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一 内容: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一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智品第四之余若见具足人。 若以戒盗为净。 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无有是处。 是处若凡夫人。 以戒盗为净。 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有是处。 非处未曾有二转轮圣王出世。 有者无是处。 是处。 曾有一转轮圣王出世。 有是处。 非处若转轮圣王生边国。 无有是处。 是处若转轮圣王生于中国。 有是处。 非处若转轮圣王生于卑贱家若旃陀罗家及诸工师家。 若聋盲瘖痖挛躄跛蹇。 偏枯身不具足及余病。 无有是处。 是处若转轮圣王生尊贵家。 若刹利大姓家。 若婆罗门大姓家。 若长者大姓家。 若端正姝妙。 身相成就有是处。 非处若转轮圣王生贫贱家。 多所乏少无有财产饮食衣服。 无有是处。 是处若转轮圣王生多财家。 有金银钱财玉贝珊瑚摩尼真珠琉璃象马车乘僮使穀帛仓库盈满有是处。 非处未曾有二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出世。 无有是处。 是处若一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出世有是处。 非处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生于边国。 无有是处。 是处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生于中国。 有是处。 非处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生于卑贱家。 若旃陀罗家。 及诸工师家。 聋盲瘖痖挛躄跛蹇。 偏枯不具足及余病。 无有是处。 是处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生尊贵家。 若刹利大姓家。 婆罗门大姓家。 端正姝妙颜色第一。 身相成就有是处。 非处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生贫贱家。 多有所乏饮食衣服。 无有是处。 是处若如来。 无所着等正觉生多财宝家。 金银钱财玉贝珊瑚摩尼真珠琉璃象马车乘僮使穀帛仓库盈溢有是处。 非处若女人为转轮圣王。 无有是处。 是处若男子为转轮圣王有是处。 非处若女人为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无有是处。 是处若男子为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有是处。 非处若女人为天帝释为魔王为梵王无有是处。 是处若男子为天帝释为魔王为梵王。 有是处。 非处如无因如无门。 如无物。 如无悕望如无有。 如是非处。 知因门物悕望如有有。 如是处非处。 如来如实知。 如是如来处非处。 如实分别。 如实解。 如是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处非处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 尊自在胜尊最上无胜善人大人。 如来如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入定出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过去未来现在业受业处因报智如来力。 云何过去业。 若业生已灭。 是名过去业。 何等未来业。 若业未生未出。 是名未来业。 何等现在业。 若业生未灭。 是名现在业。 何等业。 思业思已业。 故作业非故作业。 受业非受业。 少受业多受业熟业非熟业。 色业非色业。 可见业不可见业。 有对业无对业。 圣业非圣业。 是名业。 云何受业。 如世尊说。 四受业。 有受业现苦后有苦报。 有受业现在乐后有苦报。 有受业现苦后有乐报。 有受业现乐后有乐报。 何等受业现苦后有苦报。 若有人忍忧忍苦杀生。 缘杀生故。 以种种心受忧苦忍忧忍苦。 窃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 贪着瞋恚邪见。 缘邪见故以种种心受忧苦。 身坏命终生恶道地狱。 此受业现苦后有苦报。 何等受业现乐后有苦报。 若人忍喜忍乐杀生。 缘杀生故。 以种种心忍喜忍乐。 乃至邪见。 缘邪见故。 以种种心忍喜忍乐。 身坏命终堕恶道地狱。 此受业现乐后有苦报。 何等受业现苦后有乐报。 若人忍忧忍苦不杀生。 缘不杀生故。 以种种心受忧苦。 忍忧忍苦。 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不贪着不瞋恚正见。 缘正见行故。 以种种心受忧苦。 身坏命终生善道天上。 此受业现苦后有乐报何等受业现乐后有乐报。 若人忍喜忍乐。 不杀生。 缘不杀生故。 以种种心受喜乐。 忍喜忍乐乃至正见缘。 正见故。 以种种心忍喜乐。 身坏命终生善道天上。 此受业现乐后有乐报。 是名受业。 复次以业受业教取教取已受报。 是谓过去未来现在业受业何谓处。 若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 受不爱不喜不适意报。 是谓处。 若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受爱喜适意报。 是谓处。 若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 成就谤圣人邪见行。 缘邪见业因缘故。 身坏命终堕恶道地狱。 是谓处。 若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成就不谤圣人正见行。 缘正见业因缘故。 身坏命终生善道天上。 是谓处。 若凡夫人故断母命。 故断父命罗汉声闻命。 故破众僧。 故于如来身恶心出血。 是谓处。 若凡夫人。 于是法外求余尊胜。 求余受供养。 求余沙门婆罗门说正见。 赞余沙门婆罗门言。 是一切智一切见。 是谓处。 若凡夫人。 于是法外若有沙门婆罗门异缘实我世常。 此实余妄语。 乃至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涅槃。 以异缘实为真实。 是谓处。 若凡夫人以戒盗为净。 以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 是谓处。 若一转轮圣王。 若转轮圣王生于中国。 若转轮圣王生尊贵家。 若刹利大姓家。 若婆罗门大姓家。 若长者大姓家。 若端正姝妙身相成就。 