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宝积经论 内容: 大宝积经论卷第三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不见我。 云何释成人无我。 示现以一相觉故。 是中有此觉事故。 说不常观知还彼三种事中。 凡夫计执所生常不见凡夫所计自异相见故。 阴等无常事云何。 释法空。 示现亦以一相不觉故。 说非无常观故。 知是中有此不觉事。 还彼事中无常趣故。 内外及二中间。 是凡夫计执假说相体性不可觉知。 得无常者若计执已。 于不可说事中横安云何释说法无我。 示现以一相觉故。 是中有此觉觉事故。 还彼事中所觉见圣智境界。 唯彼自内证知。 余人不能说。 彼有六种相。 如凡夫所计执假见说性不相似。 何者六种。 非色者自测指斥不可得说。 是此此是不可见者。 是以彼不可得。 示他不住者。 过色根境界故。 彼处色等根不能住故。 无相者离念性相故。 无记者离意识境界故。 无着者无烦恼事故。 云何释成横计执有边。 示现有二种胜相正说故。 及示现彼体性相正说故。 是中何者胜正说性相。 彼上上有八种应知。 还彼事中常正执无常正执。 及依常正执故。 有我取正执。 及依无常执有无我执。 及依无我取执故。 有取实心大执依有我执故。 说不取实心执彼所依者。 亦求彼复求者。 依执故及依执共顺依取不实心所执取不善。 等执着乃至取染执相有五种障患。 于染法中有颠倒患谤患发起患麁恶患无常患。 依执取实心。 彼对治于净法中善等所安乃至净得所安。 此是成八种诸胜安。 是诸八种胜安。 菩萨不觉念顺不执着故。 不说顺不劝他故。 不悟顺不动他故。 是中真实执安者。 上明依此八种胜安事中。 凡夫系念假用性执安言有如是安云何释谤边。 亦以一相故。 示现有谤事故。 是中有谤事者。 如彼信邪法无我一切时执故。 言无一切法相。 以是义故。 略说此横执谤边。 离六种相。 显说中道义。 云何释成诸法证事。 如经迦叶明与无明无异无别。 如是知者。 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乃至老死灭。 是无二无别等。 有三种相释说证法事。 还彼本说三种事中。 及第四因缘事。 中有障有对治。 住有为无为示现性相不可得。 故示现胜事不可得故。 及习彼已证得如实智。 是中性相不可得者。 如凡夫计执。 明与无明性相不可得。 是中胜事不可得者。 所有彼凡夫横计执性相灭生聚集不见二相故。 是中证得智者。 所说彼智及依所依念相行不念故。 及行不障故。 以内智知证法无我故云何释菩萨证法。 回发愿向大菩提故。 亦是一相故。 言若不以空故。 令诸法空。 如是等七句说。 菩萨为利益众生故。 以空故。 不令诸法空不舍烦恼。 是义如是。 不以无愿故。 令诸法无愿。 不以无相故。 令诸法无相。 不现起复业生流及念生流。 一切诸行无性。 以涅槃灭世间流。 云何如是行已。 释成未离烦恼苦心事。 亦以一相义故。 言如诸法有性无性。 如是等七句说。 未灭诸怨障等法。 如实观证。 是中如实证者。 还彼障等诸法以体性行法无我见不染及苦。 云何胜释四种相故。 示现见胜相故。 示现还彼远相离胜故。 示现失禅乱胜故示现心乱胜故。 是中见胜者。 经言迦叶非无人故。 名曰为空。 乃至中际亦空故。 非但不见人故说空。 是义何以故。 住众生空者。 不见法空。 惟法自体空。 未来于涅槃中。 作断慢心善观所取乃至行能取无我智。 