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律卷第三十一 内容: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一我曾闻有作如是说:古昔有王最初出世,名大人,众所举。 时王有太子,名善王。 善王有太子,名楼夷。 楼夷王有子,名曰齐。 齐王有子,名曰顶生。 顶生王有子,名遮罗。 遮罗王有子,名跋遮罗。 跋遮罗王有子,名微。 微王有子,名微驎陀罗。 微驎陀罗王有子,名鞞醯梨肆。 鞞醯梨肆王有子,名舍迦陀。 舍迦陀王有子,名楼脂。 楼脂王有子,名修楼脂。 修楼脂王有子,名波罗那。 波罗那王有子,名摩诃波罗那。 举诃波罗那王有子,名贵舍。 贵舍王有子,名摩呵贵舍。 摩呵贵舍王有子,名善现。 善现王有子,名大善现。 大善现王有子,名无忧。 无忧王有子,名光明。 光明王有子,名梨那。 梨那王有子,名弥罗。 弥罗王有子,名末罗。 末罗王有子,名精进力。 精进力王有子,名牢车。 牢车王有子,名十车。 十车王有子,名百车。 百车王有子,名坚弓。 坚弓王有子,名十弓。 十弓王有子,名百弓。 百弓王有子,名能师子。 能师子王有子,名真阇。 从真阇王次第已来有十转轮圣王种族:一名伽[少/兔]支,二名多楼毗帝,三名阿湿卑,四名乾陀罗,五名伽陵迦,六名瞻鞞,七名拘罗婆,八名般阇罗,九名弥悉梨,十名懿师摩。 伽[少/兔]支次第相承五王,多楼毗帝次第五王,阿湿卑七王,乾陀罗八王,伽陵迦九王,瞻鞞十四王,拘罗婆三十一王,般阇罗三十二王,弥悉梨次第八万四千王。 懿师摩王次第百王,从懿师摩王后,有王名大善生。 大善生王有子,名懿师摩。 懿师摩王有子,名忧罗陀。 忧罗陀有子,名瞿罗。 瞿罗有子,名尼浮罗。 尼浮罗有子,名师子颊。 师子颊有子,名悦头檀。 悦头檀有子,名菩萨。 菩萨有子,名罗睺罗。 北方国界雪山侧释种子,生处豪族父母真正,众相具足。 适生已时,诸相师婆罗门皆共占相,记言:「大王! 此儿有三十二大人之相,有此相者必趣二道,终无差错。 若不出家,当为刹利水浇顶转轮圣王,能胜一切,主四天下,名为法王,为众生故而作自在,七宝具足。 所谓七宝者: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典兵宝。 有千子满足雄勐勇健,能却众敌,从海内诸地不加刀杖,自以己力正法治化,无所畏惧而行王事,所为自在不为怯弱。 若当出家入非家者,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于魔众、梵众、沙门、婆罗门众、天及人众,自身作证而自娱乐,与众生说法,上善、中善、下善,有义味具足,开现梵行。」时摩竭王洴沙,备虑边国,遣人处处卫逻。 时王闻逻人所说,北方国界雪山侧有释种子,生处豪族父母真正,有三十二大人之相,相师占相,如上所说。 时逻人往至王所,白王言:「大王当知,北方国界雪山侧,有释种子,生处豪族父母真正,有三十二大人相,如上所说。 王今宜设方便除去彼人,若不尔者,恐后必为王作害,亡国失土将由此起。」王报言:「何得除去? 若彼不出家者,当为刹帝利水浇顶转轮圣王,七宝具足领四天下,所为自在无所怯弱,我当臣属给使。 设当出家学道者,必成无上至真等正觉,为人说法,上中下言悉善,我当为其作弟子。」尔时菩萨渐渐长大,诸根具足,于闲静处作是念:「今观此世间甚为苦恼,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死此生彼,以此身故,不尽苦际。 如是苦身何可得尽?」时菩萨年少,发绀青色颜貌殊特,年壮盛时心不乐欲,父母愁忧涕泣,不欲令出家学道。 时菩萨强违父母,辄自剃须发着袈裟舍家入非家。 尔时菩萨渐渐游行,从摩竭国界往至罗阅城,于彼止宿。 明日清旦,着袈裟持钵,入罗阅城乞食,颜貌端正,屈申俯仰行步庠序,视前直进不左右顾眄,着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 时摩竭王在高楼上,诸臣前后围绕。 王遥见菩萨入城乞食,屈申俯仰行步庠序,视前直进不左右顾眄。 见已即向诸大臣,以偈赞曰:「汝等观彼容,圣行为最胜;相好甚严好,非是下贱人,谛视不顾眄,视地而前进。」王即遣信问,比丘欲所诣? 王所遣使人,随逐比丘后;比丘欲所至,造诣何所宿? 家家遍乞已,诸根寂然定,钵饭速满已,志意常悦豫。 时乞食得已,圣还出城住;山名班荼婆,当于彼止宿。 