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七 内容: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七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行犍度中有教无教跋渠第四有教及无教诸行彼果实或有漏学者思惟戒在后若成就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善不善隐没。 无记不隐没。 无记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过去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过去善不善隐没。 无记不隐没。 无记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未来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未来善不善隐没。 无记不隐没。 无记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 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现在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若成就现在善不善隐没。 无记不隐没。 无记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 口教亦如是。 诸行欲界系彼行欲界系果耶。 设行欲界系果。 彼行欲界系耶。 诸行色界系。 彼行色界系果耶。 设行色界系果。 彼行色界系耶。 诸行无色界系果。 彼行无色界系耶。 设行无色界系果。 彼行无色界系耶。 诸无漏行彼行无漏果耶。 设行无漏果。 彼行无漏耶。 诸行不欲界。 彼行不欲界果耶。 设行非欲界果。 彼行非欲界耶。 诸行非色界。 彼行非色界果耶。 设行非色界果。 彼行非色界耶。 诸行非无色界。 彼行非无色界果耶。 设行非无色界果。 彼行非无色界耶。 诸行非无漏彼行非无漏果耶。 设行非无漏果。 彼行非无漏耶。 颇有漏行有漏果耶。 有漏行无漏果耶。 有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颇无漏行无漏果耶。 无漏行有漏果耶。 无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颇有漏无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有漏无漏行有漏果耶。 有漏无漏行无漏果耶。 颇学行学果耶。 学行无学果耶。 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颇无学行无学果耶。 无学行学果耶。 无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颇非学非无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非学非无学行学果耶。 非学非无学行无学果耶。 又世尊言。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慧。 云何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慧。 若不修身。 彼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慧耶。 设不修慧。 彼不修身耶。 若不修戒彼不修心不修慧。 设不修慧彼不修戒耶。 若不修心彼不修智慧耶。 设不修智慧彼不修心耶。 又世尊言。 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云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若修身彼修戒修心修慧耶。 设修慧彼修身耶。 若修戒彼修心修慧耶。 设修慧彼修戒耶。 若修心彼修慧。 设修慧彼修心耶。 颇成就过去戒。 非未来现在此种耶。 及未来非现在。 及现在非未来。 及未来现在此种耶。 颇成就未来戒非过去现在此种。 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 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此种耶。 颇成就现在戒非过去未来此种。 及过去非未来及未来非过去及过去未来此种耶。 此章义愿具演说。 若成就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非律仪亦不不处律仪。 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无垢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处律仪不得戒律仪。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身无教。 若无垢人生无色界。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处律仪。 不得戒律仪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处。 戒律仪不处戒律仪处。 亦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身有教。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不得无教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也。 若成就善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也。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不律仪处善身有教。 彼不得无教本有教不失。 彼不得无教不律仪。 亦不不律仪处善身有教。 彼不得无教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无垢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善身无教。 