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六十 内容: 十诵律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 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 五百比丘结集三藏法品第一 佛婆伽婆,在拘尸城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拘尸诸力士供养佛身。 是时长老摩诃迦叶,将五百比丘从波婆城欲到拘尸城。 二城中间,尔时有梵志,持天曼陀罗华,发拘尸城,欲诣波婆城。 长老摩诃迦叶问:「汝识我大师不? 」答言:「识! 汝大师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今已七日。 诸天世人供养佛身,我从彼得此天曼陀罗华来。 」摩诃迦叶不乐,诸弟子中有大忧愁者、有举手哭者、有躄地者,皆言:「佛取涅槃一何驶哉! 世间眼灭。 」诸比丘有宛转地者、有心中愁慼者、有行舍心观诸法相者,所谓一切无常苦空无我,此无常相法,何可得常? 佛在时常说:「一切众生所可乐着不可久保,皆当别离散坏磨灭。 」尔时有一愚痴不善不及老比丘,发此恶言:「彼长老常言:『应当行是、不应行是。 』我今快得自在,所欲便作,不欲便止。 」如是麁言,唯迦叶独闻,余无知者,是诸天神力所隐蔽故。 尔时阎浮提中,长老阿若憍陈如第一上座、长老均陀第二上座、长老十力迦叶阿难和上第三上座、长老摩诃迦叶第四上座。 摩诃迦叶多知广识,四部众尽皆恭敬信受其语。 四部众闻摩诃迦叶从波婆城来欲诣拘尸城,四部众皆出到半道,奉迎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见四部众来,于道外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四众既到,头面敬礼,在一面听其说法。 时大迦叶说种种法,示教利喜竟,发遣四众,还至双树顶结支夷。 大迦叶言:「我正尔当到,莫燃佛[卄/积],我欲礼佛全身。 」尔时大迦叶,与大众俱到顶结支夷,到已天为开发金棺解撤缠裹。 时大迦叶稽首敬礼佛身,四部大众亦得礼拜,又告诸人言:「更以天新绵[叠*毛]好缠佛身,以新香油灌满金棺,安措佛身而阖棺盖。 更积一切众香杂薪,以为大[卄/积]。 」大迦叶告诸力士:「汝自知时。 」诸力士主即燃香薪大[卄/积]。 尔时长老阿难见薪[卄/积]然,悲恼哽塞即说偈言: 「世尊此身,乃至梵天;今在金棺, 以千[叠*毛]缠;灌以香油,燃以香薪。 」 尔时佛[卄/积]燃尽,大迦叶思惟言:「当云何灭火? 」即念应以牛乳灭之。 尔时大迦叶适生此念,四边自然有牛乳池,净洁香好。 是时大迦叶,即取此乳以灭是火而说偈言: 「千[叠*毛]缠佛身,以火阇维之; 佛之神力故,常一内衣在; 最外亦不烧,中者皆燃尽。 」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以成治[叠*毛],取佛舍利与诸力士。 诸力士从长老摩诃迦叶,取佛舍利,盛以金瓶,举着车上,烧种种香,持诸幡盖作诸妓乐入拘尸城。 尔时拘尸城中有新论义堂,扫洒清净香洁无量,悬缯幡盖散诸杂华,敷象牙床,以佛舍利金瓶着上。 阿难先以花香伎乐种种供养,亦教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供养礼拜。 尔时波婆城中诸力士闻,佛在拘尸城般涅槃,念言:「佛亦是我师,我之所尊。 」来从诸人请舍利分,欲于波婆城中起塔,烧香悬缯幡盖,尽世供养。 拘尸城诸力士答言:「佛在我国般涅槃,我自起塔香华供养,舍利分不可得。 」时遮勒国诸刹帝利姓婆蹉婆罗,罗摩聚落拘楼罗种,毗[少/兔]国中诸婆罗门,毗耶离国诸梨昌种,迦毗罗婆国诸释子,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韦提希子,闻佛于拘尸城般涅槃,今众人以香华伎乐供养舍利。 尔时阿阇世王,勅其大臣婆罗门婆利沙迦罗言:「汝往到拘尸城诸力士所,持我言致问无量,气力安隐身心乐不? 」又语诸人:「佛亦我师我之所尊,今于汝国般涅槃,请分舍利,欲于王舍城中起塔供养。 与我者善,若不见与,当举兵众以力夺汝。 」受勅即严四种兵,直至拘尸城,语诸力士言:「摩伽陀国主! 阿阇世王致问无量:『气力安隐身心乐不? 』又言:『佛亦我师我之所尊,在此般涅槃,来请舍利分,汝当与我,我于王舍城起塔供养。 』」拘尸城诸力士答大臣婆罗门言:「佛在我国土地般涅槃,我自于此拘尸城起塔供养,舍利分不得与汝。 」大臣婆罗门言:「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语汝:『汝等以舍利与我者善。 若不见与,当举四兵以力夺汝。 』」诸力士言:「我自供养不以与汝。 」波婆城力士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罗婆聚落拘婆罗,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遮勒国诸刹帝利,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毗[少/兔]国诸婆罗门,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毗耶离国诸梨昌,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迦毗罗婆诸释子,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婆罗沙迦罗婆罗门,更增四兵,拘尸城一面住。 