已知彼宿处,一使在边住;一使速还返,白王如是事。 大王此比丘,今宿班荼山;坐卧如师子,如虎在于山。 王闻彼使言,即严好象乘;众人共寻从,即往礼菩萨。 到彼问讯已,却在一面坐;共相问讯已,复作如是说:「今观年盛壮,众行甚清净;应乘此大乘,群臣侍从好。 颜貌甚端正,必从刹利生;我今与汝对,愿说所生处。」「有国大王治,今在雪山北;父姓名为日,生处名释迦。 财宝技术具,父母俱真正;舍彼行学道,不乐处五欲。 观欲多众恼,出离永安隐;要求灭欲处,是我心所乐。」时王语太子言:「今可于此住,当分半国相与。」菩萨报言:「我不从此语。」时王复重语言:「汝可作大王,我今举国一切所有,及脱此宝冠相与,可居王位治化,我当为臣。」时菩萨报言:「我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岂可贪于边国王位而处俗耶? 王今当知,犹如有人曾见大海水,后见牛迹水,岂可生染着心! 此亦如是,岂可舍转轮王位习粟散小王位? 此事不然。」时王前白言:「若成无上道者,先诣罗阅城与我相见。」菩萨报言:「可尔。」尔时王即从座起,礼菩萨足绕三匝而去。 时有人名阿蓝迦蓝,于众人中为师首,与诸弟子说不用处定。 时菩萨至阿蓝迦蓝所问言:「汝今以何等法,与诸弟子说令得证?」报言:「瞿昙! 我与诸弟子说不用处定,令其得证。」时菩萨便作是念:「阿蓝迦蓝而无有信,我今有信。 阿蓝迦蓝无有精进,我今有精进。 蓝无智慧,我有智慧。 蓝今以此法得证,而况我不静坐思惟以证智慧,我今宁可勤精进证此法耶?」彼即勤精进,不久得证此法。 时菩萨得证已,往阿蓝迦蓝所语言:「汝但证此不用处定为人说耶?」报言:「我正有此法,更无有余。」菩萨报言:「我亦证此不用处定,而不为人说。」阿蓝迦蓝问言:「瞿昙! 汝正有此不用处定,而不为人说耶?」「我亦证不用处定,为人说。 瞿昙! 如我所知汝亦知之,汝所知者我亦知之,汝似我我似汝。 瞿昙! 宁可共知僧事耶?」时阿蓝迦蓝极生欢喜恭敬心,承事菩萨,以之为匹,正与我等。 时菩萨复作是念:「此不用处定,非息灭、非去欲、非灭尽、非休息、非成等正觉、非沙门、非得涅槃永寂之处。」不乐此法,便舍阿蓝迦蓝而去,更求胜法。 时有郁头蓝子,处大众中而为师首。 其师命终后,教师诸弟子与说有想无想定。 时菩萨往郁头蓝子所问言:「汝师以何等法教诸弟子?」报言:「我师以有想无想定教诸弟子。」时菩萨念言:「蓝今无信,而我有信。 蓝无精进,我有精进。 蓝无智慧,我有智慧。 蓝证此法而为人说,况我不证此法。 我今宁可勤精进证此法。」即勤精进,不久得证此法。 时菩萨往至郁头蓝弗所问言:「汝正有此有想无想定,更有余法耶?」报言:「瞿昙! 我正有此法,更无余法。」菩萨报言:「我亦证此有想无想定。」彼问菩萨言:「汝正有此有想无想定耶? 我师蓝亦有此有想无想定作证,我师知者汝亦知之,汝所知者蓝亦知之,汝似蓝蓝似汝。 瞿昙! 今可共知僧事。」时郁头蓝子极发欢喜心,承事菩萨,推着师处,而师事之。 尔时菩萨复作是念:「我观此有想无想定处,非息灭、非无欲、非休息、非灭尽、非沙门、非涅槃永寂之处。」不乐此法,便舍郁头蓝子而去更求胜法。 时菩萨更求胜法者,即无上休息法也。 从摩竭界游化南至象头山,诣郁毗罗大将村中,见一净地,平正严好甚可娱乐,生草柔软悉皆右旋,浴池清凉流水清净,园林茂好。 周遍观之,左右村落人民众多,见已便生念言:「夫为族姓子,欲求断结处,此是好处。 我今求断结处,此处即是。 我今宁可于此处坐而断结使。」时有五人追逐菩萨,念言:「若菩萨成道,当与我等说法。」尔时郁鞞罗有四女:一名婆罗、二名郁婆罗、三名孙陀罗、四名金婆伽罗,皆系心菩萨所:「若使菩萨出家学道,我等当为弟子。 若菩萨不出家学道,在家习俗者,我等为妻妾。」时菩萨即于彼处六年苦行,虽尔犹不证增上圣智胜法。 尔时菩萨自念:「昔在父王田上坐阎浮树下,除去欲心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喜乐一心,游戏初禅。」时菩萨复作是念:「颇有如此道可从得尽苦原耶?」复作是念:「如此道能尽苦原。」时菩萨即以精进力修习此智,从此道得尽苦原。 时菩萨复作是念:「颇因欲不善法得乐法不?」复作是念:「不由欲不善法得乐法。」复作是念:「颇有习无欲舍不善法得乐法耶? 然我不由此自苦身得乐法,我今宁可食少饭麨得充气力耶?」尔时菩萨于异时食少饭麨,得充气力。 时菩萨食少食时,五人各各厌舍而去,自相谓言:「此瞿昙沙门狂惑失道,岂有真实道耶?」