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 内容: 净土圣贤录卷八往生居士第七差摩竭迦维罗卫国城中。 有释种长者子。 名差摩竭。 行诣佛所。 白佛言。 菩萨何行。 疾得无上正真之道。 普具三十二相。 从一佛国。 到一佛国。 临寿终时。 其心不乱。 所生不堕八难之处。 常知去来之事。 悉成诸法。 周满达事。 知一切法。 无所? 碍。 信解空行。 得不起法忍。 恒以至心欲作沙门。 未曾犯戒。 不乐居处。 佛为说菩萨忍辱布施等行。 终言无我无人。 诸法如化。 是时差摩竭得不起法忍。 五百比邱。 及五百清信士。 二十五清信女。 皆得住不退转地。 寿终悉当生于西方无量佛清净国。 常护持无数佛法。 教化成就一切人民。 使不退转。 如是无极恒沙边劫。 当于此土。 以次作佛(菩萨生地经)。 阙公则阙公则者。 赵人也。 晋武帝时。 居于洛阳。 萧然恬放。 日常诵正法华经。 既卒。 其友为设会于白马寺。 至夕转经。 忽闻空中有声。 仰见一人。 形色光丽。 曰。 我阙公则也。 生西方安乐世界。 与诸上人来此听经。 堂中人共见之。 有汲郡卫士度者。 受业于公则。 其母常饭僧。 是日将中。 忽空中下钵。 正落母前。 谛视之。 乃公则常所用钵也。 有饭满中。 其香充堂。 食者七日不饥。 支道林为之赞曰。 大哉阙公。 歆虚纳灵。 神化西域。 迹应东京。 徘徊霄墟。 流响耀形。 岂钦一赞。 示以匪冥(大唐内典录。 念佛宝王三昧论)。 张野张野。 字莱民。 寻阳人也。 性孝友。 田宅悉推与弟。 甘苦与九族共之。 州郡屡辟不应。 朝命拜散骑常侍。 亦不就。 入庐山白莲社。 为远公门人。 义熙十四年。 与家人别。 入室端坐而逝。 年六十九(东林传)。 张诠张诠。 字秀实。 野之族子也。 尚情高逸。 好古乐道。 荷锄力田。 带经不释。 以散骑常侍征。 不起。 庾悦荐为寻阳令。 亦不应。 已而入庐山依远公。 研穷佛经。 深有悟入。 宋景平元年。 西向念佛。 无疾而卒。 年六十五(东林传)。 何昙远何昙远。 庐江人。 宋御史中丞万寿之子也。 少奉法。 持菩萨戒。 年十八。 居父丧。 哀毁成疾。 遂归心净土。 请僧数人于家。 忏悔宿业。 久而益虔。 一夕转经竟。 众僧已眠。 昙远忽自歌诵。 僧异而问之曰。 见佛身黄金色。 光丈余。 自西而至。 幡华翼从。 充满虚空。 佛熙怡微笑。 诏昙远速去。 昙远素羸弱。 至是神色壮厉。 便取香华散之空中。 至五更。 忽然而终。 宅中芬香。 数日乃歇(冥祥记)。 魏世子魏世子。 梁郡人。 生当宋世。 奉佛精进。 率诸子女。 修西方净业。 唯妇独不信。 其女病死。 七日复苏。 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 下启父言。 儿去便往无量寿国。 儿及父兄。 池中各有大莲华。 当生其内。 唯母独无。 不胜此悲。 故归启报。 语竟而瞑。 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记)。 庾诜庾诜。 字彦宝。 新野人也。 博通经史纬候之学。 而性尚夷简。 特爱林泉。 蔬食敝衣。 不修产业。 忍辱柔和。 好行其德。 梁武帝少与诜善。 及起兵。 署为平西府记室。 不屈。 普通中。 诏以为黄门侍郎。 称疾不起。 晚年于宅内建道场。 六时礼忏。 诵法华经。 每日一遍。 夜中忽见一道人。 自称愿公。 容止甚异。 呼诜为上行先生。 授香而去。 中大通四年。 昼寝。 忽惊觉曰。 愿公复来。 不可久住。 言讫而逝。 举室咸闻空中唱云。 上行先生。 已生弥陀净域矣。 时年七十八(南史)。 宋满宋满。 恒州人。 生当隋世。 笃志净业。 每持佛名。 以豆记数。 满三十石。 设斋供佛。 俄有三僧至会乞食。 食已。 香华布空。 飞腾而去。 未久。 满面西坐脱(佛祖统纪)。 郑牧卿郑牧卿。 荥阳人。 举家修净业。 唐开元中。 病笃。 或劝进鱼肉。 不许。 手执香炉。 一心西向。 忽闻异香蔚然。 遂逝其舅尚书苏颋梦宝莲华开。 牧卿坐其上(佛祖统纪)。 高浩象高浩象。 东平人。 杜门静居。 日诵无量寿经。 尝于定中坐红莲华。 泛白玉池。 初未见佛。 即于华上倾心致敬。 遥睇金容。 光辉四映。 一夕见众菩萨来迎。 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李知遥李知遥。 长安人。 笃志净土。 为五会念佛。 导诸众信。 晚得疾。 忽云和尚来也。 洗漱着衣。 然香炉中。 出堂顶礼。 闻空中说偈云。 报汝李知遥。 功成果自招。 引君生净土。 将尔上金桥。 却就床坐。 泊然而化。 异香满室。 众共闻之(净土文)。 孙忠孙忠。 明州人。 早慕西方。 蔬食持戒。 于府城东筑庵。 凿二池。 种白莲临池建阁。 月集众为念佛会。 尝见佛身现空中。 趋出。 呼其二子至。 同拜礼焉。 久之始隐。 后人因名其地为驻佛巷。 宋元祐八年。 释可久神游西方。 见金台标孙忠名。 久之。 忠得疾。 请道俗百人为念佛会。 忽仰视虚空。 合掌问讯。 手结双印。 怡然而化。 阖城皆闻天乐异香。 渐向西没。 二子能继其业。 亦向西坐化(佛祖统纪)。 左伸左伸。 天台临海人。 从法师神照受菩萨戒。 闻大乘法要。 豁然开悟。 自是严奉戒律。 造西方三圣像。 旦夕虔事。 求生净土。 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 金刚经二万卷。 绍圣二年秋。 有疾。 命其子沙门净圆唱法华首题。 已而梦三伟人立江皋。 召伸登舟。 瞥然西迈。 伸知往生有期。 乃请僧诵阿弥陀经。 遽曰。 我已见佛光。 即沐浴更衣。 戒左右勿哭。 勿逼我前。 端坐结印而化(法华持验记佛祖统纪)。 孙良孙良。 钱塘人。 隐居阅大藏。 尤得华严之旨。 尝依大智律师。 受菩萨戒。 日课佛名万声。 二十年不辍。 忽令家人请僧唱佛名。 方半日。 望空合掌曰。 世尊菩萨。 已荷降临。 即退坐而化(佛祖统纪)。 贾纯仁贾纯仁。 湖州人。 长斋修净业。 一日示疾。 西向念佛。 宴坐而逝。 顶上有白光圆相。 异香满室(佛祖统纪)。 范俨范俨。 仁和人。 居常蔬食。 不牵世缘。 曰。 百年旅泊耳。 尚何求哉。 日诵法华经。 手书一部。 求生净土。 大观中。 忽见普贤乘六牙白象。 放金色光。 