尔时拘尸城外,八军围绕,为舍利故,各欲夺取。 尔时大众中,有一婆罗门姓烟,在八军中,高声大唱:「拘尸城诸力士主听,佛无量劫积善修忍,诸君亦常闻赞忍法,今日何可于佛灭后为舍利故起兵相夺? 诸君当知此非敬事。 舍利现在,但当分作八分。 」诸力士言:「敬如来议。 」尔时姓烟婆罗门,即分舍利作八分。 分竟复高声大唱:「汝诸力士主听,盛舍利瓶请以见惠,欲还头那罗聚落起瓶塔,华香幡盖伎乐供养。 」诸力士答言:「敬从来请。 」尔时必波罗延那婆罗门居士,复以高声大唱:「拘尸城中诸力士主听,烧佛处炭与我,欲还我国起炭塔,华香伎乐供养。 」诸力士答婆罗门:「敬从来请。 」尔时拘尸城诸力士,得第一分舍利,即于国中起塔,华香伎乐种种供养。 波婆国得第二分舍利,还归起塔种种供养。 罗摩聚落拘楼罗,得第三分舍利,还归起塔种种供养。 遮勒国诸刹帝利,得第四分舍利,还国起塔种种供养。 毗[少/兔]诸婆罗门,得第五分舍利,还国起塔种种供养。 毗耶离国诸梨昌种,得第六分舍利,还国起塔种种供养。 迦毗罗婆国诸释子,得第七分舍利,还国起塔华香供养。 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得第八分舍利,还王舍城起塔华香供养。 姓烟婆罗门,得盛舍利瓶,还头那罗聚落,起塔华香供养。 必波罗延那婆罗门居士,得炭还国起塔供养。 尔时阎浮提中,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佛初般涅槃后起十塔,自是已后起无量塔。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知佛舍利流布十方白衣起塔,以是因缘故集僧。 集僧竟,语诸比丘:「我昔时从波婆城,将五百比丘,向拘尸城,于二城中间,见一梵志持天曼陀罗华,从拘尸城来,欲诣波婆城。 我问梵志言:『优婆伽从何所来? 欲至何所? 』梵志答言:『我从拘尸城来,欲到波婆城。 』问:『识我大师不? 』梵志答言:『识! 汝大师娑罗双树间般涅槃,今已七日,诸天世人供养舍利,我从彼得此天曼陀罗华。 』我尔时心不乐,作是言:『佛取涅槃一何驶哉! 世间眼灭。 』诸比丘中有大忧愁者、有举手哭者、有躄地者,皆言:『佛取涅槃一何驶哉! 世间眼灭。 』诸比丘有宛转地者、有愁慼者,有行舍心观诸法相者,一切无常苦空无我,此无常法相,何可得常? 佛在时自言:『一切众生所可乐着,难得久保皆当别离散坏磨灭。 』尔时有一顽愚不善及老比丘,出恶口言:『彼长老常言:「应当行是、不应行是。 」我今得自在,所欲便作、不欲便止。 』是愚痴比丘作是语时,唯我独闻余无知者,是诸天神力之所隐蔽。 复有一比丘在我前说,法言非法、非法言法、善言不善、不善言善。 我等今应当集一切修妬路、一切毗尼、一切阿毗昙。 」 摩诃迦叶自思惟:「我当僧中集一切修妬路、一切毗尼、一切阿毗昙。 或有无知比丘,作如是言:『不应如是集一切修妬路、一切毗尼、一切阿毗昙。 』我等今当于僧中,择取聪明能集法人,僧中作羯磨取。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僧中取五百少一比丘,一一称字。 是诸比丘,皆读三藏、得三明、灭三毒,皆得共解脱。 摩诃迦叶僧中唱:「大德僧听! 是五百少一比丘,称名字,皆读三藏、得三明、灭三毒,皆得共解脱。 若僧时到僧忍听,是五百少一比丘,皆是集法人。 如是白。 」 尔时长老阿难在僧中,长老大迦叶思惟:「是阿难好善学人,佛说:『阿难于多闻人中最第一。 』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长老大迦叶思惟已,僧中唱:「大德僧听! 是阿难好善学人,佛说:『阿难多闻人中最第一。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阿难好善学人,佛说:『阿难于多闻人中最第一。 』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谁诸长老忍阿难作集法人者默然,谁不忍是长老说。 」「僧已忍听长老阿难作集法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长老大迦叶复思惟:「今集一切修妬路、一切毗尼、一切阿毗昙,是事多,非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可竟。 今僧中当作羯磨,能作集法人,共一处安居;不作羯磨人,不得共一处安居。 」如是思惟竟,长老摩诃迦叶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集法多,非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可竟。 今僧中作羯磨,能集法人共一处安居;不作羯磨人,不得共一处安居。 如是白。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复作是念:「何处国土安隐、有好精舍、四事供养饮食无乏、无诸寇贼? 」即念:「王舍城中,四事供养具足无乏,国土安隐无诸贼寇,我等今当往到王舍城安居。 」如是思惟已,摩诃迦叶独身先往治精舍,泥涂壁孔治土埵、敷床洒扫、抖擞被褥、教备药具、饮食衣被。 摩诃迦叶知安居时到,共五百比丘王舍城安居。 