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事分阿毗昙论 内容: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二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诸入品第三如世尊为阇谛输卢那婆罗门说。 一切婆罗门。 当知。 一切者。 谓十二入。 云何十二。 谓眼入色入耳入声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意入法入。 问此十二入。 几色。 几非色。 答十是色。 一非色。 一分别。 法入。 或色。 或非色。 云何色。 谓法入所摄身口业是色。 余非色。 此十二入。 几可见。 几不可见。 谓一可见。 十一不可见。 此十二入。 几有对。 几无对。 谓十有对。 二无对。 此十二入。 几有漏。 几无漏。 谓十有漏。 二分别。 意入。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意行相应意入。 云何无漏。 谓无漏意行相应意入。 法入。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法入所摄有漏身口业。 有漏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漏。 谓无漏身口业。 无漏受阴想阴行阴。 及无为法。 此十二入。 几有为。 几无为。 谓十一有为。 一分别。 法入或有为或无为。 云何有为。 谓法入所摄身口业。 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为。 谓虚空数灭非数灭。 此十二入。 几有诤。 几无诤。 谓十有诤。 二分别。 二若有漏有诤。 二若无漏无诤。 如有诤无诤如是。 世间出世间。 有过无过。 依家依出要。 使非使。 受非受。 缠非缠。 亦如是。 此十二入几有记。 几无记。 谓八无记。 四分别。 色入。 或有记。 或无记。 云何有记。 谓善不善色入。 云何无记。 谓除善不善色入。 诸余色入。 如色入。 声入意入法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隐没。 几不隐没。 谓八不隐没。 四分别。 色入。 或隐没。 或不隐没。 云何隐没。 谓秽污。 云何不隐没。 谓不秽污。 如色入。 声入意入法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应修。 几不应修。 谓八不应修。 四分别。 色入。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色入。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无记色入。 如色入。 声入意入亦如是。 法入。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有为法入。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无记法入。 及数灭。 此十二入。 几秽污。 几不秽污。 谓八不秽污。 四分别。 色入。 或秽污。 或不秽污。 云何秽污。 谓隐没。 云何不秽污。 谓不隐没。 如色入。 声入意入法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有罪。 几无罪。 谓八无罪。 四分别。 色入。 或有罪。 或无罪。 云何有罪。 谓不善色入。 及隐没无记。 云何无罪。 谓善色入。 及不隐没无记。 如色入。 声入意入法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有报。 几无报。 谓八无报。 四分别。 色入。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善不善色入。 云何无报。 谓无记色入。 如色入。 声入亦如是。 意入。 或有报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不善善有漏意入。 云何无报。 谓无记无漏意入。 如意入。 法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见。 几非见。 谓一是见。 十非见。 一分别。 法入。 或见。 或非见。 云何见。 谓八见名见。 谓五邪见。 世俗正见。 学见。 无学见。 余非见。 此十二入。 几内。 几外。 谓六内。 六外。 此十二入。 几受。 几不受。 谓三不受。 九分别。 眼入。 或受。 或不受。 云何受谓自性受。 云何不受。 谓非自性受。 如眼入。 色入耳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亦如是。 此十二入。 几心。 几非心。 谓一是心。 十一非心。 此十二入。 几有缘。 几无缘。 谓一有缘。 十无缘。 一分别。 法入。 或有缘。 或无缘。 云何有缘。 谓心法。 云何无缘。 谓非心法。 此十二入。 几心法。 几非心法。 谓十一非心法。 一分别。 法入。 或心法。 或非心法。 云何心法。 谓有缘。 云何非心法。 谓无缘。 此十二入。 几业。 几非业。 谓九非业。 三分别色入。 或业。 或非业。 云何业。 谓身作是业。 余非业。 声入。 或业。 或非业。 