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二 内容: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利害篇第九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界含识四生禀命。 六情攀缘七识结业。 欲火所烧贪心难满。 事等驶河作同沃焦。 故以尺波寸影。 大力所不能驻。 月御日车雄才莫之能遏。 其间饮苦餐毒抱痛。 衔悲身口为十使所。 由意思乃为八疵之。 主皆为爱着。 妻子财色拘。 靽致使无始至今常受八苦。 自作教他相续不绝。 见善不赞闻恶随喜。 焚林涸泽走犬扬鹰穷郑卫之响。 极甘旨之味。 戏笑为恶儵忽成非。 侮慢形像[夌*欠]践塔寺。 不敬方等毁离和合。 自定权衡弃他斗斛。 愧心负理惭谢欺亲。 虽七尺非他方寸在我。 而能惺其情性在人未易。 恣此心口众罪所集。 并愿道俗各运丹诚。 洗荡邪贪永离慾火。 身口清净行愿具足。 消三障业朗三达智。 五眼六通得意自在。 五盖六尘于兹永绝也。 引证部第二如大庄严论云。 佛言。 我昔曾闻。 有一比丘。 在一国中城邑聚落竞共供养。 同出家者憎嫉诽谤。 比丘弟子。 闻是诽谤。 白其师言。 某甲比丘诽谤和尚。 时彼和尚闻是语已。 即唤谤者。 善言慰喻以衣与之。 诸弟子等白其师言。 彼诽谤人是我之怨。 云何和尚慰喻与衣。 师答之言彼诽谤者。 于我有恩。 应当供养。 即说偈言。 如雹害禾穀有人能遮断田主甚欢喜报之以财帛彼谤是亲厚不名为怨家遮我利养雹我应报其恩如彼提婆达利养雹所害由其贪着故善法无毫釐如以毛绳戮皮断肉骨坏髓断及尔心利养过毛绳绝于持戒皮能破禅定肉析于智慧骨灭妙善心髓由贪利养故不乐闲静处心常缘利养昼夜不休息又杂宝藏经云。 尔时阿阇世王。 为提婆达多日送五百釜饭。 多得利养。 诸比丘皆白世尊知。 佛言。 比丘莫羡提婆得利养事。 即说偈言。 芭蕉生实苦芦竹[竺-二+韦]亦然駏驉怀妊死骡驴亦复然愚贪利养害智者所嗤笑是故佛语比丘。 利养者是大灾害。 能作障难。 乃至罗汉亦为利养之所障难。 比丘问言。 此能作何障。 佛言。 利养之害。 能破皮破肉破骨破髓。 为破净戒之皮。 禅定之肉。 智慧之骨。 微妙善心之髓。 又百喻经云。 昔有婆罗门。 自谓多知无不明达。 欲显其德。 遂至他国。 抱儿而哭。 有人问言。 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 今此小儿七日当死。 愍其夭伤以是哭耳。 时人语言。 人命难知计算喜错。 或能不死何为见哭。 婆罗门言。 日月可暗。 星宿可落。 我之所记。 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 至七日头。 自杀其子。 以证己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 闻其儿死咸皆叹言。 真是智者。 所言不错。 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 为利养故自称得道。 有愚人法杀善法子。 诈现慈德。 故使将来受苦无穷。 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又百喻经云。 昔有一人。 其妇端正唯有鼻丑。 其夫出外见他妇女。 面貌端正其鼻甚好。 便截他鼻持来归家。 急唤其妇。 汝速出来。 与汝好鼻。 即割其鼻。 以他鼻着。 既不相着。 复失其鼻。 唐使其妇受大苦痛。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闻他宿旧沙门有大名德为人恭敬得大利养。 便自假称妄言有德。 既失其利后伤其行。 如截他鼻徒自伤损。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又百喻经云。 往有商人。 贷他半钱久不得偿。 即便往债。 前有大河。 雇他两钱然后得度。 到彼往债竟不见得。 来还度河。 复雇两钱。 为半钱债而失四钱。 兼有道路疲劳之困。 所债甚少所失极多。 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尔。 求少名利致毁大行。 苟容己身不顾礼义。 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又增一阿含经云。 世尊告诸比丘。 有人似师子者。 有似羊者。 云何似师子者。 或有人得供养衣食等。 便自食噉不起染着之心。 设不得利养。 不起乱念。 无增减心。 犹如师子王食噉小畜不生好恶染着之心。 云何似羊。 犹如有人受人供养便自食噉起染着心。 不知恶道而自贡高。 犹如群羊有一羊出群已诣大粪聚。 饱食屎已还至羊群。 而自贡高。 我得好食。 诸羊不得。 是故比丘。 当学师子王。 莫如食粪羊也。 又毗尼母经云。 若有比丘。 于好于恶心生平等。 见他得利如己所得心生随喜。 如此比丘堪为世人作师。 