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四十六 内容: 十诵律卷第四十六(第七诵之五)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三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常入出他家。 有居士妇言:「汝度我出家。 」比丘尼言:「汝与我钵,我当度汝;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出家。 」居士妇言:「汝等客作度人耶? 」是比丘尼言:「尔。 」他日诸善比丘尼,至是居士舍,居士妇问言:「汝等实客作度人耶? 」善比丘尼言:「谁作是语? 」居士妇言:「我语助调达比丘尼:『汝当度我出家。 』便语我言:『与我钵来,我当度汝;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作是言:『汝与我钵、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作是言:『汝与我钵衣来,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作是言:『若汝与我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 』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作是言:「汝与我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我当度汝。 」皆波夜提。 随作是语,随得波夜提。 (一百二十三事)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居士有妇不随夫教,以手脚打驱出自舍。 有比丘尼常入出是家,妇往至比丘尼所。 是居士到余聚落,作是念:「我妇将无走去耶? 」还舍觅不得,居士念言:「我妇必往至比丘尼精舍。 」居士复作是念:「置使在彼令好调伏,后当将还。 」是妇五六日住已,语所知识比丘尼:「善女! 何不度我? 」答言:「汝婿尚在,云何度汝? 」妇言:「夫不用我,若须我者,应当自来,亦当遣使。 」比丘尼即度令出家。 是居士闻妇出家,瞋恚语妇师言:「汝恶比丘尼、贼比丘尼,汝破我家。 」「何故破汝家? 」答言:「夺我妇作比丘尼。 」比丘尼言:「此是汝妇,汝便将去。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主不听便度他妇,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主不听便度他妇?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主不听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女人主不听,畜为众者,波夜提。 」 主不听者,有三种:若未嫁女;父母不听;若已嫁未至夫家者,尔时两边不听,若已至夫家,夫主不听,波夜提。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夫主不听便度,波夜提。 随不听度,随得波夜提。 (一百二百四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有大式叉摩尼,可受大戒。 施越沙比丘尼,见是大式叉摩尼,即便语言:「汝何不受大戒? 」答言:「助调达比丘尼凶恶喜斗,我不欲从彼受大戒。 汝若与我作和上尼者,我当受大戒。 」施越沙言:「汝二岁学六法,我当畜汝为众。 」是大式叉摩尼二岁学六法已,语施越沙言:「汝语我:『二岁学六法,我当畜汝为众。 』我已二岁学六法,汝当畜我。 」施越沙言:「我不畜汝。 何以故? 是助调达比丘尼凶恶喜斗诤,自能伤他、亦能教人作,以是故我不畜汝。 」又言:「汝若不能畜我,何以语我二岁学六法? 若汝先不语我者,我不二岁学六法。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语他言:『汝二岁学六法,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语他言:『汝二岁学六法,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语他言:『汝二岁学六法,后当畜汝。 』若不畜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语他言:「汝二岁学六法,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者,波夜提。 随不畜,随得波夜提。 (一百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岁岁度弟子,语诸弟子言:「我所入处,汝等皆随我入。 若我有所得者,汝亦当得。 」偷兰难陀比丘尼,一时着衣持钵行乞食,入一家得满钵去。 次弟子入,又得满钵去。 第二、第三亦复次入。 居士不能复与,即闭门作是言:「谁能与是诸不吉比丘尼食?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兰难陀比丘尼:「云何名比丘尼,岁岁度弟子?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岁岁度弟子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岁岁度弟子者,波夜提。 随岁岁度,随得波夜提。 不犯者,若隔岁度一、若度二者,不犯。 (一百二十六事竟) ◎ ◎比丘尼坛文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迦毗罗女作比丘尼名跋陀,有式叉摩尼可受大戒。 尔时阿难常为比丘尼差十比丘众,与受大戒。 时阿难中前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跋陀比丘尼遥见阿难舍卫城乞食,往到其所,头面礼足一面住,白言:「大德阿难! 我有式叉摩尼可受大戒,愿差十比丘众。 」阿难问言:「比丘尼僧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答言:「已作。 」「何时作耶? 」答言:「昨日作。 」阿难即默然受。 跋陀比丘尼知阿难受已,头面礼足而去。 阿难乞食食已到祇洹,持户钩游行,从一房至一房。 佛遥见阿难持户钩从房至房游行,佛知故问阿难:「汝何故持户钩游行从房至房? 」阿难白言:「世尊! 跋陀比丘尼有式叉摩尼可受大戒,语我差十比丘众。 我今欲差,是故持户钩游行诸房。 」佛问阿难:「诸比丘尼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答言:「已作。 」「何时作耶? 」答言:「昨日作。 」佛知故问阿难:「诸比丘尼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欲畜众耶? 」答言:「用宿作。 世尊!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跋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者,波夜提。 