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八 内容: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八尊者胜友集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服过七日药学处第三十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竹依园中,由毕隣陀婆蹉依止弟子受恶触药,行与饮食更相杂糅或自类相染,亦复不知此等诸药何者应舍? 何者不应舍? 时与非时随意食噉。 因病药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如世尊说:「听诸病苾刍所有诸药随意服食,谓酥油糖蜜,于七日中应自守持触宿而服。 若苾刍过七日服者,泥萨祇波逸底迦。」言如世尊说者,谓于毗奈耶中说医药处。 言世尊者,举教主也。 病有二种:一、主病;二、客病。 由此常应于食噉时作疗病想,然后方食。 因明瞻病所有行法,若邬波驮耶、若阿遮利耶,若亲教弟子、若依止弟子、同邬波驮耶、同阿遮利耶及亲友知识,当于病者好心瞻视。 若无依怙,此应合众共看、或作番次。 若同界者,日应三回往问。 看病之人于病者处置诸坐物,令问疾者坐,诸问疾人不应久住。 若病人贫无药直者,师主知识等应为办之、或施主边求、或用僧伽物、或窣覩波物、或幡盖等庄严之具,依价卖之以供药直。 若后病差应偿,若无力者不还无犯。 大师之子是父财故,若看病苾刍供给病者,除性罪已,余皆应作。 若病者命欲终时,其看病人应移病者,置私卧具上善为方便,勿令瞋恼。 若索衣钵等,应急呈现。 身亡之后所有丧事,若亡者无物,用僧伽物;或看病人为病者乞。 若有病人为病所困,便将衣钵随处布施,其受施者不应即分,应于余日问其进不? 若重索者应还,若言不取者应分。 然诸病人及瞻病者,所有行法随教应作,不依行者得恶作罪。 言随意者,谓随顺病人所宜之事。 言服食者,谓听噉嚼。 言诸药者,总有四种:一、时药;二、更药;三、七日药;四、尽寿药。 然此四种皆能疗疾,并名为药,病者所须非无病者。 即此四种服食之时,皆应先作疗病心已,然后受用。 言时药者,谓五正食:一、麨;二、饭;三、麦豆饭;四、肉;五、饼及五嚼食等。 此并时中合食,故名时药。 言更药者,谓八种浆。 云何为八? 一、招者浆(西方树名,亦名颠呾梨角,同皂荚。 其味如梅角,宽一两指、长三四寸)。 二、毛者浆(即芭蕉子,以少胡椒安在果上,手极捼之,皆变成水)。 三、孤洛迦浆(状如酸枣)。 四、阿说也子浆(是菩提树子也)。 五、乌昙跋罗浆(其果大如李)。 六、钵鲁洒浆(其果状如蘡薁子)。 七、蔑栗坠浆(即是蒲萄果)。 八、渴树罗浆(形如小枣,甜而澁,树多独立,形若椶榈。 此等诸浆皆须净洗手、净滤漉,然后堪饮)。 除此八已,若橘柚、樱梅、甘蔗、糖蜜等,亦听作浆。 味若甜者,应知醋及醋浆醋果,依夜分齐故,名更药。 言七日药者,谓酥油、粆糖及蜜。 言尽寿者,有其五种:谓根、茎、叶、华、果。 根谓菖蒲、薑、藕须。 茎谓天木、旃檀。 叶谓瓜叶、楝叶。 华谓龙华、莲华。 果谓诃梨得枳、菴摩洛迦、鞞醯得枳、胡椒、荜茇。 又有五种黏药:一、阿魏;二、乌糖;三、紫矿;四、黄蜡;五、诸余树胶。 又有五煎灰药:一、[麸-夫+广]麦灰;二、[麸-夫+广]麦芒灰;三、油麻根灰;四、牛膝草灰;五、诸余杂灰。 此等诸灰水淋煎之,随意应用。 又有五种盐药:一、先陀婆(因河为名);二、毗邓伽(因水为名);三、骚跋折攞(因山为名);四、鹘路磨(因地为名);五、三没达攞(煮海为之)。 