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四十五 内容: 十诵律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尼律第四(百七十八单提之二)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主波斯匿王,有小国反。 王集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集四种兵已王自往伐。 诸比丘尼,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道中见是军。 是比丘尼众中,有长老知法比丘尼言:「我等小避。 」诸年少比丘尼言:「何故避去? 波斯匿王信佛法,王子祇陀、居士给孤独、尼师达多、富罗那等,皆信佛法。 谁能遮我等者,但当直去。 」语已直去,为前军人所剥脱裸形。 诸比丘尼白王言:「前行军人剥脱我等。 」王言:「此兵众我悉供给聚落金银廪赏尔乃斗耳,今夺汝衣不可还得。 今国土内有兵众,汝等何以游行? 若佛闻者,必当与汝结戒:国内疑处、畏处不应游行。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诸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国内疑处畏处游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国内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国内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随游行,随得尔所波逸提。 (九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阿阇世王国界边,有小国反,集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集四种兵已王自往伐。 诸比丘尼,从跋耆国向王舍城,道中见王军。 是中有长老比丘尼知法,遥见军来言:「我等避去。 」诸年少不知法比丘尼言:「何苦是? 阿阇世王信佛法,阿婆跋陀童子、耆婆童子、阿卢耶,皆信敬佛法,我等但当直去。 」语已直去,为前行军人剥脱裸形。 诸比丘尼白王言:「前行军人剥脱我等。 」王言:「此诸兵众我悉供给聚落金银廪赏尔乃斗耳。 今夺汝等衣不可还得。 今国外疑处、畏处,汝等何以游行? 若佛闻是事,必当与汝等结戒:诸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不应游行。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诸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游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随游行,随得尔所波逸提。 (九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本是外道,喜行游观。 是比丘尼早起,到天祠中、伎乐舍、论法舍、出家舍、看画彩舍,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故往看画舍,如外道女。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故往看画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故往看画舍,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故往看画舍,能得见者波逸提,不得见者突吉罗。 若从下至高处,能得见者波逸提,不得见者突吉罗。 若从高至下,能得见者波逸提,不能得见者突吉罗。 若不故往,道由中过者,不犯。 (九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旧住,有善好比丘尼是客。 时旧比丘尼往迎,与持衣钵共相问讯、与汤洗足、与油涂足、与好床榻,客比丘尼言:「然灯。 」旧比丘尼言:「欲作何等? 」客比丘尼言:「初夜当坐禅、诵经呗、咒愿。 」旧比丘尼言:「汝等行路疲极但当卧。 」作是语已,即便自卧。 客比丘尼作是念:「我等云何初夜不坐禅、不诵经呗、不咒愿便卧? 」即然灯坐禅、诵经呗、咒愿竟欲卧。 助调达比丘尼闻声已觉问言:「善女! 汝作何物? 」答言:「我等坐禅诵经呗咒愿竟欲卧。 」旧比丘尼言:「诸善女! 睡无果无报,佛赞不睡眠呵责睡眠,今我等觉不卧不睡眠。 」即展一脚坐。 善比丘尼思惟:「我等云何于灯明中卧? 」旧比丘尼于中夜分坐禅诵经呗咒愿,至后夜分便卧。 客比丘尼作是思惟:「我等云何于后夜分卧? 」客比丘尼道路疲极,竟夜不得卧故,身体不安。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先住者恼后住者?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先住恼后住者?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先住恼后住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先住恼后住者,波逸提。 随恼,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善比丘尼是旧,助调达比丘尼是客。 时旧比丘尼见客比丘尼来,出迎问讯代担衣钵、与汤洗脚、以油涂足、与床卧具。 旧比丘尼言:「善女! 然灯。 」客比丘尼言:「莫然灯,我道路疲极,不得坐禅、诵经呗、咒愿,我等欲卧。 」旧比丘尼思惟:「我等云何初夜不坐禅、不诵经呗、不咒愿便卧? 」即起然灯坐禅、诵经呗、咒愿已欲卧。 客比丘尼闻是声觉,作是言:「善女欲作何等? 」答言:「我等坐禅竟欲卧。 」客比丘尼言:「睡眠无果无报,佛赞叹不睡眠法、呵责睡眠,我等觉,今不睡。 」即然灯坐禅。 旧比丘尼思惟:「我等云何灯明中卧? 」客比丘尼中夜分坐禅竟,至后夜分便卧。 旧比丘尼思惟:「我等云何后夜分卧? 」以是故竟夜不卧,身不安隐。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后住恼前住者?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客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后住恼先住比丘尼?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后住恼前住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后住恼前住者,波逸提。 随恼,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有共活比丘尼病苦,偷兰难陀比丘尼弃到余聚落,恐须供给看病人故。 诸比丘尼往到病比丘尼所言:「偷兰难陀所有作事,汝悉与作。 汝今病苦,云何看汝病? 」比丘尼言:「偷兰难陀比丘尼,当能供给我耶? 恐须看我故,弃舍我去。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活比丘尼病苦,弃至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活比丘尼病苦,弃至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活比丘尼病苦不供给,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共活比丘尼病苦不供给,波逸提。 随不供给,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大迦叶中前着衣持钵入一居士家,为乞食故。 