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四十一 内容: 十诵律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杂法之六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不失男根得女根。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应与灭摈。」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不失女根得男根。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应与灭摈。」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尸国有婆罗门生一女,端正姝好,价直半迦尸国。 此女嫁与婆罗门家,不久婿死,多有人来求此女,所谓大臣、大官、居士、萨薄主。 是女人心乐出家,作是言:「我欲出家作比丘尼,不乐处俗。」即诣王园作比丘尼。 诸弊恶人,闻半迦尸女出家:「我等今当劫夺取之。」复作是念:「诸比丘尼王所守护,若强夺者,或得官罪。 若出家受具戒时,我等当道路劫取。」诸比丘尼闻是事,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听半迦尸尼遣使受具戒。 若有如是端正者,亦听遣使受具戒。 使受戒法者,一心和合僧,是使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我从僧乞受具戒。 僧当济度与受具戒,和上尼某甲,僧怜愍故。』第二亦言:『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我从僧乞受具戒。 僧当济度与受具戒,和上尼某甲,僧怜愍故。』第三亦言:『大德僧听! 某甲半迦尸尼,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我从僧乞受具戒。 僧当济度与受具戒,和上尼某甲,僧怜愍故。』尔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使从僧乞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当僧中问半迦尸尼使六法事。 是名白。』应作是言:『汝半迦尸尼使听,今是实语时,今僧中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问使言:『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不? 二岁学六法不? 比丘尼为作本事不? 比丘尼僧一心和合,作属和上尼羯磨不? 五衣钵具不? 半迦尸尼字何等? 和上尼字何等?』『和上尼字某甲,半迦尸尼字某甲。』若未问事当问,问竟语言:『汝默然。』『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使从僧乞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使说:「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二岁学六法,诸比丘尼已作本事,一心和合比丘尼僧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字某甲,和上尼字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僧用使与半迦尸尼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是名白。』『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使从僧乞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使说:「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二岁学六法,诸比丘尼已作本事,一心和合比丘尼僧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半迦尸尼受具戒者默然,不忍者说? 是名初羯磨竟。』第二更应说:『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使说:「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二岁学六法,诸比丘尼已作本事,一心和合比丘尼僧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僧与半迦尸尼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名第二羯磨竟。』第三更应说:『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遣使从僧乞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使说:「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二岁学六法,诸比丘尼已作本事,一心和合比丘尼僧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某甲,和上尼某甲。」