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法度论 内容: 三法度论卷下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依品第三问:已说德及恶。 云何为依? 答:依者,阴、界、入。 阴、界、入者,此三是依,可依故说依。 可依者是立义。 众生于阴、界、入作依,行德及恶,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 问:云何为阴? 答:阴者,色、行、知。 色、行、知者,此三当知是阴。 阴、积聚、束,同一义。 于中青黄赤白、麁细长短方圆比,当知总是色阴。 于中色者,四大及四大所造可见不可见,是说色阴。 四大及造色者,是二种:可见及不可见。 可见者,谓眼所见。 不可见者,是声香味细滑。 眼耳鼻舌身及四大。 问:说色者四大及四大造,此中四大尚不知,况复四大造! 云何为四大? 答:大者,地、水、火、风。 此地、水、火、风,假名是大。 是色一一及合,于中坚相地、湿相水、热相火、动相风。 彼造色者,烟、云雾、影、闇明、日,五色五情如是比。 问:已说色阴。 云何为行? 答:行者,依身、口、心。 此依于身故说依身,依于口故说依口,依于心故说依心。 依身、口、心作行,作有为行故说行。 如佛契经说:「色者有为行,彼复更作,如子复造子。」如色,当知五阴亦如是。 彼无量种无量合作已,谓之五阴,如穀聚。 行者:福、非福、不动,是三说行。 问:云何为知? 答:知者,痛、想、识。 此三是知,亦说道法,以道不相离故。 如世尊说:「若痛者即是知。」问:云何为痛? 答:痛者,乐、苦、不苦不乐痛。 痛性说痛。 痛无所由,痛痛即能痛。 若痛有由者,应有异命。 若即能痛者,应即是命;但痛非命,故痛性是痛。 是分别字者,说此痛三种: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 是各各相缘,缘乐痛有苦痛,缘苦痛有乐痛,缘俱有不苦不乐痛。 如世尊说:「乐痛与苦痛对,苦痛与乐痛对,乐苦痛与不苦不乐痛对。」对者是怨敌义。 问:云何乐痛? 答:乐者,欲、不恶、无着生。 乐痛者有三种:欲生、不恶生、无着生。 于中欲生者,行五欲悦乐。 不恶生者,不恶名说不增恶。 是行善无欲戒,于戒不悔,意由此悦乐。 无着生者,伏根离五欲,无乱意行禅无量等时悦乐,是说无着生。 无着名不着,于根义亦复说不染。 是说乐痛三种。 问:云何苦痛? 答:苦者,生、老、死。 生、老、死者,此三是苦痛。 于中生苦如生痈,老苦如初发痈,死苦如已发痈深入骨节中。 复次生故有一切苦,故曰生苦。 如世尊说:「生故有截手足如是比。」老苦者色壮力坏故,死苦者爱相别离故。 是谓苦痛。 问:云何不苦不乐痛? 答:不苦不乐者,三界。 若不苦不乐者,当知是三界。 不苦不乐者,障碍于苦乐。 是三界后当说。 若使不苦不乐是三界,制前说苦乐,当知非以乐苦三界。 欲界三痛、色界二乐及不苦不乐、无色界一不苦不乐。 是故不苦不乐当知三界。 问:是痛为何依? 答:乐者多欲所依,苦者多恚所依,不苦不乐者多痴所依。 所以者何? 有乐痛无欲,能除欲,如三禅中苦痛。 无恚,如世尊头痛及伤脚不起恚。 不苦不乐觉第四禅及四无色定,彼中无痴能除痴。 若尔者,随义可得说。 问:彼从何生? 答:彼业、逼、界,生彼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 当知从业生、逼生、界生,非自然、非偶尔。 问:业者无量种,此中说何业? 答:业生者,福、非福、不动。 此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从此三业福、非福、不动中生。 