又有五种澁物药:一、菴摩洛迦;二、诳婆;三、瞻部;四、失利洒;五、高苫薄迦(此并树名,东夏既无,不可翻也)。 斯等咸是举类而言,若更有余用皆无犯。 时药者,谓于时中食噉,不许非时。 若苾刍等病困,余药不除,医令与食者,应在屏处非时噉食,无犯。 然此四药各随强势而服用之,谓前前强、后后弱,时长是弱、时促为强。 若后三药与初相杂者,应随势而服,后二随一、后一随一,时过分限皆不应服。 若乌鵄、鵰鹫、白鹭、鸺鶹、象马、龙蛇、猕猴、犬狢、食尸禽兽,并不应食。 若皮是不净,其肉筋骨亦皆不净。 不食彪残及以人肉。 若食人肉得窣吐罗罪。 凡行食时,若有肉食,上座应问:「此是何肉?」观彼答已,知是合食,方可食之。 若上座不言,次座应问,若不问者俱得恶作。 有三种肉是不应食:若见、若闻、若疑,为我杀害而噉食者,得越法罪。 或有病人医处方药,随病所宜听食人肉。 若性不便见时变吐者,应以物掩目令其噉食。 食了除去,安余美膳方解掩物。 其肉,应令敬信之人于彼屠处而简取之。 不应饮人乳,作药服者无犯。 有五种人听于小食时食五正食:一、病人;二、看病人;三、客初来至;四、将欲行者;五、守寺人。 若在俭时,于小食上亦听食饭。 若寺内无净地处与食同宿,内煮自煮皆不应食,惟除俭年。 若煮饭欲熟,鱼肉、果菜其色变,常煎乳三沸。 若无净人,溢时须触者,食之无犯;若不食者应施贫人。 若先有施主设食之时,后更有人持饭来施,问先施主方可受之。 若有施主称三宝名,以衣食等施苾刍者,应返问彼:「所云佛陀即两足尊耶?」若云:「如是。」便不应受。 若彼报云:「仁即是我佛陀者。」应受。 达摩、僧伽准此应问。 凡于食处涂拭令净,地敷净叶不应足踏叶上。 若至牧牛人处乏少水者,酪浆饭汁洗足无犯。 或于俗家已足食竟,若有余食更欲食者,即用前受重食无犯。 若须残食应自持去。 若施主持食别在众前,施心已成,事急须去,无人授者,苾刍应作北洲想,自取而食。 菴没罗果,核未成者不应食,若核成者无犯。 又更药者,有六种醋物:一、大醋;二、麦醋;三、药醋;四、小醋;五、酪浆;六、鑽酪浆。 此等醋物饮用之时,应以少水渧之作净,绢叠罗滤色如竹荻,时与非时病及无病随意饮用。 大醋者,谓以粆糖和水置诸杂果、或以蒲萄木榓余甘子等,久酿成醋。 麦醋者,谓磨[麸-夫+广]麦等杂物,令碎酿以成醋。 药醋者,谓以根茎等药酸枣等果渍之成醋。 小醋者,谓于饭中投热饙汁及以饭浆,续取续添长用不坏。 酪浆者,谓酪中浆水。 鑽酪浆者,谓鑽酪取酥余浆水是。 若粆糖以水和者,体若未变,应加守持为七日药。 诸杂果等欲作浆者,若时中受取,净手搦碎水和澄清,但持中饮;若在非时自料理者,听非时饮;若令未近圆人作者,时非时得饮。 若欲作浆齐更饮者,时中料理,时中受取,对人加法至初夜尽自取而饮;若过此时便不应饮。 时中饮者随滤不滤,非时饮者必须澄滤。 其六醋物准此应知。 又七日药者,一受已后作法守持,齐七日内食之无犯。 若有病缘非时须服,欲求他授复无净人,应七日守持、或时随路自持而行。 有五种人得守持七日药:一、行路人;二、断食人;三病人;四、守护寺人;五、营作人。 作粆糖团须安麨末是作处净,非时得食。 行路之时,若以粆糖内于米中,手拍去米应食。 若置麨中,应以水洗;若黏着者,竹片刮除重以水洗,食之无犯。 若不能令无染涉者,先水洗已手捼令碎,投以净水将物滤之,不由此染便成染过,非时得饮。 然此糖等,时与非时、病及无病食皆无犯。 应知更药及以尽寿,类此应知。 许五种脂时中煮熟,滤使净洁,从他受取作法守持,乃至病差随意应服。 虽复病差亦得畜持,拟为余人须者应与,或可安在瞻病堂中,若有须者任彼服用,若不尔者得恶作罪。 不如法脂不应噉食,若涂身灌鼻及以揩身者无犯。 甘蔗、牛乳、油麻及肉,若苾刍非时受取非时料理,虽滤守持并不应食。 