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内容: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五古吴蕅益沙门 智旭 汇释○三过一月衣戒。 大乘为众不犯。 自为亦犯。 若比丘。 衣已竟。 迦絺那衣已出。 若比丘得非时衣。 欲须便受。 受已。 疾疾成衣。 若足者善。 若不足者。 得畜一月。 为满足故。 若过畜。 尼萨耆波逸提。 缘 有比丘僧伽梨弊坏。 十日中更不能办。 恐犯前戒。 同伴为白佛。 因听畜长衣乃至满足。 六群有粪扫衣及余种衣。 同者不足。 取中粪扫衣浣染。 四角头点作净。 持寄亲友比丘已。 人间游行。 受寄者以其行久不还。 便出晒之。 诸比丘问知。 白佛结戒。 释 时者。 无迦絺那衣。 自恣后一月。 若有迦絺那衣。 自恣后五月。 非时者。 若过此限。 相 若十日中同衣足者。 应即裁割。 或线拼。 或缝作衣。 或净施。 或遣与人。 不尔者。 十一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若同衣不足。 至十一日同衣足。 即应裁割等如上。 不尔者。 十二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乃至二十九日。 亦如是。 若至三十日。 不论足不足同不同。 应即日裁割等。 不尔者。 三十一日明相出。 尽舍堕。 比丘尼舍堕。 善见律云。 若二十九日得所望衣细。 先衣粗。 先衣说净。 新得衣复得一月。 为望同故。 若望得衣粗。 复得停一月。 如是展转随意所乐。 为欲同故。 莫过一月。 ○四取非亲里尼衣戒。 此是遮罪。 大乘不论亲里非亲里。 但观可取不可取。 然在末法。 尤宜避嫌。 若比丘。 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除贸易。 尼萨耆波逸提。 缘 有一比丘。 着弊纳僧伽梨。 莲华色比丘尼见已发慈愍心。 即以所著贵价衣易之。 后着此弊衣见佛。 佛言。 不应如是。 听汝畜持五衣完坚者。 余衣随意与人。 何以故。 妇人着上衣服。 犹尚不好。 何况弊衣。 乃集众结戒。 是后诸比丘皆畏慎。 不敢从亲里尼取衣。 佛言。 若是亲里。 筹量知有无。 可取不可取。 故听。 又祇桓中二部僧得施衣共分。 时比丘误得尼衣。 尼误得比丘衣。 尼持衣至僧伽蓝中相易。 比丘更白世尊。 乃听贸易。 释 亲里者。 父母亲里。 乃至七世有亲。 贸易者以衣贸衣。 以衣易非衣。 或以非衣易衣。 针筒刀线乃至一丸药等。 相 余四众突吉罗(沙弥。 取非亲里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衣。 皆突吉罗。 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 取非亲里比丘沙弥衣。 亦皆突吉罗也)。 不犯者。 为僧为佛图取。 五分律云。 从非亲里式叉摩那沙弥尼取衣。 突吉罗。 若亲里犯戒。 邪见。 从取衣。 突吉罗。 根本律云。 非亲里。 非亲里想。 或生疑。 皆舍堕。 亲里。 非亲里想。 或疑。 得恶作罪。 不犯者。 若尼将衣施僧。 或为说法故施。 或为受具时施。 或见被贼故施。 或尼多获利养。 持衣物到苾刍所。 置地求受。 弃之而去。 取亦无犯。 萨婆多论云。 取应量衣。 舍堕。 取不应量衣物等。 突吉罗。 ○五使非亲里尼浣衣戒。 大乘同学。 末法尤所当戒。 若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若染。 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缘 迦留陀夷。 与偷兰难陀比丘尼露形而坐。 欲心相视。 失不净污安陀会。 尼请浣之。 取不净着口中及小便道中。 后遂有身。 诸尼诘知其故。 白诸比丘。 转白世尊。 诃责结戒。 于是诸比丘各畏慎。 不敢令亲里尼浣染打故衣。 佛更增非亲里之言。 释 故衣者。 乃至一经身着。 善见律云。 得使出家女乃至孙女浣。 不得使出家妇。 儿妇浣。 非亲故。 相 若浣。 若染。 若打。 各一舍堕(衣但一舍即净堕罪有三须悔)。 使浣染打。 彼不浣染打。 各一突吉罗。 使非亲里式叉摩那沙弥尼。 突吉罗。 使非亲里尼浣染打新衣。 突吉罗。 余四众突吉罗。 僧祇律云。 若为二师持衣使尼浣。 越毗尼罪。 为塔僧使尼浣染打。 无罪。 十诵律云。 