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律卷第十二 内容: 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二尔时佛在旷野城,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僧告言:「有一旷野比丘修治屋舍故自斫树耶?」答曰:「实斫。」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修治屋舍故自斫树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坏鬼神村,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鬼者,非人是。 村者,一切草木是,若斫截堕故名坏。 村有五种:有根种、枝种、节生种、覆罗种、子子种。 根种者,呵梨陀薑、忧尸罗、贸他致、吒卢揵陀楼及余根所生种者是。 枝种者,柳、舍摩罗、婆罗醯他及余枝种等是。 节生种者,苏蔓那华、苏罗婆、蒱醯那、罗勒蓼及余节生种者是。 覆罗种者,甘蔗、竹苇、藕根,及余覆罗生种者是。 子子种者,子还生子者是。 若生生想,自断、若教他断,若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波逸提。 若生疑,若自断、教他断,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突吉罗。 生非生想,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突吉罗。 非生生想,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亦突吉罗。 非生疑,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亦突吉罗。 草木七种色,青、黄、赤、白、黑、缥、紫色。 生草木作生草木想,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波逸提。 生草木疑,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突吉罗。 生草木非生草木想,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突吉罗。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突吉罗。 非生草木疑,若自断、教他断,乃至煮,突吉罗。 若打噘着生树上,波逸提。 若以火着生草木上,波逸提。 若断多分生草木,波逸提。 断半乾半生草木,突吉罗。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断枯乾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材曳竹正蓠障,若拨墼石,若取牛屎,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开,若以瓦石柱之而断伤草木,若除经行地上、若扫经行来往处地误拨断生草木,若以杖筑地拨生草木断,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一竟)尔时世尊在拘睒毗瞿师罗园中。 尔时尊者阐陀比丘犯罪,诸比丘问言:「汝自知犯罪不耶?」即以余事报诸比丘:「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语我、为语谁耶? 是谁犯罪? 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 云何言我有罪?」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阐陀比丘言:「汝云何自知犯罪,余比丘问,乃以余事报诸比丘:『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我说、为余人说? 谁犯罪? 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 云何言我有罪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比丘僧,呵责阐陀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阐陀比丘! 汝犯罪,诸比丘问言:『汝自知罪不?』即以余语答诸比丘:『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我说、为余人说? 谁犯罪? 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 云何作如是语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阐陀比丘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白已,当名作余语。 应如是白:『大德僧听! 此阐陀比丘犯罪,诸比丘问言:「汝今自知犯罪不?」即以余事报诸比丘言:「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我说、为余人说? 谁犯罪? 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若僧时到僧忍听,当名阐陀比丘作余语。 白如是。』作是白已,名作余语。