云何业。 谓口作是业。 余非业。 法入。 或业。 或非业。 云何业。 谓法入所摄身口业及思是业。 余非业。 此十二入。 几善不善无记。 谓八无记。 四分别。 色入。 或善不善无记。 云何善。 谓善身作。 云何不善。 谓不善身作。 云何无记。 谓除善不善身作色。 余身作色。 声入。 或善不善无记。 云何善。 谓善口声。 云何不善。 谓不善口声。 云何无记。 谓除善不善口声。 诸余口声。 意入。 或善不善无记。 云何善。 谓善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不善。 谓不善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记。 谓无记意思惟相应意入。 法入。 或善不善无记。 云何善。 谓法入所摄善身口业善受阴想阴行阴及数灭。 云何不善。 谓法入所摄不善身口业不善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记。 谓法入所摄无记受阴想阴行阴及虚空非数灭。 此十二入。 几见断。 几修断。 几不断。 谓十修断。 二分别。 意入。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意入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八十八使相应意入。 云何修断。 若意入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相应意入。 及不秽污有漏意入。 云何不断。 谓无漏意入。 法入。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法入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八十八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修断。 若法入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身口业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及不秽污有漏法入。 云何不断。 谓无漏法入。 此十二入。 几学。 几无学。 几非学非无学。 谓十非学非无学。 二分别。 意入。 或学。 或无学。 或非学非无学。 云何学。 谓学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学。 谓无学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非学非无学。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意入。 法入。 或学。 或无学。 或非学非无学。 云何学。 谓学身口业学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学。 谓无学身口业无学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非学非无学。 谓法。 入所摄有漏身口业有漏受阴想阴行阴。 及无为法。 此十二入。 几欲界系。 几色无色界系。 几不系。 谓二欲界系。 十分别。 眼入。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云何欲界系。 谓眼入欲界系四大所造。 云何色界系。 谓眼入色界系四大所造。 如眼入。 色入耳入声入鼻入。 舌入身入亦如是。 触入。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云何欲界系。 谓触入欲界系四大所造。 云何色界系。 谓触入色界系四大所造。 意入。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无色界系。 或不系。 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色界系。 谓无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不系。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意入。 法入。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无色界系。 或不系。 云何欲界系。 谓法入欲界系。 彼所摄身口业彼所摄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色界系。 谓法入色界系。 彼所摄身口业。 彼所摄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色界系。 谓法入无色界系。 彼所摄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不系。 谓无漏所摄身口业无漏所摄受阴想阴行阴。 及无为法。 此十二入。 几过去。 几未来。 几现在。 谓十一。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一分别。 法入。 若有为。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若无为。 