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二十八 内容: 十诵律卷第二十八(第四诵之八)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 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下 佛语比丘:「布施有八种。 何等八? 一、界布施;二、依止布施;三、制限布施;四、给得布施;五、僧得布施;六、现前得布施;七、夏安居得布施;八、指示得布施。 」 云何名界布施? 有一人言:「是衣布施是中住处僧。 」夏后月受迦絺那衣,是衣谁应受? 佛言:「虽夏后月受迦絺那衣,若比丘入是界内者应受。 」是名界得布施。 云何名依止布施? 如多比丘多住处作内界,夏安居自恣竟舍本界,结僧坊垣壁作内界。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众僧故,布施诸衣、应分物,是衣谁应受? 佛言:「虽舍本界,是诸比丘本多住处作界内夏安居,是衣物诸比丘尽应分。 」是为依止得布施。 云何制限布施? 有一住处有二部比丘僧夏安居,有受法众、有不受法众。 是众僧夏安居竟,作如是制限:「此族布施我等受,彼族布施汝等受。 此家布施我等受,彼家布施汝等受。 是间行处布施我等受,彼间行处布施汝等受。 是间聚落布施我等受,彼间聚落布施汝等受。 是间去处聚落布施我等受,彼间去处聚落布施汝等受。 是间街巷多人处布施我等受,彼间街巷多人处布施汝等受。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僧故,捉上座手布施,与僧诸衣、应分物,白佛言:「是衣物谁应受? 」佛言:「随何部作上座,是物应属一部。 」「若檀越捉第一上座手、第二上座手言:『是物施僧。 』是物应属谁? 」答言:「二上座是一部上座,应属一部。 」「若二上座各是一部,应属二部,云何应分? 」答言:「次第等分四分,第四分应与沙弥。 」是名制限得布施。 云何给得布施? 若为人作布施,为因缘作布施: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十六日、月一日,乃至布萨时一钱给某处,是诸物给处与,是为给得布施。 云何僧得布施? 是住处有檀越言:「是衣与住处僧。 」是时夏后月,是住处不受迦絺那衣,白佛:「是衣谁应受? 」佛言:「夏后月是住处,虽不受迦絺那衣,诸比丘是中住处住,是衣应属。 」是为僧得布施。 云何现前得布施? 有檀越言:「是住处与现前僧。 」是时夏后月,是住处受迦絺那衣,白佛言:「是衣谁应受? 」佛言:「虽夏后月是住处受迦絺那衣,诸比丘是中住处现在,是衣是辈应属。 」是为现前得布施。 云何夏安居得布施? 有檀越言:「是衣与是住处夏安居僧。 」是时非夏后月,此住处迦絺那衣不受,白佛言:「是衣谁应受? 」佛言:「若非夏后月,此住处迦絺那衣不受,诸比丘是中住处夏安居竟,是衣是辈应受。 」是为夏安居得布施。 云何示得布施? 有檀越言:「是衣与耆阇崛山中、若毗婆罗跋首山中、若萨波烧持迦波婆利山中、若萨多般那旧河山中。 」白佛:「是衣谁应受? 」佛言:「是衣何处示? 示处应受。 」是为示得布施。 佛在舍卫国。 是时长老意师,夏后月与大比丘僧五百人游行诸国。 以长老意师故,僧大得供养,时食怛钵那种种粥、多诸衣布施。 是时诸比丘如是思惟:「以是长老意师故,僧大得供养,时食怛钵那、多诸衣布施。 」诸比丘往诣意师所问言:「为大德大得供养,时食怛钵那多诸衣物布施。 长老! 是衣物谁应受? 」长老意师言:「诸长老! 如佛毗尼中语:『有一住处一比丘夏安居,诸人虽为客比丘故布施,僧诸衣应分物。 是一比丘独在此夏安居,是衣应独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住处、无住处、无聚落阿练儿处亦尔。 』诸长老! 汝等如是比衣应受。 」如长老意师多亦如是,如长老耶舍、长老耶首陀亦如是。 又一时众多大上座比丘大迦叶为首,波罗利弗城雍园中住。 是时摩竭国一住处,独一比丘住。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僧故,布施诸衣应分物。 是比丘如是思惟:「是住处诸人为僧故,布施诸衣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我当往问长老迦叶等诸上座比丘,是衣物谁应受? 」即具以是事问诸长老。 诸长老言:「如佛毗尼中说:『有一比丘,一住处夏安居,是诸人为夏安居僧故,布施诸衣应分物。 是一比丘独夏安居,是衣应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住处、无住处、无聚落、阿练儿处亦尔。 如是比衣应受。 』」 佛在舍卫国。 是时给孤独儿,字僧迦罗叉,顶结发故,诣祇林中多设食供养僧。 诸比丘大会千二百五十人,诸居士见大众集,是中为僧故,布施诸衣、现前僧应分物。 旧比丘言:「是夏末月是中受一日成衣,是时布施夏安居僧应分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白佛。 佛言:「虽夏末月受迦絺那衣,是名因缘衣,现前僧应分。 」 佛在舍卫国。 有阿罗汉比丘般涅槃,为是比丘故,诣祇林中多设食供养僧,诸比丘多会千二百五十人。 诸居士见大众集,是中为僧故,布施诸衣、应现前僧分物。 旧比丘言:「夏末月是中受迦絺那衣,是衣施夏安居僧应分。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虽夏末月住处受迦絺那衣,是因缘衣现前僧应分。 」沙弥来索衣分,诸比丘不与。 诸比丘言:「佛说夏安居衣分应与沙弥,随比丘法物应与沙弥,佛不语因缘衣应与。 」以是事白佛。 佛言:「听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 以是事白佛。 佛言:「诸檀越布施,沙弥若立、若坐、若次第自手布施,应属沙弥。 若檀越不分别,与作次第分竟,四分与沙弥一分。 