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内容: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二十八事此是不共戒,比丘得畜雨衣,比丘尼得畜浴衣、不得畜雨衣,以尼弱劣担持为难,是故不听畜雨浴衣。 畜雨浴衣凡有二事:天雨时以障四边于中澡浴,若天热时亦以自障于中澡浴;二以夏月多雨,常裹三衣担持行来。 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不听畜。 春残一月应求雨衣、半月应畜者,从三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是春残一月,从三月十六日至三月尽应求应作,若得成衣,从四月一日至十五日应畜。 畜法者,得用浴担持行来。 若不成衣,乃至四月十五日听求听作。 设三月十六日求衣,至十八日十九日成衣者,律师云:亦得畜用。 察其意制,此一月内得求得畜,而大制半月应求、半月应畜。 若前安居,至四月十五日应如法受持。 到七月十五日应着一处,不应畜用,若畜用者突吉罗。 亦不须舍,至来年安居时如前畜用,不须更受。 若后安居,从四月一日至五月十五日,四十五日畜。 至七月十五日应举一处,不应畜用,次第如前安居法。 若闰三月,比丘不应前三月求作雨衣,应后三月十六日应求作雨衣。 若比丘先不知有闰,前三月十六日求作雨浴衣已竟,于其中间长一月内不得畜用,应举一处。 此是百一物中一事,不须与人,不须作净。 若闰四月,前四月十六日安居,即日应受持雨衣。 至七月十五日,于其中间百二十日常得畜,以夏有闰多雨热故。 过半月畜舍堕者,律师云:诸论师谓闰三月,于前三月十六日求作雨衣,至三月尽作衣已竟,至后三衣便受用。 至后三月尽从受来,尼萨耆波逸提。 求来作来,突吉罗。 是名过半月畜,是衣应舍。 波逸提罪忏忏悔过已,从四月一日便畜用至四月十五日,无过四月十六日,受持次第如前法。 过半月衣从求作衣来,突吉罗。 于闰一月中畜,一尼萨耆波逸提。 设未舍衣未悔过,从四月一日至七月十五日中间更不得罪。 若无闰处比丘求雨浴衣,往有闰处安居,是人从求衣来作衣来皆突吉罗,受持衣来舍堕。 有闰者闰三月,无闰处比丘从三月十六日求雨浴衣,于有闰处是前三月,比丘于无闰处得雨浴衣已,至有闰处始入后三月,于其中间长一月,未至求衣时。 以非求衣时故,从求作来突吉罗。 过半月畜故,从畜用来尼萨耆波逸提。 以先有心故,比丘不畜雨浴衣无罪。 雨衣至四月十六日,能受亦可、不受无过。 第二十九事此是共戒,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此戒体,若物向僧,与前人说法令物自入,舍堕,物则还僧;向三二一比丘,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尼僧,自求向己,舍堕;向三二一,突吉罗。 若比丘知檀越以物施僧,回向彼塔,物即入彼塔,不须还取,以福同故,比丘作突吉罗忏。 若比丘知檀越以物施此僧者,回向余僧者,物入此余僧者,不须还取,以僧者同故,比丘作突吉罗忏。 若比丘知檀越以自恣腊与此众僧,回向余僧,自恣物应还与此僧,以自恣物所属异故,比丘作突吉罗忏。 若不还此僧,计钱成罪。 面门腊亦如是。 若比丘知物向一人,回向余人,应还取,此物已归此物主,作突吉罗忏;若不还彼物,计钱成罪。 第三十事此是共戒,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 毕陵迦婆蹉弟子,有残不净酥、油、蜜、石蜜,残宿而食,恶捉、不受、内宿。 佛先但制五正食、似食,未制七日药。 凡不受、内宿等,尽是先作也。 此戒体,若病比丘须七日药,自无净人求倩难得,应自从净人手受。 从比丘口受已,随着一处,七日内自取而食。 若病重,口不受,亦得服。 设看病比丘手受口受,亦成受法。 设受已,净人若触,更受。 若即日受,若以不受药堕中,应还更受。 