非过去。 非未来。 非现在。 此十二入。 几苦谛摄。 几集谛摄。 几灭谛摄。 几道谛摄。 几非谛摄。 谓十苦集谛所摄。 二分别。 意入。 若有漏。 苦集谛所摄。 若无漏。 道谛所摄法入。 若有漏。 苦集谛所摄。 若无漏。 有为道谛所摄。 若数灭。 灭谛所摄。 虚空非数灭。 非谛所摄。 此十二入。 几见苦断。 几见集断。 几见灭断。 几见道断。 几修断。 几不断。 谓十修断。 二分别。 意入。 或见苦断。 或见集断。 或见灭断。 或见道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苦断。 若意入随信行随法行人苦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苦断二十八使相应意入。 云何见集断。 若意入随信行随法行人集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集断十九使相应意入。 云何见灭断。 若意入随信行随法行人灭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灭断十九使相应意入。 云何见道断。 若意入随信行随法行人道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道断二十二使相应意入。 云何修断。 若意入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相应意入。 及不秽污有漏意入。 云何不断。 谓无漏意入。 法入。 或见苦断。 或见集断。 或见灭断。 或见道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苦断。 若法入随信行随法行人苦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苦断二十八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见集断。 若法入随信行随法行人集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集断十九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见灭断。 若法入随信行随法行人灭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灭断十九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见道断。 若法入随信行随法行人道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道断二十二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修断。 若法入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彼相应法入。 彼所起身口业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及不秽污有漏法入。 云何不断。 谓无漏法入。 问五阴十二入。 为五阴摄十二入。 为十二入。 摄五阴。 答十二入摄五阴。 非五阴摄十二入。 何所不摄。 谓无为法入。 问五阴十八界。 为五阴摄十八界。 为十八界摄五阴。 答十八界摄五阴。 非五阴摄十八界。 何所不摄。 谓无为法界。 问五阴二十二根。 为五阴摄二十二根。 为二十二根摄五阴。 答二阴。 及二阴少分。 摄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亦摄二阴及二阴少分。 何所不摄。 谓一阴。 及二阴少分。 问五阴九十八使。 为五阴摄九十八使。 为九十八使摄五阴。 答一阴少分摄九十八使。 九十八使亦摄一阴少分。 何所不摄。 谓四阴。 及一阴少分。 问十二入十八界。 为十二入摄十八界。 为十八界摄十二入。 答展转相摄。 随其所应。 问十二入二十二根。 为十二入摄二十二根。 为二十二根摄十二入。 答六内入。 及一外入少分。 摄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亦摄六内入及一外入少分。 何所不摄。 谓五外入。 及一外入少分。 问十二入九十八使。 为十二入摄九十八使。 为九十八使摄十二入。 答一外入少分。 摄九十八使。 九十八使亦摄一外入少分。 何所不摄。 谓十一入。 及一外入少分。 问十八界二十二根。 为十八界摄二十二根。 为二十二根摄十八界。 答十二内界。 及一外界少分。 摄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亦摄十二内界及一外界少分。 何所不摄。 谓五外界。 及一外界少分。 问十八界九十八使。 为十八界摄九十八使。 为九十八使摄十八界。 答一外界少分摄九十八使。 九十八使亦摄一外界少分。 何所不摄。 谓十七界。 及一外界少分。 问二十二根九十八。 使为二十二根摄九十八。 使为九十八使摄二十二。 根答展转不相摄。 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别七事品第四十八界。 十二入。 五阴。 五盛阴。 六界。 十大地法。 十烦恼大地法。 十小烦恼大地法。 五烦恼。 五触。 五见。 五根。 五法。 