如义,乐痛从福生,苦痛从罪生,不苦不乐痛从不动生。 于中福者,能除恶行,是四禅为首。 非福者,是恶行。 不动者,第四禅及无色。 问:如前已说福者施戒修,修者即是禅无量及无色。 今云何别说乐痛从福生? 答:别说无咎,以众多聚故此别说。 禅如所说。 与比丘三衣别,与佛护钵不可以佛护,亦是比丘故与三衣钵,而比丘异于佛护者,应与彼衣。 如是修者禅无量无色,福者三禅。 若不分别三禅,于修应有过,众多聚故。 问:云何逼生? 答:逼生者,己、他、俱。 逼生痛三种:为己、为他、为俱。 逼者二种:为乐、为苦。 于中为己者,如以刀自刺,若后以旃檀药涂。 为他者,如击破他头,复治以药。 为俱者,如语人使击破我头已,复以药涂。 如是尽当知是谓逼生苦。 问:云何界生? 答:界生者,时、恶、患。 问:界者已说欲、色、无色界。 云何即是耶? 答:此非界者,离众生,是三种想:时、恶、患。 此界是假想。 于中时者,夏、冬、春。 夏、冬、春者,当知此三是时。 夏者澹增长,冬者涎唾增长,春者风增长。 如医方说时故有乐痛,是谓三时。 问:云何恶? 为恶行、爱无明耶? 答不破坏法身,此说坏四大身。 问:云何恶? 答:恶者,风澹涎唾。 此风澹涎唾坏四大身,由是故生痛。 问:云何患? 答:患者,众生因离患多。 若众生因离生苦。 牆壁树山岩崩。 因者,因己、他、俱,是谓痛。 问:云何想? 答:想者,有想、无想、无所想观差别。 想者,说是受形像差别。 此中有想、无想、无所想观差别,是同一义。 于中有想者俱依,无想者不俱依。 如众多瓶,或有人说是蜜瓶、是酥瓶,由此想故想。 若无蜜、无酥,是空受空想。 如是声想比受差别,若遣声比如是受。 无所想者,此无所有即舍。 复次有欲说有所有是有欲,说解脱处观已无所有。 复次有想者观善识处,无想者观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想者观无所有处。 问:云何识? 答:识者,生,成、不成入。 行名色俱,依缘可得。 识者,异种智,故说识。 种种智故说识。 是三种:生、成入、不成入。 依行、依名色、依二缘,可得是三种。 世尊十二缘起中说行缘识,复说名色缘识,复说眼色缘生眼识。 于中种种行造生时,入母胎网俱生识。 是谓行缘生识,即于母胎中渐厚成诸入。 已生识是名色缘识。 复次成入,诤不诤、入定不入定,缘根及根义生识。 是依二缘。 缘者是依,不可无依而生识,是谓俱依缘可得。 问:如前已说戒定智。 何以复重说识? 答:依智及所依是二种,此是依、彼是所依。 复次如说戒二种,如是此中亦说二种无咎。 依品第一真度说竟。 问:已说阴。 云何界? 答:界者,欲、色、无色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是界。 持是业,故曰界。 于中住业,故曰界。 是摄一切众生,至无余般涅槃。 问:云何欲界? 答:欲界者,人、天、恶趣。 人、天、恶趣者,此略说欲界。 于中住欲,故说欲界。 持欲,故说欲界。 问:云何为人? 答:人者,男女命根所观相。 依四洲男根所观相、女根所观相。 命根所观相,当知此一切是人。 是一切亦依四洲。 于中女相谓之女,男相谓之男。 问:命根所观相非为男女,是以命根别说耶? 答:虽有男女命根所观相,此中说差别。 不成男者,不在男女根所观相中,但有命根。 所观相住膜渐厚有命根,而男女根未成,是谓差别。 问:云何四洲? 答:洲者,阎浮提、弗于逮、瞿耶尼、郁单越,是说四洲。 于中阎浮提所观相,故说阎浮提。 随方所观相三,弗于逮、瞿耶尼、郁单越。 彼寿随其数,乐具差别有限,展转有胜。 问:天者,总名二种天:欲生及离欲。 此中云何说天? 答:天者细滑、说、视欲生。 