摩诃迦叶清旦着衣持钵入王舍城,教化诸人,持饮食供养集法人教已,摩诃迦叶自行乞食食竟,出城还至精舍。 以是因缘集僧,集僧已思惟:「何等比丘能诵毗尼明了,我等难问能随问答? 当从此人集毗尼。 」即念:「优波离比丘,佛常赞诵毗尼,比丘中明了第一。 」念已白僧:「佛常赞优波离比丘,于诵毗尼比丘中明了第一。 优波离比丘! 我等问难能随问答。 」尔时摩诃迦叶,为敷法座。 优波离比丘昇高座坐竟,摩诃迦叶问优波离:「初波罗夷因缘从何处出? 」优波离答言:「初波罗夷,从毗耶离国须提那比丘迦兰陀子出。 」「是中云何犯? 云何不犯? 」尔时优波离广说犯不犯相。 摩诃迦叶问阿若憍陈如:「尔不? 」答言:「尔! 如优波离所说。 」摩诃迦叶问阿若憍陈如竟,次问长老均陀、次问十力迦叶、次第问五百阿罗汉,乃至阿难。 阿难答言:「我亦如是闻,是事是法是善,如长老优波离所说。 」阿难问摩诃迦叶:「尔不? 」答言:「尔。 」是中长老摩诃迦叶,僧中高声大唱:「大德僧听! 初波罗夷法集竟,是法、是毗尼、是佛教,无有比丘言是法言非法、非法言是法、是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摩诃迦叶复问长老优波离:「第二波罗夷因缘从何处出? 」优波离答:「王舍城中,为达尼迦比丘瓦师子。 」「第三波罗夷因缘何处出? 」优波离答:「跋耆国中,为婆求摩题河边住诸比丘。 」「第四波罗夷因缘何处出? 」答言:「毗耶离国,为婆求摩题河边住诸比丘。 」「第一僧伽婆尸沙因缘何处出? 」答言:「舍婆提国,为迦留陀夷比丘。 第二、第三、第四皆为舍婆提国迦留陀夷比丘。 」「第五僧伽婆尸沙因缘何处出? 」答:「舍婆提国中,为迦罗比丘弥梨迦子。 」摩诃迦叶复问:「云何犯? 云何不犯? 」优波离广说犯不犯相。 摩诃迦叶问优波离竟,次问阿若憍陈如:「尔不? 」阿若憍陈如答言:「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如优波离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次问十力迦叶、次第问五百阿罗汉,乃至阿难。 阿难答言:「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如长老优波离所说。 」阿难问摩诃迦叶:「如优波离所说不? 」答言:「阿难! 我亦如是知,如优波离所说。 」如是次第一切毗尼集竟。 尔时长老大迦叶,僧中高声大唱:「大德僧听! 如是一切毗尼法集竟,是法、是毗尼、是佛教,无有比丘言是法言非法、非法言是法、是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长老摩诃迦叶思惟:「何等比丘诵修妬路阿毗昙明了,我等难问能随问答? 我等当从此人,集修妬路阿毗昙。 」即时作是念:「佛赞阿难比丘,于诸多闻比丘中最第一,持一切修妬路、一切阿毗昙。 」迦叶思惟竟,僧中唱:「大德僧听! 是阿难比丘好善学人,佛常赞阿难比丘,于诸多闻中最第一。 我等从是人了了问修妬路、阿毗昙集。 如是白。 」尔时摩诃迦叶,敷好高座,阿难昇高座坐竟。 摩诃迦叶问阿难:「佛修妬路初从何处说? 」阿难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柰仙人住处鹿林中。 」阿难说此语时,五百比丘皆下地[跍*月]跪,涕零而言:「我从佛所面受见法,而今已闻。 」摩诃迦叶语阿难:「从今日一切修妬路、一切毗尼、一切阿毗昙,初皆称如是我闻一时。 」阿难言:「尔! 是时佛告五比丘:『是苦圣谛。 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是集圣谛,是尽圣谛,是道圣谛,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 是苦圣谛知故应知,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是苦集圣谛知已应断,是苦灭圣谛知已应证,是苦灭道圣谛知已应修,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 是苦圣谛知故知已,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是苦集圣谛知故断已,是苦灭圣谛知故证已,是苦灭道圣谛知故修已,我先不从他闻法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 若我随尔许时,四圣谛中三转十二分法轮行,不生眼、智、明、觉,我于一切世间若魔、若梵及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中,不得解、不得离、不得舍,亦不得不颠倒心,是时我亦不作是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尔许时,四圣谛中三转十二分法轮行,生眼、智、明、觉,我于一切世间若魔、若梵及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中,得解、得离、得舍,得不颠倒心。 是时我作是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法时,长老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诸法中法眼生。 