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余语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尊者阐陀比丘,众僧与制不得作余语,后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 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阐陀比丘言:「云何众僧名作余语已,后故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阐陀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阐陀比丘! 众僧与制名作余语,后故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阐陀比丘已,语诸比丘:「自今已去白已,名阐陀比丘作触恼。 当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阐陀比丘,僧名作余语已,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 若僧时到僧忍听,制阐陀比丘名作触恼。 白如是。』白已名作触恼。 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余语者,僧未作白便作余语:「汝向谁说?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我说、为余人说? 我不见此罪。」如是语者,尽突吉罗。 若作白已,如是语者,一切尽波逸提。 触恼者,若未白前,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一切尽突吉罗。 若白竟作如是语,一切尽波逸提。 若上座唤来不来,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重听不解,前语有参错,汝向谁说乃至我不见此罪。 若欲为作非法羯磨、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上、同和上、若阿阇梨、同阿阇梨、若亲旧知识,欲为作无利益羯磨,不与和合,唤来不来,不犯。 若欲为作非法羯磨、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上、同和上、阿阇梨、同阿阇梨、若亲旧知识,欲为作无利益羯磨,若欲知,教言:「莫来。」便来,不犯。 若一坐食、若不作余食法食、若病唤起不起,不犯。 或舍崩坏、或烧、或毒蛇入舍、或遇贼、或虎狼师子、或为强力将去、或为他所缚、或命难、或梵行难,教莫起便起,不犯。 若恶心问、若问上人法:「汝说是不?」与说,不犯。 若作非法羯磨、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上、同和上、若阿阇梨、同阿阇梨、若亲旧知识,若欲为作无利益,教莫语便语,不犯。 若小语、若疾疾语、若梦中语、若独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二竟)尔时世尊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 时尊者沓婆摩罗子为众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 时慈地比丘,其中间相去,齐眼见耳不闻处,自相谓言:「此沓婆摩罗子,有爱、有恚、有怖、有痴。」余比丘语言:「此沓婆摩罗子为众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汝等莫说:『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慈地比丘报言:「我等不面说,在屏处讥嫌耳!」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慈地比丘言:「此沓婆摩罗子! 为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 云何汝等言:『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慈地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慈地比丘! 沓婆摩罗子为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汝等云何嫌责彼言:『有爱、有瞋、有怖、有痴。』」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慈地比丘已,告诸比丘:「慈地比丘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讥嫌,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慈地比丘后复更作方便,便齐沓婆摩罗子闻而不见处,自相谓言:「此沓婆摩罗子,有爱、有瞋、有怖、有痴。」诸比丘语言:「佛不制戒言讥嫌波逸提耶?」慈地比丘报言:「我等不嫌,是骂耳!」时有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慈地比丘言:「此沓婆摩罗子为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汝等云何骂耶?」诸比丘呵责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慈地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沓婆摩罗子为僧所差,知僧坐具及差僧食,汝等云何骂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慈地比丘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若比丘嫌骂,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若面见讥嫌、若背面骂。 面见嫌者,齐眼见不闻处言:「有爱、有瞋、有怖、有痴。」