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鞞婆沙论卷第十二 内容: 鞞婆沙论卷第十二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无色处第三十五四无色者。 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 问曰。 何以故作此论。 答曰。 断他意故作此论。 或有欲令无色中有色。 或有欲令无色中无色。 鞞婆阇婆提欲令无色中有色。 育多婆提欲令无色中无色。 问曰。 鞞婆阇婆提何意欲令无色中有色。 答曰。 彼从佛契经起无色中有色。 彼言。 世尊契经说。 名色缘识。 识缘名色。 无色中有识。 若无色中有识者。 亦当应有色。 更余契经说。 寿煖识此三法常合终不相离。 此三法不可得别施设。 若此三法不可得别施设者。 无色中有识。 若无色中有识者。 亦当应有煖。 煖者即是色。 余契经世尊说。 若作是说。 我离色离痛想行。 独施设识。 若来若住若生若终。 此不应作是说。 无色中有识。 若无色中有识者。 亦当应有四识住。 复更说诘责事。 若无色中无色者。 谓从欲界色界终生无色界。 彼或八万劫色永断。 若从彼终生欲界色界。 八万劫色永断还复生。 若八万劫色永断还复生者。 应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界。 一切有为行永断后亦当还生。 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界。 一切有为行永断后亦当还生者。 应无解无脱无离无出要。 莫言有咎。 是故无色中有色。 以此契经证故。 鞞婆阇婆提说无色中有色。 问曰。 育多婆提何意欲令无色中无色。 答曰。 从佛契经起。 欲令无色中无色。 彼言。 世尊契经说。 彼息解脱度色至无色。 如是像正受身作证成就游。 若度色至无色者。 是故无色中无色。 更余契经说。 离欲至色。 离色至无色。 若离色至无色者。 是故无色中无色。 更余契经说。 一切度色想。 灭有对想。 不念杂想。 无量空是空成就游。 若度一切色想者。 是故无色中无色。 更余契经禅品中说。 谓得可得有可有。 若色若痛想行识。 彼观此法如病如痈如刺如箭如毒蛇。 观无常苦空非我。 无色品中说。 谓得可得有可有。 若痛若想行识。 彼观此法如病如痈如刺如箭如毒蛇。 观无常苦空非我。 若禅品中说。 色无色品中不说色者。 以是故可知无色中无色。 复更说诘责事。 若无色中有色者。 断法次第不可知。 谓诸有法在欲界。 此法在色无色界者。 如是断法次第不可知。 若断法次第不可知者。 究竟断法不可知。 因断法次第故。 至究竟可施设。 若至究竟不断者。 应无解无脱无离无出要。 莫言有咎。 是故无色中无色。 以此契经证故。 育多婆提说无色中无色。 如是一说如是二但说。 如是无色中无色好。 问曰。 若无色中无色者。 此育多婆提。 云何通彼鞞婆阇染提所说契经证。 答曰。 此契经说有意可通。 问曰。 有何意云何通。 答曰。 佛世尊或以欲界故说契经。 或色界故。 或无色界故。 或欲界色界或色无色故。 或三界故。 或离三界故。 欲界故说非色无色界者。 如所说。 三界欲界恚界害界。 此契经欲界故说。 非色无色界。 为色界故说。 非欲界非无色界者。 如上禅品所说。 此契经色界故说。 非欲界非无色界。 无色界故说非欲界非色界者。 如上无色品所说。 此契经无色界故说。 非欲界非色界。 欲色界故说非无色界者。 如此契经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此契经欲色界故说。 非无色界。 何以故。 此欲色界中有色。 是故此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无色中无色。 是故彼名缘识识缘名。 以是故此契经欲色界故说。 非无色界。 色无色界故说非欲界者。 如禅经所说经意生经。 此契经色无色界故说非欲界。 三界故说者。 如所说。 欲界色界无色界。 此契经三界故说。 