离假名性空所摄。 不善观三时过去未来现在。 故名不正观真如智尔焰。 空假名妄取法慢故。 言依空不依法无我真实空。 彼以不灭本所取众生空及有取生法故。 名相退失。 于此法中菩萨不如是。 以是义故。 显胜说菩萨行示法无我故。 佛语迦叶。 汝等当依于空。 乃至于佛法中则为退失。 是中有此远离胜住众生无我故。 自我见是以于凡夫最下中转复最下有二种相故。 一不免苦。 二行苦。 此是二相故。 言迦叶宁起众生见积如须弥不以空见起增上慢。 所以者何。 迦叶一切诸见以空得脱。 若起空见者。 彼则不可治。 此文显示彼义。 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者。 以我见是可对治。 可令得灭。 不以空见起增上慢。 以不见法无我故。 起增上慢。 应知我以空故。 见诸行空。 妄相执性空亦是空。 彼不可得。 体空横执分别性空。 横安颠倒处故。 以横安执见故。 成于空见。 若起空见者。 彼不得与对治故不可持。 应知以不可持故。 不免生等诸苦。 一切时不离烦恼热故。 不能乐行。 喻如不可治病人。 灭二种执取故。 为前者说有二种相。 譬如病人。 良医授药。 乃至若起空见者。 我说彼人则不可治。 此喻示现。 譬如病人不正将息令动诸患。 顺动病因顺不动病因前后故。 受二种苦受。 如是人无我见不灭同我见。 及生空法无我执不离。 自顺烦恼病故。 前后取二种灭故名为灭。 菩萨不如是。 是中灭善胜者。 如经譬如有人怖畏虚空如是等。 如人空中自念分别横执计作物怖畏。 彼已作如是言。 除此空除此空。 如是等如是住人无我中。 不住法无我。 我慢故生怖畏。 于虚空处不可说事中。 横执虚横安执已。 安执故色等故色等想求彼断事。 菩萨不尔。 是中有此心乱胜事故。 言迦叶譬如画师自画作恐怖。 夜叉鬼像如是等。 如是失行乱者。 住人无我故。 自分别念实有境界。 彼以想等倒故。 令成颠倒。 菩萨不尔。 云何释说因以二种喻。 一者幻师喻。 二者二木相磨喻。 初喻示现观能取者。 人无我智唯取诸行。 彼以法无我智观。 是法无我智名为能取及观。 然彼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为因。 以有彼故有此喻。 若幻师与幻人为因。 喻若幻人食。 彼师如是行者。 以法无我智众生无我智离假名性故空。 离彼分别故寂。 可舍相故无有坚固。 空无物故。 不牢观者如食。 第二喻示现。 譬如二实证得。 是中如实证得所有观。 彼能取所取寂静思惟念因不舍离。 永得彼内知决定智生。 是中观所取者。 谓众生无我智观。 能取者行法无我智。 彼二如上下二木顺故。 寂静思惟以寂静因故。 内所证知生决定知。 名为真实证。 此之二木喻。 显示有因可得。 喻如因磨二木故生火。 生已还烧彼二木。 如是人无我法无我智行因。 生是法无我智。 以缘内智决定生智。 彼行智所有妄念计执性。 彼如实观而能烧。 云何说遍至空。 亦以一相义故。 还彼法无我智中如实见故。 言譬如然灯时。 一切黑闇皆悉自灭。 此喻解释说。 是中如实见故。 无智等离假名性故。 空者。 如是不执故。 不可取寂灭者不觉故。 云何如是释彼空。 一者业灭烦恼灭。 是现对治故。 言迦叶譬如宅内。 若室若房若屋中过千岁以来。 乃至其黑闇者。 诸结业是。 此喻说。 是中显示灭。 至失者。 寻即所生智慧光明能灭无始以来诸业烦恼。 若能如是速。 灭诸烦恼者。 何故菩萨久长行世间。 二喻示现得胜果故。 