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律卷第二 内容: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波罗夷法之二尔时世尊游毗舍离猕猴江边讲堂中,以无数方便与诸比丘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诸比丘作是念:「今世尊为我等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时诸比丘即无数方便习不净观,从定觉已厌患身命愁忧不乐。 譬如自喜男子、女人以死蛇、死狗、死人系其颈,甚厌患臭秽。 诸比丘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习不净观,厌患身命愁忧不乐,便求刀欲自杀、叹死、赞死、劝死。 诸比丘在婆裘河边园中住,作是念:「世尊无数方便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彼以无数方便习不净观,厌患身命,愁忧不乐,求刀欲自杀、叹死、赞死、劝死。 时有比丘字勿力伽难提,是沙门种出家(言沙门种是姓),手执利刀入婆裘园中,见有一比丘厌患身命秽污不净,遥见勿力伽难提比丘来,语言:「大德! 断我命来,我以衣钵与汝。」彼即受其雇衣钵已,便断其命。 于彼河边洗刀,心生悔恨言:「我今无利非善,彼比丘无罪过,而我受雇断他命根。」时有一天魔知彼比丘心念,即以神足而来,在勿力伽难提比丘前,于水上立而不陷没,劝赞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获大功德,度不度者。」时难提比丘闻魔赞已,悔恨即灭,便作是念:「我今获大功德,度不度者。」即复持刀入园中而问言:「谁未度者,我今欲度之。」时有未离欲比丘,见勿力伽难提比丘,甚大怖惧毛竪。 勿力伽难提见已,语诸比丘言:「汝等勿惧! 诸根未熟,未任受化,须待成熟,当来相化。」其中比丘欲爱尽者,见勿力伽难提心不怖惧,身毛不竪。 时勿力伽难提比丘或日杀一比丘,或杀二、三、四、五乃至六十人。 时彼园中死尸狼藉,臭处不净,状如塚间。 时有诸居士礼拜诸寺,渐次至彼园中,见已皆共惊怪,讥嫌言:「此园中乃有是变,沙门释子无有慈愍、共相杀害,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共相杀害? 此诸比丘,犹自相杀,况于余人。 我等自今,勿复敬奉,承事供养沙门释子!」即告诸村邑,勿复容止往来。 时诸居士见此园中,如是秽恶便不复往返。 尔时毗舍离比丘,以小因缘集在一处,尔时世尊观诸比丘众减少,诸大德比丘有名闻者皆不复见。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言:「众僧何故减少? 诸名闻大德者,今为所在皆不见耶!」尔时阿难以先因缘具白佛言:「世尊先以无数方便广为诸比丘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 时诸比丘闻已,厌患身命,求人断命,是以少耳! 唯愿世尊! 与诸比丘更作方便说法,使心开解永无疑惑。」佛告阿难:「今可集诸比丘会讲堂。」时阿难受佛教,即集诸比丘会讲堂。 集比丘僧已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众僧已集,愿圣知时。」尔时世尊即诣讲堂在众中坐,告诸比丘:「有阿那般那三昧,寂然快乐,诸不善法生,即能灭之,永使不生。 譬如秋天,降雨之后,无复尘秽。 又如大雨能止勐风,阿那般那三昧亦复如是,寂静快乐,诸不善法生即能灭之。」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为诸比丘说阿那般那三昧,叹阿那般那三昧,叹修阿那般那三昧。 彼诸比丘便作是念:「世尊今日无数方便为我等说阿那般那三昧、叹阿那般那三昧、叹修阿那般那三昧,当勤修习之。」时诸比丘即以种种方便思惟入阿那般那三昧。 从阿那般那三昧觉已,自知得增上胜法住于果证。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无数方便呵责婆裘园中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婆裘园中比丘痴人而自共断命?」世尊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婆裘园中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故自手断人命,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劝死:『咄! 