离三界故说者。 如所说。 比丘。 我当说涅槃及涅槃道。 此契经离三界故说。 如所说。 寿煖识。 此三法常合终不相离。 此三法不可得别施设者。 此契经亦欲色界故说。 非无色界。 何以故。 此欲色界中有色。 是故此三法常合终不相离。 此三法不可得别施设。 无色中无色。 是故彼寿识此二法常合终不相离。 此二法不可得别施设。 是谓此契经意之所通。 如汝所说。 此契经三法常合终不相离。 不可得别施设者。 此三法亦可得别施设。 界故入故阴故。 界别施设者。 寿者法界所摄。 煖者色界所摄。 识者七意界所摄。 入别施设者。 寿者法入所摄。 煖者触入所摄。 识者意入所摄。 阴别施设者。 寿者行阴所摄。 煖者色阴所摄。 识者识阴所摄。 如是此三法不能常合。 亦可别施设。 界故入故阴故。 莫作是说。 此契经三法常合终不相离。 此三法不可别施设。 如所说。 若作是说。 我离色离痛想行。 独施设识。 若来若往若生若终。 此不应作是说者。 此契经亦欲色界施设说。 何以故。 此欲色界中有色。 是故此识四识住故施设。 无色界中无色。 是故彼识三识住故施设。 谓作是说。 我除四识住独施设识。 此终不能施设。 谓除一识住识。 三识住故施设。 彼能施设。 如所说若无色中无色者。 谓从欲色界终生无色界。 彼或八万劫色永断。 若从彼终生欲界色界。 八万劫色永断还复生。 若八万劫色永断还复生者。 应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界。 一切有为行永断后亦当还生。 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界。 一切有为行永断后亦当还生者。 应无解无脱无离无出要。 莫言有咎。 是故无色中有色者。 答曰。 此不应通。 此非契经非律非阿毗昙。 不可以世间譬喻坏贤圣法。 世间喻异。 贤圣法亦异此若通者当有何意。 答曰。 或因色无色生色无色。 或因色无色生无色。 或因无色生无色。 或因无色生色无色。 因色无色生色无色者。 若从欲色界终还生欲色界。 因色无色生无色者。 若从欲色界终生无色界。 因无色生无色者。 若从无色界终生无色界。 因无色生色无色者。 若从无色界终生欲色界。 或有色相续至竟断或须臾断。 谓色相续至竟断者。 彼不复还生。 谓色相续须臾断者。 彼还复生。 彼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界。 一切有为行永断。 是故不复生。 问曰。 彼鞞婆阇婆提。 云何通此育多婆提所说契经证。 答曰。 彼言。 如佛契经说。 彼息解脱度色至无色。 如是像正受身作证成就游。 此契经佛度麁色故说。 无色中有色。 但微细四大布散空界。 说曰。 此不论。 何以故。 说色极微者。 犹麁于四阴。 然彼说四阴不说色阴。 以此不知无色中无色。 问曰。 如所说离欲至色。 离色至无色。 此云何通。 答曰。 如彼色离欲界。 于色中故有色。 如是无色离色。 于无色中亦应有色。 说曰。 此者不论。 何以故。 若彼色离此欲界色者可尔。 但彼色离此欲界中欲不离色。 色中无有欲。 如是彼无色离此色界中色。 以是故无色中无色。 余契经证者。 彼不能通。 唯彼无智果闇果痴果非精勤果。 谓欲令无色中有色。 但无色中无色。 是谓欲断他意现己意。 说如等法。 故作此论。 莫令断他意。 莫现己意。 但说如等法。 故作此论。 四无色者。 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 空处云何。 如婆须蜜经所说。 空处者空处正受及生。 谓善痛想行识是。 问曰。 何以故。 如禅或说正受及生。 或说生非正受。 无色者说一切正受及生。 答曰。 彼无色非种种。 非若干相。 非不相似。 是故一切说正受及生。 禅者种种若干相不相似。 是故或说正受及生。 或说生非正受。 或曰。 无色者非种种功德庄严。 是故一切说正受及生。 禅者种种功德庄严。 是故或说正受及生。 或说生非正受。 或曰。 无色者无多妙法。 是故一切说正受及生。 禅者多有妙法。 是故或说正受及生。 或说生非正受。 