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卷第六十一 内容: 十诵律卷第六十一(善诵毗尼序卷中) 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 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第二之余 长老级阇苏弥罗来,满七百僧。 苏弥罗入僧中已,是时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我等若在僧中灭是恶事,或有不智比丘言:『是事不应如是灭,是事应如是灭。 』我今当僧中作羯磨,一切僧当听灭是事。 」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我等僧中灭是恶事,若有不智比丘言:『是事不应如是灭,是事应如是灭。 』我今当僧中作羯磨,一切僧当忍听灭是事。 如是白。 」是时三菩伽,僧中唱四比丘名字: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国四客比丘,东方四旧比丘。 何等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国四客比丘:一、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二、沙罗;三、耶输陀;四、级阇苏弥罗,是为四客比丘。 何等东方四旧比丘:一、上座梨婆多;二、长老三菩伽;三、修摩那;四、萨波摩伽罗摩。 是为东方四旧比丘。 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我唱是八人名字,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四客比丘,东方四旧比丘。 若僧时到僧忍听,是八人作乌回鸠罗,为断灭僧中恶事故。 如是白。 」是时长老阿嗜多受戒五岁,善诵持毗尼藏,在僧中。 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是阿嗜多比丘受戒五岁,善诵持毗尼藏,在此间僧中。 若我等令阿嗜多比丘依上座乌回鸠罗,灭僧中恶事,诸上座或能不喜。 我等使阿嗜多依受上座作乌回鸠罗,沙树林中为诸上座作敷坐具人。 」三菩伽如是思惟竟,僧中唱:「大德僧听! 是阿嗜多比丘受戒五岁,善诵持毗尼藏,学持《阿含》。 若僧时到僧忍听,是阿嗜多比丘依受诸上座作乌回鸠罗,沙树林中作敷坐具人。 如是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听阿嗜多比丘依上座作乌回鸠罗,沙树林中与上座敷坐具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时阿嗜多比丘,从座起至树林中,与诸上座比丘敷坐具已,还到集僧中白诸上座:「大德上座! 我已于树林中敷坐具竟,上座自知时。 」诸上座从座起,向树林中敷坐具处,自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长老三菩伽,从座起偏袒右臂,合手向上座萨婆伽罗婆梨婆罗如是言:「大德上座! 盐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盐净? 」三菩伽言:「毗耶离诸比丘,盐共宿着净食中噉,言是事净。 实净不? 」上座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三菩伽问:「佛何处结戒? 」上座答:「舍婆提国毗尼药法中。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上座沙罗、上座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婆弃伽弥,问一切上座,乃至问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答:「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亦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答:「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一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是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一筹,为灭一恶事故。 三菩伽问上座萨婆伽罗婆梨:「婆罗大德! 二指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二指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食竟从座起,不受残食法,两指抄饭食噉,言是事净。 实净不? 」上座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上座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竟,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婆弃伽弥,问一切上座,乃至问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答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二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是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二筹,为灭二恶事故。 三菩伽问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 近聚落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名近聚落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近聚落边得食,不受残食法噉,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上座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波弃伽,问一切上座,乃至问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亦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三恶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三筹,为灭三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生和合净,大德上座! 是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名生和合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食竟从座起,生乳酪酥共和合噉,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波弃伽弥,问一切上座,乃至问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还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四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四筹,为灭四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如是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如是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内界共住处别作羯磨,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中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问一切上座竟,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耆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答:「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五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善非法、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五筹,为灭五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证知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证知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各各住处作非法羯磨竟,入僧中白:『我等处处作羯磨,诸僧证知。 』言是事证知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一切诸上座,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答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六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六筹,为灭六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 贫住处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贫住处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言:『我等住处贫,作酒饮。 』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婆提国跋陀婆提城,为长老婆伽陀结戒,不得饮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一切上座,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答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七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七筹,为灭七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 行法净,实净不? 