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 内容: 净土圣贤录卷九往生杂流第八张钟馗张钟馗。 唐时人。 居长安。 杀鸡为业。 临死。 见绯衣人驱群鸡至。 唱言啄啄。 鸡辄向上啄。 两目血流。 痛不可忍。 有沙门宏道见之。 为设像。 劝令念佛。 忽觉香气满室。 群鸡散去。 即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张善和张善和。 亦唐时人。 屠牛为业。 临终。 见牛数十头。 作人言曰。 汝杀我。 善和告妻。 急延僧为我念佛。 僧至。 谓云。 经言。 若有众生。 作不善业。 应堕恶道。 至心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者。 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善和云。 地狱至急。 取香炉来。 即以左手擎火。 右手拈香。 向西厉声称佛。 未满十声。 遽云。 佛来也。 已与我宝座。 言讫而终(佛祖统纪)。 金? 金? 。不详其所出。 以渔为业。 已而改行。 断荤血。 持佛名。 日万声不辍。 一日忽告家人曰。 我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矣。 我将归净土也。 次日又曰。 有金莲华来迎我。 焚香安坐。 以手结印而化。 天乐异香。 终日不散。 事在宋政和六年(净土文)。 冯氓冯氓。 上虞人。 少事游猎。 有巨蛇为乡民患。 氓杀之。 虑蛇为怨。 乃皈心佛法。 回向西方。 修忏诵佛名。 如是十年。 一夕请净业友数人。 同诵阿弥陀经。 唱佛号。 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 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吴琼吴琼。 不详其所出。 先为僧。 已而返俗。 作庖人。 当切肉时。 口中称佛名不辍。 每教邨中人。 诵经修忏。 念阿弥陀佛。 后眼郭生瘤。 大如鸡子。 乃惶怖。 分遣妻子。 造一草庵。 昼夜焚修。 绍兴二十三年秋。 告邨中人曰。 琼来日。 戌时去也。 人皆笑之。 次日晚。 报诸道友曰。 时至矣。 好来念佛相助。 复将布衫质酒饮尽。 即写颂曰。 把盏空空。 问甚禅宗。 今日珍重。 明日清风。 端坐合掌称佛名。 忽大声曰。 佛来也。 即化去(净土文)。 李彦通李彦通。 会稽人。 为锻工。 偶入邑中系念会。 忽悟身世无常。 归心净土。 一日得疾。 云。 我梦游净土。 见二门扃锁甚固。 适遇僧宗利。 开门引入。 见楼阁中佛与菩萨。 吾将去矣。 遂请睎经道果二僧至卧榻前。 策发净业。 令举家齐诵佛号。 西向坐逝(佛祖统纪)。 黄生黄生。 潭州人。 以锻铁为生。 每打铁时。 口称阿弥陀佛不绝。 一日占一颂。 令邻人书之。 曰。 玎玎珰珰。 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 我往西方。 且云我去后。 可将此颂流布。 广劝人念佛也。 即化去(佛祖统纪)。 徐六公徐六公。 嘉兴农夫也。 长斋念佛。 设像瞻礼。 如是四十年。 屡梦游净土。 预作一龛。 临行之日。 易布衣草屩。 入龛端坐。 顷之。 即曰。 佛来迎我。 泊然而逝(佛祖统纪)。 沈三郎沈三郎。 临安贾人也。 晚而奉佛甚谨。 一日卧病。 请僧讲弥陀经。 设像。 日夕西顾。 易衣而终。 顷之。 膝微屈。 如欲起坐者。 二子曳胫直之。 忽瞿然起坐。 遂易龛。 茶毗。 有白鹤翔云西去(佛祖统纪)。 师赞师赞。 雍州人。 为行童。 年十四。 念佛不绝。 忽遇疾而亡。 俄复苏。 白父母曰。 阿弥陀佛来此。 儿当随行。 邻人见空中宝台。 五色异光。 向西而没(佛祖统纪)。 倪道者倪道者。 仁和人。 弃家。 建小庵。 专意念佛。 欲焚身代一切众生供养诸佛。 于是集众唱佛名。 来者至万人。 焚身前一夕。 其地忽有金光高半尺许。 语人曰。 我焚身时。 必有紫青二色云。 从东北过西南。 是我往生之相也。 已而发炬。 端坐其中。 二色云现。 火尽乃灭(佛祖统纪)。 大善寺行童大善寺行童。 常随师善辉。 持诵佛名。 一夕。 梦妇人持数珠示之。 童曰。 欲得一串。 恨无钱买耳。 妇人曰。 我当与汝。 汝可开口。 即以数珠投口中。 童寤以告师。 辉曰。 此是大势至菩萨。 授汝念佛三昧也。 过数日。 童见二大士。 持华座与之。 曰。 更过七日。 当乘此来生净土也。 童即语人云。 我七日当行也。 至期。 忽自唱曰。 菩萨来矣。 即座而化(佛祖统纪)。 张爱张爱。 明万历间中官也。 晚持金刚经。 阅数年。 病死。 至一王者所。 谓曰。 汝合向人间受胎。 答曰。 爱持金刚经。 愿生净土。 不愿受胎。 王者曰。 汝持经功少。 奈何。 爱曰。 曾闻十念成就。 况其久乎。 王者曰。 且放还。 听持经去。 既苏。 遂去之西山碧云寺。 专诵金刚经。 又十一年。 一日集众曰。 我以持经力。 今西去矣。 沐浴更衣。 端坐而逝(金刚新异录)。 吴浇烛吴浇烛。 居苏州娄门。 以浇烛为业。 因以得名。 孑身无偶。 长斋昼夜念佛。 为人不欺。 卖烛家争迎浇烛。 吴倾油一杓。 必称佛数声以为常。 年七十余。 忽语主人曰。 吾积有薄赀。 本为身后计。 今念佛功成。 某日吾当去。 往生善处。 无用此矣。 敬以相赠。 主人请为作福事。 吴喜。 乃引至一窖。 出千金。 主人为分给诸大寺。 尽以饭僧。 至期。 吴合掌念佛。 端然坐逝。 用遗言以龛殓。 及阇维日。 送者千万人。 事在崇祯七年(现果随录)。 吴毛吴毛。 青阳吴氏仆也。 平时持斋。 诵佛名。 兼修众善。 左良玉兵渡江。 吴氏合家避去。 毛独居守。 兵至。 被七枪而死。 乱定家主反。 毛复苏曰。 我以宿业。 当受猪身七次。 