背面骂者,齐耳闻不见处言:「有爱、有瞋、有怖、有痴。」比丘嫌骂比丘,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上座教汝嫌骂,若受教嫌骂,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其人实有其事,而有爱、有瞋、有怖、有痴,恐后有悔恨,语令如法发露,便言:「有爱、有瞋、有怖、有痴。」无犯。 若戏笑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乃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三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城中有一长者欲请众僧饭食,时有十七群比丘,取僧坐具在露地敷,而经行望食时到。 时到已不收摄僧坐具便往彼食。 僧坐具即为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 诸比丘食已,还至僧伽蓝中,见僧坐具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即问言:「谁敷僧坐具不收摄而舍去耶? 乃使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答言:「十七群比丘取敷。」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十七群比丘言:「汝云何敷僧坐具而不收摄,使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十七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十七群比丘! 敷僧坐具不收摄而去,使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十七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比丘义如上。 众僧物,为僧属僧。 僧物者,已舍与僧。 为僧者,为僧作未舍与僧。 属僧者,已入僧已舍与僧。 绳床者有五种:旋脚绳床、直脚绳床、曲脚绳床、入陛绳床、无脚绳床,木床亦如是。 卧具者,或用坐、或用卧。 褥者,用坐。 若比丘,以僧绳床、木床、卧具、坐褥,在露地敷、若教人敷,去时若彼有旧住比丘、若摩摩帝、若经营人,当语言:「我今付授汝,汝守护看。」若都无人者,当举着屏处而去。 若无屏处,自知此处必无有破坏、当安隐,持麁者覆好者上而去。 若即时得还便应去,若疾雨疾还不坏坐具者应往,若中雨中行及得还者应往,若少雨少行及得还者应往,彼比丘应次第作如是方便去。 若比丘不作如是方便而行,初出门,波逸提。 若一足在门外、一足在门内,意欲去而不去还悔,一切突吉罗。 若二人共一绳床、木床坐,下坐应收而去。 下坐作如是意,谓上座当收,而上座竟不收,而下座犯波逸提,复以非威仪故,突吉罗。 上座意谓下座当收,而下座不收,上座犯波逸提。 若二人不前不后,俱不收,二俱波逸提。 及余空绳床、木床、踞床、若机浴床、若卧具表里,若地敷、若取绳索毳放在露地不收便去,突吉罗。 若敷僧卧具在露地不收,而入房坐思惟,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取僧绳床、木床、踞床、若机、若卧具、坐褥,在露地自敷、若教人敷,去时语旧住人、若摩摩帝、若经营人言:「守护此,付授汝。」若无人者收着屏处而去;若无屏处可安,自知此处必无忘失不畏坏,若以麁者覆好者上而去;若即去即时还;若暴风疾雨疾得还;若中雨中行,若少雨徐行得还者;若次第作如是方便去,无犯。 若为力势所缚,若命难、若梵行难,不作次第而去,不犯。 若二人共一绳床坐,下座应收。 诸余空木床、绳床、踞床、若机浴床、若卧具表里、若地敷绳索、毳[袖-由+宁],敷在露地,若收而去。 若在露地敷僧坐具,收摄已入房思惟,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四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客比丘语旧住比丘:「我在边僧房中敷卧具宿。」后异时不语旧比丘便去,僧卧具烂坏虫啮色变。 时旧住比丘,于小食、大食时、夜说法时、说戒时,不见客比丘。 旧住比丘作是念:「何以不见客比丘耶? 将不命过,或能远去,或能反戒作白衣,或能被贼,或为恶兽所食,或为水所漂?」彼即往到房,见众僧坐具烂坏虫啮色变,见已嫌彼客比丘所为:「云何客比丘,语我在边房敷众僧卧具宿,不语我而去,使众僧坐具烂坏虫啮色变?」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客比丘:「云何客比丘,语旧比丘在边房敷众僧卧具宿,不语而去,使众僧卧具烂坏虫啮色变?」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集比丘僧,呵责客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在边房敷众僧卧具宿,去而不语旧比丘,使众僧敷具烂坏色变?」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客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众僧物者,如上说。 卧具,绳床、木床、卧褥、坐具,枕地敷下至卧毡。 彼比丘僧房中,若敷众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是中若有旧住比丘有经营人、若摩摩帝,当语言:「与我掌护牢举。」于中若无人付授,不畏失,当移床离壁高搘床脚,持枕褥卧具置里,以余卧具覆上而去。 若恐坏败,当取卧具毡褥枕举置衣架上竪床而去。 彼比丘当如是作而去,若比丘不作如是而去,若出界外,波逸提。 一脚在界外、一脚在界内还悔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若期去而不去,突吉罗。 