或曰。 无色者细不可见难可现。 是故一切说正受及生。 禅者麁可见可现。 是故或说正受及生。 或说生非正受。 四无色定者。 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 空处云何。 于是比丘度一切色想。 灭有对想。 不念杂想。 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 彼度一切色想者。 色想者。 谓四禅大地布散色想现彼应灭以是故说度一切色想。 灭有对想者。 对想者。 五识身相应想是。 问曰。 如欲界除欲时灭五识身相应想。 或除初禅欲时灭。 何以故四禅除欲时说灭有对想。 答曰。 虽有五识身相应想。 或欲界除欲时灭。 或初禅除欲时灭。 但彼想处未灭。 谓四禅除欲已彼想处灭。 以想灭故说。 或曰。 灭依故说。 虽有五识身相应想。 或欲界除欲时灭。 或初禅除欲时灭。 但依未灭。 谓四禅除欲已所依便灭。 是故依灭故说。 更有说者。 有对相者恚相应想是。 问曰。 如恚相应想。 欲界除欲时永灭。 何以故四禅除欲时说。 答曰。 灭因故说。 谓因及缘生恚色因色缘。 是彼色四禅除欲时永灭。 是谓因及缘灭故说。 以是故灭有对想说。 不念杂想者。 四禅地布散想。 问曰。 彼何以故说不念。 答曰。 谓彼四禅布散想。 退空处正受。 世尊说不思念此想修空处正受道。 以是故说不念杂想。 无量空是空处成就游者。 问曰。 何以故说空处。 为性耶。 为缘耶。 若是性者应四阴性。 若是缘者应缘四谛。 作此论已。 答曰。 空处者非性亦非缘。 但方便故说空处。 如彼施设所说。 云何方便空处正受。 云何方便成空处正受。 此始初行时。 或住山顶上。 或住高阁上。 或住高台上。 谓此地极高处不念。 彼谓此地极下处。 彼念是空意解是空。 彼观是空分别是空。 是从空故成就此正受。 以成此定说名为空处。 或曰。 此法应尔。 谓彼地始无色彼名空处。 或曰。 离色故说空处。 彼行者于下地色缘色已。 除欲界欲乃至三禅。 彼于四禅上更无色可缘除四禅欲。 彼尔时生空想。 如人攀枝至枝上树极标。 彼上更无有枝而可攀缘。 尔时便起空想。 如是行者于下地色缘色。 除欲界欲乃至三禅。 四禅上更无色可缘。 除四禅欲。 彼时便起空想。 是离色故便说空处。 或曰。 谓从空处起相似想。 说者有一比丘。 得空处正受。 彼从定起手抆摸床。 同学。 问曰。 汝何所求。 答曰。 我自求我。 同学说曰。 汝在床上更何所求。 谓从定起相似想。 是说空处。 是故说无量空。 无量空处成就游者。 谓彼空处地善四阴到得成就。 是故说无量空处成就游。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成就游。 问曰。 何以故说识处。 为性耶。 为缘耶。 若性者应有四阴性。 若缘者应四谛缘。 作此论不。 答曰。 无量识处者。 亦非性亦非缘。 但方便故说无量识处。 如彼施设所说。 云何方便无量识处正受。 云何精勤成就无量识处正受。 是始初行时。 观净眼识想。 观净耳鼻舌身意识想。 观净大火聚焰。 观净灯光。 彼念是识意解是识。 彼观是识分别是识。 是从识故成就此正受。 以成此定说名无量识处。 或曰。 彼相似故从此起。 生悦乐悦乐识。 是故说无量识处。 无量识处成就游者。 谓此无量识处善四阴到得成就。 是故说无量识处成就游。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成就游。 问曰。 彼中无何等。 答曰。 有所有者。 无量行彼中无此。 是故说无所有处。 尊者婆须蜜说曰。 彼无我计我。 是故说无所有处。 问曰。 如一切地无我计我。 何以故无所有处说无我计我。 答曰。 一切地计我意无有。 如少缚欲穿。 如无所有处。 是故说无所有处无我计我。 重说曰。 彼中无有常计常及常住。 是故说无所有处。 重说曰。 彼中无着处无依处无归处。 是故说无所有处。 成就游者。 此中谓无所有处善四阴到得成就。 是故说成就游。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想非不想处成就游。 