若蜜以水渧净,时与非时随意应食。 有智猨猴、智马、智象及以师子虎豹等脂,用涂足者,得恶作罪。 又尽寿药者,若患疥者应用前五种澁果阴乾擣末,以水熟煎,先揩疥疮,后将汁洗。 若病差已同前五脂,余尽寿药随病所须,如药事中说。 若患眼者,医人处方,用五安膳那注眼者无犯(但是眼药咸名安膳那也):一、华安膳那;二、汁安膳那;三、末安膳那;四、丸安膳那;五、骚毗罗安膳那。 若病差安置亦同前法。 若是华药安盆器中,汁药安小合内,末药置在筩里,后二安置帒中,或可以物裹而系之,不依教者得越法罪。 不应为严身故庄注其眼,应畜二种注眼药鎚:一、熟铁;二、赤铜。 凡曝药时或阴乾、或日晒,天雨将至,无未近圆人自收无犯。 若药相杂,简取应用。 若有病缘,医人教服非常药者,亦应服之。 为消诸毒故,令信心者为取。 此有四种:一、新生犊子粪尿。 二、掘路陀树灰、或菩提树灰、或乌昙跋罗树灰。 三、甘草灰。 四、入地四指,取其下土四事和擣、或涂或服。 若苾刍无病,蒜胡葱泽蒜并不应食,为病服者无犯。 凡食荤辛应知行法,若服蒜为药者,僧伽卧具大小便处咸不应受用。 不入众中、不礼尊像、不绕制底,有俗人来不为说法,设有请唤亦不应往,应住边房。 服药既了,更停七日待臭气销散,浴洗身衣并令清洁,其所居处牛粪净涂。 若服胡葱应停三日,泽蒜一日。 若欲停贮先陀婆盐者,内牛角中还将角合,或以蜡裹能令不销。 问:「颇有一物成四药耶?」「有,谓甘蔗,体是时药、汁为更药、糖为七日、灰为尽寿。」自余诸物类此应知。 此四药中或不受不守持、或受而不守持、或守持而不受,咸不应食;若受而守持者应服。 若于寺界内不净地中有果树者,子不合食。 若净地生、堕不净地,若经宿者亦不应食。 若净地果树还落净地,虽复经夜应食。 诸有制听不依行者,随一一事得恶作罪。 于药所须器具杂物亦皆听畜,谓函杓、大钵、吸咽鼻筩。 此筩法,长十二指,应以铁作,或一[此/束]、双[此/束],吸咽入鼻可治诸疾。 饮药铜盏、贮药之合、承足小枮斯等器物,咸不得以宝作。 若须煖水应作铁鎚,安鼻着锁烧令极热,投之于水。 先置净水、次安触水,病人浸身。 听畜铁槽及木槽等,煎药所须用铜铁釜。 若营作时所须釜凿鎌刀器物,杵石并轴须涂足等油及油器,此并应畜。 器有三种:大者一抄,小者半抄,此内名中。 诸杂类人既出家已,不应辄显昔时技业,亦不得畜工巧器具。 若先是医人,听畜针筩及盛刀子帒;若先书人,听留墨瓶。 又诸苾刍,为遮雨热听持伞盖,其盖应织竹缝叶及用布等,不应全白状似人王,亦不凋饰及用孔雀毛等。 若无雨热即不应持。 其柄不应宝作及涂赤色,亦不大长量与盖等。 若入聚落不应正擎,应偏持而去。 若乞食时恐天雨者,亦应持行柄应护净。 初入村时应寄俗舍,乞食既了应取而还。 为寒热故,开皮革屣。 若有棘刺沙砾之处,底应二重,足柔软者不令生苦,乃至六重过便不合,富罗顶帽听着无犯。 又寒雪国着立播衣及厚大帔,随意披服。 为除极热听畜诸扇。 此有二种,谓多罗叶及以衣角、或复竹等,并不应宝作,亦不用宝钉校凋装。 为遮蚊虫听作拂扇,或用麻紵白[叠*毛]破衣诸叶,其马尾等不应为拂,若为僧伽受取无犯。 为持瓶钵听畜网络,若患肩痛应挂杖头荷之而行。 有二种人开许乘舆:一、谓老弱;二、谓病苦。 诸有病人听带杂香及香涂身,不应入众及为俗人说法,设有请唤亦不应往。 若后病愈,并应除弃香熏之衣,咸须净洗并身沐浴,方可如常。 无病为者得恶作罪。 或有信心以馨香物持来奉施,宜应受取安在床头、或涂户扇时以鼻嗅,能令眼明;华亦如是。 或时施主请食之时,以诸涂香涂苾刍足,应受勿遮,食了之时即应洗去。 若复有时为讲诵故,踞师子座几桉承足,桉有涂香应将物替,方以足蹑。 余义已了。 言诸药者是总摽,言此中所论但唯七日。 言酥者,是牛羊等。 