谓俨曰。 汝尝诵法华。 念弥陀佛。 得生净土。 故来相报。 越一夕。 睹众圣授手。 就座合掌而逝(佛祖统纪)。 孙忭孙忭。 钱塘人。 号无诤居士。 掩关晦迹。 日阅华严金刚诸经。 以净土为归。 母龚氏。 修净业。 偶得疾。 请清照律师说法。 端坐而化。 未几忭梦至莲池。 见清照在侧。 旁一人授以梵字帖。 不识其人曰。 请十三日斋耳。 时方十二月。 及期。 忽得疾。 有僧问疾。 欲为祈祷。 忭曰。 生死已定。 何必祷。 即报清照云。 当暂相违。 遂跏趺作印。 西向坐脱。 翼日清照至。 为说法封龛归庵三日。 亦逝(佛祖统纪)。 唐世良唐世良。 会稽人。 持戒奉佛。 日勤礼拜。 老而得疾。 未尝就枕。 诵弥陀经十万过。 一日谓家人云。 佛来迎我。 言讫作礼。 即坐逝。 时行者宗利。 在道味山。 夜梦西方有异光。 幡华天乐。 空中声云。 唐世良已归净土(佛祖统纪)。 陆浚陆浚。 钱塘人。 少为吏。 久之弃去。 预西湖系念会。 以净土为归。 每对佛前忏悔。 声泪并下。 间与友人相见。 说净土因缘。 未尝不感慨呜咽。 恐此生之不度。 净业之难成也。 临终请圆净律师说净土法门。 讽观经至上品上生章。 圆净语之曰。 此时好去。 浚曰。 众圣未齐。 且待少时。 起就竹床。 面西端坐。 顷刻化去(佛祖统纪)。 王阗王阗。 字无功。 明州慈溪人。 再举进士不第。 布衣蔬食。 遍参讲席。 晚年专修念佛三昧。 述净土自信录。 其序云。 吾佛净土法门。 一言以蔽之曰。 在凡夫获不退而已矣。 何则。 此土修行。 圆教初信。 小乘初果人。 邪见三毒永不复起。 兹为断惑发悟。 创入圣流。 越生不昧其所证。 斯超四趣。 不失人天。 至于凡夫地中。 虽伏惑发悟菩萨。 一经生死非常之变。 则忘其所证所修。 是故遇缘或退。 仍堕苦涂者有之。 乃若凡圣同居净土。 如极乐国等。 虽具三界。 唯有人天。 故一切含识获生者。 即长辞四趣。 又助缘大备。 寿数莫量。 纵至钝根。 一生熏修。 无不证圣果。 宁复有退失事乎。 如来赞劝之本意。 不过如此。 且圆机体道。 是最上净业。 苟加愿导之。 即预优品。 若夫愚朴辈。 但能称佛发愿者。 莫不往生。 呜呼。 观净土一门。 则知圣人无弃物矣。 彼守痴空之徒。 效无碍无修。 起自障心。 绝他学路。 可不哀哉。 绍兴十六年四月丁卯之夕。 忽闻异香满室。 谓弟子沙门思齐曰。 此吾净业所感也。 乃沐浴更衣。 面西趺坐而化。 焚其躯。 得舍利如粟者百八粒(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王日休王日休。 字虚中。 卢州人。 宋高宗朝。 举国学进士。 弃官不就。 博通群经。 训传六经语孟数十万言。 一旦弃去。 专修西方之业。 布衣蔬食。 日课千拜。 著书名龙舒净土文。 自王公士大夫。 下至屠丐僮奴皂隶优妓之属。 咸以净土法门。 劝引皈依。 其文浅说曲喻。 至详至恳。 若父兄之教子弟然。 日休每晨起礼佛。 祝愿言。 弟子日休。 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 然香敬礼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一切正法。 一切诸大菩萨。 缘觉声闻圣众。 乞成就一切善愿。 济度无量无边众生。 临命终时。 一刹那间。 见阿弥陀佛。 证无生忍。 了六神通。 不出此间一岁。 即来此间教化众生。 渐渐变此南阎浮提。 尽娑婆世界以至十方无量世界。 皆为清净极乐世界。 又祝云。 弟子日休。 为此南阎浮提无巨无细一切众生。 敬礼诸天天帝日月后土一切灵祇。 为此等众生。 感谢覆载照临生养卫护之恩。 谨为此等众生。 念南无释迦牟尼佛一百八遍。 以种无上善根。 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百八遍。 以结无上善缘。 愿此等众生。 常沐洪恩。 欢喜相向。 不相争相杀。 不相食相陵。 进修佛法。 脱离苦海。 即变此南阎浮提为极乐世界。 又祝云。 弟子日休。 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 敬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声闻诸上善人。 仰惟大慈大悲。 悯念众生沉沦苦海。 无有出期。 特展威神。 递相劝勉。 分身于此震旦国中。 教化众生。 使不相争相杀。 不相食相陵。 易世浇漓。 共跻仁寿。 及于此南阎浮提尽此娑婆世界及十方浊恶世界。 身为国王大臣。 百僚庶尹。 教化众生。 同修佛道。 脱离苦海。 即变吾国以至十方浊恶世界。 皆为清净极乐世界。 又祝云。 弟子日休身在世网。 宿业深重。 愿为平昔所杀众生。 所食众生。 及南阎浮提所杀所食一切众生。 日诵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一百二十遍。 仰惟如来。 大慈大悲。 以日休所诵如来名号。 一声一如来。 度一众生。 尽其所诵之数。 度一切众生。 同生极乐世界。 其详载净土文中。 乾道中。 庐陵李彦弼有疾。 垂死。 梦一人自称龙舒居士。 谓曰。 汝起饮白粥。 疾当瘳。 且汝尚忆阙仲雅教汝修行捷径否。 彦弼曰。 每日念佛不辍。 既觉。 索粥饮之。 立愈。 彦弼初未识日休。 既而见画像。 与梦合。 使诸子往受学焉。 日休将卒前三日。 遍别道友。 勖以精修净业。 云将有行。 不复相见。 及期。 与生徒讲书毕。 礼诵如常时。 至三更。 忽厉声称阿弥陀佛数声。 唱言。 佛来迎我。 屹然立化。 彦弼闻而感之。 为刻日休像。 并述其事传远近。 自是庐陵人多供事之。 咸祐中。 吕元益重刻净土文。 至祝愿篇。 版中得舍利三颗。 其叔父师说载其事于篇首云(乐邦文类净土文)。 楼汾楼汾。 明州人。 兄宝洲。 好内典。 每与沙门谈道。 汾从旁倾听。 信向日切。 年二十二得疾。 遂一志西归。 谓父母曰。 但得生净土。 见佛闻法。 世间胜事。 何以过此。 遂请僧讽观经。 设像对卧床。 注视久之。 曰。 吾已身在西方矣。 遂称佛名。 向西而化(佛祖统纪)。 张元祥张元祥。 长安人。 居常念佛不辍。 一日谓家人曰。 西方圣人来此。 待我饭毕。 同往净土。 及饭讫。 焚香面西。 