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十五 内容: 十诵律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七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作是念:「是达摩弟子毁辱我兄,应当报之。」尔时唤言:「共到某聚落去。」问:「何以故?」答言:「但来。」达摩念言:「是我和上,云何不随语?」从祇桓出。 尔时祇桓门间有诸比丘经行,诸比丘语达摩言:「汝今日必当得多美饮食。」「何以故?」「随逐多知识比丘故。」达摩言:「多以不多,今日当知。」是跋难陀释子随所入家皆请与食,跋难陀言:「小住,日早,时到当取。」达摩作是念:「我和上今日必当受好请处,是故处处不受食。」第二、第三家亦请与食。 跋难陀言:「小住,日早,时到当取。」尔时跋难陀出白衣舍,看日已中,设入聚落乞食者不及时,若还祇桓亦复不及时,即语达摩言:「汝还去,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达摩复自看日已中,设入聚落乞食不及时,若还祇桓复不及时。 达摩又念:「今当何去?」即还祇桓。 诸比丘问言:「汝今日得多美好食耶?」答言:「莫共我语,今日断食。」问:「何以故?」即以是事向诸比丘广说。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故断比丘食?」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跋难陀释子:「云何名比丘,故断比丘食?」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语余比丘:『来,共到诸家。』到诸家已,是比丘不教与食,便作是言:『汝去! 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欲恼彼故,以是因缘无异,波逸提。」家者,白衣家。 驱出者,自驱、若教人驱。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语余比丘言:「汝来! 共到他家。」若未入城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城门令还者,亦突吉罗。 若未入白衣家外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外门令还者,亦突吉罗。 入中门亦如是。 若未入内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内门未至闻处令还者,突吉罗。 若至闻处令还者,波逸提。 (五十一竟)佛在憍萨罗国,与大比丘众游行。 时有五百估客众随逐佛行,作是念:「我等随佛行,当得丰乐安隐。」佛游行到一林中欲宿,时估客各随向火,拾薪草共燃火向。 诸比丘亦随所知识,共拾草木用燃火向。 有一异摩诃卢比丘,拽空中木持着火中,木中有毒蛇得热便出,比丘见之惊怖大唤,估客惊怪谓有贼来,共相谓言:「各自捉矟刀、盾、弓箭聚集财物。」诸估客即起捉诸器仗聚集财物,共相问言:「贼在何处?」比丘言:「无贼但有毒蛇。」诸估客言:「若知是蛇何故大唤? 以大唤故,诸估客众或有相杀,我等几相伤害。」佛闻是事及诸估客诃责比丘,过是夜已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以种种因缘诃责摩诃卢比丘:「云何名比丘,露地燃火?」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无病露地燃火向,若燃草木、牛屎、木皮、粪扫,若自燃、若使人燃,波逸提。」病者,冷盛、热盛、风盛,若向火得差,是名病。 除是因缘,名不病。 露地者,无壁覆障、无席覆、无衣覆,如是等无覆处,名露地。 自着者,自手着。 使着者,教他着。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以草着草火中,波逸提。 若以薪、牛屎、木皮、粪扫着草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木着木火中,波逸提。 若以牛屎、木皮、粪扫、草着木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牛屎着牛屎火中,波逸提。 若以木皮、粪扫、草木着牛屎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木皮着木皮火中,波逸提。 若以粪扫、草木、牛屎着木皮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粪扫着粪扫火中,波逸提。 若以草木、牛屎、木皮着粪扫火中,波逸提。 教着亦如是,乃至露地以火樵着火中,突吉罗。 不犯者,若病、若煮饭、若煮羹、煮粥、煮肉、煮汤、煮染,熏钵、治杖、治钩,不犯。 (五十二竟)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欲羯磨摈跋难陀,时六群比丘在众中遮不得成羯磨。 异时六群比丘余处行去,诸比丘言:「我等今当与跋难陀作摈羯磨。」有比丘言:「六群比丘当来更遮。」诸比丘言:「六群比丘今远去至余聚落,多事未还。」有比丘佐助六群比丘,时住不去。 诸六群比丘懈怠懒惰,说戒自恣僧羯磨时不来,但与欲清净。 诸比丘念:「莫令佐助六群比丘来众中作遮,但取欲来。」即打揵椎集比丘僧,遣人到彼比丘所索欲来,彼问言:「欲作何事?」答言:「有僧事。」彼比丘即与欲。 尔时僧一心和合,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后日大唱言:「僧已与跋难陀作摈羯磨。」彼比丘言:「是羯磨不应如是作,不可我意故。」诸比丘言:「汝已与欲。」彼比丘言:「我不知僧与跋难陀释子作摈羯磨故,若知者不与欲。」自言:「我不是有过不应与欲。」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如法僧事中与欲后悔?」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是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与欲已后悔?」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如法僧事与欲竟,后悔言:『我不应与。』波逸提。」僧事者,所有僧事,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若布萨自恣、若羯磨十四人。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如法僧事与欲竟,后悔言:「我不应与。」波逸提。 若比丘僧如法事,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十四人羯磨,与欲竟后悔言:「我不应与欲。」波逸提。 随心悔言,一一波逸提。 (五十三竟)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诸贤者,随斋日至寺中受斋法,通夜燃灯加趺而坐,为听法故。 时诸上座比丘初夜大坐,至中夜时各各入房。 诸年少比丘及诸沙弥,在说法堂中宿不一心卧,鼾眠寱语,大唤掉臂。 诸贤者言:「看是尊众,不一心眠卧。」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阿罗毗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共未受具戒人宿?」佛尔时但诃责未结此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沙弥罗睺罗,诸比丘驱出房不共宿,罗睺罗即去到边小房中住。 时有客比丘来,作是念:「大房中必上座满,我当向边小房中。」作是念已即向边小房中,到已謦欬打门问言:「此中有谁?」答言:「我是罗睺罗。」比丘言:「出去。」即便出去。 到第二房中,复更驱去。 到第三房中,复更驱去。 罗睺罗作是念:「我所至房舍皆驱出者,今当往至佛厕屋中。」即往厕屋中枕厕板卧。 板下有蛇,先出不在,后夜大风雨堕,蛇得苦恼即还向窟。 时佛忆罗睺罗卧:「若我不觉者,正尔当为蛇所害。」佛即入三昧,自房内没于厕边住,即以神力作龙声。 罗睺罗便觉,佛知而故问:「汝是谁耶?」答言:「我罗睺罗。」「何故在此?」答言:「卧。」问:「何故此中卧?」答言:「余无宿处。」佛言:「汝出。」即便出来。 佛以右手摩罗睺罗头,说是偈言:「汝不为贫穷,亦不失富贵;但为求道故,出家应忍苦。」说是偈已,佛即捉臂将至自房。 时佛独坐床上大座,佛竟夜入禅,用圣默然到地了已,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是沙弥可怜愍,无父母,若不慈愍何缘得活? 若值恶兽得大苦恼,是亲里必瞋言:『诸沙门释子但能畜沙弥,而不能守护。』」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从今为二事利故,听未受大戒人二夜共宿:一者为怜愍沙弥故,二者为有白衣来至寺中应与房宿故。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舍宿,过二夜,波逸提。」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一切人是。 舍有四种:一者一切覆一切障,二者一切障不覆,三者一切覆半障,四者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四种舍中宿,过二夜,波逸提。 起已还卧,随起还卧,一一波逸提。 若通夜坐,不犯。 时有比丘病,使沙弥供给看病,是比丘至第三夜驱沙弥去,是病比丘无人看故垂死。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应唤沙弥在病比丘所立,莫令卧。」