摽油者,谓苣藤蔓菁及木榓等,并五种脂,如法澄滤。 蜜谓,蜂蜜。 糖谓蔗糖。 此中酥者,亦摄生酥;糖摄石蜜。 然诸病缘不过三种:谓风、热、痰癊。 此三种病,三药能除。 蜜及陈沙糖能除痰癊,酥与石蜜除黄热病,油除风气。 稀糖一种能除三病。 言七日者,举其极时,中间多少随意服之。 言应自守持者,谓在时中先净洗手受取其药,对一苾刍置左手中,右手掩上作如是说:「具寿存念! 我苾刍某甲有是病缘,此清净药我今守持,于七日内自服,及同梵行者。」如是至三。 应知尽寿及以更药,皆准此法而守持之。 言触宿而服者,谓得自触共宿而食,不须更受。 时、更、尽寿未越期限,皆无自触等过。 药有二种:谓时、非时。 从旦至中名之为时,过中已后总名非时,时与非时听食无犯。 言若过食者,八日已去名之为过,服食生犯故。 此中犯者,若苾刍须酥药等,或一、或多、或月一日、或于余日得而守持,于七日中应服。 若日欲满,或时全弃、或与净人、或与余人、或求寂、或涂足等用,若异此者随有少多,至八日时得舍堕罪。 若月一日守持七日药或一或多,至第二日更得余药,亦复守持随意应食,至日欲满准前处分。 若不尔者,至八日时尽泥萨祇。 如是乃至第七日得,由初日染,咸犯舍堕。 既守持讫,应生心念:「我此药七日当服。」若不标心服食,咽咽得恶作罪。 若不须满七日,欲少日守持者,可随日而称,此据极时故。 言七日日满作满想疑,得泥萨祇。 不满作满想疑,得恶作罪。 不满不满想、满不满想无犯。 为好容仪或着滋味、或求肥盛、或诈伪心服食诸药,皆恶作罪。 受七日药正服之时,应告同梵行者,作如是语:「我已一日服药讫,余六日在,我当服之。」乃至七日皆应准知。 上来已依别别学处随有相应略说其事,次于三十事中总决其要,若苾刍随犯一一泥萨祇罪。 其物不舍、夜不为隔、罪不说悔,或于三中阙一不作,若更得余物、或同类、或异类,谓诸衣物网络水罗及腰絛等,但是出家沙门资具而受畜者,初入手时即得泥萨祇罪,由前罪势相染生故。 无犯者,谓物已舍、复为间隔、罪已说悔。 言舍物者,谓持有犯物舍与无犯清净苾刍。 言间隔者,谓今日舍衣,至第三日明相出已方名为隔,由其中间全隔一日故。 有处说云:「唯经一宿。」其罪说悔者,谓说露其罪。 为三事已方取本物。 舍物之时,咸对别人不应对众,设令对众亦不应共分此物,除第二钵,此钵令舍与众故。 诸衣服等对近圆人,金银等宝对未近圆人及在家俗人,其七日药对非近圆等,瞋夺他衣还彼夺处。 凡舍物时所对之人,有其四种,谓:可委信不解律藏、或解律藏不可委信、或俱非、俱是。 应持犯物对第四人而为舍法应如是说:「具寿存念! 此是我物犯舍堕,今舍与具寿随意所为。」此物如前作间隔已,应还彼苾刍,告言:「具寿! 此是汝物,可随意用。」犯罪苾刍应对一苾刍,随其所应具威仪已,应如是说:「具寿存念! 我苾刍某甲畜长衣,犯泥萨祇波逸底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各有方便突色讫里多罪(随犯应说)。 此所犯罪,我今于具寿前并皆发露说罪,我不覆藏。 由发露说罪故得安乐,不发露说罪不安乐。」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彼应问言:「汝见罪不?」答言:「我见。」「将来诸戒能善护不?」答言「善护。」所对苾刍应云:「尔。」其说罪者报言:「善。」若受舍人得他物已不肯还者,应强夺取,此乃为作净法故舍,非决心舍。 诸余舍法,准此应知。 ◎九十波逸底迦法总摄颂曰:故妄及种子,不差并数食,虫水命伴行,傍生贼徒请。 初别摄颂曰:妄毁及离间,发举说同声,说罪得上人,随亲辄轻毁。 故妄语学处第一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具寿罗怙罗,诸人来问世尊所在,妄说方处以恼于他。 