言迦叶譬如种在空中。 乃至诸使杂世间法。 能长佛法者。 杂秽良田中能生长种子。 如是等喻。 示现此事菩萨向涅槃心故。 不舍众生为得佛法故。 愿取世间。 已回向发愿诸善根故。 长夜中行行。 是中涅槃是无为。 喻如虚空。 彼依故不长诸佛法。 世间如烦恼杂秽田。 菩萨大悲亦如烦恼杂秽地处。 持彼地故。 能增长菩萨佛法。 问曰。 云何依下劣有为法中。 能增长菩萨无上佛法。 以莲华喻显释。 故言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乃生莲华。 菩萨亦尔。 于生死泥邪定众生中。 菩萨乃生佛法。 问曰。 若如是者。 诸声闻于菩萨中。 无此十二种胜事。 何等十二种。 所谓修习现诸杂善根胜事。 修智行胜事。 解脱果所摄尽无生智解脱同至胜事。 灭降伏诸魔怨等胜事。 无学胜事。 阿罗汉胜事。 应供义故说众。 上胜事。 依四双八人故。 明诸说者上胜事。 现法中得涅槃说法故。 明众生中上胜事。 乃至众生乃至九众生处。 如是中得最寂灭胜事。 于心得自在胜事。 及难伏生胜事为防难故。 说诸喻应知。 为防初胜难故。 说二种大海生酥喻。 无量众生不受受用相似法故。 第二防难菩萨智有二。 自及他无量众生身中障对治故。 第三护难彼有二种。 丈夫人喻。 如上夫人处解脱应知。 如贫人处诸声闻乘及愿。 是婢使处者。 不舍众生故。 王处者诸大乘愿以防护诸怨故。 初转轮王喻与如来真子故。 防护无学胜事。 第二转轮王喻。 不断佛种事故。 防护阿罗汉胜事。 堪应供故。 说第三转轮王喻。 授萨婆若因故。 防护说众上胜事。 以毗琉璃喻。 初摄得菩提心故。 防护说法者。 上胜事故。 说药树王喻能与众生除烦恼病故。 防护明众生中上胜事喻者。 无能舍月轮。 如是能作一切众生智慧光明故。 防护得最寂灭胜事。 作月初喻集功德智因助得菩提故。 防护心得自在胜事喻琉璃珠。 菩萨得萨婆若果故。 防护难复生胜事。 喻如治毗琉璃珠故。 心自在胜利养等诸声闻功德者。 依菩萨故如是此诸喻略说。 菩萨于声闻中示胜功德故。 自此已后广说诸功德。 有几种声闻声闻戒中菩萨戒有何胜事。 有四种声闻。 复有十三种相。 诸声闻戒中菩萨戒有胜事应知。 是中有四种声闻者。 谓应声闻我慢声闻作菩提愿声闻。 及定灭性声闻。 是中应声闻者。 若为度众生故。 诸佛菩萨所化。 是名应声闻。 我慢声闻者。 若唯众生无我智故。 及邪法无我慢执智故。 以为净。 是名我慢声闻。 作菩提愿声闻者。 若从本来怜愍心微少。 以亲近如来及以习故。 于上妙佛法中。 身心信作功德相熏成。 虽彼尽至住无漏戒中。 而诸佛为劝说诸方便。 彼以此因令。 得修大菩提。 虽如是修菩提。 然后行中而是钝根故。 及乐净故。 非如初发心而有佛性者。 是故名菩提愿声闻。 定灭性声闻者。 若从本来愍心微薄性故。 一向背众生及怖畏世间苦心故。 唯住向涅槃故。 不堪得修大菩提。 譬如二王子。 形貌无异等同受王诸乐。 于中一善达王法技艺等事。 第二不如是。 此二王子有技艺中胜故。 非受用乐处。 如是菩萨住无漏戒中及灭定性声闻。 应知彼复有胜事。 身中应知及习诸白法处。 智集处相似处性处。 家持处行处。 神力处修行处。 福田处上胜处。 因果处。 及依生处。 应知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者。 无有是处。 种在杂秽良田中。 则能生长。 高原陆地不生莲华。 如是等喻。 示现定灭性声闻。 及说菩萨至心信胜事。 