因今生斋戒念佛。 以七枪散冤。 今佛来接引。 往生西方矣。 语毕合掌而逝。 事在顺治元年(果报闻见录)。 王仰泉王仰泉。 杭州人。 以屠羊为业。 所杀无算。 后疾病。 见群羊索命。 心甚惧。 病愈。 遂幡然改业。 长斋事佛。 诵金刚经满三藏数。 晚又礼拜法华。 昼夜无倦。 年八十一。 忽见符使来追。 抗声拒云。 我待佛来才去。 阅五日。 果见佛现大身。 垂手接引。 怡然而逝(现果随录)。 梁维周梁维周。 绍兴[邱-丘+乘]县人。 在龙潭庵为行者。 年四十而瞽。 无所得食。 欲求死。 僧云丽止之曰。 毋徒死也。 西方有佛。 曰阿弥陀。 子能至心称念。 不难横截生死。 瞽岂足患乎。 从之。 云丽为募饭供之。 维周念佛甚切。 三年。 目复明。 居半月告众曰。 吾将去矣。 越三日。 方午。 向西坐脱。 事在乾隆三十八年(僧云丽述)论曰。 修净业者。 不论贵贱。 不择贤愚。 信深则入。 诚积而通。 如钟馗善和诸人。 皆贩夫屠户耳。 一念回光。 顿超彼岸。 故知心力不可思议。 佛力亦不可思议。 往生女人第九韦提希夫人韦提希。 舍卫国王频婆娑罗夫人也。 有太子名阿阇世。 随顺调达恶友之教。 收执父王。 置七重室内。 制诸群臣。 一不得往。 时韦提希恭敬大王。 澡浴清净。 以酥蜜和麨。 用涂其身。 诸璎珞中。 盛葡萄浆。 蜜以上王。 王得不死。 阿阇世闻之。 即执利剑。 欲害其母。 为二大臣谏止。 遂闭母深宫。 不令复出。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 愁忧憔悴。 遥向耆阇崛山。 为佛作礼。 而作是言。 如来世尊。 在昔之时。 恒遣阿难来慰问我。 我今愁忧。 世尊威重。 无由得见。 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 作是语已。 悲泣雨泪。 遥向佛礼。 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 知韦提希心之所念。 即敕大目犍连。 及以阿难。 从空而来。 佛从耆阇崛山没。 于王宫出。 时韦提希礼已。 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 身紫金色。 坐百宝莲华。 目连侍左。 阿难侍右。 释梵护世诸天。 在虚空中。 普雨天华。 时韦提希号泣向佛白言。 世尊我宿何罪。 生此恶子。 唯愿世尊。 为我广说无忧恼处。 我当往生。 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 多不善聚。 愿我未来。 不闻恶声。 不见恶人。 今向世尊。 求哀忏悔。 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尔时世尊。 放眉间光。 其光金色。 遍照十方无量世界。 还往佛顶。 化为金台。 十方诸佛净妙国土。 皆于中现。 时韦提希见已。 白佛言。 是诸佛土。 虽复严净。 皆有光明。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唯愿世尊。 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佛告韦提希。 阿弥陀佛。 去此不远。 汝当系念。 谛观彼国。 我今广为汝说。 亦令未来凡夫修净业者。 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 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 三者。 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如是三事。 名为净业正因。 佛又为韦提希说十六观法已。 韦提希与五百侍女。 闻佛所说。 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 得见佛身。 及二菩萨。 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 豁然大悟。 逮无生忍。 五百侍女。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愿生彼国。 世尊悉记。 皆当往生。 生彼国已。 获得诸佛现前三昧(观无量寿佛经)。 乐音老母佛在维邪罗国。 所止处名曰乐音。 有贫穷老母。 来白佛言。 生老病死。 从何所来。 去至何所。 乃至六识六根五大。 从何所来。 去至何所。 佛言。 生老病死。 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乃至六识六根五大。 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譬如两木。 相钻出火。 火还烧木。 木尽火便灭。 诸法亦如是。 因缘合会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 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因为广说诸譬。 老母闻法开解。 即得法眼。 佛言。 我前世发菩萨心时。 曾为其子。 今此老母。 寿终当生阿弥陀佛国中。 供养诸佛。 却后六十亿劫。 当得作佛。 字扶波犍。 其国名化作(佛说老母经)。 纪氏纪氏。 句容葛济之妻。 刘宋时人也。 济之为葛洪之后。 世学仙术。 纪氏独心乐佛法。 存诚不替。 一日方织。 仰首见云日开朗。 空中清明。 忽有宝盖幡幢。 自西方来。 中拥一如来。 金色晃耀照彻云表。 纪氏停梭谛观。 中怀踊跃。 曰。 经说无量寿佛。 此其是邪。 便头面作礼。 仍引济之。 指示佛处。 济之但见半身。 及诸幡盖。 