若即还不久,二宿在界外,至第三宿明相未出,若自往到房中,若遣使往语若摩摩帝、若知事人语言:「汝掌护此物。」若比丘出界外二宿,至第三宿明相未出,不自往至房中、不遣使语言:「汝掌护此物。」者,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敷众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 若彼去时,是中有旧住人、若摩摩帝、若知事人,语言:「汝守护是物,于中作摩摩帝。」若无人付授,应量宜不坏败,当举床离壁,持卧具枕毡褥,举着床上重覆而去;若畏坏败,当举卧具着衣架上竪床而去;作如是而去者无犯。 若房舍坏崩落火烧;若毒蛇在内;盗贼、虎狼、师子强力势者所执;若被系、若命难、若梵行难;若时还不久;若二宿界外,第三宿明相未出,当自去、若遣使语彼旧住人:「汝掌护此物,作摩摩帝。」若水道留难;若道路有贼、虎狼,师子;若大水涨;为力势所持;若被系、若命难、若梵行难;二夜在界外,第三宿明相出,自不得往、不得遣使语人:「掌护此物,与我作摩摩帝。」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五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六群比丘及十七群比丘,在拘萨罗国道路行向余聚落,至无比丘住处。 时十七群比丘语六群比丘言:「汝等先前去求止住处。」六群比丘语言:「汝自去,我何豫汝事?」六群比丘是十七群比丘上座,十七群比丘语六群比丘言:「汝是我等上座,上座应先求住处,我等后当求。」六群比丘报言:「汝等去,我不求住处。」时十七群比丘即往求住处,自敷卧具止宿。 时六群比丘知十七群比丘求得宿止处敷卧具竟,往语言:「汝等起,当以大小次第止住。」彼言:「我不与汝起。」六群问言:「汝等今者几岁耶?」十七群报言:「诸长老实是我上座,我等先已语长老:『可先求住处,然后我等当求住处。』而今已住,终不能复移。」时六群比丘强在坐间敷卧具宿,十七群比丘高声称言:「诸尊莫尔! 诸尊莫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讥嫌六群比丘言:「云何六群比丘! 十七群比丘先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而宿耶?」诸比丘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六群比丘! 十七群比丘先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而宿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先比丘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若彼人嫌窄者自当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比丘不知是先住处、非先住处,后乃知是先住处,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者,无犯。 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窄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中间者,若头边、若脚边、若两脇边。 卧具者,草敷、叶敷,下至地敷、卧毡。 若比丘,知他比丘先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随转侧脇着床,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知若语已住;若先与开间;若间宽广不相妨阂;若有亲旧人,亲旧人教言:「但于中敷,我自当为语其主。」若倒地、若病转侧堕上;若为力势所持;若被系闭;若命难、若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六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六群比丘及十七群比丘,在拘萨罗旷野道中行至小住处。 时十七群比丘语六群比丘言:「长老! 先去敷卧具。」六群报言:「汝自去,我何豫汝事?」六群比丘是十七群比丘上座,彼如是言:「长老是我等上座,长老先去敷卧具,我等当次第敷之。」六群报言:「汝但去,我不敷。」十七群比丘净洁自喜,入寺里扫洒房舍令净,敷好卧具于中止宿。 时六群比丘,知十七群入寺,扫洒房舍净洁、敷好卧具已,即往入房语言:「长老起,随次坐。」语言:「我等不起。」六群即问言:「汝等今几岁耶?」十七群比丘报言:「长老实是我等上座,我先已语上座先敷,我等后次第敷。 今已坐不能起,今已逼暮但当尽共宿。」尔时六群比丘强牵,瞋不喜驱出房。 时十七群比丘高声言:「莫尔诸贤! 莫尔诸贤!」时比房比丘闻之即问言:「汝等何故高声大唤?」时十七群比丘具以此事说之。 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云何瞋不喜,强牵十七群比丘驱出僧房?」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六群比丘! 瞋不喜强牵十七群比丘驱出僧房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瞋他比丘,不喜僧房舍中住。 若自牵出、教他牵出,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僧房者,如上。 若比丘瞋他比丘,不喜在僧房舍中,若自牵、若教人牵,随所牵多少随出房,波逸提。 若牵多人出多户,多波逸提。 若牵多人出一户,多波逸提。 若牵一人出多户,多波逸提。 若牵一人出一户,一波逸提。 若持他物出,突吉罗。 若持物掷着户外,突吉罗。 