若受药已经二日三日,有药入中,应还更受,更从一日作始,次第七日。 若药众多,不知何者是受、何者不受? 应更手受口受然后服之。 若六日七日异病比丘,不得复受药经七日。 此药至七日,此药应作净、若与人、若服。 若不作净、不与人、不服,至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病人七日药,得于净人边作净已,得共一处随时受食。 若自受已经宿取食,犯残宿食戒,作波逸提忏。 此四种药,日中后一切时食无过。 若以时药、终身药助成七日药,作七日药服无过,以七日药势力多故,又助成七日药故。 如以酥煮肉,此酥肉汁得作七日药服。 如石蜜或时药、或以终身药已成石蜜,得作七日药服。 如是或以时药或七日药以成终身药,作终身药服无过。 或以终身药、或以七日药以成时药,作时药服,随势力多故、相助成故。 若分数势力等者,随名取定。 如石蜜丸,虽势力等,以名定,作七日药服。 如五石散,随石作名,作终身药服。 如是若势力多者,随力作名。 若力等者,随名定药。 三十事竟。 九十事初戒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或有妄语入波罗夷,实无过人法说有过人法故。 或有妄语入僧伽婆尸沙,以无根法谤他比丘故。 或有妄语入偷兰遮,如说过人法不满、以无根法谤他不满。 或有妄语入波逸提,如无根僧残谤他故。 如此九十事中种种妄语,是谓妄语入波逸提。 或有妄语入突吉罗,如三众妄语。 或有妄语无罪,如先作、如在家无师僧、本破戒还作比丘。 或有七事以成妄语:一先作妄语意、二发口妄语、三妄语已说是妄语、四异见、五异欲、六异忍、七异知。 复有四事以成妄语:一异见,后三事如前。 或有三事以成妄语:一先作妄语意、二设言妄语、三妄语已说是妄语。 若比丘不见事言见,波逸提。 若见言不见、若见谓不见语他言见、若不见谓见语他言不见、若见已疑为见不见语他言不见、若不见疑为见不见语他言见,以是心想故,皆波逸提。 闻、觉、知亦如是。 一切随心想说,无犯。 见闻觉知,以眼为见、以耳为闻、鼻舌身为觉、意根为知,以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各分为名。 三根性钝力用处少,总名为觉。 复次三根能远取境界,各分为名;三根近取境界,故合为名。 若使妄语、若书信妄语,尽突吉罗。 若先无心妄语,误乱失口妄语,尽突吉罗。 若说法义论、若传人语、若凡说一切是非,莫自摄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 若狂心乱心病坏心,无犯。 或有妄语不两舌者,如旋风土鬼来至我所、自言持戒清净淫欲不起、如自称过人法,前人不闻不受,重偷兰。 若欲以无根法谤他,先向同意说,某甲比丘犯如是罪,与我相助,重偷兰。 如破僧相助僧残,未满者偷兰。 九十事第二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说本生因缘者,一以证轻毁过罪故。 二息诽谤故,若不说本生,外道当言:「瞿昙沙门无宿命通。」三以成十二部经故。 此是本生也,佛用愿智以知过去。 问曰:「愿智、宿命智有何差别?」答曰:「宿命智知过去,愿智知三世。 宿命智知有漏,愿智二俱兼知。 宿命智知自身过去,愿智自他兼知。 宿命智一身二身次第得知,愿智一念超知百劫。」古时畜生所以能语,今时畜生所以不语,谓劫初时先有人天未有三恶。 初有三恶,尽从人天中来。 以宿习近故,是以能语。 今时畜生,多从三恶道中来,是以不语。 是中犯者,有八种:谓一种姓、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想、七烦恼、八骂。 以此八种轻比丘者,若以种伎作三事轻毁刹利婆罗门估客子三种人者,突吉罗;以此三事轻毁余人者,尽波逸提。 以余五事轻毁刹利乃至栴陀罗,波逸提。 若以八事现前轻毁,波逸提;屏处轻毁,突吉罗。 若以八事轻毁比丘尼,突吉罗。 以此八事轻毁三众,突吉罗。 