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律卷第四十六 内容: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覆藏揵度第十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 时六群比丘自行覆藏,更互与覆藏羯磨、本日治、摩那埵、出罪羯磨。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自行覆藏与他覆藏羯磨、本日治、摩那埵、出罪。 」 彼行本日治比丘,更互作覆藏、本日治、摩那埵、出罪,佛言:「不应自行本日治,更互作覆藏、本日治、摩那埵、出罪。 」 彼自行摩那埵比丘,更互作覆藏,佛言:「不应自行摩那埵、与他作覆藏羯磨乃至出罪。 」 彼自出罪,更互作覆藏羯磨乃至出罪,佛言:「不应自出罪、与他覆藏羯磨乃至出罪。 」 彼行覆藏,更互作覆藏羯磨、本日治、摩那埵、足满二十人出罪,佛言:「不应尔。 自行覆藏、本日治亦如是,自行摩那埵亦如是,自行出罪亦如是。 」 彼行覆藏者,与他受大戒、与他依止、畜沙弥、受僧差、差已教授比丘尼,佛言:「行覆藏者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知有余比丘能说戒者而为他说戒、于僧中或问毗尼义或答、在众僧作羯磨人数中、受僧羯磨差平断事、受众僧差使,佛言:「行覆藏者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或早入聚落逼暮还、或不亲附沙门亲近外道、不随顺比丘说异教,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若犯此罪、若相似、若从此生、若重于彼、呵他羯磨及作羯磨者,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受清净比丘敷座、洗脚、拭革屣、揩摩身,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受清净比丘起迎逆、礼拜、执手、恭敬问讯、为持衣钵,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举清净比丘、作忆念、作自言、为他作证、遮说戒、遮自恣、与清净比丘共斗,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共清净比丘行入白衣家、或随他比丘行、或将他比丘行、或受他供养、或受清净比丘剃发、或受清净比丘作使,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比丘,共清净比丘行、至前食后食上在前行、或竝语竝行、或反抄衣、或通肩披衣、或裹头、或覆两肩、或着革屣,佛言:「不应尔。 自今已去听偏露右肩、脱革屣随从后行。 」 彼行覆藏者,作如是意:「不往食上,恐余比丘知我行覆藏。 」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作如是意:「至食上不坐,恐余比丘知我行覆藏。 」彼行覆藏比丘,作如是意:「请取食食,恐余比丘知我行覆藏。 」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与清净比丘随次坐,佛言:「不应尔。 听在末行坐。 」世尊有如是教,犯罪人应在下行坐。 彼在白衣下坐,佛言:「不应尔。 」彼在沙弥下坐,佛言:「不应尔。 应在大比丘末行坐。 」 彼行覆藏者,与清净比丘共经行处行,彼在下经行处,己在高经行处,或在前行、或竝语、或共行、反抄衣、通肩披衣、或裹头覆两肩、着革屣,佛言:「不应尔。 」佛言:「听偏露右肩、脱革屣在后行。 」 彼行覆藏者,道路行作如是意:「不在正道行,恐余比丘知我行覆藏。 」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在道行作如是意:「在后行,恐余比丘知我行覆藏。 」佛言:「不应尔。 」 彼行覆藏者,共清净比丘共一座一床一板,佛言:「不应尔。 」若长床板,佛言:「听作隔断然后坐,若取余床在后坐。 彼行覆藏者,若在小食大食上,应扫洒敷坐具、水瓶、洗瓶、具盛残食器,应为清净比丘敷坐具,乃至洗足器物、拭足巾、盛水器。 清净比丘来,应出远迎为持衣钵。 若有钵、床钵支应安置上。 若僧伽梨在头上肩上,应取看之,无垢秽污不? 若有尘垢秽污,应却便却,应浣当浣。 浣已晒着绳床上、木床上,应与清净比丘具洗足器、拭足巾、水器,拭革屣已着左面看之,不令泥水污不? 若有泥水污者,当移避之,为清净比丘洗足已除去石水器安置本处。 彼应净洗手,与清净比丘过食。 清净比丘食时,应供给所须,若酪浆、若蔓[少/兔]苦酒、盐菜应与,若热当扇,须水应与水。 若恐时过当俱食。 清净比丘食已,当为取钵与洗手。 若自食已有残食,应与人若非人,若着无虫水中若无草处,洗食器还复本处,应扫洒食堂除去粪土。 」 彼比丘便用已,常食钵盛粪扫弃,余比丘见恶之,佛言:「不应用钵弃粪扫,听以瓫若澡盘若扫箒。 钵应净洁畜。 「彼行覆藏比丘,若僧洗浴,应至清净比丘所问言:『大德洗不? 』若彼答言:『当洗。 』此比丘便应先看浴室,无尘秽不? 若有尘秽,应扫便扫,应水洒便洒,应取薪便取,应破便破,应然火便然火,应着薪便着,应与清净比丘具洗浴瓶、若浴床、若刮汗刀、若水器、若泥器、若树皮、若细末药、若泥。 应问上座已燃火。 若清净比丘病若老羸,应扶将至浴室所。 若不能行者,以绳床、木床、若衣舁至浴室所,应取清净比丘衣安着衣架上、若龙牙杙上。 若有油应为涂身,彼油器无安处不坚牢。 」佛言:「安着龙牙杙上、若悬着壁上。 若清净比丘病老羸,应扶将入浴室中,与绳床、木床、浴瓶、刮汗刀、水器、泥器,与树皮细末药泥。 若烟来熏眼,当为安障。 若头热背热应为覆,若欲洗浴入浴室,应白清净比丘。 若作如是意:『欲白清净比丘,恐烦乱共相逼迮。 