尔时佛告憍陈如:「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得已。 世尊! 」「憍陈如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得已。 世尊! 」「憍陈如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得已。 世尊! 」憍陈如以初得故,故名阿若憍陈如。 阿若憍陈如得法已,是时地神高声大声唱言:「诸众生! 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三转十二分法轮,诸余沙门、若波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如是等一切世间中,不能如法转,为饶益众生故,安乐多众生,怜愍世间故,利益安乐诸天人,增益诸天种,减损阿修罗众。 」虚空中神闻地神唱声已,亦高声大声唱:「佛转法轮。 」四天王闻虚空神唱,亦高声大声唱。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即时唱声,乃到梵天处,皆高声大声唱言:「诸众生! 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余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如是等一切世间中,不能如法转,为饶益多众生故,安乐多众生,怜愍世间故,利益安乐诸天人,增益诸天种,减损阿修罗众。 」』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三转十二行法轮已,是故是经名『转法轮经』。 」大迦叶问阿若憍陈如:「如阿难所说尔不? 」答言:「尔!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如阿难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次问十力迦叶,乃至次第问五百阿罗汉,末后问优波离:「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尔。 」长老优波离问摩诃迦叶:「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尔! 长老优波离! 我亦如是知,如阿难所说。 」如是展转问已,一切修妬路藏集竟。 尔时摩诃迦叶僧中唱:「大德僧听! 一切修妬路集竟,是法、是毗尼、是佛教,无有比丘言是法言非法、非法言是法、是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长老摩诃迦叶复问阿难:「佛何处始说阿毗昙? 」阿难答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尔时佛告诸比丘:「若人五怖、五罪、五怨、五灭,是人五怖罪怨故,死后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堕于地狱。 何等五? 一者杀;二者偷;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 若人五怖、五罪、五怨、五灭,是人五怖罪怨灭故,死后譬如力士屈伸臂顷生于天上。 何等五? 一者不杀,怖罪怨灭;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是怖罪怨灭。 」』」长老摩诃迦叶问阿若憍陈如:「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如阿难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次问十力迦叶,乃至次第问五百阿罗汉,末后问优波离:「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如阿难所说。 」长老优波离问摩诃迦叶:「尔不? 」答言:「实尔。 」如是一切阿毗昙集已,尔时摩诃迦叶僧中大唱:「大德僧听! 一切阿毗昙集竟,是法、是毗尼、是佛教,无有比丘言是法言非法、非法言是法、是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尔时一切修妬路、一切阿毗昙、一切毗尼集竟,长老阿难偏袒右肩长跪叉手,白大德摩诃迦叶:「我面从佛闻受是语,佛言:『我般涅槃后,若僧一心和合,筹量放舍微细戒。 』」摩诃迦叶答:「阿难! 汝从佛问不? 何名微细戒,一心和合放舍? 」阿难答:「大德! 不问。 」迦叶言:「汝应当了了问:『何名微细戒,僧一心和合而放舍此戒? 』长老阿难! 汝若不问佛,汝得突吉罗罪。 是罪汝当如法忏悔,莫覆藏。 」阿难答言:「我不轻戒故不问;是时佛欲灭度,我心愁闷故不问。 」摩诃迦叶语阿难:「佛三语汝:『阎浮提地种种事,乐寿命最快。 若人有修四如意足,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 阿难! 佛四如意足善修,若欲住寿一劫! 若减一劫,自在能住。 』汝何以不请佛久住? 以是事故,汝得突吉罗罪。 是罪汝当如法忏悔,莫覆藏。 」阿难答:「我不轻戒,非不敬佛故不请久住。 是时魔蔽我心,不自觉知,是故不即请佛久住。 」大迦叶复语阿难:「汝以足蹑佛衣,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我不轻戒,非不敬佛。 