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事分阿毗昙论 内容: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十一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四根者。 谓二十二根。 问此二十二根。 几色。 几非色。 答七是色。 十五非色。 一切不可见。 七有对。 十五无对。 十有漏。 三无漏。 九分别。 意根。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无漏。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意根。 如意根。 乐根喜根舍根信精进念定慧根亦如是。 一切是有为。 一有报。 十一无报。 十分别。 意根。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不善善有漏意根。 云何无报。 谓无记无漏意根。 如意根。 乐根喜根舍根亦如是。 苦根。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善不善苦根。 云何无报。 谓无记苦根。 信精进念定慧根。 若有漏。 彼有报。 若无漏。 彼无报。 一切从因缘生世所摄。 七是色所摄。 十五是名所摄。 八是内入所摄。 十一是外入所摄。 三分别。 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所摄心意识。 是内入所摄。 余是外入所摄。 一切是智知。 十是断智知。 及断三非断智知。 及不断。 九分别。 九若有漏。 彼断智知。 及断。 若无漏。 非断智知。 及不断。 八应修八不应修。 六分别。 意根。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意根。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无记意根。 如意根乐根苦根喜根舍根亦如是。 忧根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忧根。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忧根。 十六不秽污。 六分别。 意根。 或秽污。 或不秽污。 云何秽污。 谓隐没。 云何不秽污。 谓不隐没。 如意根。 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亦如是。 一切是果。 及有果。 十五不受。 七分别。 眼根。 或受。 或不受。 云何受。 若自性受。 云何不受。 若非自性受。 如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亦如是。 七四大造。 十五非四大造。 一切是有上。 十是有。 三非有。 九分别。 九若有漏。 彼是有。 若无漏。 彼非有。 八因不相应。 十四因相应。 或善处摄非根。 作四句。 善处摄非根者。 谓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善行阴。 及数灭。 根摄非善处者。 谓八根六根少分。 善处摄亦根者。 谓八根六根少分。 非善处摄亦非根者。 谓不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不善行阴。 根所不摄无记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无记行阴。 及虚空非数灭。 或不善处摄非根。 作四句。 不善处摄非根者。 谓不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不善行阴。 根摄非不善处者。 谓十六根六根少分。 不善处摄亦根摄者。 谓六根少分。 非不善处摄亦非根者。 谓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善行阴。 及数灭根所不摄无记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无记行阴。 及虚空非数灭。 或无记处摄非根。 作四句。 无记处摄非根者。 谓根所不摄无记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无记行阴。 虚空及非数灭。 根摄非无记处者。 谓九根及五根少分。 无记处摄亦根者。 谓八根及五根少分。 非无记处摄亦非根者。 谓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善行阴。 及数灭。 及不善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不善行阴。 漏处所不摄。 或有漏处摄非根。 作四句。 有漏处摄非根者。 谓根所不摄有漏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有漏行阴。 根摄非有漏处者。 谓三根及九根少分。 有漏处摄亦根者。 谓十根及九根少分。 非有漏处摄亦非根者。 谓无漏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无漏行阴。 及无为。 或无漏处摄非根。 作四句。 无漏处摄非根者。 谓无漏色阴想阴根所不摄无漏行阴。 及无为。 根摄非无漏处者。 谓十根及九根少分。 无漏处摄亦根摄者。 谓三根及九根少分。 非无漏处摄亦非根者。 谓根所不摄有漏色阴想阴。 根所不摄有漏行阴。 一切。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八善。 八无记。 六分别。 意根。 或善。 或不善。 或无记。 云何善。 谓善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不善。 谓不善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无记。 谓无记意思惟相应意根。 如意根。 乐苦喜舍根亦如是。 忧根。 或善。 或不善。 云何善。 谓善意思惟相应忧根。 云何不善。 谓不善意思惟相应忧根。 