时所立处有居士妇,遥见大迦叶即起出迎。 偷兰难陀先在其家,遥见大迦叶不起往迎。 是居士妇以手接足,头面礼长老摩诃迦叶已,洗手取钵,盛满饭以羹浇上与,大迦叶持去。 居士妇到偷兰难陀所言:「汝知是长老大迦叶,是佛大弟子,天人所敬良祐福田,汝若起迎者有何恶事? 」偷兰难陀言:「大迦叶本是外道婆罗门,汝所贵敬,非我所尊。 」居士妇瞋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见比丘来不起,如外道女。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见比丘来不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见比丘来不起,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见比丘来不起,波逸提。 随见不起,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常出入一家,中前着衣持钵到其舍。 有比丘尼,名瘦瞿昙弥,先在是家,遥见迦留陀夷来,即起出迎入示坐处、共相问讯、头面礼足、前叉手立。 迦留陀夷为说法久,是比丘尼迷闷眼闇倒地,居士妇即以水洒面还得本心。 居士妇言:「汝何所患苦? 何所忧愁? 」答言:「我无病、无忧愁,但久立住故,迷闷倒地。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不问比丘便坐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问比丘辄坐者,波逸提。 随不问坐,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欲游行他国,白王言:「我等欲游行他国,王当为我约勅诸国,莫令人民遮道恼我。 」王即遣使约勅四方:「莫恼诸比丘尼,供给所须饮食灯烛。 」诸比丘尼游行次,到无僧坊聚落,至一居士家欲宿,谓居士言:「汝出舍去,我于中宿。 」居士言:「善女! 我在自舍,教我何去? 」比丘尼重言:「汝但出去,汝欲恼我欺我耶? 汝若不去者,我有官力,令汝得恼。 」居士作是思惟:「诸比丘尼为王所护,有官力势,或当恼我? 」作是念已怖畏即出。 是居士老瘦无力,于冬寒时出舍垂死。 诸居士呵责言:「云何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不问主人便敷卧处,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不问主人便敷卧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不问主人便敷卧具、若使人敷,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问主人若自敷卧具,波逸提。 若使人敷,波逸提。 随不问自敷、使人敷,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欲共诸比丘等,作是言:「汝等五岁不依止他,我等亦如是。 汝等十岁畜弟子,我等亦尔,有何差别?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诸比丘尼:「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轻大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从今听诸比丘尼受大戒满六岁不依止他、不满六岁依止他,十二岁得畜众。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不满十二岁畜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满十二岁畜众者,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满十二岁欲畜众,语诸比丘尼:「我受大戒满十二岁,今欲畜众,当作何等?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佛言:「汝等当为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尼,亦应与作畜众羯磨。 畜众羯磨法者,一心和合比丘尼僧,偷兰难陀比丘尼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尼僧听! 我偷兰难陀比丘尼,受大戒满十二岁,欲畜众。 我今从僧乞畜众羯磨,僧为我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僧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尔时一比丘尼应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 是偷兰难陀比丘尼,受大戒满十二岁,欲畜众。 是偷兰难陀比丘尼,从僧乞畜众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满十二岁,未作畜众羯磨,畜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满十二岁,未作畜众羯磨,畜众者,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不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满十二岁已嫁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作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满十二岁已嫁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满十一岁已嫁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满十二岁已嫁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作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满十二岁已嫁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作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众不教诫、不为说法。 弟子白言:「和上尼! 何以不教化我、不为我说法? 」答言:「我不教化汝、不为汝说法。 」弟子以是事向诸比丘尼说,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众不教化、不为说法?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尼:「汝等为偷兰难陀作止羯磨。 若更有如是者,亦应与作止羯磨。 作止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 偷兰难陀比丘尼,畜弟子不教化、不为说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偷兰难陀作止羯磨:「汝偷兰难陀,莫复畜众。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与偷兰难陀作止畜众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僧与作止羯磨,畜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僧与作止羯磨,畜众者,波逸提。 