问曰。 何以故说非想非不想处。 答曰。 彼想不定非想亦不定。 想不定者。 如七想正受中想定。 此中不尔。 非想不定者。 如无想定灭尽定。 此中亦不尔。 问曰。 若不尔者此云何。 答曰。 彼处钝不利不捷疾不定断。 是故说非想非不想处。 成就游者。 此中谓非想非不想处善四阴到得成就。 是故说成就游。 问曰。 何以故彼一界。 或二倍寿。 或不也。 如空处二万劫寿。 识处四万劫寿。 何以故。 无所有处不说八万劫寿。 何以故。 非想非不想处说十六万劫寿。 答曰。 彼报因齐限。 谓彼因齐限。 报亦尔。 或曰。 空处有无量行。 或不无量行。 无量行者受万劫寿。 不无量行者亦受万劫寿。 是故彼受二万劫寿。 识处亦有无量行。 或不无量行。 无量行者受二万劫寿。 不无量行者亦受二万劫寿。 是故彼四万劫寿。 识处上无有无量行。 是故彼无量行寿分断。 以故尔。 或曰。 空处中有止有观。 止者受万劫寿。 观亦受万劫寿。 是故彼受二万劫寿。 识处亦有止亦有观。 止者受二万劫寿。 观者亦受二万劫寿。 是故彼受四万劫寿。 识处止观渐薄。 是故观分断。 以故尔。 或曰。 彼一切地性二万劫寿。 空处性二万劫寿。 识处性亦二万劫寿。 以度一地故更二万劫寿。 是故彼受四万劫寿。 无所有处性亦二万劫寿。 以度二地故更受四万劫寿。 是故彼受六万劫寿。 非想非不想处性亦二万劫寿。 以度三地故更受六万劫寿。 是故彼受八万劫寿。 以故尔。 是故彼一界或二倍。 或不。 说曰。 欲界及非想非不想无圣道。 问曰。 何以故欲界及非想非不想无圣道。 答曰。 非田非地非器故。 以故尔。 或曰。 此说二边。 一欲界边。 二非想非不想边。 彼圣道除二边故而处其中。 以故尔。 或曰。 此说一于有二根。 一欲界有根。 二非想非不想有根。 彼圣道除二有根而处其中。 以故尔。 或曰。 此欲界非定界。 非思惟地。 非除欲地。 非想非不想。 钝不利不捷疾不定断。 圣道者是定是思惟能除欲不钝极利捷疾。 以故尔。 或曰。 此欲界增调。 非想非不想处增止。 圣道者是止观。 以是故。 欲界及非想非不想处无圣道。 广说四无色处尽。 鞞婆沙八解脱处第三十六八解脱者。 色观色。 初解脱。 内无色想观外色。 二解脱。 净解脱身作证成就游。 三解脱。 复次比丘度一切色想。 灭有对想。 不念杂想。 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 四解脱。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量空处。 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 五解脱。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 无所有处成就游。 六解脱。 复次比丘一切度无所有处。 非想非不想成就游。 七解脱。 复次比丘度一切非想非不想处。 想灭正受身作证成就游。 八解脱。 问曰。 八解脱有何性。 答曰。 初三解脱不贪性。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不想处四阴性。 想灭解脱不相应行阴性。 界者。 初三解脱系在欲界亦系色界。 无量空处解脱。 无量识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或系在无色界。 或不系。 非想非不想想灭解脱系无色界。 地者。 初二解脱初禅地二禅地。 净解脱者根本四禅。 无量空处解脱即空处地。 无量识处解脱即无量识处地。 无所有处解脱即无所有处地。 非想非不想想灭解脱即非想非不想处地。 依者。 初三解脱依欲界。 无量空处解脱至非想非不想处解脱依三界。 想灭解脱者依欲色界。 行者。 初二解脱不净行。 净解脱是净行。 无量空处解脱。 无量识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或十六行。 或离十六行。 非想非不想处想灭解脱离行。 缘者。 初三解脱色阴缘。 