四欲界系三不系。 十五分别。 眼根。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云何欲界系。 谓眼根欲界系。 四大所造。 云何色界系。 谓眼根色界系四大所造。 如眼根。 耳鼻舌身根亦如是。 命根。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无色界系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系命。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系命。 云何无色界系。 谓无色界系命。 意根。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无色界系。 或不系。 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无色界系。 谓无色界系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不系。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意根。 如意根。 舍根信精进念定慧根亦如是。 乐根。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不系。 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系意思惟相应乐根。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系意思惟相应乐根。 云何不系。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业根。 如乐根。 喜根亦如是。 二学。 一无学。 十非学非无学。 九分别。 意根。 或学。 或无学。 或非学非无学。 云何学。 谓学意思惟相应意根。 无学即无学意思惟相应亦如是。 云何非学非无学。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意根。 如意根。 乐喜舍根信精进念定慧根亦如是。 九修断。 三不断。 十分别。 意根。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意根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云何修断。 谓如前广说。 云何不断。 谓无漏意根。 如意根。 舍根亦如是。 乐根。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乐根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二十八使相应乐根。 云何修断。 若乐根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五使相应乐根。 及不秽污有漏乐根。 云何不断。 谓无漏乐根(二十八者三禅四谛二十八五者三禅思惟三欲界思惟贪及无明二也)。 喜根。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喜根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五十二使相应喜根。 云何修断。 若喜根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六使相应喜根。 及不秽污有漏喜根。 云何不断。 谓无漏喜根(五十二者二禅四谛二十八欲界四谛身见一边见一邪见四戒盗二见盗四贪四慢四无明四六者二禅思惟三欲界思惟贪慢无明三也)。 忧根。 或见断。 或修断。 云何见断。 若忧根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十六使相应忧根。 云何修断若忧根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二使相应忧根。 及不秽污忧根(十六者欲界四谛邪见四疑四瞋恚四无明四二者欲界思惟瞋恚无明二也)。 信精进念定慧。 若有漏。 彼修断。 若无漏。 彼不断。 八非心非心法非心相应。 十心法心相应一即心。 三分别。 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所摄九根八根。 心法及心相应。 一根即心也。 八非心随转非受相应。 一受相应非心随转。 五心随转非受相应。 五心随转亦受相应。 三分别。 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所摄三根。 心随转非受相应。 一受相应非心随转。 五心随转亦受相应。 八非心随转非想行相应。 一想行相应非心随转。 十心随转及想行相应。 除其自性。 三分别。 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所摄九根八根。 心随转亦想行相应。 除其自性。 一根想行相应非心随转。 二有觉有观。 八无觉无观。 十二分别。 意根。 或有觉有观。 或无觉有观。 或无觉无观。 云何有觉有观。 谓有觉有观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无觉有观。 谓无觉有观意思惟相应意根。 云何无觉无观。 谓无觉无观意思惟相应意根。 如意根。 舍根信精进念定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 乐根。 或有觉有观。 或无觉无观。 云何有觉有观。 谓有觉有观意思惟相应乐根。 云何无觉无观。 谓无觉无观意思惟相应乐根。 如乐根。 喜根亦如是。 一见亦见处九见处非见。 十二分别。 意根。 若有漏。 彼见处非见。 若无漏。 彼非见亦非见处。 如意根。 乐根喜根舍根信精进念定根亦如是。 慧根。 或见非见处。 作四句。 见非见处者。 谓尽智无生智所不摄无漏慧根。 见处非见者。 谓见所不摄有漏慧根。 见亦见处者。 谓世俗正见。 非见亦非见处者。 谓见所不摄无漏慧根。 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所摄。 见非见处。 