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法度论 内容: 三法度论卷中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问:前说由者具方便果,于中已说具方便。 云何果? 答:果者,佛、辟支佛、声闻。 佛、辟支佛、声闻者,此三是果。 问:为谁果? 答:戒上止智。 问:今说由,由者是道。 云何果亦是道耶? 答:此果说是有余,前说无余,无余般涅槃故,是故无咎。 佛者离一切障碍,得十力、逮四无畏、获一切佛法,诸佛戒定慧等无差降。 辟支佛者,为自觉,不为他而自觉,故说辟支佛。 声闻者,由他说。 复次解脱具有二种:一者悲、二者厌。 若从悲具得道者是佛。 厌具有二种:一者由自得、二由他得。 若自得者是辟支佛,若由他得是声闻。 复次若普知尽具功德、离诸恶者是佛。 辟支佛者,虽离诸恶,余事不如。 声闻者,缘他离诸恶。 问:云何知诸佛无差降? 声闻亦为不? 答:声闻者,离欲、未离欲阿罗汉,声闻有差降,分别相故。 信首五根有软中上依,是诸声闻有差降一切诸地。 问:云何离欲? 答:无欲者,信解脱、见到、身证。 以信为首度故曰信解脱,以慧为首度故曰见到,二俱是身证。 是无量种,今当现示。 信解脱者,上流、行、无行般涅槃。 上流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此三是信解脱。 上流者,爱彼将至上。 复次流者道,彼于欲界将至上,故曰上流。 行般涅槃者,行谓之有为,多方便及道缘行至无为,故曰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者,无行谓之无为,少方便及道,缘无为至无为,故曰无行般涅槃。 是谓三种信解脱。 问:云何见到? 答见到者,中、生般涅槃亦上流见到。 亦三种: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般涅槃。 中般涅槃者,此命终,未生余,得道。 中般涅槃,如小火迸,未堕已灭,此义亦尔。 生般涅槃者,如火迸,堕地即灭。 如是始生,次第得道般涅槃。 上流如前说。 此无色界亦如是。 此三是见到。 问:云何身证? 答:身证者,行、无行、生般涅槃。 此前已说。 问:非为重说耶? 答:不。 界异故,离欲界及离色界故,是二种尽除中阴,非有无色界中阴。 复次前说无解脱,身证者有解脱。 解脱后当说。 问:是离欲。 云何未离欲? 答:未离欲者,第八、须陀洹、薄地。 第八、须陀洹、薄地,此三是未离欲。 问:云何第八? 若数者,应第一,不第八。 初向后至阿罗汉,云何此是阿罗汉耶? 答:不当观。 如人有八儿,彼非以长为第八,以幼为第八。 如是世尊功德子有八,彼阿罗汉为长,诸漏已尽故。 谓初向为幼,是以说第八。 问:是云何? 答:第八者信慧俱,此族姓凡人时有如是具信及慧,彼或信胜慧随、或慧胜信随、或等,是生法智已,从信行为钝根、从法行为中根、俱行为利根,此三是第八。 已见谛,若信为胜,是极七。 慧胜者中,俱胜者家家,此是见地。 若升修地者在薄地,信胜者一往来,慧胜者中俱胜者一种。 若离欲界欲,信胜者信解脱,慧胜者见到,俱胜者离色得身证。 若一切漏尽,信胜者慧解脱,慧胜者俱解脱,具得解脱,俱胜者亦俱解脱。 