」答:「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偷、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恚、邪见,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是为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答曰:「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恚、邪见,是为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一切上座,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八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八筹,为灭八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伽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实净不? 」还问:「云何不益缕边尼师檀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作不益缕边尼师檀,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佛为长老迦留陀夷,听益缕边一磔手尼师檀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一切上座,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九事已,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善、非法、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九筹,为灭九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上座,金银宝物净不? 」还问:「云何金银宝物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言金银宝物净。 为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跋难陀释子结戒,不得取金银宝物。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次问一切上座,乃至阿嗜多:「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长老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我亦如是知,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恶事尽,皆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僧中灭是恶事,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十筹,为灭十恶事故。 是时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语长老三菩伽:「是事今已灭竟,如法如善如佛教,现前行十筹了了问答。 或有不智比丘作是语:『今灭是十事,为如法灭耶? 为不如法灭耶,皆不可知。 』以是故,汝三菩伽,当往大会僧中使大会僧皆共普问是十事,如此我答汝令一无异。 」如是教竟,诸上座从座起,往至大会僧处,还至本坐处坐。 长老三菩伽起,合手向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如是言:「大德上座! 盐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毗尼药法中。 」「大德上座! 二指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大德上座! 近聚落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大德上座! 生和合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大德上座! 如是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大德上座! 证知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大德上座! 贫住处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婆提国跋陀婆提城,为长老娑伽陀结戒不得饮酒。 」「大德上座! 行法净,实净不? 」答:「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行亦不净、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乃至邪见,行亦大净、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答:「不杀等法,是为行法净,行亦净、不行亦净。 」「大德上座!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为迦留陀夷听益缕边一磔手尼师檀结戒。 」「大德上座! 金银宝物净,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跋难陀结戒,不得取金银宝物。 」 长老三菩伽,僧中如法灭是毗耶离诸比丘十事罪。 如法灭竟,便说此偈: 「若人不知罪不除,他为除罪便瞋恚; 是名无智愚痴人,日日妄失功德利, 譬如月十六日后,其光渐渐消灭尽。 若有人知罪得除,他为除罪便欢喜, 是名有智黠慧人,日日大得功德利, 譬如月生一日后,其光渐渐转增上。 」 七百比丘集灭恶品竟 毗尼中杂品第三 佛在舍婆提城。 有比丘与一比丘相嫌,礼拜恭敬,是比丘高声大唤,诸比丘大集问:「何以故大声唤? 」答言:「此比丘打我。 」诸比丘问此比丘:「实打不? 」比丘答言:「我礼拜恭敬,实不打,是比丘先相嫌故,为我作过耳!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会僧,会僧已告诸比丘:「从今日若先相嫌不应礼拜,若礼拜得突吉罗罪。 」长老优波离问佛:「如佛所言:『先相嫌不应礼拜。 』若未受具戒人先相嫌者,得礼拜不? 」佛言:「不得! 若僧都会时听礼无罪。 」 优波离问:「沙弥受具足羯磨时,男根转成女,为名比丘、名比丘尼耶? 」佛言:「名比丘尼。 」又问:「式叉摩尼受具戒羯磨时,女根转成男,为名比丘尼、名比丘耶? 」佛言:「名比丘。 」又问:「若一切比丘结界羯磨时,僧都转成女,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名比丘尼界。 」问:「若一切比丘尼结界羯磨时,都转成男,是界名比丘尼界、名比丘界耶? 」佛言:「是名比丘界。 」问:「若比丘结界羯磨时,或转者、或不转者,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若说羯磨人,是男,界属比丘;成女界,属比丘尼。 」问:「比丘结界羯磨时,说羯磨比丘独转成女,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名比丘尼界。 」问:「比丘尼结界羯磨时,说羯磨人独转成男,是界名比丘尼界、名比丘界耶? 」佛言:「名比丘界。 」 诸比丘为比丘尼作种种羯磨,诸比丘尼不受。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不应与比丘尼作羯磨,还比丘尼应与比丘尼作羯磨,除三种羯磨。 何等三? 一者受具戒、二者行摩那埵、三者出罪羯磨。 」 诸比丘尼为比丘作种种羯磨,诸比丘不受。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尼不应与比丘作羯磨,还比丘应与比丘作羯磨,除三种羯磨。 何等三? 一者不礼拜、二者不共语、三者不敬畏羯磨。 」 佛在舍卫国。 时诸比丘尼,到祇洹欲听法,其日说戒。 诸比丘语:「姊妹汝出去! 我欲作法事说戒。 」比丘尼言:「我等欲听诸比丘戒。 」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比丘尼前说比丘戒。 」是事白佛,佛言:「听比丘,比丘尼前说比丘戒。 不听比丘尼说比丘戒。 若比丘说戒时忘,听比丘尼口授。 」时诸比丘,到王园比丘尼精舍中欲听法,其日说戒。 诸比丘尼言:「大德汝出去! 我欲作法事说戒。 」诸比丘言:「我欲听比丘尼戒。 」诸比丘尼言:「佛未听我等比丘前说比丘尼戒。 」是事白佛,佛言:「听比丘尼,比丘前说比丘尼戒,不听比丘说比丘尼戒。 若比丘尼说戒时忘,听比丘口授。 」 波斯匿王请佛及阿难明日入宫食,阿难先已受他请,时忘不忆复受王请。 佛默然受请竟,王头面礼佛足还宫,是夜办种种饮食。 办竟敷佛坐处,遣使白佛:「唯圣知时,食具已办。 」佛着衣持钵,共阿难入王宫食。 尔时阿难二请忘不与他一请。 阿难以食着口中,是时乃忆知,有二请不与他一请,不敢吐食,为恭敬佛故。 又不敢咽,为持戒故。 佛知阿难心悔,告阿难:「心念与他已便食。 」长老优婆离问佛:「佛听阿难心念与他得食。 若余人心念与他,亦得食不? 」佛言:「不得。 除五人:一者坐禅人、二者独处、三者远行、四者长病、五者饥饿时依亲里住。 如是人更无余人,听心念与他。 」 有比丘与一比丘相嫌,与清净,是人高声大唤,诸比丘大集问:「何以大唤? 」答言:「是比丘重罪欲我边忏悔。 」诸比丘问是比丘:「汝实重罪欲忏悔不? 」答言:「不! 我欲与清净,此人与我相嫌,是故大唤与我作过。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先相嫌人,不应与清净、不应与欲、不应与自恣、不应与忏悔。 若与忏悔得突吉罗罪。 」优波离问佛:「若比丘一处僧摈,余处得忏悔不? 」佛言:「不得。 除是精舍空,若诸比丘死、若反戒、若入外道,听余处忏悔无罪。 」 憍萨罗国有二聚落界相连,是中一比丘尼,谓是一聚落,入异聚落界。 诸比丘尼语此比丘尼:「汝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尼言:「何等僧伽婆尸沙? 」诸比丘尼言:「汝独入异聚落。 」是比丘尼心中悔,出界故得僧伽婆尸沙,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汝谓是一界、谓是异界耶? 」比丘尼言:「我谓是一界。 」佛言:「无罪。 从今日听,若有两聚落界相连,是中应作一界羯磨。 云何作? 一比丘尼应僧中唱:『大德尼僧听! 某甲、某甲聚落界,是中欲作一界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某甲聚落界,作一界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已听某甲、某甲聚落界作一界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诸比丘从憍萨罗国游行,欲至舍婆提城,近祇洹有好林木茂盛,其中净洁,诸比丘心乐是处。 其日说戒,诸比丘言:「是中作说戒。 」说戒竟入祇洹。 祇洹比丘打揵槌欲说戒,客比丘问:「何以打揵槌? 」答:「欲说戒。 」客比丘言:「我等已说戒竟。 」问:「长老汝等何处说戒? 」答:「某处。 」祇洹比丘言:「汝等破僧。 