』者,直尔入浴室,在清净比丘后揩摩身,彼即入浴室,至清净比丘后住,应为余比丘揩摩身,不应受他揩摩身。 为清净比丘洗浴已,然后自浴。 若清净比丘老,应扶将出,若病以绳床、若木床,舁出浴室。 应与清净比丘敷座、与洗脚器、拭巾、洗脚革屣,应取清净比丘衣舒看抖擞,勿令有蛇蝎诸毒虫,然后授与。 若有眼药丸香应与,若有甜蒱桃浆、蜜、石蜜,净洗手受,授与清净比丘。 若清净比丘老病乏气力者,应扶若以绳床、木床、若衣舁还房。 应先入清净比丘房内敷卧具,若毡手扪摸看,扶清净比丘卧,以衬体衣着内被覆上。 若出房应闭户,至浴室中看,若有绳床、木床、若浴瓶、若刮汗刀、水器、泥器、树皮、细末药泥,还复本处。 应洗浴室便洗,有不净水应出便出,有火应灭便灭、应覆便覆。 若浴室户应闭便闭应脱举便举。 应日三时见清净比丘,彼应作者一切应如法作。 若清净比丘有所作不应违逆,若违逆应如法治。 「彼行覆藏者至布萨日应扫洒布萨处、敷坐具、水瓶、洗脚瓶、然灯、具舍罗。 彼行覆藏者布萨竟应还复床座、水瓶、洗脚瓶、舍罗着本处。 」 彼行覆藏比丘,在上好房中住,余客比丘无住处。 诸比丘白佛,佛言:「行覆藏比丘,不应在上好房中住,听在小房中住。 」 客比丘来遣行覆藏者出,佛言:「不应遣亦不应去,听作如是语:『大德! 我曹不得二三人共宿。 』」 行覆藏比丘作如是念:「众僧衣物为随次取、应坐处取耶? 」佛言:「应随次取已在下行坐。 」 彼行覆藏比丘作如是念:「我曹得更互作使不? 」佛言:「听。 」 「我曹得自相恭敬礼拜迎逆执手问讯不? 」佛言:「听。 」 彼如是念:「我曹得使僧伽蓝人沙弥不? 」佛言:「听。 」 「我曹得受僧伽蓝人、沙弥礼拜迎逆执手问讯不? 」佛言:「得受。 」 彼行覆藏者,不白清净比丘,佛言:「听白。 应如是白。 布萨日彼比丘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犯僧残罪,随覆藏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我随覆藏日羯磨。 我某甲已行若干日,余有若干日在。 白大德令知我行覆藏。 』若大众难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羞愧,应至清净比丘所白言:『大德上座! 我今日舍教勅不作。 』若欲作时,应至清净比丘所白言:『我今日随所教勅当作。 』」 彼行覆藏者,至余处见余比丘不白,佛言:「应白。 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 」 世尊既听白,余比丘便从此至余处白,从此至余处疲极。 佛言:「不应从此处至余处白,听若有因缘往应白,若复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彼行覆藏者,有客比丘来不白,佛言:「应白,若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世尊既听彼白客比丘,便至道路白诸疾行比丘遂疲极,佛言:「不应往道路白疾行比丘,应在僧伽蓝内徐行者白。 若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彼行覆藏者,病不遣信白,佛言:「应白。 若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彼行覆藏者,二、三人共一屋宿,佛言:「不应尔。 若二、三人共一屋宿,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彼行覆藏者,在无比丘处住,佛言:「不应尔。 若住,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 彼行覆藏者,不半月半月说戒时白,佛言:「听白。 若不白,失一夜,得突吉罗罪。 有八事失夜:往余寺不白、有客比丘来不白、有缘事自出外不白、寺内徐行者不白、病不遣信白、二三人共一屋宿、在无比丘处住、不半月半月说戒时白,是为八事失夜。 佛听半月半月说戒时白,应如是白。 彼行覆藏者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犯僧残罪覆藏。 我某甲比丘随覆藏日,从僧乞覆藏日羯磨,僧已与我随覆藏日羯磨。 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 白大德令知我行覆藏。 』」 佛言:「听行摩那埵比丘亦行如上诸事。 行摩那埵者,应常在僧中宿日日白。 应如是白,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犯僧残罪不覆藏,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 白诸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 』」(覆藏揵度具足竟) 遮揵度第十四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 时六群比丘作如是念:「世尊无数方便教诸比丘,展转相教更相受语。 」便举清净无罪比丘。 佛言:「不应举清净无罪比丘。 」佛言:「听先求听。 」六群比丘闻佛教先求听,彼即清净比丘先从六群比丘求听者求听,佛言:「不应尔。 自今已去听内有五法应求听:知时不以非时、真实不以不实、利益不以损减、柔软不以麁犷、慈心不以瞋恚。 」 时六群比丘内无五法,余比丘内有五法,从六群比丘求听而不与听。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内有五法求听者应与。 」 时六群比丘,他求听便去、许他听已亦去,佛言:「不应尔,听作自言。 」 时六群比丘,许他求自言已便去、自作自言已复去,佛言:「不应尔。 」佛言:「听布萨说戒时应遮说戒。 」 时六群比丘,闻佛听遮说戒,便遮清净比丘说戒,佛言:「不应尔。 」佛言:「汝曹善听! 