随畜,随得波夜提。 佛虽如是听受大戒法,诸比丘尼不知云何受? 佛言:「受具足法者,比丘尼初来,将式叉摩尼入尼僧中,教人人头面礼僧足竟。 尼羯磨师应教受衣钵,问:『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効我语:『我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割截衣持。 』次问:『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次问:『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是衣安陀会五条受,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安陀会五条受,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安陀会五条受,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若僧伽梨缦,是僧伽梨缦衣受持。 若郁多罗僧缦,是郁多罗僧缦衣受持。 安陀会缦,是衣缦安陀会受持。 次教言:『此衣覆肩衣受是,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言:『此衣覆肩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是覆肩衣持。 』第二:『此衣覆肩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是覆肩衣持。 』第三:『此衣覆肩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是衣覆肩衣持。 』次教:『此衣厥修罗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此衣厥修罗衣持。 』第二:『此衣厥修罗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此衣厥修罗衣持。 』第三:『此衣厥修罗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此衣厥修罗衣持。 』次问言:『此钵多罗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言:『我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 』第二:『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 』第三:『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 』受衣钵已。 次教令乞属和上尼:『我某甲式叉摩尼,求尊为和上尼,愿尊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因尊和上尼故,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求尊为和上尼,愿尊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因尊和上尼故,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 求尊为和上尼,愿尊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因尊和上尼故,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怜愍故! 』应问和上尼:『能不? 』若言:『能。 』应教着见处离闻处。 即时尼羯磨师应僧中如是唱:『谁能为某甲作教师? 』若有一比丘尼言:『我能。 』」佛言:「是比丘尼有五法,不应令作教师。 何等五? 随爱教、随瞋教、随怖教、随痴教、不知教不教。 若成就五法,应作教师。 何等五法? 不随爱教、不随瞋教、不随怖教、不随痴教、知教不教。 即时应唱言:『大德尼僧听! 是式叉摩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比丘尼某甲,能为作教师,教某甲故。 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尼某甲为教师,教某甲故。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是某甲式叉摩尼,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某甲能作教师教某甲。 谁诸尼僧忍立某甲为教师教某甲者默然,谁不忍便说。 』『僧已立某甲为教师教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已被羯磨者,应往教正衣服、右膝着地、合掌而问言:)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后尼僧中亦如是。 我今问汝,若实者当言实,若不实当言不实。 我今问汝:汝是女不? 是人不? 非是非人不? 非畜生不? 非是不能女不? 女根上有毛不? 不枯坏不? 无[病-丙+带]下病不? 非偏不? 不二道合不? 女根不小不? 非是不能产不? 非是无乳不? 非是一乳不? 非是恒有月水不? 非无月忌不? 非婢不? 非客作不? 非买得不? 非破得不? 非兵妇不? 非吏妇不? 非犯官罪不? 不负他物不? 女人有如是等病:癞病、痈疽病、痟尽病、癫狂病、长热病,无如是等病不? 父母夫主在不? 父母夫主听出家不? 五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上尼字谁? 』答言:『我字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尼教师问竟,应白僧:『是式叉摩尼某甲,我已问竟。 』尼羯磨师应言:『若清净者将来。 』更一一礼尼僧足已。 ) 「次教乞属和上尼羯磨。 羯磨法者,『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 「尼羯磨师,应僧中作如是唱:『大德尼僧听! 是某甲,从某甲和上尼,欲受具足戒。 是某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今僧中问某甲遮道法。 如是白。 』应作是言:『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我今僧中问汝,若实言实,若不实当言不实。 汝是女不? 是人不? 非是非人不? 非畜生不? 非是不能女不? 女根上有毛不? 不枯坏不? 无[病-丙+带]下病不? 非偏不? 不二道合不? 女根不小不? 非是不能产不? 非是无乳不? 非是一乳不? 非恒有月水不? 非无月忌不? 非婢不? 非客作不? 非买得不? 非破得不? 非兵妇不。 非吏妇不? 非犯官事不? 不负他物不? 女人有如是等病:癞病、痈疽病、痟尽病、癫狂病、长热病,无有如是等病不? 父母夫主在不? 父母夫主听出家不? 五衣钵具不? 