男子! 用此恶活为? 宁死不生。』作如是心思惟,种种方便叹誉死、快劝死,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比丘义如上。 人者,从初识至后识而断其命。 杀者,若自杀、若教杀、若遣使杀、若往来使杀、若重使杀、若展转遣使杀、若求男子杀、若教人求男子杀、若求持刀人杀、若教求持刀人杀、若身现相、若口说、若身口俱现相、若遣书、若教遣使书、若坑陷、若倚发、若与药、若安杀具。 自杀者,若以手、若瓦石、刀杖及余物而自杀,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教杀者,杀时自看,教前人掷水火中,若山上推着谷底,若使象踏杀,若使恶兽噉,或使蛇螫,及余种种教杀,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遣使杀者,比丘遣使断某甲命,随语往若断命,波罗夷;方便不断,偷兰遮。 往来使者,比丘遣使往断某甲命,随语往欲杀,未得杀便还,即承前教复往杀,若杀,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重使者,比丘遣使:「汝去断某甲命。」续复遣使,如是乃至四五,彼使即往杀,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展转使者,比丘遣使:「汝断某甲命。」彼使复转遣使若百若千,往断其命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求男子者,「是中谁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习学不恐怖、不退、能断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断其命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教求男子者,教人求「是中谁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学习、不恐怖、不退、能断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断其命,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求持刀者,自求:「谁勇健能持刀断某甲命?」彼即往杀者,波罗夷;不杀,偷兰遮。 教求持刀者亦如是。 身现相者,身作相杀,令堕水火中,从上堕谷底,令象踏杀,令恶兽食毒蛇螫,彼因此现身相故自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口说者,或作是说:「汝所作恶无仁慈、怀毒意,不作众善行。 汝不作救护,汝生便受罪多,不如死。」若复作是语:「汝不作恶暴、有仁慈、不怀毒意。 汝已作众善行,汝已作功德,汝已作救护,汝生便受众苦,汝若死当生天。」若彼因此言故便自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身口现相亦如是。 遣使者,若遣使往彼:「汝所作善恶广说如上。」承此使口叹死,自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死,偷兰遮。 遣书杀者,执书言:「汝所作善恶如是。」广说亦如上。 遣使书者亦如是。 坑陷者,审知彼所行道必从是来往,当于道中凿深坑,着火、若刀、若毒蛇、若尖橛、若以毒涂刺,若堕中死者,波罗夷;方便不死,偷兰遮。 倚发者,知彼人必当倚发彼处,若树、若牆、若栅,于彼外若着火、若刀、若橛、若毒蛇、若毒涂刺,机发使堕中死者,波罗夷;方便不死,偷兰遮。 药者,知彼人病,与非药、或杂毒、或过限与种种药使死,波罗夷;与药不死,偷兰遮。 安杀具者,先知彼人本来患厌身命秽贱此身,即持刀毒若绳及余死具置之于前,若彼用一一物自杀者,波罗夷;方便不杀,偷兰遮。 若作如此比及余方便杀具死者,波罗夷;方便不死,偷兰遮。 若天子、若龙子、阿须罗子、揵闼婆子、夜叉、饿鬼,若畜生中有智解人语者,若复有能变形者,方便求杀,杀者偷兰遮;方便不死,突吉罗。 畜生不能变形,若杀,波夜提;方便不杀,突吉罗。 实人人想杀,波罗夷;人疑,偷兰遮;人非人想,偷兰遮。 非人人想,偷兰遮;非人疑,偷兰遮。 比丘尼,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灭摈。 此是犯。 不犯者,若掷刀杖、瓦石误着彼身死者,不犯。 若营事作房舍,误堕堑石、材木、椽柱杀人,不犯。 重病人扶起,若扶卧、浴时、服药时,从凉处至热处,从热处至凉处,入房、出房、向厕往返,一切无害心而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不犯。 (三竟)尔时世尊游于毗舍离猕猴江边高阁讲堂,时世穀贵人民饥饿乞食难得。 时世尊告阿难:「诸有在毗舍离比丘,尽令集在讲堂。」阿难即承佛教勅,诸比丘集会讲堂。 众僧集已,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毗舍离比丘已集讲堂,唯圣知时。」尔时世尊即诣讲堂在大众中坐,告诸比丘:「汝等当知! 今时世穀贵,人民饥饿,乞食难得。 汝等诸有同和上、同师、随亲友知识,各共于此毗舍离左右,随所宜安居,我亦当于此处安居。 何以故? 饮食难得,令众疲苦。」时诸比丘闻世尊教已,即各随同和上、同师亲友知识,于毗舍离左右安居,世尊于毗舍离城内安居。 时有众多比丘,于婆裘河边僧伽蓝中安居者,作是念:「如今此国穀贵,人民饥饿,乞食难得。 我等作何方便,不以饮食为苦。」寻即念言:「我今当至诸居士家语言:『我得上人法! 我是阿罗汉,得禅、得神通、知他心,并复叹彼某甲得阿罗汉,得禅、得神通、知他心。』中有信乐居士,所有饮食不敢自噉、不与妻子,当持供养我等。 彼诸居士亦当称叹我等:『此诸比丘真是福田可尊敬者。』我等于是可得好美饮食,可得安乐住,不为乞食所苦。」尔时婆裘河边诸比丘作是念已,即往至诸居士家,自说:「我得上人法,是阿罗汉,得禅、得神通、知他心。」并复叹彼某甲比丘得阿罗汉,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时诸信乐居士信受其言,即以所有饮食、妻子之分不食,尽持供养诸比丘言:「此是世间可尊敬者。」此诸比丘受诸居士供养,颜色光泽和悦气力充足。 诸余比丘在毗舍离安居者,颜色憔悴,形体枯燥,衣服弊坏。 安居竟摄持衣钵,往世尊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慰问诸比丘言:「汝等住止和合安乐不? 不以饮食为苦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乐。」时世穀贵,人民饥饿,乞食难得以此为苦,在婆裘河边僧伽蓝中,安居诸比丘,颜色光泽和悦,气力充足。 安居竟,摄衣持钵往世尊所,到已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时世尊慰问诸比丘:「汝等住止和合安乐不? 不以饮食为苦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乐,不以饮食为苦。」佛问言:「今世穀贵,人民饥馑,乞食难得,汝等以何方便,不以饮食为苦耶?」诸比丘即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以是故不以饮食为苦。 世尊问诸比丘:「汝等有实不?」答言:「或有实、或无实。」佛告诸比丘:「汝等愚人,有实尚不应向人说,况复无实而向人说。」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二贼:一者实非净行自称净行,二者为口腹故不真实、非己有,在大众中故作妄语,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是中为口腹故,不真实、非己有,于大众中故妄语,自称言『我得上人法』者最上大贼。 何以故? 以盗受人饮食故。」时世尊以无数方便,诃责婆裘河边僧伽蓝中安居诸比丘已,告诸比丘:「此愚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 我如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如是世尊,与诸比丘结戒。 尔时有一增上慢比丘语人言:「我得道。」彼于后时精进不懈,勤求方便证最上胜法。 彼作是念:「世尊与诸比丘结戒,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言:『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而我慢心自言:「我得道。 后勤方便精进不懈,证最上胜法。 我将无犯波罗夷耶? 今当云何?」寻语诸同意比丘:「世尊与诸比丘结戒:『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言:「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波罗夷,不共住。』我以增上慢故自称言:『我得道。』后勤方便,精进不懈,证最上胜法。 我将不犯波罗夷耶? 善哉大德! 为我白佛,随佛教勅我当奉行。」尔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为诸比丘随顺说法,无数方便,赞叹头陀,端严少欲知足,乐出离者。 