说欲生者,当知不说离欲。 欲生天者三种:细滑欲生、说欲生、视欲生。 说欲生者,化乐天。 彼若染污心于染污心天女共语言,彼于尔时便成欲。 若一染污意者,不成欲,但欢乐。 如此间人捉时欢悦,彼亦如是。 不染污意如母女。 造化妙境界悦乐于欲,故曰化乐天。 视欲生者,他化自在天。 彼若共天女各各染着相视,彼于尔时成欲。 若一染着意不成欲,但欢乐。 如此间人抱时生乐,不染污意。 如见他人,他所化自在故,说他化自在天。 问:是说视欲生天。 云何细滑欲生? 答:细滑欲生者,两两、相抱、执手。 细滑欲生天三种:两两欲生、抱欲生、执手欲生。 于中两两欲生,后当说。 抱欲生者,炎磨天(炎磨天,晋曰时分天也)。 彼各各染着意,若抱时便成欲。 一染着者不成欲,但欢悦。 如此间人相抱生乐。 不染着意如他人。 夜时时欢喜说乐,故曰炎磨。 问:云何执手欲生? 答:执手欲生者,兜率哆天(兜率哆天,晋曰知足天也)。 彼若共天女各各染污意执手,尔时成欲。 一染着不成欲,但欢悦。 如此抱时生乐。 无染污意如他人。 自所有境界知足,故说兜率哆。 问:云何两两欲生? 答:两两欲生者,三十三、四王地,两两共事故,曰两两欲生。 彼一切欲事,具如前所说。 但分别故,说两两欲生天,如此间人。 于中三十三天者,在须弥山顶,彼行欲如人。 四王者处中。 地天者,依此地树山间居,爱乐乐境界。 是一切名天行欲。 如人间无不净而有气,居止转倍上,是谓欲界天。 问:云何恶趣? 答:恶趣者,地狱、畜生、饿鬼,此三是恶趣。 此趣恶,故曰恶趣。 恶者,不可爱,故曰恶趣。 问:云何地狱? 答:地狱者,寒、热、边。 地狱:寒地狱、热地狱、边地狱。 狱者,不可乐,故曰地狱。 是无量种,今当说。 问:云何寒地狱? 答:寒地狱者,了叫唤、不了叫唤、不叫唤,是三相观相寒地狱。 了叫唤、不了叫唤、极恶唤呼,故曰叫唤。 问:云何了叫唤? 答:了叫唤者,阿浮陀、泥罗浮陀、阿波跛。 阿浮、泥罗浮陀、阿波跛者,此三是了叫唤。 阿浮陀者,是说数。 如摩竭国十芥子仓,各受二十佉梨,满中芥子。 假使有人百年取一,犹可尽;阿浮陀地狱,寿不可尽。 二升名一阿勒,四阿勒为一独笼那,十六独笼那为一佉梨,二十佉梨为一仓,如是至十,阿浮陀地狱寿数当知,余各转倍。 复次阿浮陀者,似痈,阿浮陀地狱中由寒身中生似痈,故曰阿浮陀。 泥罗浮陀者,不似痈,但举身风吹胀满故,说泥罗浮陀。 阿波跛者,为极寒风所吹,剥身皮肉落急战,唤阿波跛,故曰阿波跛。 此三种了叫唤。 问:云何不了叫唤? 答:不了叫唤者,阿吒鸺、吒鸺、优钵罗。 阿吒鸺、吒鸺、优钵罗,此三是不了叫唤。 于中阿吒鸺、吒鸺者,亦为极寒风所吹,剥身皮肉落。 彼不堪苦,或时大方便唤阿吒鸺、吒鸺。 优钵罗者,极大寒风吹剥身皮肉落,因罪故自体中生铁叶缠身,如优钵罗华。 彼以诽谤贤圣人故,堕优钵罗地狱,常受如是苦。 问:云何不叫唤? 答:不叫唤者,拘牟陀、须揵缇伽、分陀梨伽、波昙摩,此四是不叫唤。 而极寒风吹身胀满,使身如拘牟陀、须揵缇伽、分陀梨伽、波昙摩,受困苦极呻吟住。 彼以诽谤贤圣人故,堕彼四种地狱,一切时受无量苦。 是一切十寒地狱,处在四洲间,着铁围大铁围山底,仰向居止在闇中。 寒风坏身体、大火所然,身如烧竹[竺-二+韦]林声驳驳,各各相触生想。 亦复有余众生于中受苦。 彼一切谤毁贤圣故,受如是苦。 如世尊说偈:「泥罗浮有百千,阿浮陀三十五,是圣恶趣地狱,口及意恶愿故。」是谓寒地狱。 问:云何热地狱? 答:热地狱者,有主治、少主治、无主治。 此三相观相有主治、少主治、无主治。 主治者,是考掠。 此多为众生所治、或不多为所治、或自治、或由罪自生、或离众生方便受大苦。 问:云何有主治? 答:有主治者,活、行、黑绳。 活、行、黑绳,此三是有主治。 活地狱者,狱卒以利刀斧解剥剉斩罪众生,如斩剉羊头。 