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续编 内容: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往生居士第四之二裴永度裴永度。 江南泰州人。 世居曲塘镇。 耕稼为业。 性恬淡无所好。 而见善必为。 幼即笃信佛法。 长斋课佛名无间。 既而归依高旻古光和尚。 受满分优婆塞戒。 行持严洁。 未尝缺漏。 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门。 受优婆夷戒。 夫妇虽同居一室。 数十年中。 履践纯白。 人无得而议焉。 早年无子。 唯一女。 亦斋素奉佛。 未几恳求出家。 许之。 为剃发披缁。 受苾刍尼大戒。 永度舍宅为庵。 令妻女同修净业。 自则别构静室。 独居念佛者数十年。 后年近七旬。 一日告其亲族曰。 吾五日后当相别矣。 幸以吾遗蜕焚化。 此身如幻。 勿错相爱惜也。 至期。 端坐持佛名而逝。 家人从其遗命。 阇维。 得舍利百余粒如豆。 五色晶莹。 遂贮以琉璃瓶。 供奉庵中。 时道光初年事也(染香续集)。 钟九思钟九思。 杭州人。 家西溪。 为人长厚。 笃信三宝。 邻近僧舍茅蓬数十。 九思一一护持。 供养不怠。 或以事故。 亏其多金。 亦无怨色。 与人交易。 无分毫欺诈。 妇沈氏同修净业。 九思作诸功德。 恒乐助之。 一子一女。 皆朴素勤谨。 道光六年初夏。 九思示微疾。 至二十四日清晨。 告其妻曰。 我以平日忠实不欺。 净愿肫切。 蒙佛菩萨接引。 今午当西去。 尔等好事。 量力常作。 其慎守我志也。 及午曰。 为我然香烛。 复谓沈氏曰。 尔来日无多。 念佛紧要。 言讫而逝。 年五十二岁。 明年七月。 沈氏亦示疾。 邀其夫兄。 将家事交付毕。 静坐念佛。 至二十一日。 谓子女曰。 做好人。 洎然而逝。 年五十四岁(染香续集)。 周光周光。 字西莲。 江宁诸生。 天性纯厚。 淡于荣利。 虽家世贵显。 绝无纨裤习。 中年。 长斋奉佛。 日诵金刚般若经。 佛号数万声。 求生净土。 每朋友相见。 寒暄数语外。 即提唱净土法门。 谆谆劝勉。 集赀重刊弥陀经疏钞。 手自校雠。 流通江淮间。 耄年。 神气矍铄。 念佛益锐。 嘉庆二十二年秋。 患疝疾甚危。 而执持名号不辍。 疾旋已。 人或以此。 称之。 则云我于尔时。 初亦痛苦难忍。 继想身既是假。 则苦亦非真。 况身之与心。 精粗判然。 彼身自痛苦。 我无如彼何。 我心自念佛。 彼亦无如我何。 始犹身心角立。 渐渐只知有心。 不知有身。 而痛苦遂绝矣。 寻卒。 尝作净土诗百余首。 刊行于世。 一云。 早投清泰为栖息。 休向浊尘论有无。 烦恼炽时征定力。 念头起处作工夫。 尺香勤课三千佛。 趁意随轮百八珠。 慈母倚闾虚眼望。 可怜逝子尚迷涂。 一云。 娑婆障道事纵横。 说着莲邦梦亦清。 一息不来千劫恨。 寸阴肯舍六时名。 如鸡抱卵温相续。 似火镕金链愈精。 当下情根除却尽。 自然真性现圆明(染香集净土咏)西史氏曰。 佛言苦莫过于有身。 是故有身即有罪业。 有罪业即有痛苦。 洵能知身假苦不真。 斯返本穷源。 罪亡心灭。 西莲其智矣乎。 路坤路坤。 江宁人。 性慈善。 信三宝。 其弟某。 服官他处。 坤尝至其署。 见厨中日事宰割。 恻然伤之。 常以因果劝谕其弟。 而仍复不断。 坤遂发愿茹素。 即于署中刺舌血。 书阿弥陀经。 求生净土。 旋辞归。 读书教子。 以道自乐。 未几。 子入邑庠。 乃令教读自活。 自此不问家事。 一心念佛。 虽寒暑疾病无少间。 与周光交好。 常以净业。 互相淬厉。 坤体素肥。 缘茹素刻苦。 日渐减瘦。 至晚年。 形消骨立。 而课诵益密。 无时无事。 不回向西方。 素喜诵金刚经。 每于佛前跪诵。 虽困顿俯伏。 卷未终。 不起也。 偶染病垂危。 家人为备身后事。 坤于恍惚间。 见梵僧八人。 身皆丈余。 入其室中。 铺设坛场。 代作佛事。 坤方随诵弥陀经。 遽醒。 经声犹喃喃在口。 而病若失矣。 逾年。 无疾而逝(染香集)。 吴允升吴允升。 字常导。 徽州歙县人。 少年贸易苏杭间。 偶于虎邱遇一僧。 熟视之。 谓曰。 子颇有善根。 惜二十九岁有水厄。 当柰何。 允升甚恐。 求解免之策。 僧良久曰。 从今以往。 戒杀放生。 每日虔诚念佛。 持大悲咒。 或可免耳。 允升信受奉行。 并常以此劝人。 至二十九岁。 因归里道由杭州。 于江干附舟。 同舟十七人。 开行数十里。 而潮适至。 巨浪汹涌。 势濒危。 忽忆前僧言。 急合掌念佛。 未几。 舟覆。 允升堕水。 于昏瞀中闻人语曰。 吴允升劝人念佛有功。 可免此难。 开目顾视。 则身已登岸。 乃为渔人捞救而出也。 冠履尽被水冲去。 唯平日念佛十八子数珠一串。 犹牢持手中。 其同舟十六人。 已漂没无踪矣。 自是益信念佛功德。 不可思议。 不复还里。 于吴山开相馆。 谓藉此可与人谈因果。 自愈精进。 尝然臂香作求生西方四字。 