余非见亦非见处。 无知根所摄尽智无生智。 所不摄无漏慧根。 是见非见处。 余非见亦非见处。 十六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 六分别。 意根乐根喜根舍根。 广说如受念处。 苦根。 若秽污。 彼身见因身见非彼因。 若不秽污。 彼非身见因。 身见亦非彼因。 忧根。 或身见因身见非彼因。 作三句。 身见因身见非彼因者。 谓除过去现在见苦断使相应忧根。 除过去现在见集断一切遍使相应忧根。 若余秽污忧根。 身见因身见亦彼因者。 谓前尔所所除者是。 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者。 谓不秽污忧根。 九非业非业报。 一业报非报。 十二分别。 眼根。 或业报非业。 或非业亦非业报。 业报非业者。 谓报生眼根。 余非业亦非业报。 如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意根乐根喜根舍根苦根亦如是。 八非业非业随转。 十四业随转非业。 七是造色色非可见色。 十五非造色色非可见色。 七是造色色有对色。 十五非造色色非有对色。 一切是甚深难了难了甚深。 八是善亦善因。 十四分别。 眼根。 或善因非善。 或非善因亦非善。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眼根。 余非善因亦非善。 如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 命根亦如是。 意根。 或善因非善。 作三句。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意根。 善亦善因者。 谓善意根。 非善亦非善因者。 谓除善报生意根及善意根。 若余不善无记意根。 如意根。 乐根喜根舍根亦如是。 苦根。 或善亦善因。 或非善亦非善因。 善亦善因者。 谓善苦根。 非善亦非善因者。 谓不善及无记苦根。 忧根。 或善亦善因。 或非善。 亦非善因。 善亦善因者。 谓善忧根。 非善亦非善因者。 谓不善忧根。 八非不善非不善因。 十四分别。 眼根或不善因。 非不善。 或非不善因亦非不善。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不善报生眼根。 余非不善因亦非不善。 如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命根亦如是。 意根。 或不善因非不善。 作三句。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不善报生意根。 及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意根。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意根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除不善报生意根。 除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意根及除不善意根。 若余无记及善意根。 乐根。 或不善非不善因。 或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不善非不善因者。 谓不善乐根。 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善及无记乐根。 苦根。 或不善因非不善。 作三句。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不善报生苦根。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苦根。 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除不善报生苦根及不善苦根。 若余无记及善苦根。 喜根。 或不善因非不善。 作三句。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欲界身见边见。 彼相应喜根。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喜根。 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除欲界。 身见边见彼相应喜根。 及除不善喜根。 若余无记及善喜根。 如喜根舍根亦如是。 忧根。 或不善亦不善因。 或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忧根。 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善忧根。 八非无记亦非无记因。 八无记亦无记因。 六分别。 意根。 或无记因非无记。 作三句。 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意根。 无记亦无记因者。 谓无记意根。 非无记亦非无记因者。 谓善意根。 如意根。 乐根苦根喜根舍根亦如是。 忧根。 或无记因非无记。 或非无记亦非无记因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忧根。 非无记亦非无记因者。 谓善忧根。 一切因缘缘及有因。 八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 十四分别。 意根。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广说如受念处。 舍根亦如是。 乐根。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缘缘者。 谓未来现前必起乐根。 次第亦次第缘缘者。 谓过去现在乐根。 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者。 除未来现前必起乐根。 若余未来乐根。 如乐根。 苦根喜根忧根信精进念定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 八缘缘缘非有缘。 