时菩萨气力已充,复诣尼连禅水侧,入水洗浴身已出水上岸,往菩提树下。 时去树不远,有一人刈草名曰吉安。 菩萨前至此人所语言:「我今须草,见惠少多。」吉安报曰:「甚善! 不为爱惜。」即授草与菩萨。 菩萨持草更诣一吉祥树下,自敷而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 时菩萨除欲爱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喜乐一心,游戏初禅,是谓菩萨最初得胜善法。 何以故? 由系意专念不放逸故。 时菩萨除有觉有观,得内信喜乐一心念无觉无观,游戏二禅,是谓菩萨得此二胜善法。 何以故? 由系意专念不放逸故。 时菩萨除去喜身受快乐,得圣智所见护念乐,游戏三禅,是谓菩萨得三胜法。 何以故? 由系意专念不放逸故。 时菩萨已舍苦乐,先已去忧喜,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戏四禅,是谓菩萨得此四胜法。 何以故? 由系意专念不放逸故。 时菩萨得此定意,诸结使除尽,清净无瑕秽,所行柔软住坚固处,证宿命智。 自识宿命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数百生、无数千生、无数百千生、劫成劫败、无数劫成无数劫败、无数劫成败,我曾生某处,字某姓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寿命如是,寿命限齐如是,住世长短如是,受如是苦乐,从彼终生彼,从彼终复生彼,从彼终生此,如是相貌,识无数宿命事。 时菩萨于初夜得此初明,无明尽明生,闇尽光生,所谓宿命通证。 何以故? 由精进不放逸故。 时菩萨复以三昧定意清净,无瑕无结使,众垢已尽,所行柔软,住坚固处,知众生生者死者。 以清净天眼观见众生,生者死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贵若贱,随众生所造行,皆悉知之。 即自察知,此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邪见诽谤贤圣,造邪见业报,身坏命终,堕地狱畜生饿鬼中。 复观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正见不诽谤贤圣,造正见业报,身坏命终,生天上人中。 如是天眼清净,观见众生生者死者随所造行,是谓菩萨中夜得此第二明。 无明尽明生,闇尽光生,是谓见众生天眼智。 何以故? 由精进不放逸故。 时菩萨得如是清净定意,诸结除尽,清净无瑕,所行柔软,所住坚固,得漏尽智而现在前。 心缘漏尽智,如实谛知苦、知苦集、知苦尽、知苦尽向道,以得圣谛。 如实知之,如实知漏,知漏集,漏尽向道如实知之。 彼作如是知如是观,于欲漏意解脱,有漏意解脱,无明漏意解脱。 已解脱得解脱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生。 是谓菩萨后夜获此三明。 无明尽明生,闇尽光生,是谓漏尽智。 何以故? 由如来、至真、等正觉,发起此智得无碍解脱故。 尔时世尊,于彼处尽一切漏,除一切结使。 即于菩提树下结加趺坐,七日不动,受解脱乐。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从定意起,于七日中未有所食。 时有二贾客兄弟二人:一名瓜、二名优波离,将五百乘车载财宝,去菩提树不远而过。 时树神笃信于佛,曾与此二贾客旧知识,欲令彼得度,即往至贾人所语言:「汝等知不? 释迦文佛如来等正觉,于七日中具足诸法。 于七日中未有所食,汝等可以蜜麨奉献如来,令汝等长夜得利善安隐快乐。」尔时兄弟二人,闻树神语已欢喜,即持蜜麨往诣道树。 遥见如来颜貌殊异,诸根寂定最上调伏,如被调象无有卒暴,如水澄静无有尘秽,见已发欢喜心。 于如来所前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时二人白世尊言:「今奉献蜜麨,慈愍纳受。」时世尊复作如是念:「今此二人奉献蜜麨,当以何器受之?」复作是言:「过去诸佛、如来、至真、等正觉,以何物受食? 诸佛世尊不以手受食也。」时四天王立在左右,知佛所念,往至四方,各各人取一石钵,奉上世尊,白言:「愿以此钵,受彼贾人麨蜜。」时世尊慈愍故,即受四天王钵,令合为一,受彼贾人麨蜜。 