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分律卷第五十一 内容: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房舍揵度之余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 时有比丘在僧地中作私房,有上座客比丘来语言:「起避上座。 」彼答言:「不起。 」问言:「何故耶? 」答言:「是我私房。 」诸比丘白佛,佛言:「应语令起。 若起者善,若不起应语言:『还僧地,更无有理以僧地入己。 』」 有比丘卒成屋不坚牢,佛言:「不应尔。 」彼便尽形寿经营一房屋,不时成,佛言:「不应尔。 若作极上大好重阁堂,听十二年经营,余者随大小量宜。 」彼经营人一切时春夏冬受僧常营事房,佛言:「不应尔。 听夏三月竟随上座分。 」 时有比丘,通经营僧伽蓝,便处处取房分,佛言:「不应尔。 应九十日取一处住。 」彼经营人在众多人住处住、食堂、温室、经行堂,令客比丘无住处,佛言:「不应尔。 若下堂众多人住处,应在上堂住。 若上堂众多人住处,应在下堂住。 」 彼作小小经营泥壁,若补缺、若平地,便索营事者房,佛言:「不应尔。 」彼差沙弥僧伽蓝人便作营事人,佛言:「不应尔。 」彼作小房索营事者房,佛言:「不应尔。 若所作房受绳床木床者,听与营事房。 」彼作恶房,便索营事者房,佛言:「不应尔。 若所作房庄严香薰所须具足者,听与房。 」 时有营事比丘,受房已命过。 诸比丘不知此房属谁? 白佛,佛言:「随僧。 」 时有营事比丘,遣人白僧索房。 彼比丘至僧中索房已,营事比丘便命过。 诸比丘不知此房与谁? 佛言:「随僧。 」 营事比丘遣人僧中索房已,彼使比丘命过。 诸比丘不知此房与谁? 佛言:「应与彼营事者。 」时营事人夏安居中命过,诸比丘不知此房与谁? 佛言:「随僧。 」 时有比丘作房未覆舍行,时客比丘语旧比丘言:「可覆此房。 」旧比丘答言:「作者应覆。 」诸比丘白佛,佛言:「听作极大好重阁房六年内覆成,余小者随事量宜。 」 时有一比丘作房,有异比丘覆。 彼二比丘共诤先后治屋。 诸比丘白佛,佛言:「先作者应先治。 」时有二比丘共作房,二人共诤前后作,佛言:「听更互作上座在先。 」 时营事比丘,夏安居受所治房复受余房,佛言:「不应尔。 即所住房作安居房。 」 尔时世尊在拘睒弥。 时王优填与跋难陀亲厚,王请在拘睒弥夏安居。 时跋难陀受请安居已,闻有异处安居僧大得衣物,即往彼处少时住已还拘睒弥。 时王优填闻已讥嫌:「云何跋难陀受我请夏安居已,闻有异处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后还来此? 」时诸比丘闻,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跋难陀释子言:「云何受请在拘睒弥夏安居,闻有异处僧大得夏安居衣物,便往彼住已复还此耶? 」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若比丘此处安居,闻有异处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即失此处,于彼少住已复还此处,复失彼处。 」 尔时众僧房舍故坏,有异居士言:「若与我者我当修理。 」诸比丘白佛,佛言:「听与。 白二羯磨应如是与。 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此房与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经营。 白如是。 』『大德僧听! 僧今以此房与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经营。 谁诸长老忍僧持此房与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经营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甲居士房修治、某甲比丘经营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尔时营事比丘未分房便出行,诸比丘即于后分房。 彼营事比丘还问言:「留我营事房不? 」彼答言:「不。 」即便嫌责诸比丘言:「我未分房出行,而于后便分房。 我于此有益,何故不与我房耶? 」诸比丘不知为成分不成分? 佛言:「成分。 应待还,彼亦应嘱人取。 」时营事比丘未分房出行,嘱余比丘取房,而不指示房处所。 彼比丘营处多,此比丘不知与取何房? 诸比丘分房已,彼方还,问诸比丘:「分房未? 」答言:「已分。 」「为我取房不? 」答言:「不。 」彼即嫌责言:「未分房我出行,嘱余比丘为我取房。 我于此有益,而不与我取房。 」诸比丘不知为成分不成分? 佛言:「成分。 应待还,彼亦应指授言:『取某甲房。 