随畜众,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事竟) ◎ ◎六法坛文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有居士妇名和罗诃,大富多财田宅种种富相成就。 是居士妇,以无常因缘故,财物失尽家人分散,唯一身在。 是居士妇有娠,以忧愁失亲里财物夫婿故,身自枯瘦,儿胎缩小,便作是念:「我腹中儿若死、若烂。 」又作是念:「诸福德乐人,无过沙门释子,我当是中出家作比丘尼。 」便往诣王园精舍作比丘尼。 是人出家欢乐,肥故腹渐渐大。 诸比丘尼驱出僧坊:「汝犯淫人莫住此间。 」答言:「我出家以来不作淫欲,先在家时有娠。 」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诸比丘尼:「汝莫说是比丘尼是事,是比丘尼非破梵行,先白衣时有娠。 从今听沙弥尼二岁学六法,可知有娠无娠。 受六法者,若沙弥尼初来,应教次第头面一一礼僧足,礼已次应乞和上尼。 戒师应教言:『我沙弥尼某甲,求尊为我作和上尼。 尊为我作和上尼故,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第二亦应言:『我沙弥尼某甲,求尊为和尚尼。 尊为我作和尚尼故,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第三亦应言:『我沙弥尼某甲,求尊为和尚尼。 尊为我作和尚尼故,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一比丘尼应问和上尼:『能为某甲作和上尼不? 』若言:『能。 』即应将至界场内,着眼见处离闻处。 尔时应问:『僧和合不? 』『僧一心和合,当作僧事,是和上尼某甲,沙弥尼某甲,僧当与二岁学戒。 』第二亦应言:『僧一心和合,当作僧事,是和尚尼某甲,沙弥尼某甲,僧当与二岁学戒。 』第三亦应言:『僧一心和合,当作僧事,是和尚尼某甲,沙弥尼某甲,僧当与二岁学戒。 』若僧一心和合者,应唤沙弥尼来,教一一礼比丘尼僧足。 头面礼足已,次应教令从僧乞二岁学戒,作是言:『我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僧当与我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第二亦应言:『我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僧当与我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第三亦应言:『我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僧当与我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即时戒师应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因和上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若不忍者说。 是名初羯磨。 』第二更说:『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若不忍者说。 是名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若不忍者说。 是名第三羯磨。 』『僧已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即时为说式叉摩尼六法。 『汝式叉摩尼听! 佛世尊多陀阿竭度、阿罗诃、三耶三佛陀,是知者、见者,说式叉摩尼六法。 汝式叉摩尼,尽形受行。 佛世尊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入式叉摩尼法,不舍戒、戒羸不出,相随心想受淫欲,乃至共畜生,是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赞叹不偷夺,乃至一条缕、一寸纳、一渧油,不与不应取。 是中佛制,极少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式叉摩尼随所偷事,若王捉、若打、若缚、若摈出,若作是言:「汝贼! 汝小儿! 汝痴! 汝堕官罪。 」若式叉摩尼如是偷夺者,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世尊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离杀,乃至蚁子向不应故夺命,何况于人! 若式叉摩尼,故自手夺人命、若与刀,若教死、叹死,作是言:「咄! 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 」随是人意,种种因缘教死、叹死,若作忧多杀、作头多杀、作网、作弶、作拨、若作毗陀罗杀、若作似毗陀罗杀、若断气杀、若堕胎杀、若按腹杀、若推着火中、推着水中、若从高推下、若遣使道中杀、若母腹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迦罗罗中生恶心方便令夺命。 若以是因缘死者,是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若式叉摩尼不知不见过人法,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我是阿罗汉向阿罗汉、我是阿那含向阿那含、若斯陀含向斯陀含、若须陀洹向须陀洹、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若得无色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茶、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 」若式叉摩尼如是妄语者,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边,发际至腕、膝已上裸身,受细滑。 若顺身摩、若逆摩、若推、若牵、若从下抱着上、从上抱着下、若捺疮。 是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 若犯者可更受。 是中尽形寿不应作。 汝能持不? 若能持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漏心,听漏心男子边,若受捉手、若捉衣、若共立、若共语、若共期、若入屏处、若待男子、若自身与,如在家女法。 以此八事自身与,是非式叉摩尼、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 若犯可更受。 是中尽形寿不应作。 汝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 「『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学戒法,式叉摩尼受持六法,名式叉摩尼。 汝得具满和上尼,具满阿阇梨尼,具满比丘尼僧,得具满行处,得具满国土,得转轮王愿。 汝今已满,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和上尼、阿阇梨尼,恭敬上中下座。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定学、善慧学。 当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 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化作福行。 是诸法开涅槃门,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如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开敷,汝亦如是增长道法,后当受具足戒。 「『释师子法中,已获难得戒;  无难时难得,已得勿使空。 