若闭他着户外,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无恚恨心随次第出;若共宿二夜至三夜,遣未受戒人出;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若为他所举、若为他所摈、若应摈;以是因缘故有命难、梵行难,驱逐如此人等,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七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诸比丘在重阁上住,坐脱脚床上坐不安庠,阁下有比丘止宿,阁薄床脚脱堕下比丘上,坏身血出。 时比丘仰向恚骂:「云何比丘在重阁上住,坐脱脚床上坐不安庠,使床脚下脱打伤我身至令血出?」诸比丘闻之,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彼比丘言:「云何比丘乃在重阁上,坐脱脚床上坐不安庠,床脚下脱打彼比丘身使血出?」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比丘在重阁上,坐脱脚床上坐不安庠,令床脚下脱打彼比丘身伤血出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彼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若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舍者,僧房若私房。 重阁者,立头不至上者是。 脱脚床者,脚入陛。 比丘在重阁上坐脱脚床,若坐、若卧,随脇着床随转侧,波逸提。 除脱脚床已,若在独坐床、或一板床、或浴床,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坐旋脚绳床、直脚绳床、曲脚床、无脚床,若床榰大、若脱脚床安细腰,若彼重阁上有板覆,若刻木作华覆,若重厚覆,若反床坐,若脱床脚坐,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八竟)尔时世尊在拘睒弥国。 尔时尊者阐陀比丘起大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诸长者见嫌责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无有慈心,害众生命,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今观之有何正法? 以虫水和泥教人和害众生命。」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阐陀言:「云何起房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害众生命?」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即集比丘僧,呵责阐陀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阐陀! 起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阐陀已,告诸比丘:「此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以虫水和泥、若教人和,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诸比丘,未知有虫水、无虫水,后乃知有虫,或有波逸提忏悔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无犯。 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知水有虫,若自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若知水有虫,以草、若土掷中者,波逸提。 除水已,若有虫酪浆、清酪浆、若酢、若渍麦浆,以浇泥、若草,若教人者,波逸提。 若以土、若草着有虫清酪浆中、酢中、水中、渍麦浆中,若教人者,波逸提。 若有虫水有虫水想,波逸提。 虫水疑,突吉罗。 无虫水有虫水想,突吉罗。 无虫水疑,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不知有虫作无虫想,若虫大以手触水令虫去,若漉水洒地,若教人洒者,一切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十九竟)尔时世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中。 尔时尊者阐陀比丘起大房,覆已有余草复更重覆,故有余草第三覆,犹复有余草在。 时彼作是念:「我不能常从檀越求索草,为更重覆不止屋便摧破。」诸居士见嫌其所为:「沙门释子不知惭愧、乞求无厌。 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今观之有何正法? 作此大舍重覆不止,致使摧折崩破耶? 檀越虽与,受者应知足。」时诸比丘闻之,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阐陀比丘:「云何起大房重覆不止,而使摧折崩破?」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集比丘僧,呵责阐陀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阐陀! 起大房重覆不止,使摧折崩破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阐陀比丘已,告诸比丘:「阐陀比丘痴人! 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扇窓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大舍者,多用物及余庄饰者刻镂彩画。 