』」彼营事比丘取房已,后分房时次得好房,便舍前房。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尔。 应从上座更分,若无人取者应与。 」彼比丘疑,不敢捉众僧户鈎钥、若杖、若环、若[木*戈]、若角杓、若铜杓、若浴床,佛言:「听捉。 」彼不敢从此住处移此诸物至彼处,佛言:「听移。 」 有五法不应差为僧分粥,设差不应分:若有爱、有恚、有怖、有痴、不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不应差为僧分粥,已差不应分。 有五法应差为僧分粥: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应差为僧分粥,若差应令为僧分粥、分小食、分佉阇尼,差请会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与。 差比丘使、差沙弥使,一切亦如是。 有五法为僧分粥,入地狱如射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不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分粥,入地狱如射箭。 有五法分粥,生天如射箭,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为僧分粥,生天如射箭,乃至差沙弥使亦如是。 (房舍揵度具足竟) 杂揵度之一 尔时世尊在波罗[木*奈]。 五比丘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我等应持何等钵? 」佛言:「听持迦罗钵、舍罗钵。 」 时有比丘入僧中食,无钵,佛言:「听比坐与。 若僧中有此二种钵者借与。 」 时有比丘,蛇吐毒钵中,不洗持用食,食已得病。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不洗钵用食,听洗已用食。 」 时诸比丘发长,佛言:「听剃,若自剃、若使人剃。 」彼须剃刀,「听作。 」彼用宝作杷,佛言:「不应用宝,听用铜铁。 」彼露捉刀难掌护,佛言:「听作刀鞘。 」彼用宝作,佛言:「不应用宝,听用骨、牙、角、铜、铁、白鑞、铅、锡、舍罗草、竹苇、木作。 」彼作刀鞘,患动坏刃,「应以物障,若毳、若劫贝、若犬皮、若堕落应以綖连缀,若手捉难掌护,应作囊盛。 若从囊口出,应以绳系之。 若手捉行恐失,绳系络着肩。 」时比丘用刀,刀卷,「听手上磨。 若故卷,应石上磨。 手捉石恐失,应盛着刀囊中。 若刀钝,应刮刃。 若自刮、教人刮。 」彼须刮刀,佛言:「听作。 」 时比丘剃发,患发着衣,佛言:「听畜承发器。 」不知云何作? 「听织竹作、若屈木为捲,以树皮鞔之,若十种衣中一一衣,听作承发器。 」彼持承发物着地,用时着膝上,泥土污衣,佛言:「不应尔,听以绳悬若安[木*戈]上。 」 时比丘患鼻中毛长,佛言:「听拔。 若自拔、若令人拔。 」彼须镊,佛言:「听作。 」彼用宝作,佛言:「不应用宝作。 听用骨、牙、角、铜、铁、白鑞、铅、锡作。 若患镊头破,听头安铁。 手捉难掌护,听着剃刀囊中。 」 时比丘爪长,佛言:「听剪。 若自剪、若令人剪。 」彼须剪爪刀,佛言:「听作。 」彼用宝作,佛言:「不应用宝,听用铜铁。 手捉难掌护,听作筒盛。 」彼用宝作筒,佛言:「不应用宝。 听用铜、铁、白腊、铅、锡、竹、木作。 患筒中出,应作盖塞。 」彼用宝作盖,佛言:「不应用宝。 听用铜、铁、若白腊、铅、锡、竹、木。 若趣着一处患零落,听着刀囊中。 」 尔时有比丘爪长,至一白衣家,此比丘颜貌端正,白衣妇女见已便系意于彼比丘,即语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 」比丘言:「大姊! 莫作是语,我等法不应尔。 」彼妇女言:「若不从我者,我当自以爪爬身面破已。 我夫还时当语言:『彼比丘唤我作如是事,我不从彼便爪爬破我身面如是。 』」时比丘闻已愧惧,便疾疾出其家。 比丘亦出,其夫亦从外入,彼妇即自爬破身面语其夫言:「比丘唤我作如是事,我不从便爬破我身面。 」其夫即疾疾逐比丘语言:「汝欲犯我妇,我妇不从,便爬破身面耶? 」比丘答言:「居士莫作是语,我等法不应尔。 」彼便言:「汝云何言:『不应尔。 』汝爪长如是。 」彼即打比丘次死。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畜长爪。 」 时六群比丘剪爪令血出,佛言:「不应尔。 」彼剪爪令如半月形,佛言:「不应尔。 」彼剪爪令头尖,佛言:「不应尔。 」彼磨爪令光出,佛言:「不应尔。 」彼以彩色染爪,佛言:「不应尔。 」佛语比丘:「汝曹痴人! 避我所制更作余事。 听诸比丘皮次剪爪。 」不知长短几许应剪? 佛言:「极长如一麦应剪。 」 时六群比丘以剪刀剪须发,佛言:「不应尔。 」彼剃发不剃须,佛言:「应剃须发。 