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六 内容: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 于此世间有诸众生,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钝不同、形相端严、性行调顺、少诸烦惑,亦少烦惑种类;由不听正法故,所解狭劣。 世尊! 如嗢钵罗花、钵特摩花、俱没陀花、奔茶利迦花,并于水中或生或老,其花根性有上中下:一浮出水、一与水齐、一居水下。 众生亦尔,于世间中或生或老,然诸根性有上中下、利钝不同、形相端严、性行调顺、少诸烦惑、亦少烦惑种类;由不听正法故,所解狭劣。 为是人故当说正法,时彼诸人闻说法宝并皆悟解。 』 「尔时世尊闻是请已,便作是念:『我以佛眼观彼众生性差别不? 』作是念已,即以佛眼观见有情,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钝不同、形相端严、性行调顺、少诸烦惑,亦少烦惑种类;由不听正法故,所解狭劣。 尔时世尊即于有情起大悲心,而说颂曰: 「『若有于法深乐听,我即当开甘露门;  如其讥慢自轻人,大梵我终不为说。 』 「尔时大梵天王闻此颂已,作如是念:『佛于今者欲说正法。 』心生喜跃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勿然不现。 时佛世尊复作是念:『我于今者为谁先说? 』又作念言:『有哥罗哥,往在因中曾为我师,及以种种供给,我当为彼先说正法。 』尔时空中诸天白言:『世尊! 其哥罗哥命终已来经今七日。 』世尊亦以佛眼,观知命终经其七日。 复作念言:『彼哥罗哥,不闻我法失大利益,若得闻法利益无边。 』又复念言:『我今当为嗢达罗摩子说法,由于因中为第二师,种种供给我故为说。 』空中诸天亦白佛言:『此嗢达罗摩子昨夜命过。 』佛亦观知昨夜命终,复作是念:『彼不闻我法失大利益,若得闻法利益无边。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我欲先为何人说法? 』复作是念:『应为彼五人先为说法。 何以故? 我昔苦行之时,彼等五人信心尊重承事供养。 』复作是念:『彼等五人今何所在? 』尔时世尊超人天眼观察,乃见五人在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 见已从菩提树坐下而起,往诣迦施那国波罗痆斯城,乃路逢一外道,名为亲近。 彼见世尊形容端严清净色相善好,问曰:『具寿乔答摩! 诸根端正、清净颜容、皮肤细滑,于何教师而得出家? 受谁法教?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我今不从师受业,亦无比类同于我;  世间所应开觉者,唯我一人善能晓。 一切通达超出世,而于诸法无所着;  咸皆弃舍证解脱,自然觉悟不从师。 既无有人类于我,所以自然觉一切;  如来天人大导师,已证一切智力具。 』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诣迦施那国波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 是时五人在彼林中,遥见世尊,各相谓言:『共立一制,此沙门乔答摩,性多缓慢、常为邪命、断惑数退。 彼今广飡美食,所谓酥、蜜、酪等,以酥油涂身香汤洗浴。 彼乔答摩来至我所,我等不应起迎顶礼,亦莫唤坐,彼若坐时亦任远坐。 』立制才竟,如来渐渐近五人所。 时彼五人不胜如来威德尊重,从座而起,一人为如来安座、一人为如来取水、一人为如来安置洗足器、二人迎接为受三衣:『善来乔答摩! 可坐此座。 』世尊作是念:『此愚痴人! 共立章制而便自犯。 』作是念已就座而坐。 五人供养,未知世尊得成正觉,心生轻慢,所有言说皆唤如来在俗名号,或唤乔答摩,或唤具寿,或唤种族。 是时世尊见毁呰已,告五人曰:『于如来处,莫唤俗姓、乔答摩、具寿、种族名字。 若如是毁呰如来者失大利益,生生之处于长夜中而受苦恼。 何以故? 若复有人频唤如来俗姓名号等,彼无智人生生之处失大利益,常受苦恼。 汝等应知! 自今以去于如来所莫唤俗姓。 』五人报曰:『具寿乔答摩! 汝先苦行,不得正觉智慧之法,亦复不见善安乐住,汝不可得。 何谓今日破戒弃舍苦行? 心不能定,痴狂心乱广受好食,所谓酥、乳酪等,酥油涂身香水洗浴。 一无苦行,如何乃言得成正觉? 』世尊报曰:『汝愚痴人! 不见如来前后相貌诸根差别。 』五人报曰:『具寿乔答摩! 如是相貌,我见差别。 