皮肉解散已,彼罪缘未尽,以冷风吹还生如故。 复因恶罪,手自然生铁爪,锋利犹若刀刃,形如半月。 各各生怨结意:「彼曾逼迫我,今复逼迫。」由此生恚,更相爴截也,如刈竹[竺-二+韦]。 彼于此间结恨心,死故生彼中。 黑绳地狱者,挓罪人着地,以黑绳絣段段斫截。 彼于此间以刀斫众生故生彼。 复次以热赤铜铁鍱缠身,骨破髓血流出。 彼于此间以鞭杖加众生,及出家不精进,受着信施衣故生彼。 极大暗冥苦烟熏,倒悬身使吸烟。 彼于此间以烟熏穴居众生故。 行地狱者,行列罪众生如屠肆者,截手足耳鼻及头。 本为屠儿,故受如是苦。 复次热铁地、驾铁火车,狱卒乘之,张眼[口*戒]唤叱叱便走。 彼于此间乘象马比,驱使疲劳故堕彼中。 淫犯他妻,驱上剑树自然火然,受如是苦。 是谓有主治地狱。 狱卒者,以行缘故不被火烧,行报者不可思。 问:云何少主治地狱? 答:少主治者,众合、大哭、铁槛。 众合、大哭、铁槛,此三是少主治地狱。 众合地狱者,罪众生畏地狱卒,无量百千走入山间,入已前后自然生火遮彼,为火前后遮已,两两山自合如磨,由此故血流如河、骨肉烂尽。 彼于此间喜磨众生为首。 复次火烧大铁臼,以杵擣百年,彼以罪缘故命不尽。 彼于此间以臼擣杀蚤虱及殛杀故。 大哭地狱者,大铁山遍火然,四绝无行处。 恶狱卒无慈,瞋恚言:「欲何所趣?」无事与事,以火烧铁杵击破其头。 彼于此间因苦万民故生彼中。 铁槛者,火然铁地,驱罪众生使入中熬令熟。 熟已复驱出,为恶狗所食。 食肉尽,风吹使生,还复如故,复已还驱使入。 彼于此间养蚕煮炙故生彼中。 是谓少主治。 问:云何无主治? 答:无主治者,哭、炙、无缺。 哭、炙、无缺者,此三是无主治。 哭地狱者,火炽然铁似如龟甲,处极狭迮,各盛在中以铁盖覆,受如此极苦。 彼于此间焚烧旷野,及薰烧穴居众生,故生彼中。 炙地狱者,大铁山火焰相搏,以铁铲铲之,周匝猗炙。 一面适熟,铲自然转反覆颠倒。 彼于此间贯刺杀人,故生彼中。 无缺地狱者,铁地周匝火然,纵广百由旬,四门如城,以铜薄覆上,炎炎相续。 罪众生在中积聚如薪,炎无罣碍,燋烂其身受苦无缺。 彼于此间杀父母、真人、恶意向佛使血出、斗乱众僧,及作增上十不善业迹,故生彼中。 是谓无主治。 问:云何边地狱? 答:边地狱者,所在处水间山间及旷野,独一受恶业报,是谓边地狱。 问:已说地狱。 云何畜生? 答:畜生者,陆、水、空行,一切无足、二足、多足。 陆行、水行、空行,此三是畜生。 陆行者,象马牛羊驴骡骆驼为首。 水行者,鱼摩竭失收摩赖为首。 空行者,鸟及蚊蚋为首。 一切无足、二足、多足。 无足者,蛇为首。 二足者,鸟为首。 多足者,牛马蜂及百足为首。 彼一切种种大罪业行,生彼中,是谓畜生。 问:已说畜生。 云何饿鬼? 答:饿鬼者,无财、少财、多财。 无财、少财、多财者,此三种是饿鬼。 问:云何无财? 答:无财者,炬、针、臭口。 炬口、针口、臭口,是三种无财。 炬口者,合口勐火炎从口出自烧,如野火烧多罗树。 彼于此间多行悭贪,故生彼受苦。 针口者,腹大如山谷,咽如针孔,设得丰饶食而不得食。 臭口者,口烂腐臭,如粪厕自噫气臭,无腹不得食受大苦。 是谓无财。 问:云何少财? 答:少财者,针、臭毛、[瘿-女+瓦]。 针毛、臭毛、[瘿-女+瓦]者,此三种是少财。 彼或时少得不净物,故说少财。 针毛者,毛极坚长,头利如针,覆身遍满自体,节节相离,行来甚难,毛还自刺。 如利箭射鹿,受极大苦。 或时少得食。 臭毛者,毛极臭覆身,更互自刺体,身臭风发恼生,瞋恚自拔毛,受如此苦。 [瘿-女+瓦]者,自罪业报生[瘿-女+瓦],还自决破,脓血流出取而食之。 是谓少财。 问:云何多财? 答:多财者,弃、失、大势。 弃、失、大势,此三种是多财。 弃者,若宿命施故得残,彼终身祭祠得,由此故得乐。 