有病比丘,沙弥小久立倒地便卧,佛言:「病比丘不犯。 是中有不病比丘,不应卧。」(五十四竟)佛在舍卫国。 尔时阿利吒比丘生恶邪见言:「我如是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诸比丘闻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汝当约勅阿利吒比丘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障道法能障道,汝舍是恶邪见。』当三教令舍是事。」诸比丘言:「如是。 世尊!」即往约勅阿利吒比丘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汝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障道法能障道,汝舍是恶邪见。」作是教令舍此事,第二、第三亦如是教。 诸比丘再三教已,不能令舍,即便起去。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白佛言:「世尊! 我等教阿利吒比丘令舍是恶邪见,不能令舍。 我等便即起来。」佛言:「汝等应作羯磨摈,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故。 若有余比丘,不舍恶邪见者亦如是治。 作不舍恶邪见摈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中。 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如是恶邪见言:「我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僧已约勅令舍恶邪见,而不肯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羯磨,随汝几许时不舍恶邪见,僧随尔所时与作摈羯磨。 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摈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作是言:『我如是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诸比丘应如是教彼比丘:『汝莫作是言:「我如是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汝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障道法能障道,汝当舍是恶邪见。』诸比丘如是教时,坚持不舍,诸比丘当再三教令舍此事。 再三教时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是比丘初应软语约勅,若软语约勅舍者,令作突吉罗悔过。 若不舍者,应作白四羯磨约勅。 约勅法者,一心和合僧中,一比丘唱言:「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恶邪见,作如是言:『我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能障道。』若僧时到僧忍听,僧约勅阿利吒比丘,令舍恶邪见。 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勅阿利吒比丘舍恶邪见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中佛说是比丘应第二、第三约勅令舍是事者,是名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 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 若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约勅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毗尼、如佛教,三约勅竟不舍者,波逸提。 (五十五竟)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知是人作如是语,不如法除罪、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知是人作如是语,不如法除罪、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间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知是人作如是语,不如法悔、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比丘作如是语,不如法悔、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波逸提。」