迦叶入聚落时。 不碍不缚不取。 欲得利者求利。 欲得福者求福。 如自己得利欢喜。 亦复同之。 如毛空中转。 无碍无系缚。 若善入聚落衰利心平等同梵共入众不生嫉妬心汝所亲识舍无别新旧处是名师行法又佛藏经云。 舍利弗。 汝今一心善听。 我当语汝。 若有一心行道比丘。 千亿天神皆共同心。 以诸乐具欲共供养。 舍利弗。 诸人供养坐禅比丘不及天神。 是故舍利弗。 汝勿忧念不得自供养。 又云。 或有比丘。 因以我法出家受戒。 于此法中勤行精进。 虽天神诸人不念。 但能一心精进行道者。 终亦不念衣食所须。 所以者何。 如来福藏无量难尽。 舍利弗。 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 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舍利弗。 如来如是无量福德。 若诸比丘所得饮食。 及所须物趣得皆足。 舍利弗。 是故比丘应如是念。 不应于所须物行诸邪命恶法。 又迦叶经云。 时五百比丘云。 我等不能精进。 恐不能消信施供养。 请乞归俗。 文殊师利菩萨赞言。 若不能消信施之食。 宁可一日数百归俗。 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善男子。 若有修禅解脱者。 我听彼人受信施食。 又僧护经云。 尔时舍卫国中有五百商人。 共立誓言。 欲入大海。 商人共议求觅法师将入大海。 时闻法利可得往还。 众中有一长者。 告诸商人。 我有门师名曰僧护。 可请为师。 辩才多智。 甚能说法。 时诸商人往到僧护所。 头面作礼。 白言。 我等欲入大海。 今请大德作说法师。 我等闻法可得往还。 僧护答曰。 可白和尚舍利弗。 商人受教往白。 舍利弗言。 可共问佛。 时舍利弗及僧护。 将诸商人诣佛礼已。 具白所由。 尔时世尊知僧护比丘广度众生。 即便听许。 时诸商人踊跃欢喜。 即与僧护法师俱入大海。 未至宝所。 龙王捉住。 时诸商人甚大惊悑。 胡跪合掌而仰问言。 是何神祇而捉船住。 若欲所须应现身形。 尔时龙王忽然现身。 时诸商人即便问曰。 欲何所索。 龙王答曰。 以此僧护比丘与我。 商人答曰。 从佛世尊及舍利弗所。 而请将来。 云何得与龙王答曰。 若不与我尽没杀汝。 时诸商人即大惊悑。 寻自思惟。 曾于佛所闻如是偈言。 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为护身命宁舍国财时诸商人俛仰不已。 将僧护比丘舍与龙王。 龙王欢喜将诣宫中。 尔时龙王即以四龙聪明智慧者。 作僧护弟子。 龙王白言。 尊者为我教此四龙各一阿含。 第一龙者。 教增一阿含。 第二龙者。 教中阿含。 第三龙者。 教杂阿含。 第四龙者。 教长阿含。 僧护答曰。 可尔。 僧护即教第一龙者。 默然听受。 第二龙者。 眠目口诵。 第三龙者。 回顾听受。 第四龙者。 远住听受。 此四龙子聪明智慧。 于六月中诵四阿含。 领在心怀尽无遗余。 时大龙王诣僧护所。 拜跪问讯不愁闷耶。 僧护答曰。 甚大愁闷。 龙王问曰。 何故愁闷。 僧护答曰。 受持法者要须轨则。 此诸龙等在畜生道无轨则心。 不如佛法受持诵习。 龙王白言。 大德不言呵诸龙等。 所以者何。 以护师命故作此听。 龙有四毒。 不得如法受持读诵。 何以故。 初默受者。 以声毒故。 不得如法。 若出声者。 必害师命。 是故默然而受。 第二闭目受者。 以见毒故。 不得如法。 若见师者必害师命。 是故闭目而受。 第三回顾受者。 以气毒故。 不得如法。 若气嘘师必害师命。 是以回顾而受。 第四远住受者。 以触毒故。 不得如法。 若身触师必害师命。 是以远住而受。 时诸商人採宝回还。 至失师处。 共相谓言。 我等本时于此失师。 今若还到佛所。 舍利弗目连诸尊者等。 若问于我僧护法师何在。 当以何答。 尔时龙王知商人还。 即持僧护来付商人。 告商人曰。 此是汝师僧护比丘。 时诸商人踊跃欢喜。 平安得出。 尔时僧护问诸商人曰。 水陆二道从何道去。 商人白言。 水道甚远径过六月。 粮食将尽不可得达。 即共详议从陆道去。 于中路宿。 僧护告商人曰。 要离众宿。 汝等夜发高声唤我。 商人敬诺。 僧护出众夜宿坐禅。 中夜眠息。 商人夜发迭互相唤。 僧护不觉即便舍去。 夜势将尽大风雨起。 僧护始寤。 扬声大唤。 竟无应者。 心口念言。 此便大罪伴弃我去。 尔时僧护失伴独去。 涉路未远闻揵稚声。 寻声向寺。 路值一人。 即便问曰。 何因缘故打揵稚声。 其人答曰。 入温室浴。 僧护念言。 我从远来可就僧浴。 即入僧房见诸人等。 状似众僧。 共入温室。 见诸浴具衣瓶瓨器。 浴室尽皆火然。 尔时僧众共入温室入已火然。 筋肉消尽骨如焦炷。 僧护惊悑问诸比丘。 汝是何人。 比丘答言。 阎浮提人。 为性难信。 汝到佛所便可问佛。 即便惊悑舍寺逃走。 进路未远。 复值一寺。 其寺严博。 殊丽精好。 亦闻稚声。 复见比丘。 即便问言。 何因打稚声。 比丘答言。 众僧食饭。 寻自思惟。 我今远来甚成饥乏。 亦须饭食。 入僧坊已。 见僧和集食器敷具悉皆火然。 