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六 内容: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六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行犍度害众生跋渠第三颇害众生众生害不尽。 颇不害众生众生害尽耶。 颇害众生众生害尽。 颇不害众生众生害不尽。 颇不害众生众生害不尽。 彼行受报必生地狱耶。 颇行不善苦痛行不熟。 彼行彼初受报彼必染污心。 颇害众生命。 后不受戒。 当言一切众生中净耶。 若一切众生中净。 彼一切众生中受戒耶。 设一切众生中受戒。 彼一切众生中净耶。 若身成就彼有身行耶。 设成就身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口行耶。 设成就口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意行耶。 设成就意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身行口行耶。 设成就身行口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身行意行耶。 设成就身行意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口行意行耶。 设成就口行意行彼有身耶。 若成就身彼有身行口行意行耶。 设成就身行口行意行彼有身耶(身竟)。 若成就身行彼有口行耶。 设成就口行彼有身行耶。 若成就身行彼有意行耶。 设成就意行彼有身行耶。 若成就身行彼有口行意行耶。 设成就口行意行彼有身行耶(身行竟)。 若成就口行彼有意行耶。 设成就意行彼有口行耶。 若行欲未尽彼报欲未尽耶。 设报欲未尽彼行欲未尽耶。 若行欲尽彼报欲尽耶。 设报欲尽彼行欲尽耶。 若行有果彼行一切有报耶。 设行有报彼行一切有果耶。 若行无果彼行一切无报耶。 设行无报彼行一切无果耶。 若行不善彼行一切颠倒耶。 设行颠倒彼行一切不善耶。 若行非不善一切彼行非颠倒耶。 设行非颠倒彼行一切非不善耶。 若成就不善行。 彼成就色无色界行耶。 设成就色无色界行。 彼成就不善行耶。 若成就欲界善行。 彼成就色无色界善行耶。 设成就色无色界善行。 彼成就欲界善行耶。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色界行耶。 设成就色界行。 彼成就欲界行耶。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设成就无色界行。 彼成就欲界行耶。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色界行无漏行耶。 设成就色界行无漏行。 彼成就欲界行耶。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无漏行耶。 设成就无色界无漏行。 彼成就欲界行耶。 若成就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无漏行耶。 设成就无色界行无漏行。 彼成就色界行耶。 若成就无色界行。 彼成就无漏行耶。 设成就无漏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若成就欲界行色无色界行无漏行。 彼命终后生何处。 此章义愿具演说。 颇害众生众生害不尽耶。 答曰。 有如断众生命。 方便不息求。 颇不害众生众生害尽耶。 答曰。 有如不害众生命方便息求。 颇害众生众生害尽耶。 答曰。 有如害众生命方便息求。 颇众生不害众生害不尽耶。 答曰。 有如不害众生命方便不息求。 颇不害众生众生害不尽。 彼彼行受报必生地狱耶。 答曰。 有如作无救方便中间命终。 颇行不善苦痛行未熟。 彼行彼初受报彼必染污心耶。 答曰。 有如作无救行。 彼初受地狱中阴。 颇害众生命彼后不受戒。 当言一切众生中净耶。 答曰。 有如方便欲害众生中间值法。 若一切众生中净(见谛人)。 彼一切众生中受戒耶(受戒改往)。 答曰。 或一切众生中净。 彼非一切众生中受戒(此言质约译人欲示)。 云何一切众生中净。 彼非一切众生中受戒。 答曰。 如不受戒中间值法。 是谓一切众生中净。 彼非一切众生中受戒。 云何一切众生中受戒。 彼非一切众生中净。 答曰。 如受戒越戒。 是谓一切众生中受戒。 彼非一切众生中净。 云何一切众生中净。 彼一切众生中受戒。 答曰。 如受戒不越戒。 是谓一切众生中净。 一切众生中受戒。 云何不一切众生中净。 彼不一切众生中受戒耶。 答曰。 除上尔所事。 若成就身彼有身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非身行。 云何成就身非身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有威仪。 不处非威仪身。 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非身行。 云何成就身行非身耶。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身行非身。 云何成就身身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是谓成就身身行。 云何不成就身非身行。 答曰。 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身非身行。 若成就身彼有口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非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非不处威仪。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非口行。 云何成就口行非身。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口行非身。 云何成就身口行。 答曰。 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是谓成就身口行。 云何不成就身非口行。 答曰。 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身非口行。 若成就身彼有意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身彼有意行。 颇成就意行非身耶。 