跏趺而化(佛祖统纪)。 元子平元子平。 不详其所出。 依京口观音寺。 念佛诵经。 一日忽闻空中音乐。 即西向坐化。 异香数日不绝(佛祖统纪)。 姚约姚约。 湖州仙潭人。 潜心内典。 觉海友公兴净业社。 约实主其事。 忽告友公曰。 久厌浮生。 不日西去。 师可助我念佛。 友遂日与诵佛名。 一日就座而化。 既而见梦于友曰。 约已往生净土。 师之力也。 友曰。 欲从公游。 得乎。 约曰。 师世寿未尽。 寺中景懿当先至。 懿同社僧也。 阅月便终(佛祖统纪)。 梅福梅福。 松江人。 诵经持戒。 系念净土。 临终。 预知时至。 即绝粒饮水。 称大势至菩萨。 至七日。 澡浴更衣。 端坐告众曰。 势至菩萨。 今来迎我。 即座化去(佛祖统纪)。 胡嵩胡嵩。 湖州人。 平时信向佛法。 修诸功德。 一夕忽梦佛语曰。 汝可造屋迎我。 嵩乃建阁以奉弥陀。 临终之夕。 忽云佛光照我。 言讫而化(佛祖统纪)。 陆伟陆伟。 钱唐人。 初为州吏。 中年厌世。 勤修净业。 结法华华严二社各百许人。 阅二十年。 遂成大会。 伟手书法华华严圆觉金刚金光明诸经。 一日易衣端坐。 唱佛而化(佛祖统纪)。 阎邦荣阎邦荣。 池州青阳人。 中年尝遇僧劝修净业。 持往生咒。 遂断荤血。 每旦向西诵咒千遍。 又率诸男女同声诵之。 积二十年。 绍熙元年正月朔。 阅大涅槃经。 叹曰。 人生梦幻耳。 吾何恋乎。 三月朔。 闻异香芬馥。 弥日不歇。 其子梦阿弥陀佛。 放大光明。 遍照堂宇。 皆作金色。 越五日晨起。 如常课诵讫。 顾家人曰。 我今日当行。 慎勿相搅。 遂面西瞑目。 跏趺而坐。 日过中。 瞿然起曰。 我去也。 便起立。 行数步。 舒手结印。 微笑而化(乐邦文类)。 吴克己吴克己。 字复之。 自号铠庵居士。 居于婺之浦江。 尝苦目疾。 或劝令持圆通大士号。 从之。 疾良已。 遂起深信心。 读楞严至空生心内。 犹云点太清。 豁如发蒙。 既读宗镜录。 久之。 有悟入。 着法华枢键。 回向极乐。 曰。 不读法华。 无以明我心本具妙法。 不生安养。 无以证我心本具妙法。 如来谆谆示诲。 智者恳恳宏经。 佛祖垂慈。 初无异辙也。 乾道中。 寓苏州。 与宝积实公为莲社。 命工绘十界九品图于两庑。 一示万法唯心。 一指西方径路。 社友钟离松为之记。 嘉定七年冬。 终于宝山。 遗言以僧礼茶毗。 寿七十五(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陈君璋陈君璋。 黄岩人。 生于元时。 年四十。 皈心佛法。 与妻叶氏。 诵法华经。 回向极乐。 历二十年。 疾笃。 命其子景星扶之坐。 曰。 吾归去。 景星曰归何处去。 曰。 没处去。 令死后用桑门阇维法。 合掌称阿弥陀佛而逝(往生集)。 王九莲王九莲。 不详其所出。 亦元时人也。 虔修净业。 依经作观。 然夜所梦佛。 皆肖像。 非活佛也。 一日遇僧寂公。 告以故。 寂公曰。 此易耳。 子能忆先公容貌乎。 曰。 能。 梦所见与生时有异乎。 曰。 不异也。 寂公曰。 佛本无相。 因心有相。 子欲见佛。 即以先公作阿弥陀佛想。 作眉间白毫光想。 作面如真金想。 作坐宝莲华想。 久久想成。 渐见其身。 日高日大。 遍虚空界。 则见活佛矣。 九莲如法修之。 自后每梦见父。 心辄谓是佛。 久之。 其父遂引坐莲华。 与说法要。 九莲心开。 进修益笃。 有父执马生者。 远客归。 见九莲言。 某日得危疾。 为冥吏所摄。 历诸地狱。 正惶急。 忽有金光照身。 光中一人坐莲华。 呼我字。 谛视之。 乃尊公也。 命吏送归。 遂复活。 不识尊公何修至此。 九莲语以故。 马生亦感动。 誓同修净业云(琅环记)。 杨嘉袆杨嘉袆。 字邦华。 吉安泰和人。 明万历中诸生也。 少好学。 于书无所不窥。 已而潜心内典。 年十三。 持不杀戒。 蚤虱无所伤。 至二十余。 入南京国子监。 俄疾作。 梦游地狱。 见地藏菩萨于冥阳殿。 觉而放诸生物。 延僧诵经。 唱佛号已而谓人曰。 吾将逝矣。 青莲华现吾前。 非净土境乎。 遂昼夜唱佛号不绝。 命侍者息烛曰。 吾常在光明中。 不须烛也。 问何所见。 曰。 莲开四色。 问见弥陀否。 曰。 见弥陀现千丈身。 问观音。 曰。 身与弥陀等。 唯不见势至耳。 言讫。 忽跃起拈香曰。 弥陀经功德。 不可说。 不可说。 不可说。 吾已得上品生矣。 寂然而逝(往生集)。 陈道民陈道民。 法名明觉。 吴江人。 自幼蔬食。 嘉靖二十六年。 投祇园法师为弟子。 受优婆塞戒。 六时课诵。 口不离佛。 万历十五年九月。 预知时至。 别诸道友。 十七日夜。 其妇方篝火络丝。 道民向妇拱手作别。 坐床角上。 脱鞋与袜。 以带并束之。 曰。 明朝着不成矣。 归亟呼儿女环视。 中夜念佛声寂。 便化去(狯园)。 唐廷任唐廷任。 字体如。 金华兰溪诸生也。 天性醇悫。 躬孝友之行。 已而觉世无常。 倾心至道。 参云栖宏公。 受念佛三昧。 遂力行之。 阅十三年如一日。 年六十。 当仲冬之旦。 谓诸子曰。 新春十有一日。 吾行矣。 至期。 盥漱整衣端坐。 手结印。 口称佛号。 微笑而逝。 事在万历三十一年(往生集)。 戈以安戈以安。 钱塘人。 事云栖宏公为师。 法名广泰。 事亲孝。 好行阴德。 晚岁奉佛甚虔。 与僧元素结春秋二社。 为念佛会。 诵华严经。 已而曰吾大限迫矣。 当为西归计。 遂闭一室习禅诵。 晨夕不辍。 预克归期。 前二日。 家人来视。 甚悲。 以安曰。 生必有灭。 奚悲为。 吾方凝神净域。 面觐弥陀。 若等勿以情爱乱我正念。 请元素至。 共唱佛号。 及期而化(往生集)。 孙叔子孙叔子。 安庆桐城人。 父境吾居士。 读云栖弥陀疏钞。 喟然叹曰。 至哉妙用。 旋乾转坤。 所谓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其唯念佛一门乎。 铸阿弥陀佛像。 按四十八愿以为庄严。 像成。 送之云栖。 因乞法名为广寓。 称弟子。 叔子年十二。 从焉。 遂受五戒。 法名大圩。 归而断荤血弃科举业。 修念佛三昧。 勤苦不惜身命。 俄见两比邱持莲华立于前。 曰。 孺子善哉。 一心净土。 复见化人诵金刚经一昼夜。 乃瞿然起坐。 曰。 弥陀观音。 皆来迎我。 结金刚拳印。 唱阿弥陀佛数声。 泊然而寂。 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于世。 