六识身。 六触身。 六受身。 六想身。 六思身。 六爱身。 云何十八界。 谓眼界色界眼识界。 耳界声界耳识界。 鼻界香界鼻识界。 舌界味界舌识界。 身界触界身识界。 意界法界意识界。 云何十二入。 谓眼入色入耳入声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意入法入。 云何五阴。 谓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云何五盛阴。 谓色盛阴受盛阴想盛阴行盛阴识盛阴。 云何六界。 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 云何十大地法。 谓受想思触忆欲解脱念定慧。 云何十烦恼大地法。 谓不信懈怠忘念乱无明邪慧邪忆邪解脱掉放逸。 云何十小烦恼大地法。 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 云何五烦恼。 谓欲贪色贪无色贪瞋恚痴。 云何五触。 谓对触增上语触明触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 云何五见。 谓身见边见邪见取见见取戒见。 云何五根。 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云何五法。 谓觉观识无惭无愧。 云何六识身。 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云何六触身。 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云何六受身。 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 云何六想身。 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 云何六思身。 谓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 云何六爱身。 谓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 云何眼界。 若眼于色。 已见今见当见。 随彼一一有分。 云何色界。 若色于眼。 已见今见当见。 随彼有分。 云何眼识界。 若眼见色起眼识。 眼增上见色。 若眼识于色。 若识分别知色。 是名眼识界。 云何耳界。 若耳于声。 已闻今闻当闻。 随彼一一有分。 云何声界。 若声于耳。 已闻今闻当闻。 随彼有分。 云何耳识界。 若耳闻声起耳识。 耳增上闻声。 若耳识于声。 若识分别知声。 是名耳识界云何。 鼻界若鼻于香。 已觉今觉。 当觉随彼一。 一有分云何香界。 若香于鼻已。 觉今觉当觉。 随彼有分云何。 鼻识界若鼻觉香起鼻识。 鼻增上觉香。 若鼻识于香。 若识分别知香。 是名鼻识界。 云何舌界。 若舌于味。 已尝今尝当尝。 随彼一一有分。 云何味界。 若味于舌。 已尝今尝当尝。 随彼有分。 云何舌识界。 若舌甞味起舌识。 舌增上甞味。 若舌识于味。 若识分别知味。 是名舌识界。 云何身界。 若身于触。 已觉今觉当觉。 随彼一一有分。 云何触界。 若触于身。 已觉今觉当觉。 随彼有分。 云何身识界。 若身觉触起身识。 身增上觉触。 若身识于触。 若识分别知触。 是名身识界。 云何意界。 若意于法。 已识今识当识。 随彼一一有分。 云何法界。 若法于意。 已识今识当识。 随彼有分。 云何意识界。 若意缘法起意识。 意增上缘法。 若意识于法。 若识分别知法。 是名意识界。 眼入乃至法入。 广说亦如是。 云何色阴。 谓十种色入。 及法入所摄色。 云何受阴。 谓六受身。 云何六。 谓眼触生受。 乃至意触生受。 云何想阴。 谓六想身。 云何六。 谓眼触生想。 乃至意触生想。 云何行阴。 行阴有二种。 谓心相应。 心不相应。 云何心相应行阴。 谓思触忆欲解脱念定慧信精进觉观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无记根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一切智一切见一切无间等。 如是比心相应法。 是名心相应行阴。 云何心不相应行阴。 谓诸得无想正受灭尽正受无想天命根身种类处得事得入得。 生住异灭名身句身味身。 如是比心不相应法。 是名心不相应行阴。 彼二法。 总为行阴数。 云何识阴。 谓六识身。 云何六。 谓眼识身。 乃至意识身。 云何色盛阴。 若色有漏盛受。 谓此色。 若于过去未来现在起欲。 已起当起。 或贪或恚或痴。 彼一一心数烦恼。 已起当起。 是名色盛阴。 受想行盛阴亦如是。 云何识盛阴。 若识有漏盛受。 谓此识。 若于过去未来现在起欲。 已起当起。 或贪或恚或痴。 彼一一心数烦恼。 已起当起。 是名识盛阴。 云何地界。 谓坚相乃至风界。 如五法品说。 云何虚空界。 谓空边色。 云何识界。 谓五识身。 及有漏意识身。 云何受。 谓受觉知痛等苦乐俱非三境界转。 云何想。 谓想等想增上想。 于像貌转。 云何思。 谓思等思增上思。 思起心行于业。 云何触。 谓触等触增上触。 依缘心和合转。 云何忆。 谓心发悟。 忆念思惟心行境界。 云何欲。 谓欲于缘坚持深着。 为作欲乐。 云何解脱。 谓心解脱。 意于缘解。 云何念。 谓念随。 念不舍。 于缘不废乱忘。 云何定。 谓心等住。 不动移境。 不散不乱。 摄受止一。 云何慧。 谓心于法。 起选择相决断觉知照了观察。 