具足法门。 以定意具足为翼从。 入明法门。 以入明为翼从。 破散睡眠法门。 以破散睡眠为翼从。 无所着法门。 以无所着为翼从。 入宝光法门。 以入宝光为翼从。 离言性法门。 以离言性为翼从。 弘广法门。 以弘广为翼从。 将趣最法门。 以将趣最为翼从。 入坚固法门。 以入坚固为翼从。 如是胜怨。 若菩萨得总持之门。 最解正隐。 而于正隐如是隐。 无隐离隐牢固极牢固。 趣上意名称意功德意所将意极高意言语意解散意规行意无知意极坚意坚慧意无散意如性意不二意坚执意龙步意无呵意。 妙善步极远步无欲意步动摇步无足步无意步舍担步安庠步无怨步无患步泥洹步如如步不倒步知行步善将步。 离浊秽离迷惑离憍慢离言辞离忧想离强伏弱离缺失离非时离不坚固。 如法步坚固。 步心意步执意步佛觉步。 如是无能坏步。 法性极微无能坏步。 成就入坚固无能破坏。 坚如金刚。 深入诸三昧门。 悉入诸佛法门。 如觉三世等解诸佛极微妙德。 如是胜怨。 当知诸法广大无有崖际。 若菩萨已得此陀隣尼门。 悉能总持一切诸佛之法。 能以神足飞到十方一切世界。 供养无量诸佛世尊。 亦能总持声闻缘觉所说之法。 亦能总持道俗经典。 俗智道智。 诸禅智业一切悉知。 慧了三世而无罣碍。 悉能总持一切言辞。 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所念。 能入一切无量深法极精微议无所不达。 悉知一切诸所归趣。 将接成就皆使应法。 持心摄念所言诚谛不失威仪。 皆悉能得一切菩萨方便之力。 能以足指振动十方诸佛世界。 其中众生无能觉知而生恐怖。 一念之顷。 能知三世一切诸法无所罣碍。 皆悉平等无不通达。 其人终无余行亦无异意。 终不跪拜于余天神。 极深微意所思不谬。 能得无数亿千诸三昧门。 所生之处常识宿命常得化生不由胞胎。 生诸佛刹莲华之中。 永离三涂八难之处。 若有讽诵此总持者。 世世生处天人所敬。 禀受身体终无诸虫。 在所生处常见诸佛。 终不生于无佛世界。 其人两手如摩尼珠。 常出七宝而无穷尽。 能净佛国成就众生。 如应化度悉得其志。 随意入化各得其所。 亦能降伏外道异学裸形尼揵悉使入正。 答难言辞功巧无比。 所说无穷辩才无碍。 一语能报万亿之音。 其议不谬。 得无极才智慧之宝。 名称普至周闻十方无量世界。 一切诸佛所说之法悉持不忘。 得陀隣尼皆悉逮得无所恐畏。 解了通达一切法性犹如虚空。 而于无量诸佛世界一切微尘。 尽知其数悉持不忘得总持门。 通达法性犹如虚空。 而于一切诸佛世界诸大海水。 以一毛端欲渧知其数。 为得几渧。 尽知其数悉持不忘得总持门。 通达法性犹如虚空。 而于无量诸佛世界草木丛林须弥大地尽烧为灰。 欲知灰尘之数。 悉知其数忆持不忘得总持门。 解达法性犹如虚空。 而于诸佛一切世界。 以足一指普令振动无不倾摇。 能使还住不忘所持得总持门。 解深法性犹如虚空。 而于诸佛一切世界。 能以一手悉遍覆之。 亦以一毛之端周遍普覆不舍所持。 逮得如是无量无边。 一切诸佛悉在目前。 总念忆持悉无所忘。 得总持门。 如是胜怨。 其持是陀隣尼者。 得百千诸总持门。 无数百千诸三昧门。 当知胜怨。 其有讽诵此总持门。 常令通利执览在心而不忘者。 众鬼魍魉夜叉等辈。 无能恐怖得其便者。 一切诸魅及旷野鬼师子虎狼食噉人兽诸恶虫等。 亦复不能恐怖其人。 其人若行远涉长途。 迳由嶮路设遇贼难。 衣毛不竪无恐怖想。 如是胜怨。 其有讽诵是总持者。 于一切恐怖悉得解脱。 若人为诸鬼魅所病。 夜叉罗刹一切恶鬼之所执持者。 悉得解脱。 此总持门。 若在家中若在空闲处。 悉于其中而作大护。 外道蛊鬼。 若起死人鬼。 若塚间鬼。 若空闲鬼。 其持此总持者。 一切恶鬼无能得便。 如是胜怨。 此总持名所至到处。 若在郡县村落国邑塔寺房舍之中。 若经行处。 所至之处。 皆于其中而作大护。 不为国王大臣君主所见恐怖。 及余军马一切恐怖水火之中悉得解脱。 持是总持者。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若余俗人常当净洁身体香汁澡洗着净衣服。 着净衣服已用好香华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常当至心忆念一切诸佛世尊及诸菩萨。 若有重病之人。 当行此真言用加持病人。 若人头痛若壮热若风若冷若热。 如此三病合为一病。 若一日热。 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复常热。 若得眼痛。 若牙齿痛。 若腹内痛。 若背嵴痛。 若复黑痈一切恶疮。 若彼痴颠。 若从日月星宿随所得病。 用此总持而加持之无不得愈。 当知胜怨。 若有得闻是总持经一百九十二遍者。 此诸人等重病恐怖无不除愈。 所以者何。 过去诸佛皆用是真言拥护一切众生。 当来诸佛亦用是真言拥护一切众生。 今现在诸佛亦用是真言拥护一切众生。 当知胜怨。 此尊总持威神功德所感如是。 多所利益无量众生。 如是胜怨。 其有讽诵此总持经执持不忘者。 八十亿夜叉众皆当拥护诵总持人。 一切伺求不得其便。 