」彼剃须、不剃发,佛言:「应剃须发。 」彼拔发,佛言:「不应尔。 」彼留发,佛言:「不应尔。 」彼捻髭令翘,佛言:「不应尔。 汝等痴人! 避我所制更作余事。 自今已去,应须发尽剃。 」 彼比丘不知发长几许应剃? 佛言:「极长长两指,若二月一剃,此是极长。 」 时六群比丘梳须发,佛言:「不应尔。 」彼以油涂发,佛言:「不应尔。 」六群比丘画眼睑。 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沙门释子多欲无厌,自称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 犹若白衣。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如是画眼睑。 」 时诸比丘患眼痛,佛言:「听着种种药。 」 时六群比丘镜照面、或水中照面、或以物摩壁令光出照面。 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沙门释子多欲无厌。 自称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 以镜照面犹如白衣。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尔。 」 时比丘患面疮,佛言:「听余比丘着药。 若独在一房,听以水镜照面着药。 」 彼比丘治身治发,佛言:「不应尔。 」彼比丘唾身揩摩,佛言:「不应尔。 」彼于露处洗浴,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沙门释子多欲无厌,自称:『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 露处洗浴犹如白衣。 」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尔。 」 时有比丘作如是意:「自椎打肩臂,欲令麁好。 」佛言:「不应尔。 」彼作如是意:「以香涂身,为香好故。 」佛言:「不应尔。 」 时诸比丘患身汗臭,佛言:「听作刮汗刀。 」彼用宝作,佛言:「不应用宝。 听用骨、牙、角、铜、铁铅、锡、舍罗草、竹、木作。 」时六群比丘作刮汗刀,头似剃刀形,刮汗并欲去身毛,佛言:「不应尔。 亦不应畜如是刀。 」时病疮比丘以麁末药洗患痛。 佛言:「听以细末药、若细泥、若叶华菓,随病比丘便身,听洗病者种种疮乃至患汗臭。 」 时六群比丘着耳铛佛言:「不应尔。 」时六群比丘耳轮上着珠,佛言:「不应尔。 」六群比丘着耳环,佛言:「不应尔。 」六群比丘以多罗叶、若铅锡作环张耳孔令大,佛言:「不应尔。 」彼六群比丘缠裹耳睡,佛言:「不应尔。 」彼作铅锡腰带,佛言:「不应尔。 」彼着颈璎,佛言:「不应尔。 」彼着臂脚玔,佛言:「不应尔。 」彼着指环,佛言:「不应尔。 」彼用五色綖络腋系腰臂,佛言:「不应尔。 」彼着指印,佛言:「不应尔。 」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 时有外道六师,与弟子共住。 时不兰迦叶,与弟子九万人俱。 末佉罗瞿奢罗,与弟子八万人俱。 如是转减,乃至尼揵子,与四万人俱。 时王舍城有长者,是六师弟子,得大段旃檀木,即用作钵,以宝作络囊盛之,于中庭竪高标安着其上,唱言:「若此王舍城,有沙门、婆罗门,是阿罗汉有神力者,可取此钵去。 」时富兰迦叶至长者所语言:「我是阿罗汉,有大神力,可持此钵并囊与我。 」长者语言:「汝若是阿罗汉有大神力与汝,汝可往取。 」彼欲取而无由得。 时末佉罗瞿奢罗、阿夷头翅舍钦婆罗、波瞿迦旃延、讪毗罗吒子、尼揵陀若提子等,至长者所作如是言:「我是阿罗汉有神力,可以此钵并囊与我。 」长者言:「若汝是阿罗汉有大神力者与汝,汝可往取。 」彼欲取而无由得。 尔时宾头卢、大目连,共在一大石上坐,宾头卢语目连:「汝是阿罗汉,世尊记汝神足第一,汝可往取。 」目连言:「我未曾白衣前现神足。 汝亦是阿罗汉,有大神力,世尊记汝师子吼最为第一,汝可往取。 」时宾头卢闻目连语已,即合石踊身虚空,绕王舍城七匝,国人皆东西避走言:「石欲堕。 」时彼长者在阁堂上,遥见宾头卢在虚空中,即合掌作礼作如是言:「取此钵。 宾头卢! 」宾头卢即取钵,长者复言:「小下住。 宾头卢! 」宾头卢即小下住。 时彼长者从手中取钵盛满美食与。 时宾头卢取钵已,还以神足力乘虚而去。 诸比丘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宾头卢言:「云何在白衣前现神足? 」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宾头卢:「汝于白衣前现神足耶? 」答言:「实尔。 」时世尊无数方便呵责宾头卢:「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云何于白衣前现神足,犹如淫女为半钱故于众人前自现? 