定灭性声闻如杂秽地。 诸杂行于杂泥烦恼染还恕诸众生中背故。 一向涅槃界如地处炽然于净众生界中同心及住心反质菩萨向涅槃心。 及住净众生。 心不舍有烦恼众生度故。 取杂染世间及摄取众生。 虽迭互等喻集诸白法处。 示现作胜事。 声闻有诸白法微薄。 唯益自己。 菩萨法无量。 利益增长一切众生如子。 譬如父以生酥长养诸子。 菩萨亦尔。 自善根无量如生酥。 养育增长新学菩萨如子男子。 虚空唯等示现智集胜事。 声闻以无漏智故。 唯见自身空寂。 诸烦恼中菩萨者。 怜愍故。 同证智。 令回与十方一切众生发愿向无上菩提故。 最大夫人及婢使喻。 示现相似胜处。 声闻念胜解脱。 最大夫人母处狭劣小意如父贫穷心增长不成佛子。 诸菩萨者舍下劣凡夫众生性念婢使母处以上念心如灌顶大王成就故。 名为佛子。 初转轮王喻。 示现性处胜事。 如转轮圣王子成就诸力。 成就势力成就至威。 以无转轮王相故。 不堪作转轮圣王。 声闻亦尔以勤精进故。 成就诸力谛善巧故。 成就势力不舍心故。 成就至威无佛性相故。 诸佛如来不与拥护摄取。 菩萨以第二转轮王喻。 示现持家胜事。 声闻虽尽至故未来不能持佛家。 初发心菩萨堪能故。 第三转轮圣王喻。 示现行胜处。 声闻虽得尽至。 诸天圣人不如是恭敬赞叹。 如新行菩萨毗琉璃宝珠喻。 示现神力胜事尽至。 菩萨从初地。 以智慧神力故。 退一切声闻缘觉。 雪山药树喻示现修行胜事。 声闻虽成就智能灭烦恼病。 智药灭众生烦恼病。 反质菩萨者。 唯常行益他故。 星宿喻示现福田胜事。 虽尽至声闻不能以智慧光照众生故。 不作福田度一切人天。 如不灭烦恼菩萨一切人天而作福田。 月初月喻。 示现于胜中示现胜事。 一切时声闻中。 诸佛如来常胜彼胜中诸菩萨。 复转胜彼从菩萨而成故。 诸菩萨有二种相故。 转胜应知。 如是彼亦教化众生。 及成熟佛法。 是故有菩提及得果。 随所化众生令得解脱。 譬如营作影者成奇异怖心不于食者。 此亦如是应知。 譬如诸天及人。 一切世间善持琉璃。 此喻示现因果胜事。 声闻虽一向修集净法胜因。 复值亲近无量善知识。 不能令得大菩提果。 反质故。 说诸菩萨者。 能令得大菩提果故。 譬如治毗琉璃宝。 喻示现依生胜事。 诸声闻者。 依菩萨故。 而出现世间。 非菩萨依声闻而出世间。 为灭恶持住义故。 语尊者摩诃迦叶言。 迦叶。 若有国中有骆驼咽黑头仰明者。 乃至彼国无有恐怖畏等事。 是故迦叶。 菩萨常应救护利益众生者。 有何渐次说。 自此已后。 示现得彼果益。 胜事。 前所说言杂染烦恼泥中。 能长菩萨佛法。 若尔非彼身中增长者。 亦非诸菩萨。 令助彼身中者。 云何彼身中而能增长菩萨。 为众生故修诸行。 示现此说。 若增长彼者亦增道自己。 经言。 菩萨常应救护如是等。 示现至于四方一切世界。 一切菩萨愿利益众生事真实毕竟治者。 所有离良医疗治身患。 乃至离外道治烦恼。 是名非真实治假名故。 及颠倒故。 是中菩萨者喻良医。 应知一切众生如病者。 诸病者如贪等。 药者如不净等观。 如有三种相故。 诸大动而生诸病。 或以积诸恶故。 或不应食而食故。 或以舍诸病故。 如是此三种因恶心相故生心病。 或以积诸贪等恶故。 于长夜中诸贪等习故。 或以见不应行而行。 复现有行诸见等事故。 或行颠倒事舍故。 是中初烦恼病。 不净等对治。 应知以不净对治诸贪。 慈心对治瞋恚。 四因缘观对治愚痴。 如是等说有病。 故为说对治诸空等。 依四种众生故说。 一者执见。 二者乐着三摩拔提。 三者喜乐诸生。 四者于非解脱处而作解脱想。 