受彼贾人麨蜜已,以此劝喻,而开化之。 即咒愿言:「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义;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汝等贾人! 今可归依佛、归依法。」即受佛教,言:「大德!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是为优婆塞中最初受二归依,是贾客兄弟二人为首。 时二贾人白佛言:「我今从此欲还本生处,若至彼间当云何作福? 何所礼敬供养?」时世尊知彼至意,即与发爪语言:「汝等持此往彼作福礼敬供养。」时贾人虽得发爪,不能至心供养,言:「此发爪,世人所贱除弃之法,云何世尊持与我等供养?」时世尊知贾人心中所念,即语贾人言:「汝等莫于如来发爪所生毛发许懈慢心,亦莫言世人所贱,云何如来使我供养? 贾人当知! 普天世界魔众、梵众、沙门、婆罗门、众天及人,于如来发爪兴供养恭敬,令一切诸天世人魔众、梵众,及沙门婆罗门众,得其功德不可称计。」贾人白佛言:「设供养此发爪,有何证验?」佛告贾人言:「过去久远世时,有王名曰胜怨,统领阎浮提。 尔时阎浮提内,米穀丰熟人民炽盛,土地极乐。 有八万四千城郭,有五十五亿村,有六万小国土。 时胜怨王所住治城,名莲花,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米穀平贱,人民炽盛,国土安乐,园林茂盛,城堑牢固,浴池清凉,众事具足,街陌相当。 贾人当知! 时王胜怨,有婆罗门为大臣,名曰提阎浮婆提。 是王少小周旋,极相亲厚。 后于异时,王即分半国与此大臣。 时彼大臣所得国分,即于中更起城郭,东西长十二由旬,南北广七由旬,米穀丰贱人民炽盛,国土安乐园林茂盛,城堑牢固浴池清凉,众事具足街陌相当。 城名提婆跋提,胜彼莲花城邑。 「贾人当知! 其王无有继嗣。 以无嗣故,向诸神祀泉流、山原、河水、浴池,满善神、宝善神,日月、帝释、梵天、火神、风神、水神、魔醯首罗神、园神、林神、市神、四徼巷神、鬼子母城神、天祀福神祀,所在求请:『愿生男儿。』于异时王第一夫人怀妊,妇人有三种智慧,如实不虚:一自知有娠,二自知从某甲许得,三知男子有爱心于我。 时彼夫人,往白王言:『大王当知! 我今怀妊。』王报言:『大善!』即勅左右,供给供养第一饮食衣服卧具,一切所须皆加一倍。 至十月满已生一男儿,端正无比世之希有。 始生在地无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说此言:『我于天上世间最上最尊,我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苦。』即号曰定光菩萨。 贾人当知! 尔时国王,即命婆罗门中善明相法者告言:『汝等当知,我夫人生一男儿,颜貌端正世之希有,始生出胎无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说此言:「我于天上世间最上最尊,能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苦。」汝等善明相法,与我占相。』时相师白王言:『愿王出此儿令我等相之。』王即自入宫抱儿出见之令相。 诸相师相已,白王言:『王生此儿,有大威神,有大功德,福愿具足。 若此王子,在家者应作刹利水浇顶转轮王,七宝具足领四天下,千子满足勇健雄勐,能却众敌,以法治化,不加刀杖。 若出家者,成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天及人魔、若魔天、梵天、沙门、婆罗门,身自作证而自游戏,彼当说法,上善中善下善,有义有味,具足修梵行。』「贾人当知! 尔时王赏赐婆罗门已,差四乳母,扶侍瞻视定光菩萨:一者肢节乳母、二者洗浴乳母、三者与乳乳母、四者游戏乳母。 肢节乳母者,抱持桉摩支节回戾令政。 洗浴乳母者,洗身浣濯衣服。 与乳乳母者,随时与乳。 游戏乳母者,诸童子等,乘象、乘马、乘车、乘舆,诸杂宝器乐器转机关,作如是种种供养之具,供养娱乐定光菩萨,擎孔雀盖从之。 「贾人当知! 定光菩萨年向八岁九岁时,王教菩萨学种种技术,书、算数、印画、戏笑、歌舞、鼓弦、乘象、乘马、乘车、射御、捔力,一切技术无不贯练。 「贾人当知! 定光转年至十五十六时,王即为设三时殿,冬夏春给二万婇女,使娱乐之。 