』尔时世尊告五人曰:『出家之人不得亲近二种邪师。 云何为二? 一者乐着凡夫下劣俗法及耽乐淫欲处、二者自苦己身造诸过失。 并非圣者所行之法。 此二邪法,出家之人当须远离。 我有处中之法,习行之者,当得清净之眼及大智慧,成等正觉寂静涅槃。 何为处中法? 所谓八圣道。 云何为八? 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尔时世尊而为五人以决定心说如是教。 时五人中,二人侍佛学法,三人晨时乞饭,还至本处充六人食。 又于中后,三人侍佛学法,二人入村乞食,还至本处五人共飡,唯佛世尊不非时食。 「尔时世尊告五人曰:『此苦圣谛法,我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勤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集圣谛法,我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圣谛法,我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道圣谛法,我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复告五人:『此苦圣谛法,我未曾知,今当应知! 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集圣谛法,我未曾断,今当应断! 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圣谛法,我未所证,今当应证! 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道圣谛,我未修习,今当应修! 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圣谛,我已遍知,不复更知,先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集圣谛,我已永断,更不复断,先未曾闻,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圣谛,我已作证,更不复证,先未所证,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此苦灭道圣谛,我已修习,先未所习,由如理作意精进力故,得净慧眼智明觉生。 汝等五人当知! 我先未得此四谛三转十二种,未生净眼智明觉,不能超过人天,乃至梵界、诸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未证解脱出离,不离颠倒,我不证无上正智。 汝等当知! 我自修习此四圣谛三转十二种,证已即生净眼智明,了达正觉。 尔时我便超过人、天、魔、梵界及世沙门婆罗门,于天人阿苏罗解脱,出离心所颠倒。 我得于正智无上正觉。 』世尊说此法时,具寿憍陈如证于无垢无尘法中得法眼净,及八万天众于法中亦证法眼。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曰:『汝证法已。 』答曰:『世尊! 我已证。 』佛复告曰:『憍陈如! 汝证法耶? 』答曰:『善逝! 已证。 』佛言:『具寿憍陈如既遍证法,以是义故,号阿若憍陈如。 』尔时地行药叉众闻世尊语,同发声言:『仁者当知! 此佛世尊,于波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三转十二行法轮,非诸沙门、婆罗门、人天、魔梵之所能转,令多人安乐故、令多人利益故、哀愍有情故。 由是义故,天众增益苏罗损减。 』尔时空行药叉,闻地行声已,亦同发声,乃至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覩史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诸梵天,皆同时、同刹那、同腊婆、同牟呼栗多发声。 阿迦尼吒天闻是声已亦同言曰:『仁者当知! 此佛世尊,波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三转十二行相法轮,非诸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之所能转。 为令多人得安乐故、为令多人得利益故、哀愍有情故,天众增长、苏罗损减。 