是中依执着诸见众生故。 言一切诸见唯空能治。 若起空见。 如是等说。 应知乐着三摩拔提故说无相。 一切有无诸念分别相中无相故。 示现一切有无。 示令乐着三昧。 依喜乐诸生故说无愿。 灭一切欲色无色界等故。 说言无愿。 依非解脱处。 而作解脱相。 说非四倒。 为灭一切倒故说四倒。 见常等故。 于非解脱处而生解脱相。 舍习颠倒故。 依有者故。 广略说四颠倒对治。 应知有凡夫复有六种。 依着身者。 对治彼故说诸念处。 烦恼散者。 对治彼故说四正勤。 迭互我慢所缚者故。 对治说诸如意足。 离修诸善故。 对治彼说诸根及力。 不达诸谛故。 对治说诸觉道分。 及喜好吉凶等。 见对治故说诸道分。 云何不顺观身堕身见若我所见。 不分别背善治法不信等。 应知彼对治故。 说诸根及力。 迦叶。 所有阎浮提内。 诸医师及医师弟子中。 耆婆医王最为第一。 迦叶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 彼一切皆如耆婆医王。 如是等耆婆相似诸众生。 示现诸论医方多闻善巧胜故。 有辨取见教悔见疑悔等难治故。 是中方便定心故。 诸见等能作障。 如尊者阐陀说。 诸大德我作如是念。 色是无常。 乃至然复我行舍摩陀空无分别。 灭爱离欲灭及涅槃中。 心不安不喜不住不解。 我意回转生厌懈怠心。 然何者是我所。 作如是说。 彼尔时以智慧心念忆涅槃。 不灭我身见故。 言我当无故。 于涅槃中心退转生恼。 然何者是我我所。 不作如是念。 此唯是行。 以何谁彼无。 然此时世间道行不能治故。 名为不可治。 欲摄未入定心故。 缚作疑悔。 能散疑悔因故。 除教诲者。 唯诸佛如来并诸菩萨。 无有诸毒患。 有大力。 是故唯说见疑悔无力能觉知。 意不能测。 及不能说。 不能诵。 不能正说。 不能以言。 求此助道行已。 求出世间行。 有余中心求。 然后有余。 依众生无我故有二种。 应知依法无我。 有一缘入智等。 因欲信本智信智。 唯心是中谏断无缘觉及无我。 因缘习中求觅。 示现证人无我。 于内外入中。 及依彼念识处中。 妄想横念性故。 心不可得。 及成就无色等相。 见性故示现证法无我。 然是成就性故。 作心事有护。 不正取故。 言迦叶心一切诸佛不见故。 言非自然故。 不见示现住法体故。 一切诸佛说三时见故。 如是先说无横念分别性。 彼横念相。 示现他性相说故。 有依止故。 言彼以何为性耳。 于中明心及心数法。 若以意堕唯是相。 此云何世间成生死释成如幻。 唯是一心行者如河流。 如是行厌离中心。 何故不得解脱。 释成就如风。 是中远至者。 一切事中以彼性故。 应知如是难知。 云何得解脱。 释成如灯焰。 以无明缘力故行。 示现彼尽故不行。 若心烦恼力故染成。 不者顺如。 彼烦恼不净故。 不见觉解脱。 防护此患故。 示现如虚空。 防护诸患故。 如虚空无分别故。 示现如雷电念念灭。 贪等诸中不住故示现。 无常相。 相故示现防作异相患。 虽净心念念灭故。 示现如猕猴。 彼非悕求种种境界故散。 是以顺贪等各不能降。 成有散故。 何故不一切等共生释成。 如画师事。 何故不一切时。 如是等。 造业释成不住故。 何故退现在业。 或以木现气力故生。 释成如王事。 所有业修力最上。 彼熏心故。 得增上成显说。 若如王者。 何故自己能生诸苦。 释成如怨家故。 何故自己如怨家。 释成如疾。 聚家示现故。 身等示现有四倒。 顺等行故防护患。 有如是。 以何故生乐处而取生事。 示现如怨家故。 有三苦故。 