与作园池,纵广二十由旬,现阎浮提一切华树果树香树,诸奇异树,尽殖之于园。 「贾人当知! 首陀会天日来侍卫,作是念言:『今菩萨在家已久,我今宁可为作厌离。 菩萨得厌离已,早得出家,剃除须发着袈裟,修无上道耶?』伺菩萨入后园时,即往化作四人: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四者出家作沙门。 时菩萨见此四人已,极怀愁忧,厌患世苦,观世如是有何可贪。 「贾人当知! 尔时菩萨得厌离已,即日出家即日成无上道。 贾人当知! 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遍观一切,未见有应度可为转无上法轮者。 时定光如来,去提婆跋提城不远,化作一大城,高广妙好,悬缯幢旛,处处剋镂,作众鸟兽形。 周匝净妙浴池园果,胜于提婆跋提城,化作人民颜貌形色,亦胜彼国人民,使己国人民共与往来交接为亲友。 「贾人当知! 定光如来观察提婆跋提城人民诸根纯熟,即使化城忽尔火然。 时提婆跋提城人见此已,极怀愁忧厌离心生。 定光如来,于七日之中度六十六那由他人,五十五亿声闻。 贾人当知! 尔时定光如来,有大名称,流布十方,莫不闻知,皆共称言:『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普天世界,魔、若魔天、梵众、沙门、婆罗门天及人,自身作证而自娱乐,与人说法,上中下言悉善,有义有味,具足修梵行。』「贾人当知! 定光如来凡常身光照一百由旬。 诸佛世尊常法光照无量,还摄光照余光七尺。 贾人当知! 时胜怨王闻王提阎婆提宫中生一太子,福德威神众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无上正真等正觉道,名闻远布,皆共称言:『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乃至具足修梵行。』胜怨王即遣使往,与提阎婆提王:『相闻知卿生太子,福德威神众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道,乃至具足修梵行,有大名称流布十方,今可遣来吾欲看之。 若卿不遣来者,吾当身自往。』彼时提阎婆提王闻此使语已,即怀愁忧,集诸群臣语言:『汝等思惟,当以何报、作何等方宜称可彼意?』诸臣答言:『当问定光如来,随佛有所言教,我等当顺从行之。』时王提阎婆提与诸群臣,即往定光佛所,头面礼足,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告王言:『今且止! 勿怀愁忧,我自当往彼。』「贾人当知! 时王提阎婆提,自于其国七日供养定光如来,衣服、饮食、床卧具、病苦医药,及比丘僧,不令有乏。 「贾人当知! 定光如来过七日后,与诸比丘人间游行,迳诣药山龙王池边。 贾人当知! 此龙王宫,纵广五百由旬。 尔时定光如来及比丘僧,在彼住止。 时定光如来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昼夜不别,若忧钵钵头摩、鸠勿头、分陀利华等合,鸟兽不鸣,则知是夜;若忧钵诸花开,及诸众鸟兽鸣者,则知是昼。 如是经历十二年中,昼夜不别。 时胜怨王即集诸大臣告言:『自忆昔日有昼有夜,如今何故无昼无夜? 若忧钵众华开,及众鸟兽鸣,则知是昼;若花合鸟不鸣,则知是夜。 为世有非法,为我行有阙? 汝等有过耶? 以诚言告我。』诸臣白言:『王亦无咎,国无非法,我等无过。 今定光如来,在呵梨陀山龙王宫,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是其威神,令昼夜不别。 欲知昼夜者,花合鸟不鸣,则知是夜;若花开鸟鸣者,则知是昼。 王亦无咎,国无非法,我亦无过,此是定光如来威神,不足畏惧。』王问左右臣:『呵梨陀山龙王宫,去此远近?』臣白王言:『去此不远可三十里。』王勅左右:『严驾羽宝之车,今欲往彼礼拜定光如来。』左右即承教,严驾羽宝车已,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知是时。』「贾人当知! 王即乘车,诸臣侍从,诣呵梨陀山龙王宫所。 到已齐不乘车处,下车步进,前至龙王宫。 贾人当知! 时王遥见定光如来,颜色端正诸根寂定,见已发欢喜心,即前至定光佛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 时世尊渐与王说微妙法,劝令欢喜。 