」客比丘言:「云何破僧? 」「汝等界内二处说戒,轻我等故。 」客比丘心悔:「我等破僧,或得偷兰遮罪。 」是事白佛,佛知故问:「汝心云何? 」客比丘言:「我谓是外界。 」佛言:「无罪。 从今日不得为小因缘故住道中说戒。 若欲说戒,当上高处立观知,近处有精舍无? 若有,应入中作布萨说戒。 」 憍萨罗国有边聚落,诸比丘畏贼,弃精舍入是聚落。 其日说戒日,有比丘共贼来,是比丘不知,何者是外界? 何者是内界? 是事白佛,佛言:「有聚落属贼,是一切外界,是时随所在处自在说戒。 」 舍婆提国有贾客主,欲至他国,占沸星日发。 有比丘以此布萨日,欲共贾客主去,是比丘到贾客主所语言:「小住! 我有法事。 」贾客主答:「今是沸星日好,不得住,汝作法事竟随后来。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若贾客住,广说戒;若小住,略说戒;若不住,三语说;若都不听住,各各口语:『今日布萨说戒。 』若白衣在比丘中,不得各各口语,是时应一心念:『今日布萨说戒。 』」是贾客主发,到宿处作制限,不得散住。 若散住尽夺财物及夺命。 是日说戒日,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若有如是布萨说戒日,应但一心念:『今日布萨说戒。 』」 有贾客主,到有龙处宿,诸比丘语贾客主:「我等欲作法事。 」贾客主言:「大德! 是处龙处莫作声,龙傥瞋,我等得大愁怖。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从今日如是布萨说戒日,应但一心念:『今日布萨说戒。 』」 有贾客主,到鬼神处宿。 是日说戒日,诸比丘语贾客主:「我等欲作法事。 」贾客主言:「大德! 是处鬼神处莫作声,鬼傥来,我等得大愁怖。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从今日若如是布萨说戒日,但应一心念:『今日布萨说戒。 』」 长老优波离问佛:「阿兰若比丘在独处一身,当云何说戒? 云何自恣? 云何受衣? 云何受七日法? 云何受七日药? 云何与一请? 云何衣物以清净故施? 」佛告优波离:「若阿兰若比丘独处一身,听一心念:『今日布萨说戒。 』得说戒法、自恣、受衣、受七日法、受七日药、与一请,及净施衣物亦尔。 」 神通大德大力比丘,至净国乞食,国人多恶。 若受饮食先好洗手,是比丘先受食便欲噉,净人言:「我等非不净人。 」持饮食来与比丘,不手授便着地。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佛言:「从今日净国中听不手授得取,以净国土故。 」 有一住处,一上座犯僧伽婆尸沙,上座言:「我当行波利婆沙行摩那埵。 」诸人言:「上座行波利婆沙摩那埵,何况中座下座。 」生不信心。 诸比丘是事白佛,佛言:「若一心生念:『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 有一住处有比丘大德多知:「我行波利婆沙行摩那埵。 」诸人言:「大德多知比丘,行如是事,何况余人。 」生不信心。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若一心生念:『从今日是事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 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诸比丘言:「汝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是罪如法忏悔。 」其人言:「我不能行,我宁当反戒。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若一心生念:『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 有比丘病,犯僧伽婆尸沙罪。 诸比丘言:「汝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是罪如法忏悔。 」其人言:「我不能行忏悔法,无力故。 」诸比丘言:「汝乞出罪羯磨。 」其人言:「我不能胡跪住。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若一心生念:『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 有一住处,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众不满二十人,是比丘欲至他处忏悔,道路遇贼死。 诸比丘言:「是比丘不清净死,或堕恶道。 」是事白佛,佛言:「一心生念如法忏悔,是人清净,死不堕恶道,得生天上。 」 有一住处,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众不清净,是比丘至他众欲忏悔,道路遇贼夺命。 诸比丘言:「是比丘不清净死,或堕恶道。 」是事白佛,佛言:「一心生念如法忏悔,是人清净,死不堕恶道得生天上。 」(凡有六种忏法,不可妄用及侥倖也。 唐为自欺,罪亦不除,要须广问,明律者能断之耳,相甚难知。 ) 憍萨罗国远住处,二比丘共住,有贼来捕是比丘,欲祠祀故贼一面住守。 是二比丘其日说戒日,二比丘言:「聚落主小放,我等欲作法事。 」贼言:「听汝作法事。 」二比丘小远,一人言:「我有罪。 」一人言:「我亦有罪,佛说俱有罪人不得清净。 」贼言:「汝道何物? 汝欲走去耶? 」答:「不去。 」「道何等? 」答言:「我等有过欲忏悔耳。 」贼言:「汝有何过? 」答:「如是如是过。 」贼言:「汝等是好人,有尔许小事,持是作过。 我等是恶人,恼如是好善人。 」贼到贼主所言:「是比丘好善人,可放使去,我更觅余人。 」贼主言:「放去。 」比丘从恐怖中得脱。 是二比丘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如是急事,若不相应罪听忏悔。 」 憍萨罗国远住处,有二比丘共住,有贼来捕是比丘,为祠祀故贼一面住守。 是二比丘,其日是说戒日,比丘言:「聚落主小放我等,我等欲作法事。 」贼言:「听汝作法事。 」二比丘小远。 一人言:「我有罪。 」一人言:「我亦有罪。 佛说:『相应罪不得忏悔,不相应罪得忏悔。 』今我等是相应罪,不得共忏悔。 」贼言:「汝道何等? 欲走去耶? 」答言:「不去。 」问:「若不走,道何等? 」答言:「我等有过欲忏悔耳。 」贼言:「汝有何过? 」答:「如是如是过。 」贼言:「汝等是好善人,有尔许小事持作过。 我等是恶人,恼如是善人。 」贼到贼主所言:「是比丘善人,可放使去,我等更觅余人。 」贼主言:「放去。 」是二比丘恐怖中得脱,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白佛,佛言:「从今日若有相应罪,是比丘一心生念口言:『后当向清净比丘忏悔。 』听受相应罪忏悔。 」 有一住处比丘病,堕罪,语看病人:「我有罪。 」看病人言:「我亦同有是罪。 」「佛说:『有相应罪,一心生念口言忏悔,后听受他忏悔。 』我等是事故,欲从汝忏悔。 」看病人答:「远住处二比丘,为贼捕得欲祠祀,是故佛听。 若相应罪忏悔,不听病人如是忏悔。 」是病比丘死,心悔故堕恶道。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若有相应罪,若贼捕得、若病人,听心生口言忏,后当从清净比丘忏悔,后听受他忏悔。 」 憍萨罗国舍利弗,欲游行至舍婆提。 中道有空精舍,是说戒日不知何者是内界、何处是界外? 是事白佛,佛言:「若有弃空精舍,是名一切界外,是中随意说戒。 」 憍萨罗国有二聚落连界,是时饥饿,有比丘尼将一比丘尼伴,到异聚落亲里舍,与二、三日食,更不能与,语比丘尼言:「汝一人尚不能活,何以将人来? 」比丘尼答:「佛不听我独余聚落行,以是故将来。 」比丘尼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从今日连界,是中应作一界羯磨。 云何作? 僧一心会,一比丘尼应唱言:『大德尼僧听! 某甲、某甲聚落,作一界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某甲聚落,作一界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已听某甲、某甲聚落作一界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与贾客俱经过大泽。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水,贾客主即出水与着钵中,水上有少食,诸比丘弃水。 贾客主言:「汝亦知是中无水水难得,何以弃水? 」比丘言:「日时已过,是水上有少食,不应饮故。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一切弃,弃上少许水,下净水听饮。 」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与贾客俱经过大泽故。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水,贾客主即出水与着钵中,水底有少许食,诸比丘弃水。 贾客主言:「汝亦知是中无水水难得,何以弃是水? 」比丘答言:「日过中,是水底有少食,不应饮,是故弃。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一切弃,上水听饮,下底应弃。 」 诸比丘从放牛人乞水,水瓶腻泻水着钵中,水上凝酥如芥子。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酥可却者却,净水应饮。 」 诸比丘持腻钵,着汪池水中取水,水腻尽凝。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酥可却者却,净水应得饮。 」 诸比丘钵有残食着钵,着潢池水中取水,食没入水,遥见饭白。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可却者却,残余净水得饮。 」 沙弥白衣捉瓶酥麻油,澍着比丘钵中不断,诸比丘心中疑:「我或非是受法? 」便白佛,佛言:「是澍下流非上流,不破受法。 」 憍萨罗国比丘,游行至舍波提国,经过大泽。 是时有小沙弥持净物,沙弥不能担。 便白佛,佛言:「比丘应并担净人去。 」 诸比丘舍内壁上有棚,棚上有食,沙弥小,不及举食、不及取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比丘明日当担净人棚上取。 」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至舍婆提,道中值河水。 沙弥小,担净物不能渡。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比丘当担沙弥渡河。 」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至舍婆提,道中值河水。 沙弥小担净物,是河水駃长,比丘担沙弥渡,为水所漂。 比丘手触食,诸比丘疑:「是食或能不净? 」便白佛,佛言:「净人恒念守视食囊,虽触无罪。 」 有河浮囊渡,担净物沙弥小,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比丘当使净人持食,着浮囊上,渡到彼岸上,莫手触食,还使净人捉。 」 比丘新熏钵,酥着钵,二、三过洗,腻气不净。 便白佛,佛言:「若一心三洗者,是钵名净。 」 比丘用不净脂涂钵受麨,是比丘一切弃。 白佛,佛言:「不应一切弃,泻着余器中应食,余着钵麨是应弃。 