其室中岁产瑞芝。 卒之岁。 有大如斗者。 其色或如金。 或如赤白轮(往生集云栖法汇)。 郭大林郭大林。 汤阴人。 亦专志净业。 年七十六。 一日谓其子曰。 明午吾去矣。 无疾而逝(往生集)。 刘通志刘通志。 顺天人。 精勤念佛。 年五十二。 得疾。 念益切。 其法侣李白斋先卒。 通志绝而复苏。 谓家人曰。 白斋与我。 当同生净土。 已维舟待矣。 为我易衣。 挂念珠于项从之。 遂逝(往生集)。 郝熙载郝熙载。 钱塘诸生。 为人忠信不欺。 晚归云栖之教。 法名广定。 居家禅诵无间。 已而得疾。 一日忽举首视窗外。 谓其子曰。 今者别一乾坤矣。 夜半云。 佛坐莲华台现吾前。 吾往矣。 遂逝。 事在万历三十九年(往生集)。 杜居士杜居士。 遗其名。 顺天宛平人。 隐西山端光寺侧古斋堂中。 三十年专志念佛。 对人唯合掌称佛号。 预知将终。 礼忏九日。 诵至忏中恳切语。 辄流涕哽咽。 遂绝食日饮水少许。 忏毕坐脱。 浃旬始殓。 颜色如生。 有五色云盘屋上。 山中人传异之(往生集)。 吴大恩吴大恩。 仁和人。 仁慈好施。 恤孤穷。 护生命。 乡里称之。 已而皈心佛法。 晨夕诵经。 唱佛号。 一日别众。 跏趺而逝。 神色焕然。 室有香气。 事在万历四十年(往生集)。 吴继勋吴继勋。 字用卿。 江南徽州人。 性沉毅。 嗜善若渴。 晚修净业。 持往生咒。 唱佛号。 日有定课。 尝失足堕江中。 有物籍之。 流十里。 跃而登舟。 众以为神。 已而患背疽。 持诵自若。 俄而正念示寂(往生集)。 华居士华居士。 杭州江干人。 醇朴无伪。 与人不款曲。 中年独处一室。 不涉世事。 唯孜孜念佛而已。 及将卒。 自知时至。 更衣正寝。 手整冠。 端坐。 别众而逝(往生集)。 顾原顾原。 字清甫。 号宝幢居士。 应天人。 嘉靖间诸生也。 少豪隽。 工诗。 善书画。 年及四十。 尽弃所习。 断酒肉。 构小楼。 独坐其上。 精修禅观。 豕人女子。 绝不见其面。 每夜五更起。 击大木鱼。 高声唱阿弥陀佛。 其舍旁有屠儿。 每闻木鱼声即起屠家。 一日迟起。 恚而责其妻。 妻曰。 尔不闻彼道人日打木鱼念佛邪。 自不知罪。 乃责我。 何也。 屠儿愕然即折刀不复屠。 一时屠儿从而徙业者甚众。 原与栖霞云谷禅师善。 结西方社。 憨山清公一日至栖霞寺。 望见一道者。 闲闲如孤鹤。 即之。 其目不瞬。 脱若遗世。 已而入殿门。 礼舍利塔。 瞻拜良久。 塔顶忽现五色光。 赭如宝错。 清公异之。 以语云谷。 云谷曰。 此宝幢也。 方作西方观耳。 顷之。 示微疾。 请名僧数人相对唱佛号。 已而内人走报曰。 满宅闻莲华香。 众惊喜。 原恬然如平时。 徐语僧曰。 我坐莲华中半月余。 见弥陀法身。 遍虚空世界。 世界皆金色。 佛视我微笑而挈我。 又以袈裟覆我。 我决定往西方矣。 诸子涕泣请曰。 父即往。 奈儿辈何。 原笑曰。 汝将谓我生邪。 死邪。 而独不观于日乎。 日出于东而没于西。 是果没乎。 遂克期。 沐浴更衣。 端坐而逝。 莲香三日始歇(憨山梦游集)。 朱元正朱元正。 海盐诸生也。 平生有志圣学。 律身甚严。 年六十余深入禅悦。 居宅后敝屋中。 闭关不问家事。 每日晨诵法华经一卷。 日过中则静坐。 其门人陈则梁访之曰。 先生年高。 盍少开酒禁。 元正曰。 子谓我须调养血气邪。 不知我于生死已画得断。 则梁竦然。 其年七月语其子曰。 吾在此无事。 可行矣。 问何处去。 曰。 西方去。 子及孙固留。 至十二月朔。 示微疾。 不食。 家人苍黄治殓具。 元正曰。 勿忙。 此后八日半夜事也。 及期。 端坐欲逝。 复曰。 吾生平秋毫不负人。 今冬舍后匠人。 为我平后门一片地。 欲待明年元日。 便老人出关行步。 其好意未报。 因取纸作诗谢之。 寂然而逝。 时方鸡鸣。 预戒家人。 临行勿令妇女来。 过二三时乃来。 来亦勿哭。 比天明。 眷属至。 皆哭。 元正复张目摇头。 令妇女去。 去尽乃瞑(法华持验纪事)。 周廷璋周廷璋。 号楚峰。 云南人也。 生于正德嘉靖间。 为人淳朴。 治家不计有无。 有辄散之贫者。 人与之语。 辄笑。 或谑之詈辱之。 亦笑而已。 素向佛法。 晨起必诵金刚弥陀观音诸经各一卷。 充然自得。 曰。 吾不离日用。 不涉贪爱。 如是而已。 年八十七。 以清明日上冢。 决辞祖考。 还谓其妇曰。 吾将行矣。 弥陀迎我。 观音势至俱来也。 已而曰。 观音谓我绝荤五日。 可西行。 遂日食一粥一蔬。 至期。 沐而冠。 令子弟诵七如来名而已。 诵经既毕。 端坐而逝。 翼日。 有香发于体。 貌如生(金刚灵应录)。 程见山程见山。 以字传。 遗其名。 天性孝友。 少为贾。 已而弃去。 家居精研佛理。 礼诵有定程。 虽冗不废。 晚年益静默。 日以禅观为业。 疾革。 家人方苍黄。 见山云。 汝等无出声。 我方澄念。 以西方为归。 平时所愿。 今克从矣。 遂卒。 年七十六(刘子威禅悦小草)。 张守约张守约。 浙江秀水县人。 贫而好施。 倡诸同志。 广行利益事。 以百千种计。 晚乃尽谢世事。 一蔬一饭。 日诵西方佛名。 尝拟寒山诗三百首。 激劝缁素。 一以净土为归。 一云。 净土大法门。 弥陀大愿力。 千生万劫来。 今朝始识得。 当生难遭想。 慎勿更错失。 念佛求往生。 贵在心专一。 一云。 物外寄闲身。 诸缘任运歇。 不染半默尘。 唯念一声佛。 性使软如绵。 心要硬如铁。 肯作无益事。 水底去捞月。 一云。 昨日入莲社。 口佛心亦佛。 今日火宅中。 事杂念亦杂。 若非根器深。 未免尘劳汩。 是以古哲人。 山中修净业。 一云。 上品见佛速。 下品见佛迟。 虽有迟速异。 终无退转时。 参禅病著相。 念佛贵断疑。 实实有净土。 实实有莲池。 一云。 七十古来稀。 前面无多日。 急急辨盘缠。 犹恐来不及。 横也任他横。 直也任他直。 安得闲工夫。 与之分皂白。 妻陶氏。 自归守约。 亦课诵无间。 守约诣普陀礼大士。 陶氏谓二子曰。 吾平日参是心作佛。 至今始悟。 娑婆缘尽。 吾其行矣。 克期端坐而逝。 次日守约归。 成殓。 俄而棺上出青莲华。 其数五(拟寒山诗并序往生集)。 庄广还庄广还。 字复真。 嘉兴桐乡人。 少为儒。 已而学医。 年四十余。 颇厌世事。 遂从事养生术。 久之致疾。 乃喟然曰。 吾独不能为天地间一间人乎。 遂构小园。 叠石树华木。 啸歌其中。 一日睹华开落。 悟身无常。 即毁园。 闭关坐禅。 取金刚诸经诵之。 偶出游杭州。 遇一翁。 