有如法遮说戒,有不如法遮说戒:一非法一如法、二非法二如法、三非法三如法、四非法四如法、五非法五如法、六非法六如法、七非法七如法、八非法八如法、九非法九如法、十非法十如法。 何等一非法? 若遮无根作,是为一非法。 何等一如法? 遮有根作,是为一如法。 何等二非法? 遮无根作、不作,是为二非法。 何等二如法? 遮有根作、不作,是为二如法。 何等三非法? 遮无根破戒、破见、破威仪,是为三非法。 何等三如法? 遮有根破戒、破见、破威仪,是为三如法。 何等四非法? 遮无根破戒、破见、破威仪、无根邪命,是为四非法。 何等四如法? 遮有根破戒、破见、破威仪、有根邪命,是为四如法。 何等五非法? 遮无根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遮无根突吉罗,是为五非法。 何等五如法? 遮有根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遮有根突吉罗,是为五如法。 何等六非法? 遮无根破戒作、不作,破见作、不作,破威仪作、不作,是为六非法。 何等六如法? 遮有根破戒作、不作,破见作、不作,破威仪作、不作,是为六如法。 何等七非法? 遮无根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是为七非法。 何等七如法? 遮有根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是为七如法。 何等八非法? 遮无根破戒作、不作,破见、破威仪,无根邪命作、不作,是为八非法。 何等八如法? 遮有根破戒作、不作,破见、破威仪,有根邪命,是为八如法。 何等九非法? 遮无根破戒若作、若不作、若作不作;破见若作、若不作、若作不作;破威仪若作、若不作、若作不作,是为九非法。 何等九如法? 遮有根破戒若作、若不作、若作不作;破见、破威仪若作、若不作、若作不作,是为九如法。 何等十非法? 非波罗夷不入波罗夷说中,非舍戒不入舍戒说中,随如法僧要,随如法僧要不违逆,如法僧要不入违逆说中。 破戒不见、不闻、不疑,破见、破威仪不见、不闻、不疑,是为十非法。 何等十如法? 波罗夷入波罗夷说中,舍戒入舍戒说中,如法僧要、如法僧要违犯、如法僧要呵说,入如法僧要呵说中,破戒见闻疑,破见破威仪见闻疑,是为十如法。 云何犯波罗夷如因缘相貌犯波罗夷? 比丘见此相貌知犯波罗夷,若不见此比丘犯波罗夷,闻彼比丘犯波罗夷。 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于彼比丘前,布萨时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此某甲比丘犯波罗夷,众僧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说戒。 遮说戒时,众僧八难事,一一难事起: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病难、人难、非人难、恶虫难。 此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此住处、彼住处说戒时,于彼比丘前,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入波罗夷说中,此事未决定,今应决定,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说戒。 「云何舍戒如因缘相貌? 知是舍戒比丘,见是相貌知此比丘舍戒。 若不见此比丘舍戒,闻彼某甲比丘舍戒。 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于布萨时,在比丘前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舍戒,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遮说戒时有八难事起:王难乃至恶虫难。 彼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布萨时此住处、彼住处,在彼比丘前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入舍戒说中,此事未决定,今应决定此事,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云何如法僧要不随如因缘相貌? 如法僧要不随比丘,见此相貌知此比丘如法僧要不随。 若不见此比丘如法僧要不随,闻彼某甲比丘如法僧要不随。 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布萨时,在此比丘前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如法僧要不随,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云何如法僧要违逆如因缘相貌? 如法僧要违逆比丘,见此相貌知此比丘如法僧要违逆。 若不见此比丘如法僧要违逆,闻彼某甲比丘如法僧要违逆。 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布萨时,在彼比丘前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如法僧要违逆,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遮说戒时,八难事中有一一事起,从王难乃至恶虫难。 彼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此住处、彼住处布萨时,在此比丘前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入如法僧要违逆说中,此事未决定,今应决定,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云何破戒如因缘相貌? 