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自说。 如是语者,如所见说。 不如法悔者,未折伏心、未破憍慢。 不舍恶邪见者,是恶邪见未离心故。 如法摈出者,如佛法僧中摈出。 共事者,有二种事:法事、财物事。 共住者,共是人住。 作白羯磨、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自恣、若作十四人羯磨。 共舍宿者,舍有四种:一者一切覆一切障,二者一切障不覆,三者一切覆半障,四者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共摈人作法事,若教经法、若偈说,偈偈波逸提。 若经说,章章波逸提。 若别句说,句句波逸提。 若从摈人问诵受学亦如是。 共财事者,若比丘与摈人钵,波逸提。 与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皆波逸提。 若从摈人取衣钵,波逸提。 乃至取尽形药,皆波逸提。 若四种舍中共宿卧者,波逸提。 起已还卧,随起还卧,一一波逸提。 若通夜坐不卧,突吉罗。 (五十六竟)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沙弥名摩伽,生如是恶邪见:「我知佛法义,作淫欲不能障道。」诸比丘闻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汝等当约勅摩伽沙弥:『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法义,作淫欲不能障道。」汝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淫欲能障道,汝当舍是恶邪见。』」诸比丘言:「如是。 世尊!」即往诃沙弥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法义,作淫欲不能障道。』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淫欲能障道,汝舍是恶邪见。」诸比丘再三教已,不能令舍。 即从坐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 我等约勅摩伽沙弥,令舍恶邪见。 不能令舍,从坐起来。」佛言:「汝等应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不舍恶邪见故。 若更有如是沙弥,亦应如是治。 灭摈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中,一比丘唱言:『大德僧听! 是摩伽沙弥生恶邪见,僧已约勅令舍恶邪见,而不肯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 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知是沙弥灭摈已,便畜经恤共事共宿。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知是灭摈沙弥,便畜经恤共事共宿?」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知灭摈沙弥,便畜经恤共事共宿?」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沙弥作是语:『我知佛法义,行淫欲不能障道。』诸比丘应如是教沙弥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法义,行淫欲不能障道。」莫谤佛,谤佛者不善,佛不作是语。 汝当知,佛种种因缘诃责淫欲能障碍道,汝当舍是恶邪见。』若是沙弥,诸比丘如是诃时,坚持不舍者,诸比丘应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时若舍者善,不舍者诸比丘应如是语沙弥:『汝从今不应言:「佛是我师。」亦不应随诸比丘后行,诸余沙弥得共比丘同房二宿,汝今不得。 痴人灭去,不应住此。』若比丘知是灭摈沙弥,便畜经恤共事共宿,波逸提。」知者,自知、若从他闻、若沙弥自说。 灭摈者,如佛法,一心和合僧作灭摈羯磨。 畜者,持作弟子,自作和上、若阿阇梨。 经恤者,若与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共事者,有二种事:法事、财事。 共宿者,四种舍内共宿。 舍者,若一切覆一切障、一切障不覆、一切覆半障、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教灭摈沙弥法,若偈说,偈偈波逸提。 若经说,章章波逸提。 若别句说,句句波逸提。 若从灭摈沙弥受经读诵亦如是。 若与灭摈沙弥钵,波逸提。 