与之语学佛。 翁曰。 子学佛。 谁所师。 曰。 未也。 翁曰。 子不读柳子厚服气书乎。 云栖有莲池禅师者。 近在此。 盍往师之。 应曰。 诺。 遂徒步诣云栖。 谒莲池。 莲池授以念佛法。 遂受五戒。 归家日课阿弥陀佛五万声。 未半载。 心地寂然。 年八十。 再诣云栖。 受菩萨戒。 归老于家。 居常病其乡人。 不知正法。 多宗邪教。 阅净土诸经论。 掇其语要。 名曰净土资粮集。 以导众信。 乡人从而化焉(净土资粮集)。 鲍宗肇鲍宗肇。 字性泉。 绍兴山阴人。 家世信佛。 宗肇既冠。 断荤酒。 能覆诵法华楞严二经。 每日一周。 其父命鬻楮于嘉兴。 怒其折阅。 罚之跪。 良久起。 则已默转楞严竟矣。 尝从紫柏散木诸老师游。 晚而归心云栖。 笃志净业。 兼肆力于方山合论永明宗镜录诸书。 信解通利。 自号天鼓居士。 著书曰天乐鸣空。 临终嘱其子治斋。 邀法侣王季常等缁衣数人至。 同声诵西方佛号。 日西时。 忽合掌谢众曰。 与诸君永别矣。 遂趺坐而化(天乐鸣空集)。 庄严庄严。 字平叔。 松江华亭人。 深达佛法。 导诸同事。 衣履所余。 常以施人。 家有一子一婿。 视之泊如也。 间作诗。 及小词。 皆清远有致。 尝调满庭芳一阕云。 六十余年。 片时春梦。 觉来刚熟黄梁。 浮华幻影。 有甚好风光。 冷眼轻轻觑破。 急翻身蹬断丝缰。 儿孙戏从他搬演。 何必看终场。 青山茅一把。 残生活计。 别作商量。 但随缘消遣。 洗钵焚香。 先送心归极乐。 恣逍遥。 宝树清凉。 堪悲也。 回头望处。 业海正茫茫。 天启四年。 卒于其友胡子灏之园。 昆山王弱生录其词。 以为数年中所见学道人。 以平叔为第一也(王弱生河渚集)。 黄承惠黄承惠。 字元孚。 杭州钱塘人。 为人耿介。 不合俗。 不能治生产。 事大母母尽孝。 好施与。 邻人寒无衣者。 解衣衣之。 无食者。 倾其囊中钱与之。 妻弟闻启初。 奇其清苦。 导往云栖宏公所。 以弟子礼见。 宏公名之曰净明。 其后得呕血疾。 积三岁弗瘳。 且亟。 启初教之念佛。 承惠方苦痛。 弗省。 启初厉声曰。 汝眼光堕地。 即今知痛者。 毕竟落在何处。 承惠悚然曰。 将奈何。 启初曰。 莫如念佛。 承惠曰。 尔教我念自性弥陀邪。 念极乐弥陀邪。 启初曰。 汝将谓有二邪。 承惠遽有省。 请慧文法师至。 设佛像。 为说净土因缘。 承惠欣然。 请法师为剃发。 受沙弥戒。 屏家属。 唱佛号。 默转莲华经七日。 家人皆闻莲华香。 忽微笑说偈曰。 一物不将来。 一物不将去。 高山顶上一轮秋。 此是本来真实意。 乃命家人治斋供佛。 请僧唱佛号。 读云栖发愿文。 至云阿弥陀佛。 放光接引。 垂手提携。 欢然起坐。 谛观佛像而逝(憨山梦游集)。 闻启初闻启初。 字子兴。 法名大晠。 与承惠同乡里。 少善病。 志欲出生死。 乃往云栖受念佛法门。 云栖示寂。 憨山清公来吊。 启初作礼白言。 愿剃发为弟子。 清公曰。 佛性四大不能拘。 岂毛发能为碍乎。 况子有亲在。 未可也。 启初乃已。 俄而疾作。 启初曰。 吾当直往西方耳。 疾无伤也。 及疾甚。 神志瞀乱。 不能自持。 大惧。 亟命家人请僧至。 唱佛号。 越一日。 瞀乱如故。 复瞿然曰。 生死根株。 非他人所能㧞也。 立起。 盥沐着衣。 对佛焚香炼臂。 哀苦忏悔。 彻夜无少倦。 及还坐。 神安志定。 净土现前。 乃剃发披袈裟。 别众而逝。 憨山清公闻而叹曰。 勇哉闻生。 其可谓烈丈夫矣(憨山梦游集)。 沈咸沈咸。 字稚咸。 吴江人。 少颖异。 弱冠补诸生。 性纯孝。 父母相继殁。 哀毁骨立。 偶阅弥陀楞严诸大乘经。 有省参谒云栖大师归。 乃除荤腥。 屏居邑之水西庵。 专修净土。 日诵佛号五万声。 寒暑无间。 复庄书楞严经以荐母。 尝与僧渊鉴结净土会。 邑中人多从而化焉。 忽一日谓其子妇曰。 吾世缘已尽。 西方佛来接引。 吾随之归矣。 顷之。 面西趺坐而逝。 时万历三十九年也。 子宏。 亦修净业。 尝血书金刚经(章梦易撰沉居士传)。 朱鹭朱鹭。 字白民。 吴江诸生也。 少有俊才。 亲亡。 弃诸生。 学长生术。 已而参云栖宏公。 探求法要。 宏公化去。 鹭因礼塔作偈曰。 我昔初谒师。 问参禅念佛。 可用融通得。 师答随口出。 若然是两物。 用得融通着。 快哉此一语。 令人心胆悦。 时时举向人。 诸方遍传说。 念佛人无尽。 是指亦无尽。 灵山会未散。 莲池舌长活。 短偈作供养。 合掌无缝塔。 与王在公同游径山。 辟一轩居之。 阅般若经。 晚居苏州莲华峰下。 偕山僧修念佛三昧。 自号西空居士。 年八十。 作辞世偈。 沐浴更衣而逝(云栖法汇吴江志憨山梦游集)。 吴瞻楼吴瞻楼。 遗其名。 太仓人。 晚年以家事付二子。 笃修净土。 一意西迈。 日持佛号万声。 诵大小弥陀经。 及往生咒。 兼作西方观。 不杂余业。 阅十二年如一日。 西方圣境。 累见目前。 床前时涌白莲华。 大如臼。 童稚皆见之。 年七十余。 怡然坐脱。 子孙以事佛世其家焉(现果随录)。 吴鸣珙吴鸣珙。 字叔宝。 太仓人。 家素饶。 好施。 然不甚通佛法。 年六十余。 忽别众沐浴。 延隆福寺印初法师。 授三皈五戒。 大呼出去者再。 合掌逝矣。 顷复开目语人曰。 吾才发永绝尘世愿。 勇猛念阿弥陀佛。 莲华世界。 忽已现前。 自省平日何善。 乃获此报。 传语诸公。 各须努力。 言讫索水自照。 恍悟曰。 今生吴叔宝。 前生徐和尚。 复大呼快哉而逝。 异香发于室(现果随录)。 王醇王醇。 字先民。 扬州人。 遍游吴越山水。 参一雨禅师。 受优婆塞戒。 居山日诵莲华经。 已而归扬州。 居慈云庵。 虔修净业。 颜其居曰宝蕊栖。 临终。 预知时至。 结跏趺坐。 请僧环诵佛名而逝(王先民传)。 陈至善陈至善。 字用拙。 常熟人。 孩时闻祖母诵佛号。 啼辄止既入塾。 读论语。 至朝闻道。 夕死可矣。 入问母曰。 人死安归。 母不能答。 以告其父。 父曰。 汝意云何。 至善曰。 欲知生死。 其必闻道乎。 父曰。 是儿他日定入无生法。 及长。 闻云栖之风。 慕之。 笃志净业。 放诸生命。 有寂公者。 嗣法云栖。 已而结茅藤溪。 至善为募金构禅院。 一日寂公梦至善缁衣黄绦。 含笑言别。 亟走视之。 见至善方诵佛号。 右胁而逝(常熟志)。 张光纬张光纬。 字次民。 无锡人。 年十四。 补诸生。 明亡。 弃举业。 家居课生徒。 年五十余。 妻子尽丧。 孑然独处。 因究心内典。 自号息庐居士。 奉云栖之教。 