是时大风卒起,更无余人,我襞佛衣,以是故足蹑。 」大迦叶复语阿难:「佛语汝:『迦拘陀河取一钵水。 』汝言:『迦拘陀河水浊未清。 』不即取水。 以是事故,汝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我不轻戒,非不敬佛。 时五百乘车濿渡未久,水浊水清,以是故不即取水与佛。 」大迦叶复语阿难:「佛不听女人出家,汝乃至三请,令女人出家。 以是事故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我不轻戒,非不敬佛。 但以过去诸佛皆有四众,今我世尊云何独无四众? 是故乃至三请。 」大迦叶复语阿难:「佛灭度后,汝何以出佛阴藏相以示女人? 以是事故,汝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是女人福德浅薄,欲得见佛相。 见已厌离女身,后得男子形,以是故示。 」 尔时大迦叶,令长老阿难六突吉罗罪,僧中悔过。 长老摩诃迦叶,集僧言:「我等不听放舍微细戒。 何以故? 外道异学若闻是事,便言弟子聪明。 所以者何? 师结戒、弟子放舍。 以是故,我等一心集会筹量,不听舍微细戒。 外道异学有如是言:『大师在时释子沙门皆具持戒,师灭度后不能具持戒,便还放舍。 释子法灭不久,譬如燃火烟出,火灭烟止。 』以是故,我等一心集会筹量,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听放舍微细戒者,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或如是言:『微细戒非独是突吉罗,更有四波罗提提舍尼,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听舍微细戒者,或有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非独突吉罗,四波罗提提舍尼、九十波夜提,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一心集会,不听放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听舍微细戒者,或有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如是言:『非独突吉罗,四波罗提提舍尼、九十波夜提,是微细戒。 三十尼萨耆波夜提,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听舍微细戒者,或有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非独突吉罗,四波罗提提舍尼、九十波夜提、三十尼萨耆波夜提、二不定法,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筹量听舍微细戒者,或有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微细戒非独是突吉罗,四波罗提提舍尼、九十波夜提、三十尼萨耆波夜提、二不定法、十三僧伽婆尸沙,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筹量,听舍微细戒者,或有比丘作如是言:『我受持四戒,余残戒放舍。 』以是故,我等一心集会筹量,不听舍微细戒。 我等随佛结戒,若佛结戒一切受持。 佛经中说摩伽陀国中大臣婆罗沙迦婆罗门因缘,七不灭法中,『若诸比丘! 佛不结戒不结,已结戒不舍,如说戒受持,诸比丘善法增益不灭。 』以是故,我等尽当受持不应放舍。 」(三藏集法品竟) 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第二之上 佛般涅槃后一百一十岁,毗耶离国十事出。 是十事非法非善,远离佛法,不入修妬路、不入毗尼,亦破法相。 是十事,毗耶离国诸比丘,用是法行、是法言、是法清净,如是受持。 何等十事? 一者盐净;二者指净;三者近聚落净;四者生和合净;五者如是净;六者证知净;七者贫住处净;八者行法净;九者缕边不益尼师檀净;十者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诸比丘,又持憍萨罗国大金钵,出憍萨罗国,入毗耶离国,次第乞钱,随多少皆着钵中。 时人或以万钱、或千、五百、五十乃至以一钱,悉着钵中。 是时有长老耶舍陀迦兰提子,毗耶离住,得三明,持三藏法:修妬路、毗尼、阿毗昙。 耶舍陀是长老阿难弟子。 耶舍陀闻毗耶离国十事出已,非法非善远离佛法,不入修妬路、不入毗尼,亦破法相。 是十事,毗耶离国诸比丘,用是法行、是法言、是法清净,如是受持。 何等十? 一者盐净乃至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国诸比丘,又持憍萨罗大金钵,出憍萨罗国,入毗耶离国,次第乞钱,随多少皆着金钵中。 时人或以万钱,千、五百、五十、一钱着钵中。 长老耶舍陀闻是事已,知是事作非法,遣使诣毗耶离诸白衣所,语言:「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法:『从今日比丘须薪乞薪、须草乞草、须乘借乘、须作人借作人。 沙门释子! 是中佛不听乞金银宝物畜。 