是破戒比丘,见此相貌知彼比丘破戒。 若不见此比丘破戒,闻彼某甲比丘破戒。 此比丘若欲以此见闻疑布萨时,在此比丘前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言:『某甲比丘破戒,不应在此比丘前说戒。 我今遮此比丘说戒。 』成遮。 破见、破威仪亦如是,是为十如法。 「若比丘欲举他者,内有五法应举他。 何等五? 以时不以非时、真实不以不实、有益不以损减、柔软不以麁犷、慈心不以瞋恚。 比丘有此五法应得举他。 何以故? 我见比丘举他,以非时不以时、不实不以实、或以损减不以利益、或以麁犷不以柔软、或以瞋恚不以慈心,彼余比丘应语此比丘言:『举汝! 非时不以时,莫起瞋恨。 以不真实不以实,以损减不以利益,以麁犷不以柔软,以瞋恚不以慈心,莫以此语瞋恚。 』若比丘被他不实举者,应以此五事解喻:『举汝! 非时、不真实、损减、麁犷、瞋恚,莫以是愁忧。 』被不实举者,应以此五事解喻。 彼不实举他者,应与五事呵责:『汝举他,非时不以时、以不实不以实、以损减不以利益、以麁犷不以柔软、以瞋恚不以慈心,可惭愧! 』以不实举他者应以此五事呵责。 何以故? 令后不复以不实举清净比丘,呵责已应如法治。 「被真实举比丘,应以五事呵责:『举汝得时不以非时,莫生瞋恨,真实不以不实、利益不以损减、柔软不以麁犷、慈心不以瞋恚,莫生瞋恨! 』被真实举比丘,应以此五事呵责,呵责已如法治。 「彼真实举他者,应以五事赞美:『举他,得时不以非时,莫生悔恨! 真实不以不实、利益不以损减、柔软不以麁犷、慈心不以瞋恚,莫生悔恨! 』真实举他者,应以此五事赞美。 何以故? 后若复举他者,当以真实举。 「遮说戒比丘,至上座前作如是语:『我欲遮某甲比丘说戒,愿见听。 』上座应问:『汝内有五法不? 』若言:『无。 』教令莫遮。 若言:『有。 』当问何等五? 若不能说,应语令莫遮。 若能说,应问言:『汝已问中座未? 』若言:『未问。 』应教令问。 彼应至中座比丘前语言:『我欲遮某甲比丘说戒,愿长老听。 』中座应问:『汝内有五法不? 』若言:『无。 』应语令莫遮。 若言:『有。 』应问言:『何等五? 』若不能说,应语令莫遮。 若能说,应问言:『汝已问上座未? 』若言:『未。 』应语令问。 若言:『已问。 』应问言:『汝复问下座未? 』若言:『未。 』应教令问。 彼应至下座比丘前作如是言:『我遮某甲比丘说戒,愿见听。 』彼应问:『汝内有五法不? 』若言:『无。 』应语令莫遮。 若言:『有。 』应问言:『何等五? 』若不能说,应教令莫遮。 若能说,应问言:『汝问上座未? 』若言:『未。 』应教令问。 若言:『已问。 』应问言:『汝问中座未? 』若言:『未。 』应教令问。 若言:『已问。 』应问:『汝已问彼比丘未? 』若言:『未问。 』应教令问。 此比丘应往彼比丘所语言:『我欲遮长老说戒,愿见听。 』彼应问言:『汝内有五法不? 』若言:『无。 』应教令莫遮。 若言:『有。 』应问言:『何等五? 』若不能说,应教令莫遮。 若能说,应问言:『汝问上座未? 』若未问,应教令问;中下座亦如是。 彼比丘应自观察,我此事得比丘伴不? 若不得伴,应语彼比丘言:『莫遮。 』得比丘伴,应语言:『便可随时。 』」 尔时有异住处,布萨时有比丘犯僧残,作如是念:「我当云何? 」即白诸比丘。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异住处,有比丘犯僧残罪,众僧应与波利婆沙与波利婆沙,应与本日治便与,应与摩那埵便与,应与出罪便与出罪。 」 尔时有异住处,有比丘犯波逸提。 是中有比丘,或言犯波逸提,或言犯波罗提提舍尼。 彼比丘作是念:「我当云何? 」白诸比丘。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异住处比丘犯波逸提。 或言犯波逸提,或言犯波罗提提舍尼。 是中有见犯波逸提比丘者,将彼比丘至眼见不闻处,教如法忏悔。 忏悔已,至彼比丘所语言:『此比丘已如法忏悔。 』应作如是已说戒。 」 时有异住处,有比丘犯偷兰遮。 是中比丘,或言犯偷兰遮,或言犯波罗夷。 是中言犯偷兰遮者,皆是多闻、学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得伴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 是中言犯波罗夷者,皆多闻、学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得伴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国王、大臣、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 彼作如是念:「若今日说戒,令僧斗诤共相诽谤、令僧破坏、令僧尘垢、令僧别异住,我当云何? 」白诸比丘。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异住处比丘犯偷兰遮,是中或言犯偷兰遮、或言犯波罗夷。 言犯偷兰遮者,皆是多闻乃至持摩夷,得比丘比丘尼伴党,乃至沙门外道婆罗门。 言犯波罗夷者,皆是多闻乃至持摩夷,得比丘比丘尼伴党,乃至沙门外道婆罗门,彼作如是念:『若今日说戒,令僧斗诤共相诽谤、令僧破坏、令僧尘垢、令僧别异住。 』若比丘重此破僧事者,不应此日说戒。 」佛言:「听遮说戒。 」 时六群比丘闻佛听遮说戒,便遮清净比丘说戒。 佛言:「不应遮清净比丘说戒。 汝曹善听! 虽遮说戒不成遮,遮无根作不成遮,遮有根作成遮;遮无根不作不成遮,遮有根不作成遮;遮无根作不作不成遮,遮有根作不作成遮;遮无根有余作不作亦如是,遮无根无余作不作亦如是。 若五种说戒,未说戒遮说戒不成遮,若说戒竟遮说戒不成遮,若说戒时遮说戒成遮。 若遮说戒比丘,身行不清净、口行不清净、邪命痴不能言、不知方便不解问答,余比丘应语言:『长老止! 