失者,街巷四道所遗落者,彼终身得,由此故得乐。 大势者,夜叉、罗刹、毗舍遮。 夜叉、罗刹、毗舍遮,此三种是大势。 彼境界如天,宿命福德故,或得妙食,食已无量饿鬼围绕相见生苦。 如人在狱见亲生苦,彼亦如是围绕生苦。 由此苦故,食化为脓,受如是苦。 是谓大势。 彼畜、人、天形,是饿鬼畜形、人形、天形,随其业故。 是谓欲界。 问:已说欲界。 云何色界? 答:色界者,有喜、无喜、护。 色界者无欲,但由禅除恚故,得妙色如炼真金。 是界有喜、无喜、离苦乐是护。 喜俱乐,故曰有喜。 离喜不喜俱乐,故曰无喜。 是离苦息乐、如马息驾。 问:云何有喜? 答:有喜者,有觉、无觉、少观。 俱觉故说有觉,离觉故说无觉,少有观故说少观。 乐者,离是说禅。 于中有觉者是初禅,无觉者是二禅,少观者是初中间。 习此禅生色界中。 说众生为说界,说界为说禅。 问:谁习有观禅生? 答:有觉者,梵富楼、梵迦夷、梵波产,习有觉禅生彼中。 梵富楼、梵迦夷、梵波产,此三种是有觉。 软中随其生。 大梵者,由少观生觉。 观义前已说。 问:云何无觉? 答:无觉者,少光、无量光、光耀。 觉习无觉喜乐相应禅,是生三种天:少光、无量光、光耀。 此想、或是假想、或因想。 复次少光者,语言时口出少光,光少故说少光。 光多,故说无量光。 净光无边,故说光耀。 问:已说有喜。 云何无喜? 答:无喜者,少净、无量净、遍净。 觉习无喜乐相应禅,是生三种天。 少净者,是不多名,此少方便相应禅,生少净天受乐。 亦少中方便,生无量净天,上生遍净天。 问:已说无喜乐。 云何护? 答:护相应三种:一有想、二无想、三觉意相应。 彼护者,果实、无想、净居。 修习护乐相应禅生彼中,故说护。 是三种:果实天、无想天、净居天。 于中果实者,修习微中上第四禅生果实。 无想者,灭想故生无想。 彼灭痛想识,以无欲想故俱灭,唯有色阴、行阴,少人生想便死。 问:云何净居? 答:净居者,善现、善见、净。 善现、善见、净,此三种是净居。 净居者,诸烦恼尽居。 问:五净居地,今何以说三? 答:净者,无烦、无热、色究竟。 无烦、无热、色究竟者,此三是净相,作经者意欲尔。 问:已说色界。 云何无色界? 答:无色者,前修中已说。 彼于是间修习正受,生无色界,是道及果俱说。 依品第二真度说竟。 问:已说阴界。 云何为入? 答:入者,细滑、度、解脱入。 细滑入、度入、解脱入,此三是入相。 入者依,如天庙。 问:彼为谁入? 答:德、恶入。 于中解脱入者,是德所依。 度入者,是恶所依。 细滑入,俱所依。 染污意生恶,净意生德。 问:云何细滑入? 答:细滑入者,近境界、不近境界、无境界。 细滑入是近境界、不近境界、无境界。 境界者,是缘处。 随其缘行,是彼境界近缘说近境界,不近缘说不近境界,无缘说无境界。 问:云何近境界? 答:近境界者,鼻、舌、身入。 鼻入、舌入、身入,是三近境界。 香至鼻闻、不至不闻。 虽有华极远,但香离华来至鼻闻。 香者性色,是以因北风,香至南不至北,是以香离华来至鼻闻。 味亦如是,着舌知味,不从器、不从手。 细滑亦如是。 身根所觉是八种,坚软、轻重、麁澁、寒热,由彼彼种细滑而后觉。 是故彼三近境界。 问:云何不近境界? 答:不近境界者,眼、耳、意入。 眼入、耳入、意入,是三不近境界。 问:眼亦近见少不逼境界。 耳亦如是,蚊在耳中亦闻声。 意是无色。 云何知不近境界? 答:以是故说不近境界,若不逼则受境界。 问:不近境界为齐几何? 答:此中无齐限。 或有四十千由旬见日月,或不见。 或一由旬见色,或十里,随其根力。 以是故说不近境界,不说远。 但不逼受境界,非以物至见处见,离而后见。 耳亦如是,非以逼近故得闻,蚊虽在耳中不至闻处,此亦随其根力闻声。 意者无色,彼无近远,是以说不近境界,不说远。 问:云何无境界? 答:无境界者,外已受、他受及不受。 