僧与半迦尸尼受具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第三羯磨竟。』『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使即应还比丘尼僧坊中,向半迦尸尼说羯磨,不应多不应少,亦应为说三依止、八堕法。 余残戒法,和上阿阇梨当渐渐为汝广说。」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比丘尼,于迦留陀夷所作过失事,迦留陀夷遮是比丘尼不听入寺。 诸比丘尼语是比丘尼:「汝何不向迦留陀夷悔过?」答言:「遮我不听入寺,云何悔过?」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不应遮比丘尼入寺,应遮自坊舍不应入。」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于比丘所作过失,诸比丘心不喜。 是事白佛,佛言:「若比丘尼于比丘所作过失,是比丘应遮是比丘尼说戒、自恣、受教诫法。」佛如是约勅已,是比丘遮比丘尼说戒、自恣、受教诫法,余比丘便听,以是事故斗诤起。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是遮比丘应听,余人不应听。」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于比丘尼所有过失。 诸比丘尼心不喜,作是言:「我等比丘尼所作过失,比丘遮我等说戒、自恣、受教诫法。 比丘于我等所作过失,谁能共语?」是事白佛,佛言:「若比丘于比丘尼所作过失,比丘应还向是比丘尼悔过。」佛如是约勅已,比丘悔过向比丘尼,比丘尼不受。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悔过向比丘尼,比丘尼应受。」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于迦留陀夷所作过失,迦留陀夷遮受教诫法竟出界去。 诸比丘尼言:「汝何不悔过向迦留陀夷?」是比丘尼言:「遮我教诫法已出界去,向谁悔过?」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比丘遮比丘尼,不应出界去。 若出界,得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王园比丘尼,精舍有剃发师与比丘尼剃发,诱诳一式叉摩尼坏出家心,如是诱诳第二、第三人,以是事故尼僧减少。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剃须时应令一善比丘尼在边立看。」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赁房舍,后责价时得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汝等出家,何以赁舍?」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诸比丘尼不得赁舍。 若赁,得突吉罗。」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以治身具治身。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以治身具治身,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事白佛,佛言:「诸比丘尼,不应以治身具治身。 若治,突吉罗。」有比丘尼,便以瓦石手拳自治身。 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以瓦石手拳治身。 若以是物自治身,得突吉罗。」佛言:「略说比丘尼,不应以一切物治身。 若治,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自恣时,两部僧和合。 尔时驱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自相谓言:「汝等知不? 何故驱我等出? 今夜是等共集一处,各随所喜共和合故。」诸比丘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比丘尼,不应夜来自恣。 诸比丘尼,应早起来从比丘作自恣。」尔时诸比丘尼多,五百余人一一自恣,食时已过。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诸比丘尼,不应一一从比丘僧自恣。 应一比丘尼代一切比丘尼僧从比丘僧自恣。 代自恣法者,代自恣人从坐起,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比丘尼僧和合,礼大德僧足,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问讯已作是言:『大德僧忆念! 我等三月安居竟,我等今求大德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大德僧为我等说罪者,增长善法。』第二亦应言:『大德僧忆念! 