汝亦如是,为弊木钵故,于白衣前现神足。 不应于白衣前现神足,若现突吉罗。 比丘不应畜旃檀钵,若畜如法治。 若得已成者,听破分与诸比丘作眼药。 」 时诸外道闻沙门瞿昙制诸比丘不得于白衣前现神足,彼沙门所制终不更犯。 「我等今宁可往彼所语言:『汝沙门瞿昙自称得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自称有神通,我亦有神通;自称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今可共现过人法神力,若沙门瞿昙现一过人法,我当现二;若现二,我当现四;沙门瞿昙现四过人法,我当现八;若现八,我当现十六;若现十六,我当现三十二;若现三十二,我当现六十四。 若所现转增,我现亦转一倍。 』」时诸外道在城街巷处处唱言:「沙门瞿昙自称有神力,我亦有神力;自称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我等今欲共沙门瞿昙捔现神力过人法。 若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沙门瞿昙所现多少,我当现转增一倍。 」时王舍城中有一处,其地广大平博。 时彼长者多持华香、璎珞、伎乐、幢幡、饮食、衣服、医药、卧具,欲于此处供养外道婆伽婆。 时彼长者,欲取华供养外道,手入器辄不得出,欲取香花、璎珞幢幡伎乐饮食、衣服、医药、卧具,随所取手皆着器而不得出。 时彼长者,欲取华供养佛时,随手所取而无所碍。 如是随手所取,乃至医药卧具而无所碍。 彼作如是念:「未曾有,世尊有如是大神力。 」时彼长者即白佛言:「唯愿世尊,与大比丘僧,受我明日请食。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彼长者,见世尊默然许可,前礼佛足绕佛而去。 即还其家竟,夜办种种肥美饮食,明日清旦往白时到。 尔时世尊着衣持钵,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往彼长者家。 时世尊动足行处,大神力天在虚空中,以天曼陀罗华、旃檀末香、天忧钵罗钵头、分摩拘牟头、分陀利华,以散佛行迹处,作天伎乐歌颂赞佛。 时彼长者,随从世尊作是念:「今此音声,为从地出? 为从上来? 」仰视空中,遥见天曼陀罗华,乃至分陀利华,及天伎乐住在空中,便作是念:「此音不从地出,乃从上来。 」 时世尊至长者家就座而坐,时诸外道闻,作如是念:「彼长者由来供养我诸外道,今乃更请佛及僧饮食。 我今宁可往令彼供具不足。 」即便与眷属俱往长者家。 守门人见诸外道与眷属俱来,即往白长者言:「知不? 今诸外道与眷属来,当听入不? 」长者言:「莫听入。 」佛言:「长者,可听入。 」长者白佛:「外道众多,此处窄狭,恐不容受。 」佛言:「但听入,足相容受。 」长者复言:「外道众多,坐处窄狭、饮食有限。 本为千二百五十人设供,今恐不供足。 」佛告长者:「但听入,足相容受,饮食供足。 」尔时世尊以神足力令地平正广博东西观。 时无数百千高座自然而有,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时世尊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并外道俱坐。 时彼长者设种种美食供养佛、比丘僧及诸外道,一切充足食已舍钵,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时世尊为长者无数方便说法教化令得欢喜,为长者说法已,从坐而去。 尔时诸外道与眷属俱,往瓶沙王所,合掌顶上言:「愿王常胜。 」白言:「沙门瞿昙自言是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沙门瞿昙自言有神通,我亦有神通;沙门瞿昙自称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我等今欲共沙门瞿昙捔胜神力及过人法。 若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随沙门瞿昙所现多少,我尽倍之。 大王! 我今欲共沙门瞿昙捔现神力过人法。 」时瓶沙王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向因缘具白世尊:「唯愿世尊! 与外道捔现神力及过人法。 」世尊告王言:「且止! 我自知时,可现当现。 明日当去,随王所欲。 」 世尊明日与大比丘众俱,从王舍城去。 时瓶沙王以五百乘车载种种美食从世尊后。 时诸外道闻世尊清旦出王舍城去,作是言:「沙门瞿昙不能与我等共捔神力便去。 王瓶沙五百乘车载种种美食为我等,不为彼瞿昙沙门。 我曹今可随彼去到所至之处,唤共捔神力过人法。 」彼即随世尊后去。 