人及房舍尽皆火然。 如前不异。 僧护问言。 汝是何人。 其人答言。 更不异前。 僧护惊悑更疾舍去。 进路未远复值一寺。 其寺严丽更不异前。 入僧房已。 复见诸比丘坐于火床。 互相抓搔。 肉尽筋出。 五藏骨髓亦如焦炷。 僧护问曰。 汝是何人。 比丘答言。 阎浮提人。 为性难信。 汝到佛所便可问佛。 僧护惊悑复疾舍去。 进路未远复值一寺。 如是入寺。 见诸众僧共坐而食。 诸比丘言。 汝今出去。 僧护躇蹰未及出去。 见诸比丘钵中唯是人粪热沸涌出。 时诸比丘皆悉食噉。 食已火然。 咽喉五藏。 皆成烟焰。 流下直过。 见已惊悑复疾而去。 其去未远复见一寺。 其寺严丽如前不异。 即入僧房见诸比丘手把铁椎互相棒打。 摧碎如尘。 见已惊悑复更进路。 其去未远复见一寺。 其寺严好亦不异前。 于前即入僧房闻揵稚声。 僧护问曰。 何故揵稚。 诸比丘答言。 欲饮甜浆。 僧护即自念言。 我今渴乏须饮甜浆。 即入众中见诸食器床卧敷具。 诸比丘等互相骂辱。 诸食器中盛满融铜。 诸比丘等皆共饮噉。 食已火然咽喉五藏。 皆成炭火。 流下直过。 见已惊悑进路而去。 其去不远见大肉地。 其火焰炽噭声号疼。 苦楚难忍。 见已惊悑进路而去。 其去未远复见大地。 如前无异。 复更前进见大肉瓮。 尽皆火然。 熬疼难忍。 如前无异。 复更前进亦见肉瓮。 尽皆火然。 如前无异。 复更前进见一肉瓶。 其火焰炽。 噭声号苦毒痛难忍。 复更前进见一肉瓶。 其火焰炽如前不异。 复更前进见大肉泉。 其火焰炽烂皮涌沸。 苦声楚毒亦不异前。 见已惊悑。 复更前进。 进路未远见一大肉瓮。 其火焰炽苦事如前。 复更前进见一比丘。 手捉利刀而自劓鼻。 劓已复生。 生已复劓。 终而复始。 无有休息。 复更前进如前不异。 复更前进见一比丘。 水中独立。 口自唱言水水不息。 而受苦毒。 复更前进见一比丘。 在铁刺园中立铁刺上。 苦声号噭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厅。 其火焰炽。 苦声号噭与前无异。 复更前进见一肉橛。 形如象牙。 其火焰炽。 受苦如前。 复更前进见一騞驼。 火烧身体。 苦声号噭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马一匹。 火烧身体。 苦痛号噭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白象。 炽火烧身。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驴身。 勐火烧身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羝羊。 勐火烧身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台。 大火焰炽。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台。 如前不异。 复更前进见一肉房。 勐火烧身。 苦声号噭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床。 苦火烧身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称。 火烧申缩。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拘执。 火烧申缩。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绳床。 火烧受苦。 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壁。 火烧摇动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厕井。 屎尿涌沸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高座。 上有比丘摄心端坐。 勐火焚烧苦声如前。 复更前进更见一高座。 受苦皆上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肉揵稚。 火烧苦声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肉胡岐支。 胡名拘修罗。 勐火烧身受苦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山。 火烧烂臭振动号吼。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须曼那华树。 火烧受苦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华树。 火烧出声。 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肉果树。 