若转轮圣王生多财宝金银珂贝珊瑚摩尼真珠琉璃象马车乘僮使穀帛仓库盈满。 是谓处。 若一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出世。 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生于中国。 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生尊贵家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 端正姝妙身相成就。 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生多财宝家。 有金银钱财玉贝象马车乘僮使穀帛仓库盈满。 是谓处。 若男子为转轮圣王。 若男子为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若男子为天帝释为魔王为梵王。 是谓处。 复次如来说。 如此时地狱中住。 如此时畜生中住。 如此时饿鬼中住。 如此时人中住。 如此时天上住。 是谓处。 何谓因。 若业因贪。 若业因恚。 若业因痴。 若业因不贪。 若业因不恚。 若业因不痴。 是谓因。 复次色有此因此方便。 受想行识有此因此方便。 入初禅定。 有此因此方便。 入第二第三第四禅定。 断恶法成就善法。 是谓因。 何谓报。 若业受业五道中受报。 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色受想行识是谓报。 彼过去未来现在业受业处因报。 如来如实知。 如是如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处因报如实知。 如实分别如实解。 如是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过去未来现在业受业处因报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胜尊最上无胜善人大人。 如来如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入定出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他众生他人根胜非胜智如来力。 云何他众生他人。 除诸佛世尊。 若余众生。 是名他众生他人。 云何根。 二十二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 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意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已知根。 是名根。 云何非胜根。 若根不善。 是名非胜根。 云何胜根。 若根善。 是名胜根。 复次非胜根。 若根非是圣。 是名非胜根。 复次胜根。 若根圣。 是名胜根。 复次非胜根。 若根圣软。 是名非胜根。 复次胜根。 若根圣利。 是名胜根。 如来于他众生他人根胜非胜如实知。 此众生利根软根善敬善解。 恐后沉没如金刚。 以不闻法便退。 当有知法者。 譬如优钵罗花池波头摩华池拘头摩华池分陀利华池。 若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头摩华分陀利华。 有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头摩华分陀利华。 从泥出未出水。 有优钵罗华钵头罗华拘头摩华分陀利华。 从泥出与水等。 有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头摩华分陀利华。 已出水空中住不着水。 如是如来他众生他人根胜非胜如实知。 此众生利根软根善敬善解。 恐后沉没如金刚。 以不闻法便退。 当有知法者。 此众生若根成就有断母命。 有断父命。 有断阿罗汉声闻命。 有破众僧。 有于如来身恶心出血。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于是法外若求余尊胜。 有求余受供养者。 谓余沙门婆罗门能说正见。 有赞叹余沙门婆罗门。 此是一切智一切见。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于是法外。 若有余沙门婆罗门。 异缘实我世常余虚妄。 乃至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涅槃。 比实余虚妄。 谓异缘实为真实。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以戒盗为净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姓家。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四天王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生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生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生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无想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生空处天识处天不用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灭觉观。 内正信一心。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喜舍行念智身受乐。 如诸圣人说舍念乐行。 成就第三禅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断苦乐先灭忧喜。 不苦不乐舍念清净。 成就四禅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一切色想灭瞋恚想。 不思惟若干想。 成就无边空处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一切空处。 成就无边识处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一切识处。 成就不用处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离一切不用处。 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受无量若干神足能动大地。 如以一为多以多为一。 乃至梵天身得自在。