」 佛在舍卫国。 是时给孤独居士死,故祇林破,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 佛言:「比丘若可治便如法治。 」诸比丘治不能办,转破坏,白佛。 佛言:「给孤独居士有子,字僧迦罗叉,应语:『是祇林汝父作,而今倾损,汝能治不? 』」诸比丘到语言:「僧迦罗叉! 是祇林汝父所作,今日倾损,汝何以不治? 」答言:「诸大德! 我先知我父十八亿金买空地与佛及僧,今日破,此非我事。 僧若持祇林与我,我当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与。 有二人大得福德:一人新起、一人补故,二人俱得无量福德。 云何应与? 僧迦罗叉着内界中,一比丘应僧中如是唱:『大德僧听! 是祇林无主,僧迦罗叉欲治。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祇林无主当与僧迦罗叉治故。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祇林无主,僧迦罗叉能治。 是祇林无主,当与僧迦罗叉治故。 谁诸长老忍祇林与僧迦罗叉治者,是长老默然,谁不忍便说。 』『僧与竟,祇林无主,僧迦罗叉治,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憍萨罗国中一住处一比丘住,春月迦絺那衣讫,是中僧得布施现前应分物。 是比丘如是思惟:「是中住处僧得诸衣物、现前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我何以不到佛所问:『是衣物谁应受? 』」是比丘即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须臾具以是事白佛。 佛言:「春月迦絺那衣讫。 」 憍萨罗国中一住处一比丘住,是中僧得布施现前僧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是衣物应云何受? 」佛言:「有一比丘一住处住,诸人为僧故布施诸衣现前僧应分物。 是比丘得此衣,应心生口言:『是衣物僧所得,应分物应属我,我护我受我用。 』如是作是名得羯磨。 若余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此衣不应受;若受得突吉罗罪,亦应共余比丘分。 若如是不作者,出界得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二比丘一住处,当云何分? 应展转分、自受分。 云何展转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是衣诸人为僧故布施,诸衣僧应分物,是边尔许为我分,即此分与汝长老,是分属长老,汝护汝受汝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是名展转分。 云何名自受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是衣诸人为僧故布施,诸衣僧现前应分物,是衣物中尔许,汝应得应属汝,汝护汝受汝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是名自受分。 若如是作,名得羯磨。 若余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此衣不应受,若受得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如是不作出界,得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三比丘一住处。 云何分? 三比丘应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 云何展转分? 如上说。 自受分亦尔。 云何堕筹分? 是衣作两分,应如是言:『是分属上座,是分属下座。 复次是分属下座,是分属上座。 』如是作竟,应堕一筹。 异比丘见不应更堕筹。 若堕者,诸比丘得突吉罗罪,亦应异比丘共分。 若如是不作者,出界得突吉罗罪,应异比丘共分。 若有四比丘一住处。 当云何分? 四比丘应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若僧羯磨分。 展转分、自受分、堕筹分亦如上说。 云何僧羯磨分? 是衣僧应羯磨与一比丘,一心会僧,僧中一比丘应唱:『大德僧听! 是衣是中住处僧得现前应分物。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是衣僧作羯磨,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是衣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是比丘得僧羯磨与衣,取不肯还,如是言:『实布施,善与、善取法、善断事,皆出僧中,何以还索? 』」佛言:「是比丘应如是教:『是布施为清净故施。 』还者善。 若不还,应强夺。 教突吉罗罪忏悔。 」 尔时诸沙弥来索衣分,诸比丘不与,如是言:「佛说安居起衣与沙弥分,随比丘所须物与沙弥分、因缘衣与沙弥分,未说非时衣与沙弥分。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 白佛。 佛言:「沙弥若坐、若立,若次第檀越自手布施,应属沙弥。 若不如是与,第四分与沙弥。 」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土地有一住处一比丘死,诸比丘不知衣钵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羯磨与一比丘。 