火烧苦声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树。 火烧受苦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柱。 火烧受苦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一肉柱。 狱卒斧斫。 受苦如前。 复更前进见十四肉树。 火烧受苦亦不异前。 复更前进见二比丘。 以拳相打头脑破裂。 脓血流出。 消已还生。 终而复始。 苦不休息。 僧护比丘出更前进见二沙弥。 眠卧相抱。 勐火烧身。 苦不休息。 僧护比丘见已惊悑。 问沙弥言。 汝是何人受如是苦。 沙弥答言。 阎浮提人受性难信。 汝到世尊所便可问佛。 见已惊悑。 复更前进。 在路遥见林树荣茂可乐往趣。 入林见五百仙人游止林间。 仙人见僧护比丘驰散避去。 共相谓言。 释迦弟子污我等园。 僧护比丘从仙人借树。 寄止一宿。 明当早去。 仙人众中第一上座。 大有慈悲。 勅诸小仙。 借沙门树。 僧护即得一树。 于其树下敷尼师檀。 跏趺而坐。 于初夜中伏灭五盖。 中夜眠息。 后夜端坐。 高声作呗。 时诸仙人闻作呗声。 寤解性空证不还果。 见法欢喜。 诣沙门所头面作礼。 请祈沙门受三归依。 于佛法中求欲出家。 尔时僧护即度仙人。 如法出家教修禅法。 不久得定证罗汉果。 如旃檀林自相围绕。 得道比丘贤圣为众。 尔时僧护比丘与诸弟子。 共诣祇桓精舍。 到于佛所。 头面礼足。 却住一面。 尔时世尊慰劳诸比丘。 汝等行路不疲苦耶。 乞食易得不。 尔时僧护白佛言。 我等行路不大疲苦。 乞食易得不生劳苦。 得见世尊。 尔时世尊为大众说法。 僧护比丘在大众中。 高声唱说已先所见地狱因缘。 佛告僧护。 汝先所见比丘浴室。 此非浴室。 是地狱人。 此诸罪人迦叶佛时。 是出家比丘不依戒律。 顺己愚情。 以僧浴具及诸器物。 随意而用。 持律比丘常教轨则。 不顺其教。 从迦叶佛涅槃已来。 受地狱苦。 至今不息。 佛告僧护。 汝初见寺者。 非是僧寺。 亦非比丘。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五德不成。 四方僧物不打揵稚众共默用。 以是因缘受火床苦。 至今不息。 第二寺者。 亦非寺僧。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五德不具。 见有诸檀越造作寺庙四事丰足。 檀越初心造寺之时。 要打揵稚作广济之意。 是诸比丘不打揵稚。 默然受用。 有客比丘来不得饮食。 还空钵出。 以是因缘。 受火床苦。 递相抓搔筋肉消尽。 骨如焦炷至今不息。 第三寺者。 非是僧寺。 是地狱人也。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懈怠共住。 共相谓言。 我等今者。 可共请一持律比丘。 共作法事。 可得如法。 即共推觅一净行比丘。 共住食宿。 此净行比丘复更推觅同行比丘。 时净行人转转增多。 前怠比丘即便追逐。 令出寺外。 时破戒人于夜分中。 以火烧寺。 灭诸比丘。 以是因缘。 手执铁椎。 互相摧灭。 受大苦恼。 至今不息。 第四寺者。 非是僧寺。 亦是地狱。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常住寺中。 有诸檀越。 施僧杂食。 应现前分。 时有客僧来。 旧住比丘。 以悭心故。 待客出去。 后方分物。 未及得分。 虫出臭烂。 捐弃于外。 以是因缘。 入地狱中。 噉粪屎食。 至今不息。 第五寺者。 非是僧寺。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临中食上不如法食。 恶口相骂。 以是因缘。 受铁床苦。 诸食器中沸火漫流。 筋肉消尽。 骨如焦炷。 至今不息。 第六寺者。 非是僧寺。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不打揵稚。 默然共饮。 众僧甜浆。 恐外僧来。 以悭因缘。 故堕地狱饮噉融铜。 至今不息。 尔时佛告僧护比丘。 汝见第一地狱者。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众僧田中为己私种。 不酬僧直故受地狱。 至今不息。 第二地狱者。 迦叶佛时。 是白衣人。 在僧田中种不酬僧直故受地狱。 作大肉地受诸苦恼。 至今不息。 汝见第一肉瓨者。 非是肉瓨。 乃是罪人。 迦叶佛时。 是众僧上座不能坐禅不解戒律。 饱食熟睡。 但能论说无益之语。 精膳供养在先饮噉。 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瓨。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第二瓨者。 是出家人。 为僧当厨。 软美供养。 在先食噉。 麁澁恶者。 僧中而行。 故作肉瓨。