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天耳清净过人闻二种声。 人声非人声。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知他众生他人心。 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 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 乃至知有胜心如实知有胜心。 无胜心如实知无胜心。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忆念若干宿命。 念一生二生三生。 乃至成就此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天眼清净过人。 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 乃至如实知众生所造业。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上正决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得阿罗汉果。 此众生若根成就。 有力由有力自在成就行。 此众生若根成就。 无有断母命。 乃至由力自在成就行。 如来如此他众生他人根胜非胜。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 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他众生他人根胜非胜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彼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 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 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他众生他人若干解智如来力。 云何他众生他人。 除诸佛世尊。 若余众生。 是名他众生他人。 云何解。 若心向彼心至彼。 尊上彼解彼。 是名解。 如来他众生他人。 如实知若干解。 此众生有解卑有解胜。 众生有解恶有解善有解生死。 有解涅槃。 众生有解色。 有解声香味触法。 众生有解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 众生有解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众生有解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众生有解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众生有解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众生有解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 众生有解无想天。 众生有解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众生有解空处天识处天不用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众生有解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 众生有解入空处定识处定不用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众生有解神足证智。 有解天耳证智。 有解心择证智。 有解忆念宿命证智。 有解众生生死证智。 众生有解上正决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众生有解由力尊自在。 众生若能解见断母命。 有断父命。 有断阿罗汉声闻命。 有破坏于僧。 有于如来身恶心出血。 众生若解有于是法外求余尊胜求堪受供养者。 有赞余沙门婆罗门能说正见。 赞余沙门婆罗门。 此是一切智一切见。 众生若能有于是法外有沙门婆罗门。 异缘实我世常。 此实余虚妄。 乃至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涅槃。 此实余虚妄。 众生若解有以戒盗为净。 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 众生若解有生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家。 众生若解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众生若解有生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众生若解有生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众生若解有生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众生若解有生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 众生若解有生无想天。 众生若解有生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众生若解有生空处天识处天不用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众生若解有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行。 众生若解有灭觉观内净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成就二禅行。 众生若解有离喜舍行念知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成就三禅行。 众生若解有断苦乐先灭忧喜。 不苦不乐舍念净成就四禅行。 众生若解有离一切色想灭瞋恚想。 不思惟若干想成就无边空处行。 有离一切空处成就无边识处行。 有离一切识处成就不用处行。 有离一切不用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行。 众生若解有获若干神足能动大地。 以一为多以多为一。 乃至梵天身自在。 众生若解有天耳清净过人。 闻二种声人非人声。 众生若解有他众生他人知他众生心。 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 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 乃至有胜心如实知有胜心。 