和合比丘尼僧稽首礼大德僧足,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问讯已作是言:『我等三月安居竟,今求僧自恣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大德僧为我等说罪者,增长善法。』第三亦应言:『大德僧忆念! 和合比丘尼僧稽首礼大德僧足,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问讯已作是言:『我等三月安居竟,今求僧自恣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大德僧为我等说罪者,增长善法。』」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头面礼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遣使白佛:「时到,食具已办,唯圣知时。」佛及二部僧入其舍,诸比丘尼随智慧多者先坐。 是居士见佛及二部僧坐已,自手行水欲下饮食,助提婆达多比丘尼语居士言:「此比丘尼是第一上座,此是第二上座,此是持律,此是持阿毗昙。」居士言:「我等不知不识,谁是第一上座、第二上座、持律、持阿毗昙? 多有饭食足饱一切,莫散乱语。 汝若不止者,汝等起行食,我等当坐。」佛遥见比丘尼作是语,闻居士呵责,食后以是事故集比丘僧,语诸比丘:「从今听诸比丘尼随上座次第坐。」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居士,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头面礼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遣使白佛:「时到,食具已办,唯圣知时。」佛及二部僧入其舍。 有比丘尼,问一比丘尼:「汝几岁?」答言:「小住,当问和上尼、阿阇梨尼、共活尼。」即往问和上尼、阿阇梨尼、共活尼言:「我几岁?」和上尼等答言:「我等疑忘。」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上座两三人,应问次第坐,余不忆念者但坐。」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上山至阿练若处,欲受教诫故,遇贼剥衣裸形。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诸比丘尼应住聚落中待比丘。」比丘尼聚落中待,有比丘入聚落乞食,从余道还山阿练若处,日已向中,诸比丘尼垂当断食。 是事白佛,佛言:「应二人共行。」即二人共行。 二人不知法,所可至处看彩画舍。 比丘问言:「汝等欲受教诫耶?」答言:「如是。」是事白佛,佛言:「应遣二知法了了比丘尼受教诫。」即遣二知法了了比丘尼。 是二比丘尼欲令一切比丘僧和合,我等当受教诫。 是事白佛,佛言:「不须一切僧和合,随所见比丘,应受教诫。」余时到比丘所,有欲教诫者、有不欲者,不欲者便舍起去,诸比丘尼即便随去。 诸居士在僧坊者,作是言:「比丘尼欲行淫欲,比丘不欲故舍起去。」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不应起去。 若不欲者应言:『我不能教诫比丘尼。』」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尼受教诫法,还说戒竟,明日诣僧坊不知报谁? 是事白佛,佛言:「随受教诫比丘,应还报是人。」时是比丘尼门下立问言:「此中有是人不?」答言:「谁耶?」比丘尼言:「如此者。」「是事不应尔。」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尼应问所教诫比丘名字、种姓,善好忆持。 应问言:『某比丘和上、某比丘阿阇梨、某比丘弟子。』」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得裮布施,诸比丘尼不受,作是言:「佛未听我等畜裮。」是事白佛,佛言:「从今听比丘尼僧受裮施,私亦受。」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乞食时,手持钵食巷中行,屋上有毒蛇,屎堕食中。 比丘尼噉是食,毒发垂死,是事白佛,佛言:「应作盖覆食器上。」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背上负物,似畜生负驮。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诸比丘尼,不应背上负物。 若负物者,突吉罗。」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客作华鬘,责价时受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汝等出家,何用客作华鬘?」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客作华鬘。 客作者,突吉罗。」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畜盛大便器,铜盘、澡盘、铜杓。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德。』