不须作此斗诤。 』应作如是已说戒。 遮说戒比丘,身行清净,口行不清净、邪命痴不能言、不知方便不解问答,余比丘应语言:『长老止! 不须作此斗诤。 』应如是已说戒。 若遮说戒比丘,身行清净、口行清净、邪命痴不能言、不知方便不解问答,余比丘应语言:『长老止! 不须作此斗诤。 』应作如是已说戒。 遮说戒比丘,身行清净、口行清净、不邪命,有智慧能言、知方便能问答,余比丘应问言:『长老! 遮此比丘说戒,为以何事故? 为破戒耶? 为破见、破威仪耶? 』若言:『破戒。 』应问言:『破何等戒? 』若言:『波罗夷。 』若言:『僧残、若偷兰遮。 』是为破戒。 若言:『不破戒,破见故遮。 』应问言:『破何等见? 』若言:『六十二见。 』此是破见。 若言:『不破见,破威仪故遮。 』应问言:『破何等威仪? 』若言:『破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恶说。 』是为破威仪。 应问言:『以何故遮此比丘说戒? 以见故耶? 以闻疑故耶? 』若言:『见。 』应问言:『见何事? 云何见? 汝在何处? 彼在何处? 见何等为是波罗夷? 为是僧残? 为是波逸提? 为是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耶? 』若言:『不见。 』言:『闻。 』应问言:『闻何事? 从谁闻? 为是比丘? 为是比丘尼耶? 为是优婆塞优婆夷耶? 何所闻此比丘为犯波罗夷? 为僧残?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偷兰遮? 为突吉罗? 为恶说耶? 』若言:『不闻。 为疑故遮。 』应问言:『疑何事? 云何疑? 从谁许闻疑耶? 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 为疑犯何事? 为波罗夷? 为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耶? 』遮说戒比丘不能答智慧持戒比丘令欢喜者,若遮波罗夷,应与作僧残已便说戒;若遮僧残,应与波逸提已便说戒;若遮波逸提,应以余罪忏悔已便说戒。 若遮说戒比丘能答智慧持戒比丘令欢喜者,若以波罗夷遮,应与灭摈已便说戒;若遮僧残,应与覆藏已说戒;若应与本日治,与本日治已说戒;若应与摩那埵,与摩那埵已便说戒;应与出罪羯磨,与出罪已说戒;若以波逸提遮者,应如法忏悔已说戒;若以余事遮,应如法忏悔已说戒。 」 尔时异住处说戒,病比丘遮病比丘说戒,病比丘作如是念:「我当云何? 」白诸比丘。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病比丘遮病比丘说戒,余比丘应语言:『世尊有如是教,不应遮病比丘,须长老病差、彼比丘病亦差,长老如法说、彼比丘亦当如法说。 』应作如是已说戒。 」 时有异处说戒,时病比丘遮不病比丘说戒。 「余比丘应语言:『世尊有如是教,病人不应遮他说戒,须病差当如法说,彼亦当如法说。 』应作如是已说戒。 」 时有异处说戒,时有无病比丘遮病比丘说戒。 「余比丘应语言:『长老! 世尊有如是教,不应遮病比丘,须病差如法问、彼比丘如法说。 』应作如是已说戒。 」 时有异处,众多比丘说戒日,闻彼处有比丘喜斗诤骂詈共相诽谤、口出刀剑,欲来此说戒。 「我曹当云何?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如此事起,应作二三种布萨,若应十五日说十四日作,若应十四日说十三日作。 若闻今日来,即应疾疾集一处布萨。 若闻已至界内,应出外布萨。 若言已入僧伽蓝,便应扫除浴室、具浴床、浴瓶、刮汗刀、水器、泥器、树皮、细末药、若泥,问上座已与然火。 彼客比丘入浴室浴时,应一一从浴室中出界外说戒。 若客比丘唤旧比丘共说戒,应答言:『我曹已说戒。 』若旧比丘说戒已,客比丘遮说戒者不成遮。 若客比丘说戒时,旧比丘遮说戒成遮。 若能如是者善;若不能,应作白却说戒日。 应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僧今不说戒,至黑月当说戒。 白如是。 』应作如是白却说戒。 若客比丘便待不去,彼比丘应作白第二却说戒,应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僧今不说戒,至白月当说戒。 』应如是白第二却说戒。 若客比丘不去,至白月,旧比丘应如法强与客比丘问答。 」(遮揵度具足竟) 破僧揵度第十五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因缘众僧集会。 时提婆达多从坐起行舍罗:「谁诸长老忍此五事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者便捉筹。 」时有五百新学无智比丘捉筹。 尔时阿难从坐起,以郁多罗僧着一面,作如是言:「谁诸长老忍此五事非法非毗尼非佛教者,以郁多罗僧着一面。 」是中有六十长老比丘,以郁多罗僧着一面。 时提婆达多语诸比丘言:「长老! 我曹不须佛及众僧,自共作羯磨说戒。 」即往至伽耶山中。 尔时提婆达多至伽耶山中,离佛及僧自作羯磨说戒。 尔时众多比丘往世尊所,礼足已却坐一面,白世尊言:「王舍城中有因缘事众僧集会。 时提婆达多从坐起行筹言:『谁诸长老忍此五事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者便捉筹。 』中有五百新学无智比丘即捉筹。 时长老阿难即从坐起,以郁多罗僧着一面言:『谁诸长老忍此五法非法非毗尼非是佛教者,舍郁多罗僧着一面。 』时有六十长老比丘舍郁多罗僧着一面。 时提婆达多语诸比丘:『我等可舍佛及僧自作羯磨说戒。 』即往伽耶山中,舍佛及僧作羯磨说戒。 」佛言:「此痴人破僧,有八非正法缠缚覆障消灭善心,提婆达多趣于非道,在泥犁中一劫不救。 何等八? 利无利、誉不誉、恭敬不恭敬、恶知识、乐恶友。 有如是八非正法缠缚覆翳消灭善心,提婆达多趣于非道,在泥犁中一劫不救。 