无胜心如实知无胜心。 众生若解有忆念若干宿命。 忆念一身二身三身。 乃至此成就行。 众生若解有天眼清净过人。 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 乃至知众生如所造业。 众生若解有上正决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众生若解由力尊自在。 众生若解无有断母命。 众生若解无有乃至由力尊自在。 如是如来他众生他人若干解。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 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他众生他人若干解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 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若干界无量界及世智如来力。 云何若干界。 色界非色界。 乃至十八界。 如界品说。 是名无量界。 云何世。 有二种世。 众生世行世。 云何众生世。 众生谓五道中生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中。 是名众生世。 云何行世。 行谓五受阴。 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是名行世。 如来于此若干无量界世如实知。 如是如来若干界无量界及世。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若干界无量界世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智由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有过者。 善人大人。 如来成就此力。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至一切道智如来力。 云何至一切道无有一众生一法一智一道能至一切道。 唯有如来报法。 得名至一切道。 如来如实知至一切道。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短命久命。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多病少病。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卑贱尊贵。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丑陋姝妙。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少贱多贱。 若成此道行。 牵至少威德多威德。 若成此道行。 牵至无智慧有智慧。 若成此道行。 能牵至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 若成此道行。 牵至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于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多修行此道行。 牵至于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于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无想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多修行此道。 牵至空处天识处天不用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多修行此道。 能入初禅定二禅三禅四禅定。 多修行此道。 能入空处定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定。 多修行此道。 得神足证智。 得天耳证智。 得心择证智。 得忆念宿命证智。 得众生生死证智此道苦难解。 此道苦速解。 此道乐难解。 此道乐速解。 多修行此道。 能上正决定。 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多修行道。 得由力尊自在。 众生若行。 有断母命。 有断父命。 有断阿罗汉声闻命。 有破众僧有于如来身恶心出血。 众生有于是法外求余尊胜。 有求余供养者。 有求余沙门婆罗门能说正见者。 有赞余沙门婆罗门言是一切智一切见众生。 若行有于是法外求余沙门婆罗门。 异缘实我世常。 此实余虚妄。 我世非常。 此实余虚妄。 乃至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涅槃。 此实余虚妄。 谓异缘实为真实。 众生若行有以戒盗为净。 邪缘求吉。 堕地狱畜生饿鬼。 受第八人身。 众生若行有生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家。 众生若行有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众生若行有生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有生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众生若行有生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众生若行有生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 有生无想天。 此众生若行有生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众生若行有生空处天识处天不用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众生若行有离欲恶不善法。 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有灭觉观内净信一心。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有离喜舍行念知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有断苦乐先灭忧喜。 不苦不乐舍念净。 成就四禅行。 众生若行有离一切色想灭瞋恚想。 不思惟若干想成就无边空处行。 有离一切空处成就无边识处行。 有离一切识处成就不用处行。 众生若行有离一切不用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行。 