又因室罗伐城法手苾刍共南方善论义师,剋日论义,遂便诡诈而不往赴,欺诳于彼。 由违心事覆藏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故妄语者,波逸底迦。」故者,是决定心,表非谬误。 言妄语者,谓对了知人违心异说,作诡诳言,名为妄语。 此中妄语始从二种,极增至九。 言九种者,谓五部罪及四破行。 八谓三根及五部罪。 七谓三根及四破行。 六谓三时及以三根。 五谓五部罪。 四谓四破行。 三谓三根。 又有三种,谓妄语人生如是念:「我当妄语、我正妄语、我已妄语。」二谓正妄语时及妄语已。 是故妄语极少唯二,无有一种成妄语者。 言入波罗市迦妄语者,谓自称言得上人法。 入僧伽伐尸沙妄语者,谓以无根毁他净行。 入窣吐罗妄语者,谓在众中非法说法。 入突色讫里多妄语者,谓说戒时自知有犯,作覆藏心默然而住。 入波逸底迦妄语者,除向所说四种妄语,诸余妄语皆是波逸底迦,由罪事殊妄成五部。 言波逸底迦者,谓是烧煮堕恶趣义。 又波逸底迦但目于堕,烧煮指其堕处,虽复余罪皆是其堕,依共许声斯得堕称。 犹如瞿声目其行义,于人等处行义亦通,众许瞿声,于牛处转。 堕亦如是,故无有过。 又诸学处于方便位,皆悉许有不敬圣教波逸底迦,据斯少分堕义皆通。 若实不见闻觉知,言见闻觉知,皆得堕罪。 若忘不忘、或疑不疑、于不见等处有见等想、于见等处有不见等想,起决断心违情而说;或于见等四事之中,更互而说;或时忘一余皆不忘、或时疑一余皆不疑,参杂而说,意欲迷彼。 一一说时,各各得罪。 起心欲诳,得责心罪。 乃至发言前人未解,咸得对说恶作之罪。 语所言事身亦表知,同得本罪。 实见见想而言不见者,得根本罪。 实见生疑便云:「我见。」或云:「不见。」得恶作罪。 若实不见而有见想,说见无犯。 若实不见而有疑心,便云:「我见。」得恶作罪。 此皆由想有差别故而罪轻重,然于境事或有或无。 若苾刍身着俗衣、或外道服,他有问言:「汝是何人?」答云:「俗人。」或云:「外道。」者,得波逸底迦。 凡着外道服及作俗形者,得恶作罪。 若作裸形外道容仪者,得窣吐罗罪。 不由于此,便成舍学。 无犯者,称彼三根、依想陈说。 此妄语罪,四支成犯:一、是苾刍;二、作妄心;三、说语分明;四、前人领解。 所余学处与言相应者,咸应类知。 佛之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 毁訾语学处第二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骂诸苾刍为挛跛等。 由出家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毁訾语故,波逸底迦。」言毁訾语者,明所犯事。 故者,第五转声目因起义,由此为因,得波逸底迦罪;若无故字,义不相属。 诸余故字类此应知。 若苾刍作毁訾意、或由瞋忿、或因傲慢,于苾刍处八种毁訾,不问前人生耻不生耻,咸皆有罪。 言八种者,一、氏族;二、工巧;三、形相;四、疾病;五、破戒;六烦恼;七、无戒;八、非类。 言氏族者,谓婆罗门、刹帝利、薜舍、戍达罗。 若言:「汝是婆罗门、刹帝利种。」得恶作罪,由作毁他心故。 若言:「婆罗门、刹帝利所有工巧汝当学之。」亦恶作罪。 若言:「汝是薜舍、戍达罗种,或下贱所生。」皆得本罪。 言工巧者,营业不同,复有多种,谓捕鱼人、客缝人、铁瓦、竹木、剃发等人;舞乐、奴婢、贱品、佣赁,以斯等业讥骂前人;或言:「汝当学此。」或言:「汝当营作。」言形相者,谓挛跛、侏儒等。 言疾病者,疥癞、痈疽等。 言破戒者,谓五部罪等。 言烦恼者,谓瞋恨恼嫉等。 