我若见提婆达多有如毛发善法者,终不记言:『在泥犁中一劫不救。 』以不见提婆达多有如毛发善法故,记言:『在泥犁中一劫不救。 』譬如有人没在屎中,有人欲出,都不见有如毛发处净可以手捉出之。 今观提婆达多亦复如是,不见有如毛发许白法,是故我言:『提婆达多在泥犁中一劫不救。 』」 尔时舍利弗、目连往伽耶山中,有比丘见,涕泣流泪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世尊言:「世尊第一弟子亦往伽耶山中。 」佛告比丘:「汝莫恐怖! 舍利弗、目连往伽耶山中求利益故。 」尔时提婆达多在伽耶山中与无数众围绕说法,遥见舍利弗、目连来即言:「善来! 汝大弟子,虽先不忍而今忍者,虽后而善。 」舍利弗、目连到已敷座而坐。 尔时提婆达多,于大众前如佛常法,告舍利弗:「为众僧说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时提婆达多法像世尊,自襞叠僧伽梨为四重,以右脇着地,犹如师子。 不觉左脇着地,犹如野干偃卧鼾眠。 时舍利弗语目连言:「今可为此大众示生厌离心。 」目连闻舍利弗语已,即以神通上昇虚空,或现形说法、或不现形而说法、或现半形而说法、或不现半形而说法、或时出烟、或时出火、或时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流、或时身上出火身下水流、或时通身火然毛孔出水。 时舍利弗知大目连为此大众示生厌离心已,即为说四谛法苦集尽道。 时诸比丘,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舍利弗、目连告诸比丘:「其有是世尊弟子者便随我来。 」时舍利弗、目连,与五百比丘即从坐起而去。 舍利弗、目连出外未久,三闻达多触提婆达多脚指言:「提婆达多可起,舍利弗、目连将五百比丘从坐而去。 」彼即惊怖而起,热血从面孔出。 诸比丘见舍利弗、目连将五百比丘来,欢喜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舍利弗、目连将五百比丘来。 」佛告比丘:「舍利弗非直今者破提婆达多,此是第二舍利弗破提婆达多。 乃往过去世时,有年少婆罗门,字散若,往诣射师所白言:『师! 我欲学射术。 』即答言:『可学。 』时散若于七年中学射,过七年已便作如是念:『我今学射何时可已? 』即往师所白言:『我今故可几时学射? 』师即教令牵弓着箭语言:『我有因缘入村,须我还乃可放箭。 』时师勅已便入村。 时散若作是念:『师何故教我牵弓着箭待还而放耶? 我今可放箭,知有何事? 』散若前有大娑罗树,即放箭着树,箭过入地不现。 时师入村事讫便还,至散若所问言:『汝未放箭耶? 』答言:『已放。 』师言:『汝作不善,若汝不放箭者,于阎浮提最为大师。 今我为阎浮提第一大师,若我死者次当有汝。 』时师即庄严其女,以五百枚箭并一马车与之。 时散若受已当度旷野,散若即安其妇着车上,持五百枚箭度旷野。 时有五百群贼于旷野中食,时散若即语妇言:『汝往贼所乞食。 』时妇即往语贼言:『散若从汝乞食。 』时贼帅言:『今观其所使非是常人,宜可与食。 』时有一贼便起,作是言:『我曹犹活此人将妇乘车而去耶? 』时散若即放箭,应箭而死。 余者复起作如是言:『我曹犹活此人将妇乘车而去耶? 』散若复放一箭,应箭而死。 如是其有一一起者,应箭而死。 时散若余有一箭,唯有贼帅在,未得其便而不放箭,即语妇言:『汝脱衣置地。 』妇即脱衣,即得贼便放箭,应箭而死。 」 佛告诸比丘:「汝欲知不? 昔五百贼者,即今五百比丘是。 贼帅者,提婆达多是。 散若婆罗门者,岂异人乎! 即舍利弗是。 是为舍利弗昔日破,今第二破。 」 尔时舍利弗、目连,将五百比丘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此五百比丘,随顺提婆达多作别众,今应更受大戒。 」佛告舍利弗、目连:「随顺提婆达多比丘,先戒即是,但应教令作偷兰遮忏悔。 」目连白佛言:「世尊在无数众中告舍利弗:『汝可说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提婆达多亦复如是,法像世尊,自叠僧伽梨为四重,以右脇着地,犹如师子。 不觉左脇着地,犹若野干,偃卧鼾眠。 」 佛告目连:「提婆达多非但今日法像我得此苦恼,此是第二苦恼。 目连! 乃往过去世,雪山王右面有大池水,有一大象在边止住。 时彼大象入池水中洗浴饮水,以鼻拔取藕根,洗令净而食之,气力充足形体光泽。 复有一小象,常相随逐。 彼小象法学大象,入池水洗浴,拔取藕根不洗合泥而食。 彼食藕根,气力不足,形无光泽,遂便致病。 」而说偈言: 「我曹大无欲,食藕甚清净; 小象杂泥食,学我而致病。 死尸臭有息,食消噫自止; 人行非法者,长夜气不灭。 贪欲瞋恚痴,丈夫有恶心; 痴人自毁伤,如果繁枝折。 芭蕉以实死,竹籚亦复然; 儜人伤利养,駏驉怀妊死。 」 佛告目连:「时大象者即我身是,小象者提婆达多是。 」佛告目连:「此是提婆达多第二学我致此苦恼。 」 时诸比丘作如是念:「未曾有,提婆达多是世尊弟子,乃作如是背恩作非法,以邪教破坏五百弟子。 」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即告诸比丘:「提婆达多非但今日破坏我弟子。 乃往过去世,有二阎浮提王:一名月、二名月益,十四日生故名为月,十五日生故名为月益,彼此同意无有嫌隙。 阎浮提中有一河水,名修罗吒,其水两边各有四万二千城,国土平博严好,人民财富炽盛,饮食丰饶。 时月益王,修罗吒河水边有城,亦名修罗吒,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 二王作要:『若我生男当取汝女,若汝生男当取我女。 』时王月益不生男女,为求儿故,祠祀水神,礼事种种诸天:满善天、宝善天、日月、释梵、地火风神、摩醯首罗天、园神、林神、空野神、市神、鬼子母神、城郭神,为天作福希望有儿。 