时王瓶沙闻佛清旦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从王舍城去,王从八万四千人俱随世尊后,梵身天、释提桓因、四天王、诸天无数百千大众随从世尊后。 时世尊往优禅城,优禅城王名波罗殊提,摩竭国诸外道,优禅城诸外道,俱共往波罗殊提王所,合掌顶上赞言:「愿王常胜! 沙门瞿昙自称言是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自称言有神力,我亦有神力;自称言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我等于王舍城中求共捔神力过人法,而沙门瞿昙不能与我捔神力过人法。 我等今欲共捔神力过人法,若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随沙门瞿昙所现多少,我尽倍之。 」时王波罗殊提即往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善哉世尊! 可共诸外道现神力过人法。 」尔时世尊告波罗殊提王言:「且止! 我自知时,可现当现。 明日当去,随王意。 」 时世尊明日清旦从优禅去,波罗殊提王五百乘车载种种美食从世尊后。 时诸外道闻世尊去,作如是言:「沙门瞿昙不能与我共捔神力过人法便去。 王五百乘车载饮食为我等不为彼,我当随去到所至处,与共捔神力过人法。 」彼即随世尊后而去。 时王瓶沙闻世尊去,与八万四千人俱,波罗殊提王与七万人俱,释梵四天王诸天大众,无数百千眷属围绕从世尊后。 世尊往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中住。 时优陀延为王,摩竭国诸外道、优禅国诸外道、拘睒弥诸外道俱往优陀延王所,合掌顶上赞言:「愿王常胜! 」白如是言:「沙门瞿昙! 自称言是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自称言有大神力,我亦有大神力;彼自称言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于摩竭国优禅国求共捔神力过人法,沙门瞿昙不能与我共捔神力过人法而去。 我等今欲共沙门瞿昙捔神力过人法,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随彼所现多少,我尽倍之。 」时优陀延王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善哉世尊! 可与诸外道共捔神力过人法。 」佛告王言:「止! 止! 我自知时,可现当现。 明日当去,便随王意,明日清旦便去。 」时王优陀延,五百乘车载种种饮食随世尊后。 时诸外道闻世尊去,便作是言:「沙门瞿昙不能与我捔神力过人法便去。 优陀延王五百乘车载饮食,而为我等不为彼。 我等今随彼所至之处,当共捔神力过人法。 」即便随世尊后去。 时瓶沙王与八万四千人俱,优禅王与七万人俱,优陀延王与六万人俱,从世尊后。 释梵四天王无数百千诸天大众,从世尊后。 尔时世尊往迦维罗卫国尼拘律园中住。 时迦维罗卫王梵施,是佛异母弟,摩竭国诸外道、优禅诸外道、拘睒弥诸外道、迦维罗卫国诸外道,共往梵施王所,合掌顶上:「愿王常胜! 」白梵施王言:「沙门瞿昙自称言是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自称有大神力,我亦有大神力;自称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我于摩竭国、优禅国、拘睒弥国,与沙门瞿昙捔神力过人法,而沙门瞿昙,不能与我捔神力过人法便去。 我等今欲与沙门瞿昙捔现神力过人法,若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随沙门瞿昙所现多少,我尽倍之。 」时梵施王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愿世尊! 现神力过人法。 」佛告王言:「止! 止! 我自知时,可现当现。 明日当出,迦维罗卫国去,可随王意。 」世尊明日清旦便去。 尔时梵施王,即以五百乘车载种种饮食从世尊后。 时诸外道闻世尊去,便作是言:「沙门瞿昙! 不能与我共捔神力过人法,舍我而去。 梵施王载五百乘车饮食,而为我等不为沙门瞿昙。 今当随其所至之处,唤共捔神力过人法。 」即与眷属逐世尊后。 时王瓶沙闻佛去,即与八万四千人俱,波罗殊提王与七万人俱,优陀延王与六万人俱,梵施王与五万人俱,从世尊后。 释梵四天王与诸眷属无数百千天人,从世尊后。 尔时世尊从迦维罗卫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桓园中住。 时舍卫国波斯匿为王,时摩竭国诸外道、优禅城诸外道、拘睒弥诸外道、迦维罗卫诸外道、舍卫国诸外道,皆往王波斯匿所,合掌顶上白言:「愿王常胜! 