无垢人生无色界是谓无教非教也。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身有教彼得无教本有教不失。 彼得无教戒律仪处不律仪处。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 善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善身有教。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不律仪处。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不得无教。 若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 若成就不善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无教彼成就教也。 颇成就。 教非无教耶。 答曰。 有生欲界律仪处。 不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不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也。 若成就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无教。 颇成就教耶。 答曰。 有生色界隐没无记身教也。 若成就不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无教。 颇成就教耶。 答曰。 有生欲界若生色界。 不隐没无记身有教也(不定教竟)。 若成就过去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本身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无垢人处母胎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本身无教有教便失。 若生色界本身无教。 若学生无色界。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本身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戒律仪处不律仪处。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本身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本身有教不失。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不得律仪。 亦不不律仪处。 本身无教设有教便失。 阿罗汉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 若成就过去善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不律仪处。 本善身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本善身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无垢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本善身无教有教便失。 若生色界本善身无教。 若学生无色界。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本善身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律仪处不律仪处。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本善身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本善身有教不失。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不律仪处。 善身本无教有教便不失。 律仪处亦不不律仪处。 本善身无教有教便失。 阿罗汉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 若成就过去不善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如是。 若成就无教彼成就教也。 颇成就。 教非无教耶。 答曰。 有生欲界律仪处。 本不善身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本不善身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也。 若成就过去隐没无记。 不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教非无教(过去竟)。 若成就未来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教也。 颇成就无教。 答曰。 有无垢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 若生色界无垢人生无色界也。 若成就未来善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教。 颇成就无教耶。 答曰。 有无垢人处母胎膜渐厚。 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生色界。 无垢人生无色界也。 若成就未来不善。 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教非无教(未来竟)。 若成就现在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仪处不得戒律仪。 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仪亦不不律仪处。 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若生色界身有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生欲界戒律仪处不得戒律。 入定不入定。