羯磨者,和合僧中一比丘唱:『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 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若衣现前僧应分物若非衣,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谁诸长老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是长老忍默然,若不忍便说。 』『僧某甲比丘死,所有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是比丘衣钵僧分竟,问诸比丘:「谁看是病比丘? 」有比丘言:「我。 」僧言:「担是死人去。 」比丘言:「大德! 我非旃陀罗、非白癞病,衣钵物僧分,我何以担死人去? 是人活时恭敬爱念我,我已报竟。 是死人谁欲得者便担去。 」是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先与看病比丘六物,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看病人六物云何与? 一心会僧,僧中一比丘应唱:『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看病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僧羯磨与看病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 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僧羯磨与看病人。 谁诸长老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僧羯磨与看病人。 忍者是长老默然,不忍是长老便说。 』『僧已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僧羯磨与看病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是比丘衣物处处寄,是比丘衣物现前僧分竟,僧问是看病比丘:「谁供养瞻视? 」答言:「我等。 」僧言:「汝等彼处处所寄处衣索取。 」诸瞻病人往索不得,便起斗诤相言,以是事白佛。 佛言:「现前六物先与看病人,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是比丘多衣多钵多财物,不知是比丘受何等僧伽梨? 何等郁多罗僧? 何等安陀会? 何等钵? 何等漉水囊? 何等尼师檀? 以是事白佛。 佛言:「谁是根本看病人? 看病人先应问病者:『受何等僧伽梨? 何等郁多罗僧? 何等安陀会? 何等钵? 何等漉水囊? 何等尼师檀? 』若如是问已,资生六物与看病人,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若如是不问、若不知、不信,与不大好、不大恶六物,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僧在死比丘尸前分衣钵物,是死比丘动起语诸比丘:「诸大德上座! 莫分我衣钵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莫即于死尸前分。 若死尸已去、若僧在异处应分。 」 憍萨罗国土地与学沙弥死,是衣钵物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当死时,现前僧应分衣钵物。 」 憍萨罗国一住处有沙弥死,诸比丘不知衣钵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所着内外衣应与看病人,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云何应与? 一心会僧,僧中一比丘应唱:『大德僧听! 某甲沙弥死,是沙弥所有内外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某甲沙弥死,内外衣现前僧应分,僧羯磨与看病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沙弥死,是沙弥所有内外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看病人。 谁诸长老忍某甲沙弥死,内外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看病人者默然,不忍者便说。 』『僧与某甲沙弥死,是沙弥所有内外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看病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佛在舍卫国,长老忧波离问佛言:「可分物、不可分物。 何等可分物? 何等不可分物? 」佛言:「一切田地、一切房舍、一切床榻卧具、一切细车、一切麁车、半庄车、步舆车不应分。 「一切铁物不应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除钵、小钵、半钵、键鎡、小键鎡、剃头刀、钳镊、截爪刀、针刀子、户钩、曲户钩、剃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钵、钩衣钩、壁上钩、匕钵、榰禅镇,除上尔所物,余一切铁物不应分。 「一切铜物不应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除水盆、瓮盖、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钵、钩衣钩、壁上钩、禅镇、匕钵榰,除上尔所物,一切铜物不应分。 