告诸比丘:「增上慢者不犯。 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比丘义如上。 不知不见者,实无知见。 自称者,自称说有信、戒、施、闻、智慧、辩才。 人法者,人阴、人界、人入。 上人法者,诸法能出要成就。 自言念在身、自言正忆念、自言持戒、自言有欲、自言不放逸、自言精进、自言得定、自言得正受、自言有道、自言修习、自言有慧、自言见、自言得、自言果。 自言念在身者,有念能令人出离,狎习亲附此法,修习增广如调伏乘,守护观察善得平等,已得决定,无复艰难而得自在,是为自言得身念处。 自言正忆念者,有念能令人出离,狎习亲附此法,修习增广如调伏乘,守护观察善得平等,已得决定,无复艰难而得自在,是为自言正忆念。 自言得戒、自言有欲、自言不放逸、自言精进、亦如上说。 自言得定者,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狎习亲附思惟此定,余如上说。 自言得正受者,想正受、无想正受、随法正受、心想正受、除色想正受、不除色想正受、除入正受、一切入正受,狎习亲附思惟此正受,余如上说。 自言有道者,从一支道乃至十一支道,狎习亲附思惟此道,余如上说。 自言修者,修戒、修定、修智、修解脱慧、修见解脱慧,狎习亲附,余如上说。 自言有智者,法智、比智、等智、他心智,狎习亲附思惟此智,余如上说。 自言见者,见苦、见集、见尽、见道,若复作如是言:「天眼清净观诸众生,生者、死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 知有好丑、贵贱,随众生业报如实知之。」狎习亲附,余如上说。 自言得者,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狎习亲附,余如上说。 自言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狎习亲附,余如上说。 如是虚而不实,不知、不见,向人说言:「我得上人法。」口自向人说,前人知者,波罗夷;说而不知者,偷兰遮。 若遣手印、若遣使、若书、若作知相,若知者,波罗夷;若不知者,偷兰遮。 自在静处作不静想,口说言:「我得上人法。」偷兰遮。 不静处作静处想,口说言:「我得上人法。」偷兰遮。 诸天、阿须罗、乾闼婆、夜叉、饿鬼、畜生能变形有智,向说得上人法,知者,偷兰遮;说而不知者,突吉罗。 手印遣使、若书、若作知相使彼知,偷兰遮;彼不知,突吉罗。 畜生不能变形者,向说得上人法,突吉罗。 若人实得道,向不同意大比丘说:「得上人法。」突吉罗。 若为人说根、力、觉、意、解脱、三昧、正受,我等得是,波罗夷。 人作人想,波罗夷;人疑者,偷兰遮;人非人想,偷兰遮。 非人人想,偷兰遮;非人疑,亦偷兰遮。 比丘尼,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灭摈。 是为犯。 不犯者,增上慢人自言:「是业报因缘非修得。」若向同意大比丘说上人法,若向人说根、力、觉、意、解脱三昧、正受法,不自称言我得。 若戏笑说,或疾疾说,屏处独说,梦中说,欲说此错说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四竟)十三僧残法之一尔时世尊游舍卫城。 时迦留陀夷,欲意炽盛,颜色憔悴,身体损瘦。 于异时独处一房,敷好绳床、木床、大小褥被枕地,复敷好敷具,户外别安汤水洗足具,饮食丰足,欲意炽盛,随念忆想弄失不净,诸根悦豫,颜色光泽。 诸亲友比丘见已问言:「汝先时颜色憔悴身形损瘦,如今颜色和悦光泽,为是住止安乐,不以饮食为苦耶? 云何得尔?」答言:「住止安乐,不以饮食为苦。」彼复问言:「以何方便住止安乐,不以饮食为苦。」答言:「大德! 我先欲意炽盛,颜色憔悴,形体损瘦。 我时在一房住,敷好绳床、木床、大小褥被枕地,复敷好敷具,户外别安汤水洗足之具,饮食丰足,我欲意炽盛,随念忆想弄失不净。 我以是故住止安乐,颜色和悦光泽。」诸比丘言:「汝所为甚苦,何以言安乐耶? 所为不安而言安耶? 此正法中说欲除欲,说慢除慢,灭除渴爱,断诸结使,爱尽涅槃。 汝云何欲意炽盛,随念忆想弄失不净耶?」尔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迦留陀夷:「汝审尔欲意炽盛,随念忆想弄阴失精耶?」报言:「实尔!」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汝今云何于我清净法中出家,作秽污行弄阴失精耶? 汝今愚人,舒手受人信施,复以此手弄阴堕精。」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愚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故弄阴失精,僧伽婆尸沙。」