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得无教戒律。 仪不律亦不不律处。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入定。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 身有教彼得无教本有教不失。 彼得无教戒律处。 不律亦不不律处。 身有教彼得无教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不入定。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亦不不律处。 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不得无教。 若生色界不入定。 身无教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 若成就现在善身教。 彼成就无教。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 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不得无教。 不律处不律亦不不律处。 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 彼不得无教。 若生色界善身有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入定不入定。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得无教戒律处。 不律亦不不律处。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彼得无教。 若生色界入定。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 善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戒律处不律处不律亦不不律处。 善身有教彼得无教本有教不失彼得无教。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处不得戒律不入定。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不得无教。 不律处不律亦不不律处。 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不得无教。 若生色界不入定善身无教生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若成就现在不善身教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或教非无教。 云何教非无教。 答曰。 生欲界戒律处不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 彼不得无教。 不律亦不不律处。 不善身有教彼不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 彼不得无教。 是谓教非无教。 云何无教非教。 答曰。 生欲界戒律处。 不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得无教。 不律处不律亦不不律处。 不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得无教。 是谓无教非教。 云何教无教。 答曰。 生欲界律处不善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 彼得无教。 不律处不律亦不不律处。 不善身有教彼得无教。 本有教不失。 彼得无教。 是谓教无教。 云何非教无教。 答曰。 凡夫人处母胎卵膜渐厚。 若生欲界律处不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不得无教。 不律亦不不律处。 不善身无教本有教便失。 彼不得无教。 若生色无色界。 是谓非教无教。 若成就现在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无教。 颇成就教耶。 答曰。 有生色界隐没无记身有教也。 若成就现在不隐没无记身教。 彼成就无教耶。 答曰。 无有成就无教。 颇成就教耶。 答曰。 有生欲界若生色界不隐没无记身有教(现在竟)。 口教亦如是。 诸行欲界彼行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欲界彼行欲界果。 颇行欲界果彼行非欲界耶。 答曰有。 如色界道欲界化化作欲界语也。 诸行色界彼行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色界果彼行色界。 颇行色界彼行非色界果耶。 答曰有。 如色界道欲界化化作欲界语。 如色界道断结趣证也。 诸行无色界彼行无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无色界果。 彼行无色界耶。 颇行无色界。 彼行非无色界果耶。 答曰有。 如无色界道断结趣证也。 诸行无漏彼行无漏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无漏彼行无漏果也。 颇行无漏果彼行非无漏耶。 答曰有。 如色无色界道断结趣证也。 诸行非欲界彼行非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非欲界果。 彼行非欲界。 颇行非欲界彼行非不欲界果耶。 答曰有。 如色界道欲界化化作欲界语诸行非色界。 彼行非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非色界彼行非色界果。 颇行非色界果。 彼行非不色界耶。 答曰有。 如色界道欲界化化作欲界语。 如色界道断结趣证也。 诸行非无色界彼行非无色界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非无色界。 彼行非无色界果。 颇行非无色界果。 彼行非不无色界耶。 答曰有。 如无色界道断结趣证也。 诸行非无漏。 彼行非无漏果耶。 答曰。 如是。 诸行非无漏果彼行非无漏。 颇行非无漏彼行非不无漏果耶。 答曰有。 如色无色界道断结趣证。 颇有漏行有漏果耶。 答曰有。 所谓依果报果。 颇有漏行无漏果耶。 答曰有。 