时王闻佛说微妙法劝令欢喜已,前白佛言:『如来! 今正是时,应入莲花城。』时定光如来默然受王请。 时胜怨王知佛默然受请已,便从座起,头面礼足而去。 还至国界,告勅人民:『汝等从此莲花城至药山,掘地至膝,以杵捣令坚,以香汁洒地,左右道侧种殖种种花,道侧作栏楯,然好油灯安置其上,作四宝香炉金银琉璃颇梨。』时诸人民受王教令已,如上所说。 时王即集大臣告言:『汝等庄严此莲花大城,除去粪土石沙秽恶,以好细土泥涂其地,悬缯幡盖,烧种种好香,复敷种种氍氀,以种种好花布散其地。』时诸臣即受王教,如勅庄严。 时胜怨王复告诸大臣:『告下国土人民,莫使有卖香花者。 若有卖者,莫使有买者。 若有卖买者当重罚。 何以故? 我自欲供养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故。』「尔时彼国有一大臣婆罗门,名曰祀施,多饶财宝,真珠、虎珀、车璩、马瑙、水精、金银、琉璃,珍奇异宝不可称计。 时彼婆罗门,十二年中祠祀。 若彼祠祀众中,有第一多智慧者,当以金钵盛满银粟,或以银钵盛满金粟,并金澡瓶极妙好盖履屣,及二张好[叠*毛],众宝杂厕杖,并庄严端正好女,名曰苏罗婆提,与之。 时彼祠祀众中,第一上座大婆罗门,是王大臣,有十二丑:瞎、偻、凸背、瘿、黄色、黄头、眼青、锯齿、齿黑、手脚曲、戾身不与人等、凸髋。 贾人当知! 彼祀施婆罗门作是念:『今此上座有十二丑,复是王臣。 云何以我宝物并女,与此人耶?』复作此念:『我今宁可更延祀日,若更有端正聪明智慧婆罗门者,我当与之。』「贾人当知! 雪山南有一仙人,名曰珍宝,少欲乐闲心无所贪,修习禅定获五神通,教授五百梵志使令诵习。 时五通仙人,有第一弟子,名曰弥却,父母真正七世清净,亦复教授五百弟子。 贾人当知! 时弟子弥却,往至珍宝仙人所,白言:『我所学者已达,当更学何等?』时彼珍宝仙人即更自造经书,一切婆罗门所不能知,造已告弟子言:『汝可诵习之,此书诸沙门婆罗门所无有者。 设诵习者,于诸婆罗门中可得最胜第一。』贾人当知! 尔时彼弟子即学习此书诵利已,往至珍宝仙人所,白言:『所学已讫,当受习何等?』师告言:『汝若诵竟,夫为弟子应报师恩,汝今当报。』即问言:『云何当报师恩?』师报言:『须五百金钱。』时弥却闻师语已,将五百弟子,雪山南人间游行,从国至国从村至村,渐至莲花城。 闻诸人言:『耶若达婆罗门,十二年中祠祀天神。 若有聪明第一者,当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并金澡瓶,及好盖极好[叠*毛],七宝杂厕杖,庄严苏罗婆提端正好女与之。』『我今宁可入彼众中,或能得彼五百金钱。』「贾人当知! 弥却即入彼祀中,当入时有大威神光明。 时耶若达婆罗门作是念:『此人来入祠祀,有大威神光明,今必当移上座去,以此摩纳安置其处。 若此摩纳得上座处坐者,汝等当如我所作,皆共高声称善,作众伎乐散花烧香恭敬礼事。』时诸人等即受教,言:『可尔。』当如教为之时,弥却摩纳入彼众已,从下而问:『汝等诵何等经书? 诵得几许?』随所诵多少者报言:『我诵尔许。』于摩纳所诵,百倍万倍巨亿万倍,不可为比,不如摩纳。 次问二、三人乃至百千人:『汝等诵何等? 知何经书? 所诵得几许?』随所诵报言:『我等诵尔所。』于摩纳所诵,百倍万倍巨亿万倍,不相为比。 次问第一上座:『汝知何经书? 诵得几许?』其人随所诵多少报言:『我诵尔所。』弥却摩纳复胜于彼。 时弥却摩纳语言:『我所诵知者出过汝上。』即语其人言:『汝去! 我坐汝处。』上座报言:『汝莫使我移,我设于此得好供养及金宝,两倍与汝。』弥却摩纳报言:『正使满阎浮提七宝与我者,我终不取,汝但移去。 何以故? 我有此法,应坐此座。』「贾人当知! 时彼弥却摩纳,移彼上座即自坐之。 当移坐时,地六种震动,即共高声称善,作众伎乐花香供养。 贾人当知! 彼耶若达,极怀欢喜,自庆无量,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金盖七宝厕杖,金银澡瓶,极妙好[叠*毛],庄严好女,至弥却摩纳前白言:『唯愿受此众宝物并受此好女。』弥却报言:『我不须是。』即问言:『欲须何等?』报言:『我须五百金钱。』即以五百金钱与之。 「贾人当知! 时弥却摩纳取此五百金钱已,从坐起而去。 时苏罗婆提女亦随而去。 时弥却摩纳还顾语女言:『汝何故随我后行?』女报言:『父母遣我与君作妻。』