云何不信。 谓心不信受。 不正思惟。 不修德本。 不种善行。 不造胜业。 意不清净。 云何懈怠。 谓心下劣。 不勤勇勐。 意不捷疾。 云何忘念。 谓念虚妄。 外向邪记。 云何乱。 谓心乱散。 飘驰转动。 缘不止一。 云何无明。 谓愚三界闇无知。 云何邪慧。 谓不顺正念。 邪解决断。 云何邪忆。 谓秽污意行。 曲受境界。 不正思惟。 云何邪解脱。 谓秽污意行。 解脱于缘。 云何掉。 谓心躁动。 不依寂静。 云何放逸。 谓舍正方便。 作不应作。 于诸善法。 不勤修习。 云何忿。 谓于不饶益事。 于瞋相续起心忿。 云何恨。 谓若事不顺所欲起心恨。 云何覆。 谓覆藏自罪。 云何恼。 谓若心热烧。 云何嫉。 谓于所嫌。 不欲彼利。 起心妬忌。 云何悭。 谓心所受坚着不舍。 云何诳。 谓欺伪他。 云何谄。 谓起心曲行。 云何憍。 谓心醉举迷。 云何害。 谓恼切众生。 起心逼迫。 云何欲贪。 若欲贪等贪。 结聚贪室。 坚着爱乐。 云何色贪。 若色贪等贪。 结聚贪室。 坚着爱乐。 云何无色贪。 若无色贪等贪。 结聚贪室。 坚着爱乐。 云何瞋恚。 谓于彼众生。 起损害心。 诽谤苦切。 云何疑。 谓惑谛不了。 云何对触。 谓五识身相应触。 云何增上语触。 谓意识身相应触。 云何明触。 谓无漏触。 云何无明触。 谓秽污触。 云何非明非无明触。 谓不秽污有漏触。 云何身见。 谓于五盛阴。 起我我所有见。 于彼堪忍乐着。 云何边见。 谓于五盛阴。 或断常见。 于彼堪忍乐着。 云何邪见。 谓诽谤因果。 毁所应作。 于彼堪忍乐着。 云何取见见。 谓于五盛阴起第一见最上最胜。 于彼堪忍乐着。 云何取戒见。 谓于五盛阴。 起见清净解脱出要。 于彼堪忍乐着。 云何乐根。 若乐受触所触。 若起身意乐。 起觉知想。 云何苦根。 若苦受触所触。 苦起身等苦。 起觉知想。 云何喜根。 若喜受触所触。 若起心喜想觉受生。 云何忧根。 若忧受触所触。 若起心苦想觉受生。 云何舍根。 若不苦不乐受触所触。 若起身心。 非觉受。 非不觉受生。 云何觉。 若心觉遍觉。 色觉增上色觉。 觉数觉觉等思惟麁心转。 云何观。 若心行少行随微行。 随顺细心转。 云何识。 谓六识身。 眼识乃至意识。 云何无惭。 若心无惭。 不厌患过。 不极厌离。 不恭敬。 不柔软。 不自畏。 不自差。 恣心自在。 云何无愧。 若无愧于他。 于罪无畏。 于罪无怖。 于罪不见。 于诸过恶。 不羞耻他。 云何眼识。 谓眼缘色起眼识。 眼增上缘色。 眼识于色。 若识若分别色。 是名眼识。 乃至意识是亦如。 云何眼触。 谓眼缘色起眼识。 三和合生触。 眼增上缘色。 眼识于色。 若触等触。 是名眼触。 耳鼻舌身亦如是。 云何意触。 谓意缘法起意识。 三和合生触。 意增上缘法。 意识于法。 若触等触。 是名意触。 云何眼触生受。 谓眼缘色起眼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受。 眼增上缘色。 眼触。 因眼触。 集眼触。 生眼触。 有眼触。 意思惟相应。 眼识于色。 若觉受等受。 是名眼触生受。 耳鼻舌身亦如是。 云何意触生受。 谓意缘法起意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受。 意增上缘法。 意触。 因意触。 集意触。 生意触。 有意触。 思惟相应。 意识于法。 若觉受等受。 是名意触生受。 云何眼触生想。 谓眼缘色起眼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想。 眼增上缘色。 眼触。 因眼触。 集眼触。 生眼触。 有眼触。 意思惟相应。 眼识于色。 若想等想。 增上想。 分别想。 是名眼触生想。 耳鼻舌身亦如是。 云何意触生想。 谓意缘法起意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想。 意增上缘法。 意触。 因意触。 集意触。 生意触。 有意触。 思惟相应。 意识于法。 若想等想。 增上想。 分别想。 是名意触生想。 云何眼触生思谓眼缘色起眼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思。 眼增上缘色。 眼触。 因眼触。 集眼触。 生眼触。 有眼触。 意思惟相应。 眼识于色。 若思等思。 增上思。 思转心行于业。 是名眼触生思。 耳鼻舌身亦如是。 云何意触生思。 谓意缘法起意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思。 意增上缘法。 意触。 因意触。 集意触。 生意触。 有意触。 思惟相应。 意识于法。 若思等思。 增上思。 思转心行于业。 是名意触生思。 云何眼触生爱。 谓眼缘色起眼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受。 受缘爱。 眼增上缘色。 眼识于色。 若贪贪聚贪室。 坚着爱乐。 是名眼触生爱。 耳鼻舌身亦如是。 云何意触生爱。 谓意缘法起意识。 三和合生触。 触缘受。 受缘爱。 意增上缘法。 意识于法。 若贪贪聚贪室。 坚着爱乐。 是名意触生爱。 问眼界。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眼界摄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眼界不摄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眼界摄不摄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除眼界摄法。 