复次信胜者钝根、慧胜者中根、俱胜者利根,如是次至上。 问:已广说第八,渐渐生功德林,而不知此何谓? 当为显示。 答:须陀洹者,极七、家家、中。 须陀洹者,是三种,住初果,求第二。 须陀洹者是道,升是道故谓洹。 身见、戒、盗、疑断,恶趣尽。 钝根极七受天人中乐,要般涅槃。 家家者亦住初果,三结尽,思惟所断少尽。 是于此中生,从家至家而般涅槃。 中者,此二中非一向从家至家般涅槃,亦不一向极七天人生般涅槃,而于中间般涅槃。 问:是须陀洹,云何薄地? 答:薄地者,一来、一种、中。 欲界结薄住,故曰薄地。 此三:一来、一种、中。 一来者,此终生天上,一来而般涅槃。 一种者,受一有而般涅槃,增益功德故。 中者,此二俱。 是三谓未离欲。 问:云何阿罗汉? 答:阿罗汉者,利、钝、中根。 阿罗汉者是说供养名,堪受供养故曰阿罗汉。 问:谁堪受? 答:为一切众生,故说阿罗汉。 是阿罗汉三种:利根、钝根、中根。 问:云何利根? 答利根者,住法、升进、不动法。 住法、升进法、不动法,当知是利根。 住法者,离方便除烦恼故,故曰住法。 升进者,除诸烦恼,求上胜能得,故说升进。 胜者,达、通、辩。 不动法者,已得胜果,一切谈论不动辩才,是谓利根。 问:云何钝根? 答:钝根者,退、念、护法。 退法、念法、护法,此三是钝根。 退法者,或差降退非圣谛,故曰退法。 或复于修地退。 修者修习,说以不修习是名退。 如学经已不数习忘,如是不修习修地退。 是病、业、诵、和诤、远行观故退,以是故名修地。 念法者,已得阿罗汉。 劣行故及身劣,便作是念:「我所作以作。 我何为住?」如是思念,思念者多品数,亦思念财产及裁衣。 但此中思念舍命。 护法者,不退亦不思念,但极大方便护,如贫多方便得财守。 是钝根。 问:中根云何? 答:中根者,慧解脱、具、不具解脱。 得慧解脱者下。 俱解脱二:一得具解脱,二不具。 俱解脱者,信及慧,已得此二故胜。 问:云何解脱? 答:解脱者,欲色灭尽,解脱欲界、色界,灭上心住,及三界尽,是三种解脱。 解脱于烦恼,故曰解脱。 问:云何欲解脱? 答:欲解脱者,内色无色想,不净亦净。 内者自内。 是二种:有色想及坏色想。 于中内坏色,塚间地观腐烂肉段眼脱腹溃肠出,大小便处流出不净,无量种虫交乱其上,乌鸟争食,手脚髑髅各在异处。 见已起无欲,此便作是念:「是身以此故众生怒斗诤讼贡高憍慢,起无量恶。」如是观已,解脱恶上心定。 是谓内色想不净解脱。 二内坏色想,由定故如无色,如是得立观,他身亦复如上,是谓内无色想不净解脱。 净解脱,青黄赤白色华衣等缘,以发意思惟心住不动,是净解脱。 此三种是欲解脱。 问:色解脱云何? 答:色解脱者,无色。 离色欲已,四种心住,亦复有漏,是谓色解脱。 此前已说。 问:云何灭尽解脱? 答:心等诸心想应灭,是谓灭尽解脱。 恶品第二问:已广说德品三真度。 云何为恶? 答:恶者,恶行、爱、无明。 恶行、爱、无明,此三当知是恶。 污善行故曰恶。 此亦污人,谓污人意乐于恶,如猪乐不净。 于中初身口意恶行,此众恶初,是三种身口意恶行。 恶行者,恶人所行,故曰恶行。 复次此行是恶,故曰恶行。 是身所作恶,谓之身恶行,口意亦如是。 问:云何身恶行? 答:身恶行者,杀、盗、淫。 身恶行当知是三种:杀、盗、淫。 问:已知身恶行是三种。 云何为杀? 答:杀者,念、教、作。 