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第三瓨者。 是僧净人作饮食时。 美妙好者先自甞噉。 或与妇儿。 麁澁恶者方僧中行。 以是因缘。 在地狱中作大肉瓨。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比丘。 汝见第一瓶者。 非是瓶耶。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为僧当厨。 应朝食者留至后日。 后日食者至第三日。 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瓶。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第二瓶者。 是出家人。 有诸檀越奉送苏瓶。 供养现前众僧。 人人应分。 此当事人。 见有客僧留隐在后。 客僧去已然后乃分。 以是因缘。 入地狱中作大肉瓶。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水中立人者。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为僧当水。 见僧用水过多。 遂可意处与之。 即捉其水。 余者不给。 以是因缘。 入地狱中水中独立唱言。 水水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大瓮者。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为僧典果菜。 香美好者。 先自食噉。 酢果澁菜。 然后与僧。 或逐随意选好者与。 以不平等故入地狱作大肉瓮。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刀劓鼻者。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佛僧净地洟唾污地。 故入地狱刀劓其鼻。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比丘手捉斵斤自斵己舌。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沙弥。 为僧当分石蜜斵作数段。 于斧刃许少着石蜜。 沙弥噉舐。 故受斵舌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比丘。 汝见泉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沙弥。 为僧当蜜。 先自甞噉。 后残与僧。 减少不遍。 故入地狱作大肉泉。 火烧沸烂受大苦恼。 今犹不息。 汝见比丘刺上立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以恶口毁呰骂诸比丘。 故入地狱立铁刺上。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厅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五德不具。 为僧当厨。 精美好者先自食噉。 或将与白衣。 使食残者与众僧故。 受地狱苦。 至今不息。 汝见宍橛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寺中常住僧牆壁上。 浪竪樴[木*戈]。 非为僧事。 悬己衣钵。 故入地狱。 作大肉橛。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汝见第一驼者。 是地狱人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寺中上座。 长受食分。 或得一人二人食分。 持律比丘如法教授。 上座之法不应如是。 时老比丘答律师言。 汝无所知。 声如驝驼。 我于众中身为上座。 咒愿说法。 或时作呗。 计劳应得。 汝等何故常瞋责我。 以是因缘。 入地狱中受驝驼身。 火烧号噭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马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作僧净人使用供养。 过分食噉。 或与眷属。 知识白衣。 诸比丘等。 呵责语言。 汝不应尔。 其人恶口呵诸比丘。 汝犹如马常食不饱。 我为僧作甚大劳苦。 功熟应得。 故入地狱。 受于马身。 火烧身体受大苦恼。 至今不息。 汝见象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当厨。 诸檀越等持诸供养向寺施僧。 或食后檀越白言。 大德可打揵稚集僧施食。 比丘恶口答白衣言。 诸比丘等犹如白象。 食不饱耶。 向食已竟停留后日。 故入地狱受白象身。