尔时奢腊夜叉王与六万夜叉众俱。 来诣佛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世尊。 我当将诸眷属往诣彼所。 拥护读诵此总持者。 时奢腊夜叉王重白佛言。 世尊。 有大药树王。 名曰威神德。 今在雪山中。 以其药王恩力所致故。 普使阎浮提一切药草树木竹芦丛林诸树花果。 皆蒙其恩而得增长无不成就。 我当往雪山中取药王之精日日持来。 密着诵总持人身中。 令诵持总持者永无众病。 令其欢乐无复忧恼。 终不值遇诸恶之难。 佛复告胜怨。 四王天上诸天子求佛道者。 将诸眷属往到彼所。 守护宿卫持总持者。 忉利诸天求佛道者。 炎天兜术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求佛道者。 往到彼所。 悉共守护持总持者。 其人当入五阴种总持门。 五阴种者。 是名无所成就。 于斯色阴无所爱乐。 地种名为地。 水种名为水。 火种名为火。 风种名为风。 所以者何。 无成就故地名之中求其性字都不可得。 以无性故无所成就。 如是水火风种。 亦复如是无所成就。 过去色亦不自说我是过去色。 当来色现在色。 亦复如是。 能不自说当来色现在色。 所以者何。 性名等一无念知故。 归一空故。 若其无性则无所成就。 如是地性水火风性。 其性无所言说。 过去色无所言说。 如过去色无所言说。 当来色亦无所言说现在色亦无所言说。 所以者何。 其性自然不可得故。 从何所起。 从无所起。 无所起者则无所灭。 已无所灭则无言教。 如所言曰。 过去当来今现在。 其色阴聚求其本性都不可得。 云何当有过去当来现在色耶。 是故色阴痛想行识阴。 但有名字耳。 亦无坚固。 如是入五阴种。 亦入于总持。 若入于总持则入于五阴。 观五阴种性空。 则得陀隣尼。 所名陀隣尼求亦不可得。 是故但假名字耳。 数但字耳。 讇言但字耳。 所言但字耳。 五阴亦字耳。 亦不入色种。 亦不入陀隣尼。 亦不能得陀隣尼性。 何以故。 此事亦无有作者。 但字为色耳。 亦无能作四大之性故。 不能得其集。 无所集故名曰五阴。 譬若胜怨。 若干众事集会。 乃至成起宫殿城郭。 楼橹埤堄栏楯窓牖前后围绕。 是名为城。 此等诸事一一分散皆悉令尽。 求索其城都不可得。 如是胜怨。 若干众事而共集会。 名曰色种。 求其本性亦不可得。 所以然者。 本性极微故不可得。 何以故。 眼性眼中求之不可得。 何以故。 由本无性故。 诸法本无性故不可得。 若无所得则无所成就。 已无所成就。 则无所起亦无所灭。 已无所起则无有灭。 已无起灭则无过去当来现在之言说。 已无言说但假号耳。 数但字耳。 如是字中求字不可得。 数中求数不可得。 言中求言不可得。 三世中求三世亦不可得。 讇言呓语中求讇言呓语都不可得。 一切诸法若无本性则无所有。 若无所有则无所成就。 若无所成就。 亦无双起亦无双灭。 无起无灭故。 则于三世无所言说。 无过去当来现在之言说。 若无三世言说。 则无有名字亦无无想。 亦无无愿亦无无数言教。 亦无讇语亦无众事。 亦无无所从来。 亦无无所至。 亦无无所自称。 亦不往来得道。 亦不于声闻中住。 亦不于缘觉中住。 亦不于菩萨中住。 亦不于佛中住。 亦不在住中。 非不在住中。 法性如是非不如是。 法性寂灭。 而无其相亦不瑞应。 是故名字但假号耳。 何以故。 亦无有法名曰最如。 如是无有眼性。 亦无色性亦无眼色意。 入十八种性亦如是。 当作如是解。 何以故。 但假号名字耳。 如是胜怨。 譬若地种在所异类方国人民辞章名字各异不同。 虽名字殊异不离本性。 如是胜怨。 用何言辞始说法名。 用何言辞入后法性。 如是胜怨。 法性极微已解法性。 则入陀罗尼门。 设着于眼情名曰入众苦情。 若着眼色集故名曰苦集。 观其本性苦集不可得。 若其无性则无所有。 若无所有则无所成就。 若无所成就则无起灭。 已无起灭则无过去当来现在。 但有名字耳。 言数但号字耳。 诸法如是本性自空。 本性空者则无有相。 已无有相则无有愿。 已无有愿则无游步。 已无游步则无游戏。 亦无戏过亦无调戏。 若善男子善女人。 解达诸法。 如是不久当得总持法门。 佛说是总持经时。 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一切诸天于虚空中作唱伎乐雨众天花而以供养。 八万人民得法眼净。 其一千人俱发无上正真道意。 九十那术诸天众。 悉逮得是总持法门。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名何经。 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 此经名曰一切无崖际诸法总持门。 当奉持之。 佛说经已。 胜怨菩萨及诸异刹菩萨摩诃萨。 诸来众会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4: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