所著文率以净土为归。 日课佛名万计。 兼观佛像。 每夕礼佛。 双灯结华。 或如珠。 或如粟。 或如璎珞。 如鬘云。 一夕左灯忽现莲华。 有佛跏趺其上。 峨峨金容。 相好毕具。 良久方灭。 光纬拜吁。 愿得再见。 越三日夕。 左灯之上。 现佛立像。 右灯之上。 亦涌莲华。 佛斜坐其上。 家人咸见之。 光纬受优婆塞戒。 尤以戒杀为第一义。 一蚊一蚁咸所护念。 晚而长斋。 祭先祀神。 悉用菜果。 食饮无所择。 有珍味。 辄以饷人。 冬夏一冠。 二十年不易也。 年七十三时。 自为终制。 不受人吊。 不立木主。 殡不过七七。 自谓无营无恋。 无瞋恚。 泊然待尽而已。 未几卒。 有净土剩言。 刻行于世。 其念佛说三篇尤切于学者。 略言。 经云。 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执持云者。 若可把捉而非把捉。 儒家所谓拳拳服膺。 朱子训以恭敬奉持者是。 下文弗失。 便是不乱义。 儒家又言顾諟。 朱子释以常目在之。 即是观佛义。 亦即是不乱义。 口诵佛名。 眼观佛像。 耳还自听。 声从舌流。 禅味悦心。 鼻闻香气。 如是念佛。 反六还一。 云何得乱。 吾今念佛。 作一方便。 自视此心。 如净宝瓶。 佛名如谷。 逐字逐句。 如谷投瓶。 贯珠而下。 谷既无尽。 瓶亦不满。 不放一粒。 抛向瓶外。 顾念此瓶不满径寸。 中藏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微尘数佛。 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 安住其中。 我亦与之俱会一处。 游乐宴息。 方是我安身立命处也。 又曰。 石南和尚偈曰。 念佛切莫贪多念。 且念一百心不乱。 九十九声一念差。 捋转数珠都不算。 如是一百百至千。 从千至万如珠贯。 箭射不入刀不侵。 百万魔军皆退窜。 吾向来念佛。 亦只囫囵念过。 今始知须字字从心里出。 还须字字入心里去。 当念佛时。 先要闭目端坐。 凝神定虑。 不可有一毫杂乱心。 躁竞心。 昏惰心。 开口出声。 务令声从心发。 心籍口传。 息调声和。 不徐不疾。 字字分明。 句句相续。 分之则一字可作一句。 贯之则百千句直如一句。 绵绵密密。 自一声以至千万声。 自一刻以至十二时。 无断无续。 不缺不漏。 久之纯熟。 华开见佛。 到时自验。 决不赚人。 又云。 念佛之至。 须兼作观。 瞑目向西。 端坐默想。 神与形离。 蓦直西去。 渐见树林。 及诸水鸟。 金绳界道栏楯交罗。 取次遄行。 宝池胜莲。 香台楼阁。 种种在目。 俨然如来现身丈六。 观音侍左。 势至侍右。 放眉间光。 垂手接引。 我及海众。 同摄光中。 随引而上。 礼足悲恳。 于时忽见金掌摩顶。 甘露洒身。 此心廓然。 获大安隐。 徐徐神返。 若出定然。 于彼世界中。 日游一遍。 往生路熟。 时至不迷。 愿以此告诸念佛人。 须知心念。 莫但口念。 入此门时。 去佛不远(净土剩言)。 袁列星袁列星。 字垣三。 昆山人。 尝寓杭州西溪。 因自号西溪居士。 成童时习举业。 一日闻外祖母诵金刚经无四相句。 即有契入。 既而遇悦山禅师。 参求向上。 日加精进。 会白嵩老人自雪峰来昆。 列星再三叩击。 言下洞然。 遂受记莂。 已而道风日播。 随机接引。 慧辩无碍。 提唱一乘。 兼宏净土。 时诸同辈好修仙术。 兼慕枯禅。 多有不信净土者。 列星晓之曰。 净土法门。 圆通广大。 我向来密修密证。 不敢轻以语人。 非秘而不言也。 时节未至。 恐言之无益耳。 诸佛甚深法藏。 二乘声闻辟支佛闻之。 尚是不信。 盖彼住在涅槃清净。 已证神通妙用。 不知净土大庄严海。 处处现成。 故诸佛呵二乘为邪。 谓其堕无为坑。 饮三昧酒。 可叹今之禅者。 尚未能到涅槃清净二乘境界。 便空腹高心。 未得为得。 未证为证。 于六根未动时。 认着一个光影。 以为既悟。 便尔莽莽荡荡。 呵斥净土。 真可怜悯。 就使真正大彻大悟摸着娘生鼻孔。 还能逃得寂光净土否。 又曰。 知是般事。 便拨向一边。 密云老人云。 你要拨向那一边。 真正痴人前不可说梦也。 古德云。 今时禅者。 以透过法身为极则。 不知逶过后又作么生。 假饶透后有甚么消息。 亦是病。 真实语言。 所宜痛省。 今时禅者尚不出微细所知魔。 反指修净土者为愚。 亦甚惑矣。 夫尽空虚有十法界。 净土是第一法界。 故九界同归。 但修净土者。 人道为易。 盖地狱饿鬼。 众苦煎逼。 并不知有佛名。 诸佛日以威神法力。 清净光明。 哀怜救护。 彼盲然聋然。 不一知也。 如或业尽心开。 一闻佛名。 地狱饿鬼。 立变清凉法界矣。 畜生痴迷罔觉。 修罗嗔根炽盛。 难睹慈光。 而最不肯修净土者。 尤莫如天仙道。 彼非不知净土之为美也。 但已得神通妙用。 飞腾变化。 出有入无。 亦能放现金光。 幻出诸菩萨形像。 幻出种种庄严胜具。 以为净土之乐。 不过如是。 而不知其堕于幻识也。 都是自己精气神团聚幻成。 吾佛所呵不修正觉。 未是无为。 报尽还堕者也。 吾人本来一切现成。 旋天转地。 不待安排。 更无他物。 并非炼而成者。 若曰修炼而得。 都是魔说。 吾前所谓不生不灭。 惟不生者不灭。 若修炼而成。 即是有生。 无有不灭者也。 元精元气。 不出元神。 元神者识之别名也。 大丈夫要复本来。 方将洗净神识。 斩断命根。 奈何反修成一个神识。 愈胶愈固。 难以骤拔。 久之中力衰败。 有未至劫火而先坏者。 纵能坚持牢固。 劫火一到。 同归于尽。 盖劫火不唯破有形。 亦能破无形。 无自安慰曰。 吾道如虚空。 永不能坏也。 须知虚空亦是神识幻出。 无上道眼方能覤破。 天仙现种种胜境。 毕竟不十分光明。 不十分正大。 岂如净土一切如来。 同其光明遍彻。 一切菩萨声闻。 同共光明遍彻。 一切水鸟树林华香音乐。 同共光明遍彻。 于一毫端。 建宝王刹。 坐微尘里。 转妙法轮。 非天仙法界所可拟其万一者也。 诚能深信净土。 专而行之。 已超过百亿天仙。 倘犹不能断除学仙之念。 是未明乎大小之分也。 盖净土法门。 乃一切圣贤所归宿地也。 得生净土。 福慧双足。 来返娑婆。 遇仙度仙。 遇魔度魔。 遇人度人。 遇鬼度鬼。 遇恩度恩。 遇仇度仇。 方是大丈夫事。 君今决定信修净土。 永不退转。 池中莲华。 便已舒条吐萼。 一切诸佛光明。 塞满汝眼。 一切法音。 塞满汝耳。 