众生若行有受无量若干神足能动大地。 以一为多以多为一。 乃至梵天身得自在。 有天耳清净过人闻二种声。 人非人声。 有知他众生他人心。 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 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 乃至有胜心如实知有胜心。 无胜心如实知无胜心。 若忆念无量若干宿命。 一生二生三生。 乃至成就法行。 若天眼清净过人。 观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欲恶欲卑胜。 乃至知众生如所造业。 众生若行有得上正决定。 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众生若行为得由力尊自在。 众生若行无有断母命。 乃至无有得由力尊自在。 如是如来至一切处道。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至一切处道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 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禅解脱定入定垢净起智如来力。 云何禅。 如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灭觉观内净信一心。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离喜舍行念知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断苦乐先灭忧喜。 不苦不乐舍念净。 成就四禅行。 是名禅。 云何解脱。 色观色。 初解脱。 内无色想外观色二解脱。 净解脱。 三解脱。 离一切色想。 灭瞋恚想不思惟若干想。 成就无边空处行。 四解脱。 离一切空处。 成就无边识处行。 五解脱。 离一切识处。 成就无所有处行。 六解脱。 离一切不用处。 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行。 七解脱。 离一切非想非非想处。 成就灭受想行。 八解脱。 是名解脱。 云何定。 有觉有观定。 无觉有观定。 无觉无观定。 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是名定。 云何入定。 入想定无想定随想定不随想定不共色定共色定无胜定。 一切入定。 是名入定。 云何垢。 欲垢瞋恚垢愚痴垢烦恼垢障盖系缚恶行垢。 及余垢法。 若禅解脱定入定垢。 不净不起不清不妙污染业无光明。 是名垢。 云何净。 若欲尽瞋恚尽愚痴尽烦恼尽障盖系缚恶行尽。 及余垢法尽。 若禅解脱定入定无垢净。 起清妙不污染业有光明。 是名净。 云何起。 如初禅起心入二禅。 如初禅起心入三禅。 如初禅起心入四禅。 如二禅起心入三禅。 如二禅起心入四禅。 如三禅起心入四禅。 是名起。 复次若净即是起。 若起即是净。 是谓净起。 彼如来于禅解脱定入定垢净起如实知。 如是如来于禅解脱定入定垢净起。 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禅解脱定入定垢净起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智力由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 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忆念宿命智证如来力。 如来忆念自及他若干宿命。 忆念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 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 若千生。 百千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 若劫成若劫坏。 若劫成坏。 若无量劫成。 无量劫坏。 无量劫成坏。 我本在彼。 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生。 如是饮食如是命。 如是命长短。 如是受苦乐。 从彼终生彼。 从彼终生此。 成就行。 忆念若干宿命。 如人从自聚落至他聚落。 在彼聚落。 若行若住若坐若语若默。 从彼聚落至余聚落在彼聚落。 若行若住若坐若语若默。 从彼聚落至余聚落。 若行若住若坐若语若默。 此人后时来至自聚落。 忆念前一切聚落不以为难。 我从自聚落至他聚落。 我在彼聚落。 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 如是语如是默。 我从彼聚落至余聚落。 我在彼聚落。 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 如是语如是默。 我从彼聚落复至余聚落。 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 如是语如是默。 我还至自聚落。 如是如来忆念自及他无量若干宿命。 忆念若一生二生三生。 乃至此成就行。 如是如来忆念宿命智证。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忆念宿命智证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 此如来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 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众生生死智证如来力。 如是如来以天眼清净过人。 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 知众生如所造业。 众生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 成就谤圣人邪见行。 缘邪见业故。 身坏命终堕恶道地狱畜生饿鬼。 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成就不谤圣人正见行。 缘正见业故。 身坏命终生善道天上人中。 如是天眼清净过人。 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 知众生如所造业。 如聚落城邑中有高台。 清净眼人在台上住。 见东方众生西方往来周旋。 见西方众生东方往来周旋。 见南方众生北方往来周旋。 见北方众生南方往来周旋。 自见台边人出入往反周旋。 如是如来天眼清净过人。 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 乃至知众生如所造业。 