若与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皆波逸提。 若从灭摈沙弥取衣钵、户钩、时药、夜分七日尽形药,一一皆波逸提。 四种舍中共宿,波逸提。 起已还卧,随起还卧,一一波逸提。 通夜坐不卧,亦波逸提。 (五十七竟)佛在王舍城。 尔时世尊为乞食故,早起着衣持钵,阿难从后入王舍城。 时天大雨,水突伏藏出多有宝物。 尔时世尊乞食,食已还耆阇崛山。 佛见是藏多有宝物,佛在前行,阿难随后一寻徐行。 阿难自念:「我若近佛,口气脚声或恼佛故。」佛见是藏,语阿难言:「毒蛇! 阿难。」作是语已即便直过,不往物所。 阿难见已白言:「恶毒蛇。 世尊!」作是语已即便直过,不往物所。 是山下有一贫人刈麦,闻是二种语,作是念:「我未曾见沙门释子毒蛇恶毒蛇,今当往看。」即往,见藏为水突出,见已欢喜言:「沙门释子毒蛇皆是好物。」即以车舆衣囊及日取着家内,以是宝物现富贵相,谓作大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群、马群、牛羊群、车乘、辇舆、人民、奴婢。 是人先有不相可者,作大舍时妨其生业,是人妬嫉,便白王言:「是中先有贫穷贱人,卒见富相,起大堂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群、马群、牛羊群、人民、奴婢,是人必当得大宝藏不欲语王。」王即唤问:「汝得宝藏耶?」答言:「不得。」王念:「此人不被拷治,云何说实?」即勅有司:「尽夺财物,缚着标头,若得宝藏不语王者,皆如是治。」作是教已,即夺财物,缚着标头:「谁得宝藏不语王者,皆如是治。」是人作是言:「毒蛇! 阿难。 恶毒蛇! 世尊。」诸人语曰:「汝莫作是语:『毒蛇。 阿难! 恶毒蛇。 世尊!』汝应作是言:『谁得宝藏不语王者皆有此分。』」是人一心念佛作是言:「毒蛇。 阿难! 恶毒蛇。 世尊!」时人白王:「是人标头作如是语:『毒蛇。 阿难! 恶毒蛇。 世尊!』」王即唤问:「缚汝标头,实作是语:『毒蛇。 阿难! 恶毒蛇。 世尊!』不?」是人答言:「大王! 施我无畏者,我当说实。」答言:「与汝无畏。」即言:「有是宝藏,我先贫贱,山下刈麦。 有二比丘共来上山,一在前行,一在后行。 前行比丘见是藏时,作是言:『毒蛇。 阿难!』语已直去不到物所,亦不取物。 后行比丘亦见,复作是言:『恶毒蛇。 世尊!』语已直去不到物所,亦不取物。 我闻是二语,即作是念:『我未曾见沙门释子毒蛇、恶毒蛇。』寻便往看。 见是宝藏为水所突,见已欢喜,即以车舆衣囊取着家中,现富贵相,起大堂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马群、牛羊群、车乘、辇舆、人民、奴婢。 今我堕罪便忆是语,此恶毒蛇今于我身能作何等? 必噉我命。 为是宝故,王尽夺我所有财物,垂当夺命。」王作是念:「必当是佛与阿难。」王言:「汝去,于命无畏,赏汝金钱五百。 于是急中,说于佛语及阿难所言故,从死得脱。」时是众中大臣大官大声唱言:「甚希有事,忆佛语故便得脱死。」诸比丘闻是事,向佛广说,佛言:「取重物得如是罪,及过是罪,皆由取宝物故。」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维耶离。 尔时诸童子等,出城诣园林中学射,射门扇孔仰射空中筈筈相拄。 尔时跋难陀释子,早起着衣持钵欲入城乞食,诸童子遥见共相谓言:「此跋难陀释子憙作恶罪,若见罪闻罪疑罪无惭愧无厌足,我等今当试看。」即以宝物价直一千,放着道中舍远遥看。 时跋难陀释子到是宝物所,四顾无人取着腋下。 诸童子见即往围绕捉言:「汝比丘法,他物不与便偷取耶?」答言:「不偷。」「何故取耶?」答言:「我谓粪扫物故取。」诸童子言:「云何宝物作粪扫取?」诸童子念:「此恶人,当将诣众官。」作是念已,将诣众官。 众官问言:「汝实偷不?」答言:「不偷,作粪扫想取。」众官又言:「无有宝物得作粪扫取者。」众官是佛弟子,信乐佛故作是语:「比丘云何作偷? 诸童子辈必当虚妄。」即言:「汝去,后莫复尔。 诸露地不与宝莫取。」时跋难陀作是恶事已,还向诸比丘广说是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如是罪恶及过是罪,皆由取金银宝物故。」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若宝、若似宝,自取、教取,波逸提。」宝者,钱、金银、砗璩、玛瑙、琉璃、真珠。 似宝者,铜铁、白鑞、铅锡、伪珠。 自取者,自手取。 教取者,教他取。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捉举他钱金银,波逸提。 捉举他砗璩、玛瑙、琉璃、真珠,波逸提。 若比丘有似宝物,作男子庄严具、女人庄严具、器仗斗具,捉举是物,波逸提。 捉举伪珠,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节日到,诸白衣办种种饮食出园林中。 时毗舍佉鹿子母着五百金钱直庄严身具,出城游戏,还欲入城。 是鹿子母信乐佛及众僧,作是念:「我今出城,不应不见佛而还入城,又我不应着如是庄严具往诣佛所。」