畜如是器,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畜铜盔盛大便器,铜盘、澡盘、铜杓。 若畜,突吉罗。 不犯者,畜铜水瓶、铜澡罐、铜盖。」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尼作酒,居士言:「汝等出家人,何以作酒?」有少欲知足比丘尼,闻是事心不喜,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集僧已语诸比丘:「从今比丘尼不得作酒。 作酒者,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妇人新来不久,其夫出行死,是诸妇人舍舍市肆,出家作比丘尼。 作比丘尼已,赁舍与他住,后索价时受诸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汝等出家,何用赁舍?」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赁舍市肆。 若赁与他者,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着新踈衣,市巷多人中行,内身露现。 诸居士言:「善女是名何衣?」答言:「是名新踈衣。」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德。』云何着新踈衣,如王夫人、如大臣妇。」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着薄踈衣。 着者,突吉罗。」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助提婆达多比丘尼,在女人洗处浴。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德。』在女人洗处浴,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诸比丘尼,女人洗处浴。 若浴,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用澡豆浴身入女根中。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用澡豆浴。 用者,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水中逆行,诸比丘尼问言:「汝何以逆水行?」答言:「欲受触乐。」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水中逆行。 若逆水行,突吉罗。」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畜杂色庄严钵支,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德。』畜杂色钵支,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畜杂色钵支。 若畜,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得水精器布施,诸比丘尼不受:「我何用是为?」是事白佛,佛言:「从今听比丘尼受水精器,作僧水器用。」后二十法下佛在舍卫国。 有乞食比丘,中前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到乞食家入外门,不记识中门,内门亦不记识。 还时错入余门,谓是出门。 入已见一女人仰卧,此女人梦中失不净,比丘见已惭愧还出。 出已此女人夫来,见妇露身卧不净出,即作此念:「是比丘必共我妇作非梵行。」便往捉比丘言:「比丘汝好耶? 共我妇作不净行。」比丘答言:「不作。」夫言:「何以入我舍耶?」答言:「我谓是可出门。」即骂比丘:「云何入我房户谓是可出门?」是人即以手脚极打是比丘便放。 打比丘声故,女人即觉,语夫言:「作何物?」答言:「打比丘。」「何以故打?」「以汝故打。」妇语夫言:「此比丘于我无过,我自梦中失不净。」夫即骂妇:「汝共作不净事,云何不伏耶?」以手脚打是比丘,劳熟已舍去。 是比丘大受苦痛已还去,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语诸比丘:「乞食有二种:一者受请、二者不受请。 若受请已欲受僧物分者,应舍乞食法已受僧物分。 若不舍乞食法受僧物分者,得突吉罗。 若受僧物僧物分已,故言:『我乞食。』者,犯妄语波夜提。 不受请人若欲受请、若欲受僧物分者,应舍乞食法已受请、受僧物分。 若不舍乞食法受请、受僧物分者,得突吉罗。 若受请受僧物分已,故言:『我乞食。』者,犯妄语波夜提。」佛言:「从今教汝等乞食法,若比丘乞食时,应学行是法。 若欲下床时,应徐下一脚,次下第二脚,安徐起。 徐就架上取安陀卫,莫牵,安徐着。 着已应左右看,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更应着,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泥洹僧,莫牵,安徐着。 着已左右看,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更应着,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郁多罗僧,莫牵,安徐着。 