答曰。 有生无色界也。 若成就身彼有身口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非身口行。 及身行非口行及口行非身行及身口行。 云何成就身非身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非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非身口行。 云何成就身及身行非口行。 答曰。 若生欲界非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身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及口行非身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口行非身行。 云何成就身及身行口行。 答曰。 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 是谓成就身及身口行。 设成就身口行彼成就身耶。 答曰。 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 答曰。 向所说是谓成就。 云何不成就。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行意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及意行。 无身行及身行意行。 云何成就身及意行非身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 亦不不处威仪。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意行非身行云何成就身及身行意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 是谓成就身及身行意行。 设成就身行意行。 彼成就身耶。 答曰。 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 答曰。 向所说是谓成就。 云何不成就。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 若成就身彼成就口意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及意行。 非口行及口行意行。 云何成就身及意行非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意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及口行意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 是谓成就身及口行意行。 设成就口意行彼成就身耶。 答曰。 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 答曰。 向所说是谓成就。 云何不成就。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 若成就身彼有身口意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及意行。 非身口行及身意行。 非口行及口意行。 非身行及身口意行。 云何成就身及意行非身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意行非身口行。 云何成就身及身意行非口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身意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及口意行非身行耶。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及口意行非身行。 云何成就身及身口意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若生欲界。 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 是谓成就身及身口意行。 设成就身口意行彼成就身耶。 答曰。 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 答曰。 向所说是谓成就。 云何不成就。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身竟)。 若成就身行彼成就口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行非口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 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口行非身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 亦不不处威仪。 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口行非身行。 云何成就身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身口行。 云何不成就身口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若生无色界凡夫人。 是谓不成就身口行。 若成就身行彼成就意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身行彼成就意行。 颇成就意行非成就身行。 答曰。 有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若凡夫人生无色界。 若成就身行彼成就口意行耶。 答曰。 或成就身行及意行。 非口行及口意行。 云何成就身行及意行非口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有教设有教不失。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是谓成就身行及意行非口行。 云何成就身行及口意行。 答曰。 卵膜渐厚处母胎无垢人。 若生欲界处威仪不处威仪。 