念、教、作是说杀三种,余亦如是。 如身恶行,杀三种:念、教、作,盗淫亦如是,口业亦如是。 问:知余亦如是,而未知念。 云何为念? 答:念者,心欲、欲使、他作喜。 念名思惟。 是三种心:欲作、欲使作、他作喜。 如意杀众生,是欲作。 意使杀,是欲使作。 他杀已,意悦,是他作喜。 是谓三种念。 问曰:云何为教? 答:教者,诲、令、可。 诲、令、可者,是谓三种教。 诲者,如外道说杀猪羊以祠天,是诲。 令者,如王令臣:「我有怨敌,卿往害之。」是谓令。 可者,如人问:「某是我怨,欲往杀之。」彼即然可。 是谓可。 此三是教。 问:云何为作? 答:作者,众生想、舍、断命。 作名施行事。 若说杀生者,当知诲、令、可。 意恶行亦如是。 于中有他众生想、舍众生、断众生命,是三作具满。 医者不晓破痈,若破痈时死者,非以医杀生,彼无害意故。 如是三事不具,非杀生。 是谓三种作。 问:云何盗? 答:盗者,他物想、偷意、取。 他物想、偷意、取,是三种盗满。 所以者何? 设使有他物,非盗意取物者,是我许、以相似,故非偷。 若他物,不偷意取,无盗,如取知识物。 如是三事,不具非盗;具是盗。 是谓三种盗。 问:云何邪淫? 答:邪淫者,他、法受,非道行邪淫。 三种:犯他受、犯法受、犯非道。 问:说淫是本。 以何等故说邪淫? 答:人有二种:出家及在家。 于中出家者行淫,是说恶行。 在家淫非恶行,而邪是恶行。 若在家淫是恶行者,须陀洹行淫应堕地狱。 若不尔者,邪为恶行。 故经说二种无咎。 问:云何他受? 答:他受者,主、亲、王。 主所受、亲所受、王所受,是一切他受。 主有二:有至竟、有少时。 至竟者,如方土家法女属主。 若淫此女,从彼邪淫。 少时主者,若女从彼取物,齐限有时。 若淫此女,从彼邪淫。 亲者,父母兄弟舅等及养女,若弃女取养。 王受者,若无亲无主而受王禀。 问:云何法受? 答:法受者,学、斋、族法。 若受学法,是学法受。 若受斋法,是斋法受。 若受族法,是族法受。 是俱中可说。 学法受者,若主前听学,后犯者是邪,是谓学法受。 斋法受者,若主先听受斋,后犯者是邪,是谓斋法受。 族法受者,如前说亲受。 但作经者欲令满三法故,重说族法受。 母姊妹女子妇及同姓,是一切不可犯,犯者邪。 问:云何非道行? 答:非道行者,女产、男、不成男。 非道行名。 若女新产后犯道,是非道行。 若以力势犯未嫁女,是非道行。 及淫男、不成男。 是谓三非道行。 问:此说不具。 所以者何? 此中更有余邪淫。 此说云何摄彼? 若不摄者,是故此说不具。 答:此说已具。 所以者何? 前已说离产时女。 若说女,当知已说畜生。 若说离产者,当知已说余行,是故具说。 问:此恶非义从何而生? 答:尽从淫、怒、痴生。 彼一切当知从淫、怒、痴生。 问:云何一切为杀、盗、淫耶? 答:不但是。 若但说是,作经者应当说即是但摄一切,故当求经本。 一切身口意恶行当别说。 问:云何此从三恶中生? 此中有咎。 所以者何? 非以乐痛苦痛一时生,亦非以瞋乐痛所使。 淫者说乐习,欲者淫,此中云何瞋? 答:非为说从淫生瞋那! 此中说本愿,为爱牙毛故起瞋杀。 如是前发恚,彼犯我妇我亦报彼,而后行淫起爱,但本愿从恚中生。 欲从彼生故,是故无咎。 余亦如是。 问:前说一切从淫、怒、痴生,于中已说身恶行。 但不知口恶行是云何? 答:口恶行者,不实、不虚、绮语。 