」 比丘绳缀钵用受热粥,少腻从缀间出,比丘都一切弃。 佛言:「不应一切弃,应弃此腻,余应食。 」 比丘使沙弥持钵,是沙弥持食,不净钵与师。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无急事不应使沙弥持钵,若使持应从沙弥受。 」 比丘净食中着不净食,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不净除却,余残应食。 」 比丘不净食中着净食,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不净者却,应取净者食。 」 比丘净饭中着不净饭,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不净除却,余残应食。 」 比丘不净饭中着净饭,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不净者应却,取净者食。 」 憍萨罗国诸比丘,与贾客俱向舍婆提城,经过大泽。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食,贾客主言:「汝知此间食难得,何以不自担粮? 」诸比丘答:「佛未听我等道路齎粮。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从今日听自担粮,从他易净食乃听噉,不易不听噉。 」诸比丘欲易食,他人不与言:「汝食中有何不可,故易?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从今日清净故与。 」与竟他不还,是事白佛,佛言:「当从乞取。 」 是贾客主到宿处,净人办饮食,满钵着一面。 贾客夜半发去,诸比丘忘自持食,后忆念此食不净便弃。 佛言:「不应弃,忆念时从人受。 」 有守逻人,从比丘乞食,若与食少、若不与,此人瞋作不可事。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担食藏,莫使人见。 若食当出道取一搦,不受得食,以经旷泽故。 」 频婆娑罗王请佛及僧与粥田,诸比丘守穀不肯取,以上场不净故。 佛言:「未分应取,若分不应故取。 若取得突吉罗罪。 」 饮食具车载来入,车欲倾,将车人呼:「大德佐捉。 」诸比丘不肯捉,以不净故。 佛言:「听佐正车,正车后不应更捉。 若捉得突吉罗罪。 」 饮食具舡载,诸比丘不肯上舡,以不净故。 佛言:「从今日听着芦薄,若席应坐。 」若坐触食具,佛言:「敷令遍,莫触食具。 」 饮食具,骡驴牛象驮来,诸驮倾转。 驱驮人唤:「诸大德! 佐我正驮。 」比丘不肯,若佐是食具或不净。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佐正,若正后更莫捉。 若触得突吉罗罪。 」 白衣沙弥负食具来,负倾转语:「诸大德! 与我正负。 」诸比丘不肯。 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正,若正已莫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 沙弥白衣持酥油瓶泻着异瓶中,瓶倾动。 净人语:「大德! 与我正。 」诸比丘不肯。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与正,正已莫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 比丘使沙弥白衣僧釜中煮肉饭粥羹,釜倾转呼:「佐我支。 」诸比丘不肯。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佐正,正已不应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 有看马人,从波罗奈国诣舍婆提放马。 是人信佛法,办种种饮食入着僧前。 是人闻马屋失火,是人言:「大德自食,我等有急事。 」留食便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信佛法人一心与,若舍去便应食。 」 比丘乞食,食着一面,待时到我当食。 乌来啄一口去,比丘一切弃食。 佛言:「不应一切弃,但弃啄处,余残应食。 」 比丘乞食食着一面,待时当食,蝇来入食钵中。 比丘言:「此食或破受法。 」日近中无净人,是比丘心疑,不敢食。 佛言:「蝇不可遮,不破受法。 」 长老优波离问佛:「有比丘求水瓶,误取酥油瓶,是瓶破净,应弃不? 」佛言:「有二种不坏净:一无羞破戒人捉、二持戒人忘误捉,俱净应食。 」 诸比丘为小沙弥担饮食,行道中与沙弥食。 沙弥食时还与比丘,比丘不肯受,共宿故。 佛言:「先不共要得食,若要不应食。 」 诸比丘夏安居,聚落中有因缘应出,是比丘畏犯戒不去,是众所可作事废。 佛言:「听受七夜法去。 」诸比丘受七夜去聚落,若七夜未尽,所作事未竟来还。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受余残夜去,言:『我受七夜法,若干夜已过,余若干夜在,受彼出界。 』」 佛在舍婆提,波斯匿王有园,名波罗陀,清凉净洁,众事作竟唯无有水。 一时波斯匿王出,诣园四顾看不见水,王告大臣侍人:「此中何以无水? 」大臣答:「素无水。 」王告大臣:「汝等方便引水令来,园无水不可爱乐。 」大臣侍人中,有恶心不信法者言:「有一因缘水可得来。 」王言:「水云何可得? 」大臣言:「当于祇洹中作渠通水来,作渠者,当破祇洹中树及佛图精舍。 」王言:「吾欲使水来,不知余事。 」王为是故至桑奇多国,恐诸比丘傥来从我乞救,是事故王去。 后工匠即诣祇洹,引绳使直欲凿渠语,比丘问言:「聚落主欲作何等? 」工匠言:「波斯匿王有园,名波罗陀,清凉净洁,众事作竟唯无水,欲于祇洹作渠通水。 」诸比丘言:「聚落主,汝等欲伐树木,房舍非复僧伽蓝。 」工匠答言:「大德! 我是官人,不得自在,从王约勅,非是我意,憍萨罗主波斯匿王意耳! 」工匠言:「我等唯能小停不作,汝等自诣王求令不作渠。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应受七夜去。 」诸比丘受七夜去,到彼间久住,无人与白王,七日向尽而事未了,心疑即还祇洹。 诸比丘见彼比丘来问:「是事办不? 」答言:「不办。 」祇洹诸比丘言:「何以不办? 」答:「我等彼间久住,无人白王,七夜向尽而事未了,我等心疑便还。 」是事白佛,佛言:「听受三十九夜去。 云何应受? 一比丘应僧中唱:『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处安居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某甲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处安居自恣。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处安居自恣。 谁诸长老忍某甲、某甲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出界,是处安居自恣者默然;谁不忍者便说。 』『僧已听某甲、某甲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处安居自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诸比丘到彼亦久住,无人白王。 王余时小出,王举眼视,遥见比丘,王语臣言:「往问沙门释子,来何所作? 」受教往问:「为何所作? 」比丘答言:「我欲见王。 」臣还白言:「比丘欲见王。 」即语臣言:「唤比丘来。 」即往言:「王唤比丘。 」比丘即入。 就座坐已,共相问讯乐不乐。 王小默然,王忘先事故便问比丘:「何故来? 」比丘即以此事向王广说。 王言:「去,莫复使作。 」工匠即不作渠。 六群比丘畜五大皮: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是事白佛,佛言:「五大皮不应畜:若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更有五皮不应畜:象皮、马皮、豺皮、狗皮、黑鹿皮。 若畜得突吉罗罪。 」 阿阇世王见父诸好大床,心悔忧恼,以是物故:「我父清净人、无过人,而抂死。 」便告大臣侍者,持是诸床去,即持着空地。 王出犹见,王言:「除却。 」彼即移着外门屋中。 王出入复数见,王言:「持去。 」彼即移着中门屋中。 王见犹数,王言:「何以置此耶? 」臣言:「大王! 不知当移置何处? 」王言:「持去施竹园众僧。 」臣即持去与竹园僧,僧着空地讲堂门间。 诸兵将吏到竹园看见之,言:「我眼初不得见,是好物何缘弃之? 若王闻者心或不净。 」诸比丘闻,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白衣舍大床高床,比丘不得畜、不得坐、不得卧。 若人施高床大床,听受应护藏举,不得坐、不得卧。 」 波斯匿王母死,母所有生时一切众物,持诣祇洹与诸比丘。 诸比丘得是贵衣被,从阿蛾罗弥国出;户摩根衣,婆蹉阿婆多兰国出,以是好贵衣被,敷着地在上经行。 诸兵将吏到祇洹观看,见已言:「我等初不得手捉着头上,云何敷地脚蹑? 若波斯匿王闻,心或不净。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听贵衣中可作卧具者便作,中作衣者便作,是物任所用者便作。 」是大贵衣阿蛾罗弥国出,户摩根衣婆蹉阿婆多兰国出。 贵价衣是比丘受用,作四方僧卧具。 有时大雷,诸飞鸟怖死。 诸居士知是事即出择取好鸟,除大乌鸟、鹫、秃枭、角鵄、阿罗,如是诸鸟不取,不中食故。 诸比丘时到着衣持钵,入舍婆提乞食,见此诸鸟皆死无人取,诸比丘语余比丘:「汝持去煮炙,我乞食还,共汝等噉。 」是时有比丘持来煮炙,有诸比丘问:「是何等肉? 」答:「乌肉。 」诸比丘以种种因缘呵:「云何名比丘噉乌肉? 佛所未听。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竟,是事白佛。 佛言:「乌肉不得噉。 若噉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问:「是复何等肉。 」答:「小乌肉、鹫肉、鸿肉、婆娑秃枭、角鵄、阿罗肉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云何名比丘,噉大乌肉、鹫肉、鸿肉、婆娑秃枭、角鵄、阿罗等肉? 佛所不听。 」呵竟白佛,佛言:「不得噉如是等肉,一切噉死尸鸟肉,皆不得噉。 若噉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食后,至阿耆罗河上经行,见水中漂豺来。 诸比丘语一比丘:「取此豺来,明日当食。 」是比丘即取,明日有煮豺肉者,有乞食者。 诸比丘问:「长者! 是何等肉? 」答:「豺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云何名比丘,佛未听噉豺肉而噉? 」呵竟白佛,佛言:「云何名比丘,噉豺肉,豺肉狗肉无异。 从今日不得噉豺肉。 若噉得突吉罗罪。 」 诸人骡死弃着堑中。 诸比丘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城乞食,见堑中有死骡,语余比丘:「持去煮,我等乞食还,当共噉。 」诸比丘问:「是何等肉? 」答:「骡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云何名比丘,佛未听噉骡肉而噉? 」是事白佛,佛言:「骡马何异? 从今日不得噉骡肉。 