着已左右看,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更应着,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僧伽梨,莫牵,安徐着左肩上。 徐徐取钵,莫放地。 徐取锡杖,不应曳地。 向户时,安徐推橝开户徐出。 出户时,莫以衣触两边。 出已应左手牵户扇、右手牵橝。 若户扇在右、橝在左者,以右手牵扇、左手下橝。 下橝已应排看坚牢不? 若不坚牢更闭,坚牢者止。 若共佛行,应在佛后。 应白和上,应右绕佛塔、声闻塔已,徐徐泻水着钵中,莫使瓶钵相触。 应安徐洗钵,莫使有声。 不得挑水浇钵底。 若僧坊门闭者,应徐却橝开门,安徐出门。 出门时,莫以衣触两边。 应徐以钵杖着一处已,徐着一重革屣。 应徐取钵杖,应安徐在道行。 行时莫拕曳革屣。 近聚落已,徐以钵杖着一处,应徐取僧伽梨着。 着已应看齐正不? 若不齐正应更着,若齐正者止。 应徐取钵杖入巷时,不得上下看,应直前。 若遥见狂象、狂马、狂牛、狂狗、狂裸形人者,应避道。 若至乞食家,应好识外门、中门、内门相,入庭中住弹指。 若无所得,应第二弹指。 若复不得,应更三弹指。 三弹指已,若得者,应两手捉钵曲身受食。 若更余处乞食时,应看日时节。 若日故早更乞,若日时至便止。 不应上下看,直视前行。 若遥见狂象、狂马、狂牛、狂狗、狂裸形人者应避。 出聚落时,徐捉钵杖着一处。 徐取僧伽梨,中牒抖擞着右肩上,徐取钵杖。 若先到食处,应敷座床,取揩脚物、拭脚物、安水瓨、水瓶,应扫洒食处涂地。 若和上、阿阇梨在食处者,若得好食,先与和上阿阇梨。 与饮时莫令指入器中。 若在后者,应举床座、举揩脚物、拭脚物、安水瓨、水瓶,扫洒除粪还入房中。 入房中时,应牵橝闭户就床座,徐徐摄一脚,次摄一脚,结加趺坐,思惟法行。」佛在舍卫国。 尔时一长者有好芦卜,是长者为芦卜故,请佛及僧怛钵那,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还家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晨朝敷座往白:「时到,佛自知时。」佛与比丘僧往入其舍坐已,长者自手行水自行芦卜根,诸比丘嚼芦卜根作声。 有一比丘先是伎儿,见食作声即便起舞。 时有比丘笑,芦卜根从口鼻中出。 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云何使他笑如伎儿?」佛见是比丘作如是事、诸居士呵责,食已还去。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是比丘:「汝以何心作?」答言:「以二事故:一者看他、二者欲令笑。」佛言:「为看他故无罪。 为笑故,突吉罗。」佛语诸比丘:「从今已若先未噉熟食,不得噉菜果。 若先噉者,突吉罗。」佛在舍卫国。 新造祇洹竟,诸居士办供具,多诸比丘来,千二百五十人。 诸比丘乱入、乱坐、乱食、乱起、乱去,诸居士呵责言:「有余沙门、婆罗门,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 是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乱入、乱坐、乱食、乱起、乱去,不知谁得? 谁不得? 谁重得?」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应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时诸比丘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时默然入、默然坐、默然食、默然起、默然去。 诸居士呵责言:「有余沙门、婆罗门,赞呗咒愿赞叹。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默然入、默然坐、默然食、默然起、默然去,我等不知食好不好?」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食时,应呗咒愿赞叹。」诸比丘不知谁应作,佛言:「上座作。」尔时偷罗难陀少学寡闻,时为上座,佛言:「若上座不能,次第二应作。 第二不能,第三应作。 如是次第,能者应作。」佛在舍卫国。 时诸女人次第请佛及僧,办种种饮食。 诸比丘食已,不呗不咒愿而去。 诸女人作是言:「我等女人薄福,谁当为我等呗咒愿赞叹?」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亦应为女人呗咒愿赞叹。 若无净人者,留上座四人住。」住时诸上座吐闷,问佛,佛言:「应语诸女人已去。」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名曼头罗,是婆罗门种,出家作比丘患下,作是念:「云何数数用水洗?」佛言:「应以物拭。」拭时用一叶拭,拭已不净,佛言:「应用两重。」用两重拭时,一重舒污手,佛言:「应截屈处。」时截处伤大便道,佛言:「不应截,应用一枚净拭。」拭时掷弃着厕中,着已厕满,佛言:「应着一处。」时净叶、不净叶共着一处,取时污手,佛言:「右边安净叶,左边弃不净叶。」着一处时大聚,佛言:「除却。」除却时吐逆,佛言:「应安器。 若满,远弃余处。」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洗脚处嚼杨枝,后比丘来见不净吐逆。