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驴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当厨五德不具。 分僧饮食常自长受二三人分。 持律比丘如法呵责。 此人答言。 我当僧厨及园果菜。 常劳僧事。 甚大劳苦。 汝诸比丘不知我恩。 状似如驴。 但养一身何不默然。 故入地狱作驴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羝羊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寺主。 当田内外检校不勅弟子诸小比丘。 不如法打稚。 诸律师等白言。 寺主何不时节鸣稚集僧比丘。 答言。 我当营僧甚成劳苦。 汝诸比丘犹如羝羊噉食而住。 何不自打。 故入地狱受羝羊身火烧痛毒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汝见肉台者。 实非肉台。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当僧房敷具。 闭僧房门。 将僧户钥四方游行。 众僧于后不得敷具及诸房舍。 以是因缘故入地狱。 作大肉台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二大肉台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为僧寺主。 选好房舍而自受用。 及与知识。 不依戒律随次分房。 不平等故入地狱中。 作大肉台受苦万端。 至今不息。 汝见肉房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住僧房中。 以为己有终身不移。 不依戒律以次分房。 故作大肉房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绳床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捉僧绳床不依戒律。 如自己有以次分床。 故入地狱。 作大肉绳床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二绳床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破僧绳床自用然火。 故入地狱。 作大肉绳床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敷具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用僧敷具。 如自己有。 以脚蹋上不依戒律。 故入地狱作肉敷具。 火烧申缩受苦万端。 至今不息。 汝见肉拘执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以僧拘执如自己有。 不依戒律。 或用破坏。 故入地狱。 作肉拘执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绳床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恃王势力。 似如圣德。 四辈弟子圣心赞叹。 时彼比丘默受叹施好绳床及诸好饮食。 作圣心受故入地狱。 作肉绳床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壁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众僧壁上竪[木*戈]破壁。 县已衣钵。 故入地狱。 作大肉壁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索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捉众僧索私自己用。 故堕地狱。 作大肉索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厕井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住寺比丘。 佛僧净地大小便利。 不择处所。 持律比丘如法呵责。 不受教诲。 粪气臭秽熏诸众僧。 故入地狱。 作肉厕井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高座法师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不明律藏。 重作轻说。 说轻为重。 有根之人说作无根。 无根之人说噵有根。 应忏悔者说言不忏。 不应忏悔者强说噵忏悔。 故入地狱。 坐高座上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二高座法师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大法师邪命说法。 