若噉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食后,入安陀林经行,见死猕猴,语余比丘:「持去,明日当食。 」是比丘即取。 明日有煮者,有行乞食者。 诸比丘问:「长老! 是何等肉? 」答:「猕猴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云何名比丘,佛未听噉猕猴肉而噉? 」是事白佛,佛言:「猕猴似人肉,与人肉何异? 若噉得突吉罗罪。 」 (毗尼杂品竟) 毗尼序卷下 因缘品第四 佛在迦毗罗婆国。 诸贵释子出家,得长病。 病人早起,到亲里家、檀越知识家,诸主人问言:「乐不? 」答:「长病不乐。 」主人问:「得何等病? 」答:「得如是、如是病。 」主人言:「白衣时病云何治? 」答:「牛胞中着药灌。 」主人言:「与汝是药治。 」比丘言:「佛未听我着是药。 」是事白佛,佛言:「听灌用,薄皮不中灌。 」佛言:「听厚皮灌屏处,听若药师教亲亲人灌。 」 诸贵释子出家,得长病。 病人早起,到亲里檀越知识家,主人问:「乐不? 」答:「长病不乐。 」主人问:「何等病? 」答:「如是如是病。 」主人言:「白衣时病云何治? 」答:「用刀治。 」主人言:「与汝刀。 」比丘言:「佛未听我等用刀治。 」是事白佛,佛言:「听莲华茎割。 」比丘言:「不中用。 」佛言:「听用金银、琉璃、铜铅、锡珠刀割。 」比丘言:「如是诸刀不中用治。 」佛言:「屏处听用铁刀治。 」 有比丘病,语看病人言:「持生熟酥、油、蜜、石蜜来。 」看病人言:「无。 若有是佛僧物不净、举宿、恶捉、不受、内宿。 」是事白佛,佛言:「听若佛物、僧物、不净、举宿、恶捉、不受、内宿。 若病人得上物,差竟应与。 」 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药师教罗散禅那着眼中,作是言:「佛未听罗散禅那着眼中。 」佛言:「听用治眼。 」毕陵伽婆蹉钵中有罗散禅那,小钵、半钵、大揵瓷、小揵瓷络囊悬着象牙杙上,取时流污壁卧具房舍卧具垢臭。 是事白佛,佛言:「听罗散禅那函盛。 」比丘作函不盖,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听作盖。 」比丘直作盖喜堕,佛言:「作子口盖,用乌翅鸡翅收漏罗翅。 」涂着眼中眼痛更增,佛言:「作筹。 」长老优波离问:「何物作筹? 」佛言:「铁铜贝牙角木瓦作。 」 佛言:「从今日界内不应作净处。 若作得突吉罗罪。 」 长老优波离问佛:「阿耆达婆罗门为佛作八种粥: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摩沙豆粥、麻子粥、清粥。 是八种粥,杂根药、茎药、叶药、华药、菓药,煮可饮不? 」佛言:「病比丘可饮,不病者不得饮。 」 佛在苏摩国,是时长老阿那律比丘弟子病,服下药中后心闷,佛言:「与熬稻华汁与。 」与竟闷不止,佛言:「竹笋汁与。 」与竟不差,佛言:「囊盛米粥绞汁与。 」与竟不差,佛言:「将屏处与米粥。 」 优波离问佛:「佛听结发鸡尼耶梵志施八种浆:昭梨浆、牟梨浆、拘梨多浆、舍梨浆、阿说陀浆、波流沙浆、劫必陀浆、蒱萄浆。 是八种浆,根汤、茎汤、叶汤、华汤、菓汤,合可饮不? 」佛言:「若无酒味、不杂食、清不浊,听饮。 」 佛在舍婆提。 尔时憍萨罗国诸居士,道中无水处,以水施并施石蜜。 六群比丘从憍萨罗国至舍婆提,次第行到施水处。 六群比丘但噉石蜜不饮水,居士言:「何以独噉石蜜不饮水? 」六群比丘言:「我嗜石蜜,不喜饮水。 」施主言:「我为饮水故施石蜜,今汝何以但噉石蜜不饮水。 」六群比丘言:「我嗜石蜜,不喜饮水。 」是六群比丘有大力,复不畏破戒。 是居士不能面前讥说,去后心瞋呵骂:「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但噉石蜜不欲饮水。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惭愧,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五时听噉石蜜:一、远行来;二、若病;三、若食少;四、若不得食;五、若施水处。 是五时听噉石蜜。 从今日若不饮水不听噉石蜜。 若噉得突吉罗罪。 」 优波离问佛:「石蜜浆举宿得饮不? 」佛言:「病比丘得饮,不病不得饮。 」 比丘若得二种请:一请与他、一比丘受。 问:「汝与不? 」答:「我与。 」更问:「何时与? 」答:「瓶沙王请佛及僧百岁四事供养,是时与。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有二请:一、今日请;二、冷请。 若有一日得二请:一请与他、一请自受。 冷请有二种:随受净、随受不净。 随受云何净? 随受五佉陀尼、五食五似食。 何等五佉陀尼? 根、茎、叶、菓、磨。 何等五食? 饭、麨、麵、鱼、肉。 何等五似食? 糜、粟、大麦、迦师、莠子。 何等不净随受? 五宝、五似宝。 五宝者,金、银、摩尼珠、玻梨、毗瑠璃。 何等五似宝? 赤铜铁、鍮石、水精、铅锡、白鑞。 若净物直受,不净物作净已受。 」 阿罗毗国诸比丘,日日借作具,居士言:「诸作具何以不自作,而日日借。 」比丘言:「佛未听我等畜作具。 」是事白佛,佛言:「为僧听畜一切作具。 」 有居士祇洹作房舍,是中有少供养具。 客比丘房舍中宿,问:「是房舍谁作? 」答:「某甲居士作。 」是比丘一宿,早起着衣持钵诣居士所,语言:「汝房舍中供养具何以少? 」居士言:「我先时大多与。 」是比丘言:「我是中一宿住,见供养具少不足言。 」居士语比丘:「共诣本作房舍比丘所。 」居士到本营房舍比丘所言:「我本与长老是中供养具,斯何所在? 」比丘答:「本所与供养具,异房比丘用去。 」居士言:「我本不与异房比丘用,与自作房舍中住比丘用。 我房舍空,是供养具着异处,是不应尔。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檀越与何房舍,是中住者应用分。 」 舍婆提有一人亲里为他杀,着祇洹堑中空处。 比丘求觅粪扫衣,到死人边取一衣去。 诸亲里觅到祇洹,见是比丘问言:「大德! 如是人若见若闻不? 」比丘答:「此人死弃在祇洹堑中,我是边取一衣来。 」亲里言:「将我示处。 」比丘即将示处,亲里见死悲咽言:「汝或能以衣故杀我人。 」比丘言:「我实不杀。 若杀何以不取余残衣物也。 」亲里如是思惟:「我等软语,是比丘不实语,我当将去诣官。 」便将去诣官。 官问是比丘:「汝实杀不? 」比丘答言:「我是比丘,云何杀人? 我若杀,应当持余衣物去。 」官人聪明信佛法,知释子比丘不作是事,放此比丘去。 「若后如是,比丘不问他莫取。 」是比丘从恐怖得脱,是事语诸比丘。 诸比丘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不问他,杀人衣不应取。 若取得突吉罗。 」 诸比丘取有主死人地衣,旃陀罗言:「死人地衣莫取,我曹输王如是如是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有主死人地衣不应取。 若取得罪。 」 诸比丘取有主死人地四边有粪扫衣,是中旃陀罗亦遮,是事白佛,佛言:「若遮莫取。 若取得突吉罗。 」 时舍婆提有大疫病,多有人死,诸比丘取烧死人间薪,为僧办温室。 是焦薪鬼逐来,一切僧得病苦,是事白佛,佛言:「不听取死人间薪,若取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取天祠中衣毳、劫贝、白[叠*毛],守祠人言:「大德! 此诸衣物属祠莫取。 」比丘言:「此泥木天用衣物为? 」守祠人言:「佛、阿罗汉塔物我亦当取。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天祠中衣毳、劫贝、白[叠*毛]不得取。 若取得偷兰遮罪。 」 有比丘病,多钵、多衣、多物。 看病人思惟:「若交与我一切物,或教六物与僧,余残与我。 」思惟竟语病比丘:「汝病久不差,汝死后现前一切物僧当分。 汝亦不得大福,不得恩分。 汝今活时,分处六物与僧,余残物与我。 」病比丘思惟:「若不与,恐不好看我。 」思惟竟,即以六物与僧,余残物与看病人。 是比丘后病差,是时佛及僧,夏后月游行诸国土。 余比丘着新染衣,是比丘独着弊衣。 佛知故问比丘:「何以独着弊故衣? 」是比丘以是事白佛,佛种种因缘呵:「何以名比丘,六物不应与僧,不应分与他,亦不应教他与。 」佛种种因缘呵竟,告诸比丘:「从今日六物不应自与,不应教与。 若自与、教他与,得突吉罗罪。 」 长老优波离问佛:「僧坊中房舍破,是中有所用敷具、覆具,得持博贸治不? 」佛言:「得。 」「若僧中有两房舍欲坏,得卖一房治一房不? 」佛言:「得。 」 憍萨罗国有边聚落,是时有贼,诸居士畏贼弃聚落去。 是时诸比丘乞食难得,便弃塔物僧物已,自持衣钵出去。 是贼世静已,诸居士还本住处,诸比丘为塔物僧物乞求钱财。 居士言:「先有塔物僧物,皆何所在? 」比丘言:「于贼世中失去。 」居士言:「汝自衣钵在不? 」比丘言:「我持随身。 」居士言:「汝等自爱衣钵,不爱佛物僧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若贼世怖畏时,听担去后还着本处。 」 更有贼世,诸比丘取自衣钵及佛物僧物持出去。 六群比丘道中逢言:「是僧卧具我当用之。 」时比丘不与便斗诤。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担去者应用,余不应索。 」 诸比丘持塔物僧物着空地,自着衣持钵乞食,来还失是物去。 佛言:「行乞食时担佛物、僧物。 」自持衣钵担荷不好,佛言:「乞食时听以物着衣裹。 」 是比丘持佛物僧物着空地,上厕出失衣物。 白佛,佛言:「护是物欲使不失,当寄人若着屏处。 」 憍萨罗国一住处,檀越为比丘僧施衣,是中比丘僧不在。 是事白佛,佛言:「现在三比丘应分,二比丘亦应分,一比丘心生口言受。 沙弥若三、若二应分,一人心生口言应受。 」 憍萨罗国一住处,檀越为比丘尼僧施诸衣物,是中比丘尼僧不在。 是事白佛,佛言:「现前三比丘尼应分,二比丘尼亦应分,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一沙弥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 憍萨罗国一住处,檀越为比丘僧施衣物,比丘僧不在。 是事白佛,佛言:「现在三比丘、二比丘应分,一比丘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二沙弥应分,一沙弥心生口言应受。 」若时都无比丘、无沙弥,是事白佛。 佛言:「是物比丘尼僧应分。 若时亦无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一沙弥尼心生口言应受。 」 憍萨罗国一住处,檀越为比丘尼僧施衣物,是中无比丘尼僧。 白佛,佛言:「现在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一沙弥尼心生口言应受。 若时都无比丘尼,又无式叉摩尼、沙弥尼,尔时比丘僧应分,乃至沙弥亦如是。 」 憍萨罗国一住处,檀越为二部僧施衣物,比丘僧不在。 佛言:「比丘尼僧应分。 」比丘尼僧亦不在,佛言:「三比丘、二比丘应分,一比丘若心生口言应受。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一式叉摩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二沙弥应分,一沙弥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一沙弥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 佛在舍婆提。 