「一切石物不应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水瓶、水盆盖、水物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钵钩、禅镇。 除上尔所物,一切石物不应分;一切水精物不应分,除釜、熏钵钩、香鑪、熨斗,余如上说。 「一切瓦物不应分,除盆受二斗已下应分:水瓶、水盆盖、水物钵、小钵、半钵、键鎡、小键鎡、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禅镇,除上尔所物,余一切瓦器不应分。 「一切贝物不应分,除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禅镇、香鑪、熏钵钩、衣钩、盛药函、匕钵榰,是一切贝物应分,余一切不应分。 「一切牙齿物亦如是。 「一切角物不应分,除受半升已下应分,除刀匣、衣钩、壁上钩、刮污篦、灌鼻筒、禅镇、盛药函、匕钵榰,如是一切角物可分,余不应分。 「一切皮物不应分,除盛酥油囊受半升已下,系革屣韦、系鞾韦、鹿韦、熟韦、裹脚跟指韦应分。 「一切木物不应分,除杅受二升已下,水瓶、水盆、瓮盖、刀匣、刮污篦、衣钩、钵钩、壁上钩、钵榰、禅镇,如是一切木物可分,余一切不应分。 「一切竹物不应分,除盖、扇、箱箧、席杖等应分,一切赭土不应分。 「一切染色若煮、若未煮不应分。 」 佛在舍卫国,是时语诸比丘:「有住处,一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一住处,一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衣物属守戒比丘。 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一住处,一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有一住处,一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有一住处,二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二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二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二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有三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三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三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三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四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四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一摈比丘、一守戒比丘共住。 若摈比丘死,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属摈比丘。 若余守戒比丘来,应与。 一摈比丘、二守戒比丘;一摈比丘、三守戒比丘;一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二摈比丘、一守戒比丘;二摈比丘、二守戒比丘;二摈比丘、三守戒比丘;二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三摈比丘、一守戒比丘;三摈比丘、二守戒比丘;三摈比丘、三守戒比丘;三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四摈比丘、一守戒比丘;四摈比丘、二守戒比丘;四摈比丘、三守戒比丘;四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 憍萨罗国一住处,二比丘住,一比丘死。 是一比丘如是思惟:「佛毗尼中说:『若比丘死时,现前僧中衣钵物应分。 』我一人非僧,我当往佛所问:『是衣钵物应属谁? 』」即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佛言:「大德! 我等二比丘憍萨罗国住,一比丘死。 我如是思惟:『佛毗尼中说:「若比丘死时,衣钵物现前僧应分。 」我一人非僧。 』」我今问世尊:「是衣钵物应属谁? 」佛言:「有二比丘共一处住,一比丘死,即死时余一比丘应心念口言:『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尔许现前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可分物,是物属我,我护我受我用。 』如是作羯磨竟,若异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是比丘衣钵物不应受;若受,犯突吉罗罪,亦应共余比丘分。 如是不作出界,犯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三比丘一住处,一比丘死。 二比丘是衣钵物,若展转分、若自受分。 云何展转分? 一比丘应如是念言:『长老!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尔所现前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 是边尔许分物属我。 是分与汝长老,是分汝自护、自受、自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念言:『长老!