口恶行者四种,但撰三法故,当知是三。 是三,亦显示四。 问:云何不实? 答:不实者,为己他利讳实。 若不实口恶行,是为己故、他故、利故意讳实。 讳实者意覆藏,如意知已口说异是。 说三种:为己、为他、为利。 为己者,自命故。 为他者,亲故。 为利者,财物故。 是谓三种。 如世尊说:「在眷属因己、因他、因利,知已妄语。」问:已说口不实恶行。 云何口不虚恶行? 答:不虚者,不爱、别离、俱行。 不虚名为不爱行、为别离行、为俱行。 行者,谓作不爱行者名恶口。 爱故说瞋是不恶口,若不尔者无非恶口。 恶口者,为己生;若异者,世尊亦恶口,彼为慈愍调达说而瞋。 是以为不爱行是恶口。 如人瞎呼瞎瞋,虽有实言但以恶意,是故为不爱说是恶行。 别离行者,虽有实言,但为别离行故是两舌。 若不为别离行而能别离者,是非两舌。 若不尔者,世尊亦当两舌。 世尊者慈愍异学故,过度为弟子,是以为别离行故恶。 俱行者,即此二事,作不实及不虚如是恶口。 是以恶口亦名两舌。 问:云何绮语? 答:绮语者,不时、不诚、无义说。 不时说、不诚、无义说,是三种绮语,分别为无量。 不时说者,应说时不说、不应说时说。 如婚姻欢会时,或有人说:「某族姓子! 一切合会皆归磨灭,万物无常盛者必衰。 君速舍此事。」彼说此言,佛、辟支佛、声闻所称,但非时说,故是绮语。 不诚说者,若实想故邪说。 如异学说:「我是萨云若。」彼虽有实想但绮语。 所以者何? 此非萨云若,但想尔。 若为人说佛萨云若者,是妄语。 所以者何? 本非萨云若意。 无义说者,笑歌舞愁忧说。 是谓口恶行。 问:云何意恶行? 答:意恶行者,贪、恚、邪见,意所行恶,故曰意恶行。 是三种:贪、恚、邪见。 贪者,愿他财物。 问:若愿他财物是贪者,重说有咎,在念中故。 彼中说,念者心欲、欲使作、他作喜。 答:此说非重,意欲尔故。 念者,意欲尔欲作。 此中不欲作而欲夺他物,贪故令此财物于我有。 如是染污意着他财物中。 贪者,向他物故说贪。 恚者,逼迫他恶意。 问:云何邪见? 答:邪见者,业、果相违,无见。 业相违、果相违、无见,是略三种邪见,若分别无量,如此异见是邪见。 问:云何业相违? 答:业相违者,净不净意、不净净意、俱一意。 净不净意、不净净意、俱一意,是三种业相违。 净不净意者,善身口意业不善果。 不净净意者,不善身口意业善果。 俱一意者,善不善身口意业善不善果。 果亦如是。 如分别业,分别果亦尔。 天上苦、涅槃苦,如是比净果不净意。 恶道乐、生死乐,如是比不净果净意。 恶道苦非苦,如是比俱一意。 问:云何无见? 答:无见者,业、果、众生无见。 无业见、无果见、无众生见,是谓三种无见。 无业见者,无施无斋、无说无方便、无作善不善业。 无果见者,作善不善无果报,无地狱、畜生、饿鬼。 无众生见者,无父母、无众生生,世间无实沙门梵志,是谓邪见无量种。 此是三种意。 恶行无量种,一切恶所作因,相违一切善所作因。 彼前戒中已说。 恶品第一真度说竟。 问:已说恶行。 云何为爱? 答:爱者染、恚、慢。 染、恚、慢是三种当知爱。 爱者求,是三种总说一。 问:云何为染? 答:染者,欲、有、梵行着。 欲着、有着、梵行着,是三种染。 于中欲者五欲,色声香味细滑,是依三种众生各各着乐,余事不尔。 于中欲着者,女、男、不成男欲着。 女欲男、男欲女、及不成男。 不成男欲女、欲男。 