俄而隐没。 于时乡里老幼。 咸共睹闻。 从而归佛者甚众(冥祥记)。 魏氏女魏氏女。 梁郡人。 其父兄皆修净业。 女亦笃志往生。 无何化去。 七日复苏。 即升高座。 诵无量寿经。 既毕。 下启父言。 儿去便往无量寿国。 此宝池中。 儿及父兄各有一大莲华。 当生其内。 唯母独无。 不胜此悲。 故来相报。 语讫而瞑。 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记)。 独孤皇后独孤皇后。 河南雒阳人。 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 隋文帝未贵时。 娶为夫人。 及受禅。 立为皇后。 性贤明。 朝廷政事。 多所匡益。 然颇妒忌。 后宫希得进御。 帝宏护佛法。 敕诸州郡。 遍造灵塔。 安置舍利。 多感瑞应。 后亦敬慕大乘。 常持佛名。 当持名时。 必先易净衣。 嚼沉水香盥口。 以为常。 仁寿二年。 八月甲子。 崩于永安宫。 年五十。 于时异香满空。 天乐振响。 帝问梵僧阇提斯那。 是何祥也。 对曰。 净土有佛。 名阿弥陀。 皇后往生。 故现斯瑞耳(隋书。 续高僧传。 佛祖统纪)。 王氏王氏。 隋时人。 薛翁妻。 僧顶盖母也。 读诵诸经。 勤修忏法。 志求净土。 唐贞观十一年。 有疾。 勤恳弥至。 俄见床前有赤莲华。 大如五斗瓮。 已又见青莲华。 充满一室。 阿弥陀佛观音势至。 降临空中。 其孙大兴侍侧。 见佛身高大。 迥出二菩萨上。 良久乃隐。 而王氏逝矣(续高僧传)。 姚婆姚婆。 上党人。 与范婆善。 范婆劝令念阿弥陀佛。 姚婆从之。 遂屏息家缘。 一心念佛。 临终见阿弥陀佛降临空中。 二菩萨侍左右。 姚婆白佛。 不遇范婆。 安得见佛。 请佛少住。 与渠作别。 及范婆至。 佛犹俨然。 姚婆遂立化(净土文)。 温静文妻温静文妻。 并州人。 久病卧床。 静文教念阿弥陀佛。 妻从之。 默诵佛名。 二年不绝。 一日忽告静文言。 吾已见佛。 后月中定去。 前殁之三日。 莲华现前大如日轮。 及期。 具食献父母。 云。 今幸得生净土。 愿父母与夫。 专念阿弥陀佛。 便当相见于净土。 言讫而终(净土文)。 任氏钟离夫人任氏。 宋知开封府会稽钟离瑾之母也。 平生笃志净业。 刻栴檀为弥陀佛像。 常顶戴行道。 年九十八。 起居如常时。 一日忽戒瑾曰。 人人有个弥陀。 奈何抛去。 处处无非极乐。 不解归来。 予将行矣。 汝其念之。 翼日晨起焚香持佛名。 顷之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王氏越国夫人王氏。 哲宗从父荆王之妻也。 专修净土。 昼夜无间。 导诸妾婢并志西归。 中有一婢独懈慢。 夫人曰。 不可以尔一人。 坏我规矩。 摈之。 婢悚悔。 遂发愤精进。 久之弗倦。 一日谓同事曰。 吾其行矣。 夜闻异香满室。 无疾而逝。 越宿。 同事者告夫人言。 夜梦化去之婢。 令致谢夫人。 幸蒙训责。 得生西方。 感德无量。 夫人曰。 彼能入我梦。 乃可信尔。 其夕。 夫人梦婢致谢如前。 夫人曰。 西方可至乎。 婢曰。 可。 遂导夫人行。 顷之。 见一大池中有莲华。 大小间错。 或荣或悴。 夫人问其故。 婢曰。 世间修西方者。 才发一念。 此中便生一华。 勤惰不同。 荣悴亦异。 精进者荣。 怠废者悴。 若历久不息。 念熟观成。 形消神谢。 决生其中。 中有一人朝服而坐。 宝冠璎珞。 庄严其身。 夫人问曰。 何人也。 婢曰。 杨杰也。 又一人朝服而坐。 其华颇悴。 夫人又问何人。 曰。 马圩也。 两人俱修净业。 事具本传。 夫人曰。 我当生何处。 婢导之行。 可数里。 望见一华台。 金碧晃耀。 光明洞然。 婢曰。 此夫人生处。 乃金台上品上生也。 既觉。 悲喜交至。 其年遇生日。 晨起。 秉炉爇香。 望观音阁而立。 诸眷属方趣前为寿。 视之则已化去矣(乐邦文类)。 陈媪陈媪。 钱塘人。 从灵芝律师受菩萨戒。 专心念佛。 日课千拜。 经案间迸出舍利。 临终。 见佛来迎。 顾旁人言未竟。 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袁媪袁媪。 钱塘人。 从灵芝受菩萨戒。 即断荤酒。 笃修净业。 家人皆化之。 如是二十年。 一日示疾。 请圆净律师说法。 俄见佛菩萨众。 现前接引。 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陈媪陈媪。 长芦赜禅师之母也。 赜尝作莲华胜会录。 普劝缁白求生西方。 其住广平普会寺。 迎母居方丈东室。 朝夕持佛名。 已而有疾。 集众唱佛。 尽二日。 忽合掌瞻像。 泊然而化。 前一日。 赜梦母谓曰。 吾见尼师十余。 来相召。 赜曰。 此往生之祥也。 言已坐灭。 面如珂玉。 既卒之明日。 顶微温。 面白。 如梦所见然(佛祖统纪)。 于媪于媪。 钱唐秦氏女也。 其夫贩鱼为业。 有子遭官事破家。 媪愁苦。 欲沉身于江。 遇净住寺照师。 劝之曰。 夙世业缘。 总宜顺受。 枉自沉江。 不如念佛。 媪猛省。 即然一指佛前。 誓长斋。 日称佛名。 十年不怠。 见一切人皆称为佛子。 一日请僧。 诵观无量寿佛经。 而己持珠诵佛名。 至观像章。 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王氏王氏。 合肥马永逸妻也。 永逸世修净业。 事载本传。 王氏亦持佛名。 行天竺十念法。 又尝持破地狱偈。 偈出华严经云。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一夕梦地狱。 主者来谢云。 幸蒙持偈功德。 狱中众生。 出生善道者多矣。 其后寝疾。 持佛名不绝口。 既逝。 诸亲属及其侍女。 皆梦王氏报云。 吾已得生净土矣(乐邦文类)。 冯氏广平郡夫人冯氏。 名法信。 赠少师珣之女。 镇洮军承宣使陈思恭之妻也。 