覆者,有二种:纵覆、横覆。 彼比丘指授二节覆已,第三节未竟,当去至不见不闻处。 若比丘二节覆已,第三节未竟,不去至不见不闻处,若第三节竟,波逸提。 若舍闻处至见处,舍见处至闻处,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指授覆苫二节竟,至第三节覆未竟,至不见不闻处;水陆道断、贼难、诸恶兽难、水大涨、或为力势所持、若被系、若命难、若梵行难,指授覆二节至第三节未竟,不去至不见不闻处,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二十竟)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于中夏安居,尽是众所知识,如舍利弗、大目揵连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劫宾那尊者、摩诃拘絺罗尊者、摩诃朱那尊者、阿那律尊者、离越尊者、阿难尊者、难陀尊者、那提,如是等五百人俱。 尔时大爱道比丘尼、差摩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提舍瞿昙弥比丘尼、波梨遮罗夷比丘尼、诉弥比丘尼、数那比丘尼、苏罗比丘尼、遮罗夷比丘尼、婆遮罗比丘尼、尸罗婆遮那比丘尼、阿罗婆比丘尼、摩罗毗比丘尼、朱泥比丘尼、婆泥比丘尼,如是等五百比丘尼,大爱道为首,于舍卫国王园中夏安居。 尔时大爱道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坐已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诸比丘与比丘尼教诫说法。」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今听诸比丘与比丘尼教诫、与比丘尼说法。」尔时大爱道头面礼足而去。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自今已去听随次差上座大比丘,教诫比丘尼为说法。」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即往般陀比丘所语言:「长老! 为比丘尼教诫说法。」般陀报阿难言:「我所诵唯一偈耳! 云何教诫比丘尼? 云何说法?」阿难复重语般陀:「长老! 教诫比丘尼为说法。」般陀复报阿难言:「我所诵者唯一偈耳! 云何教诫比丘尼为说法?」阿难第三语般陀比丘:「世尊有教,差上座比丘教诫比丘尼为说法。 长老! 应教诫比丘尼为说法。」时尊者般陀默然受勅。 时六群比丘尼闻尊者般陀比丘明日当次来教授,自相谓言:「此愚闇般陀,唯诵一偈耳! 说已当默然,更何所说?」尔时尊者般陀,明日清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已,还入僧伽蓝中,整衣服将一比丘,往诣王园中比丘尼安居所。 尔时诸比丘尼遥见尊者般陀来,各前往迎,有拂拭衣服者,有捉钵敷坐具者,有办净水洗足器者。 尔时尊者般陀即就座而坐,诸比丘尼等前礼足已,在一面坐。 尔时大爱道白尊者般陀言:「今正是时,可为诸比丘尼教诫说法。」尔时般陀即说偈言:「入寂者欢喜,见法得安乐;世无恚最乐,不害于众生。 世间无欲乐,出离于爱欲;若调伏我慢,是为第一乐。」尔时尊者般陀说此偈已,即入第四禅。 时六群比丘尼各相向调戏言:「我先有此语,般陀比丘痴人唯诵一偈,若来为我等说已,更何所说? 今者默然,果如所言。」时诸罗汉比丘尼,闻般陀所说皆大欢喜,知般陀有大神力。 时大爱道复语尊者般陀:「为诸比丘尼教诫说法。」尔时般陀比丘即重说向者偈已,入第四禅默然无言。 时大爱道复重请尊者般陀为诸比丘尼教诫说法。 般陀比丘即复重说向者偈已,还入第四禅默然而住。 时六群比丘尼复自相谓言:「尊者般陀闇塞,唯诵一偈,若来为我等说者,一说则已。 如今默然,果如所言。」唯有阿罗汉比丘尼,知般陀是阿罗汉有大神力,时尊者般陀便作此念:「我今观众人心,闻我向者所说为欢喜不?」尔时尊者般陀即观诸比丘尼心,或有喜者、或有不喜者,即复更念言:「我今宁可为其作悔恨相。」即升虚空或现身说法、或隐形而说法、或现半身说法、或不现半身而说法、或身出烟炎或不现。 尔时尊者般陀在空中,为诸比丘尼现此众变说法已,即于空中而去。 尔时六群比丘遣信语六群比丘尼言:「我等次当与比丘尼教诫说法。」时六群比丘尼即白比丘尼僧:「六群比丘次当教授说法。」尔时六群比丘夜过已,明日清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僧伽蓝中,更整衣服摄持威仪往诣王园,至比丘尼安居所就座而坐。 时诸比丘尼礼足已,各就座而坐。 时六群比丘,教诫比丘尼乃说余事,不说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少欲知足、出要进业、舍离趣善、不处愦闹、十二因缘论,但说王者论、人民论、军马论、斗诤论、大臣论、骑乘论、妇女论、华鬘论、酒会论、淫女论、床卧论、衣服论、美饮食论、浴池娱乐论、作亲里论、别异论、思惟俗事论、入海论,多入如是论中,或笑、或舞、或鼓脣弹鼓簧、或啸、或鼓口作吹贝声、或作孔雀鸣、或作鹤鸣、或并走、或一脚跛行、或干战。 时六群比丘尼见如是事极大欢喜言:「六群比丘作如是教授,最是其宜。」罗汉比丘尼以恭敬心故默然无言。 尔时大爱道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立,须臾白世尊言:「六群比丘次当教授比丘尼,乃说余事。 亦不与说戒论、定论,乃至不处愦閙、十二因缘论,但为说王者论,乃至思惟俗事入海论,乃复戏笑或歌舞,乃至一脚跛行干战。」尔时大爱道白世尊说此事已,头面礼足而去。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言:「汝等实尔如是教诲比丘尼不?」时六群比丘报言:「实尔。 世尊!」