汝名何等? 和上尼字谁? 』应答言:『我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我当更问,若已问者应默然。 』即语言:『汝某甲默然。 』是中尼羯磨师僧中唱:『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是某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为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 是某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比丘尼僧忍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竟。 』第二:『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 是某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是中谁诸比丘尼僧忍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说。 是第二羯磨竟。 』第三:『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 是某甲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比丘尼僧忍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说。 是第三羯磨竟。 』『僧已为某甲作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比丘尼众应在比丘尼寺中作如是羯磨,作竟即将至大僧寺中二部僧和合与受具戒。 ) 「将至大僧中一一礼僧足,应教从僧乞受具足戒:『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法,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中乞受具足戒法,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法,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怜愍故!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大德僧听! 是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当僧中问某甲六法。 如是白。 』应语彼言:『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我今僧中问汝,实者当言实,不实者当言不实。 汝某甲清净不? 汝从出家来顺行出家法不? 二岁学六法不? 比丘尼僧作本事不? 比丘尼僧和合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五衣钵具不? 汝字谁? 和上尼字谁? 』答言:『我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我当更问,已问者汝默然。 』『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某甲今从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比丘尼僧和合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比丘尼僧和合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说竟。 』第二:『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比丘尼僧和合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第二羯磨说竟。 』第三:『大德僧听! 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顺行出家法,已二岁学六法,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比丘尼僧和合已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是第三羯磨说竟。 』『僧已与某甲受具足戒竟,和上尼名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应教言:『若人问:「汝几岁? 」应答言:「无岁。 」「何时节? 」随时应答:「若春、若夏、若冬、若闰、无闰。 」皆应随实答是事,汝尽形应忆念。 』即应为说三依止法:『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陀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知者、见者,说受大戒比丘尼三依止法。 比丘尼依是法,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何等三? 一者依粪扫衣。 比丘尼依是,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更得盈长衣,所谓亦麻衣、白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缯衣、钦婆罗衣、劫贝衣,如是清净衣,皆是盈长衣得。 是中汝尽形依粪扫衣,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二者依乞食。 比丘尼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若更得盈长施食,若相食、故作食、斋日食、月一日食、十六日食、众僧食、别房食、请食、若僧、若别请,如是等清净诸食,皆名盈长得。 是中尽形依乞食,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三者依腐弃药。 比丘尼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更得盈长施,酥、油、蜜、石蜜;四种净脂:熊脂、驴脂、猪脂、鱣脂;五种根药:舍梨、薑、赤附子、波提、鞞沙、菖蒲根;五种果药:诃梨勒、阿摩勒、鞞醯勒、胡椒、荜茇罗;五种盐:紫盐、赤盐、白盐、黑盐、卤楼盐;五种汤:华汤、叶汤、根汤、茎汤、果汤;五种树胶:兴渠胶、萨阇赖胶、底夜胶、底夜和提胶、底夜和那胶。 如是等诸余清净药,是盈长得故。 当依腐弃药,汝尽形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 「次应说八堕法:『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知者、见者,说是受具足戒比丘尼,得三依止八堕法。 