以此八事轻毁狂心乱心病坏心、在家无师僧越济人、一切在家人聋人,尽突吉罗,六罪人亦突吉罗。 若前人有此八事,轻毁者波逸提。 若无八事,但为恼故轻毁,突吉罗。 若遣使书信,突吉罗。 若以八事轻毁言:「汝有此八事,皆不应出家法。」如是语故波逸提。 若直以八事轻毁,突吉罗。 除此八事,以余轻毁者,设言:「汝多食多眠多谈语,用出家受戒为?」突吉罗。 此戒体,若闻者,波逸提;不闻者,突吉罗。 凡设有先出家而后癞病者,一切僧事故得共作,若食时莫令坐众中。 九十事第三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是中犯者,有八种:一种、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想、七烦恼、八骂。 是八事皆用五事:如是名、如是性、如是种、如是作、如是相。 此八事中三事种伎作传向刹利婆罗门估客子比丘,突吉罗。 以此三事传向余比丘,波逸提。 若以五事传向一比丘,波逸提。 若以八事传向四众,突吉罗。 传向在家无师僧、若遣使书信、狂心乱心病坏心聋、越济人、六罪人、一切在家人,尽突吉罗。 以五事者,若比丘传此比丘语向彼比丘说,乃至言:「彼说汝是恶骂人,用出家受戒为?」即问:「彼是谁耶。」答言:「某姓。」「某姓是谁?」答言:「某种。」「某种是谁?」答言:「某作。」「某作是谁?」答言:「某相。」若彼闻者,波逸提;不闻,突吉罗。 所以次第五种者,以同名同姓等多故,宜次第定之。 或有两舌非妄语非恶口,如一比丘传此比丘语向彼说,当实说故非妄语,软语说故非恶口,以分离心故名两舌。 或有两舌是妄语非恶口,如一比丘传此比丘语向彼比丘说,以别离心故是两舌,以妄说故是妄语,以软语说故非恶口。 或两舌是恶口非妄语,如一比丘传此比丘语向彼比丘说,以别离心故是两舌,以麁语说故是恶口,当实说故非妄语。 或有两舌是妄语是恶口,如一比丘传此比丘语向彼比丘说,以别离心故是两舌,以妄说故是妄语,以恶声说故是恶口。 妄语、恶口作四句亦如是。 如是解已更说,波逸提突吉罗。 解者,应言闻已更说,若闻者波逸提,不闻突吉罗。 二种骂突吉罗。 在家人骂者,说俗中种种不清净。 出家人骂者,直说出家中不如法事。 除此八事更以余事者,云:「汝是多眠多食人戏笑人,用出家受戒为?」突吉罗。 若言:「汝欺诳人多情诈人。」如是传向比丘者,闻则突吉罗,不闻亦突吉罗。 若不传彼此语,但二边说令离散者,突吉罗。 九十事第四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是人有五种:一者旧人、二者客人、三者受欲人、四者说羯磨人、五者见羯磨人。 是中犯者,若旧比丘于相言诤中相言诤想,如法灭已如法灭想,还更发起,波逸提。 相言诤中相助诤想,如法灭已如法灭想,还更发起,波逸提。 相言诤中犯罪诤想、常所行诤想亦如是。 如相言诤有四句,相助诤、犯罪诤、常所行诤亦各有四句,凡十六句,此诸句中各得波逸提。 如旧比丘于四诤中作十六句,客人、受欲人、说羯磨人、见羯磨人亦于四诤中各有十六句,凡五人八十句,一一句中各得波逸提。 若旧比丘于相言诤中如法灭已如法灭想,还更发起,波逸提。 如法灭中不如法灭想,还更发起,波逸提。 如法灭中生疑,还更发起,波逸提。 如相言诤有三句,句句中得波逸提。 相助诤、犯罪诤、常所行诤亦各有三句,有十二句。 如旧比丘,客比丘、受欲比丘、说羯磨比丘、见羯磨比丘亦各十二句,凡六十句,一一句中波逸提。 若旧比丘于相言诤法不如法灭想,还更发起,突吉罗。 如法灭诤中生疑,还更发起,突吉罗。 如相言诤有二句,余三诤亦各有二句,凡八句,余四人亦有八句,凡四十句,一一句中突吉罗。 若旧比丘于相言诤法不如法灭中不如法灭想,还更发起,不犯。 如相言诤作一句,余三诤亦各有一句。 如旧比丘于四诤中各作四句,余四比丘亦各有四句,凡二十句,一一句中不犯。 此戒体,不问羯磨不羯磨,但僧和合如法作已,后还发起,不问众中屏处,尽波逸提。 若是僧制不入佛法,还更发起,突吉罗。 