示现彼处亦生苦故。 如是苦。 何故不取苦对治。 示现如夺人力夜叉鬼等。 防护乐着三昧故。 如次。 复何故不乐对治中示现如贼作事。 不防护不将彼。 助道行善根故。 若以苦中作功德乐意乐住者。 如是以何患示现如具有势无势憎爱事。 何故痴狂故。 着色等故。 释成如蛾灭灯故。 佛语迦叶。 求是心相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则不可见。 乃至如是圣性众。 非身作业。 非口非意。 彼性中亦无上中下差别。 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者。 有何渐次。 示现他性相行已。 如彼他性相求故。 亦求横妄念。 及求成就性时彼示现。 然彼横妄想分别性。 心理中求不可得。 是故性相不可得。 彼亦是以不可得。 所显成就性相心。 彼则无为。 后时当说。 示彼三世生事。 非如入灭尽定。 当时心不等三世生。 如是彼生事。 应知示现过三世故。 彼不过三世。 起已复更生心故。 若过三世者。 彼亦不名有防护横执取故。 傍名示现亦有亦无。 妄想念他想性等故。 显说成就性故有。 彼则不生者。 以观身因故彼则无。 性者于地狱等定性因故。 彼无趣者。 作生因故则无。 灭者已灭故。 彼则无离者以灭故。 不离者未灭故。 彼则无行业者。 谓阴故。 彼是无为者。 为显彼故说此一切彼无为。 今欲分别释安。 是一切圣性本者。 以此念故得彼圣处。 诸圣以此为显。 然彼性以有余无余涅槃所显及菩萨涅槃所显。 是中依有余涅槃故。 言无有持戒亦无破戒。 以善学戒故。 无行有余灭故。 非行有余灭有余故。 非不行诸烦恼。 无心无心数法者。 离染故。 是中业者。 复有烦恼因业故。 亦无业报者。 依无余涅槃故。 言以是义故作如是说。 若无苦及无乐者。 则是圣性。 如前说言。 彼则无业者。 三修多罗句者。 说彼业差别。 第四句说众生差别。 依菩萨涅槃故。 言是性平等如虚空。 乃至是性真净。 从本已来毕竟净故。 是性平等如虚空者。 示现等同行自益他益故。 是性无胜。 一切诸法等味者。 示现诸净菩萨中彼不异故。 一切菩提分法中不异胜故。 是性寂静远离身心寂静者。 示现彼体不异故。 是性随顺向涅槃者。 示现他身中有彼身业胜故。 是性寂静远离一切烦恼垢者。 示现虽同解脱灭习有胜故。 是性无我离我我所者。 示现净世界永灭定故。 是性无恶若虚若实。 从平等生者。 示现彼行中世间涅槃无失无得不生分别。 以平等故。 实义故。 涅槃是实虚义故。 世间不实应知。 是性真实第一义谛者。 示现离彼谤及非外道共故。 是性无可尽毕竟不生者。 示现虽得无余涅槃不断作众生益故。 复是性毕竟不生者。 示现彼非烦恼业生。 以得胜自在力生故。 是性常住一切诸真如常者。 示现住世及涅槃者。 彼不是故说彼性是安乐清净无我等应知。 是性真净从本以来毕竟净者。 示现尔焰障净故。 随所应净。 显示如是净故。 是故乃至世间出世间对治差别大义事应知。 此是以渐次及超次释应知。 迦叶菩萨至于四方应利益众生者。 示现以世间出世间智等利益他故。 至四方者。 何等四方。 谓为教化众生故。 从世界至余世界。 以神力故。 从一世界至余世界。 中间如从国至余国故。 还彼世界中来生故。 及彼处处取生故。 令净他故。 随有众生。 彼诸菩萨所教化者。 为彼净故。 作真实毕竟治者。 菩萨治烦恼以烦恼。 大颠狂众生。 菩萨治故。 得成无上大医。 教授三种清净戒行故。 非耆婆等诸大医王能治诸见。 