有一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从座起头面礼佛足绕竟还归,是夜办种种饮食,早起敷床座,遣使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僧着衣持钵入居士舍,佛住精舍迎食分。 是居士见众坐定,自行澡水,上座中座多美饮食。 下座及沙弥,与六十日稻饭胡麻滓合菜煮。 与诸居士与众僧多美饮食竟,自行澡水,取小座具僧前坐听说法。 上座舍利弗说法竟,从座出去。 是时罗睺罗作沙弥,食后行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诸佛常法,比丘食后如是劳问:「多美饮食饱满不? 」尔时佛问罗睺罗:「僧饮食饱满足不? 」罗睺罗言:「得者足,不得者不足。 」佛问:「何以作是语? 」罗睺罗言:「世尊! 诸居士与上座中座多美饮食饱满,下座及沙弥与六十日稻饭胡麻滓合菜煮。 」是时罗睺罗羸瘦少气力,佛知故问罗睺罗:「汝何以羸瘦少气力? 」罗睺罗即说偈言: 「食胡麻油大得力,有食酥者得净色, 胡麻滓菜无色力,佛天中天自当知。 」 佛知故问罗睺罗:「是僧中谁作上座? 」答:「和上舍利弗。 」佛言:「比丘舍利弗不净食。 」长老舍利弗闻今日世尊呵言:「比丘舍利弗不净食。 」闻竟吐食出,尽寿断一切请食及僧布施,常受乞食法。 诸大贵人居士,欲作僧食,欲得舍利弗入舍,白佛:「愿佛勅舍利弗还受请。 」佛告诸人:「汝等莫求舍利弗使受请。 舍利弗性,若受必受、若弃必弃。 舍利弗非适今世有是性,乃前过去亦有是性,若受必受、若弃必弃。 汝等今听! 」尔时世尊广说本生因缘:「过去世时有一国王,为毒蛇所螫。 能治毒师,作舍伽罗咒,将毒蛇来,先作大火,语蛇言:『汝宁入火耶? 宁还嗽毒? 』毒蛇思惟:『唾竟,云何为命故复嗽? 已吐,不可还噉。 我宁入火死。 』如是思惟竟投身火中。 」佛语诸人:「蛇者今舍利弗是,此人过去世,若受必受、若弃必弃。 今亦如是。 」是时佛种种因缘呵舍利弗竟,告诸比丘:「从今日应行上座法。 云何应行? 若闻揵搥声、若时到声,应疾往坐处坐,观中座比丘、下座比丘,或有坐不应法者,若坐不应法者应示。 是比丘若不觉,应弹指。 弹指不觉,应语比座安祥语。 若上座施主与僧食时,不应先食。 待得遍,闻等供声乃食,一切僧应随上座法行。 」 佛在王舍城,王舍城中有居士,名尸利仇多,大富多钱财,有大德力,是外道婆罗门弟子。 此人疑沙门瞿昙有一切智不? 行到佛所问讯佛竟一面坐。 佛为尸利仇多说法示教利喜:「是应行、是不应行。 」种种因缘说法已默然。 居士尸利仇多闻法已,叉手向佛白佛言:「沙门瞿昙! 明日我舍食,怜愍故! 」以彼应度故,佛默然受请。 时尸利仇多见佛默然受,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三匝而还到舍。 于外门间作大火坑,令火无烟无焰,以沙覆上,如是心生口言:「若沙门瞿昙是一切智人,当知是事。 若非一切智人,沙门瞿昙并诸弟子,当堕此坑中。 」即入舍敷不织坐床、上敷白[叠*毛],如是心生口言:「若是一切智人,当知是事。 非一切智人,并弟子当堕。 」尸利仇多以毒和饮食,心生口言:「若是一切智人,当知是事。 非一切智人,当中毒死。 」早起遣使白佛:「饮食已办,佛自知时。 」尔时佛语阿难:「令僧诸比丘皆不得先佛前行,一切应在佛后。 」阿难受教,令诸比丘皆不得先佛前行,一切应在佛后。 令僧竟,是时佛着衣持钵在前行,诸比丘从佛后。 佛入尸利仇多舍,佛变火坑作莲华池,满中清净水,既甘而冷,水中有赤白种种色莲华,遍覆水上。 时佛与僧皆行广叶莲华上,告尸利仇多:「汝居士,当除心中疑,我实一切智人。 」佛作是语竟,入舍上不织床,变令成织,告尸利仇多:「汝居士! 当除心中疑,我实一切智人。 」是尸利仇多见二神力,信心即生清净,恭敬尊重于佛。 是时尸利仇多欢喜叉手,白佛言:「食中有毒,僧或得病,愿佛小待,更作饮食。 」佛言:「居士! 但施此食,僧不得病。 」佛告阿难:「僧中令未唱等供一不得食。 」阿难受教,即僧中令:「大德僧! 佛约勅,未唱等供一不得食。 」是时佛如是咒愿:「淫欲、瞋恚、愚痴是世界中毒,佛有实法除一切毒。 解除舍已,一切诸佛无毒。 以是实语故,毒皆得除。 」佛作是语,食即净无毒。 是时居士尸利仇多,从座起行澡水,手自斟酌多美饮食,饱满多美饮食。 饱满与竟,洗手摄钵,尸利仇多取小座具,于佛前欲听法,佛随意说甚深净妙法。 尸利仇多即于坐处得诸法法眼净。 如是尸利仇多,得法见法知法,善法净法心除疑悔,不信他法,得不随他语,佛法中得无畏力。 从座起头面礼佛足:「大德! 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持五戒为优婆塞。 」佛为尸利仇多,更多说法示教利喜。 佛从座起而还,以是因缘故会僧,会僧已告诸比丘:「从今日不得在佛前行,不得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前行。 从今日未唱等供不得食,若食得突吉罗罪。 」 憍萨罗国一住处,二部僧得衣物,比丘多、比丘尼少。 比丘言:「我取二分,汝取一分。 」比丘尼言:「中半分。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佛言:「比丘、比丘尼等分。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四分与第四分。 」 佛在王舍城,有居士名婆提,为佛及僧作房舍,极好庄严多备饮食。 多比丘会,千二百五十。 便有居士为大众布施衣物。 是居士言:「佛听于众中大声唱。 」是事白佛,佛言:「听布施时于众中大声唱。 」比丘平地立唱,众多不闻,是事白佛,佛言:「听座上立唱。 」立唱亦不闻,「高处立唱亦见亦闻。 」更有居士,见大众集布施衣物,作是言:「佛若听我衣摩罗、鞞诃罗施。 」佛言:「听摩罗、鞞诃罗施。 」众人言:「佛若听我人捉衣角去。 」曳土中或脚蹑上,是事白佛,佛言:「听着绳上系,两头各一人捉。 」中央故曳泥土中,是事白佛,佛言:「听作木叉擎。 」时小儿男女擎木叉,道中见人作伎乐饮食嬉戏,舍衣绳着一面,走往看失衣物,佛言:「若六岁以下至无岁,及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为五众担衣。 」居士更言:「佛听持香鑪在前。 」白佛,佛言:「听。 」时众默然行,诸外道人嫉妬言:「是沙门释子如担死人出无异。 」居士言:「佛若听我如世俗法作唱伎乐去。 」佛言:「听。 」有一居士见大众集,多施衣物。 居士言:「佛若听处处唱赞。 」佛言:「听。 」无人受是衣物,佛言:「听先作羯磨使一人受。 」无人守,佛言:「听作羯磨使一人守。 比丘无五法不应作羯磨受衣物。 何等五? 不知得不知不得、不知受得物、不知价、不知数、若着不知忆念处。 比丘有五法应作羯磨受衣:知得、知受得物、知价、知数、若着忆念处。 」 憍萨罗国一住处,二部僧得衣物,比丘尼言:「佛听我布施物各着一处。 」佛言:「听。 」诸比丘尼无人布施衣物、饮食、卧具、随病药,或有人少多与余人,轻笑言:「爱念妇故与。 」诸比丘尼白佛言:「听我施物还着一处。 」佛言:「听。 」无人分是衣物,佛言:「知分物人,应作羯磨。 无五法是比丘不应羯磨作分衣人。 何等五? 不知相、不知衣色、不知衣价、不知数、若与若不与不忆念。 比丘有五法应作分衣人:知衣相、知衣色、知衣价、知数、与不与忆念。 」诸比丘尼分衣时赞叹,是好、是不好,乱众,佛言:「分衣时不应赞叹,乱众故;应默然受衣分。 」 佛在舍婆提。 尔时祇洹有人,为新房舍因缘故作饮食,多比丘会,千二百五十。 诸比丘乱入乱坐乱食,无有次第,或有比丘先食入、或有比丘食时入、或有比丘食后入。 是事白佛,佛言:「应唱时到。 」虽唱时到,远处不闻。 是事白佛,佛言:「应打揵搥。 」虽打,远处不闻。 佛言:「应打鼓。 」平地打鼓,远处不闻。 佛言:「应立埵上打。 」亦不闻,佛言:「应高处立打,亦见亦闻。 」或时无有看食人,食未办未熟,虽时到食不好;或时有看食人,食办食熟时到食好。 是事白佛,佛言:「看食人应僧中作羯磨。 」 憍萨罗国一住处,二部僧得衣物,比丘少、比丘尼多,比丘言:「是衣物作中半,半与比丘僧,半与比丘尼僧。 」比丘尼言:「我本众少,诸比丘取二分,我等取一分。 今日多,何以与半分? 」是事白佛,佛言:「比丘、比丘尼应等分。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四分与第四一分。 」 有时檀越施僧食,在空露地,盘上有残饼,箧中有残饭,木瓫器中有羹。 诸外道异学嫉妬,持酒糟着诸饭羹中,如是思惟:「是食不净,使出家人不得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若可却者却,余可食之。 」若诸比丘共沙弥传钵食,比丘转食与沙弥,沙弥食转与比丘,比丘洗手更从沙弥受,意中疑:「此或不净食。 」便白佛,佛言:「若一心实与沙弥钵食,是为净。 」 诸沙弥持器瓫筐盔杓行食时,比丘为沙弥受食分。 若沙弥行食,比丘为受。 比丘心疑:「将非触食。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比丘受触无所犯。 」 诸比丘食竟,以食不净钵与沙弥白衣,沙弥白衣洗钵竟,还着诸瓫筐器中。 诸比丘思惟:「是或不净。 」佛言:「一心与净人钵,是为净。 」 诸比丘有檀越,施食在空地。 诸比丘食竟,舍诸食器去,风雨污泥不净。 佛言:「器物净洗应着覆处。 」 诸比丘二三用澡豆,腻故不尽,木刮却腻,与澡豆净洗。 取水极远,诸居士以水布施,居士言:「知水极远,何以大用水?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佛言:「若一心二、三遍,与澡豆净洗,是事应净。 」 时有潢水,僧取用,是中有象、马、驴、牛羊、猪狗,皆入中饮,屎尿不净;树叶华菓皆堕水中,烂臭不净。 是事白佛,佛言:「水中不净者可却便却,余水应饮。 」诸比丘白佛:「水浊醎,应得饮不? 」佛言:「先疑不净不应饮,若先不疑应饮。 」 憍萨罗国有一住处,僧得衣物施,非一切处在。 羯磨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是衣物应作二分,如是言:『是分属上座,是分属下座。 』如是言:『是分属下座,是分属上座。 』作竟即应羯磨竟。 异比丘来,不欲与不应与。 若不作如上法,不应受。 若受得突吉罗罪。 若不如是作出界,得突吉罗罪,亦应共异比丘分。 是衣物中应作价数:『如是分我应取,余残属汝。 我如是分我应受。 』若作如上法,应羯磨竟。 异比丘来,不欲与不应与。 若不如是作,应与余比丘分。 若不如上法,不应受出界,得突吉罗罪。 若一比丘言:『取是衣中一衣言我分,足余残属汝等。 』如是作应羯磨法竟,余法如上。 是衣物应与一比丘作羯磨。 云何应与? 一心会僧,应一比丘众中唱:『大德僧听! 是衣物,是住处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某甲僧羯磨与。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某甲比丘羯磨与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比丘受衣竟,不肯还归,作是言:「何处善法、善言、善施法与,都是僧中,我何以还归?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清净故与。 如是言,是比丘还归便好,不归应强夺。 是比丘应教突吉罗罪忏悔。 」 优波离问佛:「佛听诸比丘所着衣:覆身衣、拭身巾、拭脚巾、拭面巾、僧祇枝、泥洹僧,是衣名何等? 」佛言:「名波迦罗(晋言助身衣也)。 」 优波离问:「是衣云何受? 」答言:「是衣如是言:『是波迦罗衣我受用故。 』」「何等人边应受? 」佛言:「五众边应受。 」 优波离问佛:「上座比丘不聪明,作非法遮,如是成遮不? 」佛言:「不成。 」复问:「持戒作非法非善遮,如是成遮不? 