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身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若生色界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身行及口意行。 设成就口意行彼成就身行耶。 答曰。 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 答曰。 向所说是谓成就。 云何不成就。 答曰。 若生欲界不威仪。 亦不不处威仪。 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口有教设有教不失。 是谓不成就。 若成就口行彼成就意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口行彼成就意行。 颇成就意行非口行耶。 答曰。 有卵膜渐厚处母胎凡夫人。 若生欲界不威仪亦不不处威仪。 口无教设有教便失。 凡夫人生无色界。 若行淫未尽彼报淫未尽耶。 答曰。 如是。 若行淫未尽彼报淫未尽。 颇报淫未尽非行耶。 答曰。 有须陀洹见谛所断行淫尽。 彼报淫未尽。 若行淫尽彼报淫尽耶。 答曰。 如是。 若报淫尽彼行淫尽。 颇行淫尽非报耶。 答曰。 有须陀洹见谛所断行淫尽。 彼报淫未尽。 若行有果彼行尽有报耶。 答曰。 如是。 若行有报此行有尽有果。 颇行有果彼行无报耶。 答曰。 有无记无漏行。 若行无果彼行尽无报耶。 答曰。 无行不有果。 颇行无报耶。 答曰。 有无记无漏行。 若行不善彼行尽颠倒耶。 答曰。 或行不善此行非颠倒。 云何行不善彼行非颠倒。 答曰。 犹如有一有见果实。 如是见如是语。 有行有行果报。 彼身恶行口意恶行。 犹如有一不见有见想。 不闻不别不识有识想。 彼不以此想。 不以此忍。 不以此见。 不以此欲不以此智慧。 我不见不闻不别不识。 犹如有一见无见想。 闻别识无识想。 彼不以此想。 不以此忍。 不以此见。 不以此欲。 不以此智慧。 我见闻别识。 是谓行不善彼行非颠倒。 云何行颠倒此行非不善。 答曰。 犹如有一无见无果实。 如是见如是语。 无行无行果报。 彼身妙行口意妙行。 犹如有一无见有见想。 不闻不别不识有识想。 彼以此想。 以此忍。 以此见。 以此欲。 以此智慧。 我见闻别识。 犹如有一见无见想。 闻别识无识想。 彼以此想。 以此忍。 以此见。 以此欲。 以此智慧。 我不见闻别识。 是谓行颠倒彼行非不善。 云何行不善彼行颠倒。 答曰。 犹如有一见无见无果实。 如是见。 如是语。 无行无行果报。 彼身恶行口意恶行。 犹如有一不见不见想。 不闻不别不识有不识想。 彼不以此想。 不以此忍。 不以此见。 不以此欲。 不以此智慧。 我见闻别识。 犹如有一见有见想。 闻别识有识想。 彼不以此想。 不以此忍。 不以此见。 不以此欲。 不以此智慧。 我不见不闻不别不识。 是谓行不善彼行颠倒。 云何行非不善彼行非颠倒。 答曰。 犹如有一见有果实。 如是见。 如是语。 有行有行果报。 彼身妙行口意妙行。 犹如有一不见有不见想。 不闻不别不识有不识想。 彼以此想。 以此忍。 以此见。 以此欲。 以此智慧。 我不见不闻不别不识。 犹如有一见有见想。 闻别识有识想。 彼以此想。 以此忍。 以此见。 以此欲。 以此智慧。 我见闻别识。 是谓行非不善此行非颠倒。 非亦如是。 若成就不善行。 彼成就色无色界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不善行彼成就色无色界行。 颇成就色无色界行。 非成就不善行耶。 答曰。 有若生欲界欲爱尽。 若生色界若成就欲界善行。 彼成就色无色界善行耶。 答曰。 或成就欲界善行。 非色无色界善行。 云何成就欲界善行。 非色无色界善行。 答曰。 若生欲界不断善本。 不得色无色界善心。 是谓成就欲界善行。 非色无色界善行。 云何成就色无色界善行。 非欲界善行。 答曰。 若生色界得无色界善心。 是谓成就色无色界善行非欲界善行。 云何成就欲界善行。 色无色界善行。 答曰。 若生欲界得色无色界善心。 是谓成就欲界善行色无色界善行。 云何不成就欲界善行。 非色无色界善行。 答曰。 善根本断。 是谓不成就欲界善行。 非色无色界善行。 若成就欲界行彼成就色界行耶。 答曰。 如是。 设成就色界行彼成就欲界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颇成就无色界行。 彼不成就欲界行。 答曰。 有若生无色界。 若成就欲界行。 彼成就无漏行耶。 答曰。 或成就欲界行。 不成就无漏行。 云何成就欲界行。 非无漏行耶。 答曰。 若凡夫人生欲色界。 是谓成就欲界行非无漏行。 云何成就无漏行非欲界行耶。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无漏行非欲界行。 云何成就欲界行无漏行耶。 答曰。 无垢人若生欲界色界。 是谓成就欲界行无漏行。 云何不成就欲界行无漏行。 答曰。 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欲界行无漏行。 若成就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色界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耶。 颇成就无色界行。 非成就色界行耶。 答曰。 有生无色界若成就色界行。 彼成就无漏行耶。 答曰。 或成就色界行非无漏行。 云何成就色界行非无漏行。 答曰。 凡夫人生欲界色界。 是谓成就色界行非无漏行。 云何成就无漏行非色界行。 答曰。 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无漏行非色界行。 云何成就色界行无漏行。 答曰。 无垢人生欲界色界。 是谓成就色界行无漏行。 云何不成就色界行无漏行。 答曰。 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不成就色界行无漏行。 若成就无色界行。 彼成就无漏行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无漏行。 彼成就无色界行。 颇成就无色界行非无漏行耶。 答曰。 有凡夫人。 若成就欲界行。 色无色界无漏行。 此命终后当生何所。 答曰。 或欲界。 或色界无色界。 或无处所。 阿毗昙害众生品第三竟(梵本三百九首卢四千六百三十一言)。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5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