及治除疑悔者。 或复治大者。 真实治故名治大。 大者谓真实不以是义。 然后真实毕竟治。 以出世间道行灭烦恼使故。 成是中间世智有二种。 一麁二中。 麁灭烦恼对治故。 中者以伏对治故。 所谓多贪欲者。 不净观对治。 乃至灭一切诸倒。 有四倒如是灭。 麁烦恼对治。 四念处乃至八正道。 中者伏对治。 是中麁烦恼于现境界中贪欲等行故。 转成中应知。 是中行者。 以世间智自境界相防染等烦恼。 贪伏已令净性行。 是中性行。 是中性行差别。 在家之者多贪瞋痴等行。 出家者多依诸见。 以依彼故。 及依不正念性念。 性念分别广略四种倒。 非解脱处生解脱执慢。 是中贪欲等。 观不净对治令清净。 瞋者慈悲观对治。 痴者因缘观对治。 诸见者空对治。 不正念所摄分别。 及性胜分别中无相对治。 复有悕愿者无愿对治。 非解脱处生解脱者。 非不倒对治。 譬如此处是常。 是中烦恼。 何者防麁烦恼。 依自对治。 依染境界。 贪瞋痴事。 于现境界中贪等行患。 集是行义。 灭彼故修念处等诸菩提分法。 以修念处法正念中系故。 于未系念心令得系念故修行。 不以此念自心起取言我。 修念处诸念中系心。 已修行正勤。 如意足取住。 以取住故。 身心从男女相。 以内知观故。 伏中烦恼。 于有无漏智行道故。 出世间法对治。 灭不欲等。 依欲等对治。 非与根力而令作见。 于有因缘集痴。 及人无我痴。 以菩提分法伏。 于有不正道及正道行中决定成。 如是所有此处相麁中烦恼正防及伏对治。 事智者。 是名世界智。 何者出世间智。 如是伏贪瞋痴烦恼染处。 及所有微细使烦恼。 对治事智。 彼复何者。 于彼伏对治中。 善巧三处。 所谓缘智善巧因缘。 无我无众生无命无养育无富伽罗法中生信智。 可信人无我故。 于空无分别法中不生怖故。 信法无我故。 求心生精进。 所有尽度过诸烦恼。 对治教四种。 无智不取故观内心用意于智。 同相自相染相及净相。 于无智是中有三种想。 同想义应知。 彼如是求心。 何者心可乐可染可耻。 为过去未来现在所有。 过去者是名尽。 未来者未至。 现在者念念不住。 是中过去未来缘成心皆无觉观。 现在者念念无觉故。 及诸贪等自缘所生。 非心所作等。 诸相心自相应知。 迦叶。 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觉故如是心求不可得。 如本说假名说性。 不可得故。 是心无色无形无住无相无记无着。 如是如前六种相。 知真如故。 一切言诸佛不已见不今见不当见故。 一切诸圣不以知见觉故。 种相故心有染相应知。 不顺不顺故。 及行行故。 故心如幻。 以虚妄忆想分别起。 种种业行生。 受种种身心。 诸道中受种种身生。 不顺染故。 心如流水。 生灭不住者。 还彼生以自顺念念流故。 心如风远行去不可捉者。 一切念中难治。 顺行故心如灯焰。 众因缘有行者。 受润自在。 顺行染故。 随所行而能行故。 此是行染。 何处行心如电。 或向作善处行。 或如电生善心时心如虚空。 或向不善。 知如虚客尘烦恼染故。 心如猕猴。 一向贪诸境界故。 心如画师。 一向起作诸业行故。 迦叶。 心不一定。 能逐种种烦恼者。 或一向烦恼中。 复能行贪欲瞋痴。 不住而行故。 心如独行无侣者。 非彼本有染贪已而有成离已离。 离欲已而复有欲。 如是等释。 说心如王。 得一切法自在故。 于乐法中得自在世力而行故。 心如怨家。 能生一切苦故。 舍己乐能生苦故心如灰家。 如鱼钩。 如梦。 如青蝇。 以执无我故。 自能生苦。 