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有一比丘乱意睡眠,于梦中失精有忆念,觉已作是念:「世尊与诸比丘结戒,弄阴失精僧伽婆尸沙。 而我乱意睡眠,于梦中失精而有忆念,将不犯僧伽婆尸沙耶? 我今当云何?」即具向同意比丘说:「世尊与诸比丘结戒,弄阴失精僧伽婆尸沙。 我今乱意睡眠,于梦中失精,觉已作是念:『我将不犯僧伽婆尸沙耶?』今当云何? 大德! 可以此因缘为我白佛,若佛有所教勅,我当修行。」尔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即集诸比丘告言:「乱意睡眠有五过失:一者恶梦;二者诸天不护;三者心不入法;四者不思惟明相;五者于梦中失精。 是为五过失。 善意睡眠有五功德:不见恶梦;诸天卫护;心入于法;系意在明相;不于梦中失精。 是谓五功德。 于梦中失精,不犯。 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故弄阴失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比丘义如上。 弄者,实心故作失精。 精有七种: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 何者精青色? 转轮圣王精也。 何者精黄色? 转轮圣王太子精也。 何者精赤色? 犯女色多也。 何者精白色? 负重人精也。 何者精黑色? 转轮圣王第一大臣精也。 何者精酪色? 须陀洹精也。 何者精酪浆色? 斯陀含人精也。 尔时有一婆罗门,居闲静处诵持咒术。 彼经所说,若故堕精者,命终生天。 彼欲求天道,常弄阴失精。 时有一婆罗门出家为道者,闻此言,为生天故,即便弄阴失精。 彼疑,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佛。 佛言:「僧伽婆尸沙。」若为乐故、为药故、为自试出精故、为福德故、为祠天故、为生天故、为施故为种子故、为自憍恣故、为自试力故、为好颜色故,为如是事弄失,一切僧伽婆尸沙。 若忆念弄失精,僧伽婆尸沙。 若忆念弄欲出青精,若出,僧伽婆尸沙;若忆念弄欲出青精,乃出黄、赤、白、黑、酪酪浆色,僧伽婆尸沙。 若欲出黄,乃出赤、白、黑酪、酪浆青色,僧伽婆尸沙。 赤、白、黑酪色、酪浆色亦如是。 欲为乐故忆念弄失不净,僧伽婆尸沙。 欲为乐故忆念弄,欲失青不净,若失,僧伽婆尸沙。 欲为乐故忆念弄,欲失青不净,乃至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僧伽婆尸沙。 欲为乐故忆念弄,欲失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青色亦如是。 若欲为药故、为欲自试故、为福德故、为祭祀故、为生天故、为施故、为种子故、为自憍恣故、为自试力故、为颜色和悦故亦如是。 若于内色、外色、内外色、水、风、空。 内色者,受色。 外色者,不受色。 内外色者,受不受色。 水者,若顺水、若逆水、若以水洒。 风者,若顺风、若逆风、或口吹。 空者,自空动身。 若于内色弄失不净,僧伽婆尸沙。 若于内色忆念弄,欲失青不净,若失,僧伽婆尸沙。 若于内色弄,欲失青不净,乃失黄、赤、白、黑酪、酪浆色,僧伽婆尸沙。 若为乐故于内色忆念弄失不净,僧伽婆尸沙。 若为乐故于内色忆念弄,欲失青不净,若失,僧伽婆尸沙。 若为乐故于内色忆念弄,欲失青不净,乃失黄、赤、白、黑酪、酪浆色,僧伽婆尸沙。 若为药故,乃至为颜色和悦故亦如是。 于外色亦如是,于内外色亦如是,水风空亦如是,忆念弄失不净,僧伽婆尸沙。 不失,偷兰遮。 若比丘方便弄失不净,僧伽婆尸沙;不失,偷兰遮。 若比丘教比丘方便弄失不净,若失,偷兰遮;不失,突吉罗。 若比丘尼教比丘方便弄失不净,若失,偷兰遮;不失,突吉罗。 除比丘比丘尼,教余人弄失不失,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波夜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名为犯。 不犯者,梦中失,觉已恐污身、污衣床褥,若以弊物、树叶、器物盛弃,若以手捺弃,若欲想出不净,若见好色不触失不净,若行时自触两髀,若触衣触涅槃僧失不净,若大便、小便时失不净,若冷水、暖水洗浴失不净,若在浴室中用树皮细末药泥土浴失不净,若手揩摩失不净,若大啼哭,若用力作时,一切不作出不净意,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一竟)。 佛在舍卫国,时迦留陀夷闻佛所制不得弄阴堕精,便手执户钥在门外立,伺诸妇女居士家妇女童女来,语言:「大妹! 