得利养家如理而说。 无利养时法说非法。 非法说法。 故入地狱。 处铁高座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揵稚号噭声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以三宝物非法打稚诈作羯磨。 捉三宝物为己受用。 故入地狱。 作肉揵稚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拘修罗者。 实非岐支。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寺主。 以僧厨食衒卖得物。 用作衣裳。 断僧供养。 故入地狱。 作肉岐支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二拘修罗者。 实非岐支。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作僧寺中分物维那。 以春分物转至夏分。 夏分中衣物向冬分中分。 故入地狱。 作肉拘修罗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肉山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典座五德不具。 少有威势偷众僧物。 断僧衣裳。 故入地狱。 作大肉山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汝始初见须曼那柱。 实非是柱。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当佛刹人四辈檀越须曼那华散供养佛。 华既乾已比丘扫取。 卖之将为己用。 故入地狱。 作须曼那柱。 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第二汝见须曼那华柱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当供养刹柱。 四辈檀越以须曼那华油用供养佛。 比丘减取以为己用。 故堕地狱。 作大须曼那柱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华树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当僧果菜。 园有好华果为己私用。 或与白衣。 故入地狱。 作大华树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果树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当僧果菜。 香美好果私自食噉。 或与白衣。 故入地狱。 作肉果树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一树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当薪。 以众僧薪将己房中。 私自然火。 或与白衣知识。 故入地狱。 作大肉树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汝见第一柱者。 实非是柱。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寺中常住破佛刹柱为己私用。 故入地狱。 作大肉柱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二柱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白衣人。 以刀刮取像上金色。 故入地狱。 作大肉柱。 狱卒捉斧。 斫身受苦。 勐火烧身。 至今不息。 汝见第三柱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为僧当事。 用僧梁柱浪与白衣。 故入地狱。 作大肉柱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第四树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五德不具作大众主。 为僧断事随爱恚悑痴。 断事不平。 故入地狱。 作四肉树。 火烧受苦至今不息。 汝见第五树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在寺常住不依戒律。 分诸敷具好者自取。 或随瞋爱好恶差别。 于佛法中尘沙比丘应随次与。 以不平等故。 以是因缘此十四人堕地狱中。 作大肉树火烧受苦。 至今不息。 