若非佛法、非僧法,人和合作已,作非法心,还更发起,无罪。 除五种人,外来与欲比丘尽同。 九十事第五此是不共戒,比丘尼与男子说法过五六语,突吉罗。 二男子,不犯。 式叉摩尼、沙弥尼亦突吉罗。 沙弥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亦突吉罗。 女者,能受淫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堪任作淫欲者,突吉罗。 五六语者,五种语名,色阴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此五语无犯。 若过五语,波逸提。 六语名,眼无常、耳鼻身意无常,是名五六语。 若过五六语,波逸提。 有智男子者,谓解人情语言意趣向。 可作证明者,要是相解语言,若方类不同者一切不听。 男子必是白衣,一切出家人亦不得,以事同故。 正使众僧集会,若有女人若多若少,无有智男子,不得为说。 得为尼说法,一切尼众以教诫法故无过。 若比丘以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波逸提。 即先坐处无有智男子,更有异女人来复为说法,先女人亦在中坐,二俱闻法。 设说法已从坐起去,道中更为异女人说法,先女人亦俱闻法。 若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已,入余处更为女人说法,先女人亦在壁立听、若在余屏处听,二俱闻法。 此三处说法,皆于先女人边得罪。 先女人已过五六语,后为余女人说法,亦同闻法,以先因缘故。 若初语时,语语波逸提。 若不知前女人在中者,不犯。 若经说,事事波逸提。 若偈说,偈偈波逸提。 偈者,三十二字、或三十字、或二十字。 若转经者,亦事事波逸提。 不犯者,若说布施福报咒愿、若问而答、若受五戒八戒、若呗。 若说世间常事,突吉罗。 九十事第六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为诸比丘结戒者,为异外道故、为师与弟子差别故、为分别言语令分了故、为依实义不贵音声故。 未受具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余一切人是。 此戒体,以句法教未受具戒人得罪。 句法有二种:一足句、二不足句。 足句者,律师云:同句。 若师诵长句,弟子亦诵长句,是名同句。 是中犯者,若师随声高下诵长句授弟子,弟子与师齐声诵长句者,得波逸提。 若诵短句,齐声同诵,波逸提。 若师诵长句、弟子诵短句,若齐声者,突吉罗。 若师诵短句、弟子诵长句,齐声诵者,突吉罗。 不犯者,若师诵已、弟子后诵,不令声合,不问同与不同句,一切不犯。 义正在同句齐声得波逸提,若句不同齐声者突吉罗。 但令声有前后,一切无犯。 若二人俱经利,并诵无犯,不得合呗。 若比丘无处受诵,乃至得从沙弥尼受法,但求好持戒重德人作伴证明耳。 亦得从白衣受法,但不得称阿阇梨,如是展转皆得受法,但消息令不失威仪。 足味不足味、足字不足字亦如是。 若以同句教具戒人,突吉罗。 若师诵长句、弟子误受短句,突吉罗。 九十事第七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若为利养故向具戒人说者,亦波逸提。 与比丘结戒者,为大人法故、若称德行、覆藏过罪是小人法。 为平等法故,若自称圣德则贤愚各异,前人于众僧无平等心。 「颇有向未受具戒人说过人法无犯耶?」答曰:「有。 若向知识同心无外,不为名利而为说者,无犯。 若遇贼难,畏失夭命故语言:『汝若杀我得大重罪。』若为病故无人看视,得语前人:『若看我者得大福德。』如是等因缘说则无罪,以人身难得故,是故无过。」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一切人是。 实有者,实有过人法。 若比丘实得四向四果,向未受具戒人说者,波逸提。 