若比丘尼于八堕法中,随所犯一一法,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如截多罗树头毕竟不生,不复增长。 比丘尼亦如是,八堕法中随所犯者,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佛世尊种种因缘,呵责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同入比丘尼戒法,不舍戒、戒羸不出想,随心受淫欲乃至共畜生,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赞叹不偷夺法,乃至一条缕、一寸纳、一渧油,尚不应偷夺。 是中佛制,极少乃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比丘尼随所偷事,若王捉、若打、若缚、若摈出,作是言:「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 」若比丘尼如是偷夺者,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 乃至蚁子尚不应故夺命,何况于人! 若比丘尼,自手故夺人命、若与刀、若教死、叹死,作是言:「咄! 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随彼心乐死! 」种种因缘教死、叹死,若作忧多杀、若作头多杀、作弶、作网、作拨、若作毗陀罗、若作似毗陀罗、若断气杀、若堕胎杀、若按腹杀、若推着火中水中、若从高推下、若使道中死、若母腹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罗中生恶心方便令夺命。 若以是因缘死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妄语,种种因缘赞叹不妄语,是中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若比丘尼不知不见过人法,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我是阿罗汉向阿罗汉,若阿那含向阿那含,若斯陀含向斯陀含,若须陀洹向须陀洹,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若得无色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至我所,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茶、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 」若比丘尼如是妄语者,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发际至腕膝已上却衣,顺摩逆摩抱抱牵推,举上举下捺疮者,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共立、共语、共期、入屏覆处、待男子来、自身往就,如白衣女。 以此八事示贪着相,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赞叹善知识、善伴党。 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重罪,覆藏乃至一夜,是比丘尼,知彼比丘尼若退、若住、若失、若远去,后作是言:「我先知是比丘尼有如是如是事,不欲自向人说,不欲向僧说,不欲令人知。 」作是言:「云何妹自污姊? 」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赞叹善伴党、善知识。 若比丘尼,知比丘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随顺相助。 诸比丘尼应语是比丘尼言:「僧一心和合作不见摈,是比丘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汝莫随顺。 」若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故。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 不舍者,是非比丘尼、非沙门尼、非释女,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应语言:『汝从今应善软心易教化随顺师教。 汝某甲已受大戒竟,好和上尼、好阿阇梨尼、好众僧、好僧坊、好檀越、好行道处、好国土,转轮圣王所愿尚不能得满,汝今得满。 汝应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应学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修三脱门:空、无相、无愿。 勤行三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 汝勤行是法者,得开须陀洹果门、斯陀含果门、阿那含果门、阿罗汉果门,如青赤白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汝等诸善根亦日日增长。 余残戒法,和上阿阇梨渐渐为汝广说。 』即说偈言: 「『汝得受具戒,深知于佛法;  普善真微妙,广大珍宝聚。 天王释所愿、转轮王所愿、  阎罗王所愿,汝今已得满。 常当勤精进,修习诸善法:  勤修行三业,当开甘露门。 于一切法中,得无障碍慧;  如华日增长,汝善根亦尔。 余残诸戒法,佛世尊所说;  和上阿阇梨,当为汝广说。 』  头面礼僧足,右绕欢喜去。 」 (一百二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诸居士妇,向阿耆罗河洗浴。 先有比丘尼,裸形河中洗浴,诸居士妇呵责言:「不吉弊女,麁身大腹垂乳,何用作比丘尼为? 何不反戒作婢?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裸形露处洗?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从今听比丘尼畜浴衣着露地洗。 」 尔时诸比丘尼,知佛听畜浴衣,便广长作。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知佛听畜浴衣,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诸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知我听畜浴衣,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欲作浴衣,当应量作。 量者,长五修伽陀搩手、广二搩手半。 过是作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欲作浴衣,若过长量、不过广量,波夜提。 若过广量、不过长量,波夜提。 随过长广量,随得波夜提。 (一百二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助调达比丘尼,数数易衣服。 