世尊尔时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汝等如是教授比丘尼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当众僧中差教授比丘尼人。 白二羯磨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差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 白如是。』『大德僧听! 差此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 谁诸长老忍差此比丘教授比丘尼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教授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时六群比丘作是言:「僧不差我等教授比丘尼。」即出在界外,更互相差教授比丘尼,遣使语六群比丘尼,为我白尼僧言:「六群比丘,僧差当来教诫比丘尼。」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僧不差汝教授比丘尼,云何在界外更互相差教诫比丘尼,遣使语比丘尼言:『僧已差我等教诫比丘尼。』耶?」时六群比丘尼即为白比丘尼僧言:「众僧已差六群比丘教诫比丘尼。」时大爱道闻此语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已,头面礼足而去。 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言:「汝等实出界外,更互相差教授比丘尼僧不?」答言:「实尔。」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痴人! 僧不差教授比丘尼,出界外更互相差教授比丘尼,遣使语六群比丘尼言为我白尼僧言:『僧差我等教诫比丘尼,我今当教授比丘尼。』」世尊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若有比丘成就十法者,然后得教授比丘尼:戒律具足、多闻诵二部戒利、决断无疑、善能说法、族姓出家、颜貌端正、比丘尼众见便欢喜、堪任与比丘尼众说法劝令欢喜、不为佛出家而披法服犯重法、若满二十岁若过二十岁,如此等可与比丘尼教诫。 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僧不差,教诫比丘尼者,波逸提。」比丘义如上说。 僧者,一说戒、一羯磨。 差者,僧中所差,白二羯磨。 教授者,八不可违法。 何等八? 若百腊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问讯礼拜请令坐,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言:「汝所作尔! 汝所作不尔!」不得作自言,不得遮他觅罪,不得遮他说戒自恣,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失,比丘得说比丘尼过失,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已学于戒式叉摩那,应从众僧求受大戒,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若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比丘尼于半月当从众僧中求索教授人,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比丘尼夏安居讫,当诣众僧中求三事见闻疑自恣,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于说戒时上座当问比丘尼众:「遣何人来耶?」若有即起白僧言:「比丘尼僧和合,礼比丘僧足,求索教诫人。」说戒时上座应更问言:「谁为教诫比丘尼?」若有者应差。 若教诫比丘尼者多,应遣使语比丘尼僧:「此多有教诫人,汝为请谁耶?」若彼尼言:「我请此人。」若复报言:「我随僧处分。」者,僧应随常教授比丘尼者次第差。 比丘僧应剋时到,比丘尼亦剋时往迎。 若比丘剋时不至,突吉罗。 比丘尼至时不迎,亦突吉罗。 若闻教授师来,比丘尼当出半由旬迎,供给所须办洗浴具,为作粥种种饭食,不作如是供办者,突吉罗。 若僧不差,或非教授日而往,与说八不可违法者,突吉罗。 若僧不差而往与说法者,波逸提。 若比丘僧病,应遣人礼拜问讯。 若比丘不和合众不满足,应遣人礼拜问讯。 若不,突吉罗。 若比丘尼僧病,亦应遣人礼拜问讯比丘僧。 若比丘尼众不和合众不满足者,亦当遣人礼拜问讯,若不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是谓为犯。 不犯者,众僧差教授比丘尼,说戒时上座问:「谁遣比丘尼来?」若有即应起白僧言:「比丘尼僧和合,礼比丘僧足,求教授比丘尼人。」上座当问言:「谁应教诲比丘尼耶?」若有应差教授。 若教授人多,上座应问:「为请谁教授耶?」若比丘尼言:「我正请某甲。」僧应随所言差。 若比丘尼言:「一以任僧处分。」者,尔时即当于常教授人中随次差往。 众僧当剋时而往,比丘尼亦当剋时而迎。 时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当出半由旬迎,安置坐处办洗浴具,办粥种种饭食。 若众僧所差至集会日与说八不违法,应次往与说法。 若众僧病,比丘尼遣信礼众僧。 众僧不满、别部不和合,遣信礼。 若比丘尼病、若众不满、不和合,亦遣信礼拜问讯众僧。 若水道留难、道路嶮难、贼盗、虎狼、师子、河水暴涨、力势所持、若被系闭、命难、梵行难,不容遣人礼拜问讯,如此等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二十一竟)四分律卷第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4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