」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自称言是阿罗汉,我亦是阿罗汉;自称言有大神力,我亦有大神力;自称言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 我等于摩竭国、优禅城、拘睒弥、迦维罗卫国,欲共捔神力过人法,而不能与我共捔神力过人法便去。 我等今欲共沙门瞿昙捔神力过人法,若沙门瞿昙现一,我当现二;如是随其所现多少,我尽倍之。 」王波斯匿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善哉世尊! 愿现神力过人法。 」佛告王言:「止! 止! 我自知时,可现当现。 于腊月十五日中,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如来当现神力过人法。 大王! 若欲观如来现神力过人法者便来。 」时舍卫国有别处,其地平正广博,世尊往彼敷座而坐。 时梵天王,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言:「我当为世尊敷高座。 」佛告梵天:「且止! 我自知时。 」天帝释、四天王、瓶沙王、波罗殊提王、优陀延王、梵施王、波斯匿王、末利夫人、长者梨师达多、富罗那,各各作如是言:「我当为世尊敷高座。 」佛告言:「汝等且止! 我自知时。 」时诸居士有信外道者,为外道敷价直百千座,有信乐恭敬供养世尊者,次第从一日至十五日。 尔时世尊东面看时,有无数百千诸座自然而有,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中央有自然七宝师子高座,如来坐上。 时诸大众皆悉就座,时有檀越次供日者授佛杨枝,世尊为受嚼已,弃着背后,即成大树,根茎枝叶扶疎茂盛。 时诸大众见世尊如是神力,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生厌离心,即为无数方便种种说法令得欢喜。 时于座上无数百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此是世尊初日现神力变化。 于第二日,此树花生色香具足,树花散落周遍大众积至于膝,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及余大众皆嗅此香气。 时诸大众见世尊如是神力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生厌离心,即为无数方便种种说法令得欢喜,时于座上无数百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此是世尊第二日现神力变化。 于第三日,树菓便出色香味具足,其菓不摇自落堕地不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及诸大众,皆共食之。 此诸大众见世尊如是神力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厌离心生,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三日现神力变化。 尔时有檀越次供第四日者授世尊水,时世尊即取一把水弃之前地,佛神力故,即成大池。 其水清净无诸尘秽,饮之无患,有诸杂华,优钵罗、钵头摩、拘牟头、分陀利华,众鸟异类,凫雁、鸳鸯,鼋龟、鱼鼈水性之属,以为庄严。 时诸大众见世尊神力如是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厌离心生,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尔时第五日,其池四面各出一河,直流不曲,其水恬净而无波浪,众杂奇华以为庄严,其流水声说法之音,一切众行皆悉无常苦空,一切诸法皆悉无我涅槃息灭。 时诸大众见世尊神力如是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厌离心生,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五日变化。 于第六日,世尊化诸大众皆一等类无有差降。 时诸大众见世尊神力变化如是。 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厌离心生,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六日变化。 于第七日,世尊在空中为诸大众说法,但闻如来说法声而不见形。 时诸大众见世尊神力变化如是,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时世尊观诸大众得未曾有厌离心生,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第八日,时诸居士信外道者,遣使唤诸外道:「汝曹知不? 