少多病。 及归陈。 病日剧。 时慈受深禅师居王城。 唱导佛法。 夫人造其室。 求却病方。 慈受教以持斋。 诵西方佛名。 夫人信受。 还家未逾月。 遂屏荤血。 却膏沐。 衣埽塔衣。 修西方净观。 自翻经行道。 及起居动静。 一以西方为归。 顷之。 病良已。 理家事如初。 亦不废净业。 如是十年。 无惰容。 无矜色。 心安体舒。 神气日王。 一日索笔书偈曰。 随缘任业许多年。 枉作耕牛大可怜。 打叠身心早脱去。 免将鼻孔被人牵。 见者怪之。 夫人曰。 清净界中。 失念至此。 支那缘尽。 行即西归。 适我愿兮。 何怪之有。 其年九月示疾。 至十二月。 一夕语侍者云。 吾已神游净土。 面礼慈尊。 观音左顾。 势至右盼。 百千万亿清净佛子。 稽首庆我得生其国。 至如宫殿林沼。 光明神丽。 与十六观经所说无二无别。 到者方知。 非可以语汝曹也。 侍者呼思恭至。 语其故。 乃相与合掌诵佛名至明晨。 右胁而逝。 三日而殓。 家人辄闻妙香。 及茶毗。 启视。 面如生时。 年三十六(乐邦文类)。 吴氏吴氏。 都官员外郎吕宏妻也。 宏素明佛理。 与吴氏合志清修。 有二侍女亦绝荤血。 其一颇好禅。 俄而得疾。 谈笑坐逝。 如委蜕然。 其一奉戒刻苦。 或终日不食。 但日饮吴氏所咒观音净水一盏而已。 一日忽见金莲华现前。 其上双趺隐然。 数日见膝。 又数日见身。 又数日。 头面悉见。 相好具足。 其中阿弥陀佛。 左右则观音势至也。 已而宫殿树林。 皎若指掌。 清净男子。 经行其际。 如是三年。 瞬息不隔。 或问曾闻佛说法否。 曰。 我但得天眼。 未得天耳。 佛所说法。 未得闻也。 顷之。 自言往生时至。 遂化去。 吴氏事观音甚虔。 室中列瓶数十。 注以净水。 日诵大悲咒。 辄见观音放光入瓶中。 有病者饮水辄愈。 其水积岁。 色味不变。 虽大寒不冻。 故世号吴氏为观音县君(净土文)。 龚氏龚氏。 钱塘人。 孙忭之母也。 诵弥陀经。 常持佛名。 一日有疾。 请清照律师至。 称说净土诸庄严事。 语未及终。 端坐而化。 老妾于氏亦常持佛号。 顷之。 梦龚氏告曰。 吾已生净土。 却后七日。 汝当来也。 及期亦逝(佛祖统纪)。 孙氏女孙氏女。 钱塘人。 常持佛名。 兼习梵咒。 已而有疾。 请清照律师至。 告曰。 久病厌世。 安得脱离五浊。 受诸妙乐乎。 师为称说净土因缘。 女大喜。 其夜梦师授药一盏。 服之。 脱然病愈。 后三日。 语侍人曰。 迦叶尊者在此。 大好金莲华座。 吾其行矣。 结印而化(佛祖统纪)。 郭氏郭氏。 名妙圆。 仁和人。 清照律师之妹也。 长斋。 诵佛名。 课法华弥陀二经。 兼行方等忏法。 每谛观落日。 注想西方。 忽闻空中声云。 郭妙圆决生净土。 尝往律师所。 作系念会。 斋百僧。 临终。 请师说法。 即时坐脱(佛祖统纪)。 施氏施氏。 钱塘沈铨妻也。 与夫同修净业。 请照律师依观经绘九品往生图。 以资观想。 平居供佛饭僧。 印施般若经。 建径山天宁诸寺殿。 所有善功。 悉回向净土。 与夫先后化去。 皆见化佛垂手。 面西而逝(佛祖统纪)。 姚婆姚婆。 不知何许人。 专修净业。 观念无间。 一日方向西念佛。 忽见日轮中现阿弥陀佛。 相好具足。 因请僧思净图其像。 僧法怡为之赞曰。 极乐世界有方所。 祗在寻常日没处。 所以佛教韦提希。 谛观落日如悬鼓。 善哉姚氏一老妪。 能以是心求净土。 暮观朝想无岁年。 行持坐念忘寒暑。 弥陀忽从心想生。 恍惚之间明了睹。 是时虚空绝纤云。 桑榆尚驻羲和御。 佛日晃耀夺阳辉。 绀目玉毫妙相具。 目骇心惊喜且悲。 走告导师弥陀喻(思净号喻弥陀)。 具陈所见实希有。 愿写金容托毫素。 我闻胜事叹善哉。 为说偈言开未悟。 当知去佛本不远。 阐提那得明其故。 虽过刹土十万亿。 一念超越如跬步。 若有迷人问路头。 向道恁么蓦直去(乐邦文类)。 王氏王氏。 明州人。 日持金刚经。 怀孕二十八月。 羸瘦日甚。 偶倚门立。 一异僧过之。 谓曰。 汝有善根。 何不印施金刚经千卷。 王氏从之。 又斋千僧。 诵金刚经千卷。 至夜三更。 见金刚神以杵指王氏腹。 及觉。 已生二男在床矣。 王氏遂持斋诵经不辍。 年六十一。 暴卒。 二使者引见冥王。 自言从幼持金刚经。 王赐金床。 命坐殿侧。 朗诵一遍。 王问何不念咒。 答云。 世间无本。 敕鬼吏于藏中取咒本付王氏。 嘱曰。 汝至阳间。 展转流通。 切勿遗坠。 汝向后寿终。 径生极乐世界。 不复来此处矣。 王氏遂还。 后至九十一岁。 无疾坐化。 其补阙真言曰。 唵。 呼嚧呼嚧。 社曳穆契莎诃。 事在绍兴九年(金刚证果)。 王百娘王百娘。 明州人。 少孤。 既嫁而寡。 依其舅舍人陈安行。 从之官舍。 绍兴二年夏。 忽病喑聋。 有所欲。 但书之纸上。 安行教令归诚观音大士。 百娘遂晨夕礼拜。 一日假寐。 忽睹大士现身。 示以修行捷径。 令日向西方。 作礼阿弥陀佛。 因授以偈曰。 净土周沙界。 云何独礼西。 但能回一念。 触处是菩提。 又云。 可普劝人持诵。 未逾月。 二病顿愈。 安行谓其念力纯至。 应答如响。 为镌其事以广其传(夷坚志)。 朱氏朱氏。 名如一。 明州薛生妻也。 年二十余。 即素服斋居。 虔修净业。 尝以黄绢请善书者写法华经。 绣以碧绒。 针锋绵密。 点画较然。 阅十年而成。 中间唱礼佛名。 至八万四千。 复绣阿弥陀佛观世音像。 习法华经。 三月成诵。 次阅华严般若楞严圆觉。 俱能通利。 又锓木为图。 劝人念阿弥陀佛。 受图者满十万声。 为回向西方。 所化至二十万人。 寻结庐墓旁。 一室奉佛。 一室宴坐。 一室书经。 给侍唯一婢子。 甘苦共之。 绍熙四年春。 尽斥卖奁具。 为三日会。 饭千比邱。 合缁白万人。 共唱西方佛名。 建宝幢。 装所绣经七轴。 并书会者姓名。 送罗睺罗道场僧堂供奉。 十二月。 示微疾。 垂瞑。 辄起趺坐。 薛生曰。 我家无是法也。 请就寝。 遂右胁而逝。 年三十七(乐邦文类)。 陆氏王宜人陆氏。 钱塘人。 朝请王玙妻也。 常诵法华。 