如是如来众生生死智证。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众生生死智证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如来此处由智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何谓有漏尽智如来力。 何谓有漏。 七漏。 见断漏。 忍断漏。 亲近断漏。 远离断漏。 调伏断漏。 戒断漏。 思惟断漏。 是名漏。 云何尽漏。 若漏尽缘尽调伏缘调伏离正离舍吐断出。 是名漏尽。 如是如来身及他漏尽如实知如泉水清净不浊。 若彼若有沙石螺蜯鼋龟鱼鼈于中游行。 于泉水边。 清净眼人。 见彼明了。 若沙石螺蜯鼋龟鱼鼈于中游行。 彼人见此沙石螺蜯鼋龟鱼鼈于中游行。 如是如来自及他漏尽如实知。 如是如来漏尽智。 如实选择分别缘慧知见解射方便。 是名有漏尽智如来力。 何谓如来力。 此处由智力尊自在力胜力最胜最上无过者。 善人大人如来此力成就。 所欲处如所欲尽所欲出定入定。 是谓如来力。 此是如来十力。 云何十二智性。 如世尊说。 诸比丘。 当说十二智性。 谛听谛听。 善受善思惟。 我当说。 比丘言如是。 诸比丘至心听。 世尊如是说。 何等十二智。 比丘。 此苦圣谛。 先未闻法。 我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诸比丘当知。 此苦圣谛。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我知此苦圣谛已。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此集圣谛。 先未闻法。 我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诸比丘当知。 此集圣谛当断。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我断此集圣谛已。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此灭圣谛。 先未闻法。 我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诸比丘。 当证此灭圣谛。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我证此灭圣谛已。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此道圣谛。 先未闻法。 我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诸比丘。 当修此道圣谛。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我修此道圣谛已。 先未闻法。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术生慧生解。 比丘。 此四圣谛三分十二行。 我若不如实知者。 不得无上正觉。 亦不说言得。 比丘。 此四圣谛三分十二行。 我如实知故。 今得无上正觉。 亦说言得。 是名十二智性。 云何四十四智性。 如世尊说。 比丘。 我当说四十四智性。 谛听谛听。 善受善思惟。 我当说。 比丘言。 如是世尊。 诸比丘。 至心听。 世尊如是说。 何等四十四智。 如是比丘。 知老死知老死集。 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 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 知行知行集。 知行灭知行灭道。 云何比丘知老死。 云何老。 谓诸众生。 诸众中衰耗战掉面皱诸根熟命促行故是名老。 云何死。 谓诸众生。 诸众生终没死尽除坏舍阴。 此物变异离世。 是名死。 比丘。 如是知老死。 云何比丘知老死集。 如比丘以生集知老死集。 如是比丘知老死集。 云何比丘知老死灭。 如比丘以生灭知老死灭。 如是比丘知老死灭。 云何比丘知老死灭道。 如比丘如实知八圣道。 正见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 如是比丘知老死灭道。 比丘若知老死知老死集。 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 此是法智。 比丘于现在智。 明了常解以过去未来而取比类。 如过去沙门婆罗门。 已知老死。 已知老死集。 已知老死灭。 已知老死灭道。 彼一切已知。 如我自知。 如未来沙门婆罗门。 当知老死苦。 当知老死集。 当知老死灭。 当知老死灭道。 彼一切当知如我自知。 此是比智。 比丘。 若二智明了。 谓法智比智。 是谓比丘见解具足得堪忍得胜法得无畏。 向此法调伏。 知此法调伏。 见此法调伏。 学知学术流向法。 于梵净行必能常住。 于甘露门解射自在。 云何比丘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知行。 云何行。 三行。 身行口行意行。 是名行。 如是比丘知行。 云何比丘知行集。 如比丘以无明集知行集。 如是比丘知行集。 云何比丘知行灭。 如比丘以无明灭知行灭。 如是比丘知行灭。 云何比丘知行灭道。 如比丘如实知八圣道。 正见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 如是比丘知行灭道。 比丘。 如是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行灭道。 是谓法智。 比丘。 于现在智明了常解。 以过去未来而取比类。 如过去沙门婆罗门。 已知行已知行集。 已知行灭已知行灭道。 彼一切已知如我自知。 如未来沙门婆罗门。 当知行当知行集。 当知行灭。 当知行灭道。 若一切当知如我自知。 是名比智。 比丘。 若二智明了。 谓法智比智。 是谓比丘见解具足得堪忍得胜法得无畏。 向此法调伏。 知此调伏。 见此法调伏。 学知学术成就流向法。 于梵净行法必能常住。 于甘露门解射自在。 是名四十四智性。 云何七十七智性。 如世尊说。 诸比丘。 我当说七十七智性。 谛听谛听。 善受善思惟。 我当说。 比丘言。 如是世尊。 诸比丘。 至心听。 世尊如是说。 云何七十七智。 无明缘行智。 无无明无行智。 如过去无明缘行智。 无无明无行智。 如未来无明缘行智。 无无明无行智。 若法住智。 彼亦尽法变法离欲法灭法。 乃至生缘老死智。 无生无老死智。 如过去生缘老死智。 无生无老死智。 未来生缘老死智。 无生无老死智。 若彼法住智。 亦尽法变法离欲法灭法。 是名七十七智性(智品竟)。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4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