即脱严具裹着衣中,与一小婢。 与已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佛以种种说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 鹿子母闻佛说法已,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佛善说法,小婢闻佛法味故,即忘庄严具去。 佛见是衣裹语阿难:「汝看是中,有何物取举?」阿难语净人开看还令裹举。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若宝、若似宝,自捉举、教人捉举,波逸提,除因缘。 因缘者,若宝、若似宝,在僧坊内、若住处内,以如是心取,有主来者当还。 是事应尔。」僧坊内者,物在僧坊壁内、篱内、堑内、障内。 住处内者,随白衣所请住处。 是中云何不犯? 若物在僧坊内,若得净人,教取看举。 若不得净人,应自取看举。 若有来索者,应问:「汝物有何相?」若说相,是者应还;若不是者,应答:「无如是物。」若主未来,是比丘有因缘欲行者,是中有旧住善好比丘,应语言:「我得他所忘物,汝取看举。 有来索者,问相,是者应还;若不是者,应答:『无如是物。』」若过五六岁,无主来索,应施四方僧物中用。 若后有主来索者,应取四方僧物偿。 是物在住处者,若得净人,教取看举。 若不得净人,自取看举。 若有来索者,应问相,是者应还;不是者,应答:「无如是物。」若是比丘有因缘欲去,是中若有舍主善好男女,应语言:「我此中得他是物,汝取看举。 若有索者,问相,是者应还;不是者,应答:『无如是物。』」若过五六岁无来取者,是住处、若少坐床、大床、床板,应用作。 若后有来索者,应取是床座用还。 是事应尔。 (五十八竟)佛在王舍城。 尔时王舍城人,以龙雹因缘故,作一月会。 最后日设会,伎儿作伎,应多与价直。 尔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往看去来。」皆言:「随意。」即便俱往在一面立,遣人语伎人言:「是中有所得物,与我等分,若不与者我坏汝会。」便即往语:「汝所得物与我等分,若不与者当坏汝会。」问:「谁作是语?」答言:「沙门。」问:「何沙门?」答言:「释子沙门。」伎人共相谓言:「我等今牵观者心伎乐已调,若有大乐师尚不能坏,何况释子沙门? 不与汝分。」使即还报:「不肯与汝分。」闻不与已,即张异衣作幔,异衣作障,异衣作敷。 是中着白衣服结加趺坐,辩才庄严赞佛、赞法、赞僧圣戒。 是中有人,从大众中起,试往看之。 如是第二、第三,会处皆空,来就比丘闻法得味不复还去,是中即空。 尔时伎人应大得价,即不复得。 共相问言:「彼中是谁?」答言:「沙门释子。」即诃责言:「是失沙门法、烧沙门法,尽夺我等所得财物。」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不作净染衣着?」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与估客众俱欲度险道。 时有贼来劫估客物,裸形放去,诸比丘亦失衣服。 复有余出家人,亦在此中俱失衣服。 时贼收衣聚在一处,是贼爱佛法故,语诸比丘:「汝等各各还自取衣。」余出家人亦有染衣,诸比丘疑惑,谓是他衣,竟不敢取。 次第到舍卫国,往诣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 诸佛常法,有客比丘来,如是语劳问:「可忍不? 足不? 乞食不难、道路不疲耶?」佛以是语劳问诸比丘:「可忍不? 足不? 乞食不难、道路不疲耶?」诸比丘言:「忍足、乞食不难、道路不疲。」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得新衣者,应三种色中,随一一种,坏是衣色,若青、若泥、若茜。 若比丘不以三种坏衣色,着新衣者,波逸提。」新衣者,若比丘得他故衣,初得故,亦名新衣。 三种坏色者,若青、若泥、若茜。 若比丘得青衣者,应二种净:若泥、若茜。 若得泥衣者,亦二种净:若青、若茜。 若得茜衣者,亦二种净:若青、若泥。 若得黄衣者,应三种净:青、泥、茜。 得赤衣者,应三种净、青、泥、茜。 得白衣者,亦三种净:青、泥、茜。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着不作净衣,波逸提。 若作敷具,波逸提。 若作枕,波逸提。 乃至少时试着,突吉罗。 若比丘得作净竟衣,以不净段物补,却刺缝一点作净,若直缝各各作净。 若比丘得净染衣,却刺缝即是净,不净物补摘不净物,还与僧净染者,如法坏色染也。 不净段物者,非如法色,一尺二尺故,言不净段。 以此衣坏故,以段补之,皆应却刺。 若直缝者,衣主命终,应摘此直缝与僧,乃以此衣与看病人,一点三点以净,此不净色故。 净而却刺,是佛所许如法畜用。 直缝所以不得者,以是世人衣法,故以却刺异俗。 (五十九竟)十诵律卷第十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