十四缘缘缘及有缘。 一切是增上缘缘亦有增上。 十随流非流。 三非流亦非随流。 九分别。 九若有漏。 彼随流非流。 若无漏。 彼非流亦非随流。 入者。 谓十二入。 问云何十二。 答广说如前。 问此十二入。 几色。 几非色。 答谓十色。 一非色。 一分别。 法入中。 或色。 或非色。 云何色。 谓法入中身口业是色。 余非色。 一可见。 十一不可见。 十有对。 二无对。 十有漏。 二分别。 意入。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漏。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意入。 法入。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身口业。 有漏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漏。 谓无漏身口业。 无漏受阴想阴行阴。 及无为。 十一有为。 一分别。 法入。 或有为。 或无为。 云何有为。 谓法入中身口业。 受阴想阴行阴。 云何无为。 谓虚空数灭及非数灭。 八无报。 四分别。 色入。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善不善色入。 云何无报。 谓除善不善色入。 若余色入。 如色入。 声入亦如是。 意入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不善善有漏意入。 云何无报。 谓无记及无漏意入。 如意入。 法入亦如是。 十一从因缘生世所摄。 一分别。 法入。 若有为因缘生世所摄。 若无为非因缘生非世所摄。 十是色所摄。 一是名所摄。 一分别。 法入中身口业。 是色所摄。 余是名所摄。 六是内入所摄。 六是外入所摄。 一切是智知。 十断知知及断。 二分别。 二若有漏。 彼断知知及断。 若无漏。 彼非断知知及不断。 八不应修。 四分别。 色入。 或应修。 或不应修云何应修。 谓善色入。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及无记色入。 如色入。 声入意入亦如是。 法入。 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八不秽污四分别。 广说如上。 十一是果及有果。 一分别。 法入中。 或果非有果。 作三句。 果非有果者。 谓数灭。 果亦有果者。 谓有为法入。 非果亦非有果者。 谓虚空及非数灭三不受。 九分别。 眼入。 或受。 或不受。 云何受。 谓自性受。 云何不受。 谓非自性受。 如眼入。 耳入鼻入舌入。 身入色入香入味入触入亦如是。 十二入。 或四大造。 或非四大造。 云何四大造。 谓九入。 及二入少分。 云何非四大造。 谓一入。 及二入少分。 十一有上。 一分别。 法入。 或有上。 或无上。 云何有上。 谓法入中身口业。 及受阴想阴行阴虚空。 及非数灭。 云何无上。 谓数灭。 十是有。 二分别。 二若有漏。 彼是有。 若无漏。 彼非有。 十因不相应。 一因相应。 一分别。 法入。 若心法因相应。 若非心法因不相应。 善处摄四入少分。 四入少分亦摄善处不善处摄四入少分。 四入少分亦摄不善处。 无记处摄八入及四入少分。 八入及四入少分亦摄无记处。 漏处摄一入少分。 一入少分亦摄漏处。 有漏处摄十入及二入少分。 十入及二入少分亦摄有漏处。 无漏处摄二入少分。 二入少分亦摄无漏处。 十一。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一分别。 法入。 若有为。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若无为。 非过去。 非未来。 非现在。 八无记。 四分别。 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二欲界系。 十分别。 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问十二入。 几学。 几无学。 几非学非无学。 答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十修断。 二分别。 广说如分别诸入品。 十非心非心法非心相应。 一即心。 一分别。 法入。 若有缘心法心相应。 若无缘非心法非心相应。 十非心随转非受相应。 一受相应非心随转一分别。 法入。 或心随转非受相应。 作三句。 心随转非受相应者。 谓心随转身口业。 心随转心不相应行及受。 心随转亦受相应者。 谓想阴彼相应行阴。 非心随转亦非受相应者。 谓除心随转身口业。 若余身口业。 除心随转心不相应行。 若余心不相应行。 及无为。 如受。 想行亦如是。 除其自性。 十非觉随转亦非观相应。 二分别。 意入。 或有觉有观。 或无觉有观。 或无觉无观。 云何有觉有观。 谓有觉有观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觉有观。 谓无觉有观意思惟相应意入。 云何无觉无观。 谓无觉无观意思惟相应意入。 法入。 或觉随转非观相应。 作四句。 觉随转非观相应者。 谓觉随转身口业。 觉随转心不相应行。 及觉相应观。 观相应非觉随转者。 谓觉。 若觉不相应观相应心心法。 觉随转亦观相应者。 谓觉观相应心心法。 非觉随转亦非观相应者。 谓除觉随转身口业。 若余身口业。 除觉随转心不相应行。 若余心不相应行。 及觉不相应观。 及非觉观相应心心法法入。 及无为。 一见亦见处。 九见处非见。 二分别。 意入。 若有漏。 见处非见。 若无漏。 非见亦非见处。 法入。 或见非见处。 作四句。 见非见处者。 谓法入所摄尽智无生智。 所不摄无漏慧。 见处非见者。 谓见所不摄有漏法入。 见亦见处者。 谓五见。 世俗正见。 非见亦非见处者。 谓见所不摄无漏法入。 八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 四分别。 色入。 若秽污。 身见因身见非彼因。 若不秽污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 如色入。 声入亦如是。 意入。 广说如受念处。 法入广说如法念处。 问十二入。 几业非业报。 答一切应分别。 眼入。 或业报非业。 或非业报亦非业。 