一切妙典。 塞满汝心。 一切妙香妙味。 塞满汝口汝鼻。 如是加护。 一丝不露。 胜境尽绝。 便是一尊古佛矣。 有不天地皆归。 仙魔毕度者哉。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 卒于宝树庵。 年六十二。 门人辑其言。 为西溪居士集(西溪集)。 皇甫士坊皇甫士坊。 字子仪。 钱塘人。 世业医。 士坊少读龙舒居士净土文。 惕然深省。 与思齐大师为方外交。 笃修净业。 平居作净土诗。 积百余首。 今录其尤切要者。 一云。 大哉净土门。 至简亦至易。 持名愿往生。 无人不果遂。 凡夫根器薄。 辗转生疑贰。 自疑积习深。 宿业难捐弃。 复虑念力微。 胜境莫能致。 不知无始来。 罪性本虚伪。 但能持佛名。 速灭生死罪。 如风扫云雾。 如灯除暗昧。 云暗本非真。 心空涤陈秽。 况此万德名。 感应难思议。 如石性本沈。 得舟终不坠。 如人犯官刑。 皇恩能赦庇。 佛力妙难思。 自力亦奇异。 勿谓念力微。 念力必如意。 念比金石坚。 念比锋刃利。 念西决生西。 念佛佛必至。 先圣有格言。 匹夫难夺志。 一云。 二乘见偏空。 执理而废事。 遂谓无净土。 心净即土义。 不知心与土。 非一亦非二。 诸土唯心生。 一心众土备。 极乐心之净。 娑婆心之秽。 极乐是虚名。 娑婆亦应伪。 爱重生娑婆。 念专自西去。 净秽既生心。 土亦随所与。 譬如一轮月。 映入诸水内。 水清月自明。 水浊月晦昧。 月比本来心。 水比诸世界。 一心含万刹。 莫作有无解。 无实亦无虚。 事理两无诖。 又作十二时颂曰。 平旦寅。 常时佛课在凌晨。 一刻工夫十声号。 能超生死出沉沦。 希有法。 妙难论。 往生全以信为因。 君能听受无疑惑。 便是多生受记人。 日出卯。 朝露易晞人易老。 试将亲友细寻思。 眼前多少埋芳草。 要修行。 须及早。 一寸光阴无价宝。 闲时不肯念弥陀。 直待临终空懊恼。 日高辰。 人世迁居必择邻。 莫向人天求福报。 寿终难免再沉沦。 生忉利。 作转轮。 暂时快乐未为真。 劝君念佛求西去。 永作逍遥自在人。 禺中巳。 食时处处炊烟起。 自餐饱饭自充饥。 自己修持了生死。 子忆娘。 母忆子。 到底工夫全在己。 拚舍身心见愿王。 十万余程近如咫。 日南午。 佛日当空目不睹。 一条直路少人行。 反向长途受辛苦。 不谈禅。 不挥麈。 念念弥陀常作主。 虽然身未出娑婆。 栖神已在莲华土。 日昳未。 六蛇共室真堪畏。 出没阎浮是几遭。 多生还不分泾渭。 猛回头。 涤尘胃。 人命无常须不讳。 死字常将挂在眉。 才觉西方有滋味。 晡时申。 叹息人身似转轮。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休错过。 莫因循。 几多带角与披鳞。 千佛慈悲难救度。 尘沙劫数自沉沦。 日落酉。 返照余光不悠久。 堪笑愚人顾目前。 死生大事君知否。 臭钱财。 闲茶酒。 赚得凡夫终日走。 波波不暇念弥陀。 腊月到来空束手。 黄昏戌。 一盏孤灯明夜室。 上床别了袜和鞋。 魂梦冥冥黑如漆。 叹人身。 容易失。 要出轮回须念佛。 无边罪障一时消。 佛光皎似千轮日。 人定亥。 富贵功名不常在。 枕上黄梁梦未醒。 痴情犹自忧千载。 略因循。 成懈怠。 一息不来穷劫悔。 孤负西方老愿王。 遥垂金臂恩如海夜。 半子。 净秽相形分彼此。 不是娑婆苦折磨。 谁肯灰心厌生死。 既厌离。 要知止。 黄金地上乐无比。 眼前烦恼为谁来。 都是西方促装使。 鸡鸣丑。 君愿往生谁掣肘。 烦恼场中正好修。 念佛须教心应口。 离是非。 无可否。 凡事随缘我何有。 但看莲华不陆生。 结根偏在泥中藕。 后不详其终(儒斋净土诗)。 罗允枚罗允枚。 太仓人。 父梦一僧求寄居。 及旦而允枚生。 四五岁时。 犹能忆前生事。 一日绕柱走。 头晕仆地。 自后遂失所忆。 及长。 以多病弃举业。 参檗岩老人。 了彻向上。 复回心净土。 康熙四十年秋。 病且革。 忽闻空中声云。 胜莲居士。 尚余寿一纪。 已而顿痊。 因自号胜莲。 时州人罕知修净业者。 允枚首倡念佛社。 三四处。 莲风大振。 五十二年秋病复作。 人以为忧。 允枚绝不介意。 一夕梦神告曰。 汝劝人修净业功甚大。 今延汝寿矣。 允枚性慈善。 凡放生育婴赈饥诸善事。 咸乐成之。 年七十一。 其年六月二日。 遍别亲友云。 将于初六日辞世。 至期沐浴端坐说偈曰。 七十一年。 拖着皮袋。 今日撇下。 何等自在。 偈毕寂然。 顷之家人哭唤不已。 忽张目曰。 累我更迟七日。 十四日晨起曰。 今日吾必行矣。 亟请乾行长老暨道友某某。 来助我念佛。 众至。 唱佛名。 至辰刻。 忽耸然曰。 大士来矣。 合掌向西。 称佛而脱(周安士文稿)。 周梦颜周梦颜。 一名思仁。 字安士。 昆山诸生也。 博通经藏。 深信净土法门。 自号怀西居士。 尝以众生造无量罪。 唯淫杀二业。 实居大半。 因着戒杀戒淫二书。 其戒杀书。 名万善先资。 言多恳切深痛。 自言每过一切神祠。 必祝愿云。 唯愿尊神。 发出世心。 勿受血食。 一心常念阿弥陀佛。 求生净土。 思仁自今二十四岁。 直至寿尽。 中间若杀一小鱼虾。 乃至家中眷属。 若有一人伤一蚊蚁。 唯愿尊神是纠是殛。 迅雷击碎所著书板。 思仁自今二十四岁。 直至寿尽。 临河见鱼。 仰面见鸟。 不思救度。 反萌杀机。 亦同此誓。 思仁自今二十四岁。 直至寿尽。 若梦寐中见人杀生。 不能至心称佛名号。 发救度心。 而反欢喜赞成其事。 亦同此誓。 其戒淫书。 名欲海回狂。 劝诸淫者。 先观胎狱。 了种种苦。 是谓息淫原始方便。 次观此身诸虫猬集。 宛转游行。 食人脑髓。 是为初开不净方便。 次观男女脓血洟唾。 恶露中满。 犹如溷厕。 粪秽所都。 是为息淫对治方便。 次想死人正直仰卧。 寒冰彻骨。 黄水流出。 臭不可闻。 遍体生虫。 处处钻啮。 皮肉渐尽。 骨节纵横。 乃至冢破骨出。 人兽践踏。 而我此身。 终亦如是。 次念法华所说因缘生相灭相。 与不生灭。 是为断淫穷原方便。 次观自身。 在极乐世界七赛池内莲华之中。 莲华开敷。 见阿弥陀佛。 坐宝莲华。 及诸种种庄严瑞相。 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 作是观时。 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永脱淫阱。 