以表行愿。 杭人承云栖之遗风。 多知信向念佛法门。 但从事者。 祇属老年。 每月一日。 于寺中念佛。 谓之老儿会。 少年则否。 会中亦不敢多集人。 恐涉异教之嫌。 允升慨然曰。 念佛之法。 无分老少。 佛为正教。 我 朝崇尚。 乃一一为开导之。 是时延公俭田。 方主盐政于杭。 允升与有旧。 因募捐二百金为倡。 于紫阳山宝成寺。 启念佛会。 每植会期。 为诸人开演利益。 广说因果。 未发心者。 劝其发心。 已发心者。 勉其精进。 又于城中仙林寺等处。 皆举会劝化。 信从者日众。 每期不下千余人。 率皆恂恂恭谨。 绝无喧嚣之习。 寺中西方殿。 并丈六像。 亦是时所重新者。 一日清晨。 人共见大势至菩萨鼻中。 放白光如绳。 蜿蜒殿庭。 逾数刻始灭。 自是以来。 杭城念佛之风大行。 城乡之间。 互相感化男女老幼。 手数珠。 口喃喃者。 习见为常。 不复诧异。 允升之名。 妇孺皆知。 每值会期。 无不延伫其来。 西湖有灵峰寺。 伏虎禅师遗迹也。 颓废已久。 允升于道光初年发愿重兴。 经营数载。 始告厥成。 年六十六卒。 临终时。 正念分明。 自言见无数菩萨经行于前。 趺坐泊然而化。 时在道光九年五月朔日(染香续集)西史氏曰。 路坤念佛。 本求往生。 而兼免现生之病苦。 常导念佛。 本图脱难。 而复获瑞应于临时。 孰谓念佛功德。 但利身后乎。 顾彼二公者。 皆实力奉行。 谛信不贰。 今人以少时之力。 逞意贪求。 不能徼幸于万一。 遂谓佛无灵验。 尽弃前功。 良可慨也夫。 范元礼范元礼。 字用和。 钱塘人。 幼习儒。 履践笃实。 事亲孝。 父有疾。 刲股和药以进。 遂霍然。 母余氏病。 复刲之而愈。 迨父母没。 妻随亡。 时甫壮年。 慨然却尘缘。 从养真家游。 经十余年。 颇着功效。 后阅云栖书。 有省。 遂于云栖受五戒。 壹志坚持。 乃至兽毛蚕吐。 不以着体。 尽弃所习。 专修净土。 于观想一法。 尤为精密。 先是其母临终时。 弥留瞀乱。 元礼劝以专心观想观世音。 其母从之。 一日忽谓曰。 我见菩萨接引。 将到胜妙处矣。 言讫。 安然而终。 故元礼深信观想之效。 性慈善好施与。 作放生恤贫等事。 审慎周详。 不惜劳瘁。 遇贫难僧众。 供养不缺。 一时缁白。 无不耳其名者。 道光八年夏。 掩关城南大洞阁。 为百日念佛期。 一日方静息间。 壮岁玄功忽现。 觉天地之气于虚空中。 缕缕然。 汩汩然。 从口鼻贯入。 直至丹田。 与己之元气和合。 此时轻安之境。 不可言喻。 顷有婴儿。 长数寸。 由顶门出。 游漾于前。 经时许。 仍由顶门入。 自此以后。 每至静极忘念之际。 辄有婴儿出入如前。 初意甚喜。 既转念曰。 此得非如楞严五十种阴魔之谓耶。 若作奇特。 将受群邪。 且念佛者志在西方。 圣境不现。 奚以此为。 遂时时觉照。 正念现前。 婴儿乃不复出。 从此于唯心之旨。 深有契悟。 信行愿力。 愈加纯挚。 常语人曰。 此乃生平第一险关。 少不省觉。 便堕旁门。 以知修行不可不慎也。 十一年夏。 养静于清泰门外寂照寺。 其地有瞽目沈妪。 志念佛。 而为媳所阻。 元礼闻之曰。 是可转也。 彼所患者贫耳。 若助以资粮。 自当无辞。 遂入城。 为募月米数斗。 妪取给外。 有余则逮其媳。 乃欢然不阻。 元礼复为演说念佛利益。 并教以忏悔发愿。 阅数月。 其邻人来告曰。 曩者念佛老妪。 生西去矣。 问其由。 具言自得供养后。 如何精勤念佛。 如何忏悔发愿。 至某月。 预知去期。 以告媳。 及期。 沐浴更衣。 合掌坐逝。 曾遗言致谢范公。 唯尚无棺殓。 媳将卖女营办。 奈何。 元礼即谋诸善友。 得殓资若干。 交其邻人持去。 旬日后。 元礼诣其家访之。 至则有手数珠。 口喃喃持佛名者。 其媳也。 一见元礼。 欢然迎谢。 甫坐次。 其邻舍人麇至。 争欲识范公面。 旋交口为述老妪近事。 一如向者邻人之言。 复指一幼女曰。 此即蒙恩免卖者也。 问妪安柩在。 则曰自棺殓后。 邻里共议。 彼城中人。 尚肯远来作善。 我等邻舍。 岂可坐视。 遂集赀买地。 并其子久停之棺。 同日安葬矣。 元礼欣然归。 是年冬。 其所经纪善事。 促了之。 明年正月。 法侣所。 以次过从。 殷殷叙谈。 若将远别者。 其子有松江之行。 语之曰。 汝出外。 好自作务。 吾年老。 倘有变故。 慎勿仓皇。 遽抛正事。 负人委任。 其子领之。 谓是老年人过虑语也。 至二十四日。 早起。 谓家人曰。 今日殊觉气急。 然又如常食粥。 粥后。 复诣邻舍盘桓刻许。 归家。 则就堂中端坐念佛。 侄辈有问。 摇手止之。 至午。 气渐微。 遂终。 次日酉时入殓。 其顶犹温。 年六十三。 时在道光十二年(染香续集)西史氏曰。 观用和示子别友。 先期了结诸务。 不可谓非预知时至矣。 然则何不明言之。 曰。 所贵预知者。 贵其自知。 以稳心地耳。 非图称美于人也。 况至时而善友齐临。 或有助道之益。 设使眷属围绕。 涕泪哭泣。 岂非欲成反败耶。 和之不言。 良有以也。 孙复元孙复元。 字敏斯。 仁和庠生。 