若实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净观、阿那波那,向他人说,波逸提。 问曰:「不净观、阿那波那,是近小法。 何以名过人法?」答曰:「此是入甘露初门,一切贤圣莫不由之,是故名过人法。」乃至为名利故,言我清净持戒,突吉罗。 若说天龙鬼神来至我所,为名利故,波逸提。 若言旋风土鬼来至我所,为名利故,突吉罗。 若实诵三藏,为名利故向人说者,突吉罗。 随所诵经随所解义随能问答,为名利故向人说者,突吉罗。 九十事第八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不犯。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大护佛法故。 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 除僧羯磨者,凡羯磨者二种,如律文说,若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麁罪者,波罗夷僧残。 向未受具戒人说二篇罪名,波逸提。 说罪事,突吉罗。 若说下三篇罪名,突吉罗。 说罪事,亦突吉罗。 不问前比丘有罪无罪,向未受具戒人说其麁罪,尽波逸提。 若说四众罪,突吉罗。 若遣使、书信印信,亦突吉罗。 若说出佛身血、坏僧轮,对首偷兰遮。 若说四事边、十三事边,一切偷兰遮突吉罗。 若说四众麁罪,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者,见比丘与女人说过人法,谓为波罗夷。 云何波罗夷谓僧残? 邪见比丘与女人说过人法,谓与女人作恶语,是名于波罗夷谓僧残。 云何谓波逸提? 见比丘与女人说过人法,谓与女人过五六语。 云何谓波罗提提舍尼? 见比丘与女人说过人法,谓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 云何谓突吉罗? 见比丘与女人说过人法,谓语女人汝盲汝瞎。 若比丘见余比丘与女人恶口语,是名僧残。 云何于僧残谓波逸提? 见比丘与女人恶口语,谓过五六语,是谓于僧残谓波逸提。 云何谓波罗提提舍尼? 见比丘与女人恶口语,谓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 云何谓突吉罗,见比丘与女人恶口语,谓语女人汝盲汝瞎。 云何谓波罗夷? 见比丘与女人恶口语,谓说过人法。 若比丘见比丘与女人过五六语,是谓波逸提。 云何谓波罗提提舍尼? 若见比丘与女人过五六语,谓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 云何谓突吉罗? 若比丘与女人过五六语,谓语女人此黑此白。 云何谓波罗夷? 若与女人过五六语,谓说过人法。 云何谓僧残? 若见比丘与女人过五六语,谓与女人恶口语。 若见比丘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是名波罗提提舍尼。 云何谓突吉罗? 见比丘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谓语女人此盲此瞎。 云何谓波罗夷? 见比丘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谓说过人法。 云何谓僧残? 见比丘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谓与女人作恶口语。 云何谓波逸提? 见比丘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谓与女人过五六语。 若见比丘语女人此白此黑,是谓突吉罗。 云何谓波罗夷? 见比丘语女人此盲此瞎,谓说过人法。 云何谓僧残? 见比丘语女人此盲此瞎,谓与女人作恶语。 云何谓波逸提? 见比丘语女人此盲此瞎,谓与女人过五六语。 