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僧洗脚处嚼杨枝?」呵已语诸比丘:「从今佛前不得嚼杨枝。 和上阿阇梨前、一切上座前、佛塔前、声闻塔前。 温室、讲堂、厨下、大门前、厕边安水处、小便处、浴室中多人行处,不得嚼杨枝。 嚼者,突吉罗。 不犯者,同岁比丘前不犯。」佛在王舍城。 有裸形外道病疥瘙,往语耆婆:「治我此病。」答言:「浴室中洗乃可得差。」外道作是言:「我是外道,裸形无所着,何由得浴室洗耶?」耆婆言:「颇有亲里相识比丘不?」答言:「无。」耆婆言:「唯得浴室洗可差。」是外道即往到竹园,问新学比丘及沙弥言:「汝等何时浴室洗耶?」答言:「某日。」时外道屈指数日,或掷石数日、或作筹数日,若干日已过、若干日在。 到浴日,来至入竹园,在一面立,看诸比丘云何入浴室洗,或有比丘着衣入、或有以泥涂身入。 是外道即以泥涂身入,如似老上座。 诸比丘作是念:「是上座比丘从何处来?」共相谓言:「上座来,与上座床。」即便与床,盛满器水着前。 汗出已,诸比丘亦与揩脚髀膊胸背。 举身揩已,疥瘙即除,身得清净。 清净已,唤担衣来与上座,是外道言:「汝等不好,用着衣为?」诸比丘言:「不善。」「将不与外道洗耶?」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露身不得揩,他亦不得揩露身者,两露身亦不得相揩。 比丘闇中不得作礼、不得礼覆面者、不得礼睡者、不得礼入三昧者、不得礼嚼杨枝者,自嚼杨枝亦不得作礼。 自洗面不得作礼,亦不得向洗面者礼。 自食时不得礼,不得礼食者。 自缝衣时不得礼,不得向缝衣者作礼。 自剃发时不得作礼,亦不得礼剃发者。 自在高处不得礼下处、下处亦不得礼高处。 佛前不得礼人、佛塔前、声闻塔前亦不得礼人。 大小便处、取水处、浴室乃至不安隐处,皆不得礼。 在道行时不得礼,若至心欲礼者,语:『上座住,我欲礼。』若住者应礼,不住者不应礼。」佛在舍卫国。 有客比丘暮来,次得空房舍。 时床上有盘蛇睡,比丘不看便坐蛇上,为蛇所螫与蛇俱死。 经五六日有青蝇出,诸比丘见蝇出入,共相谓言:「此房中有青蝇出,当入看来。」入已便见,作是言:「是比丘必坐是蛇上,为蛇所螫二俱死耳。」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从今教客比丘仪法。 若客比丘到僧坊中,应偏袒着衣,着泥洹僧,高应下着,衣囊在右肩上,应转着左肩上。 若杖、油囊、革屣、针筒在右手中,应移左手中。 若欲大小便,应先外却已入僧坊,若得水洗足已入;若不得水,以草树叶拭足已入。 若门闭应求开门,若开应入;若不开,僧坊外有牆堑刺棘,应在现处立,一心净持威仪,作大人相起他善心。 若见旧比丘应问:『此僧坊中有若干岁比丘房不?』若言:『有。』即语:『开门。』已入又问:『是房中为有人不?』若言:『空。』应问:『用何水?』若言:『井水。』应索盥及绳扫篲,应开房户弹指。 若有毒蛇弹指令去,当徐往出枕、被褥、床榻、覆地物。 出已应扫洒涂地,抖擞床席、被褥、枕、覆地物,觅虫已还敷如本。 洗脚瓫、常用水瓶皆着水,持革屣至水边浣。 拭革屣物捩晒已,捉革屣先拭前头、次拭后、中拭带。 若水器在左边,应左手取水右手洗足;若在右边,右手取水左手洗足。 洗足已着革屣入房,闭门下橝却坐绳床,先摄一脚、次摄一脚。 摄已大坐正观诸法。 地了时应问旧比丘:『此僧坊中,有前食、无前食? 有时食、无时食? 何处有恶狗、恶牛、大童女、寡妇家? 何处是僧羯磨学家、覆钵羯磨家? 何处可行? 何处不可行?』问是事已,应行乞食。 若客比丘欲去时,以灌绳扫篲还付本主,摒挡卧具,闭门下橝已去。」佛在阿毗罗国。 时新作僧伽蓝,有比丘作匠,着僧伽梨辇石、辇墼、辇草、辇泥,以手泥壁。 黑泥、糠泥、污洒泥壁,赤色泥、白色泥涂壁。 洒扫僧坊涂地故污衣,着是污衣入聚落乞食。 诸居士呵责:「有余沙门、婆罗门,着净衣入聚落乞食。 是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着是污衣入聚落乞食,如压油人。」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从今不得着僧伽梨辇石、辇泥、辇草、泥涂壁,以手涂壁糠泥污洒涂壁,黑色、赤白色涂壁扫洒僧坊涂地。 不得脚蹑僧伽梨、不得敷僧伽梨坐、不得卧僧伽梨上、不得衬身着僧伽梨。 着僧伽梨,如着僧伽梨法。 着郁多罗僧,如着郁多罗僧法。 着安陀卫,如着安陀卫法。 以三种坏色作净,不得着五种纯色衣,除纳衣。 若比丘贫少衣,不能得割截衣,衣上安牒,若五、若七、若九、若十一、若十三、若十五、若过十五。 若能得,应割截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是为衣法。」佛在王舍城。 有大僧坊,初夜、中夜、后夜,多有客比丘,一切时来宿,晨朝便去。 上座问下坐言:「何以无客比丘?」答言:「有。」「何以不来见上座? 我等不知彼人来去。」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若客比丘来,应先礼拜上座。」时彼僧坊有千二百五十比丘,客比丘一一礼拜过初夜,道行疲极不能得遍。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应问讯四上座。」有客比丘暮来问:「第一上座在何处?」答言:「在耆阇崛坊。」又问:「第二上座复在何处?」答言:「在毗伽罗坊。」又问:「第三上座在何处?」答言:「在贵守陀罗坊。」又问:「第四上座在何处?」答言:「在萨多诃求坊。」往问讯时,道中有师子、虎狼畏,豹、熊罴、多罗刹等畏。