先自小浣。 更令浣等。 皆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 此戒应量不应量衣。 一切犯。 摩得勒伽云。 使非亲里尼浣尼师坛。 舍堕。 浣褥枕等。 突吉罗。 附 律摄云。 凡洗浣衣。 有五种利。 除臭秽气。 虮虱不生。 身无瘙痒。 能受染色。 堪久受用。 不浣衣者。 翻成五失。 着染色衣。 亦有五利。 顺圣形仪故。 令离傲慢故。 不受尘垢故。 不生虮虱故。 触时柔软易将护故。 过分浣衣。 有五种失。 能令疾破故。 不堪苦用故。 受用劳心故。 无益烦劳故。 障诸善品故。 着好染衣。 亦有五失。 自长骄恣。 生他妒心故。 令他知是治容好色故。 能令求时多劳苦故。 能障善品事故。 过染损衣。 用不牢故。 过打亦有五失如上。 ○六从非亲乞衣戒。 大乘为众生故不同学。 然须筹量施主堪与不堪。 若比丘。 从非亲里居士。 若居士妇乞衣。 除余时。 尼萨耆波逸提。 余时者。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 是谓余时。 缘 舍卫城有长者诣园游观。 回车诣祇桓精舍。 见跋难陀释子。 礼敬听法。 跋难陀说法开化。 劝令欢喜。 长者问何所须。 报言。 无所须。 长者固问。 报言。 止止。 即使我有所须。 不能见与。 长者复请。 乃言。 汝所著者可与我。 时长者身着贵价广长白氎衣。 报言。 明日来至我家中。 我当相与。 跋难陀固求不止。 长者不悦。 脱衣与之。 乘车着一衣入城。 守门者疑被贼劫。 长者具说因缘。 居士讥嫌。 故制。 于是诸比丘畏慎。 不敢从亲里索衣。 佛更增非亲里之言。 后有众比丘。 在拘萨罗国安居竟。 执持衣钵。 往世尊所。 昼日热不可行。 夜行失正道。 为贼所劫。 露形立祇桓门外。 诸比丘疑为尼犍子。 报优波离。 问知其故。 即借衣着。 见佛。 佛慰问。 具白因缘。 佛乃制裸形行。 突吉罗。 尔时当以软草若树叶覆形。 应往寺边。 若先有长衣。 应取着。 若无者。 知友比丘有长衣。 应取着。 若知友无。 应问僧中有何等衣应分。 若有者。 当与。 若无者。 应问有卧具不。 若有者。 当与。 若不与者。 应自开库看。 若有褥。 若地敷。 若氎。 若被。 应擿解取裁作衣以自覆形。 出外乞衣。 时诸比丘。 不敢持此处物往彼处。 佛言。 听。 时诸比丘夺失烧漂衣。 畏慎不敢着僧衣。 佛言。 听着。 彼得衣已。 僧衣不还本处。 佛言。 不应尔。 若得衣已。 应浣染缝治安本处。 若不尔。 如法治。 时有比丘夺失烧漂衣。 畏慎不敢从非亲乞衣。 佛言。 听。 乃更结此戒文。 相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不犯者。 或为他乞。 他为己乞。 不求而得等。 僧祇律云。 若自乞。 使人乞。 作寒热相乞。 说法乞。 得者皆舍堕。 若乞漉水囊。 小补衣物。 系头物。 裹疮物。 衣褋。 衣中一条。 皆不犯。 若为二师乞。 越毗尼罪。 为塔僧乞。 不犯。 根本律云。 乞时得恶作罪。 所得衣物。 若价若色若量。 与所乞相应者。 舍堕。 不相应者。 无犯。 毗婆沙云。 二人共乞一衣。 突吉罗。 为他索。 突吉罗。 得应量衣。 舍堕。 得不应量衣。 突吉罗。 从亲里贫乏者索。 突吉罗。 与少更索多。 突吉罗。 若非亲里先请与衣。 后贫乏从索。 突吉罗。 与少更索多。 突吉罗。 为他索。 亦突吉罗。 摩得勒伽云。 从非人畜生天边乞衣。 不犯。 辩 问。 四分为他乞不犯。 僧祇及萨婆多皆结吉罗。 此复何从。 答。 见他贫苦而生慈愍。 四分许其无愆。 欲他为我而作方便。 婆沙所以结过。 此必论心。 乃可定夺。 ○七过受衣戒。 此是遮罪。 大乘为众生故不同学。 随施应受。 若比丘。 失衣夺衣烧衣漂衣。 若非亲里居士居士妇。 自恣请多与衣。 是比丘当知足受衣。 若过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众比丘遇贼失衣。 来到祇桓。 有优婆塞多持好衣。 随诸比丘意取。 比丘自有三衣。 报云不取。 六群语言。 何不取与我等。 若与余人耶。 诸比丘遂取与之。 少欲者嫌责白佛。 故制。 释 若失一衣。 不应取。 若失二衣。 余一衣或二重三重四重。 应擿作一一衣。 若三衣都失。 应知足受。 知足有二种。 一者随居士所与衣受之(不应多索)。 二者三衣也(三衣之外不应多受)。 若居士自恣请多与衣。 或细。 或薄。 或不牢。 应取作二重三重四重。 当安缘。 当肩上贴障垢腻处。 应安钩钮。 