时修罗吒河边,有二五通仙人住,时河水神白王言:『修罗吒河边有二五通仙人住,若彼求愿生王家者,王当有儿。 』时王月益即至河边,渐行求觅至仙人所,语仙人言:『知不? 我家无儿,若汝等能求愿生我家者命终便得生,若生我家者五欲自恣快乐无乏。 』仙人答言:『可尔。 』时王月益欢喜还归。 时一仙人于后七日命终,即处彼第一夫人胎中。 女人有三种智:知有娠时、知所从得、知男子有欲意看。 时夫人白王言:『王今知不? 我今有娠。 』王言:『善快,当重供养。 』即勅一切供具增益一倍。 时第二仙人七日复命终,即处第二夫人胎中。 夫人白王:『王今知不? 我今有娠。 』王即增供具如上。 时王即遣人往看修罗吒河边有几仙人? 使即往看,见二仙人已死,即还白王言:『仙人已死。 』王自念言:『彼二仙人命终,生我二夫人胎中。 』彼九月满,生一男儿颜貌端正。 王第一夫人生男儿时,众善自至,有五百贾客来至。 五百贾客从海取宝而还,有五百伏藏悉自发出,有五百死囚从狱得出。 时王月益自思惟言:『当为此儿作何等字? 』彼国法,若初生男儿,或父母若沙门婆罗门作字。 时王自念:『何须沙门婆罗门作字为? 此儿生日,多有善事现,即字为善行。 』时王即与四种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与乳,四者当为娱乐。 象马车乘作众伎乐种种戏笑,又持孔雀尾在后,如是严饰娱乐。 善行王子年至八九,教种种技艺、书数、印画、戏笑、歌舞、伎乐,又学骑象马车乘、射御斗战之事,时彼王子一切皆学。 时王第二夫人生子,时多有众恶事起,野干鸣、阿修罗捉日、五百应死者来至。 彼国法,若初生儿,当令沙门婆罗门作字。 王自念言:『何须沙门婆罗门作字为? 此儿生日,多众恶事出,即字之为恶行。 』王亦复与四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与乳,四者当为娱乐。 象马车乘、作众伎乐、种种戏笑,乃至教学斗战之事。 时善行王子,王甚爱念,及诸余小国王子、夫人、大臣、侍从,一切人民亦无不爱念。 而恶行王子,王不爱念,诸余一切亦不爱念。 时恶行王子,作如是念:『善行王子,王及一切人民甚爱念之;而我独尔,王不爱念,及余一切亦不爱念。 我伺求方便当断其命。 』 「尔时隣国王月第一夫人生女,即遣使来至月益王所语言:『我第一夫人生女,当与汝儿善行作妇。 』于异时善行王子作如是念:『阎浮提众生皆多贫苦,我当入海取如意珠,令阎浮提众生无有贫者。 』时即至王所白言:『阎浮提众生皆多贫苦,我欲入海取如意珠,令阎浮提众生无有贫者。 』王即答言:『我大有金银七宝无数,库藏盈满,可随意所与。 』即答王言:『不能,必欲入大海取如意珠,令阎浮提众生无有贫者。 』王言:『随汝意。 』时恶行王子即作是念:『今正是时,可得其便而断其命。 』即至王所白王言:『善行是我所敬重,今欲入海,若我不见将恐丧命,今欲与相随入海。 』王言:『随意。 』时王子与王及夫人眷属辞别已,往诣修婆罗城中,摇铃唱言:『谁能舍离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及诸亲属,欲须金银珍宝无价宝珠者,随我入海,一切所须饮食庄严之具,我当供给。 』时即有五百贾客来集其所。 时善行与五百贾客俱至须波罗城,于彼城中买船并求船师。 船师知海中诸难:涌浪难、洄澓难、大鱼难,庄严船已,复重唱令如上,即放船入海。 以善行福德故,风吹其船诣七宝所,告诸贾人言:『今已至宝渚,好牢坚庄船,自恣取宝满船勿令沉没。 』时诸贾人受教取宝。 善行教授众贾人已,更诣余处。 恶行王子以恶言向众贾人说之:『善行王子若安隐还至,当夺汝等宝。 曼今未还,可推船置海而去。 』时恶行说五百贾人,贾人已受其说,推船入海而去。 彼薄福果报,风破其船,五百贾人没海而死,恶行王子得一船板,风吹展转得还趣岸,彼于海边在贫贱聚落,家家乞食自活。 时善行还至故处,不见众贾人亦不见船,即便椎胸啼泣懊恼,恐诸贾人为恶鬼罗刹等所害。 时宝渚神语善行言:『五百贾人非恶鬼罗刹等所害,是恶行王子恶言破坏五百贾人,使推船入海而去。 薄福果报风破其船,五百贾人没海而死。 恶行王子得一船板,风吹至岸,彼于海边乞食自活。 』善行自念:『我今宁可前至海龙王宫乞如意珠。 』即便引道而去到罗刹渚。 时五百罗刹女出迎,遥见慰问:『善来童子! 欲至何所? 』答曰:『阎浮提众生皆多贫苦,欲往海龙王宫乞如意宝珠,令阎浮提众生无贫苦者。 』即复问言:『欲取何乘? 』答言:『欲取大乘。 』罗刹女言:『善哉! 若汝成最正觉,我当出家作汝弟子。 』报言:『可尔。 』彼遥见金城中有一金床,龙坐其上。 时善行王子即往金城至彼龙所。 时龙王遥见慰问:『善来童子! 欲何所至? 』答言:『龙王知不? 阎浮提众生皆多贫苦,我欲至海龙王宫取如意珠,令阎浮提人无有贫苦。 』彼即答言:『海龙王宫难可得至,七日中行水常至膝,复七日中行水至脐,七日中行水至腋,七日中浮而过,七日中行莲华上,七日中行毒蛇头上,然后乃至海龙王宫。 汝今可止,我有宝珠,能雨东方二千由旬七宝,今当与汝。 』答言:『不取,要当至海龙王宫。 』即复问言:『欲取何乘? 』答言:『欲取大乘。 』复言:『若汝成最正觉者,我当出家为汝作第一智慧弟子。 』即舍金城。 遥见银城中有龙王在银床上坐。 时善行王子往诣银城至龙王所,龙王遥见慰问:『善来童子! 欲何所至? 』答言:『龙王知不? 阎浮提众生皆多贫苦,我欲至海龙王宫取如意珠,令阎浮提人无有贫苦。 』答言:『海龙王宫难可得至,七日中行水常至膝,七日中至脐,七日中至腋,七日中浮过,七日中行莲华上,七日中行毒蛇头上,然后乃至海龙王宫。 汝今可止,我有宝珠,能雨南方四千由旬七宝,今当与汝。 』答言:『不取,我要当至海龙王宫。 』即复问言:『欲取何乘? 』答言:『欲取大乘。 』复言:『汝若成最正觉者,我当出家为汝作第一神足弟子。 』即舍银城去。 复见有琉璃城,有龙王坐如上,即与如意珠能雨西方六千由旬宝。 答言:『不取,我要当至海龙王宫。 』复问言:『欲取何乘? 』答言:『欲取大乘。 』『若汝成最正觉时,我当出家为汝作第一多闻弟子。 』时善行即复前行,七日中水至于膝,乃至行莲花上,乃至毒蛇处,作如是念:『以何行报生毒蛇中,岂非前世瞋毒报耶? 