是时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数数易衣服?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数数易衣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数数易衣服,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数数易衣服,波逸提。 随易,随得波逸提。 (一百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有弟子名施越沙,善好乐持戒但喜忘。 施越沙摘故衣,不自缝、不使人缝,所摘衣散在异处。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摘故衣不自缝、不使人缝,散在异处?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摘故衣不自缝、不使人缝,散在异处?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从今听诸比丘尼作衣极久五夜,应还受。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作衣,极久乃至五夜。 过是成者,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作衣时过五夜,波逸提。 随过,随得波逸提。 (一百三十事竟) ◎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多畜衣,不分别何者是所受僧伽梨? 何者是所受郁多罗僧? 何者是所受安陀会? 何者是所受覆肩衣? 何者所受俱修罗? 诸比丘尼问助调达比丘尼:「何者是汝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答言:「小住! 我问和上尼、问阿阇梨尼、问共活尼。 」即往问言:「何着我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诸人答言:「我不知不忆,疑何者是汝所受、非所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多畜衣,不知何者是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言:「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多畜衣,不知何者是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从今比丘尼五夜应看五衣。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五夜不看五衣,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五夜不看五衣,波逸提。 随不看,随得波逸提。 (一百三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常入出诸家。 诸居士妇言:「与我少许衣段,守护小儿故。 」是比丘尼即脱衣与。 后诸善比丘尼复到是家,诸居士妇言:「与我少许衣段,守护小儿故。 」善比丘尼言:「汝等倒语,白衣应与出家人衣,而反从我索。 我等受他信施,云何坏他供养? 」居士妇言:「汝等悭惜,前有比丘尼来,我索小段,便脱衣与我。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以衣与白衣?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以衣与白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以衣与白衣,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衣与白衣,波逸提。 随与,随得波逸提。 (一百三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月病休止,浣病衣已净不欲起去,妨余有月病比丘尼。 不得故处,诸比丘尼苦恼。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月病休止,浣病衣已净不欲起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月病休止,得浣衣竟不欲起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月病休止,浣衣已净不起去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月病休止,浣衣已净不起去者,波夜提。 随不起,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欲与比丘尼僧衣。 偷兰难陀比丘尼,常入出是家,闻已往问言:「汝实欲与比丘尼僧衣耶? 」答言:「实尔。 」偷兰难陀言:「比丘尼僧多有衣,厚举畜腐烂不能用,汝今有事且出城,还更自思惟。 」以是因缘故,是衣竟不与比丘尼僧。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居士欲与比丘尼僧衣,遮令不与?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居士欲与比丘尼僧衣,遮令不与?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遮与僧衣,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遮与僧衣,波夜提。 随遮,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所望得衣弱,便受迦絺那衣。 后时打犍搥舍迦絺那衣,偷兰难陀比丘尼不欲来,遣比丘尼唤言:「僧欲舍迦絺那衣,汝来! 」答言:「不去。 」问:「何故不去? 」偷兰难陀言:「我所望衣未得。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所望得衣弱,而受迦絺那衣?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所望得衣弱,而受迦絺那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所望得衣弱,而受迦絺那衣,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所望得衣弱,而受迦絺那衣,波夜提。 随所望得衣弱,随受随得波逸提。 (一百三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僧,打揵搥欲舍迦絺那衣。 优婆和比丘尼,作僧断事人,不欲到僧中,遣比丘尼唤言:「善女来! 比丘尼僧欲舍迦絺那衣。 」瞋言:「我是僧断事人,何故不问我而打揵搥? 我不能去。 」即以是因缘故,不成舍迦絺那衣。