若有余残。 语居士言。 此余残衣。 裁作何等。 若檀越言我不以失衣故与。 我自欲与大德耳。 彼若欲受者便受。 相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八求益衣价戒。 大乘同制。 即是恶求多求。 若比丘。 居土居士妇。 为比丘办衣价。 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 先不受自恣请。 到居士家如是说。 善哉居士。 为我买如是如是衣与我。 为好故。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有一比丘入舍卫城乞食。 至居士家。 闻居士夫妇。 共议办跋难陀衣价。 还以报跋难陀。 跋难陀问知其家。 明日往语之言。 若欲与我衣者。 当如是广大作。 新好坚致。 中我受持。 居士讥嫌。 故制。 是后居士自恣请言。 大德须何等衣。 比丘意疑不敢答。 又有居士欲作贵价衣。 比丘知足。 欲须不如者。 亦意疑不敢随意索。 佛言。 先受自恣请者不犯。 释 求有二种。 一求价。 乃至增一小钱。 二求衣。 乃至增一线。 相 求而得。 舍堕。 不得。 突吉罗。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不犯者。 或为他求等。 五分律云。 若从亲里索好。 突吉罗。 律摄云。 从天等乞。 或乞缕缋及小帛片等。 不犯。 ○九求合买衣戒。 缘起犯不犯等悉同前。 若比丘。 二居士居士妇。 与比丘办衣价。 持如是衣价。 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 先不受居士自恣请。 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言。 善哉。 办如是如是衣价与我。 共作一衣。 为好故。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十索衣过六反戒。 此是遮罪。 大乘同学。 若比丘。 若王。 若大臣。 若婆罗门。 若居士。 居士妇。 遣使为比丘送衣价。 持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 彼使人至比丘所。 语比丘言。 大德。 今为汝故。 送是衣价。 受取是。 比丘应语彼使如是言。 我不应受此衣价。 我若须衣。 合时清净。 当受。 彼使语比丘言。 大德有执事人不。 须衣比丘应语言有。 僧伽蓝民。 若优婆塞。 此是比丘执事人。 常为诸比丘执事。 时彼使往至执事人所与衣价已。 还比丘所如是言。 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 我已与衣价。 大德知时。 往彼当得衣。 须衣比丘。 当往执事人所。 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 应语言我须衣。 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 若得衣者善。 若不得衣。 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立。 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 得衣者善。 若不得衣。 过是求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从所得衣价处。 若自往。 若遣使往。 语言。 汝先遣使持衣价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竟不得衣。 汝还取。 莫使失。 此是时。 缘 罗阅城一大臣。 遣使持衣价与跋难陀。 跋难陀将此使入城。 持衣价与亲旧长者掌之。 异时大臣问使人言。 跋难陀着不。 报言。 不着。 即更遣使索还衣价。 跋难陀乃疾至长者家索衣。 时城中诸长者集会。 先有制。 不至者罚钱五百。 长者报言。 大德小待。 我赴会还。 跋难陀不允。 长者为作衣竟。 会坐已罢。 输钱五百。 即与居士共相讥嫌。 故制。 释 僧祇律云。 三返往索。 六默然住时。 或缓期。 或急期。 云何缓急。 若索衣时。 答言尊者更一月来。 比丘满一月往索。 若复言更一月来。 仍满一月往索。 若复言更一月来。 又满一月往索。 过三月已。 不得复索。 