弥却摩纳报言:『我今修梵行不须汝,若有爱欲者乃须汝耳。』时彼女即还入父园中,园中有清净浴池,池中有七茎莲花,五花共一茎香气芬馥花色殊妙。 复有二花共一茎,其香色殊妙,见已便生此念:『我今观此花极为妙好,我今宁可採此花与弥却摩纳,令心喜悦。』即採花置水瓶中,出园外遍求弥却摩纳。 时弥却摩纳还入钵摩大国,见国内人民,扫除道路除去不净,以好土填治平正,以花布地香汁洒之,悬缯幡盖敷好氍氀,见已问城中行人言:『今观此城严好乃尔,为用岁节、为用星宿吉日,而修治如是耶?』行人报言:『今定光佛当来入城,以此故修治如是。』弥却摩纳心念言:『我今宜可以五百金钱,买好花鬘、好香、好伎乐幢幡、好盖,先当持用供养定光如来,后当更与师求财。』即于彼钵摩国所可求买者皆不可得。 何以故? 胜怨王制重故。 时苏罗婆提女遥见弥却摩纳来,语言:『年少! 何故行步速疾,汝有所须耶?』即报女言:『我须好花。』问言:『摩纳用花作何等?』报言:『我欲作佛种无上根栽。』其女问言:『此花已萎枯色变,不可复种。 云何由此作佛种无上根栽?』摩纳报女言:『此田良美,正使此花萎枯色变种子燋烂种之故生耳。』其女报言:『汝可取此花去作佛种无上根裁。』摩纳报言:『若受我价卖与我者,我当取之。』其女报言:『摩纳何以惜我财物。 我父名耶若达,自多饶财宝。 摩纳欲买花者,与我作要誓,所生之处常与我作夫耶?』摩纳报言:『我行菩萨道,一切无所爱惜,有人乞者乃至骨肉不惜,唯除父母,但恐汝常与我作碍。』其女报言:『汝所生之处,必有大威神。 我亦有威神,欲以我施随汝与之。』时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花,余二茎花与弥却摩纳,言:『此是我花,寄汝以上定光如来。 何以故? 愿与汝所生之处常不相离。』「贾人当知! 尔时弥却摩纳得此七花已,极怀欢喜不能自胜,即诣城东门。 当尔之时,不可数亿千众生,皆持花香,悬缯幡盖,作众伎乐,待定光如来。 时弥却摩纳欲前散花,而不能得前,即还问胜怨王言:『汝以何故修治城内,为用岁节会日、为用星宿吉日,而作庄严国土妙好乃尔耶?』时王报言:『今有定光如来当入城,是故治之耳。』摩纳问王言:『云何得知如来三十二相耶?』王报言:『诸婆罗门书谶所记,是故知之耳。』摩纳报言:『若尔者,我诵此书明知是事。』王言:『汝若审知者,先可往瞻三十二相,然后我当见之。』「贾人当知! 尔时摩纳闻王语已,欢喜不能自胜,即往城东门外。 时众多人民见摩纳来,欢喜皆与开道。 何以故? 承王命故。 贾人当知! 时摩纳遥见如来,心中欢喜,即以七茎花,散定光如来上。 佛以威神,即于空中化作花盖,广十二由旬,茎在上叶在下,香气芬馥普覆其国,无不周遍视之无厌,佛所游行花盖随从。 时城中人民男女,尽脱新衣敷地。 时摩纳所披二鹿皮衣,脱一敷地。 时城中人,捉此皮衣掷弃。 时摩纳心自念言:『定光如来不见愍念。』时定光如来即知彼心所念,化地作泥,无人能敷衣置上者。 贾人当知! 摩纳复作是念:『城内人愚痴无所分别,所应敷处不敷。』即持鹿皮衣敷彼泥中,然不奄泥。 贾人当知! 摩纳发五百岁常髻未曾解,摩纳即问如来:『不审世尊能蹈我发上过耶?』报言:『能。』摩纳即解髻发以布泥上,心发愿言:『若今定光如来不授我别者,我当于此处形枯命终,终不起也。』时定光如来知此摩纳至心宿殖善根众德具足,以左足蹈发上而过,语言:『摩纳汝还起,汝于当来无数阿僧祇劫,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闻此别已,即踊在空中,去地七多罗树,发犹布地如故。 「贾人当知! 时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右顾犹如大象王,告诸比丘:『汝等莫以足蹈摩纳发上。 何以故? 此是菩萨发,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应蹈上。』时数千巨亿万人,皆散花烧香供养其发。 「贾人当知! 时胜怨王大臣十二丑者,闻定光如来授摩纳别号,寻往至胜怨王所,白言:『我能堪任二万岁中,供养定光如来及众僧,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王报婆罗门言:『汝意快哉! 宜知是时。』