问:前已说五欲着,今说女、男、不成男,非为过耶? 答:女、男、不成男,女、男、不成男是重于五欲中各各着,于余事不尔。 如世尊所说:「我不见余色爱,如是男女色、如是五欲境界。」是故无过爱。 欲有三种:微、中、上。 微者男欲,中者女欲,上者不成男欲。 是谓欲着。 问:云何有着? 答:有着者,欲、色、无色有。 欲有、色有、无色有着,是谓有着。 问:如此欲着,前已别说女、男、不成男。 今何以复于有着中说? 答:有着为众生故说,欲着为烦恼故说。 一切欲界法说欲有,若着彼是谓欲有。 着色界法说色有,若着彼是谓色有。 着无色界法说无色有,若着彼是谓无色有着。 是以别说,故无咎。 问:云何梵行着? 答:梵行着者,得、未得、失着欲忧。 梵行着已得便着、未得便求、失便忧,以此义亦应说欲有着。 已得便着、未得便求、失便忧,如是欲有,梵行着各三,应说九。 复次得女便着、未得便求、失便忧。 如是男、不成男欲着,亦应说九种。 如是有着梵行着,应说二十七。 问:可得尔梵行着是烦恼耶? 答:有。 如世尊说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求、爱、染着是一义。 复次如所说,欲及梵行离爱常念。 问:若尔者,梵行不可行。 所以者何? 有着故。 复次若如所说,一切梵行者应有着。 答:应方便行,如释种所行。 释种者,行梵行不着梵行,彼离罪福故。 行道不以求果,求果者是说着我。 以此戒、以此苦行、以此梵行生天上,及余如是行着染污求,我何时当得梵行,使我生善趣中? 若梵行着后世乐,乐爱所持,作非梵行生悔:「咄! 我退。」是谓忧。 是谓梵行着。 问:云何为恚? 答:恚者,己、亲、怨故忿怒。 己故、亲故、怨故忿怒者,是三种恚。 问:云何恚,爱处说? 答:恚者求恶求,非爱耶? 是已故四门中行,亲怨故亦四门中行。 问:此云何? 答:为己及亲未得乐求、已得令不失;已得苦欲舍、未得不欲令得。 如是己及亲四种为怨。 未得苦欲使得、已得欲令不舍;未得乐欲使不得、已得欲使速失,是谓为怨求恶是恚。 是以爱处说恚无咎。 问:云何为己故? 答:为己故者,三时求不利。 三时名过去、未来、现在。 如所说,彼为我求不利、当求不利、今求不利生恚,是谓为己三时求不利生恚。 问:云何为亲? 答:亲亦如是。 如为己三时求不利生恚,如是为亲三时求不利生恚。 问:此云何? 答:如所说,若我亲爱彼,为此已求不利、当求不利、今求不利生恚,是谓亲。 问:云何怨? 答:异怨家异。 如所说,如我怨彼,为此已求利、当求利、今求利生恚。 如是为怨求利三时生恚,是谓九种恚。 问:此恚、三恶行中恚,何差别? 答:此依方便生。 恶行恚者,当知从无智瞋。 问:一切众生九种恚为等不? 答:此住如画水地石。 此恚随众生,当知如画水地石。 众生者若干种,当知恚有软、中、上。 如画水即时坏;画地少时若风雨及余因缘乃灭;画石至石住,无石乃灭。 如是众生若干种恚,或始生恚时便自责:「我不是。 众生者自然灭法,无量苦所逼自当灭。 我无辜坏他故生恶意。」如是彼瞋自止,如画水。 或复生恚不能自制,若师善友慈愍呵责乃得止,如画地。 或复恶意不正思惟生恚,彼佛、辟支佛、声闻不能止,与身俱灭,如画石。 是谓恚。 问:云何慢? 答:慢者,卑、等、上起意,以此猗故曰慢。 复次称量彼彼故曰慢。 是三种:我卑起意、我等起意、我上起意。 