笃意净土。 礼忏一会。 唱佛万声。 如是三十年。 偶感微疾。 忽闻天鼓自鸣。 即面西端坐。 两手结印而逝(佛祖统纪)。 蔡氏蔡氏。 钱塘人。 早岁寡居。 持经念佛。 日礼佛像。 逾二十年。 忽见金莲华现空中。 遽索平时修行课目内之怀。 安坐而逝(佛祖统纪)。 项氏项氏。 名妙智。 鄞县人。 夫殁后。 奉法甚勤。 常持佛名。 有女二人。 悉令为尼。 尝预治一棺。 及将逝。 谓其女曰。 吾欲坐脱。 如此棺何。 女曰。 佛用金棺。 无嫌也。 遂讽观经上品章。 转身西向。 两手结印。 微笑而逝。 事在绍定六年(佛祖统纪)。 沈氏沈氏。 名妙智。 慈溪人。 归章氏。 幼而长斋。 日课佛号。 既嫁笃志不变。 怜悯有情。 周其冻馁。 已而得微疾。 念佛益切。 忽见阿弥陀佛。 踊现虚空。 菩萨圣众。 左右围绕。 放白毫光。 至行者所。 若长虹驾空。 千灯普照。 顷之吉祥而逝。 事在端平二年(佛祖统纪)。 钟婆钟婆。 嘉禾人。 日诵阿弥陀经。 兼持佛号。 垂二十年。 一日语其子曰。 西方众圣。 遍于虚空。 大白莲华。 光明普耀。 吾其行矣。 端坐耸身。 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梁氏女梁氏女。 汾阳人。 少而盲。 遇一沙门。 教持阿弥陀佛。 越三年。 两目忽明。 女持佛名不辍。 一日见空中幡盖下临。 佛及菩萨同来接引。 遂化去(佛祖统纪)。 黄婆黄婆。 潮山人。 专持佛号。 兼诵法华金刚二经。 偶病下痢。 自知时至。 便却食日饮水数盂。 一夕邻庵僧善修。 梦婆来别云。 将往西方。 越二日。 西向念佛。 端坐而逝。 红霞烂然。 覆其屋上。 里人皆见之(佛祖统纪)。 崔婆崔婆。 淄州人。 东平梁氏之乳媪也。 为人朴愿。 早断荤血。 主母晁氏留意禅学。 婆在旁。 唯日诵阿弥陀佛。 未尝有间。 亦莫计其数。 年七十二。 下痢。 持念益力。 忽唱一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着鞋袜。 为有莲华步步生。 或问婆何时当去。 曰。 申时。 已而果然。 茶毗时。 舌独不化。 若莲华然(往生集)。 陶氏陶氏。 常熟人。 丧偶独居。 常持普门品。 梦白衣大士以莲华授之。 又梦梵僧授经一卷。 启之。 乃阿弥陀经也。 既觉取经诵之。 宛如夙习。 一夕室中有光。 朗然若昼。 阿弥陀佛现身立经函上。 由是持诵益虔。 经卷上舍利迸出。 积至合余(佛祖统纪)。 李氏李氏。 上虞胡生之妻也。 夫丧后。 日诵佛名。 及阿弥陀经。 夜以继昼。 声彻内外。 凡十余年。 一日方端坐念佛。 有僧现前。 覆以绯盖。 曰。 十五日子时。 汝当往生。 问师何人。 曰。 汝所念者。 李氏遂别诸亲故。 至期异香郁然。 光明照室。 端坐而逝。 七日茶毗。 齿舌目睛皆不坏。 舍利无数。 次日茶毗处生一华。 色白。 周圆二寸余。 莫知其何名也(佛祖统纪)。 盛媪盛媪。 钱塘人。 日诵佛名。 兼课观无量寿佛经。 无何得病。 一日起命左右具汤浴毕。 面西端坐。 问左右曰闻磬声乎。 净土众圣且至。 已而合掌笑曰。 佛菩萨已至。 金台现前。 吾其行矣。 言讫而化(佛祖统纪)。 黄氏黄氏。 明州人。 早丧夫。 还家依父。 精修净业。 临终。 见佛来迎。 结印徐行。 屹然立化。 家人筛灰于地。 晨起验之。 生莲华一孕(佛祖统纪)。 王氏女王氏女。 吉安人。 少慕净业。 日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 母病亡。 将殓。 流血被体。 女誓曰。 若我孝心真实。 愿母体不生臭秽。 誓已。 流血即止。 及殓。 即之。 绝无秽气。 已而父娶继室。 与同修净业。 一日女得疾。 请僧说净土观门。 俄起索衣。 吉祥而卧。 手揽观音像前宝幡。 奄然示寂。 将殓。 继母筛灰于室。 出莲华数朵(佛祖统纪)。 楼氏楼氏。 名静慧。 寺簿周元卿妻也。 尝阅传灯录。 发明见地。 已而皈心净土。 念佛不辍。 晚年得疾。 忽见莲台现前。 化佛无数。 异香满室。 顷刻而化。 有女名妙聪。 因母发心。 亦笃志念佛。 病中请僧行忏。 恍惚见己身着新净衣。 升七宝楼阁。 绕佛作礼。 谓家人曰。 勤修净业。 西方现前。 西向右胁而逝(佛祖统纪)。 周婆周婆太平人。 早修净业。 至老益虔。 一夕胡跪称佛名。 泊然而化。 邻人见数僧振锡而行。 婆在其后。 须臾之间。 冉冉腾空。 向西而没(佛祖统纪)。 朱氏朱氏。 霅川人。 持佛名者三十年矣。 兼持金刚经。 开卷时。 每谓众圣监临。 不敢踞坐。 忽断食。 日饮水数盂。 阅四旬。 梦三比邱手执莲华。 谓媪曰。 吾先为汝种此华。 今日当开。 故来迓汝。 既觉。 请僧同唱佛名。 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裴氏女裴氏女。 汾阳人。 清净自居。 专志念佛。 临终。 索火焚香。 言佛来迎我。 我当往生。 已而天华飞坠。 安坐而化(佛祖统纪)。 孙媪孙媪。 明州人。 孀居三十年。 日常念佛。 兼手制衣衾袜履。 施诸比邱。 一日微疾。 梦至忏堂。 身挂缦衣。 随诸比邱经行绕佛。 既觉。 沐浴更净衣。 请僧行忏。 亲诣佛前。 诵阿弥陀佛经。 至一心不乱。 左手结印。 寂然坐逝。 空中奏天乐声。 闻于远近(佛祖统纪)。 秦媪秦媪。 名净坚。 松江人。 志慕大法。 厌恶女身。 与夫别处。 严持戒法。 晨夕修净土忏仪。 礼佛千拜。 兼阅华严般若法华光明诸大乘经。 日无虚晷。 一日方端坐室中。 忽有光明照空。 逾于皎日。 面西而逝(佛祖统纪)。 蒋十八妻蒋十八妻者。 海盐人。 中岁与其夫合志修行。 断除爱欲。 日诵大乘经。 历四十余年。 一日各洗漱更衣。 炷香唱佛名。 并书一颂而逝。 蒋颂曰。 这个幻身。 四大合成。 今日分散。 各归其根。 诸幻既灭。 灰飞烟绝。 如空中风。 犹碧天月。 既无障碍。 又能皎洁。 