云何谓波罗提提舍尼? 见比丘语女人此盲此瞎,谓从女人精舍内受饮食。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生疑,为波罗夷为非波罗夷? 如见比丘共女人作淫,谓为故出精、谓为石女,后便断疑,于波罗夷中定生波罗夷想。 问曰:「何由断疑?」答曰:「遇善知识故断疑。 遇善知识,能断不善法、能灭邪法、能断不定法。」若见比丘犯僧残生疑,见与女人赤体相抱,疑为赤体为合衣? 为石女为非石女? 若比丘犯与女人过五六语,疑为过五六语为不过? 为石女为非石女? 若比丘见比丘学家中取食,疑为作羯磨若未作羯磨? 若比丘见余比丘语女人此盲此瞎生疑,为言此盲此瞎? 为说余事? 九十事第九与诸比丘结戒者,为灭斗诤故、为灭苦恼故、为得安乐行道故。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此戒体,若僧和合作羯磨不作羯磨,与知事执劳苦人,若僧祈物、若自恣物和合与已,后便呵言随亲厚与,波逸提。 凡众僧中,若为僧执劳苦人,若大德及贫匮者,若僧和合与,尽得与之。 若与欲,和合后呵者,波逸提。 若在外来呵者,突吉罗。 此戒不必言随亲厚与,但言不应与,尽犯。 九十事第十此是共戒,三众不犯。 阐那者,是佛异母弟,优填王妹儿。 俱舍毗国是阐那所生处,白净王安处宫室也。 拘舍弥国安一宫室也,阐那母常在此中。 有一姝亦适此国,以是因缘阐那多住此国。 又以此中利益众生多故,多住此国。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尊重波罗提木叉故、为长养戒故、为灭恶法故。 阐那以十二年前佛常说一偈,今说五篇名为杂碎。 是中犯者,若说四波罗夷呵者,若说一戒呵言:「何用说是淫戒为?」得一波逸提。 若呵事者,四波逸提。 若四通呵者,一波逸提。 若说戒序时呵者,得一波逸提。 问曰:「戒序非戒,何以得罪耶?」答曰:「戒序说二百五十戒义,若呵戒序即是呵一切戒,是故得罪。」如是次第十三事、二不定、三十事、九十事、四悔过、众学法,有百八事,若一一呵,百八波逸提。 若通呵,一波逸提。 七灭诤亦尔。 若说随律经呵者,亦波逸提。 若凡经中有随律经时说呵者,尽波逸提,除随律经。 说余经时随多随少呵者,尽突吉罗。 问曰:「何以说呵戒,随律经等罪重,余经罪轻?」答曰:「戒是佛法之平地,万善由之生。 又戒,一切佛弟子皆依而往,若无戒者则无所依,一切众生由戒而有。 又戒入佛法之初门,若无戒者则无由入泥洹城也。 又戒是佛法之璎珞,庄严佛法,是故罪重。」九十事第十一此戒二缘合结一戒,初缘拔寺中草、第二缘斫大卑跋罗树破鬼神村。 是树神后夜时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问曰:「鬼神何以夜至佛所?」答曰:「佛在世时,夜时多为天龙鬼神说法,昼多为人说法。 所以尔者,人若见诸鬼神则生怖畏,是以昼夜各异。」一面立者,诸神于佛爱敬心重故,有所请求故,有为诸神多乐清净、地不净故。 以是种种因缘,所以不坐。 冬八夜时寒风破竹,炎天竺冬末八夜、春初八夜是盛冬时。 所以尔者,寒势将尽必先盛后衰。 又云:以日下近地故热势微少,是故寒甚。 所以独言破竹者,以竹最坚尚破,况余木耶。 又云:竹性法热,冬夏常青。 寒甚故破,何况余木。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不恼众生故、为止诽谤故、为大护佛法故。 凡有三戒,大利益佛法在余诵:一不得担、二不杀草木、三不掘地。 若不制三戒,一切国王当使比丘种种作役;有此三戒,帝主国王一切息心。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是净人故不犯。 有五种子: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 根种子者,谓故萝卜、芜菁根,如是等根生者。 茎种子者,谓安石榴、葡萄、杨柳,如是等茎生者。 