若言半月。 十日。 乃至须臾。 过三须臾。 不得复索。 六反默住亦尔。 过六月乃至六须臾已。 不得复往。 若语物主时。 物主言。 我先施比丘。 随方便更索。 尔时得如前三反语索。 六反默住。 善见律云。 若不口语索。 得十二默然求。 若一语索。 破二默然。 二语索。 破四默然。 乃至六语索。 破十二默然。 相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十诵律云。 是比丘语衣主已。 有余因缘到执事处。 若问何故来。 答言。 我有余事故来。 若言持是衣去。 答言。 我已语衣主。 汝自往共分了。 若言但持去。 我自解语衣主。 尔时受衣持去。 不犯。 根本律云。 若苾刍遣使报已。 彼执事人来作是语。 圣者可受此衣。 应报言。 此衣我已舍讫。 汝当还彼送衣来处。 如是报者善。 若取衣者。 舍堕。 若执事人言。 圣者可受此衣。 彼之施主。 我共平章。 令其心喜。 若如是者。 取衣无犯。 ○十一蚕绵卧具戒。 大乘为众生故得畜。 然不应自受用。 缁门警训云。 央掘经言。 缯绵皮物。 若展转来。 离杀者手。 施持戒人。 不应受者。 是比丘法。 受者非悲。 南岳道休二师。 不衣绵帛。 并服艾絮。 故南山律师云。 佛法东渐。 几六百载。 惟斯衡岳。 慈行可归。 问。 既不许野蚕绵。 复听用羊毛等。 并是众生身分。 何故一许一遮。 答。 蚕绵及毛。 虽同是众生身分。 但煮茧专为取绵。 杀羊不专为毛。 又卧具所须。 约绵则生命甚多。 约毛则生命尚少。 此等戒法。 重在消息人情。 不必充类致尽也。 若比丘。 杂野蚕绵作新卧具。 尼萨耆波逸提。 缘 六群作新杂野蚕绵卧具。 至养蚕家索绵。 报言。 待蚕熟时。 六群在边住待。 看彼曝茧。 蚕蛹作声。 居士讥嫌。 故制。 根本律云。 外道嫌贱。 作如是言。 若用此者。 杀多有情。 如何以好衣食。 施彼秃人断物命者。 乃至佛闻。 故制。 释 杂者。 若毳。 若劫贝。 拘遮罗乳叶草。 若刍摩。 若麻。 僧祇律云。 憍奢耶有二种。 一者生。 二者作。 生者细丝。 作者纺丝。 相 自作。 教他作。 成。 尽舍堕。 不成。 突吉罗。 为他作。 成。 不成。 尽突吉罗。 是中舍者。 若以斤斧细斩和泥涂壁涂埵。 余四众。 突吉罗。 不犯者。 若得已成者。 斧斩和泥涂壁埵。 僧祇律云。 若作三衣。 若经。 若纬。 若中。 若边。 若间紃。 若缘。 若细褋。 若补。 作成。 舍堕。 受用。 越毗尼罪。 应僧中舍。 僧不应还。 亦不得余用。 正得敷地及作帘帐(下二戒并同)。 五分律云。 应舍与僧。 不得舍与余人。 僧以敷地。 或敷床上。 除舍褥比丘。 余一切僧随次坐卧。 虽不自作。 不使人作。 他施而受。 亦舍堕。 辩 此中舍法。 当准五分。 大意众僧得畜。 不得私畜。 正与大乘教意相符。 ○十二作黑卧具戒。 大乘同学。 义亦如前。 若比丘。 以新纯黑羺羊毛作新卧具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毗舍离诸梨车子。 多行邪淫。 以纯黑羊毛作[叠*毛]。 被体夜行。 使人不见。 六群效而作之。 梨车语言。 我等为淫欲故。 汝等作此。 何所为耶。 比丘白佛。 故制。 释 纯黑者。 或生黑。 或染黑。 相 犯轻重同上。 余四众突吉罗。 不犯者。 作枕。 作一切小用等。 五分律云。 应舍与僧。 僧以敷床。 不得敷地。 余如上说。 十诵律云。 不犯者。 为塔为僧作。 ○十三不杂色作卧具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 作新卧具。 应用二分纯黑羊毛。 三分白。 四分牻。 若比丘。 不用二分黑三分白四分牻作新卧具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六群作纯白卧具。 居士讥嫌似王若大臣。 故制。 释 牻色者。 头上毛。 耳毛。 脚毛。 或余牻色毛。 若作四十钵罗卧具。 二十钵罗黑。 十钵罗白。 十钵罗牻。 若作三十二十钵罗者。 类此减之(十诵律云。 一钵罗。 此四两也)。 相 犯轻重同上。 余四众突吉罗。 不犯者。 若得已成者。 割截坏之。 若作枕。 作小用等。 十诵律云。 用黑乃至多一两。 舍堕。 用白乃至多一两。 突吉罗。 用牻乃至减一两。 舍堕。 律摄云。 或黑者易得。 余色难求。 斤数减增。 并成非犯。 ○十四卧具不满六年持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 作新卧具。 