若有色富族术,我不如彼,故曰我卑起意。 若有色富族术,我与彼等,故曰我等起意。 若有色富族术,我于彼胜,故曰我上起意。 问:已说卑、等、上慢相。 云何知此真度分别一切慢? 慢有无量种,如麁杂中说。 答:卑者,邪、不如、极下慢。 卑慢者三种:邪慢、不如慢、极下慢。 邪慢者,我极作恶业,起贡高。 不如慢者,受他称叹赞说:「善哉汝有大德。」闻已内怀欢喜:「于我云何得无尔乎!」极下慢者,懈怠作是念:「人不能趣胜。」是三卑慢。 问:云何等慢? 答:等慢者,我、贡高、不敬慢。 等慢三种:我慢、贡高慢、不敬慢。 我慢者,见五阴是我已,于恶中计功德。 贡高慢者,受他恭奉。 不敬慢者,不敬师长。 是谓三种等慢。 问:上慢云何? 答:上慢者,大慢、慢大慢、增上慢。 大慢者,于卑及等、我胜生慢。 慢大慢者,于胜、我胜生慢。 增上慢者,于未得胜谓得生慢。 是谓三种上慢。 是一切慢,从爱乐忧惧生,是以爱处说。 恶品第二真度说竟。 问:已说爱。 云何无明? 答:无明者,非、邪、或智。 非智、邪智、或智者,此三种是无明。 无明者,痴假名,是分别字者说彼毁訾而立名。 如人有恶子说无子,如是此无明恶明故说无明。 问:此云何? 答:非智者,有为、无为、不可说不知。 有为、无为、不可说不知,是谓三种非智。 问:二种有为,受及不受。 此中何者定? 答:有为者,受、不受、俱。 若非智者,当知受痴、不受痴、俱痴。 于中受者,阴界入。 二种:自受、他受。 不受者,草木牆壁比。 于中若他受、若不受者,是当知不受。 此中一一痴闇,是谓非智。 如世尊说:「六更入非智不见。」如是广如经所说。 受名者,取义也。 因业及烦恼痴意计我是我所,是名受。 问:无为是涅槃,是一云何说三? 答:无为者,有余、无余、俱。 虽涅槃一无为,但事故说二种:有余及无余。 有余者,业及烦恼所受身,是说有余。 彼断一切烦恼尽,作证已故有余,是说有余。 无余者,若此受阴舍,更不相续如灯灭,是涅槃此名无余。 于中一一及俱痴,是无为不知。 问:云何不可说? 答:不可说者,受、过去、灭施设。 受施设、过去施设、灭施设,若不知者,是谓不可说不知。 受施设者,众生已受阴界入,计一及余。 过去施设者,因过去阴界入说。 如所说,我于尔时名瞿旬陀。 灭施设者,若已灭是,因受说。 如所说,世尊般涅槃。 复次过去施设者,制众生断。 灭施设者,制有常。 受施设者,制无。 不受施设者,制有。 彼中一一无知,是谓不可说无智。 问:已说无智。 云何邪智? 答:邪智者,身、边、盗见。 见身、见边、见盗,是三种邪智。 邪者是颠倒,非如、不真同一义。 身见者,我是我自在,我必尔,是我必尔,自在必尔,是身见。 我必尔者,阴幻化野马响水月形相似五阴,计着是我。 是我必尔者,假借璎珞树果怨相似五阴,计是我所有。 自在必尔者,芭蕉树水泡沫相似五欲境界,计自在,如空聚邑。 身见者,是身我所有。 见如是,谓三种身见。 问:云何边见? 答:边见者,断、常、俱断常。 俱是三种边见受。 边者,非以道理是边见。 于中:断常者,世间有常、无常、非有常非无常,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众生有终、众生无终、非有终非无终,是身是命如是比。 俱者,有常无常、有边无边、有终无终如是比。 是谓三种边见。 问:云何盗见? 