性慈善。 幼喜读感应篇阴骘文。 立愿遵行。 所居与屠肆相对。 一日晨起。 见屠豕。 遂发愿戒杀。 买猪放云栖。 虽不能断肉食。 而常茹素。 蚊蚋蚤虱。 亦不偶伤。 壮年后。 日课佛号金刚经大悲忏。 兼记功过格。 甫二载。 夜行无烛。 目前辄有光明。 愈自奋勉。 行诸功德。 尤以济贫放生为急务。 事无巨细。 皆尽力为之。 嗣因襄理鹾务。 尘扰纷纭。 夜行光明渐隐。 乃矍然曰。 吾自误大矣。 遂辞归黾勉如前。 光明复显。 益信感应不虚。 念佛观想。 一意西驰。 数十年无间。 七旬外。 弥加精进。 屡感瑞应。 或梦大星如碗。 烛照己身。 或梦长跪白莲。 对佛持诵。 一夕才就枕。 闻人语曰。 德由己积。 福自天来。 开眼无所睹。 而语音历历在耳。 道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正礼拜时。 恍惚见一披袈裟者。 立于蒲团前。 顶礼时。 首着其衣。 及举首。 则又见其据高座。 越三日。 觉精力惫倦。 卧持佛号。 牟尼妙相。 复现于窗牖间。 至三月二日早起。 神志怡悦。 随意行坐。 略无病态。 迨晚。 谕家人曰。 明日为我买螺蛳二担。 鳝鳗数百斤。 散放河池。 且曰我死。 汝等务须念佛放生。 力行善事。 勿忘此语。 时方坐绳床。 即灯下握管。 亲书放生文疏。 字画端楷。 无少舛错。 书毕安卧。 微声持佛号而终。 年七十五(染香续集)西史氏曰。 观想功深。 而屡感瑞应。 宜矣。 至其闻人语于虚空。 睹圣容于礼拜。 虽云一诚所感。 不几邻于魔事乎。 姑录之以俟有识者正焉。 张清新张清新。 字六华。 金山附贡生。 少孤。 事母孝。 及长。 遍游名胜。 乐与方外交。 名利淡如也。 年三十余。 归依轶群灵公。 法名真倓。 旋礼豁然开公。 奉荤酒戒。 长斋念佛。 戒杀放生。 一门眷属。 咸欣从事。 晨夕佛声浩浩。 三十年如一日。 所居洙泾镇。 皆熏其德而善良。 暇则手数珠。 称佛名者比比然也。 清新尝于崇福寺结净制二七日。 解制后。 朝山礼海。 遍参诸识。 心性益彻。 励志西归。 以其余闲。 着薝卜居诗集若干卷。 与佛旨相契。 道光十一年冬示微疾。 命子诣崇福建水陆道场。 明年五月。 病剧。 曰。 吾三日内当西归。 眷属等勿得悲恼。 命请洪基和尚至。 令家人同声念佛。 至初四日。 沐浴趺坐而逝。 顶暖一昼夜。 寿六十二(染集续集)。 丁繁桂丁繁桂。 字小山。 金山庠生。 自幼攻举子业。 不谈佛法。 亦不毁谤。 唯父母欲为聘室。 决志不从。 曰。 吾行吾志也。 所亲或伺察之。 乃知其密行净业已久。 向者特不露相耳。 道光十二年夏。 陡发血症。 延至八月十六夜。 忽微笑。 谓父母曰。 报缘已尽。 吾得西方去矣。 朗诵佛号千声。 而绝。 年二十二(染香续集)。 李勤李勤。 字香台。 仁和人。 生而醇厚。 与人无忤。 颖悟好学。 经史子集靡不周览。 顾淡于名利。 无意进取。 思出世笼。 从元学家游。 志意清洁。 皎然不污。 中年后。 信向佛乘。 受在家五戒。 法名妙净。 由是进修绵密。 于宗门中事。 颇有省发。 而特以净土为归宿。 尝曰。 一知半解终归无济。 吾宁守稳当法。 不敢大言自欺也。 勤家故不丰。 而布施罔惜。 且能不矜不伐。 于三宝中事。 尤极意尊崇。 尝镌旃檀佛像。 及金刚经塔。 互碑二座。 立于海潮寺中。 工费不敷。 则质典以足其数。 继又镌极乐世界全图一碑。 以志信愿。 一日因斋僧宿寺中。 贼乘间逾垣。 入其室。 天明方觉。 门户洞启。 竟未失物。 信为鬼神呵护。 国清寺鉴堂和尚。 为近今丛林杰出。 早卒于杭。 有遗槁一卷。 勤收拾而刊传之。 初未尝识鉴公也。 道光十二年夏。 其侄女杏姑。 病将革。 勤日夕顾之。 提其正念。 卒能念佛化去。 未几。 勤亦病。 医者曰。 是积劳伤气所致。 宜善静摄。 不尔。 恐益深。 医去。 勤曰。 是正令我取小失大也。 乌乎可。 愈精勤念佛。 并手了一切功德事。 至十月。 病剧。 十一日中夜。 趺坐持佛名。 泊然而逝。 先是三日前。 向家人索僧帽一顶。 急制与之。 遽戴头上。 喜曰。 缦衣吾固有之。 所少者此耳。 今得顶戴。 以觐弥陀。 吾愿足矣。 幸即此成殓。 以遂吾志。 次日就木时。 所亲试启帽视之。 暖气氤氲。 如揭釜上盖云。 年四十七(染香续集)。 张惇五张惇五。 一名爻泰。 字叙堂。 长洲学附生。 晚年笃信净业。 与善庆庵德公习。 久之净业益纯。 持长斋。 后因年高减食。 长女劝开斋。 少女曰。 小孝无益。 以是作往生倦。 可矣。 未几。 少女抱病。 病中绝不念佛。 惇五讶曰。 病重力劣。 诚可惧也。 吾可不自省乎。 乃日课佛号十万声。 一日忽谓德公曰。 缓急之秋。 非时相招。 幸必援我。 越数日。 夜扣德公门。 欲延净侣数人。 德公意谓惇五并未有疾。 必其女逝。 先遣数僧去。 德公继往。 则惇五已趺坐逝矣。 逾旬。 其女亦念佛而逝。 始知其病重不念。 正以励其父之努力也。 时在道光十四年(西归见闻录)西史氏曰。 