』」毗耶离国诸比丘闻耶舍陀遣使诣毗耶离诸白衣所言:「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法:『从今日诸比丘,须薪乞薪、须草乞草、须乘借乘、须作人借作人。 沙门释子! 乃至佛不听乞金银宝物畜。 』」闻已集会,所有金银宝物当分,是中有比丘自取分持出,或使沙弥白衣持去、或着床上持去、或着靴中持去、或衣裹持去、或遣使持分与耶舍陀。 耶舍陀即还遣使:「此不净物何以教我受? 沙门释子不应受此不净物。 佛种种因缘说法:『从今日比丘,须薪草应乞、须车乘作人应借,金银宝物不听受畜。 』」毗耶离比丘思惟言:「耶舍陀于诸白衣前出我等罪,我等当与耶舍陀作下意羯磨,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 」思惟已集僧,与耶舍陀作下意羯磨,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 耶舍陀闻毗耶离诸比丘作下意羯磨,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闻已如是思惟:「我向诸白衣忏悔时,能事事说法,使诸白衣得信,言:『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因缘,乃至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尔时耶舍陀,明日食时着衣持钵,入毗耶离城乞食,食已到毗耶离诸白衣所忏悔时,事事说法,使诸白衣得信,言:「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说:『比丘须薪草应乞,车乘作人应借。 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如是长老耶舍陀事事说法,诸白衣即得信解,知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毗耶离诸比丘闻长老耶舍陀向毗耶离白衣忏悔时,事事说法使白衣信解,知佛种种因缘说:「比丘须薪草应乞,车乘作人应借,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闻已如是思惟:「我等不应令耶舍陀是中住,今当作出羯磨,汝不应毗耶离住。 」如是思惟已集僧,与耶舍陀作出羯磨,不得毗耶离住。 长老耶舍陀闻,毗耶离诸比丘作出羯磨,不得住毗耶离。 闻已还房付授卧具,持衣钵发毗耶离去未远,自念:「我于毗耶离诸比丘边得脱,是诸比丘畜金银宝物,多欲多求恶法成就。 」 耶舍陀住憍萨罗国夏安居。 尔时长老三菩伽,住摩偷罗国僧伽遮僧伽蓝精舍,阿波大罗林中乌头婆罗树下。 是三菩伽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 长老阿难弟子长老耶舍陀,闻长老三菩伽住摩偷罗国僧伽遮僧伽蓝,阿波大罗林中乌头波罗树下,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 闻已遣使诣三菩伽言:「长老知不? 毗耶离国有十事出,非法非善远离佛法,不入修妬路、不入毗尼,亦破法相。 毗耶离诸比丘,用是法行是法、言是法清净,如是受持。 何等十? 一者盐净;二者指净;三者近聚落净;四者生和合净;五者如是净;六者证知净;七者贫住处净;八者行法净;九者缕边不益尼师檀净;十者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国诸比丘,又持憍萨罗大金钵,出憍萨罗国,入毗耶离国,乞钱次第乞,随多少皆着钵中,或得万钱、千、五百、五十乃至一钱。 诸长老比丘应集会灭是恶法,今若不灭后必将大。 」长老三菩伽闻是事已,即遣使诣达嚫那国、阿槃提国,如是诸国皆遣使语言:「汝知不? 毗耶离国十事出。 何等十? 一者盐净乃至金银宝物净。 是诸恶法,今若不灭后将必大。 」尔时达嚫那国、阿槃提国等诸比丘,即皆集会毗耶离。 是时长老梨婆多,住萨寒若国,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好行四无量心,是长老阿难弟子。 长老三菩伽闻长老梨婆多住萨寒若国,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好行四无量心。 闻已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我等以何长老为上座? 当求是长老为上座摄诸比丘。 」作是思惟已,「我等当求长老梨婆多为诸比丘说实法。 」尔时长老三菩伽集诸比丘,从白衣索四事供养,索已乘舡至萨寒若国,到长老梨婆多所。 长老梨婆多遥见三菩伽来,善心起迎问讯:「道路疲不? 」代持衣钵示房舍,语三菩伽等诸比丘:「是汝床榻被褥卧具。 」若上座为办浴具、澡豆灰、麻油、薪。 浴竟至夜,是时梨婆多,与三菩伽共一房宿,夜多坐禅至天明。 时长老梨婆多语三菩伽:「我供养客法作竟,汝从出家法。 」长老三菩伽闻是语竟,食时着衣持钵,入萨寒若城乞食。 乞食竟食后,还梨婆多所头面礼足。 尔时长老三菩伽思惟:「是梨婆多大法师,或能难问我阿毗昙,我或不疾解。 我今当先问梨婆多毗耶离比丘十事。 」即合手问:「盐净应受不? 」梨婆多还问三菩伽:「云何名盐净? 」「大德梨婆多! 毗耶离诸比丘,盐举残宿着净食中噉,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不净,不应食。 」「若食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三菩伽又问:「佛何处结戒,是事不应食? 