持至六年。 若减六年。 不舍故。 更作新者。 除僧羯磨。 尼萨耆波逸提。 缘 六群嫌卧具或重或轻或薄或厚。 不舍故。 更作新者。 藏积众多。 故制。 后一比丘得干痟病。 有因缘欲游人间。 粪扫卧具重。 不堪持行。 诸比丘白佛。 佛听僧与彼作。 白二羯磨。 相 犯轻重同前。 余四众突吉罗。 僧祇律云。 僧中舍已。 僧不应还。 僧得受用。 但不得衬身(次戒同)。 ○十五坐具不帖故者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 作新坐具。 当取故者纵广一磔手帖着新者上。 坏色故。 若作新坐具。 不取故者纵广一磔手帖着新者上。 用坏色故。 尼萨耆波逸提(余四部中。 俱云佛一磔手)。 缘 佛在给孤独园。 遣人请食。 诸佛常法。 诸比丘受请后。 遍行诸房。 见故坐具处处狼藉。 乃令比丘作新坐具。 取故者纵广一磔手帖着新者上。 坏色故。 六群不依佛诲。 故结此戒。 僧祇律云。 世尊以五事利益故。 五日一按行僧房。 一者声闻弟子不著有为事不。 二者不着世俗言论不。 三者不着睡眠妨行道不。 四者观病比丘不。 五者为年少新出家比丘。 见如来威仪庠序。 起欢喜心。 释 五分律云。 佛一磔手。 方二尺。 坏好色者。 随意覆新者上。 根本律云。 为坏色者。 欲令其得坚牢故。 相 余四众突吉罗。 不犯者。 自无故者。 得已成者。 他为我作。 纯故者作。 十诵律云。 若减取作乃至半寸。 突吉罗。 附 律摄云。 尼师但那。 应两重作。 叠为三分。 应截断作叶。 与三衣叶同。 十诵律云。 不应取单尼师坛。 不应离尼师坛宿。 ○十六持羊毛远行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道路行得羊毛。 若无人持。 得自持乃至三由旬。 若无人持。 自持过三由旬。 尼萨耆波逸提。 缘 跋难陀道路行。 多得羊毛。 贯杖头担在道行。 居士嫌责为贩卖羊毛。 故制。 相 自持过三由旬。 舍堕。 令余人持。 无犯。 若于中间助持。 突吉罗。 令余四众持过三由旬。 突吉罗。 除羊毛。 持余拘遮罗等过三由旬。 突吉罗。 若担余物。 着杖头行。 亦突吉罗。 余四众突吉罗。 五分律云。 应使净人担。 若无净人。 乃听自持。 不得担担头戴背负。 犯者突吉罗。 萨婆多摩得勒伽云。 空中持羊毛去。 与化人持去。 皆突吉罗。 附 律摄云。 凡诸苾刍。 不应负担。 ○十七使尼染羊毛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六群使大爱道比丘尼浣染擘羊毛。 染色污手。 往见世尊。 世尊问知其故。 诃责六群结戒。 是后比丘畏慎。 不敢使亲里尼浣染擘。 佛更开之。 相 浣染擘。 各一舍堕(一舍三堕如前说)。 使浣不浣等。 各一突吉罗。 使非亲里余二女众。 突吉罗。 余四众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 使浣染僧物。 突吉罗。 ○十八受金银戒。 此是遮罪。 大乘为众生故听受。 然须净人掌举。 设无净人者。 心不染着。 亦得自捉。 若贪心自畜。 即是多欲不知足。 名染污犯。 故警训云。 一田宅园林。 二种植生种。 三贮积谷帛。 四畜养人仆。 五养系禽兽。 六钱宝贵物。 七毡褥釜镬。 八象金饰床及诸重物。 此之八名。 经论及律。 盛列通数。 显过不应。 又律经言。 若有畜者。 非我弟子。 由此八种。 皆长贪坏道。 污染梵行。 有得秽果。 故名不净也。 涅槃云。 若诸弟子。 无人供须。 时世饥馑。 饮食难得。 为欲护持建立正法。 我听弟子受畜金银车乘田宅谷米。 贸易所须。 虽听受畜如是等物。 要须净施笃信檀越。 若比丘。 自手捉钱若金银。 若教人捉。 若置地受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罗阅城有大臣。 与跋难陀亲善。 彼于异时。 大得猪肉。 敕其妇留分与之。 时城中节会日。 作众伎乐。 竟夜不眠。 大臣儿饥乏问母有残肉不。 母言。 唯有跋难陀分在。 儿即取五钱与母言。 持此钱更市肉与之。 晨朝跋难陀诣大臣家。 妇语其故。 即索钱寄市肆上而去。 居士及王大臣皆共讥嫌。 惟珠髻大臣。 善为说法解释。 既解释已。 往白世尊。 世尊赞其所说。 多有所益。 大臣当知。 日月有四患。 不明。 不净。 不能有所照。 亦无威神。 云何为四。 阿修罗。 烟。 云。 尘雾。 是日月大患。 沙门婆罗门亦有四患。 不明。 不净。 不能有所照。 亦无威神。 云何为四。 