』世尊波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三转十二行相法轮故,因号此法经及此地,名为『转法轮处经』。 「尔时世尊复告四人曰:『有四圣谛。 云何为四? 所谓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 云何苦圣谛? 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乃至五取蕴苦。 如此应知修习八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云何名集圣谛? 所谓爱欲更受后有,爱、喜、贪、俱行爱,彼彼欣乐染爱,为舍离故,应修习八正道。 云何灭圣谛? 所谓爱欲更受后有,喜爱相应攀缘染着,为灭坏、休息、永没、离欲、见证故,修习八正道。 云何道圣谛? 所谓八圣道,应当修习。 』世尊说此四谛法时,阿若憍陈如证诸漏尽心得解脱,四人于此法中,离诸尘垢证清净眼。 尔时世间中有二应供:一是世尊、二是憍陈如。 「尔时世尊复告四人曰:『汝等当知! 色无我,若色有我,不应生诸疾苦、能于色中作如是色不作如是色。 是故汝等,知色无我故,生诸疾苦、不能作如是色不作如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应知。 』尔时世尊复告四人曰:『于意云何? 色为是常? 为无常耶? 』答曰:『大德! 色是无常。 』告曰:『色若无常者,为苦? 非苦? 』答曰:『大德! 是苦。 』告曰:『色若无常苦者,即是变坏。 若多闻弟子者,执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不? 』答曰:『不也。 』世尊告曰:『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 为无常耶? 』答曰:『大德! 无常也。 』告曰:『乃至识等无常者,为苦? 非苦? 』答曰:『是苦,大德! 』告曰:『识等无常苦者,即是变坏。 若有多闻弟子,执色乃至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不? 』答曰:『不也。 大德! 』告曰:『是故当知! 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胜、若劣,若近、若远,如是诸色非我、非我所有、非属于我、我不在色,由如实遍知,应如是见;乃至受想行识亦如是见。 汝等声闻弟子,具足多闻观五取蕴,离我我所。 如是观已,知诸世间实无可取。 无可取故不生怖畏,无怖畏故内证圆寂: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 「尔时世尊说此法时,彼四人等闻此法已,心得解脱证阿罗汉果。 是时世间有六阿罗汉,佛为第一。 「尔时佛在波罗痆斯城婆罗[木*柰]河边,时彼城中有长者子名曰耶舍,于日日中,令奏女乐受五欲乐,身心疲倦即便眠卧,诸伎女等围绕而睡。 尔时耶舍中夜忽觉,见诸伎女,九孔流溢种种不净,头发蓬乱衣服垢秽,手足繁闹呓言喧杂。 见此事已作是思惟:『我于今夜在尸林耶? 』心生惊怖起蹑宝履,其履价直百千两金,趋至门边大声叫唤:『诸人当知,苦来逼我! 诸人当知,苦来逼我! 』悲泣雨泪。 时有非人,隐耶舍声不令人觉,即为开门。 尔时耶舍,出至大门亦发大声,悲泣哽噎复作是言:『诸人当知,苦来逼我! 』时彼非人隐耶舍声不令人觉,便为开门。 尔时耶舍出至城门如前叫唤,时彼非人亦为开门。 尔时耶舍出城门已至婆罗[木*柰]河边,尔时世尊河边经行,耶舍见水如前叫唤,佛闻其声,告言:『童子! 此处无畏,汝可渡来。 』于是耶舍脱留宝履,渡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 「尔时世尊即将耶舍至其住处,佛就本座。 时彼耶舍礼佛足已对如来坐。 尔时世尊即为敷演妙法示教利喜。 诸佛常法:先说此法,所谓布施、持戒生天之因。 复说五欲所有过患;赞叹出家独处山林,思惟观察断诸烦恼。 演说广大微妙之法,开示令解;诸有听者闻说此法,欢喜清净无有疑惑。 佛观知已更复为说出世之法:所谓苦集灭道圣谛。 犹如浣衣先除垢秽,既清净已色即易染;耶舍亦尔,初闻佛说心器清净,便能了知四圣谛法,证预流果,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一切悕望,度一切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耶舍尔时得此法已心大欢喜,从座而起整衣服,顶礼佛足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而作是言:『世尊! 