节种子者,甘蔗、麁竹、细竹,如是等节生者。 自落种子者,谓蓼蓝、罗勒、胡荽、橘、梨,如是等自落生者。 实种子者,稻、麻、麦、大豆、小豆、粟[序-予+禾]等,此皆是实种子。 若比丘,五种子中,自断教断、自破教破、自烧教烧,皆波逸提。 教他者,教比丘、比丘尼,得波逸提;若教三众,突吉罗。 若一时烧五种子者,一波逸提。 若一一烧,随所多少一一波逸提。 若摘树叶,若一一摘,一一波逸提。 若一下断树,一波逸提。 如是等比以类可解。 凡净生果生菜,若合子食,是五种子者一切火净。 若不合子食,设果菜非五种子,但刀爪净一切得食。 律师云:一切果若合子食应火净。 若不合子食,一切时得食,不须刀爪净而食。 佛自说,生果菜不问有种子无种子,要须净而食。 不净果若合子吞咽,突吉罗。 若啮破,波逸提。 九十事第十二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此戒体,僧先差十四人,瞋讥是人者,波逸提。 凡差十四人,若羯磨若不羯磨,二俱无过。 若十四人未舍羯磨,瞋讥是人者,波逸提。 若舍羯磨,瞋讥是人,突吉罗。 乃至别房乃同事差作知食人,瞋讥是人,突吉罗。 遥瞋讥十四人,若闻者波逸提,不闻者突吉罗。 遥瞋讥者,不在面前言,音足相关了。 若遣使书信,突吉罗。 九十事第十三此是共戒。 此戒有二,忆识羯磨,不随问答,恼他作忆识羯磨。 作忆识羯磨已,不随问答恼他,波逸提;未作羯磨,不随问答恼他,突吉罗。 二默然恼他故作忆识羯磨,作忆识羯磨已默然恼他,波逸提;未作羯磨默然恼他,突吉罗。 五篇戒中有三戒,二结已合作一戒,如四事中淫戒:一以共人行淫结戒,二以共畜生行淫结戒。 此九十事中有二戒,二结合作一戒,如前瞋讥戒,初以瞋讥陀骠差会故,是一结也。 后不现前瞋讥,便遥瞋讥,复更结戒,是二结也。 虽前后二结,故是一瞋讥戒。 此不随问答戒亦二结也,初以不随问答,因以结戒,是一也。 二以默然恼他,是二结也。 虽是二结,故是一不随问答恼他戒也。 忆识法者,一切五众尽与忆识。 问曰:「此忆识者,是现前、不现前?」答曰:「比丘、比丘尼现前,三众不现前。」要在界内,如学家羯磨亦在界内。 覆钵羯磨不现前,三众亦尔不现前。 作羯磨已,若舍戒沙弥即先羯磨,若返戒还俗后作比丘即本羯磨,若根变作尼即本羯磨,若尼根变亦如是。 亦得作布萨自恣,百一羯磨一切尽得作。 僧祈、自恣、面门腊,一切尽同。 得授他经法,亦得从他受经法,尽无碍也。 不得作和上、依止、畜沙弥。 不舍羯磨得受具戒。 不随问答戒体,必是比丘共说波罗提木叉,为恼故不随问答,波逸提。 若尼三众问戒中事,不随问答,突吉罗。 若问余经法事,不随问答,突吉罗。 若出所犯罪,得解羯磨。 六法尼根变作沙弥,沙弥尼根变作沙弥。 九十事第十四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与诸比丘结戒,为行道安乐故、为长养信敬、为令檀越善根成就故。 僧卧具者,麁细绳床木床种种被褥枕。 露地者,无覆障处。 是中犯者凡有二时:一地了时、二日没时。 若比丘初夜初分露地敷僧卧具,在中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至地了时,波夜提。 乃至地了时敷僧卧具,不自举、不教人举,至地了竟,波逸提。 地了时若露地敷僧卧具,在中若坐若卧,去入室休息,至日没时,波逸提。 若日没时露地敷僧卧具,入室休息,至日没竟,波逸提。 若露地敷僧卧具已,出寺过四十九步,地了,波逸提。 若露地敷僧卧具已,不嘱人游行诸房,突吉罗。 若自卧具者,不随时举,突吉罗。 若敷露地,所以时举者,一畏雨湿、二畏日曝、三畏风吹,以守护故应举覆处。 若露地敷僧卧具,不问出寺不出寺,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虽有覆障,而日雨所及,皆波逸提。 若敷僧卧具,出寺外不问远近,至地未了、日未没,突吉罗。 