言无戒者,谓先犯重人,谓求寂时及近圆后而犯重禁、或近圆日众不和合,是贼住人、半择迦类、坏苾刍尼、或是非人狂心恼逼聋盲瘖痖。 此等诸事毁訾他人,若实若虚,他领解时咸得本罪。 言非类者,如言:「汝是苾刍尼、式叉摩拏、室罗末尼罗、室罗末尼离。」皆得恶作罪。 若毁苾刍尼乃至俗人,咸得恶作。 若苾刍尼毁苾刍尼时,亦得堕罪;若毁苾刍等,得恶作罪;若求寂等,于苾刍等以上诸事而毁訾言,咸得恶作。 诸余学处类此应知。 对中方人作边地语、对边地人作中方语,若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恶作罪。 为书印等亦皆恶作。 此事此事想,于六句中四犯、二无犯。 其无犯者,若以种姓简名而说,谓婆罗门苾刍某甲。 又无犯者,先非恶心错误而说、或为教诲意、或作饶益心,犯缘同上。 离间语学处第三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因六众苾刍依门徒事。 由摄受门徒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离间语故,波逸底迦。」言苾刍离间语故者,谓作恶心令他离间而发其语,或求资生、或作无益、或性嫉妬、或为福业事,谓读诵依止等。 若苾刍于一离一、于一离二、于一离多、于一离众;或于二离一等,乃至于众离众,句亦如是。 然于此中事有轻重,罪名无别。 若苾刍有离间意,向余苾刍作毁訾语,欲令斗诤,言:「某甲苾刍曾于某处,数作如是不饶益语。」作此语时得恶作罪。 若以氏族等而陈说者,随事轻重得罪不同。 为离间语时,令他解了便得本罪,不要待他为离间事,或身在空前人在地、或身在地前人处空、或身在界内他在界外、或身在界外他在界内、或俱界内、或俱界外,皆得本罪。 若离授学人同善苾刍、或于求寂离间苾刍、或复翻此及先犯人等,并得恶作。 为离间意他不了时,但恶作罪。 此事此事想,六句如上。 其无犯者,作利益心、或于恶友令其离间,犯缘同上。 发举殄诤羯磨学处第四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如法羯磨,殄诤已而更发举。 由起诤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和合僧伽如法断诤事已,后于羯磨更发举者,波逸底迦。」言知者,谓知羯磨事是如法,或自能知、或因他知。 言和合者,非是别住也,谓诸苾刍界内和合现前作法,应与欲者与欲、应呵者不呵。 有十四人是不应呵:一、愚小者,谓思其恶思说其恶说,不应为事而强为之。 二、无知者,谓不持三藏。 三、不分明者,谓不闲文义。 四、不善巧者,于诸言义不善分别。 五、无羞耻者,谓犯波罗市迦。 六、有瑕隙者,谓曾斗诤人。 七、在界外者,谓居界外或虽界内而离闻处。 八、异居者,谓居界内而处于空。 九、治罚者,谓在界内被众舍置。 十、言无轨则者,谓具口四过。 十一、舍威仪者,谓从座起去。 十二、不住本性者,谓苾刍学处不肯勤修,于非所为而常乐作。 十三、尽形治者,谓授学人。 十四、众为作如法羯磨。 何者是应呵人? 谓清净人,言有轨则,住在众中威仪不舍,住本性人。 若秉非法羯磨呵并成呵,虽为其人秉如法事,情不乐欲呵亦成呵,如差十二种:若求寂及正学女为受具时、或求寂女与二六法及与遍住,乃至出罪,若解其事呵亦成呵。 言僧伽者,谓四人等,若少一人非僧伽故,作法不成。 若以授学人而足众数、或以俗人、或扇侘类、或先犯重、或坏尼者、或造无间、或是外道、或归外道者、或贼住者、或众不和、或不共住、或行遍住、或是聋人、或不解语、或党足非党、或复翻此、或众在地彼在空中、或时翻此,用如此等足众数者,不成作法,得恶作罪。 