沙门瞿昙已现神力,于今八日,汝曹何故不来耶? 」彼欲来而不得来。 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若使不兰迦叶以坚[革*卬]皮绳缚其身,竝牛牵之皮绳断、身形破坏,若不舍己见而为论议故,终不能来至我所,乃至尼犍子等亦复如是。 」时梵天王,告天帝释言:「诸外道人自言与世尊等,而不能来与世尊捔现神力。 今可破灭其高座。 」时天帝释告四天王:「诸外道自言与世尊等,而不能来与世尊捔神力。 今可破灭其高座。 」时四天王即召风神云雨神雷神告如是言:「诸外道自言与世尊等,而不能来与世尊捔神力。 今可破坏其高座令散灭无余。 」时风神等闻四天王教已,即取外道高座破散令灭无余。 时诸外道得风雨飘湿,即入草木丛林山谷窟中而自藏窜。 时有露形斯尼外道波梨子、波私婆阇伽,以大石系颈自投深渊。 时诸大众见世尊神力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八日变化。 于第九日,世尊于须弥顶上为大众说法,但闻其声不见其形。 时诸大众见世尊如是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九日变化。 第十日,世尊于梵天上说法,时诸大众但闻其声不见其形。 时诸大众见世尊如是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如来第十日变化。 于第十一日,世尊于大众中现神足变化,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于近现处、若远不见处、若近山障石壁身过无阂,游行空中如鸟飞翔,出没于地犹若水波,履水而行如地游步,身出烟焰犹若大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 时诸大众见世尊如是变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一日神足变化。 于第十二日,世尊于大众中心念说法,是应念、是不应念,是应思惟、是不应思惟,是应断、是应修行。 是时诸大众见世尊神足变化如是,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厌离心生。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二日神足变化。 于第十三日,世尊为大众说法教授,说法教授者,一切皆炽然。 云何一切皆炽然? 眼炽然、色炽然、识炽然、眼触炽然。 眼触因缘有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是亦炽然。 谁炽然? 贪欲、瞋恚、痴火炽然,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炽然。 苦缘是生。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一切皆炽然。 尔时大众闻世尊如是说法,教化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此是如来第十三日变化。 于第十四日,次供檀越以一掬花授世尊,世尊嗅已掷着空中,以佛神力故,变为万四千华台楼阁,华台楼阁中一切皆有座佛,左右面天帝释梵合掌敬礼,而说偈言: 「敬礼丈夫王,大人最无上; 一切无能知,世尊所依禅。 」 尔时大众见世尊神力变化如是,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世尊即为说法乃至得法眼净如上。 尔时摩竭王瓶沙次十五日设供,即于夜办种种美食,夜过已明日,以种种多美饮食饭佛及僧,并波罗殊提王、优陀延王、梵施王、波斯匿王、末利夫人、长者梨师达多、富罗那,一切大众皆供养满足。 食已舍钵,王瓶沙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时世尊坏加趺坐,申脚桉上,足至桉上,时地为六反十八种震动。 时世尊足下相轮,轮有千辐,轮郭成就,轮相具足,光明晃曜从轮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国土。 时摩竭王见世尊足下轮相如是,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白世尊言:「世尊! 往昔作何福德,得此足下千辐轮相,光明晃曜、轮中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国土? 」尔时佛告瓶沙王:「乃往过去世时,有王名利益众生,作阎浮提王。 