业报非业者。 谓报生眼入余非业报亦非业。 如眼入。 耳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意入亦如是。 色入。 或业非业报。 作三句。 业非业报者。 谓身作色。 业报非业者。 谓报生色入。 非业亦非业报者。 谓除业色及业报生色入。 若余色入。 声入。 或业非业报。 或非业亦非业报。 业非业报者。 谓口作。 余非业亦非业报。 法入。 或业非业报。 作四句。 业非业报者。 谓身口业。 及报所不摄思业。 业报非业者。 谓思所不摄报生法入。 业亦业报者。 谓报生思业。 非业亦非业报者。 谓除业及业报生法入。 若余法入。 八非业非业随转。 一业随转非业。 三分别。 色入。 或业非业随转。 或非业亦非业随转。 业非业随转者。 谓身作色。 余非业亦非业随转。 声入亦如是。 法入。 或业非业随转。 作四句。 业非业随转者。 谓除业随转身口业。 若余身口业。 及思业。 业随转非业者。 谓受阴想阴。 若思所不摄业随转行阴。 业亦业随转者。 谓业随转身口业。 非业亦非业随转者。 谓除业及业随转。 法入。 若余法入。 十二入。 或造色色非可见色。 作三句。 造色色非可见色者。 谓八入。 及二入少分造色色亦可见色者。 谓一入。 非造色色亦非可见色者。 谓一入。 及二入少分。 十二入。 或造色色非有对色。 作四句。 造色色非有对色者。 谓一入少分。 有对色非造色色者。 谓一入少分。 造色色亦有对色者。 谓九入。 及一入少分。 非造色色亦非有对色者。 谓一入。 及一入少分。 一切是甚深难了难了甚深。 问十二入。 几善亦善因。 答一切应分别。 眼入。 或善因非善。 或非善亦非善因。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眼入。 余非善因亦非善。 如眼入。 耳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亦如是。 色入。 或善因非善。 作三句。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色入。 善亦善因者。 谓善色入。 非善亦非善因者。 谓无记及不善色入。 如色入。 意入亦如是。 声入。 或善亦善因。 或非善亦非善因。 善亦善因者。 谓善声入。 余非善亦非善因。 法入。 或善非善因。 广说如法念处。 问十二入。 几不善亦不善因答一切应分别。 眼入。 或不善因非不善。 或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不善报生眼入。 余非不善因亦非不善。 如眼入。 耳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亦如是。 色入。 或不善因非不善。 作三句。 不善因非不善者。 谓不善报生色入。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色入。 非不善亦非不善因者。 谓无记及善色入。 声入。 或不善亦不善因。 或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不善亦不善因者。 谓不善声入。 余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意入。 如意根。 法入。 如法念处。 八无记亦无记因。 四分别。 色入。 或无记因非无记。 作三句。 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色入无记因亦无记者。 谓无记色入。 非无记因亦非无记者。 谓善色入。 如色入。 声入意入亦如是。 法入。 或无记非无记因。 作四句。 无记非无记因者。 谓虚空及非数灭。 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法入。 无记亦无记因者。 谓无记有为法入。 非无记亦非无记因者。 谓善法入。 十一因缘缘及有因。 一分别。 法入。 若有为因。 缘缘及有因。 若无为。 非因缘缘非有因。 十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 二分别。 意入。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缘缘者。 谓未来现前必起意入。 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意入。 次第亦次第缘缘者。 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意入。 若余过去及现在意入。 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者。 谓除未来现前必起意入。 若余未来意入。 法入。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缘缘者。 谓未来现前必起心法法入。 过去及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心法法入。 及无想正受。 灭尽正受。 已起当起法入。 次第亦次第缘缘者。 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心法法入。 若余过去及现在心法法入。 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者。 谓除未来现前必起心法法入。 若余未来心法法入。 除次第心不相应行。 若余心不相应行身口业。 及无为。 十缘缘缘非有缘。 一缘缘缘亦有缘。 一分别。 缘法入。 若心法。 彼缘缘缘亦有缘。 余非缘缘缘亦非有缘。 十一是增上缘缘及有增上。 一分别。 法入。 若有为。 彼增上缘缘及有增上。 若无为。 增上缘缘非有增上。 十随流非流。 二分别。 意入。 若有漏。 彼随流非流。 若无漏。 非流亦非随流。 法入。 或随流非流。 作三句。 随流非流者。 谓流所不摄有漏法。 入流亦随流者。 谓四流。 非流亦非随流者。 谓流所不摄无漏法入。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5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