一切永断。 无有言说。 四十年来。 脱离嗜欲。 惟阐大乘。 朝诵暮读。 今朝撒手西归。 自有现成果足。 其妻颂曰。 看过莲经万四千。 平生香火有因缘。 西方自是吾归路。 风月同乘般若船(闲窗括异志)。 沈媪沈媪。 钱塘人。 持佛号十余年。 日益精进。 尝属画师绘八尺阿弥陀像。 及有疾。 安设床前。 晨夕系念。 并请僧同持佛号。 忽语众曰。 有一大僧授我金座。 吾当乘之。 遂耸身前席。 众唱佛益力。 媪曰。 念佛功德。 已登莲台。 吾其往矣。 遂瞑(佛祖统纪)。 孟氏孟氏。 醴泉人。 既嫁。 得痼疾。 有僧教以专持佛名。 行之三年。 忽谓夫曰。 可急报诸亲属。 吾将去矣。 已而送者毕集。 孟氏焚香与众唱佛名。 顷之。 见一沙门振锡空中。 曰。 汝当往生。 俄而幡盖翩翻。 佛与菩萨同时俱至。 遂化去(佛祖统纪)。 陈氏陈氏。 吴兴人。 受持斋戒。 以禅诵为乐。 持佛名者三十年。 兼诵法华经五千部。 金刚弥陀二经。 各五千四十八部。 一日不食。 家人问何故。 曰欲求见佛耳。 遂右胁而化(佛祖统纪)。 胡媪胡媪。 名净安。 会稽人。 专修净业。 礼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 每一相好。 各礼一拜。 如是者四度。 偶得微疾。 见佛来迎。 安详坐逝。 略人皆闻空中乐声。 隐隐西去(佛祖统纪)。 周氏周氏。 嘉禾人。 适孙氏。 与舅姑同修净业。 感室中佛像现光。 香华盈案。 或空中现诸佛菩萨。 时闻天乐。 或闻空中诵经声(佛祖统纪)。 郑氏郑氏。 名净安。 钱塘人。 常持佛名。 偶得疾。 闻空中声曰。 汝西行有期。 毋得自怠。 已而佛现在前。 身真金色。 即起面西端坐。 有子义修。 已出家矣。 召之。 令讽阿弥陀经。 安然而化。 其女夜梦母报曰。 吾已得生净土矣(佛祖统纪)。 周婆周婆。 鄞县人。 精修净土。 遇岁首。 常持不语戒。 昼夜端坐。 尽月而止。 暑月则施茶汤。 历久不废。 一夕梦大莲叶。 遍覆市衢。 己手执数珠。 经行叶上。 既而微疾。 邻人夜见宝盖幡幡自空中来。 入其门内。 黎明。 合掌唱佛而逝(往生集)。 张夫人张夫人者。 不详其里居。 晚而长斋。 日诵西方佛名。 年七十九矣。 每夜坐息烛。 四壁放光。 现诸缨络。 临终。 焚香案上。 篆烟宛转。 结成佛像。 须臾之间。 作真金色。 眉目若画。 一手下垂。 若接引状。 篆烟甫消。 而夫人寂矣(净土节要)。 薛氏薛氏。 武塘世家女也。 母梦长庚入怀而薛氏生。 后归周。 生子五人而寡。 专心净业。 好施不倦。 室中供观音大士。 香烟吐蕊。 结成莲华。 人皆见之。 万历十五年五月。 得疾。 医进乳糜。 却之。 遂断食。 至九月六日。 延僧礼忏。 曰。 四日足。 吾事毕矣。 设西方佛像。 昼夜系念。 令诸子同唱佛名。 妇女毋得入。 至第五日。 晨起。 索水盥手。 诵甘露真言。 着新净衣。 戴志公帽。 长跪佛前。 唱然香赞佛偈。 及三自皈依。 礼三拜。 诵佛名一百八声。 方午。 趺跏结印而化。 神气熙然。 家人闻莲华香满室中。 遗令具龛。 毋用棺椁。 毋迎眚神。 毋烧纸钱。 毋杀牲以祭。 诸子皆从之(往生集)。 方氏方氏。 桐城诸生吴应宾妻也。 年三十而寡。 秉节自誓。 专修净土。 一老妪亦持戒。 晨夕随侍。 万历十三年。 方氏年五十矣。 有小疾。 呼老妪相对唱佛名。 晨夕无间。 既而具浴更衣。 晨起然香礼佛。 还坐一榻。 泊然而化(往生集)。 徐氏徐氏。 嘉定陆生妻也。 夫亡。 笃志净业。 旧有千金贷人。 焚倦不问。 箧中服物。 悉用布施。 朝夕佛前礼诵。 如是十年。 一夕忽呼侍者曰。 看东方光发否。 吾往生时至矣。 遂高声唱佛。 合掌而化(往生集)。 许氏妇许氏妇。 杭州人。 为人谨厚。 日课佛名。 久而弥笃。 一日呼家人与诀曰。 吾将去矣。 着净衣端坐。 取天目白华簪之。 安然而逝(往生集)。 于媪于媪。 昌平于贵之母也。 专修净业。 至老弥笃。 一日取所著衣。 浣濯甚洁。 谓其子曰。 将以某日往生净土。 子未之信。 及期。 置几庭中。 坐几上化去。 空中隐隐有天乐声。 乡人皆闻之(往生集)。 潘氏潘氏。 名广潭。 工部主事余杭李阳春之妻也。 阳春故好施。 晚常诵西方佛名。 既逝逾年。 见神于潘氏。 登楼启窗。 作洪语曰。 要修行。 要修行。 潘氏通古今。 初好排抵释教。 晚而皈礼云栖。 断荤血。 习禅定。 夜常跏趺达旦。 兼修诸功德。 散钱票不訾。 万历三十九年冬。 得疾。 明年正月。 自知不起。 遗嘱家财。 已而谓人曰。 吾三世梵僧。 今且偕大士而西矣。 称佛名不绝口。 屈三指而化。 及敛。 支体轻软。 貌如生(虞德园集)。 朱氏朱氏。 仁和诸生孙标妻也。 平生奉持斋戒。 专修净土。 尝然灯礼佛。 灯光烂然。 化成五彩。 有佛跏趺其上。 及将终。 端坐合掌。 称佛名。 不辍。 及敛。 貌如生(学佛考调)。 祝氏祝氏。 公安龚仲淳妇也。 甥袁宏道兄弟。 好谈佛法。 祝氏闻净土法门。 信之遂专持佛名。 兼诵金刚经。 一日语诸子曰。 佛言三日后当来迎我。 及期。 沐浴坐堂上。 诸眷属拱列。 良久。 自言佛至。 眉间放白毫光。 长数丈。 又言见一僧相好庄严。 自称须菩提。 俄化为百余僧。 或从旁谓曰。 经中凡一百三十八须菩提。 即此是也。 诸眷属共焚香诵佛名。 祝氏微笑而逝。 阁中一九岁婢。 方卧地。 忽大呼起立。 言见数金甲巨人。 执幡幢为夫人导。 其幢柄拂面过。 不觉痛失声。 察之。 伤痕宛然。 既殓。 棺中时发异香(袁中郎集)。 张太宜人张太宜人金氏。 绵州人。 普安知府张怀麓妻也。 家世贵盛而自奉甚薄。 中年失偶。 教诸子有法度。 子正道正学。 皆以科名显。 太宜人晚得净土书读之。 遂注心极乐。 晨夕礼诵。 一夕戒诸孙曰。 尔辈好读祖父书。 吾其去矣。 呼侍女焚香。 端坐而逝。 数日后。 见梦于孙曰。 适从西方来。 始知太宜人实生净土云(白苏斋集)。 杨选一妻杨选一妻。 南昌人。 