全父斋戒。 激父勇猛。 成父往生。 孝之至矣。 少女固善于启发。 叙堂亦乐于信从。 叙堂没而少女随逝。 岂非因缘会遇。 乘宿愿而来者哉。 曹谐和曹谐和。 法名广智。 字声五。 江南上元人。 业染绛于苏。 家焉。 道光七年秋。 延夏文荣视其妻病。 文荣教以净土法门。 从之。 既而疑焉。 谓文荣曰。 人说君以念佛诳人。 何故。 文荣曰。 诱人以惑业受苦果。 轮转三涂。 是流落他乡也。 谓之诳可。 劝人以戒定慧往生极乐。 究竟菩提。 乃劝人归家也。 何诳焉。 谐和言下有省。 问如何可以归家。 曰。 持戒为基。 作福为助。 执持名号。 到一心不乱。 是归家消息也。 遂欣跃而去。 既归依杯渡海公。 明春受五戒于灵鹫义公。 一夕忽梦黑山在前。 欲上而溪水隔之。 有红日西沉之象。 遂醒。 悟尘缘将尽。 功益进。 家资三千金。 不数年而布施罄矣。 十四年四月。 以资罄辍业归。 先是谐和劝母修净业。 母以其无子。 命之纳妾。 谓母曰。 愿母同生净土足矣。 五浊多造业事。 嗣续可不计也。 既而奉母还乡。 未几其母念佛而逝。 是年六月。 谐和示疾。 越六日亦念佛安坐而逝。 其女见之。 发深信心。 念佛四十九日。 吉祥坐脱(西归见闻录)西史氏曰。 百日之内。 亡其三人。 在世俗岂无物议。 而一门眷属。 同托莲胎。 实堪庆幸。 此诚可为知者道。 潘遵懋潘遵懋。 字意兰。 吴县人。 小业贾。 丱角后。 即归心佛乘。 修净土法门。 力行之。 日有程课。 仁慈好施。 恤孤穷。 护生命。 饭僧修寺诸功德。 无不随喜。 平居自奉。 泊如也。 年三十。 得咯血疾。 乃发心刺舌血。 书法华经。 经毕而疾间。 自是屏绝尘累。 专心禅诵。 一室之内。 炉香瓶水。 萧然寒衲。 日与家人辈说无生法。 每风日晴美。 出游名蓝萧寺。 与一二禅慧。 结林下契。 善庆德公尤所莫逆。 尝随德公诣鄮山。 于阿育王塔前。 设涅槃供。 获睹舍利瑞相。 臂香翘敬。 求生安养。 道光十五年春。 旧疾复作。 自知不起。 语德公曰。 病亟矣。 立意作西归计。 愿诸净侣。 日来我家。 为我助念。 我以持名切故。 能两三时不起杂念。 唯不见佛来。 奈何。 自恨障深缘浅。 痛哭责励。 泪涔涔下。 德公多方开示。 越日。 谓德公曰。 西方有大白光来。 照我身心。 乐不可言。 持念益切。 一夕梦游莲池境界。 庄严胜妙。 如经所说。 明日忽起。 曰。 见佛无数。 遍满虚空。 我以念力勇猛。 得中品生矣。 寄语同学。 努力进修。 早来净土。 毋自阻也。 合掌念佛而逝。 家人得其日课之簿。 持经念佛。 按日登记。 盖二十年如一日云(僧觉阿撰潘意兰传)。 宋莱宋莱。 字望山。 苏州人。 年六十余。 闻净土法门。 日持佛号数万。 曰。 我凭仗六字。 了当一生矣。 后馆钱万里桥江氏。 馆主以其持斋念佛故。 禁之不可。 遂辞之。 已而移席他所。 师生相得。 谓其徒曰。 学堂甚好。 我设终于此。 可乎。 一日学徒入塾。 见莱方合掌念佛。 顷复入如故。 即之逝矣。 砚下得一纸。 盖三日前所书期也。 室有异香。 经宿不散。 事在道光十五年(宋梅浦述)。 周庆孙周庆孙。 字云田。 苏州国学生。 事母孝。 娶曲阜孔氏。 既而孔氏招之。 将为之援例得官。 率其妻子往。 舟覆于河。 妻子俱死。 庆孙仅以身免。 遂意绝进取。 奉母家居。 虔修净业。 自号夷白居士。 为人谨而葸。 戒恐破。 不敢受。 斋恐开。 不敢持。 经论畏深。 不敢阅。 时铁君定公与庆孙善。 谓曰。 佛门修持。 当不知足。 君如此自馁。 几生能了生死耶。 庆孙默然。 一日忽到定公处。 投地顶礼曰。 今日始知君之善也。 近阅藏经。 获无量妙益。 决意长斋矣。 持名亦甚得力。 微君则不及此。 精进数载。 道光十五年八月望。 早啜粥一盂。 箸忽落地。 无疾而终。 僧觉阿在朱泾即是庵。 于是月下旬。 忽梦张惇五及庆孙。 庆孙不言。 惇五谓觉阿曰。 我竭力仅能到西方耳。 不及渠品位高也。 醒而异之。 九月。 其弟到庵。 觉阿述其梦。 始知庆孙之已卒也(西归见闻录)。 陈居士陈居士。 遗其名。 常熟人。 世英茂才之从父也。 平日晨起。 爇香默然。 诵经课佛。 家人莫之知者。 盖密行也。 风雨寒暑不间。 历有年所。 道光十五年七月。 自言九月二十三日西归。 家人以其无疾。 弗信。 及逝之前三日。 示微疾。 而起居如常。 至期坐脱。 家人环呼。 乃开目略数言。 旋曰。 吾行矣。 遂瞑。 异香发自毛孔。 既殓。 室犹三日香也(往生近验录)西史氏曰。 修密行者。 蕴酿必深。 体发异香。 所以显之也。 余邦贤余邦贤。 绍兴人。 少业贾。 年六十余。 辍业与妻同修净土。 念佛之外。 尝各礼华严经八部。 道光十八年。 年八十六矣。 妻先示疾。 邦贤亦病。 一日妻谓其媳曰。 为我辞汝翁。 吾欲行矣。 媳讶之。 以告邦贤。 邦贤曰。 姑缓三日。 可与同行。 妻闻曰。 诺。 果至三日。 同时化去。 时为六月二十三(朱寅堂述)。 吴宗魏吴宗魏。 字秋亭。 