』  头面礼僧足,右绕欢喜去。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弟子,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弟子,不二岁学六法便畜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弟子二岁学六法,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弟子二岁学六法,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弟子二岁学六法,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弟子二岁学六法,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弟子二岁学六法者,未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为畜众故受勤苦,为浣衣、染衣、割截、篸摓;弟子受大戒竟,舍和上尼去。 诸比丘尼闻是事,呵责言:「是不吉弊女! 我为汝作衣、浣衣、染衣、割截、篸摓,受大辛苦,受大戒已便舍我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语诸比丘:「从今听比丘尼二岁随逐和上尼。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受大戒已,不二岁随和上尼,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受大戒已,不二岁随和上尼,波逸提。 随不随逐和上尼,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众不与财法。 诸弟子言:「和上尼何不与我等财法? 」偷兰难陀比丘尼言:「我不与汝等财法。 」诸弟子言:「若不以财法与我等者,当余处去。 」偷兰难陀言:「佛结戒,汝等应二岁随逐我,若余处去得波逸提罪。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弟子不与财法?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弟子不与财法?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弟子不与财法,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众不与财法,波逸提。 随不与,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淫女为众。 是淫女比丘尼,中前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是中有居士作是言:「我曾共是比丘尼,作如是如是事。 」此比丘尼闻是事心不喜,向诸比丘尼说,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淫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从今不应畜淫女为众。 畜者,突吉罗。 若有因缘畜者,应将远本处,五由延若六由延。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淫女为众,不远本处五六由延,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淫女为众,不远本处五六由延,波逸提。 随不远去,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未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二十岁童女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未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畜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未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为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未作属和上尼羯磨,畜满二十岁童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孝女为众。 是孝女比丘尼,不诵经、不问答、不坐禅。 诸比丘尼问言:「汝何以故不读诵经、问答、坐禅? 」答言:「诸善女! 我父死、若母死、兄弟死、姊妹儿女死、夫婿死故忧愁。 云何能读诵经、问答、坐禅?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畜孝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孝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孝女为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孝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是比丘尼中前着衣持钵,男女前后围绕共行乞食。 诸居士共相谓言:「汝知不? 诸沙门释子作淫欲人,共比丘尼僧坊中生儿女。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将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畜将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一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畜恶性女人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畜恶性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畜恶性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恶性女人为众,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恶性女人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二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者,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尔时诸比丘尼,不知云何为六法? 佛言:「共四波罗夷,及发际至腕膝已上受八事示贪着相,是名六法。 」(一百二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不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不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不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不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不作属和上尼羯磨,便畜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一百二十二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