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僧欲舍迦絺那衣,不随顺从?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僧舍迦絺那衣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僧舍迦絺那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僧舍迦絺那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随不随顺,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打揵搥和合欲分衣。 优婆和比丘尼作僧断事人,不往僧中,遣使唤言:「僧已和合欲分衣,汝来! 」答言:「不往,汝远去。 是事非法不正邪事,随欲、随瞋、随怖、随痴。 我是僧断事人,云何离我分衣? 是故不去。 」以是因缘故,僧不得分衣。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僧分衣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言言:「云何名比丘尼,僧分衣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僧分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僧分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随不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打揵搥和合欲断事,优婆和比丘尼不往,遣使唤言:「僧已和合欲断事,汝来。 」答言:「汝远去! 我思惟是事,非法不正,随爱、随瞋、随怖、随痴,是故不去。 」以是因缘故,僧不成断事。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僧断事不随顺? 」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僧断事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僧断事时不随顺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僧断事时不随顺者,波夜提。 随不随顺,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后失火烧僧坊,诸比丘尼各各自出衣钵,共相谓言:「出偷兰难陀比丘尼衣钵。 」有比丘尼言:「偷兰难陀恶性喜瞋,失言不失、烧言不烧。 」都不与出,火烧物尽。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不嘱他房舍,至聚落中,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以房舍嘱他,至聚落中,波夜提。 随不嘱他,随得波夜提。 (一百三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弃舍经、律、阿毗昙,诵读种种咒术。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毗昙,诵读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毗昙,读诵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读诵种种咒术,波逸提。 」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读诵种种咒术,若是偈说,偈偈波逸提;若是章说,章章波逸提;若别句说,句句波逸提。 不犯者,若读诵治齿。 咒腹痛咒、治毒咒,若为守护安隐,不犯。 (一百四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弃舍经、律、阿毗昙,教白衣儿读诵种种咒术。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毗昙,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弃舍经、律、阿毗昙,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若是偈说,偈偈波夜提;若是章说,章章波夜提;若别句说,句句波夜提。 不犯者,教读诵治齿咒、腹痛咒、治毒咒,若为守护安隐故,不犯。 (一百四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常入出他家。 到他家中,居士妇言:「善女! 汝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是比丘尼即随所教。 更有善比丘尼来到是家,居士妇言:「善女! 汝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答言:「我是汝婢供养汝耶? 今汝等坐,使我执作。 」居士妇言:「汝恶性憍慢,助调达比丘尼来,随我语作。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与白衣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与白衣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与白衣作,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白衣使扫地,扫者波夜提;若使洒地、敷床榻、然火煮食、煮羹、下食,作者波夜提。 若随语闭门,突吉罗。 (一百四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节日,诸居士办种种好饮食,出城至园中,但有诸新妇在家。 偷兰难陀比丘尼,与一家知识,早起着衣持钵入是家。 新妇畏婿来、若婿父母来,于中门外与敷坐,共相问讯便坐。 诸新妇头面礼比丘尼足,现前而坐。 比丘尼即为说法,经久闭目便呗,新妇恐婿来见、若婿父母来故,即便起去。 第二、第三新妇亦复如是。 比丘尼开眼,看见前无人在,心生惭愧舍坐处去。 是家近大巷,有诸蔽恶人,入门见其坐床,四顾无人,便偷持去。 诸新妇不闻比丘尼声,共相谓言:「往看在不? 」咸言:「不在。 」「坐床在不? 」答言:「不在。 」作是念:「比丘尼必持至僧坊中。 」遣使索言:「还我床来。 」是比丘尼羞瞋故,不复至是家。 是居士后于市中见人卖床,即还夺取。 遣使语比丘尼言:「以得先床,汝可还来。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坐白衣床,不付嘱主便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坐白衣床,不还付主便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坐白衣床,不还付主便去,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坐白衣床,不还付主便去,波夜提。 