元和人。 父濂。 修净业往生。 事载本传。 母周氏。 故有肝疾。 宗魏侍奉极孝。 病剧。 刲股以进。 疾旋已。 既而母殁。 宗魏于七七日中刺血。 书地藏本愿经。 遂归心佛乘。 宗教兼通。 诸方老病。 亟称之。 已而专修净土。 自号一如居士。 长斋受五戒。 于寄叶庵结莲社。 其于放生施衣舍槥诸善事。 皆尽力助行。 一日示疾。 自知不起。 遗书诸道友。 一以净土相勖。 自谓平日功夫。 病中祇存一半。 有退无进。 甚难甚难。 诸君子切切谓我平日且作世事。 待病时用功。 悔之无及。 自误不小。 其沉痛若此。 殁之前一日。 其友钱文灿省之。 问念佛否。 时宗魏言已艰涩。 索笔书曰。 死苦如是。 往生愿力愈坚。 翌日遂逝。 遗言不焚衣。 不接煞。 不绘遗容。 时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吴今帆述)。 张齿延张齿延。 常熟国学生。 素善饮。 自命不凡。 听人谈及佛典。 即声色俱厉。 一日偶阅因果轮回之说。 忽明生死大事。 遂戒杀屏饮。 日持金刚经。 大悲咒。 佛号。 回向生西。 忏悔病业。 已而断荤血。 时方患风疾。 右体偏枯。 有劝食肉调养者。 笑谢而已。 道光十九年春。 手书普门品数册。 刊印散施。 谓人曰。 苦海慈航。 勿觌面错过也。 是秋。 梦吞莲华。 自是益精进。 告其弟尔旦曰。 吾诵普门品。 须满一万二千。 方酬我愿。 尔旦诘其故。 太息曰。 世间四苦。 生老病死。 吾历其三。 所未可预克者死耳。 然亦骎骎迫矣。 可弗早备资粮耶。 二十年正月十一夜。 尔旦卧不成寐。 闻齿延诵普门品。 声琅琅然问之。 则齿延正在熟睡。 并未出声。 盖梦中诵也。 明日晨起。 常诵毕。 以事往姻戚家。 忽痰涌塞喉。 急送之归卧床不醒。 十三日晚。 其友谢凤梧来视疾。 令爇香然烛于榻前。 以其平日数珠授之。 手忽举。 掐珠至胸前。 目光上烛。 举体皆动。 而气遂绝。 众决之曰。 此善逝也。 必生西方。 独妻不信。 向棺祝曰。 果尔。 当于梦中相报。 越五日。 夜梦有人传语曰。 勿哭勿哭。 汝家此人。 已往越十万亿佛土矣。 醒而异之。 然平生未诵弥陀经。 不知十万亿佛土五字为何义。 次日问诸大众。 始知其夫往生。 有明验矣。 尔旦。 字眉叔。 亦修净业。 刊往生近验录行世(往生近验录)。 金庭栋金庭栋。 字友兰。 苏州人。 笃修净业。 道光二十年冬。 得疾。 自知将终。 邀其归依师亮宽和尚。 及善友数人来。 告之曰。 吾生死将判。 愿诸公助成胜缘耳。 众举声唱佛号。 良久曰。 此时吾目前所现之地。 皆七宝合成。 然踏之柔软。 耳中所闻之声。 则微妙难状。 且极西见金色八字甚分明。 一友正之曰。 汝误矣。 今所诵者六字耳。 庭栋以手指曰。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非八字耶。 又久之。 合掌告师曰。 弟子行矣。 遂逝(往生近验录)。 徐僖徐僖。 字梦白。 吴庠增广生。 少游黔滇。 揽江山之胜。 胸襟旷如。 遇节孝等事。 辄为表彰。 中年。 游幕于外。 四旬余。 遇朱麟书以龙舒净土文携赠。 遂信奉佛乘。 更号梦莲。 茄十斋。 立净课。 矢愿往西。 诣尊胜庵。 归依亮宽和尚。 法名如超。 六旬余。 业益专。 依灵鹫义公受菩萨戒。 时城中卢师庵。 方募建大通阁。 僖极力赀助。 道光二十一年夏。 忽清厘家。 务谓家人曰。 人生七十。 已庆古稀。 吾七十有二。 今秋殆必归矣。 着反本琐言数则。 诫临终诸事。 一则云。 人生如寄。 生必有死。 死固人之常事。 唯妻孥儿女情长。 以为从此永别。 不禁痛哭哀号。 殊不知全受全归。 令终为福。 且吾辈既修净业。 正欲脱离苦海。 直往乐邦。 所望临终一心不乱。 庶可如愿往生。 若闻哀哭之声。 必至为情爱所牵。 寸心散乱。 则平日之修持。 都属无用。 是眷属之爱吾哭吾。 适所以恶吾害吾矣。 切记于气将断绝时。 各人助吾念佛。 不可混叫乱哭。 须俟瞑目一二时。 方可举动。 易衣转尸。 宁迟毋速。 昔邵康节先生父伊川丈人。 临终谓家人曰。 侯吾就殓方哭。 勿急叫号。 俾吾失路。 语见康节外传。 是可法也。 又作禅净四料云。 念佛不参禅。 老实做钝汉。 念到佛即心。 胜把话头看。 参禅不念佛。 直须桶底脱。 倘有一点疑。 尽头难着力。 念佛复参禅。 是二即是一。 参念要胶黏。 否则易放佚。 不念亦不参。 得法可舍法。 若未到岸时。 欲渡苦无筏。 其年秋。 果遘疾。 日邀僧人善友。 到家念佛。 床前供像拈香。 自七月二十一日起病。 至八月二十一日匝月。 粒米未进。 但饮水浆而已。 延医进药。 坚不服口。 疾革时。 合掌朗念而逝。 妻严氏。 平居亦持咒课佛名。 年七十三。 下痢。 卧床不起。 素患耳聋。 一日忽聪听。 身中痛苦俱绝。 其子立方。 以西方之说进。 曰。 余固时时念佛。 未尝废忘也。 至夜二鼓时。 谓家人曰。 我天明去矣。 遂起坐。 朗念轮珠一串。 