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 是边尔许分物属我。 是分与汝长老,是分汝自护、自受、自用。 』是为展转分。 云何自受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念:『长老!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 是边尔许分物属汝,是分汝长老自护自受自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言念:『长老!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 是边尔许分物属汝,是分汝长老自护自受自用。 』是为自受分。 如是作竟,若异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是衣不应受;若受,犯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如是不作者,出界犯突吉罗罪,亦应异比丘分。 「若四比丘一住处,一比丘死,三比丘若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 展转分、自受分如上说。 云何堕筹分? 是衣钵物作二分,应如是言:『是分属上座,是分属下座;若是分属下座,是分属上座。 』如是竟一筹应堕,异比丘见不应堕。 若堕第二筹,诸比丘犯突吉罗罪,亦应异比丘共分。 若如是不作者,出界犯突吉罗罪,亦应异比丘分。 若五比丘一住处,一比丘死,余四比丘是衣钵物,若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若羯磨分。 展转分、自受分、堕筹分如上说。 云何羯磨分? 是衣钵物,僧应羯磨与一比丘。 一心会僧,僧中一比丘应唱:『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有尔许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某甲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当羯磨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作白二羯磨。 『僧已与某甲比丘羯磨,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物,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僧羯磨与比丘衣钵物,是比丘自受不肯还,言:『一切僧如法与、如法取、如法誓、如法语竟。 今何以还索? 』」佛言:「应如是语:『比丘! 清净故施,汝应还僧。 』若还善。 若不还,应强夺,教突吉罗罪忏悔。 」诸沙弥来索是衣分,诸比丘不与,佛言:「自恣衣分应与、随比丘法物应与、因缘衣分应与、非时衣分应与。 」佛未语死比丘衣分应与,以是事白佛。 佛言:「听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 佛言:「应作四分,第四分应与沙弥。 」 佛言:「诸比丘! 有受法比丘,不受法比丘中住。 是受法比丘死,不受法诸比丘遣使至受法比丘所言:『汝等一比丘是间死,衣钵物持去。 』受法诸比丘若取去善。 若不取,应用治四方僧房卧具。 「若不受法比丘,受法比丘中住。 若死,受法比丘遣使至不受法比丘所言:『汝等一比丘是间死,衣钵物取去。 』诸不受法比丘若取去善。 若不持去,应用治四方僧房卧具。 「有受法诸比丘摈一比丘,到不受法比丘所言:『诸大德! 除我罪作清净,我当作不受法。 』若未除罪而死,受法诸比丘应还摄衣钵。 若除罪而死,衣钵物属不受法诸比丘。 「有不受法诸比丘,摈一比丘,是比丘往受法诸比丘所言:『大德! 除我罪作清净,我当作受法。 』若未除罪而死,衣钵物属不受法诸比丘。 若除罪而死,衣钵物应属受法诸比丘。 」 有一比丘有衣应舍,是比丘与六群诸比丘。 六群比丘取自用,不肯还归。 尔时有异诸比丘苦恼,不能得清净可信比丘。 佛夏后月游行诸国,诸比丘着新染衣,是比丘着弊故衣。 佛见是比丘,知而故问是比丘:「汝何以着故弊衣? 」答言:「我有衣应舍,与六群诸比丘。 六群比丘取自用,不肯还我。 亦有异诸比丘苦恼,不能得清净可信比丘与。 」佛言:「是清净故布施,是时比丘即应还取。 若取得善,若不还应强夺,教突吉罗罪忏悔。 」 佛在舍卫国。 有一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绕佛而还,其夜多办净妙种种饮食,清旦布坐处,遣人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自房住迎食分,一切僧入居士舍,阿难送佛食分。 有五因缘佛住精舍迎食分。 何等五? 一若欲入定;二欲为诸天说法;三欲诸房游看;四看病比丘;五若未结戒欲结。 佛知诸比丘入居士舍,捉户钩遍看诸房,见一住处开门扇。 一病比丘苦痛无侣,自卧大小便中。 佛知故问问病比丘:「汝何所患苦,独无人瞻视,自卧大小便上? 」是比丘忠直相实相白佛:「大德! 我性嬾,他有事我不助。 我今病,他人亦复不看我。 」佛如是思惟:「是忠实善男子,我当以手摩其身。 」是时佛即以手摩之,当手摩时比丘苦痛即除愈,身心安乐。 佛安徐扶起,与着衣将出房,安徐扶坐洗之,授净衣令着。 不净者为浣捩晒,还入安徐却不净涕唾,除草蓐洒扫涂地。 更布草蓐已,安徐扶起着衣将入房,扶令草蓐中坐。 告病比丘:「汝若不勤求,未得事为得故、未到事为到故、未识事为识故。 汝随尔许时具受苦痛,方当复剧是。 」比丘亦自思惟:「今佛威神力,以手摩我身。 当下手时,我身苦痛即除愈,身心安乐。 」是比丘念佛大恩,善心生焉,得清净信立种种愿,佛功德尊重,于佛捡意一心。 