是为究竟解脱方便。 又尝辑西归直指四卷。 乾隆四年正月。 与家人诀云。 将西归。 家人请以香汤沐浴。 却之曰。 我香汤沐浴久矣。 谈笑而逝。 异香郁然满一室。 年八十四。 初有王孟邻者。 与梦颜交。 其年十一月朔。 谓梦颜曰。 十七日为弥陀圣诞。 吾将行矣。 至十六日。 问梦颜曰。 云何决定得生净土。 梦颜曰。 当于念佛时。 发四宏誓愿。 则净因坚固。 决无退转。 孟邻以为然。 十七日。 念佛坐逝。 颜色不变。 又有余鹤亭者。 见梦颜所著书悦之。 因问往生之诀。 梦颜为指示法要。 鹤亭欢喜奉行。 未几遍别亲友。 遗偈而逝(欲海回狂。 万善先资。 安士文稿)。 沈中旭沈中旭。 字启白。 吴县人。 少豪宕。 急人之难。 既而以医名。 益喜施。 贫者不取药直。 或与之钱粟。 年二十五丧偶。 不复娶。 虔修净业。 所过僧坊街头桥下。 遍书西方佛名。 及警策语。 劝人念佛。 遇有危疾。 辄蹙然曰。 孽深矣。 吾力不能救汝。 奈何。 病者涕泣。 固以请。 则曰无已。 其必念佛乎。 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能至心称念一声者。 灭八万亿劫生死之罪。 汝能信否。 其人唯唯。 曰。 汝能念否。 其人复唯唯。 曰诚如是。 疾可为也。 乃下药焉。 亦往往有奇验。 从而归佛者甚众。 中旭年七十余有疾。 其嗣子戒门者。 屏人勿通。 其逝也。 无知状者。 然至今城西人论数十年来。 白衣中修净业者。 必以中旭为首称云(二林居后集)。 杨广文杨广文。 字道原。 吴县人。 少孤不娶。 皈心净业。 岁饥。 道有弃儿。 辄收养之。 至十数。 长而后遣之。 门有乞者。 教令唱佛名。 即予之钱。 由是乞者踵至。 每语人曰。 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只此八字。 是无上法门。 更无他说。 乾隆三十五年得疾。 其友沈炳往省之。 唱佛名不绝口。 明日遂逝。 年六十余(二林居后集)。 顾天瑞顾天瑞。 苏州城西。 大邨人也。 中年长斋。 为念佛会。 妻陆氏。 亦长斋。 日诵佛名甚虔。 年六十三。 得微疾。 预知将终。 沐浴易衣就寝。 其姒俞氏。 别室居。 忽闻陆氏遥语云吾先去。 姆早晚好来也。 俞氏亟遣子视之。 逝矣。 俞氏故长斋修净业。 居半载无疾而逝。 天瑞后数年。 别诸亲故。 沐浴唱佛名。 亦无疾而逝。 事在乾隆三十五年(二林居后集)。 姜见龙姜见龙。 字元标。 吴县人。 尝倡设义冢。 埋诸暴骼。 岁饥。 捐金以赈。 家遂中落。 习眼科以自活。 初好长生术。 一夕梦至一所。 巉崖幽谷。 阴风飒然。 急觅路行数里。 忽见天日。 幢幡蔽空。 宝舆中一人趺坐。 身金色。 见龙请曰。 夙生罪障。 误入险涂。 愿见救㧞。 舆中人言。 汝能发愿否。 见龙稽首曰。 愿从今日。 作佛家奴。 舆中人言。 甚善。 明日当有比邱。 导尔修行。 慎勿错过。 言毕。 顿失所见。 及旦。 果有一僧款门而入。 为言修行之要。 无过念佛。 能念佛者。 决生西方。 能念佛者。 得不退转。 能念佛者。 疾成正觉。 见龙大喜。 日持佛名万余。 声彻里巷。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 示微疾。 谓诸子曰。 吾一心求生西方。 无他恋也。 其月既望。 书偈曰。 脱却五浊苦。 往生极乐土。 七宝莲胎圆。 一念成正果。 明日将午。 寂然而逝。 年七十五(姜昆成述)。 沈炳沈炳。 字敬孚。 长洲人。 年十五。 得喘病。 过三十而剧。 因发出世心。 持佛名颇切。 至年五十病益甚。 自正月至五月。 一息仅属。 遂矢愿长斋。 其友杨广文往省之。 劝持金刚经。 扶起授之读。 尽卷。 居三日。 加持至三卷。 半月而病愈。 自后日以三卷为常。 持佛名不辍。 夜坐辄至晓。 喘病遂除。 而身微伛。 阅五年。 夜坐顷。 自誓不取正觉。 终不休歇。 脊梁忽声振。 挺竖如平人。 寻受五戒于旅亭会公。 炳常言世间万法。 生灭不停。 唯有一句阿弥陀佛。 是大休歇处。 又自谓念佛工夫。 尤于病中得力。 诸苦煎熬。 独一念炯然。 不曾打失耳。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 示微疾数日。 其月晦。 晨起盥沐毕。 喘甚。 回身向西。 结跏念佛。 其妻在旁。 挥之去。 已而寂然。 则坐逝矣。 遗言以龛殓。 用茶毗法。 其妻亦长斋。 修净业。 已而出家为尼(二林居后集)。 王恭王恭。 字礼言。 太仓人。 为人恬澹寡嗜欲。 少弃举子业。 好为诗。 所居南园。 故宗老文肃公别墅。 竹石萧凉。 偕诸群从。 觞咏自得。 年五十余。 辍诗不复为。 长斋修净业。 自号破有居士。 一夕梦游净土。 觉而志以诗曰。 无多些子没商量。 梦入莲邦大歇场。 诸上善人谭法性。 各天帝释雨华香。 鸟音树乐无停响。 珠阁金台尽放光。 咫尺仙原曾不隔。 莫教迷路叹渔郎。 又曰。 雪山老子最多情。 指点归家路甚明。 不住直须这里住。 无生恰好个中生。 投将种后芽旋发。 培得根来果自成。 领取台山蓦直去。 何劳万里访蓬瀛。 时年七十二矣。 其明年夏。 卧疾园之潭影轩。 轩前有莲池。 华未放。 一莲药傍崖石。 独对榻而开色鲜好。 满二日。 恭课佛名如常时。 手结印而逝。 而华亦萎。 时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八日也。 亡何。 刘河人有以乩降神者。 恭子冲往叩之。 乩大书曰。 我破有主人也。 问今居何处。 答幸登莲界。 问颇忆家否。 答何思何虑。 问家事。 答南无佛。 固问。 又书南无佛。 如是者三。 遂寂(顾成志。 许培秀述)论曰。 余少闻轮回往返之说。 辄自悲流浪五浊。 伥伥然靡所依也。 既长。 观庾彦宝王虚中诸公行事。 遗弃世荣。 一心西迈。 诚慕之。 夫百年须臾耳。 身家妻子之谋日固。 悲欢得失荣辱之数日出。 而死已随其后矣。 昔人谓念佛一门。 于居士尤为吃紧。 置身烈火之中。 浸心烦恼之海。 一息不来。 而铁床铜柱随之。 非仰赖佛力。 何以敌此。 其有览诸君子之遗迹。 而奋然兴起者乎。 是皆莲胎骨肉也。 余愿执鞭以随其后。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