至力竭不能支。 复就寝。 迨天明。 曰。 时至矣。 复起坐合掌。 立方劝直往西方。 决然应曰诺。 遂终(反本琐言徐稼甫述)。 钱万镒钱万镒。 字翼山。 常熟人。 居梅里镇。 世业酤。 已而戒杀修净业。 力改前行。 膝下止一子。 病瘵。 念佛而终。 旁人诽笑之。 万镒奉佛如故。 一夕店屋失火。 望空祝曰。 吾业应焚烧。 愿勿伤邻舍。 扑灭后。 邻果无恙。 初万镒劝母吴氏。 长斋念佛。 母从之。 旋复自断荤血。 然余习未除。 善饮酒。 其至戚谢凤梧劝戒。 力除之。 道光二十二年春。 妻亡。 处之淡然。 有劝续娶者。 万镒拒之曰。 有子而殇。 续复何为。 且吾志在出世。 岂屑屑于嗣续哉。 是年夏。 患咯血疾。 念佛加励。 生死心益切。 至七月初。 病剧。 进食辄吐。 凤梧往视之。 告以古德断食见佛之事。 欣然曰。 有此大便宜事。 吾当勇为。 即于次日盥沐。 诣佛前拈香发誓。 持七日斋。 出赀放生。 求生净土。 日夜念佛不辍。 渴则啖瓜而已。 人问彻夜不睡。 得不疲乏乎。 曰。 利其不睡。 得多念佛。 我无病时。 不得安闲。 今病得闲。 正好着力。 何疲乏之有。 及七日期满。 神识瞀乱。 进以薄糜。 即苦胀闷。 久之。 瞀乱益甚。 大惧。 合掌枕上。 命然指。 凤梧曰。 君此时发此愿与然指同。 不如一意西方之为愈也。 遂闭目念佛。 初若勉强。 用力猛励。 神志安定。 复得助缘者十数人。 昼夜佛声相续。 初十日晚。 自言见一人至床前。 令瓜果俱勿食。 问之曰。 吾上界使人也。 言讫不见。 明日。 忽见西方三圣光明相好。 住立于前。 欲涌身入金台。 闻空中声言。 汝身未净。 即命香汤沐浴。 浴毕。 三圣现前如故。 又谓家人曰。 吾已游净土。 见无数莲华。 吾坐其中。 乐不可言。 复自指身曰。 此非吾身也。 十二日清晨。 告其母曰。 佛盈室矣。 面西趺坐合掌而逝。 年三十八(谢凤梧撰钱翼山传)西史氏曰。 遭逆境而初心不退。 缠疾苦而正念坚持。 卒乃瑞感金台。 神游莲域。 其高登品位也无疑。 呜呼。 勇矣哉。 华汉槎华汉槎。 字以传。 苏州人。 年七旬余。 遇善士蒋文勋。 开示念佛法门。 且招之供养。 信心笃实。 归依在经茂公。 一日礼佛时。 倏见莲华。 遍满虚空。 自是念力益纯。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晚。 课佛名至夜半。 声不绝口。 人诘之。 曰。 将往西方。 明晨。 自着衣冠。 欲往蒋文勋家辞别。 因天雨而止。 人以其无疾。 不介意。 顷入视之。 趺坐合掌逝矣(杨藕槎周尚文述)。 方步瀛方步瀛。 字小湘。 昆山人。 善书画。 多艺能。 既习扶鸾术。 神教诵大悲咒。 从之。 每晨起。 定课数十遍。 已而遇张尔旦劝修净土。 始专心西迈。 一日示微疾。 起居如常。 向晚谓其仆曰。 吾逝期在明日。 汝慎勿告女主。 仆曰。 吾不以告。 恐事后有怨。 曰。 设有怨。 汝言生死之事。 非他人所可预知也。 仆颔之。 明日。 有友过从。 步瀛延之坐。 曰。 为我诵弥陀经。 友曰。 吾未习学。 如何。 步瀛取经授之。 曰。 吾教汝。 遂从容诵经终卷。 才举佛号。 目光上烛。 掀髯微笑。 趣视之。 已化去矣(汪石心述)。 朱麟书朱麟书。 字文泉。 新阳庠生。 年近五旬。 遘危疾。 生大怖畏。 遂栖心内典。 手不释卷。 常以劝善诸书赠人。 志存利济。 时亮宽和尚自师林退院。 住尊胜庵。 有梵行。 麟书归依受五戒。 法名如因。 结社尊胜。 月一集。 礼四明忏法。 与社诸人。 互相策励。 讲演净土法门。 后两目蒙眬。 不能看书。 而课诵益勤。 行住坐卧间。 默诵西方佛号不辍。 年七十。 示疾数月。 临逝前数日。 梦寐中见白光。 述偈言三首。 一云。 一入尘劳名利牵。 忙忙营逐不知愆。 室人交谪怨盈耳。 生计无聊度老年。 乐道安贫知有命。 存心养性俟诸天。 随缘应世了前业。 幻境空华任变迁。 一云。 旅泊他乡七十秋。 升沈变态岂无由。 回头觉岸径归去。 不变随缘自在游。 一云。 业报今已尽。 自性幸不迷。 踏着无生路。 引心已到西。 及革。 起坐念佛而逝。 气绝逾时。 掌犹紧合不释。 时在道光二十五年冬月(郭仰山徐稼甫述)。 陈锽陈锽。 法名广声。 字西堂。 嘉兴石门人。 业贾苏州。 长斋奉佛。 为人鲠直。 归依杯渡海公。 复从灵鹫义公受五戒。 日与朱麟书结念佛。 社于定慧寺。 虽冗忙不辍。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 下痢。 至初六日。 有友谈云屏往省之。 锽曰。 子来恰好。 我明日一早欲行。 为我往小普陀。 邀朱寅堂作别。 时寅堂以路远时晚。 不至。 复顾其弟曰。 汝学医。 试为余诊脉。 自后凡脉象似此者。 不可再示方也。 顷之从容念佛。 至夜半。 声渐厉。 人问见佛否。 曰。 见大和尚。 特远耳。 迨天明。 泊然而寂。 年五十五。 越四载苏州有薛绍基者。 锽在日。 常主其家。 