余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除眼界不摄法。 余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除眼界摄不摄法。 余法。 几界。 几入。 几阴摄。 如眼界。 乃至意触生爱亦如是。 答眼界。 一界。 一入。 一阴摄。 不摄十七界十一入五阴。 如眼界。 眼界摄法亦如是。 眼界不摄法。 十七界十一入五阴摄。 不摄一界一入一阴。 眼界摄不摄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除眼界摄法。 余法。 十七界十一入五阴摄。 不摄一界一入一阴。 除眼界不摄法。 余法。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七界十一入五阴。 除眼界摄法。 余法。 如眼界不摄。 除眼界不摄法。 余法。 如眼界。 除眼界摄不摄法。 若问余法虚空无事无论。 如眼界。 九色界十色入亦如是。 眼识界。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七界十二入五阴。 如眼识界。 耳鼻舌身意识界六识身亦如是。 意界。 七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一界十一入四阴。 如意界。 意入识阴识法亦如是。 法界。 一界一入四阴摄。 不摄十七界十一入二阴。 如法界。 法入亦如是。 色阴。 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 不摄八界二入四阴。 受阴。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八界十二入四阴。 如受阴。 想阴行阴受大地想大地亦如是。 色盛阴。 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 不摄八界二入五阴。 受盛阴。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受盛阴。 想盛阴行盛阴五色界八大地法十烦恼大地法十小烦恼大地法五烦恼五触五见五根四法五六。 亦如是。 识盛阴。 七界一入一阴摄。 不摄十三界十二入五阴。 如识盛阴。 识界亦如是。 眼识界。 一界一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眼识界。 耳鼻舌身意识界识盛阴识界六识身亦如是。 意界。 一界一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三阴。 如意界。 意入识阴识法亦如是。 法界。 八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一界十一入二阴。 如法界。 法入行阴八大地法亦如是。 受阴。 八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一界十一入三阴。 如受阴。 想阴受大地想大地亦如是。 受盛阴。 八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三界十二入五阴。 如受盛阴。 想盛阴亦如是。 行盛阴。 八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三界十二入五阴。 如行盛阴。 觉观法亦如是。 不信。 八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不信。 余烦恼大地法亦如是。 欲贪瞋恚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无惭无愧亦如是。 忿三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忿。 余小烦恼大地法无色界贪疑明触五见六受身亦如是。 色贪。 六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对触。 七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三界十二入五阴。 增上语触。 三界二入四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七界十二入五阴。 如增上语触。 六触身六思身亦如是。 乐根。 八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乐根。 舍根亦如是。 苦根。 七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喜根。 三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如喜根。 忧根亦如是。 眼触生受。 三界二入三阴相应。 不相应者。 十七界十二入五阴。 如眼触生受。 耳鼻舌身意触生受六想身亦如是。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3:0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