我今入此微妙之法获大胜利,从今已后乃至尽形,归佛法僧,为五戒邬波索迦:不杀、不盗、不耶行、不妄语、不饮酒。 』作是语已退坐一面。 「时彼耶舍出城已后,妻从睡觉不见耶舍,处处寻觅莫知所在,告父长者曰:『长者当知! 今子耶舍不知所在。 』长者闻已作如是念:『岂非我子被诸恶贼及以怨家将出城外作无利耶? 』作是念已,即于四方令诸马使、自持火炬与诸人等处处寻觅,遂出城门渐至河侧,见有宝履价直百千,便作是念:『我子定非恶贼得去,既脱宝履明知渡河。 』长者即便渡河而去,渐至佛所。 于时世尊遥见长者从外而来,即以神力令彼长者虽入众中不见其子。 时彼长者既至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 见我耶舍以不? 』佛言:『长者! 汝宜且坐,容于此处与子相见。 』时彼长者闻佛语已,起欢喜心得未曾有,礼佛双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为说妙法示教利喜。 诸佛常法:凡所演说,先开布施、持戒生天之因,复说五欲所有过患,赞彼出家独处山林,乃至令彼长者得预流果。 其子耶舍犹着俗时种种珍宝庄严之具,得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即摄神力而说颂曰: 「『调伏寂静持净戒,常以妙法自庄严;  于诸含识无害心,是谓沙门苾刍行。 』 「于是时中,世间有七阿罗汉,佛为第一。 「尔时长者,忽见其子在佛前坐,见已告曰:『童子汝来,共汝归家。 汝母相忆,悲伤啼泣。 』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于意云何? 颇有已得无学智、见证四谛法,彼人还家飡吐食不? 』长者答曰:『不也,大德! 』佛言:『长者! 汝今已得有学智、见证四谛法不? 』答曰:『已得。 』佛告长者曰:『此耶舍童子,已得无学智见证四谛法。 』长者白言:『我子耶舍获大果利,得无学智见,证四圣谛理,所谓苦集灭道。 』 「尔时长者白佛言:『世尊! 愿佛世尊至明日时,与子耶舍来我宅中受我供养。 』尔时世尊默受其请,长者知佛许已礼足而去。 「尔时世尊至时着衣持钵,与耶舍童子到长者宅。 耶舍母妻在中门傍,待佛世尊及其耶舍。 既见佛来,自以其手严饰床具、敷设座已请世尊坐。 尔时世尊即就其座,时耶舍母及妻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即为说法示教利喜,先演布施持戒人天之因,次演修习断诸烦恼,乃至证预流果。 尔时其母及妻,既见法证法已,即从坐起礼佛双足白言:『世尊! 我于今日得此妙法,尽此形寿归佛法僧,永持五戒作邬婆斯迦。 愿佛世尊,今日食时受我供养。 』世尊默然而许。 时耶舍母见佛许已,即于家中办诸清净上妙饮食,于世尊前饰一香坛,奉诸香味而以供养。 世尊食已洒扫清净,重以香花周匝供养,在一面坐。 如来尔时重为说法即便而去。 「时波罗痆斯城诸长者等,闻第一长者子耶舍,剃除须发被于法服,随佛世尊而作弟子。 其第二长者子名曰富楼那,其第三长者子名曰无垢,第四长者子名曰骄梵拔提,第五长者子名曰妙肩,闻耶舍出家,咸作是念:『今耶舍童子生于贵家,富有珍宝、身体端严、恒受快乐,舍其所好为佛弟子。 将知如来甚大威德、法亦微妙,我等应当剃除须发侍养如来学受胜法。 』作是议已即共同心,从波罗痆斯城至世尊所,礼世尊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 愿与妙法,我等出家为佛弟子,依如来教奉持梵行。 』 「佛告诸长者子曰:『今正是时,善来苾刍! 汝便出家修诸梵行。 』作是语已,彼长者子等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苾刍相,如经七日曾出家者,其所悟解如百岁苾刍。 尔时世尊重为说法:『汝等苾刍! 独一静处远离喧杂,常守自心勤修苦行,今既出家应求梵行,度于彼岸证自正智,得佛神通尽于生死,梵行建立办于所作,勿受后有,如斯修者得无生果。 』时四苾刍闻佛此言,即便悟解证阿罗汉果。 时此世间有十一阿罗汉,佛为第一。 「波罗痆斯城中有五十豪族家,闻此五长者子咸皆出家,剃除须发而被法服证阿罗汉果,各作是言:『如来教法甚为深妙,令彼五长者子各舍豪富而为出家。 我等诸人亦宜诣佛而为弟子。 』作是议已咸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 愿听我等于善法律中出家,而为苾刍常修梵行。 