不舍饮酒。 不舍淫欲。 不舍手持金银。 不舍邪命自活。 是四大患。 时少欲比丘。 亦嫌责跋难陀。 白佛结戒。 相 是中舍者。 若彼有信乐守园人。 或优婆塞。 当语言。 此是我所不应。 汝当知之。 若彼人取。 还与比丘者。 当为彼人物故受。 敕净人使掌之。 若得净衣钵针筒尼师坛。 应贸易受持之。 若彼优婆塞取已。 与比丘净衣钵尼师坛针筒。 应取持之。 若彼取已不还者。 令余比丘。 语言。 佛有教。 为净故与汝。 汝应还彼比丘物。 若余比丘不语者。 当自往语言。 佛有教。 为净故与汝。 汝今可与僧。 与塔。 与二师。 与同学知识。 或还本主。 何以故。 不欲使失彼信施故。 若不语彼人知是看是者。 突吉罗。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第三分云。 有比丘在塳间得钱。 自持来。 佛言。 不应取。 彼比丘须铜。 佛言。 打破坏相。 然后得自持去。 僧祇律云。 病人得使净人畜。 莫贪着。 若犯舍堕物。 僧中舍已。 不得还彼比丘。 僧亦不应分。 若多者应着无尽物中。 所生息利。 得作房舍中衣。 不得食用。 比丘凡得钱。 及安居讫得衣直。 不应自取。 当使净人知。 若无净人。 指脚边地语言。 是中知。 着地已。 自用草叶砖瓦等遥掷覆上。 待净人来令知。 随国土中所用。 若铜钱。 铁钱。 胡胶钱。 皮钱竹筹。 悉不应捉。 或有国土所用。 相不成就。 或相成就。 国所不用。 捉者皆越毗尼罪。 国所不用。 相不成就。 作铜铁捉。 无罪。 五分律云。 僧应白二羯磨。 差一比丘作弃金银及钱人。 彼比丘应弃此物着坑中火中流水中旷野中。 不应志处。 若捉着余处。 不得更捉。 彼比丘不应问僧此物当云何。 僧亦不应教作是作是。 若不弃不问。 而使净人贸僧衣食来与僧。 僧得受。 若分者。 惟犯罪人不得受分。 不犯者。 虽施比丘。 比丘不知。 净人受之。 为买净物。 有诸比丘欲远行。 从长者索道粮。 彼即使人赍金银钱物送之。 既至所在。 所长甚多。 使还白主。 主言。 我已为施。 不应还取。 汝可持至僧坊施僧。 佛言。 听净人为僧受之。 以易僧所须物。 诸比丘不应知事。 十诵律云。 自手取宝若少。 应弃。 若多。 设得同心净人。 应语言。 我以不净故。 不应取。 汝应取。 净人取已。 语比丘言。 此物与比丘。 比丘言。 此是不净物。 若净当受。 若不得同心净人。 应作四方僧卧具。 应入僧中言。 诸大德。 我自手取宝。 得波逸提罪。 我今发露。 不敢覆藏。 悔过。 僧应问。 汝舍是宝不。 答言。 已舍。 僧应问。 汝见罪不。 答言。 见罪。 僧应语言。 后莫复作。 若言未舍。 僧应约敕令舍。 若不约敕。 一切僧得突吉罗。 若约敕而不舍。 是比丘突吉罗。 根本律云。 若为修营房舍等事。 应求草木车乘人工。 不应求金银钱等。 若捉方国共所用钱。 犯舍堕。 若捉非方国所用钱。 得恶作罪。 若捉赤铜鍮石铜铁铅钖者不犯。 若有他施衣价。 欲须便受。 受已。 即作彼人物心而持畜之。 应委寄净人使持。 不应自捉。 若无净人持物。 对一苾刍作如是语。 具寿存念。 我某甲。 得此不净物。 我当持此不净之物换取净财。 如是三说。 随情受用。 勿致疑心。 若复僧寺有去惊怖。 所有塔僧金银钱宝。 应牢藏举。 方可移去。 若无深信净人居士。 应使求寂。 求寂亦无。 苾刍自手穿坑藏举。 如我为难所开事者。 难去之后。 则不应行。 律摄云。 若安居时。 施主持衣价与苾刍众。 即作委寄此施主心而受取之。 应求信敬净人居士为净施主。 作施主物想执捉。 无犯。 若无施主可得。 应持金银等物。 对一苾刍说言。 具寿存念。 我某甲得此不净财。 当持此不净财换取净财。 如是三说。 应自持举。 或令余人举之(按怀素所集羯磨。 亦复采取此法。 此在末世。 诫为易行方便。 断宜遵奉矣)。 若苾刍。 于行路中。 得金银等。 为道粮故。 应自持去。 或令净人及求寂持去。 应知求寂于金银等。 但制自畜。 不遮执捉。 证 大般涅槃经云。 若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 金银珍宝。 谷米仓库。 牛羊象马。 贩卖求利。 于饥馑世。 怜愍子故。 复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 不受而啖。 如是等语。 所不应依。 附 善见律云。 有四种受用。 一者有惭愧用。 谓无惭愧人亲近有惭愧人。 是名有惭愧受用。 二者无惭愧用。 谓有惭愧人亲近无惭愧人。 是名无惭愧受用。 