汝见二比丘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于大众中斗诤相打。 故入地狱。 勐火焚身受相打苦。 至今不息。 汝见二沙弥者。 是地狱人。 迦叶佛时。 是出家人。 共一被褥相抱眠卧。 故入地狱。 火烧被褥中相抱受苦。 至今不息。 尔时世尊。 重告僧护。 以是因缘。 我今语汝。 在地狱中。 出家人多。 白衣尠少。 所以者何。 出家之众多喜犯戒。 不顺毗尼。 互相欺[夌*欠]。 私用僧物。 或分饮食。 不能平等。 是故我今更重告汝。 当勤持戒顶戴奉行。 是诸罪人于过去世时。 出家破戒。 虽复精进。 四辈檀越见诸比丘威仪似僧。 恭敬僧宝四事供养。 犹故能令得大果报。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若一比丘常于毗尼僧伽蓝中如法行道。 依时鸣稚。 若施此人得福无量。 说不可尽。 何况供养四方众僧。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若出家人营僧事业难持净戒是诸比丘初出家时。 乐持净戒求涅槃心。 四辈檀越供养。 是诸比丘。 应受供养。 坚持净戒。 后不生恼。 而说偈言。 持戒最为乐身不受众苦睡眠得安隐悟则心欢喜尔时世尊复告僧护。 有九种人。 常处阿鼻地狱中。 何等为九。 一食众僧物。 二食佛物。 三杀父。 四杀母。 五杀阿罗汉。 六破和合僧。 七破比丘净戒。 八犯净行尼戒。 九作一阐提。 是九种人常在地狱。 复有五种人。 二处受报。 一地狱。 饿鬼。 何者为五。 一断施众僧物。 二断施僧食。 三劫僧嚫物。 四应得能令不得。 五法说非法。 非法说法。 此五种人受是二报。 余业不尽。 五道中受。 而说偈言。 行恶感地狱造善受天乐若能修空定漏尽证罗汉欢喜受他施三衣常知足定慧修三业安乐在山谷宁食热铁丸焦热如焰火破戒不应受得信檀越食尔时世尊于大众中。 说因缘已。 时四部众欢喜奉行。 浴室及六寺二地总三瓨两瓶漫肉泉一瓮刀劓鼻斵舌水中立立刺肉厅橛驼马白象驴羝羊双肉台肉房二绳床肉称及拘执床壁肉绳索厕井两高座稚二拘修山两肉须曼柱华果一肉树一树三肉樴两双十四树两僧二沙弥合有五十六说法本因缘颂曰。 愚夫贪世利俗士重虚名三空既难辩八风常易倾物我久空性色心仍自萦盛年爱华好老死丘墓成居高非虑祸持满不忧盈名利甘刀害将非安久祯凡愚苟求利譬犬见秽精不知祸来至焉知惋苦声感应缘(上来道俗。 不胜名利。 受现报者极多。 并散在诸篇且引一验。 不繁广述。 屡见白衣无识俗人。 见佛呵责弟子。 即谓自是好人。 偏见僧过。 若依经说。 白衣之罪。 如皂衣腻。 服虽有外污不觉别色。 出家之人犹如净[叠*毛]。 虽放蝇粪微污即觉易除。 所以白衣造罪入于地狱。 如石沉水无有出时。 出家之人造罪入地狱。 如拍毱着地即返。 何以故。 以造罪时生极惭耻作已寻忏故。 亦如滴水在于热鏊。 随滴似湿亦湿还乾。 何以故。 以火熏故。 俗人造罪入地狱。 犹如箭射无却返义。 亦如以铁椎。 入于深泥亦无出义。 何以故。 尤害心故。 亦如老象入泥无力可出。 若富贵之人便生我慢。 [夌*欠]突三宝杀害自在。 贪染财色昼夜无厌。 不生羞耻异畜生。 反谤贤良轻侮佛法。 静思此事深可痛心。 若是贫贱之人贪求衣食。 王役驱逼。 公私扰扰。 夙夜孜孜。 不信之者。 衣食交绝。 困苦切身。 劫剥三宝。 毁盗六亲。 养活妻儿。 存己躯命。 所以徙苦至苦。 苦遍十方。 从闇入闇。 闇冥法界。 菩萨为此颦眉。 诸佛于兹泣血。 忽惟斯理哀痛更深)后魏崇真寺僧慧嶷。 死经七日。 时与五比丘次第于阎罗王所阅过。 嶷以错召放令还活。 具说王前事意。 如生官无异。 五比丘者。 亦是京邑诸寺道人。 与嶷同簿而过。 一比丘云。 是宝明寺僧智聪。 自云生来坐禅苦行为业。 得升天堂。 复有比丘。 云是般若寺僧道品。 自云诵涅槃经四十卷。 亦升天堂。 复有一比丘云。 是融觉寺僧昙谟最。 状注云。 讲华严涅槃。 每常领众千人解释义理。 王言。 讲经众僧我慢贡高。 心怀彼我憍已[夌*欠]物。 比丘之中第一麁行。 最报王言。 立身已来实不憍慢。 惟好讲经。 王言。 付司。 即有青衣十人送最向于西北。 入门屋舍皆黑。 似非好处。 复一比丘云。 是禅林寺僧道弘。 自云。 教化四辈檀越。 造一切经人中金像十躯。 王言。 沙门之体必须摄心道塲志念禅诵不预世事。 勤心念戒不作有为。 教化求财贪心即起。 三毒未除付司依式。 还有青衣执送与最。 同入一处。 又有比丘云。 是灵觉寺僧宝真。 自云。 未出家之前曾作陇西太守。 自知苦空归依三宝。 割舍家资造灵觉寺。 寺成舍官入道。 虽不禅诵礼拜不阙。 王曰。 卿作太守之日。 曲情枉法。 劫夺人财以充己物。 假作此寺。 非卿之力。 何劳说此。 亦复付司准式。 青衣送入黑门。 似非好处。 慧嶷为以错召免问。 放令还活。 具说王前过时事意。 时人闻已奏胡太后。 太后闻之以为灵异。 即遣黄门侍郎。 依嶷所陈访问聪等五寺。 并云有此。 死来七日。 生时业行。 如嶷所论不差(事出雒阳伽蓝寺记)。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