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随所入坊舍中,即礼彼四上座。」礼时在大坊舍门外住立久,迷闷吐逆不乐。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若时得见上座者应礼,不时得见者则止。」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阿练若处,有一比丘在中住。 时贼来入僧坊,见是比丘在阁上,即遣人将是比丘来下。 时彼贼主信敬佛法,作是言:「莫将比丘下,当看有火不?」言:「无。」「有食不?」言:「无。」「有水不?」言:「无。」共相谓言:「是沙门释子清净。 看洗脚处有水不?」言:「无。」「看净水瓶、常用水瓶有水不?」言:「无。」作是言:「将是比丘来。」即将来下,问言:「大德! 有火不?」答言:「无。」「有鑽火具不? 欲鑽火。」答言:「无。」「大德! 我等饥,有食不?」答言:「无。」问:「有食器不? 我欲作食。」答言:「无。」「大德! 我等渴,有水不?」答言:「无。」「有取水器不?」答言:「无。」「大德! 是沙门释子清净,有洗脚水不? 有净水瓶、常用水瓶不?」答言:「无。」又问:「大德! 我欲至彼聚落,示教我道处。」答言:「不知。」又问:「时节早晚?」答言:「不知。」又问:「今是何日?」答言:「不知。」又言:「作呗?」答言:「不能。」又言:「咒愿?」答言:「不能。」又言:「赞法?」答言:「不能。」是贼共相谓言:「此阿练若比丘,无一阿练若法,是比丘当不能自活故出家,当熟打之。」即以手脚打是比丘已舍去。 是比丘大受苦恼,以是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从今当教阿练若比丘仪法。 应学是法,从今阿练若比丘,有人来先应共语,好正忆念和悦颜色,不应垂头,应言:『善来。』应畜火及火鑽,应畜食、食器,应畜水、水器,应畜洗脚水、水器,净水瓶、常用水瓶盛满水,应知道知日、知时、知夜、知夜分,应知星宿,应学星宿法,应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应学解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应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若未得者,应知诵读,不应畜日珠月珠,如是法应广知。 应畜禅杖,如《瞿尼沙修多罗》中广说,应修行之。」佛在舍卫国。 阿耆达婆罗门担释俱梨饼,往到佛所与佛,佛言:「分与僧。」即分与僧已,在佛前听咒愿,佛为种种说法。 诸比丘啮饼作声,阿耆达叉手白佛言:「世尊! 沙门瞿昙教化一切弟子,皆能受耶?」佛言:「有受者、不受者。」婆罗门言:「实尔,瞿昙! 有为法者、有为食者。」佛为阿耆达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阿耆达闻佛说法示教利喜已,从坐起礼佛足右绕而去。 去不久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从今说法时、咒愿时、赞法时不得食。 食者,突吉罗。」佛在波罗[木*奈]国。 佛中前着衣持钵,入波罗[木*奈]城欲乞食。 有一新比丘,中前着衣持钵,先入城乞食。 佛遥见是比丘在他门前,是比丘亦见佛,见佛已惭愧低头。 佛乞食还摄衣钵竟,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我今日中前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新比丘亦着衣持钵先入城乞食。 我见是比丘,比丘见我故,惭愧低头。」语诸比丘:「谁中前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比丘惭愧,长跪合掌白佛言:「我是。」佛言:「善哉! 善哉! 见我故惭愧摄情。 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沙门、婆罗门,亦应摄情低头,长夜得安乐。」佛在舍卫国。 长老郁提有共行弟子无恭敬心,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时长老郁提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 我共行弟子无恭敬心,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世尊! 云何令弟子于和上有恭敬心?」佛言:「小住,郁提! 我问汝时当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语郁提言:「汝欲说者说。」郁提言:「世尊! 我共行弟子无恭敬心,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云何令弟子于和上有恭敬心?」佛语郁提:「共行弟子于和上应生敬心,入僧坊亦应生敬心。 应与和上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若和上作衣时应代作,浣衣时、染衣时、割截衣时、簪衣时、刺衣时、舒展时,皆应代作。 若自不能者,应赁他作。 若自不能尽作者,亦应借他。 若能尽作者应作,不得闲住。」佛语郁提:「若和上欲浴室中洗时,弟子先应办浴具,着薪着油澡豆。 若和上入浴室时,弟子应持浴衣与,摄取所着衣,与床,应与水瓶授杖。 