解脱果颇有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答曰有。 所谓依果报果解脱果(有漏竟)。 颇无漏行无漏果耶。 答曰有。 所依果解脱果。 颇无漏行有漏果耶。 答曰无。 颇无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答曰无。 颇有漏行有漏无漏果耶。 答曰无。 颇有漏无漏行有漏果耶。 答曰无。 颇有漏无漏行无漏果耶。 答曰。 有解脱果(有漏无漏竟)。 颇学行学果耶。 答曰有。 所依果颇学行无学果。 答曰有。 所依果。 颇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答曰。 有解脱果(学竟)。 颇无学行无学果耶。 答曰有。 所依果。 颇无学行学果耶。 答曰无。 颇无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答曰有。 解脱果(无学竟)。 颇非学非无学行非学非无学果耶。 答曰有。 所依果报果解脱果。 颇非学非无学行学果耶。 答曰无也。 颇非学非无学行无学果耶。 答曰无。 又世尊言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 云何不修身。 答曰。 身欲未尽贪未尽念未尽渴未尽。 复次以无碍道尽色爱。 彼道不修不猗。 如是不修。 身不修戒亦如是。 云何不修心。 答曰。 心欲未尽贪未尽念未尽渴未尽。 复次以无碍道尽无色爱。 彼道不修不猗。 如是不修心不修慧亦如是。 若不修身彼不修戒。 答曰。 如是。 设不修戒彼不修身耶。 答曰。 如是。 若不修身彼不修心耶。 答曰。 如是。 若不修身彼不修心。 颇不修心非不修身。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不修身彼不修慧。 答曰。 如是。 若不修身彼不修慧。 颇不修慧非不修身。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不修戒彼不修心耶。 答曰。 如是。 若不修戒彼不修心。 颇不修心非不修戒耶。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不修戒彼不修慧。 答曰。 如是。 若不修戒彼不修慧。 颇不修慧非不修戒。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不修心彼不修慧耶。 答曰。 如是。 设不修慧彼不修心。 答曰。 如是。 又世尊言。 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云何修身。 答曰。 身爱尽贪尽念尽渴尽。 复次以无碍道尽色爱。 彼道修猗。 如是修身戒亦如是。 云何修心。 答曰。 心爱尽贪尽念尽渴尽。 复次以无碍道尽无色爱彼道修猗。 如是修心修慧亦如是。 若修身彼修戒耶。 答曰。 如是。 设修戒彼修身耶。 答曰。 如是。 若修身彼修心耶。 答曰。 如是。 若修心彼修身耶。 颇修身不修心耶。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修身彼修慧耶。 答曰。 如是。 若修慧彼修身耶。 颇修身不修慧。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修戒彼修心耶。 答曰。 如是。 若修心彼修戒耶。 颇修戒不修心耶。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修戒彼修慧耶。 答曰。 如是。 若修慧彼修戒。 颇修戒不修慧。 答曰有。 色爱尽上爱未尽。 若修心彼修慧耶。 答曰。 如是。 设修慧彼修心耶。 答曰。 如是。 颇成就过去戒。 非未来现在此种耶。 答曰有。 教戒尽不失。 此种不现在前及未来非现在此种耶。 答曰有。 道共定共戒尽不失。 此种不现在前及现在非未来此种耶。 答曰有。 教戒已尽不失。 此种现在前及未来现在此种耶。 答曰有。 道共定共戒尽不失此种现在前(过去竟)。 颇成就未来戒非过去现在此种耶。 答曰有。 阿罗汉生无色界及过去非现在此种。 答曰有。 道共定共戒尽不失。 此种不现在前及现在非过去此种耶。 答曰有。 最初得无漏律。 及过去现在此种耶。 答曰有。 道共定共戒尽不失。 此种现在前(未来竟)。 颇成就现在戒非过去未来此种耶。 答曰有。 最初得戒律仪。 及过去非未来此种耶。 答曰有。 教戒尽不失。 此种现在前。 及未来非过去此种。 答曰有。 最初得无漏律仪。 及过去未来此种耶。 答曰有。 道共定共戒尽不失。 此种现在前。 阿毗昙有教无教跋渠第四竟(梵本三百七十三首卢秦四千九百五十四言)。 阿毗昙行揵度自行跋渠第五云何自行以何等故自行所可用行。 自行彼行当言过去耶。 未来现在耶。 所可用行自行彼行成就耶。 设行成就彼行自行耶。 所可用行非自行。 彼行不成就耶。 设行不成就彼行不自行耶。 所可用行自行。 彼行必受报耶。 设行必受报彼行自行耶。 所可用行非自行。 彼行必不受报耶。 设行必不受报。 彼行非自行耶。 所可用行成就彼行必受报耶。 设行必受报彼行成就耶。 所可用行不成就。 彼行必不受报耶。 设行必不受报彼行不成就。 如有须陀洹不善行苦痛报未熟彼以何故障地狱道畜生饿鬼。 又世尊言。 是谓世尊弟子。 尽地狱尽畜生尽饿鬼不堕恶道。 须陀洹有此智。 悟我尽地狱尽畜生尽饿鬼尽。 不堕恶道为不自悟。 云何学谋害一切学谋害果耶。 云何住寿行。 云何舍寿行。 云何心乱。 以何等缠相应法尽不善。 佛语云何佛语当言善耶无记耶。 佛语名何等法。 契经诗记偈因缘叹本末譬喻生方广未曾有法义。 名何法印。 名何法数。 名何法算。 名何法书。 名何法颂。 名何法种种伎艺。 名何法。 若学戒成就。 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 设成就非学非无学戒。 彼成就学戒耶。 若成就无学戒。 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 设成就非学非无学戒。 彼成就无学戒耶。 此章义愿具演说。 云何自行。 答曰。 若行报是谓今得。 此有彼行生受报。 是谓自行。 以何等自行。 答曰。 此行自果自依自报。 复次此行受报时。 此意受报非余。 以是故自行所可用行自行。 此行当言过去耶。 未来现在耶。 答曰。 彼行过去世所可用行。 自行彼行成就耶。 答曰。 或行自行此行非成就。 云何行自行彼行不成就耶。 答曰。 行报于今得有。 彼行生受报彼行失。 是谓行自行彼行不成就。 云何行成就此行非自行。 答曰。 行报不于今得有。 此行生不受报彼行不失。 是谓行成就此行非自行。 云何行自行彼行成就。 答曰。 行报于今得有。 彼行生受报彼行不失。 