」答:「舍婆提毗尼药法中说。 」三菩伽问:「大德梨婆多! 应受二指净不? 」还问:「云何名二指净? 」答言:「毗耶离诸比丘,食竟从座起,不受残食法,两指抄食噉,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近聚落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名近聚落净? 」答言:「毗耶离诸比丘,近聚落边得食,不受残食法噉,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说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国佛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应受生和合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名生和合净? 」答言:「毗耶离诸比丘,食竟从座起,不受残食法,乳酪酥共和合而噉,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佛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如是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云何名如是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内界共住处别作羯磨竟,入僧中唱言:『彼住处作羯磨,长老是事净。 』今我问是事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证知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云何名证知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各各住处作不如法羯磨竟,入僧中白:『我等处处作羯磨,诸僧证知。 』言是事证知净。 今我问长老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贫住处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云何贫住处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言:『我等住处贫,作酒饮。 』言是贫住处净。 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 」答:「支婆提国颰陀罗婆提城,为长老婆伽陀阿罗汉结戒,不得饮酒。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行法净,实净不? 」梨婆多答:「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偷、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恚、邪见,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是为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答:「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恚、邪见,是为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不益缕边尼师檀? 」答:「毗耶离诸比丘,作不益缕边尼师檀,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佛为长老迦留陀夷,听缕边益一搩手尼师檀结戒。 」三菩伽言:「大德梨婆多! 金银宝物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金银宝物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取金银宝物,言是事净。 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佛为跋难陀结戒,不得取金银宝物。 」三菩伽言:「善哉,善哉! 大德梨婆多,善说十事。 」三菩伽言:「此诸比丘当云何? 」梨婆多答:「当共勤方便灭是不善法。 」 尔时长老沙罗,住毗耶离国,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是长老阿难弟子,如是思惟:「我所学智,皆从和上口受诵戒,我当分别观察客比丘、毗耶离比丘。 」如是思惟已,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后向沙树林间。 入树林已,于一树下敷尼师檀坐,观所诵法,知谁是? 为毗耶离比丘是? 为客比丘是? 如是观已,知毗耶离比丘不是、知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客比丘是。 是树林中有神天,合手向沙罗言:「如是,如是! 长老! 是毗耶离比丘非法语,诸客比丘是法语。 大德沙罗! 汝欲作何等? 」答:「当勤方便灭是不善法。 