若和上少力,弟子应手扶。 若大羸劣,应负入浴室,应摄衣着一面、应坐着床上,以水瓫着前。 若弟子欲洗时,应白和上向壁洗,应生病想、生药想。」佛言:「和上汗出时,弟子先应揩脚,次揩膊髀、腰嵴、胸背。 若和上洗竟,应授衣与,取床取水器取杖,应以薪着灶中。 若和上少力者应手扶,若大羸劣应负还房坐床上、应取浴衣举、应授卧衣、应安大小便器、应安唾器。 若弟子更欲洗,应白和上已洗。 若最后浴室中洗者,应举绳床着一处,举水瓶、水瓨,应以灰覆火,出浴室闭门下橝已去。 若欲诵时,至三问能得者,应随力从和上受,受已在一处忆念思惟。 若得者诵,若不得者更问。 明日应摄大小便器唾器,弃已应问和上:『须粥须食不?』若言:『须粥。』应安釜器、办杓、办匕。 若言:『须食。』应办食、应办食器。 若和上病者,弟子应看若活、若死,应觅随病食、随病药,应取和上物作供养。 若和上无者自办,若自无者从他求,若无知识不能得者,乞食时得好者,应与和上。 郁提! 若僧与和上忆念羯磨、若与不痴羯磨时,应代和上去作是言:『僧与我和上忆念羯磨、若不痴羯磨。』僧与和上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时,弟子以法佐和上言:『僧莫与我和上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若僧已与和上作是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弟子应言:『僧与我和上轻作羯磨,莫重作。』郁提! 若僧与和上觅罪相羯磨,弟子应往言:『僧如法莫与我和上觅罪羯磨。』若僧与和上觅罪羯磨竟,弟子应从僧乞:『轻作,莫重作。』若僧与和上不见摈羯磨、不作摈羯磨、恶邪不除摈羯磨,弟子应往白僧言:『不见教见、不作教作、不除教除。』郁提! 若和上犯僧残罪,应与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弟子应往言:『僧如法与我和上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郁提! 是弟子不白和上,不得教他读经,不得诵经令他忆念、不得并诵。 不白和上不得从他受法,不得授他法。 不得从他受忆念、不得并诵。 不得与他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不得与他作衣,不得使他作衣。 不得与他剃发,不得使他剃发。 不白和上不得一切有所作,除大小便及嚼杨枝、礼佛。 郁提! 若和上欲入聚落,弟子应授入聚落衣,应揲卧衣举。 弟子若随和上入聚落,应取钵杖僧伽梨,不应在前行,不应大逼近,不得并行。 若师说非法者应谏止,若说法应随喜。 若说法时得施,弟子应取。 若到聚落,应授钵杖僧伽梨。 弟子若在前出聚落,不应远住,应取和上钵杖僧伽梨。 若和上共道行,弟子应取杖、取盛油囊、革屣、鍼綖囊。 郁提! 弟子应日日三时至和上边:早起、食后、日没时。 早起时应除大小便器唾器,食后时应扫洒涂地,日没时应持大小便器唾器着边。」郁提白佛言:「世尊! 弟子于和上行如是法,和上于弟子当云何?」佛语郁提:「弟子作是行者,和上应教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与衣钵、杖、户钩,与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若弟子作衣时,和上应佐作。 若浣衣、染衣、割截、簪刺、舒展时,皆应佐作。 若自不能、倩他;若自不能尽作,亦应使他;若随能者尽佐作,不得闲住。 若和上见弟子病时,应看若活、若死,应与觅随病食、随病药。 应取弟子物作,弟子无者和上与物,若自无物从他求与,无知识求不能得。 若乞食时得好食者与。 若僧与弟子忆念羯磨、与不痴羯磨,作是言:『如法与我弟子忆念羯磨、不痴羯磨。』若僧与弟子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和上应如法佐言:『莫与我弟子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若僧已作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应言:『轻作,莫重作。』若僧欲与弟子觅罪羯磨,应如法佐言:『莫作。』若僧与觅罪羯磨竟,和上应佐言:『轻作,莫重作。』郁提! 若僧与弟子不见摈羯磨、不作摈羯磨、恶邪不除摈羯磨,和上应言:『不见教见、不作教作、不除教除。』郁提! 若弟子犯僧残罪,应与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和上作是言:『僧与我弟子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郁提! 应日日三时教弟子:早起、食后、日没时。 早起教言:『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食后教言:『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日没时教言:『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若作非法应呵止。 郁提! 有三种呵止:一者不唤作、二者不共语、三者欲有所作不听作。」十诵律卷第四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