」佛言:「不成。 」 优波离问佛:「如佛所说:『遮如法羯磨,不成遮羯磨。 』一切不成遮耶? 」佛言:「不也。 优波离! 或有沙弥,受具戒时心悔,不用受具戒,作是言:『我不用受具戒。 』是言成遮。 沙弥尼受六法,作式叉摩尼,作是言:『我不用受六法。 』是言成遮。 式叉摩尼受具戒时,作是言:『我不用受具戒。 』是言成遮。 若比丘有僧伽婆尸沙罪,与作波利婆沙、摩那埵、本日治,作阿浮呵那羯磨,是比丘言:『莫作,我不用。 』是言成遮。 若比丘十四人应僧中羯磨,作是言:『我不用。 』是言成遮。 」 优波离问:「有比丘被摈欲忏悔,忏悔时下意随僧法,界外得作羯磨解摈不? 」佛言:「不得。 作解摈者,得罪。 」 优波离问佛:「佛余处说:『有二因缘知破僧:一、僧中唱,二、受筹。 』有贼住,僧中唱行筹,是名破僧不? 」佛言:「不破。 」「与学沙弥,僧中唱行筹,是名破僧不? 」佛言:「不破。 」优波离问:「四人本白衣,众中唱行筹,破僧不? 」佛言:「不破。 」「数满,一比丘男根转为女,破僧不? 」佛言:「不破。 」 优波离问:「若草敷座、若长床,得共未受具戒人坐不? 」佛言:「可坐。 」「得共黄门坐不? 」佛言:「不可。 」「与学沙弥可共坐不? 」佛言:「可坐。 」「二与学沙弥,可共坐不? 」佛言:「不可。 」 优波离问佛:「几许为长床坐处? 」佛言:「极小床容四人坐处,是名为长床。 」 有居士于祇洹中作房舍,是房舍中比丘,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城乞食,居士见问:「汝何以乞食? 」比丘言:「不能得食故。 」居士言:「长老可还,我当为长老送食。 」言已便送。 比丘问:「是食与谁? 」使人言:「是食与僧。 」比丘即将使人,持食着僧食处。 是比丘明日更着衣持钵,入舍婆提乞食。 居士见复问:「长老何以乞食? 」比丘言:「无食故乞。 」居士言:「我昨日送食,何以不噉? 」比丘言:「汝所送食,我问使人:『是食与谁? 』使人言:『与僧。 』我即持着僧食处,是故不食。 」居士言:「我不为一切僧送食,为住我房中僧送食。 」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若施主供养物,为住房舍中僧,住房舍比丘应取。 」 有一居士于祇洹中作房,是居士过数日,到祇洹中欲听法。 入所作房,日暮打揵槌欲听法,诸比丘闇中坐说法,居士言:「大德然灯。 」比丘言:「无苏油。 」居士言:「我与大德遣人送。 」即送。 比丘言:「与谁? 」使人言:「与僧。 」比丘即将使人,持苏油着僧然灯处用。 居士余时到祇洹,入自所作房欲听法,如本日暮打揵槌,僧闇中坐说法,居士言:「大德然灯。 」比丘言:「无苏油。 」居士言:「我前与送,何以不然? 」比丘言:「汝送与僧,我便将使人,持苏油着一切僧然灯处。 」居士言:「我不与一切僧送苏油,为住房比丘送。 」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佛言:「若是供养物为住房中比丘,是物住房比丘应用,应分取涂脚苏油,革屣衣钵菓药亦如是。 」佛言:「若檀越言:『大德于中几时住,随大德所用听用。 』若言:『是物属汝听担出去。 』得持去。 」 诸比丘僧卧具,不着覆身衣便取用,僧卧具弊失色不好,垢臭有虱。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僧卧具,不听比丘不着覆身衣便取用。 若用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不知长几许作覆身衣? 佛言:「极下乃至能覆身三分。 何等三? 胸、腰、膝。 」 诸比丘不护惜用僧卧具,余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僧卧具不得不护惜用,若不护用得突吉罗罪。 五事不护惜。 何等五? 水、日、尘、垢、揩突,是为五不护惜。 」 诸比丘用僧卧具雨中立,卧具失色染汁流出。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不得着僧物雨中立,若立得突吉罗罪。 」 比丘用僧卧具向火炙身,是衣烟臭色弊减损脆烂襵皱,佛言:「着僧卧具不应向火炙身,若炙得突吉罗罪。 若被着嵴上向火炙身无罪。 」 比丘着僧卧具,入大小便处、入洗大小便处、入浴室,是衣卧具失色垢臭生虱。 佛言:「从今日不得着僧卧具衣入大小便处,及洗大小便处、入浴室。 若着入得突吉罗罪。 」 六群比丘欲剃发,一小比丘剃未竟、未着袈裟,六群比丘驱小比丘去:「汝小。 」佛言:「剃发时,小比丘有少许发在,不应驱去。 若驱去得突吉罗罪。 」 僧剃刀镊剪爪刀子,诸比丘已磨利欲用,六群比丘来驱去:「我上座! 汝小,与我用。 」诸比丘不与,斗诤骂詈。 佛言:「不应与,若有先受磨利者,用竟后应与他。 」 六群比丘见诸小比丘入大小便处、入洗大小便处,入驱去言:「我上座! 汝小。 」令诸无病者得病,病者增剧。 佛言:「大小便处、洗大小便处,后入者不应驱先入者出。 若驱得突吉罗罪。 」 六群比丘,浴室中语余比丘:「汝起去! 我是上座,汝小。 」佛言:「浴室中上座不应驱下座去,待出时。 若驱得突吉罗罪。 」 佛在舍婆提,时长老阿难在多众中说法,有第一上座来,阿难教起,第二、第三亦如是起,是众散去皆不一心。 诸白衣言:「大德! 此中无小食亦无中食,上座来何以起,使众散去破听法众? 若上座欲上座处坐,何以不先入? 是阿难说法,不知初不知后,不知次第不知因缘,为谁故说?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说法时听法时,上座来不应起,上座亦不应驱下座起。 若自起、若驱他起,俱得突吉罗罪。 」佛言:「若和上阿阇梨来,恭敬故起,不应语余人起。 若语余人起,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麁[打-丁+坒]长绳床上,听三人共坐。 若三岁中间得共坐,四岁不得共坐。 细[打-丁+坒]绳床上听二人共坐,独坐床上听一人坐。 」 有僧釜镬瓫,诸比丘用煮染汁竟着余处,持衣着染汁中,六群比丘来语余比丘:「与我釜瓫瓶,我上座,汝小,我欲用。 」持染汁泻着一物中竟,复泻着一物中,染汁渐少衣色变黑。 诸比丘不与,斗诤骂詈。 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与。 比丘若先取用竟,后应与上座。 」染汁残少许在,上座来索不欲与,佛言:「若少许残,可却着余处者,应与。 」 诸比丘取僧园中树木,用煮饭煮羹、煮肉、煮汤、煮药、煮染,旧比丘不喜,如是言:「我等经营种树木勤苦,汝等客比丘,不语我默然取烧。 」佛言:「应语旧比丘。 」佛言:「从今日僧园中树华,应取用供养佛塔及阿罗汉塔。 若有净人应使取菓噉,树上大木,四方僧应用作梁椽。 树皮枝叶,诸比丘自在用。 」 佛在舍婆提。 给孤独作祇洹竟,种种庄严,四事供养与僧。 诸比丘不受言:「佛未听我等受如是庄严房舍。 」是事白佛,佛言:「听受清净房舍。 」 六群比丘驱坐禅比丘:「汝起! 我上座,汝小。 」是事白佛,佛言:「坐禅时不应计大小,不应驱去。 若驱去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用僧水洗脚,六群比丘驱去:「汝小,我上座。 」是事白佛,佛言:「洗脚时不应计大小驱去。 若驱得突吉罗罪。 」 诸比丘促僧拭脚物浣捩晒,欲拭複罗革屣,六群比丘言:「汝起去,我上座,汝小,取拭脚物来我用。 」诸比丘不与,斗诤骂詈。 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与,若前人用竟应与。 」 有一住处,旧比丘属塔物自贷用。 是比丘死,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衣钵物还计直输塔,余残僧应分。 」 一住处一比丘,衣钵物为塔用。 是比丘死,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塔物计直还取,现前僧应分。 」 一住处一比丘,贷取四方僧物私用。 是比丘死,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财物还计直输四方僧,余残现前僧应分。 」 一住处一比丘,衣钵物贷四方僧用。 是比丘死,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衣钵物四方僧物计直还,现前僧应分。 客比丘、旧比丘亦如是。 」 一比丘衣钵寄居士,居士失去,是比丘往居士边索,居士言:「失。 」比丘言:「汝自失,我不失。 若失,汝自偿。 」诸比丘是事白佛,佛言:「若好看,失不应偿;若不好看,失应偿。 」 有贾客寄比丘衣物,比丘失去。 是贾客往比丘边索,比丘言:「失去。 」贾客言:「汝自失,我不失。 若失,汝自偿。 」诸比丘是事白佛,佛言:「若得自在,不应偿;若不得自在,应偿。 」 有居士祇洹中作房舍竟设饭食,众多比丘千二百五十。 是时四方国土不知法人皆来会,有布施诸比丘者,诸比丘咒愿时赞佛言:「佛大力大德! 」赞法大德大力! 赞僧大德大力! 赞大德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如是三宝无数无量阿僧祇。 是中或有人持佛名字、或人持法名字、或人持僧名字、或人持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名字、或人持无数无量阿僧祇名字,是大众会不久各还散去,是人辈各还田舍聚落。 余时诸比丘出诸国田舍乞,有持佛名字者言:「佛来,与布施。 」持法名字者言:「法来,与布施。 」持僧名字者言:「僧来,与布施。 」持舍利弗名字者言:「舍利弗来,与布施。 」持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无数无量阿僧祇如是等名字者言:「无数无量阿僧祇来,与无数无量阿僧祇布施。 」诸比丘不受是食。 是事白佛,佛言:「是边国人不知为是比丘故与食,而名与佛法僧、舍利弗、无数无量阿僧祇饮食,自在应受。 」 有比丘病,余住处有亲。 亲比丘来问讯,病比丘语坐。 坐已问讯,客比丘小住便起欲去。 病比丘言:「何以去? 」答:「我不持衣钵来。 」病比丘言:「我与汝衣。 」即与。 客比丘一处宿,明日担此衣去,病比丘见言:「我衣莫担去。 」客比丘言:「是衣实与我。 」病比丘言:「非常与汝,受故与汝。 」客比丘言:「是实常与。 」病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是非实与,清净故与,是比丘应还归衣。 软语归好,不归强夺取,教受突吉罗罪忏。 」 佛在祇洹精舍住,时火灾渐次来烧祇洹,是时佛咒愿言:「我一切漏尽真阿罗呵得佛道,是实语故火即灭。 」诸比丘持僧卧具出着一处,火灭后不知此诸卧具本属何房舍? 是事白佛。 佛言:「应作帜。 作帜故不可分别,应更作异相。 作异相故不可知,应作轮、应作券文、应作德字。 」如是作故不识,佛言:「应作字。 是物某甲、某甲居士所布施,属某甲、某甲房舍。 」是卧具物虽知有所属,复不知是物为属何重阁? 何者属上阁? 何者属中阁? 何者属下阁? 佛言:「应了了上作字,是属上、是属中、是属下。 」 给孤独居士作楼施僧,僧不受。 是事白佛,佛言:「听受楼。 」 给孤独居士施僧褥,僧不受。 白佛,佛言:「听受褥。 」 居士白佛:「愿听我缕文氍毺施僧。 」佛言:「除作女像,余尽听。 」 给孤独居士作五百独座漆画床并褥施僧,僧不受言:「佛未听我等畜如是上好独坐床。 」是事白佛,佛言:「听受如是净上好独坐床。 」 佛在舍婆提,居士给孤独死,以是故,祇陀槃那破坏无人治。 诸比丘是事白佛,佛言:「应作羯磨,如七法衣法中说。 」 佛在舍婆提。 诸人亲里死,以白[叠*毛]裹,弃着死人处,如是思惟:「是人死,用是[叠*毛]为? 持布施僧,可得福德。 