随不付去,随得波夜提。 (一百四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有一大臣,净洁自喜好出他过。 语其妇言:「诸比丘尼不净着弊弃衣,莫听坐我床上。 」妇答言:「尔。 」言已便去。 偷兰难陀常入出是家,中前着衣持钵往到其家,居士妇言:「我丈夫净洁自喜好出他过,是语我言:『诸比丘尼不净着弊弃衣,莫听坐我床上。 』」偷兰难陀比丘尼即便瞋言:「速去! 汝等姓胜我耶? 家胜我耶? 若我不作比丘尼者,汝等当供给我。 」即高褰衣坐其床上。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不问主人辄坐他床上,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不问主人坐他床上?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不问主人坐他床上,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问主人坐他床上,波夜提。 随不问坐,随得波夜提。 (一百四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节日,诸居士办种种好饮食,欲出城诣园林中。 诸白衣妇洗浴以香涂身庄严头面,治目涂发,着新好衣,内外庄严具。 助调达比丘尼入是家,见居士妇问言:「汝洗浴以香涂身,庄严头面,治目涂发,着新好衣,内外庄严具,欲作何等? 」答言:「欲诣园林中游戏。 」语比丘尼言:「善女! 汝能去不? 」答言:「能去。 」问言:「汝欲乘乘、为当步去? 」比丘尼言:「我等为是婢供养汝耶? 云何当步? 」居士妇言:「汝能上乘不? 」比丘尼言:「汝等尚能,我何以不能? 」是中有妇女羞夫婿、羞夫婿父母者,便闭车前后。 有无婿及父母者,开车而去。 诸比丘尼无所畏故,开车大语戏,共相随去。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乘车行,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乘乘?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无病乘乘,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无病乘乘,波夜提。 随无病乘乘,随得波夜提。 若病,不犯。 (一百四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王园精舍诸比丘尼,在中庭讲堂内土埵上,有立作者、有纺者、有擘治者、有抖擞者、有作萦者、有缠手者。 尔时众多斗将,到王园精舍,见诸比丘尼种种作,作是言:「若王闻者,诸麁[叠*毛]、细[叠*毛]、杂色[叠*毛]、钦婆罗,如是等物一时多办。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诸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纺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纺绩,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纺绩,波夜提。 若萦、若绩、若擘、若抖擞、若缠手,皆波夜提。 随动手,随得波夜提。 方便欲作,突吉罗。 若还合缕,一转一突吉罗。 若为缝衣,绳綖乃至六两,不犯。 (一百四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得他质钱,腰络着市中行,有铃声出。 诸居士闻已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着腰络行市中,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着腰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着腰络,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着腰络,波夜提。 若作,突吉罗。 若治,突吉罗。 若与他着,突吉罗。 (一百四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捉盖入他舍。 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捉盖入他家,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捉盖入白衣家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捉盖入白衣舍,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捉盖入白衣舍,波夜提。 随捉,随得波夜提。 若倒盖入,不犯。 (一百四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名修阇多,端正姝好,人所喜见。 有一长者儿,名郁多罗,旧相知识,共语共事。 是儿住憍萨罗国钵多罗聚落,是比丘尼为是儿故,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修阇多:「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波夜提。 随离,随得波夜提。 (一百四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安居竟,不于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波夜提。 随不求三事自恣说,随得波夜提。 (一百五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波夜提。 随不求,随得波夜提。 (一百五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无病不往受教诫。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无病不往受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 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无病不往受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无病,不往僧中受教诫,波夜提。 」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无病,不往受教诫,波夜提。 随无病不往受教诫,随得波夜提。 若病,不犯。 (一百五十二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3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