得罪。 有惭愧人亲近无惭愧人。 后必随其作恶。 故名无惭愧人。 无惭愧人亲近有惭愧人。 必当改恶修善。 是名有惭愧人。 三者有法用。 谓有惭愧人依法而得。 四者无法用。 谓无惭愧人不依法得。 若得此物。 如得毒药无异。 僧祇律云。 有一比丘。 将一沙弥归看亲里。 路经旷野。 中有非人。 化作龙形。 右绕沙弥。 散华赞言。 善哉。 大得善利。 舍家出家。 比丘到亲里家问讯已。 欲还时。 亲里妇言。 汝今还去。 道迥多乏。 可持是钱市易所须。 沙弥受取。 系着衣头。 中道非人复化作龙。 左绕沙弥。 以土坌上。 说如是言。 汝失善利。 出家修道而捉钱行。 沙弥便啼。 比丘顾问其故。 答言。 我不忆有过。 无故得恼。 师言。 汝有所捉耶。 答言。 持是钱来。 师令弃已。 非人复来如前供养。 比丘以是因缘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沙弥持金银钱。 若比丘。 使沙弥最初捉金银钱者。 越毗尼罪。 若见沙弥先已捉。 后使捉者。 无罪。 ○十九卖买宝物戒。 大乘同制。 若比丘。 种种卖买宝物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跋难陀往市肆上。 以钱易钱持去。 居士讥嫌。 故制。 钱有八种。 金钱。 银钱。 铜钱。 铁钱。 白镴钱。 铅锡钱。 木钱。 胡胶钱。 相 舍法同上。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不犯者。 若以钱贸璎珞具。 为佛法僧。 若以璎珞具易钱。 为佛法僧。 律摄云。 若为三宝出纳。 或施主作无尽藏。 设有驰求。 并成非犯。 然此等物出利之时应一倍纳质。 求好保证。 明作契书。 年终之日。 应告上座及授事人。 皆同使知。 或复告彼信心邬波索迦。 ○二十贩卖戒。 大乘同制。 若比丘。 种种贩卖。 尼萨耆波逸提。 缘 跋难陀在无住处村中。 持生姜易食而去。 舍利弗乞食至卖饭家。 彼即索价。 又舍卫城有外道。 得一贵价衣。 持至僧伽蓝贸易。 跋难陀语言。 明日来。 即其夜浣故衣。 捣治光泽如新。 晨朝易之。 外道得衣。 还所止园中。 示诸外道。 中有智慧者。 语言。 汝为他所欺。 此外道即持衣欲相还。 跋难陀不允。 外道讥嫌。 故制。 释 种种贩卖者。 以时易时。 以时易非时。 易七日。 易尽形寿。 易波利迦罗。 以非时易非时。 易七日。 尽形寿及时等。 乃至以波利迦罗易时非时等。 卖者。 价直一钱。 数数上下。 增言直三钱五钱。 买亦如是。 相 种种贩卖。 得者舍堕。 不得。 突吉罗。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不犯者。 与五众出家人贸易。 自审定不相高下。 不与余人贸易。 若使净人贸易。 若悔者应还。 若以苏易油。 以油易苏。 僧祇律云。 若肆上物先有定价。 比丘持直来买。 置地时。 应语物主言。 此直。 知是物。 若不语默持去。 越毗尼罪。 若彼物应直五十而索百钱。 比丘言我以五十。 知是。 如是不名为下。 若比丘。 知前人欲买物。 不得抄买。 买者越毗尼罪。 若作是念。 此后谷当贵。 籴时越毗尼罪。 粜时舍堕。 若恐某时谷贵。 我今籴此谷。 依是得诵经坐禅行道。 到时谷大贵。 食长。 与二师。 或作功德。 余者粜得利无罪。 买钵买药等亦尔。 五分律云。 若欲贸易。 应使净人。 语言。 为我以此物易彼物。 又应心念。 宁使彼得我利。 我不得彼利。 若自贸易。 应于五众中。 若与白衣贸易。 突吉罗。 根本律云。 若为利买。 不为利卖。 买时恶作。 卖时无犯。 若不为利买。 为利故卖。 买时无犯。 卖时舍堕。 若向余方买物而去。 元不求利。 到处卖时。 虽得利无犯。 律摄云。 若卖买时。 不依实说。 或以伪滥斗称欺诳于他。 得妄语罪。 获物之时。 犯盗。 凡持财物欲卖买时。 先须定意无求利心。 随处获利。 悉皆无犯。 尼陀那云。 苾刍不应为他俗人断价。 不应酬价高下。 若无俗人代酬。 应可二三得自酬价。 过此得恶作罪。 十诵律云。 以此不净物买食。 口口突吉罗。 买衣。 随着波逸提。 若共贸物。 前人心悔。 应还。 若过七日。 不应还。 若以减价索他贵衣。 突吉罗。 若必须是物。 三索不肯者。 应觅净人使买。 萨婆多论云。 宁作屠儿。 不为贩卖。 一切欺害故。 此贩卖物。 设与众僧作食。 僧不应食。 作四方僧房。 不得住中。 作塔作像。 不应向礼。 又云。 但佛作意礼(作意礼者。 不必身口致礼也。 所以如此严拒绝者。 