』佛言:『善来苾刍! 』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如经七日曾出家者。 佛言:『具寿! 夫出家者,独处山林远离喧杂,常守自心勤修苦行,度于彼岸证自正智,得佛静力尽生死际,勿受后有,如斯修者得无生果。 』时五十苾刍闻佛言已心获无碍,证阿罗汉果。 时此世间有六十一阿罗汉,佛为第一。 「尔时佛住波罗痆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六十苾刍前后围绕。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与汝,于一切天人系缚之中而得解脱。 汝等各可随诣诸方,为诸众生作大利益,且令汝等各各而往,不用同行。 我亦往优楼频螺聚落,为利益故。 』尔时恶魔作是念言:『此沙门乔答摩,住于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为声闻众如是说法云:「我于一切天人系缚中而得解脱。 汝等苾刍,亦于一切天人系缚中同得解脱,汝等应往人间广为利益。 汝等应各别行,不用同往。 我亦将诣优楼频螺聚落者。 」我今应当为彼作诸障碍。 』尔时恶魔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婆往诣佛所,即于佛前而说颂曰: 「『汝不得解脱,而作解脱想;  汝在系缚中,不能解脱我。 』 「尔时世尊作是念言:『今者恶魔愿我散乱。 』世尊知已说颂答曰: 「『人天系缚中,我已得解脱;  罪者今当知,我已摧伏汝。 』 「尔时恶魔便作是念:『此沙门乔答摩能知我心。 』作是念已便生懊恼,内怀忏悔便灭而去。 「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曰:『我于天人系缚中而得解脱,汝等亦得解脱。 汝等应往余方作诸利益哀愍世间,为诸天人得安乐故。 汝等不得双行,我今亦往优楼频螺聚落。 』诸苾刍等咸奉佛教,唯然而去。 「尔时世尊往波罗痆斯城优楼频螺聚落,既到于彼诣白叠林,在一树下宴坐而住。 时有六十贤部在聚落外,于日日中与诸女乐共相嬉戏。 有一女人失众所期弃而出去,时六十贤部寻觅此女,渐次往诣至白叠林,便见世尊坐一树下颜貌端严若有见者发清净心,调伏诸根意得寂静成就最胜,犹如金幢光明殊妙诸人见已,便诣佛所,白言:『大德! 颇见一女人不? 』世尊报曰:『彼女人者是汝何亲? 』诸人白言:『我六十贤部,在聚落外于日日中令诸女乐作于倡伎。 此一女人失我所期弃我而去,我今觅来。 』告言:『诸人! 于意云何? 汝今所要,为求女身是要? 为求自身要耶? 』诸人报曰:『大德! 求女身无益,寻求自身最为第一。 』世尊告曰:『童子! 汝等来坐,我今为汝宣说妙法。 』时六十贤部顶礼佛足却坐一面,佛说妙法示教利喜。 诸佛常法,先说此法:所谓布施、持戒生天之因,复说五欲所有过患,赞叹出家独处山林,思惟观察断诸烦恼。 演说广大微妙之法,开示令解;诸有听者闻说此法,欢喜清净无有疑惑。 佛观知已,更复为说出世之法:所谓苦集灭道四圣谛理。 犹如浣衣先除麁垢,得清净已色则易染;六十贤等初闻佛说心器清净,便能了知四圣谛法,证预流果。 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一切希望,度一切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六十贤部得此法已,心大欢喜从坐而起,整衣服顶礼佛足,双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我等入此微妙之法,获大胜利,从今已从乃至尽形归佛法僧,受五学处为邬波索迦: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 』作是语已礼佛而退。 「尔时世尊,夜既晓已于晨朝时,着衣入多军村,作是思惟:『于此村中我先为谁说法? 』复作是念:『是时村主有其二女:一名欢喜、二名欢喜力。 我先往昔欲舍苦行时,此二女人,先以乳糜及与酥蜜,供养于我,我食此故身力强健。 』 「尔时世尊作是念已,往二女家。 彼二女人遥见世尊,为佛敷设座已奉迎世尊,顶礼佛足作如是言:『善来! 善来世尊! 唯愿世尊入就此座。 