可来入房看。」将至房中捉扪摸呜口。 乐者便笑其所作,不乐者便瞋恚骂詈出房,语诸比丘言:「大德当知! 不善、非法、非宜、不得时。 我常谓是安隐处、无患、无灾变、无怖惧处,今更于中遭遇灾变恐惧。 本谓水能灭火,今更水中生火。 迦留陀夷将我等至房中,牵捉、呜口、扪摸。 我等夫主在本房中,牵挽作如是事犹不堪忍,况今沙门释子乃作此事!」时诸比丘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留陀夷言:「世尊制戒不得弄阴失精,汝今云何手执户钥于门外立,伺诸妇女若居士家妇女来,将入房看,便捉扪摸呜口耶?」如是呵责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云何? 汝实尔不?」答言:「尔。」世尊尔时呵责迦留陀夷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 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淫欲意,与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者,僧伽婆尸沙。」比丘义如上。 淫欲意者,爱染污心。 女人者,如上说。 身者,从发至足。 身相触者,若捉摩、重摩、或牵、或推、或逆摩、或顺摩、或举、或下、或捉、或捺。 若捉摩者,摩身前后。 牵者,牵前。 推者,推却。 逆摩者,从下至上。 顺摩者,从上至下。 举者,捉举上。 下者,若立捉令坐。 捉者,若捉前、捉后、捉乳、捉髀。 捺者,捺前、捺后、若捺乳、捺髀,僧伽婆尸沙。 若女作女想,女扪摸比丘,身身相触欲意染着受触乐,僧伽婆尸沙。 女作女想,女以手扪摸比丘,动身欲意染着受触乐,僧伽婆尸沙。 如是乃至捉捺亦如是。 是女疑者,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身触彼衣璎珞具,欲心染着受触乐,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身触彼衣璎珞具,欲心染着不受触乐,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女,以身衣璎珞具触比丘身,欲心染着受触乐,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女,以身衣璎珞具触比丘身,欲心染着不受触乐,偷兰遮。 女作女想,以身触女衣璎珞具,欲心染着动身不受触乐,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以身触女衣璎珞具,欲心染着不动身受触乐,偷兰遮。 若女作女想,女以身衣璎珞具触比丘身,欲心染着动身不受触乐,偷兰遮。 女作女想,女以身衣璎珞具触比丘身,欲心染着受触乐不动身,偷兰遮。 女作女想,身相触,欲心染着不受触乐动身,偷兰遮。 女作女想,身相触,欲心染着受触乐不动身,偷兰遮。 如是捉摩乃至捉捺,一切偷兰遮。 若女疑,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受触乐,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不受触乐,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不受触乐动身,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受触乐不动身,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不受触乐不动身,突吉罗。 女作女想,以身衣触身衣璎珞具,欲心染着受触乐动身,突吉罗。 乃至捉捺,一切突吉罗。 是女疑,突吉罗。 若比丘与女人身相触,一触一僧伽婆尸沙。 随触多少,一一僧伽婆尸沙。 若天女、阿修罗女、龙女、饿鬼女、畜生女能变形者,身相触偷兰遮;畜生不能变形者,身相触,突吉罗。 若与男子身相触,突吉罗。 与二形身相触者,偷兰遮。 若女人作礼捉足,觉触乐不动身,突吉罗。 若比丘有欲心触衣钵、尼师檀、针筒、草[卄/告]乃至自触身,一切突吉罗。 人女人女想,僧伽婆尸沙;人女生疑,偷兰遮;人女非人女想,偷兰遮。 非人女作人女想,偷兰遮;非人女生疑,偷兰遮。 比丘尼,波罗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有所取与相触、戏笑相触、若相解时相触,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二竟)四分律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