佛随比丘意善为说法,是比丘在草座上,一切诸法不受,得阿罗汉。 佛安是比丘第一漏尽中已,从是房出闭门下橝,还本房布尼师檀结跏趺坐。 居士是时见众僧坐已,从坐起自行澡水,种种饮食自恣所须。 食毕澡手执钵,持一小床在僧前坐,欲听说法。 时上座比丘说法,还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诸比丘中食还,如是问诸比丘:「饮食多美,僧得满足不? 」诸比丘言:「大德! 食美饱满。 」诸比丘食还,尔时世尊以如是问:「汝等饮食美不? 僧饱满不? 」诸比丘言:「大德! 食美饱满。 」 佛告诸比丘:「今日我捉户钩诸房遍看,见一病比丘,苦痛病急独无人看,卧大小便中。 汝诸比丘! 是事不是,何以不相看、不相供给。 入我法中,汝无父母兄弟,若不相看,谁当看汝? 」佛种种因缘呵诸比丘已,告诸比丘:「从今日应看病人。 」长老忧波离问佛:「谁应供给瞻视病人? 」佛言:「和尚、阿阇梨;同和尚、同阿阇梨。 若无四种人,僧应供给。 若僧不与,僧得突吉罗罪。 若僧差人,不肯去者,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结看病比丘法。 看病人法者,当随病人所须应作,随时到病人边问病因缘。 问病因缘已,若问药师、若问知病比丘、见病比丘,如是以何药差? 若药师教应服是药,明日到厨中看僧作何食? 若有随病应食,看病人则往。 若无应病食,应取僧所供给供给是病人。 若是事无是住处,若善好有德比丘,从是比丘索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应从多知识大德比丘索。 若无是事,应留病比丘六物,余物应贸所须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以所受重物贸轻物受持,得钱求所须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所受铁钵为贸瓦钵受持,得钱市所须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看病人应自与。 若自无,应从他乞供给病人。 若无知识乞不能得,乞食美者供给病人。 看病比丘,应随时到病人边为说深法,是道非道发其智慧。 是病比丘如是随意说法。 若是阿练若病,应现前赞阿练若法。 若学修妬路经,现前赞学修妬路。 若学毗尼,现前赞毗尼。 若作法师,现前赞阿毗昙。 若佐助众事,应赞佐助众事。 若有大德多人所识,应问初地相、第二、第三、第四地相,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若死,随其功德供给供养竟,诸衣若应浣者浣,捩晒燥捲襞,徐徐担入僧中,应如是唱:『某甲比丘死,是比丘僧伽梨、是忧多罗僧、是安陀会、是钵是漉水囊、是尼师檀、是余资生物,自得如是胜趣。 』」 佛言:「有三种病人: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若不得,若得随病药若不得,若得随意看病人若不得,不能差。 「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若不得,若得应病药若不得,若得随意看病人若不得,能差。 「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差,若不得死;若得应病药差,若不得死;若得随意看病人差,若不得死。 以是病故听看病人,若上二种病人,为供养供给亦善。 病人有五事难看。 何等五? 一恶性不可共语;二看病人教不信不受;三应病饮食不应病饮食,不知自节量;四不肯服药;五不能自忍节量。 有是五法病人难看。 病人有五事易看。 何等五? 一不恶性;二看病人教能信受;三别随病应食不应食;四能自服药;五能自忍节量;有是五法病人易看。 有五法看病人不能看病。 何等五? 一者恶性不可共语;二者病人教不随语;三者不别知随病应食不应食;四者不能为病人他边索药;五者不能忍。 有是五法不能看病人。 有五法能看病人:一者不恶性可共语;二者病人教即随语;三者能知应病饮食,是应食是不应食;四者能为病人他边索药;五者能忍。 有是五法能看病人。 「有五法病人难看。 何等五? 一恶性不可共语;二不知诸病起灭无常;三身中起病辛苦不乐,夺命性不能忍;四一切喜从他索,少自能作而不作;五五受阴中起灭不观,是色阴、是色阴习、是色阴尽,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是识阴、是识阴习、是识阴尽。 有是五法病人难看。 有五法病人易看。 何等五? 一者不恶性可共语;二知诸痛起灭观无常;三身中起病辛苦痛急不乐,夺命性能忍;四一切不喜从他索少,自能作自作;五五受阴中起灭能观,是色阴、是色阴习、是色阴尽,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是识阴、是识阴习、是识阴尽。 有是五法病人易看。 「复有五法看病人不能看病。 何等五? 一者恶性不可共语;二者若多恶病人屎尿,瓦瓯唾壶出入时,若弃唾时不喜;三为财物饮食不为法故;四五受阴中起灭不能观,是色阴、是色阴习、是色阴尽,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是识阴、是识阴习、是识阴尽。 五不能随时到病人边为说深妙法示是道非道,不能生其智慧。 是为五法不能看病。 」 佛告诸比丘:「有比丘遣比丘,使与他比丘衣。 所与比丘衣者死,彼死比丘边同意取,是恶取。 死者衣受,是恶受。 若本主活在,与彼同意取,是好取。 长衣受,是好受。 有比丘遣比丘,使与他比丘衣。 本主死与是同意取,是恶取。 死者衣受,是恶受。 所与比丘活在,与彼同意取,是好取。 长衣受,是好受。 」(七法中衣法第七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八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