时阎浮提,国土丰饶人民炽盛快乐,有八万四千城聚落,有五十五亿。 时利益众生王所住城名慧光,东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其城广大、人民炽盛、财物无限、严饰快乐。 王第一夫人字慧事,无儿息。 彼为儿故,礼事种种诸天、河水、池水、满善天、宝善天、日月天、帝释、梵天王、地水火风神、摩醯首罗天子、园神、林神、巷陌诸神、鬼子母、聚落诸神,处处供养求愿有子。 后于异时,王第一夫人怀娠,女人有三种智慧:知男子有欲意看、知得胎时、知所从得处。 时夫人即往王所白言:『王知不? 我今怀妊。 』王言:『大善! 』即为夫人倍增供养,以最上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一切所须皆增一倍。 十月满已生一男儿,颜貌端正。 时儿生日,八万四千诸城,八万四千伏藏自然涌出。 藏有银者银树涌出,根茎枝叶皆是白银。 藏有金者金树涌出,根茎华叶皆悉是金。 藏有琉璃者、颇梨者、有赤真珠者、有马瑙者、有车璩者,皆亦如是。 尔时国法,若儿初生,若父母为作字、若沙门婆罗门为作字。 时王利益众生作是念:『何须沙门婆罗门为作字也? 此儿母字慧事,我今宁可字儿为慧灯。 』彼即字为慧灯。 时王为其儿置四种乳母:一者治身,二者浣衣,三者乳养,四者戏笑。 治身母者,修治身形支节。 浣衣母者,为浣濯衣服洗浴身形。 与乳母者,主知与乳。 游戏母者,若王子在象马车乘游戏时,华香宝物种种玩弄之具,与共嬉戏持孔雀盖在后,娱乐王子令得快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要归尽,高者会当堕; 生者无不死,有命皆无常。 众生堕有数,一切皆有为; 一切诸世间,无有不老死。 众生是常法,生生皆归死; 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 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槃。 「时利益众生王命终,王子转大至年八九岁,其母教学诸伎艺,书画、算数、戏笑、歌舞、伎乐、象马、骑乘、乘车、学射勇健捷疾,于诸技艺皆悉综练。 至年十四五时,诸群臣至王子所白言:『知不? 王已命终,今次应登王位为王,施行教令。 』王子答言:『我不能为王行王教令。 何以故? 我前世时曾为国王经六年,以是因缘堕在地狱六万岁。 以是故今不能为王行王教令。 』诸臣言:『颇有方便可得作王行王教令不? 』答言:『有。 』『何者是? 』答言:『若能令阎浮提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者,我当为王。 』时诸臣闻王子教已,即遣使持书四方唱令,作如是言:『汝等知不? 利益众生王已命过。 王子慧灯次应为王,作如是言:「我不为王,乃使阎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者,我当为王。 」』时诸国人闻如是教,尽修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 诸臣即往王子慧灯所白言:『王子知不? 阎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今可登王位行王教令。 』王子言:『取绢来。 』即授第一白绢与,自系头上作如是言:『如是时有如是王,善好不耶? 』诸臣答言:『甚善。 』时诸臣白王言:『王初生时,有八万四千藏自然而出,今可取入王藏。 』王言:『何须入藏? 即可于彼四交道头,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孤老,随所求索者一切施与。 』时诸大臣闻慧灯王教已,即于八万四千城,随所在藏,于四城门中四交道头,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与。 「时天帝释便作是念:『王慧灯于八万四千城,随所在藏,皆于四城门中四交道头。 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与。 将恐来夺我座,我今宁可往试王慧灯,为以无上道不退转故布施、为以退转也? 』彼即化作男子,自相谓言:『王慧灯,教我等行十恶杀生乃至邪见。 』时诸大臣皆往王所白言:『王实教国人行十恶杀生乃至邪见耶? 』王答言:『不。 何以故? 我先有是语:「我不作王,乃令阎浮提人能言之类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我当为王。 」是故我无是语。 汝等今可严驾象乘,我欲自行教化国人。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2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