外者无境界,色声香味细滑法,于此法中假名外。 是已受、他受及不受,此无境界,但为他境界。 此五境界无缘,而他所缘法当分别,是亦多无境界,故说无境界。 问已说细滑入。 云何度入? 答:度入者,一处因、不正因、无因说。 一处因说、不正因说、无因说,此三义无量,而略说是三度入。 于中一处因者,说言如因陀罗幢,众人所举来。 于中一说者,调达持来。 彼亦在中,但非独调达,于此事应说众而说一。 一处因说亦如是,三事合成义,或宿命业、或现所作、或由他因,如是三事成,义唯说一。 不正因说者,言如此因陀罗幢,有人说非一人所持来亦非二。 此中虽有因,但不正。 无因说者,言如是因陀罗幢,无所因而来。 问:云何一处因? 答:一处者,业自他功夫。 一说已所作者有二种:或宿命所作、或现所作。 于中若宿命所作者是名业。 或复有说天作者。 如是三种成义,如前说。 如是三种义,或说业者、或说功夫、或说他恩。 一处者唯说业,彼负他功夫,不知恩义,不可与从事。 若我本所作,求以不求会当自得。 一处说者有如是咎。 问:云何不正因? 答:不正因说者,众生、法、俱根因想说。 不正因说三种:众生、法、俱众生及法根因想。 好恶众生所作,或复说法所作,或说众生及法所作,是不正因说三种。 但非众生作、非法作、亦非俱。 问:云何众生根因想? 答:众生者,梵、伊摄披罗谓、驶耨说。 说者,众生作世间。 梵造化主、伊摄披罗造化主、谓驶耨造化主,无慧者谓尔。 言梵造化者,说梵天造虚空,虚空造风,风造水地,水地造丘山草木,如是有世间。 彼一切有过。 所以者何? 若梵天造空及地者,彼住何处造此空及地? 若即住中造者,是义不然。 如是有过。 如摄披罗,谓驶耨亦如是。 问:云何法? 答:法者,时、气、自然作。 时作、气作、自然作,此三说法根因。 于中言时者:「时节生一切,一切时节熟,一切时所坏,一切世时作。」此说有咎。 如前一处说中,可求者不求、若不可求求得者,是时作,行非作。 莫言有过。 所以者何? 时者空,若空,造物者义不然。 如是皆有过。 「气亦不能造,气者无有情,是谓事无事,气无有此念。 自然亦如是,自然若生,非自然义。」若无者非因。 若无因生,一切生亦如是,自然何差降? 若有常者,彼何咎? 非有常败坏如是比过。 莫言有咎。 问:云何无因? 答:无因者,性、偶、无。 说无因者,是三种说:性说、偶说、无说。 性者,言万物性中生,非因他。 所以者何? 如棘刺利,无能利者,如是一切。 说偶者,言万物偶生。 如大水泉原,草堕中合在一处,说偶尔。 彼偶风来,或吹东西南北。 万物生亦如是。 说无者,言审尔此中无所有,云何生? 由何生? 何处生? 此非有所有。 彼一切有咎。 所以者何? 若万物性应生者,生萌牙时,不须作田业,亦不须溉灌。 若无此事,萌牙终不生。 是以万物非性所生。 如是一一当止。 问:已说度入。 云何解脱入? 答:解脱入者,想、禅、博闻。 想、禅、博闻,此三是解脱入。 解脱者,灭恶彼解脱。 此三入,依是得解脱。 想者是缘义,依此佛,辟支佛,声闻得解脱。 禅者,如第一品已说,当观此义,亦依彼得解脱。 问:云何博闻? 答:博闻者,说、听、诵。 说者,说如所听。 听者,听如所说。 诵者,如所闻诵。 问:博闻者,前多闻已说契经、阿毗昙、律。 此中有何异,复说说、听、诵? 答:前三种多闻,应三种受:说时受、听时受、诵时受。 世尊弟子四种:有真谛处成、有施处成、有止处成、有慧处成。 彼是方便听真谛,故得解脱。 施处说止、止处从禅、慧处从诵,是谓解脱处。 此三法度,正观无罣碍,意欲令见其真,渐次得是解脱。 得解脱故,慧者学世尊法。 依品第三真度说竟。 三法度论卷下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