时此婆罗门,于二万岁中供养定光如来及比丘僧,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已,发此愿言:『我今二万岁中供养定光如来及比丘僧,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然摩纳移我坐处坐,夺我供养,毁我名誉,缘此福报因缘,在在生处常当毁辱此人,乃至成道,终不相舍离。』「贾人当知! 尔时耶若达婆罗门者,岂异人乎! 莫作异观,今执杖释种是。 尔时苏罗婆提女者,岂异人乎! 今释女瞿夷是。 尔时胜怨王大臣十二丑婆罗门者,岂异人乎! 莫作异观,今提婆达身是。 尔时珍宝仙人者,岂异人乎! 莫作异观,今弥勒菩萨是。 尔时弥却摩纳者,岂异人乎! 莫作异观,今我身是。 贾人当知! 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以佛眼观天下,无不入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况复无欲无瞋恚无痴,施中第一,为福最尊。 受取中第一,而无报应也!」尔时贾人兄弟二人,即从座起复道而去。 尔时世尊食贾人麨蜜已,即于树下结加趺坐七日不动,游解脱三昧而自娱乐。 七日已从三昧起,由食麨蜜故,身内风动。 所以名阎浮提地者,树名阎浮提,去彼不远有呵梨勒树,彼树神笃信于佛,即取呵梨勒果来奉世尊,头面作礼已在一面立。 树神白佛言:「世尊! 由食麨蜜故,身内风动。 愿今可食此果,亦可当食兼以为药得除内风。」时世尊慈愍彼故,即便受之告言:「汝今归依佛,归依法。」答言:「如是。」即归依佛、归依法。 诸神受归依者,呵梨勒树神最初。 尔时世尊食呵梨勒果已,于树下结加趺坐七日思惟不动,游解脱三昧而自娱乐。 七日后从三昧起,到时着衣持钵,入郁鞞罗村乞食,渐至郁鞞罗村婆罗门舍中庭默然而住。 婆罗门见世尊默然住,发欢喜心,即出食施与世尊。 世尊慈愍故,即受彼食,告言:「汝今归依佛、归依法。」答言:「如是世尊!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时世尊受此婆罗门食已,更诣一离婆那树下,七日中结加趺坐思惟不动,游解脱三昧而自娱乐。 时世尊七日后从三昧起,到时着衣持钵,入郁鞞罗村乞食,渐至郁鞞罗婆罗门舍中庭默然而住。 时彼婆罗门妇,是苏阇罗大将女,见如来中庭默然而住,见已发欢喜心即出食施与世尊。 世尊慈愍彼故,即受其食,食已告言:「汝今归依佛、归依法。」答言:「如是。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诸优婆夷受归依佛归依法者,此郁鞞罗妇,苏阇罗大将女优婆夷为最初。 尔时世尊,食彼食已,即还诣离婆那树下,七日结加趺坐思惟不动,游解脱三昧而自娱乐。 时世尊七日后,到时着衣持钵入郁鞞罗村乞食,渐次至郁鞞罗婆罗门舍中庭默然而住。 时郁鞞罗婆罗门男女,见如来已发欢喜心,即出食施如来,慈愍彼故,即受其食。 食已告言:「汝等今归依佛、归依法。」答言:「尔! 我等今归依佛、归依法。」时世尊食彼食已,即诣文驎树文驎水文驎龙王宫。 到彼已结加趺坐七日思惟不动,游解脱三昧而自娱乐。 尔时七日天大雨极寒,文驎龙王自出其宫,以身绕佛头荫佛上,而白佛言:「不寒不热耶? 不为风飘日曝、不为蚊虻所触娆耶?」尔时七日后雨止清明,时龙王已见雨止清明,还解身不复绕佛,即化作一年少婆罗门,在如来前,合掌[跍*月]跪,礼如来足。 时世尊七日后从三昧起,即以此偈而赞曰:「离欲欢喜乐,观察法亦乐;世间无恚乐,不娆于众生。 世间无欲乐,越度于欲界;能伏我慢者,此最第一乐。」尔时文驎龙王前白佛言:「我所以身绕如来头荫如来者,不欲娆触如来。 但恐如来身为寒热、风飘、日曝、蚊虻所娆。 以是故,绕佛身头荫其上耳。」佛告龙王:「汝今归依佛法。」答言:「如是。 我今归依佛法。」是谓畜生中受二归依,龙王为首。 尔时世尊,游文驎龙王树下住已,便往诣阿踰波罗尼拘律树下,到已敷坐具结加趺坐,作是念言:「我今已获此法,甚深难解难知,永寂休息微妙最上智者,能知非愚者所习,众生异见、异忍、异欲、异命,依于异见乐于樔窟,众生以是乐于樔窟故,于缘起法甚深难解。 复有甚深难解处,灭诸欲爱尽涅槃,是处亦难见故。 我今欲说法,余人不知,则于我唐劳疲苦耳。」尔时世尊说此二偈,非先所闻,亦未曾说:「我成道极难,为在樔窟说;贪恚愚痴者,不能入此法。 逆流回生死,深妙甚难解;着欲无所见,愚痴身所覆。」四分律卷第三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