答:盗见者,戒、见、依。 彼盗见从三中生:一戒、二见、三依。 彼于中戒,第一真度已说,由此戒得清净及受戒,是谓二种戒盗。 此真实、余虚非真,是谓见盗。 计是真必尔,是亦说见盗身缚。 依彼者,若依戒及见是五阴,由此故或戒或见计五阴净,当知是戒盗。 计五阴第一非余,当知见盗是依彼。 是谓三种盗见。 问:云何惑智? 答:惑智者,宝、谛、定中不了。 宝不了、谛不了、定中不了。 不了者,不决,疑、犹豫同一义。 问:云何宝? 答:宝者佛、法、僧。 佛宝、法宝、僧宝,当知是三宝。 佛者普智,成就一切功德、离一切恶。 问:佛以何故名宝? 答:以此功德故,复次大慈大悲故、不空说法故、无事亲故、难出世故如优昙华,如是不可计功德成就故说宝。 法者方便及方便果,但此中说涅槃是法宝。 彼佛处在一切法上。 如经所说:「若有法有为及无为者,彼无为涅槃是第一。」此宝不败坏故、灭诸苦故、至竟冷故、难得故、不可尽故,如是比故说宝。 僧者,前声闻中已说是宝。 广福德故、不违世尊教故、无上福田故、世尊称誉故、不败坏故、和合无诤故,如是比无量功德成就故说宝。 问:已说宝。 云何为谛? 答:谛者,等,相,第一义谛。 等谛,相谛,第一义谛,是三种谛。 谛者,实有谛、真谛、不虚谛、如谛,故说谛。 等谛者,方俗、族、学举。 方俗举、族举、学举,是谓三种等谛。 行种种事,故曰等谛。 行种种事者,是智义。 于中方俗举者,必尔义。 此事是我许某事某名,如水润渍泽,如是比如是所举,是谓等谛。 族举者,是我家法。 学举者,以威仪礼节为行,及解经想。 复次昼食不夜食、不截草、夏不行,如是比行是谓等谛。 问:云何相谛? 答:相谛者,苦、集、道。 苦谛、集谛、道谛是三相谛,以谛相观故相谛。 相者说生老无常,相者说幖帜。 于中逼相苦谛,转成相集谛,出要相道谛。 灭者无相,此当别说。 复次苦谛者阴界入,集谛者淫怒痴,道谛者戒定智。 是谓相谛。 问:云何第一义谛? 答:第一义者,作、字、念至竟止。 作、字及一切念至竟止,是谓第一义谛。 作者身业,字者口业,念者意业。 若此三至竟灭,是谓第一义谛,是涅槃义。 问:如佛说偈:「一谛无有二,若生生于惑,观众谛难陀,是不说沙门。」如四谛,云何说一? 答:此第一义故,说无有二涅槃。 如此偈所说:「观众谛难陀,是不说沙门。」以此半偈可知,不说余谛无咎。 问:已说谛。 云何为定? 答:定者,色、无色、无漏定。 色定、无色定、无漏定,是谓定。 定者,定心行义。 于中色定者,色界禅无量,除入初、第二、第三解脱及初八,一切入。 无色定者,四无色二,一切入。 无漏定者,空、无愿、无想,无漏禅无漏,无色定无漏,前五想及断界定。 此一切不决、疑惑、犹豫,是谓惑智。 此亦是苦、非苦集尽道、非道惑。 如是四谛,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十二种。 于此惑智如爱处所说。 无智处所亦说邪智邪见,前意恶行中已说。 见盗亦如是。 身见、边见在苦三界,戒盗在苦道三界。 复次爱亦思惟断,如是分别说九十八使。 恶品第三真度说竟。 三法度论卷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0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