客居南京。 年三十生子。 即与夫别居。 听夫置妾。 自是长斋念佛。 阅十五年。 其年八月。 疽发于背。 痛入骨。 见一恶鬼持刀逼之。 有大力神驱之去。 其痛顿息。 旋谓夫曰。 吾将行矣。 有童子四人相迎。 可以清茶供之。 问将何往。 曰往西方。 合掌唱佛名而逝(净土晨钟)。 钟氏钟氏。 仁和张后溪继室也。 年四十。 丧夫。 遂长斋。 日诵西方佛名。 历四十余载。 居常每闻天乐鸣空。 及唱佛声。 泰昌元年十二月。 卧病。 数日饮汤一盏。 明年元旦为家人言。 莲华布地幡盖悬空。 尔曹亦见之乎。 口中唱佛名不辍。 及暮。 吉祥而化(净土全书)。 吴氏女吴氏女。 太仓人。 生时趺坐而下。 稍长。 皈心佛乘。 事亲孝。 不愿有家。 人或劝之。 辄指天为誓。 初从昆弟析诸字义。 已而诵佛经。 悉通晓大意。 朝夕礼拜甚虔。 俄梦神授以梵书准提咒。 有病疟者。 以梵字治之。 立愈。 尝于梦中得通宿命。 自言曾为宋高僧。 此来专为父母。 年二十三当成道果。 崇祯四年。 年二十三矣。 闭关一室。 专修净土。 仲冬之末。 示微疾。 作偈辞世。 勉亲坚修勿懈。 日方午。 索玉戒指佩之。 右胁而逝。 将殓。 红光溢于面。 母为理发。 异香从顶中出。 达于户外。 经夕不散。 居四年。 茶毗。 骨莹如玉。 顶作黄金色。 为起塔以奉之(续往生集)。 卢氏卢氏。 名智福。 徽州程李清妻也。 晚迁湖州。 季清奉佛甚虔。 力营福业。 卢氏竭资为助。 长斋。 日课佛名二三万。 约己惠下。 未尝詈人。 崇祯五年。 得危疾。 请古德法师。 授五戒。 咨净土法要。 遂一意西归。 季清为诵华严经。 至入法界品五十三门。 为一一讲说。 卢氏悉领解。 季清复策之曰。 百劫千生。 在此一举。 努力直往。 毋犹豫也。 遂高声唱佛。 夜以继昼。 如是半月。 其母及女来问视。 悉谢遣之。 曰。 毋乱人意。 十一月八日。 忽睹莲华现前。 化佛垂手。 身心踊跃。 急索香水沐浴。 西向叉手。 连称佛名。 右胁而逝。 时方午。 及暮扪其顶。 热可灼手。 年三十九。 藕益法师为之传。 系以赞曰。 哀哉三界。 爱欲为根。 根株不拔。 奚望西生。 莲华国土。 永离尘情。 此缘能断。 彼质斯成。 勇矣智福。 女中之英。 一日一夜。 净念功殷。 华台接引。 眼识分明。 子母恩爱。 枯木寒冰。 吉祥善逝。 长辞苦轮。 我今随喜。 愿共群伦。 顿除爱网。 证入元门(灵峰宗论)。 费氏费氏。 湖州双林镇沈春郊妻也。 少寡。 织纺自膳。 持斋数十年。 供养三世佛画像。 及檀香大士。 日诵金刚经一卷。 佛名千声。 寒暑不辍。 崇祯十一年。 大疫。 婿张世茂迎费氏往居其家。 止携大士以行。 费氏居一楼。 日课回向。 祝愿此香直达佛所。 如是三载。 忽空中有香绕楼数日。 粉墙上涌现三世佛像。 庄严精妙。 远迩诧传。 瞻礼日众。 或以净巾擦之。 色逾光明。 又四年。 一日告婿曰。 吾欲返故居。 入门。 即洒扫焚香。 参佛诵经。 至第三日早。 沐浴更衣。 端坐念佛。 午刻。 大呼佛来也。 我行矣。 别众而逝。 年七十有三(巾驭乘续集)。 李氏李氏。 刘道隆之母也。 年四十。 长斋奉佛。 除静室一间。 供奉观音大士。 朝夕礼拜。 唱佛名千声。 虽大寒暑不辍。 刻金刚经以施人。 每遇诞日。 诫子妇毋置酒。 唯礼忏一日。 或三日。 如是二十五年。 将终前一岁。 延僧诵经七昼夜。 梦所奉大士持数珠一串示之曰。 以此授汝。 珠数乃汝往生净土之期。 数之。 得五十三。 觉而识之。 至明年五月十三日。 忽告家人曰。 吾今日往西方矣。 可为我同声唱佛名。 助我西行。 子妇辈坐榻前唱佛。 李氏面西端坐而逝。 道隆述其事为世劝焉(金刚持验记)。 李氏黄太宜人李氏者。 南京仪制主事建昌黄端伯之母也。 贤明仁慈。 信乐佛法。 晚岁诵金刚经地藏经日虔。 一夕梦趺坐山巅。 佛光照身。 觉谓其子曰。 西方之期至矣。 无何。 示微疾。 端坐而逝(建昌志。 县榻编)。 陈妪陈妪。 常熟人。 居于城南。 以纺为业。 笃信佛法。 随纺车声唱阿弥陀佛。 终日不绝口。 如是三十年。 一日忽呼其子谓曰。 而不见空中宝盖幡幢乎。 吾其逝矣。 因拍手大笑。 取汤沐浴竟。 即合掌化去。 事在顺治十年。 翁尚书叔元。 方微时。 闻其事。 亲往视之。 见妪凝然危坐。 室中香气袭人。 晚着净土约说。 书其事以证焉(净土约说书后)。 张寡妇张寡妇。 常熟人。 居小东门外。 安贫守节。 专持佛号。 不择净秽。 未尝少间。 以下痢终。 遗一破裙。 臭不可近。 弃之中流。 忽见莲华交发五色灿然。 散布水面。 见者惊异。 乃取裙还送一庵。 作佛座前案围。 事在顺治间(果报闻见录)。 陆寡妇陆寡妇。 常熟人。 年二十。 夫亡。 持斋戒佛。 与人无竞。 至六十七而终。 焚其衫裙。 火气既绝。 忽见金光迸出。 灰中俨然有佛像在焉。 共数十。 闾里聚观。 皆焚香膜拜。 事在康熙三年(果报闻见录)。 杨氏杨氏。 张秩斯之妻也。 父次弁。 虞山严氏出。 严家世学佛。 故杨氏自幼即归心大法。 既适张。 寻礼僧德真。 受三皈五戒。 断除爱欲。 年二十七。 病剧。 发愿求生西方。 室中供接引佛像。 高唱佛名五日。 室中闻栴檀香。 至七日。 瞑目顷之。 见观音大士谓曰。 莲华种子。 已有半功。 其半看汝手段。 问从何处着力。 答曰。 撒手便行。 即合掌唱佛趺坐而逝(续往生集)。 江氏江氏。 余杭严讱公继室也。 讱公故云栖弟子。 奉西方之教。 江氏自归严。 奉教甚笃。 鸡鸣起。 跪佛前唱佛千声。 次及诸经咒。 凡爇香炳烛盥饮之事。 胥自为之。 不以役侍婢。 康熙七年三月六日。 晨课毕。 俄而体惫。 复就寝。 移时。 忽大声曰。 观世音菩萨来矣。 趣具汤洗沐毕。 就枕而逝。 及殓。 颜色红润。 手足柔软。 若委蜕者然(净土全书)。 徐太宜人徐太宜人。 钱塘徐浩轩之母也。 平生奉佛甚谨。 诵西方佛名。 绘像为图。 旁累数千圈。 记所诵数。 每一图毕。 即纳黄布囊中。 如是数岁。 康熙三十四年卒。 