当以何法而降伏之? 唯有慈心。 』即思惟慈心三昧。 时诸毒蛇皆悉垂头,行上而过,至海龙王宫。 时海龙王遥见慰问言:『善来童子! 何所须欲? 』答言:『我今欲得汝髻中如意宝珠。 』答言:『汝等短寿,此珠价大,非不相与。 今当与汝,但汝命欲终时,还送珠来。 』即解珠与之,并遣二龙,后持珠还。 时善行捉珠求愿言:『若是如意珠者,便当忽然还至修波罗城。 』如意念顷即还修波罗城。 「时恶行王子,闻善行从海安隐而还,即往善行所语言:『汝知不? 我今在贫穷聚落,家家乞食以自生活。 汝从大海安隐而还,为何所得耶? 』即答言:『得此如意宝珠来。 』时善行语言:『我今疲极,欲小眠息。 』即枕恶行膝上而眠。 时恶行即以佉陀罗木刺刺其两眼,持珠而去。 彼伤两眼血流污身,东西慞惶行不见道,遂至月王园中。 时守园老母有二小儿,遥见其来血流污身行不见道,即愍伤之,问言:『汝何故乃于月王园中行东西慞惶而不见道? 』即具为说因缘。 老母语言:『我有二儿,可共汝戏。 汝今可在此住,当相看视,犹如二儿。 』时恶行即还修罗吒城,至王月益所,白王言:『王今知不? 我海中遇大风破船,五百贾人没在海中,唯我安隐而还。 』王言:『汝从海安隐而还,为得何等? 』答言:『得此如意宝珠。 』王即问言:『此珠何所能作耶? 』答言:『不知。 』时王即取珠付藏,赏之。 时恶行即遣使语隣国王月:『善行与五百贾人入海取宝,水所漂没,汝今可与我女。 』王即报言:『须我语女。 』王即唤女告之:『善行与五百贾人入海取宝为水所漂,恶行安隐而还,今欲索汝为妇。 』答言:『不能,我欲自出求夫。 』时王即令国中皆令聚集;庄严其女,出外东西求觅夫。 时善行即调其琴而弹之,出美音声在园中住。 时王女见之,即往白王言:『王今知不? 我欲得此人为夫。 』王言:『此是盲人。 』女答王言:『无苦。 』时王月即唤善行,问言:『童子! 汝是何人? 』答言:『王今知不? 我是王月益第一太子善行。 』王言:『何故伤眼耶? 』即以上因缘具白王。 王言:『汝若是王月益子者,今当发愿令眼平复。 』善行即发善愿:『若我为阎浮提众生贫苦苦厄故,入海求如意宝珠,欲令阎浮提众生无有穷乏,并及恶行王子,以恶言破坏五百贾人,舍我而还。 复以佉陀罗木刺破我两眼,持我如意珠而还,我于彼人无有恶心。 若我真诚无虚者,眼当平复如故。 』时发愿亦竟眼寻平复。 时王即极好庄严其女以适之。 王即遣使,语王月益言:『汝今知不? 王子善行,安隐从海而还,今极好庄严,我女以适之,今当往修罗吒城。 』时王月益即勅国内种种庄严。 于是王子善行往修罗吒城,头面礼王足已,具以因缘白王。 王即勅人杀恶行。 善行白王言:『愿不须杀。 』时王月益遣恶行令出国,善行问王言:『恶行持珠来,今为所在? 』王言:『今在库中。 』白王言:『可出珠。 』王即出珠。 善行即净洗浴身着新白净衣,取珠安置幢头,着高好殿上,发愿言:『若审是如意宝珠者,当雨满阎浮提七宝,其有病者皆令除愈。 』发愿顷间即雨满阎浮提七宝。 「后于异时,王月益丧,即以善行为王。 时王子恶行,来至善行所白言:『我今在外,家家乞食以自存活。 』王答言:『汝可守护我头,当以我所食与汝。 』答王言:『尔。 』后于异时,王小眠睡,恶行念言:『今可断命。 』即拔刀斫之。 时恶行臂寻自堕,即自称祸。 王便觉问言:『童子何故称祸? 』答王言:『天自造其业。 』王言:『何故耶? 』以此因缘白王。 王言:『实是汝自造其业。 』」 佛告诸比丘:「王月益者岂异人乎! 今白净王是。 第一夫人者,即今母摩耶是。 尔时月王者,今执仗释种是。 时月王女者,今瞿夷是。 时守园老母者,今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是。 二儿者,今难陀、阿难是。 时善行者,我身是。 时恶行者,今提婆达多是。 五百贾人者,今五百比丘是。 昔以恶教破此诸人,今亦复以恶教破之。 」 尔时优波离即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云何破僧? 齐几人名为破僧? 谁破和合僧? 」佛言:「优波离! 有二事破僧:妄语、相似语,以此二事故破僧。 优波离! 复有二事破僧:作羯磨、取舍罗。 优波离! 一比丘不能破僧,虽求方便亦不能破僧,亦非比丘尼,非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破僧,虽求方便破僧亦不能破僧。 优波离! 此众一比丘、彼众一比丘,彼行破僧舍罗、作羯磨,如是不能破僧,但令僧尘垢,二人、三人亦如是。 优波离! 若此众四人若过、彼众四人若过,行破僧舍罗、作羯磨。 优波离! 齐是名为破僧,是为破和合僧。 」 优波离复问:「破和合僧为得何等? 」佛言:「破和合僧者,泥犁中受罪一劫不疗。 」「僧破已能和合者得何等? 」佛言:「得梵天福一劫受乐。 」而说偈言: 「众僧和合乐,和合不诤竞; 和合则有法,常得勤修道; 能和合众僧,一劫受天乐。 」 优波离复问:「一切破僧者皆堕地狱一劫受苦不? 」佛语:「优波离! 一切破僧人,不必尽堕地狱受苦一劫。 优波离! 若比丘非法言法,坚持此法破和合僧,彼自知非法想破,便作非法想说如是言:『此是法、此是毗尼、是佛所教。 』异见畏忍行破僧舍罗。 优波离! 如此破僧者,一劫泥犁中受苦不疗。 若比丘,非法说法,坚持此事,方便破僧,非法想破法想说:『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行破僧舍罗、作羯磨。 优波离! 如是破僧人,一劫泥犁中受苦不疗。 法想破非法想说亦如是。 优波离! 若比丘非法说法,坚持此事,破和合僧,彼法想破法想说:『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不异见、不异忍,行破僧舍罗、作羯磨。 如是优波离! 此人不堕地狱一劫受苦。 疑不疑四句亦如是,非法想疑四句亦如是,如是乃至说不说亦如是。 」(破僧揵度具足竟)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