然以颠倒如怨家。 助自己苦不厌足故。 心如夺人力夜叉鬼令修善舍。 彼觅便故。 心如怨家。 行不善觅诸过故。 常高下有势无势。 爱憎等解故。 心如贼至放逸故。 所作不作。 一切善根能灭故。 心乐诸色等。 色等境界乐着故。 于永可得甘露界中忆念。 忆念已令难安故。 以三种相故。 心得清净应知。 不得得相故。 非有为相故。 二无相故。 三性相故。 迦叶是心求。 不可得。 若不可得故不可觉知。 名性求觅不可得。 是不得故彼不可觉知。 心有如是。 相观是心净因已故。 有异思惟行。 求心净不能得。 如是思惟已令能得。 是名不得得相。 如是修行法。 无我修行。 行已以慧。 是真如相。 心以智见。 然后真如相。 心以九种相说。 对有为相法故说九无为应知。 过三世者。 非三世行故。 复非如入灭尽定。 起已复能生故。 彼非有非无者。 假名性不可分别测故。 以真如性可测知彼非二相故。 彼不生者。 无生相故。 彼无性者。 过生性因相故。 彼则无起者。 未来中过诸生故。 彼则无灭者。 过分段死故。 彼无所离者。 过离念念故。 无所离者。 则无来无去。 无退无生者。 过转诸道故。 是中无行业者。 过业烦恼故。 若无为者则是圣种性。 是中性相者。 谓无为界相应知。 以见彼故。 显诸圣事。 然彼现法中过五事。 若圣性。 彼无有持戒者。 过作事故。 亦无破戒者。 过无作故。 无行者。 过作行故。 非无行者。 过作非行故。 及非行者。 过不作行故。 及未来过有事故。 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者。 过诸复有生。 发起行故。 无发者。 过彼行故。 无业报者。 过彼生家故。 彼无有苦亦复无乐者。 过彼所依有势无势故。 是中无业无起业行。 然彼性中非身作业非口非心者。 依苦乐一切有记动转故。 无业者。 过诸学戒故。 无起业行者。 过诸愿故。 然彼性中非身等作业者。 过不受报故。 彼性中亦无上下差别者。 过依彼种种身故。 然彼有四时九种相差别性相应知。 不净时净时证时及尽时。 是性平等如虚空者。 不净时等至一切诸相。 如空如虚空遍。 一切色一切相中真如亦尔。 现者净时见等至。 此是不净时。 一相是性无分别。 一切诸法等味故。 是性寂静远离身心寂静者净时。 一味及身心寂静故。 净时有二种相应知。 是相寂静随顺向涅槃故。 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者。 永证故。 是故随顺及以清净。 是故顺向尽至证得时。 是名证时。 初相是性不等离我我所者。 过身见证时中第二相故。 是性。 无恶若虚若实从平等生者。 过彼根本恶见故。 还彼第三相。 是性真谛第一义谛者。 此说永尽时。 彼尽中住者。 常故及成就诸乐。 过三种转变故。 是中三种转变事。 一者生死等转。 二者倒处转。 三者退净转。 是性无尽毕竟不生者。 过生死等转变故。 是名成就尽时中初相。 是性常乐净无我者。 过颠倒处转变故。 还彼后尽至中第二相。 是性真净从本以来毕竟净者。 过退净转变故。 还彼尽至中时第三相。 是故乃至世间出世间道行示现益他。 故言。 迦叶。 汝当自观内莫外逃走。 乃至迦叶。 行道比丘随心所缚应当求解。 迦叶。 汝当自观内者。 有何渐次。 如彼性所显净诸圣。 彼已示现。 如今随如圣所生。 彼答显说。 大宝积经论卷第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