若众为众作羯磨者,得窣吐罗罪,以是破僧方便故。 言如法者,谓如佛所说法如人和,名为如法。 若异此者,名为非法。 此有五种:一、非法别;二、非法和;三、如法别;四、似法别;五、似法和。 言非法者,谓不合解而解,或白二、白四不作白而作羯磨,或复翻此,是名非法。 言似法者,谓不合羯磨而作羯磨、或前作羯磨后作白,是名似法。 羯磨之法,过便成就、减则不成,若以授学人等为行筹者,应知此亦不成羯磨。 若为作舍置羯磨,当时睡者闻白亦成,若睡眠入定人但得闻白咸成足数,或时合众既作白已并皆睡者亦成舍置;若于睡时而作白者,不成舍置。 若作白时有难事起,乃至一人得闻其白,亦成舍置。 乃至七种羯磨有成不成,准上应说。 苾刍羯磨,望苾刍尼所作羯磨,其事皆别,唯除二部共所作法。 言诤事者,事是诤所依,由託此事诤竞便生。 诤有四种:一、评论诤事;二、非言诤事;三、犯罪诤事;四、作事诤事。 此中差别有其多种,如广文说。 言如法断诤事已除灭者,谓事消殄。 言发举者,谓于其诤善为断讫,恶心遮止欲毁破故,名为发举。 此中犯者。 若知此评论诤事、或余诤事如法除殄,为除殄想、或复生疑而毁更发举,得波逸底迦。 不如法殄作如法想疑而遮止者,得恶作罪。 法与非法作非法想而发举时,二俱非犯。 有五种人发举羯磨:一、是主人;二、秉法人;三与欲人;四、述情见人;五、是客人。 于所秉事若初中后咸悉知者,名为主人。 当时众内秉羯磨者,名秉法人。 有缘不集名与欲人。 于此诤中宣陈己见,名述情见人。 有五种人非法宣陈己见:一、别部住人;二、未近圆人;三、已被治人;四、法所被人;五、犯重人。 此五言时咸非应法。 若于初中后不能了知,名之为客。 前三发举,便得本罪;后二破时,但得恶作。 苾刍毁尼,亦得恶作。 若发举时,以言告彼前人知解,便得本罪。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学处第五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善知身相,见诸女人说其阴处,有异记验因为说法,招致讥嫌,遂便遮制。 由观利益,复更开听齐五六句。 时六众苾刍故增句说,以猕猴等为有智人,因说法事淫染过限,待缘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波逸底迦。」言女人者,谓能解知善恶言义。 言法者,谓是如来亲所宣说,或声闻所说亦名为法。 言过者,谓于五六语更多为说。 言五六者,五谓五蕴,如言色是无常,受想行识亦复无常。 六谓六根,如言眼是无常,乃至意亦无常。 五六相应所有言语,名五六语。 此中犯者,谓过五至六、过六至七。 其无犯者,对有智男子,谓是人趣识善恶言、或在家人、或出家者,言说容仪皆无淫滥,名有智人。 又有释云:「设对女人说亦无犯。 犹如舍戒对有智男,虽曰女人智同男子,由对此女无邪说故。」又无犯者,谓于阁上为说五语,下至中层足成六语,下至地时加至七语。 此由处别,虽说无犯。 或时彼女所诵之业过数谘问、或是聪明转生疑问、或苾刍语吃、或性急频言、若答若过并皆无犯。 无智男子无想及疑等、若过五六语作过五六想疑境想,句数如上应思。 若半择迦等、或无识知人、或蔑戾车、或眠醉入定、或愚憃、或男无欲意女有染心、或时翻此,皆得恶作。 纵是聪敏,亦不应说。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八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1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