劝之念佛。 后亦发心信行。 年六旬。 疾笃神识瞀乱。 忽作锽口音云。 此刻紧要。 何故不念佛。 且须向西卧。 绍基遂自举转。 家人往视。 宛然是锽声吻。 顷之。 绍基念佛而逝。 此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中事也(钱安轩朱寅堂述)西史氏曰。 藉助缘而往生者。 屡闻之矣。 至若没经数载。 而乃念故旧之深情。 显灵踪而接引。 斯诚极千古之异事哉。 郭观光郭观光。 字尚宾。 一字仰山。 苏州元和人。 为人醇谨。 业医。 不与人计利。 病者招之辄往。 中年奉西方教。 从杯渡海公受归戒。 法名广仁。 每晨起。 静埽斗室。 默诵佛号。 寒暑无间。 祖遗有鱼荡一所。 在陆墓北芜塘。 租人捕鱼。 为祭埽费。 观光再三向族人商议。 解囊金代之。 请示勒石。 捐作放生河。 活生灵无算。 常与家人言。 己酉八月有凶。 道光二十九年。 岁次己酉。 春间病笃。 家人为之恐惧。 观光摇手曰。 勿虑。 木樨香未闻。 余命未绝也。 至八月。 复病。 命延僧唱佛。 初五日。 家人问逝期。 观光竖二指。 至初七日晚。 合掌而逝。 顶上暖气勃发。 良久乃散。 年五十六(郭辰生述)西史氏曰。 余识仰山于谈道会。 和蔼之风。 溢于眉宇。 及叩其净业之修。 余固决其必定生也。 而卒能不出所料。 其化族捐河一节。 不尤足多乎。 总论曰。 古今来。 才人杰士。 讲道论德者。 不少概见。 求其临逝安详。 现诸瑞应。 则什百千万中。 未有一人也。 独此念佛往生之人。 或闻异香盈室。 或见化佛迎空。 种种休祥。 未易悉数。 而世之颠倒凡夫。 不此之警觉。 反自附于儒者之列。 毁之斥之。 卒至沉沦于苦海中。 而莫之救也。 悲夫。 往生杂流第五吴生吴生。 杭州人。 祖父俱庠生。 大清顺治初年。 大兵围城。 父母失散。 生被掠。 送张将官标下服役。 时年方十三。 自叹吾本儒家子。 今下贱若此。 必是宿业。 遂于佛前立誓。 持斋念佛。 日诵金刚经。 回向生西。 年十六。 本官发粮充丁。 即将粮银买香供佛。 跪诵阿弥陀圣号。 至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忽告本官。 欲往西方。 本官不信。 诃为妖言。 次日。 又到提督前乞假。 提督怒。 批本官捆打十五。 毫无怨言。 又向各营作别。 自限十一月一日归西。 是日五更。 沐浴焚香。 礼佛毕。 仍至本官船上叩辞。 本官大怒。 遣兵迹之。 见其西向三拜。 端坐说偈曰。 身在营中心出家。 身披铠甲是袈裟。 刀刀亲见弥陀佛。 箭箭射著白莲华。 偈毕。 自吐火。 焚其躯。 合营官长。 皆遥望罗拜。 本官合门斋戒(莲藏)。 沈承先沈承先。 昆山人。 住宣化坊。 业木工。 年七十余。 持斋念佛。 专修净土。 手不停斧斤。 而佛声亦不绝口。 康熙十年三月。 预知时至。 三日前。 遍别亲友。 谓将往西方。 此后不复相见。 告家人曰。 明日十五。 当行矣。 明晨。 澡浴易衣。 向西趺坐。 取一净几置前。 焚香念佛而终(西归直指)。 周绚堂周绚堂。 潜阳人。 始办事公门。 既而勘破世情。 立除浇恶。 静坐一室。 诵白衣咒。 持斋放生。 广行方便。 见贫而无归者。 随力救护。 后遇旵庄道人。 劝修净土。 遂锐志念佛。 六时不懈。 并转以教友朋。 从中多信向者。 曾刻极乐津梁。 广为施送。 乾隆五十一年春荒。 邑中募赈粥糜。 绚堂殚精竭力。 昼夜从事。 一日五鼓忽起。 索浴更衣。 谓妻子曰。 吾生西时至矣。 汝等勿效世俗。 但一心念佛。 言毕。 端坐而逝。 略无一语及家事。 是早。 犹有人见绚堂在粥厂中。 往来捡视云(莲宗集要)西史氏曰。 绚堂既已往生。 何以复在粥厂。 意者虑人疑谤。 故示奇踪耳。 其愿力之宏。 不益见哉。 姚生姚生。 为长洲县役。 家贫。 聘妻卒。 不复娶。 役事让诸人。 寺院中事。 竭心力为之。 为人正直。 能面斥人过。 夜定必坐。 持佛号万声无间。 年二十余。 以疾卒。 端坐而逝。 香盈室。 顶如灼也。 铁君定公赞以诗曰。 醴泉及芝草。 本无根与原。 居士西方来。 广度诸有缘。 缘尽便归去。 脚跟绝牵缠。 斯人难最得。 高望长睾然(西归见闻录)。 宋宝官宋宝官。 华亭人。 家贫。 卖酱度日。 事母孝。 奉养甘旨。 不诿昆季。 闻人说净土法门。 遂笃信遵行。 一日告其母曰。 母有兄在。 儿将西归。 即念佛坐逝。 时在嘉庆十六年(染香集)。 陈德心陈德心。 字大坤。 苏州农夫也。 夏日纳凉。 偶遇村馆。 见敬信录。 乞塾师讲解。 有省。 沿街收拾字纸。 彭二林居士闻之。 招入文星阁。 劝修念佛三昧。 德心素不识字。 奉教静笃。 后渐能书。 未几。 为苏郡妙济堂司放生掩埋等事。 每见髑髅。 频生嗟叹。 悟世非常。 于是念佛益勤。 终身不娶。 年六十九。 身健如常。 忽自知时至。 走别亲友。 至期。 于堂中寂然闭户久之。 同事推门入视。 见案上供佛一尊。 双烛辉煌。 香烟满室。 