九十事第十五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是中犯者,若客比丘房中敷僧卧具,出界去,波逸提。 若旧比丘房中敷僧卧具,出界去,作是念即当还,有急因缘不得即还,出界至地了时,突吉罗。 卧具者,麁细绳床木床被褥毡。 敷者,若房内敷僧卧具。 出寺若近若远皆应付嘱,若不付嘱,应自卷亵举之。 付嘱次第法尽在律文。 好持戒大沙弥亦得付嘱之。 若客比丘房内敷卧具,出界期还,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不期还,出界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旧比丘敷卧具竟,出界不期还,至地了时,波逸提。 九十事第十六此是共戒,三众突吉罗。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不苦恼众生故、为灭斗诤故。 是中犯者,若比丘瞋不喜,手自牵出,从床上至地,波逸提。 乃至从土埵上至地,亦波逸提。 要必力能牵者,波逸提;力不能者,突吉罗。 若使他牵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乃至白衣牵比丘者,波逸提。 若使比丘,能牵者,二俱波逸提;不能者,二俱突吉罗。 教余能牵者,波逸提;若不能,突吉罗。 若牵比丘尼三众,突吉罗。 若牵聋盲瞎痖、得戒沙弥、波利婆沙摩那埵,波逸提。 在家无师僧、本破戒比丘还出家受戒、越济人、六罪人、五法人,突吉罗。 白衣,无罪。 除因缘者,若房坏、诸难房中牵出,不犯波罗夷。 先作杀心,强牵出死者,波罗夷;不死者,偷兰遮。 若牵比丘尼,淫乱心牵摩捉者,僧残。 若瞋恨心牵比丘尼,能者波逸提,不能突吉罗。 若尼牵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在僧祈房中、若在尼房中牵尼,突吉罗。 若尼在僧祈房中牵比丘者,波逸提。 若尼房中牵比丘,突吉罗。 九十事第十七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比丘房中先敷卧具竟,后来于坐床前、若卧床前、若房内房外行处高处土埵前,如是一一处,若自敷若使人敷,能敷者波逸提,不能敷者突吉罗。 此戒体,正戒不得强违前人意有所为作。 若为恼他故,闭户开户、闭向开向、然火灭火、然灯灭灯、若呗咒愿读经说法问难,随他所不乐事作,一一波逸提。 必以恼他心故成罪。 九十事第十八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是中犯者,若卧床、若坐禅床,若一脚尖、三脚不尖,若二脚尖、二脚不尖,若三脚尖、一脚不尖,若四脚尖,在重阁上随用力坐卧,一一波逸提。 若用一切软物搘床脚,不犯。 若用塼石瓦等物能伤人者,用以搘床脚,波逸提。 若重阁上安床处牢厚不穿漏者,不犯。 若床脚不尖者,不犯。 设尖不用力坐卧,不犯。 此戒体,必是重阁、尖脚坐床、安床处底薄、用力坐卧,波逸提。 凡比丘坐卧法一切审详,不审详必有所伤,兼坏威仪,突吉罗。 九十事第十九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 凡杀生有三种:有贪毛角皮肉而杀众生;有怨憎恚害而杀众生;有无所贪利有无瞋害而杀众生,是名愚痴而杀众生。 如阐那用有虫水,是谓痴杀众生。 此杀生戒凡有四戒,于四戒中此戒最是先结。 既结不得用有虫水浇草土和泥,便取有虫水饮。 既不得用一切有虫水,便故夺畜生命。 既制不得夺畜生命,便夺人命。 凡夺物命有四结戒,以事异故尽名先作。 是中犯者,若比丘取有虫水浇草上和泥,随用水多少,用用波逸提。 若欲作住止处,法先应看水,用上细叠一肘作漉水囊,令持戒审悉者漉水竟,着器中向日谛看。 若故有虫者,应二重作漉水囊、若三重作漉水囊。 故有虫者,此处不应住。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