」 毗耶离诸比丘,闻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客比丘,勤方便欲灭是事。 闻已如是思惟:「我等当请何等上座为好上座故,多比丘来。 上座梨婆多! 我等当请。 为是上座故,诸比丘当来集。 」如是思惟竟,毗耶离诸比丘,着衣持钵诣萨寒若国。 到已见长老梨婆多已同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见已如是思惟:「长老梨婆多已同彼。 」复作是念:「诸上座弟子,我等今当软语令请。 是上座当用弟子语。 」毗耶离诸比丘,到上座弟子所,与衣钵、户钩、革屣,与三种药尽与竟。 诸上座弟子即觉问:「是上座供养,何以故与我? 」毗耶离诸比丘答:「当语汝师:『毗耶离比丘,是有法语。 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不是法语。 一切诸佛皆出东方,长老上座莫与毗耶离中国比丘斗诤。 』」诸上座弟子答:「此是小事,我经营之,汝等当受我恩。 」诸弟子即到上座梨婆多所言:「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非法非善言。 一切诸佛皆出东方,长老上座莫与毗耶离中国比丘斗诤。 」梨婆多语弟子:「汝愚痴人! 我自知见毗耶离诸比丘非法非善,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实是法是善语。 汝愚痴人! 云何教我非法、非善、非佛语? 汝去莫来,我乃至死不用见汝。 」是时长老梨婆多语三菩伽:「此事是间可灭。 或有不知人言:『此事不可是间灭,本从何处出,应还至本处灭。 』」 尔时长老梨婆多、三菩伽,及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随意多少,往萨寒若国。 持衣钵向毗耶离国,次第行到毗耶离。 毗耶离国比丘,亦持衣钵向毗耶离城,次第行到。 是时长老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住毗耶离,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好行空三昧,是长老阿难弟子。 长老梨婆多,到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所。 是上座遥见梨婆多来,欢喜问讯:「长老具醯! 善来具醯! 久不相见具醯! 」到已共坐。 诸上座有如是法,若客比丘来,共一处宿,告给事:「汝为客比丘敷卧具。 」给事如是思惟:「上座如是约勅我与客比丘敷床卧具,上座必与客比丘一房宿。 」给事受勅已即向上座房,与客比丘敷床卧具。 弟子受勅与客比丘敷床卧具竟,还白上座言:「与客比丘敷床卧具已,上座自知时。 」上座即从座起,向房舍自坐处,敷尼师坛结加趺坐。 长老梨婆多亦向上座房,入已头面礼上座足,卧具上敷尼师坛,结加趺坐。 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如是思惟:「长老梨婆多! 客来道路疲极,客比丘未卧,我不应先卧,客比丘卧竟我乃应卧。 」长老梨婆多亦思惟:「今僧中第一上座未卧,我不应先卧,上座卧竟尔乃我卧。 」是夜二人俱坐禅。 后夜长老第一上座问长老梨婆多:「汝何以不卧? 」答:「我如是思惟:『长老是僧中第一上座未卧,我不应先卧,上座卧竟尔乃我卧。 』」上座问梨婆多:「是夜心入何等三昧? 」答:「我多行慈三昧。 」上座言:「汝长老具醯! 此是小三昧行,汝夜行小三昧行。 」梨婆多答:「此实小三昧行,我阿罗汉一切漏尽,是行长夜喜念。 以是故,常行是三昧行。 」问:「上座何以不卧? 」上座答:「我亦思惟,汝道路行极未卧,我不应先卧,汝卧竟我乃应卧。 」问:「上座是夜入何等三昧? 」上座答:「多行空三昧。 」梨婆多言:「此是上三昧行,汝夜行上三昧行。 」上座答:「此实上三昧行,我阿罗汉一切漏尽,是行长夜喜念。 以是故,常行是三昧。 」是二善人,俱得阿罗汉道出所行法。 长老三菩伽,是夜过已向第一上座,头面礼足一面坐。 上座问三菩伽:「汝三菩伽,是事云何欲灭? 」答:「长老一切僧中上座,当知是事云何灭? 」「汝三菩伽,今日食后集一切僧。 」三菩伽受上坐语竟,食时着衣持钵入毗耶离城乞食,食后一处集僧。 是时毗耶离国少一比丘,不满七百集会,为灭是非法、非善、非佛语恶事灭故。 是时有长老,名级阇苏弥罗,在婆罗梨弗国住,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称大阿罗汉,喜用天眼,是长老阿难弟子。 以天眼遥见少一比丘,不满七百在毗耶离国集,为灭非法、非善、非佛语恶事故。 即入三昧,如力士屈伸臂顷,于婆罗梨弗国没,毗耶离国僧住处门下出住。 是级阇苏弥罗出三昧,说偈索开门: 「婆罗梨弗国,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已断诸狐疑, 今从彼间来,在此门下立。 婆罗梨弗国,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调御六情根, 今从彼间来,在此门下立。 婆罗梨弗国,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级阇苏弥罗, 今从彼间来,在此门下立。 」 十诵律卷第六十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