德心面西坐逝矣。 时嘉庆十八年八月望日事也(染香集)。 东门丐者东门丐者。 住松江明星桥。 一破屋中。 日向市门诵心经一卷。 乞一钱。 与之则连声称谢。 诃之亦不介意。 但足供一日糠[禾*乞]。 即阖扉念佛。 蔡西斋方伯异之。 亲馈钱米。 欲葺其庐。 丐者却之。 西斋曰。 我所施皆廉俸。 岂盗泉乎。 丐者曰。 素知公操守严洁。 我惧为衣食房屋移我素志耳。 无已请为公饮僧。 即携所赠往东禅修供。 已则仍归破庐。 念佛如故。 嘉庆中。 无疾坐脱。 里人葬之桃华庵后(染香集)。 痴头道士痴头道士。 姓王。 直隶人。 极愚。 亲亡乏食。 困卧敝庐。 无所为计。 或与之钱。 亦莫辨数之多寡。 京邑陈道人收为徒。 令日埽地拾柴。 晚则课弥陀佛号数百。 礼拜。 炷香为度。 痴头诵佛不成韵。 每昏沉欲睡。 道人以长竿击之曰。 汝愚昧若此。 尚不知精进耶。 如是者三载。 一夕呵呵大笑。 道人复击之。 痴头曰。 今日打我不得矣。 诘其故曰。 师枯坐十八年。 不知修法。 若能如我老实礼念。 早生西方见佛矣。 道人奇之。 而莫测其所谓。 翌日痴头登峭崖。 西向合掌。 屹立而化。 阇维得舍利二粒(染香集)西史氏曰。 道士往生。 古传罕闻。 今痴头以愚昧之子。 为千古特出之人。 而黄冠者流。 则曰我学神仙。 念佛乃愚夫所为。 岂非反被聪明误耶。 周耀发周耀发。 苏州伶人也。 为演剧。 不唱淫辞。 暇则默诵佛号。 家中绝宰杀。 晚年。 念佛礼拜。 益勤谨。 额间成叩印。 且逢人即劝。 优伶中。 间有为其所感发者。 年六十六。 示疾。 卧床月余。 念佛不辍。 一日忽令妻子掖起。 曰。 吾欲行矣。 为我取涤肠汤来。 妻子不解。 问之。 曰。 净水耳。 遂饮水一盏。 腹中滃然作声久之。 令家人称佛名。 端坐向西。 随诵数声。 合掌而终。 移时。 鼻箸下垂。 长尺许。 久之方隐。 事在道光六年十一月(钱安轩述)西史氏曰。 笃信念佛。 固佳矣。 但未知其回向净土与否。 往生未可定也。 第其端坐向西。 从容而逝。 即不生。 不远矣。 瞿晋槐瞿晋槐。 常熟人。 素不信佛。 以求生西方为大愚。 道光十七年三月。 病咯血渐剧。 服药不效。 忽梦神告曰。 汝之病。 唯孙姓者可治。 醒而忆及戚友中有孙旃林。 延之诊脉。 旃林曰。 病深矣。 投药不过尽人事。 君能念佛回向。 即是妙方。 否则非吾所治也。 晋槐遂持佛名。 忽谓家人曰。 吾今戒杀。 为我买生命放之。 且曰。 今悟矣。 当诣和尚处受戒。 以忏宿业。 然独言独语。 从未有与之言此事者。 及卒前两日。 以家事属母。 料理积逋。 若将远行者。 至四月十四日。 强起凭几。 忽仰首若有所见。 急称阿弥陀佛。 连唱十余声。 首俯而绝(往生近验录)西史氏曰。 或疑晋槐既已缘熟。 神曷必借口于孙姓。 噫。 佛世一城人难化。 独与目连有缘。 宁不闻之乎。 孙松亭孙松亭。 钱唐人。 素奉斗。 道光十七年秋。 病亟。 见旌盖舆马来迎。 谓人曰。 吾从之行矣。 其季弟又村止之。 曰。 此鬼神趣。 非大善处。 不可从也。 良久曰。 若辈悉灭形矣。 吾将安归。 又村以净土法门进。 松亭奋然。 欲诵佛名。 而舌本强涩。 格格不能成六字。 又村助诵之。 始琅然出声。 至千余声乃寂(往生近验录)。 陈画叟陈画叟。 绍兴人以善画游滇。 家焉。 长斋奉佛。 历数十年。 邻有善女人。 为叟所敬服。 有疑必咨。 习为常。 道光十九年夏。 年六十余。 忽厌斋素。 临饭减食。 且渐形声色。 子妇邀其敬服者。 来相劝勉。 遂愧而自责。 曰。 余为舌根所误矣。 谓家人曰。 今后供馔。 勿问余随缘而已。 又何择哉。 由是仍复如常。 一日忽命设祭于寝。 子妇异之。 曰。 余将西归。 与先灵别。 无他故也。 问其期。 曰。 三日后。 从之。 至期晨沐。 衣冠西向趺坐爇香。 朗诵佛名。 顾子妇曰。 尚有属付。 可邀邻女来。 家人佯诺之。 而未往。 叟顾日影。 太息曰。 缘止如是。 吾不欲久稽矣。 遂合掌而终。 此事范西民孝廉在滇中。 得于邻女所自述者(往生近验录)。 丁童子丁童子。 常熟人。 居梅里镇。 七岁时。 闻其父母持佛名。 亦每朝持之。 未几。 有微疾。 晨卧。 忽蹶然兴曰。 今日未课佛名。 自误大矣。 遂盥漱礼诵毕。 复就寝。 至晚。 告母曰。 吾随佛西去。 愿勿惊讶。 乃连诵佛名。 良久晕绝。 母出不意。 犹望其苏。 闻喉中作声。 若欲有言。 唤之不应。 忽大声称大慈大悲四字。 遂绝。 次日就殓。 举体皆冷。 而顶则尚暖也(往生近验录)总论曰。 或疑杂流往生。 纯是净土圣贤随机化导。 言虽近理。 而画地自限者多矣。 观是录中。 若皂隶。 若伶人。 若勾者。 乃至阐提外道。 但得发心。 都能成就。 猥曰下愚根钝。 不足以及上智乎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2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