』尔时世尊而就其座,时彼女人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广说乃至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尔时二女即从座起整衣服,顶礼佛足双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 我遇妙法获大胜利,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归佛法僧,为邬波斯迦。 』作是语已白佛言:『世尊! 今日慈悲受我微供。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彼女人见佛受已,即于佛前作其泥坛,世尊洗手足已如法而坐。 时彼二女,布设种种清净甘美饮食,自手行食,频频将来而为供养。 世尊食已洗手收食器已,扫洒其地烧香散花,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便为说法示教利憙咒愿而去。 将欲出村便作是念:『于此摩揭陀国,谁有最尊外道及婆罗门,闻我说法生信敬心,令众多人得入我法? 时有外道名优楼频螺迦摄,老年一百二十,有五百弟子,在尼连禅河边林中住,修习苦行。 时摩揭陀国一切诸人,皆生恭敬尊重供养,为胜福田如阿罗汉。 我今往彼为说妙法,令众多人获大胜利。 』作是念已,往尼连禅河边至迦摄所。 其优楼频螺迦摄,遥见世尊即严饰床座。 佛就而坐,而作是语:『善来! 善来大沙门! 多时不见沙门来此。 』共相问讯曰:『大德! 起居轻利不? 』作是语已相对而坐。 佛告迦摄:『仁是尊重于此火舍,请觅一边寄停一宿。 』迦摄波曰:『我非尊重,然此石室有大毒龙,恐相损害。 』 「佛告迦摄:『我请此舍,龙不损我。 』迦摄报曰:『大沙门! 若龙不损汝,随意而坐。 』尔时世尊于初夜分洗手足已,便入火室,如常敷草结跏而坐,正念不动。 时彼毒龙遥见世尊,心生嗔怒便吐毒烟;时佛世尊以神通力从口出烟遮彼毒烟。 时彼毒龙见佛出烟,嗔心勐炽遍身出火;尔时世尊为欲调伏彼毒龙故,入火光三昧遍身出火,于其石室勐火炽然。 时迦摄波于中夜分从本处出,观其星宿,遥见石室火焰炽然,便作是念:『大沙门乔答摩颜貌端政。 苦哉! 苦哉! 不用我语,今被毒龙火烧成灰。 』告诸弟子:『汝等各各将水灭火救大沙门。 』尔时世尊知迦摄意,便作是念:『为欲调伏彼毒龙故,更入三昧,出种种火光,灭毒龙火不损龙身。 』时彼毒龙见种种火,心生怖畏来诣佛所,便入钵中盘身而住。 世尊知龙调伏,从定而起,擎钵而去至迦摄所,迦摄见已即便问曰:『大沙门汝得存邪? 』世尊告曰:『我得平安。 』迦摄问曰:『于汝钵中而有何物? 』世尊告曰:『此是毒龙汝所畏者,我已调伏在此钵中。 』迦摄见已而作是念:『沙门乔答摩,虽有大威德善能如是,然我亦是阿罗汉。 』 「尔时世尊在优楼频螺迦摄住处聚落林中。 时迦摄波有五百摩纳婆,各各供养祭祀火坛三所,其数总有一千五百火坛。 彼五百摩纳婆,于晨朝时欲祭祠火坛,于时燃火并皆不着。 其摩纳婆等俱怪斯事,遂往迦摄所白言:『我等今欲供养火坛,然火并皆不着。 』迦摄闻此语已便作是念:『缘大沙门近我住处,有其威力燃火不着。 』作此念已诣世尊所,作如是语:『沙门当知! 我五百摩纳婆欲祭祠火坛,燃火并皆不着,缘有斯事俱来白我。 我如是思念:「为大沙门近我住处有其威力,燃火不着。 」』佛告迦摄曰:『汝今欲得火着不? 』迦摄报曰:『欲得火着。 』作此语已,所事火坛并皆同起咸悉炽盛。 迦摄见已而作是念:『沙门乔答摩虽有威德善能如是,然我亦是阿罗汉。 』尔时世尊住于优楼频螺迦摄修道所于树林中,其摩纳婆祭祠火已,欲灭其火不能得灭。 于时摩纳婆诣迦摄所而白言:『邬波驮耶当知! 我等祭祠火已,欲灭其火而不能得。 』尔时迦摄复作是念:『大沙门乔答摩近我住处,将非彼力令火不灭? 』作是念已诣世尊所,而白佛言:『大沙门愿知,我此摩纳婆等祭祠火已,欲灭其火而不能得。 是故我作是念:「大沙门于我近住,将为彼力致令如此? 」』作是言已,世尊告曰:『汝欲得灭其火不? 』迦摄白曰:『大沙门! 甚欲得灭。 』即时以佛威力尽皆灭没。 是时迦摄便作是念:『希有威德! 大德沙门虽能如是,然我亦是大阿罗汉。 』 「尔时世尊住优楼频螺迦摄修道所住林中,迦摄异时自欲祠火而不能着,迦摄便作是念:『大沙门于我近住,将非彼力致如此耶? 』作是念已诣世尊所,白佛言:『大沙门当知! 我欲于此自祭祠火,然不能着。 是故我作是念:「大沙门于我近住,将为彼力致使如此? 」』作是言已,世尊告曰:『汝今欲得火着以不? 』迦摄白言:『大沙门! 我欲得着。 』以佛神力令火怱燃炽盛炎着。 时优楼频螺迦摄复作是念:『甚奇世尊! 希有如此。 大威德力虽能如是,然我亦是阿罗汉。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