卒之日。 家人焚囊于盆。 忽闻盆内爆然。 视之。 见五色光起。 布成缁色。 其上现楼阁栏楯。 重叠周匝。 中涌莲华数十。 华上各有一佛合掌趺坐。 复现诸天女恭敬围绕。 一一皆如粉色画本。 见者莫不惊叹。 明日掇灰。 视囊背所现诸形象。 与囊面无异。 惟佛后又有一老母执拂随行。 浩轩为之记如此(信征录)。 凌氏凌氏。 法名善益。 吴人张廷表之妻也。 母叶氏。 长斋四十年。 礼古潭和尚为师。 日拜华严经。 周而复始者三。 年八十一。 梦罗汉现金色身。 遂逝。 凌氏年四十余亦长斋。 礼古潭为师。 日夜六时。 行大悲忏法。 拜华严经。 凡再周。 常以五更起入佛堂。 廷表为煮汤果饷之。 晚而专诵大悲咒。 阿弥陀佛号。 求生西方。 一日观音大士现像。 遂示疾。 谓其女曰。 佛光满室。 吾行矣。 遂逝。 年六十九。 事在乾隆三十四年。 女适朱氏。 奉法亦虔。 课法华经。 持西方佛号。 其家人。 多从而化焉(善女人传)。 余媪余媪。 徐州宗氏女。 昭月和尚之母也。 和尚既主扬州高旻寺。 迎媪至寺。 辟一室居之。 媪初入室。 思家颇切。 与和尚言。 辄道家事。 和尚为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 劝母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弗省。 和尚遂匿弗见。 媪召之。 亦弗往。 媪无可奈何。 遂勉强持佛名。 苦不能继。 居三年。 稍益熟。 遂发深信心。 受菩萨戒。 晨夕礼拜甚虔。 和尚往见媪问颇思家否。 媪曰。 念佛好。 不思家也。 一日坐庭前。 面塔唱佛名。 忽光开。 见金色世界。 光耀无际。 墙壁树林。 廓然摧灭。 媪大喜。 踊身即之。 倏无所睹。 自此六根悄然。 动静起居。 不生一念。 久之。 梦至一人家。 有妇坐草。 媪惊曰。 何为至此。 吾方求生西方。 入胎出胎。 大可畏也。 急走出。 瞿然而觉。 晨起以告和尚。 曰。 吾生缘殆尽矣。 其为我集僧唱佛名。 送我西行。 从之。 遂西向坐逝。 事在乾隆二十七年(善女人传)。 杨媪杨媪。 杭州人。 居北门外石灰坝。 年五十余。 得风疾。 僵卧。 呻吟彻昼夜。 有旅亭师者。 自京师还天目。 过其居。 其子为设斋。 请入视母。 媪频顣曰。 病甚。 师莫有好方能愈我否。 师曰。 有之。 恐汝不肯服耳。 媪曰。 诚有之。 安肯不服。 师曰。 病从身起。 身从假合。 汝能舍身。 病自去矣。 媪曰。 舍身奈何。 师曰。 汝但将身放下。 一心西向。 系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大医王。 能除一切众生之病。 但能至诚念佛者。 阿弥陀佛自来救汝。 媪曰。 佛果来乎。 师曰来。 但患汝念不切耳。 既别去。 媪遂持佛名。 默观西方。 日益恳至。 居五月。 语其子曰。 阿弥陀佛至矣。 四日后吾当西归。 为我诸旅亭师作别。 师时在天目。 不至。 及期。 别请僧十人。 共唱佛名。 媪起坐向西而化。 事在乾隆三十六年(善女人传)。 余氏余氏。 法名真修。 吴人朱颖符妻也。 年三十二而寡。 至三十六。 长斋奉佛。 晚年以家事付儿妇。 专修净业。 年七十。 夏秋之交。 梦游一池畔。 池中有船。 载比邱尼优婆夷十数人。 中有一人招余氏云。 西方去。 余氏自念言。 此时不去。 待岁晚可耳。 招者遽云。 且待后船。 至九月六日。 梦阿弥陀佛现身接引。 既觉。 自知时至。 请所事文岐师作别。 师至。 索莲华不得。 以莲叶与之。 余氏欣然。 念佛弥切。 内外俱闻异香。 至十一日清晨。 索水沐浴。 更新衣。 趺坐称佛名。 有顷。 右胁而逝。 事在乾隆三十六年(僧正琦述)论曰。 十方严净国土。 纯一化生。 无有女人。 而韦提希夫人。 因子恶逆。 起心厌离。 即得见阿弥陀佛。 受记往生。 又莲华经明受持之利。 偏记女人往生极乐。 故知娑婆女人。 于西方净土。 有大因缘。 自莲宗盛行。 闺合诸贤。 往往能专志勤业。 一生取办。 彼具丈夫之形者。 视此能无愧乎。 往生物类第十鹦鹉唐河东裴氏家。 有鹦鹉。 以其名载梵经。 常狎而敬之。 告以六斋之禁。 比及辰后。 非时之食。 终夕不视。 或教以持佛名号者。 当自有念以至无念。 则仰首奋翼。 若承若听。 其后或俾之念佛。 则默然而不答。 或谓之不念。 即唱言阿弥陀佛。 每虚室戒曙。 发和雅音。 穆如笙竽。 念念相续。 闻者莫不洒然。 贞元十九年七月。 悴而不怿。 驯养者知其将尽。 乃鸣磬告曰。 将西归乎。 为尔击磬。 尔其存念。 每一击磬。 一称阿弥陀佛。 暨十击磬而十念成。 敛羽委足。 不震不仆。 奄然而绝。 阇维。 得舍利十余粒。 节度使韦皋为之记(佛祖通载)。 鸜鹆宋元祐间。 长沙郡人。 养一鸜鹆。 俗呼为八八儿者也。 偶闻一僧念阿弥陀佛。 即随口称念。 旦暮弗绝。 其家因以与僧。 久之鸟亡。 僧具棺以葬之。 俄口中生莲华一枝。 或为题曰。 有一灵禽八八儿。 解随僧口念阿弥。 死埋平地莲华发。 我辈为人岂不知。 又天台黄岩正等寺观师。 畜一鸜鹆。 常随人念阿弥陀佛。 一旦立死笼中。 乃穴土而葬之。 舌端生紫莲华。 大智律师为偈颂之(佛祖统纪)。 白鹦鹉白鹦鹉。 岭南一士人所畜也。 晨朝必诵观音号。 白衣咒。 兼能诵归去来辞。 赤壁赋。 及李白诸诗。 或晨课未毕。 导以诗文。 不应也。 一日谓士人曰。 我从西方来。 还从西方去。 其夕奄然而化(见闻录)论曰。 一切众生。 具有如来藏性。 乃至三恶道中。 但有能系念阿弥陀佛者。 即得往生彼国。 见佛闻法。 观鹦鹉鹤鹆事。 岂不信然。 经云。 宁受地狱苦。 得闻诸佛名。 不受无量乐。 而不闻佛名。 幸得为人。 六根完具。 不知念佛。 甚者诬且毁焉。 亦可谓自暴之尤者矣。 岂不惜哉。 净土圣贤录卷九(终)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