」思惟竟,即持白[叠*毛]诣祇洹,布施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言:「佛未听我等受弃死人处衣物。 」是事白佛,佛言:「听受。 」 有一贫穷人死,以衣裹弃死人处,如是思惟:「是死人用是衣为? 当布施僧,可得福德。 」思惟竟即持诣祇洹,布施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言:「此衣无主,当从谁受? 」是事白佛,佛言:「无余人法应受。 」 彼人亲里死,如是思惟:「更用异衣裹。 异衣裹不净,还从比丘索本衣,裹送着弃死人处。 」诸亲里往到比丘所索本衣。 诸比丘不与。 是事白佛,佛言:「应与。 」亲里裹死人,如是思惟:「是衣不吉,裹二死人,谁当受者? 」并死人弃,弃竟还去,是衣即失。 诸比丘还从彼人索,答言:「已失。 」以是事白佛,佛言:「出来软语索得好,不得法应强索。 」 有一比丘赊酤酒,未偿便死。 酒主从诸比丘责酒价,诸比丘答:「此比丘在时何以不责? 」酒主言:「偿我酒价,不偿者出汝恶名声,释种沙门饮酒不肯偿价。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是比丘有衣钵物应用偿,若主无物应取僧物与偿。 何以故? 恐出诸比丘恶名声故。 」 佛在舍婆提。 舍婆提诸贾客欲发去,是估客道中空泽畏处,有极好精舍。 估客入精舍中,见诸比丘默然坐不眠不睡、坐禅入深禅定。 是估客见诸比丘,心生厚信清净,语诸子弟:「汝看少多有饮食者取来,布施是好比丘。 」子弟答:「更无余食,有少葡萄。 」估客言:「随少多与,若不布施无福德。 」即以葡萄施诸比丘。 诸比丘各各分,人得五枚。 诸比丘各各觅净人,或得或不得,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都合诸葡萄一处火净,应食。 」 佛在阿罗毗国。 诸上座比丘初夜坐禅,中夜各各还房宿,道中诸恶虫怖、师子怖、虎豹豺罴怖。 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然炬行。 」 末利夫人诣祇洹欲听法,诸比丘闇冥中说法,末利夫人言:「大德然灯。 」诸比丘答:「无苏油。 」夫人言:「我当送。 」后日即送。 诸比丘即然灯,着地不大明。 末利夫人即与灯树,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受灯树。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受灯树。 」 佛在王舍城。 六群比丘以不净脂,用师子、虎豹、豺罴脂涂脚已,到他象马牛羊驴廐中。 是畜生等闻脂臭,皆拽顿羁靽惊走。 诸人问:「畜生何以惊走? 」六群比丘言:「我有大威德神力,是故惊走。 」诸居士瞋呵骂言:「沙门释子自称:『善好有德。 』似如猎师,用恶兽脂涂脚,使畜生惊怖散走,而言:『我有大神力威德。 』」诸比丘少欲知足,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诸恶兽脂,不应用涂脚。 若用得突吉罗罪。 」 佛在舍婆提。 波斯匿王诣祇洹欲听法,其日布萨说戒,诸比丘言:「大王! 汝出! 我等欲作法事。 」王言:「我欲听法事。 」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未受大戒人前说戒法事。 」是王必欲得听,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听在波斯匿王等诸王前说戒。 大臣兵吏遣去,时波斯匿王得心清净。 」 有一人大有诸地布施诸比丘,诸比丘不受。 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众僧受用,作园林、别房、房舍、经行处受用。 」 五比丘着五三肘衣,入聚落乞食,是衣曳地,脚蹑土污风吹露身 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诸比丘受泥洹僧,着入聚落,泥洹僧长四肘广二肘。 」 阿罗毗国诸比丘,日日檐石土墼[鹿*瓦]甎泥土,治佛塔精舍,衣不净垢污行乞食。 诸居士瞋呵骂:「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诸外道婆罗门尚着净衣来乞食,是释子今着作垢衣来乞食,如作胡麻油人、如土作人。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若作时,听着内小泥洹僧。 」 佛在迦毗罗卫国。 诸贵释子出家,戏笑露胸行乞食。 婆罗门言:「诸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今戏笑露胸乞食,使众人见。 」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着僧祇枝用覆胸入聚落乞食。 」 诸比丘早起,入聚落乞食,得食着一面,待时当食。 是时大风雨,尘土入钵食中。 诸比丘心悔言:「是食更受,日时到,求净人不可得。 」诸比丘不得净人,日时欲过,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听五尘不受应食:米尘、穀尘、水尘、衣尘、风尘,是为五尘。 」 憍萨罗国诸比丘,得甘蔗作分,诸上座得多无齿,中座下座及沙弥得少,齿利噉即尽。 眼看上座欲更得,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饮食时,应等分。 」 憍萨罗国众多比丘夏安居,诸居士等见众多比丘,便欲次第请食。 若自减食分布施比丘,或半月食、或一月食。 诸比丘受食竟,自恣已夏后月,分衣物分食分竟,各各自出去。 余比丘憍萨罗游行,欲至舍婆提到住处,非时大雨堕。 诸比丘问:「是中有檀越能与食不? 」有比丘言:「无。 」问:「有僧食不? 」答:「本有僧食,夏后月安居竟,分衣物分食分已各自去。 」诸比丘少欲知足,闻是事心不喜,呵责诸比丘言:「何以名比丘,僧食物,夏安居竟各自分去?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竟,以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僧食不应分。 若分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听树下安居时,若有好树让上座,如树下露地亦如是。 有事应羯磨十四人。 」 佛在婆伽国。 国中有贵人子名满提,请佛及僧明日于舍食,佛及僧默然受请。 满提知佛受请,为佛作礼绕三匝还归,是夜办种种饮食布坐处,遣使白佛:「食具已办,唯佛知时。 」佛与比丘僧前后围绕俱入满提舍,佛在僧中敷座处坐。 满提子弟不信佛法僧,皆是婆罗门。 边国人下食时,不疾与、少与、不一心与,与时触比丘手。 比丘语言:「高举手莫触我手。 」子弟言:「我非白癞、非旃陀罗,汝等何以恶我?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佛言:「若不轻与得受。 若轻故触手不应受。 」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 是死比丘,以衣钵物寄比丘尼精舍。 诸比丘言:「我等应分。 」比丘尼言:「我等应分。 」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若比丘死前,寄比丘尼衣钵物,现前比丘僧应分。 」 憍萨罗国一住处,比丘尼死。 是死比丘尼,以衣钵物寄比丘精舍。 诸比丘尼言:「我等应分。 」比丘言:「我等应分。 」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若比丘尼死前,寄比丘衣钵物,现前比丘尼僧应分。 」 佛在舍婆提。 释子跋难陀死,衣钵直三十万两金。 憍萨罗国王波斯匿言:「是人无儿子故,是物应属我。 」佛遣使语波斯匿王言:「大王! 王赐城邑聚落人禀,颇少多与跋难陀禀分不? 」王言:「不与。 」佛言:「谁力故令得生活,是应分。 僧力故,今应取。 」王闻好教便止。 诸刹利辈言:「是比丘与我同姓同生,同是刹利种,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遣使语刹帝利言:「汝等作国事、大事、官事,颇问跋难陀不? 」答:「不问。 」「跋难陀不在时,汝作官事,颇待跋难陀不? 」答言:「不待。 」佛言:「跋难陀共僧羯磨,跋难陀不在时僧不羯磨,是衣钵物应属僧。 」诸刹利闻是好教便止。 诸亲族中表内外皆言:「是跋难陀是我伯叔、父舅、外甥、兄子,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遣使语言:「汝等嫁女、娶妇、会同、取与钱财,颇待跋难陀与分不? 」答言:「不。 」佛言:「诸与跋难陀衣食分者,应得是衣分。 跋难陀僧与食故,是衣钵物应属僧。 」诸亲族闻是好教便止。 跋难陀衣钵物寄在余处,是跋难陀于余处死,寄物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我等应分。 」死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我等应分。 」以是事白佛。 佛言:「是诸衣钵物,在界内现前僧应分。 」跋难陀衣钵物,处处出息与人,应异处死,异处人负其债,死后负债处诸比丘言:「是物我等应分。 」死处诸比丘言:「是物我等应分。 」佛言:「负债处界内,彼比丘应分。 」跋难陀衣钵物,保任出息余处死,余处出息,余处保任。 死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出息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保任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言:「保任处界内现前僧应分。 」跋难陀衣钵出息质物,跋难陀异处死,质物复在异处,取钱人亦在异处。 死处诸比丘言:「是财物应属我等。 」质物处诸比丘言:「是财物应属我等。 」取钱处诸比丘言:「是财物应属我等。 」佛言:「质物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跋难陀衣钵财物,与他作券出息,跋难陀异处死,取钱者在异处,作券人亦在异处。 死处诸比丘言:「是物应属我等。 」取钱处诸比丘言:「是物应属我等。 」有手执券处诸比丘言:「是物应属我等。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有手执券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若手执券、若质物,是二无异。 」 佛在舍婆提。 牟罗破求那比丘死,是衣钵物,本寄长老阿难。 牟罗破求那在异处死,长老阿难在异处,所寄衣钵物在异处。 死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长老阿难所住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寄衣钵物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阿难所在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 十诵律卷第六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2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