是谓行自行彼行成就。 云何行非自行。 彼行不成就耶。 答曰。 行报不于今得有。 彼行生不受报彼行失。 是谓行非自行彼行不成就。 非亦如是所可用行。 自行彼行必受报耶。 答曰。 或行自行彼行必不受报。 云何行自行彼行必不受报。 答曰。 行报于今得有。 彼行生受报彼行后报。 是谓行自行彼行必不受报。 云何行必受报彼行非自行。 答曰。 行报不于今得有。 彼行生不受报彼行报未熟。 是谓行必受报彼行非自行。 云何行自行彼行必受报。 答曰。 行报于今得有。 彼行生受报彼行非后报。 是谓行自行彼行必受报。 云何行非自行彼行必不受报。 答曰。 行报不于今得有。 彼行生不受报彼行报熟。 是谓行非自行彼行必不受报。 非亦如是所可用行成就彼行必受报耶。 答曰。 或行成就彼行必不受报。 云何行成就彼行必不受报。 答曰。 诸行过去不善。 设善有漏报熟彼行不行。 诸行未来不善。 设善有漏得必不生。 若无记无漏行成就。 是谓行成就彼行必不受报。 云何行必受报彼行不成就。 答曰。 诸行过去不善。 设善。 有漏报不熟彼行失。 诸行未来不善设善有漏不得必生。 是谓行必受报彼行不成就。 云何行成就彼行必受报。 答曰。 诸行过去不善。 设善有漏报不熟彼行不失。 诸行未来不善。 设善有漏得必生。 诸行现在不善设善有漏。 是谓行成就彼行必受报。 云何行不成就彼行必不受报。 答曰。 诸行过去不善。 设善有漏报熟彼行失。 诸行未来不善。 设善有漏不得必不生。 若无记无漏行不成就。 是谓行不成就。 彼行必不受报。 非亦如是。 若有须陀洹不善行苦痛报未熟。 彼以何故障地狱道畜生饿鬼。 答曰。 二结种缚系。 必堕地狱畜生饿鬼。 见谛断结种。 思惟断结种。 彼须陀洹见谛断结尽。 思惟断不尽。 彼参差具不往地狱畜生饿鬼。 譬如车二轮不坏能有所至。 一轮坏不有所至。 如是二结种缚系往地狱畜生饿鬼。 见谛断思惟断结种。 彼须陀洹见谛断结尽。 思惟断结不尽。 彼参差具不往堕地狱畜生饿鬼。 譬如鹰鸟二翅不坏能飞至空。 一翅坏不能至空。 如是二结种缚系往堕地狱畜生饿鬼国中。 彼须陀洹见谛断结尽思惟断结不尽。 彼参差具不往地狱畜生饿鬼也。 又世尊言。 是谓世尊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尽尽不堕恶道。 须陀洹有此智。 悟我地狱尽畜生饿鬼尽。 尽不堕恶道为不自悟耶。 答曰。 不自悟。 云何得知。 答曰。 往信世尊。 如世尊言。 诸自省察四法。 彼殷勤自进我地狱尽畜生饿鬼尽。 尽不堕恶道。 复次须陀洹有四法智。 苦智习智尽智道智。 须陀洹无尽智无生智也。 云何学谋害。 答曰。 如学欲未尽。 被他捶打若手石刀杖。 彼痛所逼发心使彼酷痛。 使彼妇无子如是学谋害。 如学淫尽为彼捶打若手石刀杖。 彼痛所逼从无欲退已。 退便发心言使彼酷痛使彼妇无子。 如是学谋害一切学所谋害果耶。 答曰。 不也。 诸众生有大力所作行彼则不果也。 云何住寿行。 答曰。 如阿罗汉。 以衣钵户钥履屣鍼筒及余什具施僧。 若人便发心言。 我缘是报使增益寿。 作是愿已入顶四禅。 彼所缘报则成寿报如是住寿。 云何舍寿。 答曰。 如阿罗汉。 以衣钵户钥履屣鍼筒及余什具施僧。 若人便发心言。 我所得寿报即成施报。 作是愿已入顶四禅。 彼寿报即成施报如是舍寿。 云何心乱。 答曰。 以四事心乱。 非人形。 狂象形马形羠形犛牛形。 见已怖懅心乱。 若非人瞋捶打肢节。 彼得酷痛心乱。 或诸大错心乱。 本行报对心乱。 以何等缠相应法尽不善耶。 答曰。 无惭无愧。 佛语云何。 答曰。 如来语(一)所说(二)[日*弊](博计反)诃罗(三)婆沙(四苏诈反)耆罗(五)尼留谛(六)语句(七)语声(八)口行(九)口教(十天竺十种皆语也)。 是谓佛语。 佛语当言善耶无记耶。 答曰。 佛语或善或无记。 云何善。 答曰。 善心如来语所说。 如上十事是谓善。 云何无记。 答曰。 无记心如来语所说。 如上十事是谓无记。 佛语名何等法。 答曰。 名身句身语身次第住。 契经(一)诗(二)记(三)偈(四)因缘(五)叹(六)本末(七)譬喻(八)生(九)方广(十)未曾有(十一)法义(十二十二部经)。 名何等法。 答曰。 名身句身语身次第住。 印名何法。 答曰。 巧所造身行。 彼所剋智数名何法。 答曰。 巧所造口行。 彼所剋智算名何法。 答曰。 巧所造意行。 彼所剋智书名何法。 答曰。 巧所造身行。 彼所剋智颂名何法。 答曰。 巧所造口行。 彼所剋智种种剋行名何法。 答曰。 慧为首方便所扰。 彼彼所剋诸智也若学成就戒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 答曰。 或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戒。 云何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戒。 答曰。 学生无色界。 是谓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戒。 云何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学耶。 答曰。 阿罗汉凡夫人生欲色界。 是谓非学非无学成就戒非学。 云何学成就戒非学非无学耶。 答曰。 学生欲色界。 是谓学成就戒非学非无学。 云何非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 答曰。 阿罗汉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 若成就无学戒。 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 答曰。 或无学成就戒。 非非学非无学。 云何无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耶。 答曰。 阿罗汉生无色界。 是谓成就无学戒非非学非无学。 云何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无学。 答曰。 学凡夫人生欲色界。 是谓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无学。 云何成就无学戒非学非无学耶。 答曰。 阿罗汉生欲色界。 是谓成就无学戒非学非无学。 云何非无学成就戒非非学非无学。 答曰。 学凡夫人生无色界。 是谓非成就无学戒非非学非无学也。 自行八渠第五竟(梵本一百八十五首卢秦二千三百七十八言)。 行揵度第四竟。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5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