正恐无惭之辈。 妄以供养三宝为有功德。 侥幸补过耳)。 凡作持戒比丘。 不应受用此物。 若此比丘死。 此物应羯磨分(既死则无复贪心可长。 故仍同亡比丘物。 羯磨分之)。 ○二十一畜长钵戒。 大乘为众生故不同学。 若比丘。 畜长钵不净施。 得齐十日。 过者。 尼萨耆波逸提。 缘 六群畜钵。 好者持。 不好者置。 有居士诣房观看。 讥嫌如陶师卖瓦肆。 故制。 阿难得苏摩国贵价钵。 欲奉大迦叶而适不在。 恐犯此戒。 佛问迦叶几时当还。 报言十日。 乃听畜齐十日。 释 钵有二种。 铁钵。 瓦钵。 根本律云。 上钵受二升米饭。 中者升半。 小者一升。 相 十日中所得钵。 若得若不得。 至第十一日明相出。 尽舍堕。 余如长衣戒说。 比丘尼舍堕。 律摄云。 若减量。 若过量。 若拟与余人出家近圆。 济其所用。 虽不分别。 无犯。 若为贮羹菜。 或用饮水。 畜二小钵。 及安盐盘子并匙。 悉无犯。 又于大钵之中随容小钵。 若顺所须。 多畜非犯。 应更畜一大钵。 防阙事故。 萨婆多论云。 若畜长白铁钵。 瓦钵未烧。 一切不应量钵。 突吉罗。 第三分云。 键[金*咨]小钵次钵。 听不作净施畜。 五分律云。 若得二钵。 应问师。 何者胜。 师若不善分别。 应各五日用。 自知胜者受持。 不如者与人。 辩 问。 律摄许减量过量等。 若顺所须。 多畜非犯。 萨婆多论。 若畜长白铁钵等。 皆突吉罗。 此复何从。 答。 言顺所须。 则虽多亦有分限。 若畜白铁钵等。 既非堪用之物。 必是积聚悭贪。 安得无犯。 ○二十二畜钵求好戒。 大乘同学。 若比丘。 畜钵。 减五缀不漏。 更求新钵。 为好故。 尼萨耆波逸提。 彼比丘。 应往僧中舍。 展转取最下钵与之。 令持。 乃至破。 应持。 此是时。 缘 跋难陀钵破。 入舍卫城向诸居士求钵。 破一钵得多钵。 异时居士于一处集。 各自言得福无量。 以市钵与跋难陀故。 即共讥嫌。 故制。 释 五缀者。 相去两指间一缀。 十诵律云。 听用若铁若铜缀钵。 根本律云。 若钵难得。 随意修理。 若易得处。 应可弃之。 更觅好者。 相 满五缀不漏。 更求新者。 突吉罗。 比丘尼舍堕。 余三众突吉罗。 不犯者。 减五缀漏故求。 若为他求。 他为己求。 不求而得。 施僧次得。 自价买畜。 根本律云。 此钵不应守持。 不应分别。 亦不与人。 应畜二钵袋。 好者安长钵。 不好者安旧钵。 乞食时。 应将二钵。 得干饭。 着长钵中。 得湿饭。 着旧钵中。 应于旧钵中食。 先洗长钵。 晒曝安置。 皆以长钵为先。 安龛及火熏时。 皆于好处先安。 长钵。 若道行时。 旧钵遣人持。 长钵自持。 无人为擎者。 长钵安左畔。 旧钵安右畔。 自持而去。 此之治罚。 乃至尽形。 或至破来。 应好护持。 违者得越法罪。 僧祇律云。 是持缀钵比丘。 若故打破。 波逸提。 或二师知识等。 悯其洗钵妨道。 藏去不见已。 更乞无罪。 乞得一钵。 应受持。 若得两钵。 一入僧净厨。 乃至得十钵。 九入僧净厨。 求得钵直亦如是。 萨婆多摩得勒伽云。 若乞得众多钵。 应舍一意所贪乐者。 余者应与同意。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五音义五衣尼于三衣外。 更加掩腋衣。 覆肩衣也。 尼犍子具云萨遮尼干。 此翻离系。 自饿外道也。 亦翻不系。 拔发露形。 无所贮蓄。 褋音叠。 缋音卫。 织余缋也。 蛹音勇。 茧虫也。 毳吹去声。 兽毛细者。 劫贝或云劫波育。 或云迦波罗。 即木棉也。 拘遮罗不见有翻。 恐即俱苏摩。 此翻华。 刍摩此云细软。 亦麻之类。 憍奢耶即蚕绵也。 间紃间去声。 紃音巡。 纺缕也。 羺奴侯切。 胡羊也。 犁车子或云离车。 或云离奢。 此翻边地主。 又翻仙族王。 又翻传集国政。 磔音摘。 张开手指度物也。 正作搩。 赍同赍。 音齑。 持遗人也。 装也。 送也。 行道所用也。 坌盆去声。 邬波索迦即优婆塞。 键[金*咨]或云犍瓷。 犍茨。 建镃。 此翻浅钵。 今呼为鐼子。 鐼讹音训。 然遍查律中。 并无鐼子。 又按海篇。 鐼音坟。 铁也。 饰也。 又音奔。 平木器也。 字汇虽音火运切。 而是铁属。 又与锛同。 亦平木器。 不知此名起自何人。 今律堂中皆讹称之。 按律云键[金*咨]入小钵。 小钵入次钵。 次钵入大钵。 缀音拙。 又音赘。 联也。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2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