空处解脱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脱缘四谛。 想灭解脱无有缘。 意止者。 初三解脱身意止。 空处解脱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脱三意止。 想灭解脱法意止。 智者。 初三解脱。 虽性非智与等智相应。 空处解脱乃至无所有处解脱。 或六智。 或非也。 非想非不想解脱一等智。 想灭解脱非智。 定者。 初三解脱性非定。 亦非定相应。 空处解脱乃至无所有处解脱或定或离。 非想非不想解脱想灭解脱非定。 痛者。 初二解脱与二根相应。 喜根护根。 净解脱至非想非不想解脱。 一护根相应。 想灭解脱不与痛相应。 问曰。 当言过去耶。 当言未来耶。 当言现在耶。 答曰。 当言过去。 当言未来。 当言现在。 问曰。 当言过去缘耶。 当言未来缘耶。 当言现在缘耶。 当言非世缘耶。 答曰。 七解脱。 当言过去缘当言未来缘。 当言现在缘。 当言非世缘。 想灭解脱。 当言非缘。 问曰。 当言己意缘耶。 当言他意缘耶。 当言非意缘耶。 答曰。 七解脱。 当言己意缘。 当言他意缘。 当言非意缘。 想灭解脱。 当言非缘。 问曰。 当言名缘耶。 当言义缘耶。 答曰。 七解脱。 当言名缘。 当言义缘。 想灭解脱。 当言非缘。 此是解脱性。 已种相所有自然。 说性已。 当说行。 何以故说解脱。 解脱有何义。 答曰。 不向门义是解脱义。 问曰。 若不向门义是解脱义者。 何等解脱。 于何事不向门耶。 答曰。 初二解脱于色欲不向门。 净解脱不净不向门。 空处解脱乃至非想非不想处解脱。 下地相续不向门。 想灭解脱二事不向门。 一心永灭。 二不向门。 心永灭者。 谓断一切心。 不向门者。 谓一切共缘相续不向。 问曰。 如所说。 内无色想观外色者。 若内无色想时即观外色耶。 为观外色非内无色想耶。 若内无色想时即观外色者。 何得不一时有二种心耶。 若一时有二种心者。 何得不破心耶。 若破心者。 何得不有无量心耶。 若观外色非内无色想者。 此契经云何通。 此中说内无色想观外色。 作此论已。 答曰。 观外色无有内无色想。 问曰。 若观外色无有内无色想者。 此契经云何通。 此中说内无色想观外色。 答曰。 此契经说。 善根及善根方便。 若说内无色想。 是彼善根。 方便观外色者。 此是根本善根。 或曰。 此中说前挍计分别。 彼行者前挍计分别已。 如我内无色想当观外色。 是故说内无色想观外色。 问曰。 彼不净想尽。 是欲界色入境界耶。 为非耶。 若彼不净想尽是欲界色入境界者。 此尊者阿那律契经。 云何通说者。 尊者阿那律游于山林中。 尔时四妙天女化作上妙色已。 到尊者阿那律所。 礼尊者阿那律足。 于一面住。 白尊者阿那律曰。 尊者阿那律。 我等四妙天女于四事善得自在。 云何四。 天色天衣天饰天乐。 尊者阿那律。 我等四妙天女若意所欲。 化天四事天五欲等共娱乐。 尊者阿那律便作是念。 我今宁可于四禅地。 不净想现在前已。 当观不净。 尔时尊者阿那律作是念已。 四禅地不净想即现在前。 便观四妙天女不净。 终不能于不净得解。 尔时尊者阿那律告四妙天女曰。 诸妹皆作青色。 问曰。 何以故。 尊者阿那律告彼诸妹。 皆作青色耶。 答曰。 尊者阿那律作是念。 此色极好种种。 若尽同一色者。 或于不净得解。 尔时四妙天女闻尊者阿那律教已尽化青色。 于尊者阿那律前歌舞戏笑。 尊者阿那律于不净犹故不解。 尊者阿那律复告曰。 诸妹尽作黄色尽作赤色。 问曰。 何以故。 尊者阿那律告四妙天女。 诸妹皆作黄色尽作赤色。 答曰。 尊者阿那律作是念。 观缘行时或从不净得解。 尔时四妙天女闻尊者阿那律教已。 尽化黄色尽化赤色。 于尊者阿那律前歌舞戏笑。 尊者阿那律于不净犹故不解。 尊者阿那律复告诸妹。 尽作白色。 问曰。 何以故。 尊者阿那律告四妙天女。 诸妹尽作白色。 答曰。 尊者阿那律作是念。 此白色观不净时极随顺。 若作白色者。 或于不净得解。 尔时四妙天女闻尊者阿那律教已。 尽化作白色。 于尊者阿那律前歌舞戏笑。 尊者阿那律于不净犹故不解。 尊者阿那律作是念。 此色甚为极妙。 作是念已即闭塞诸根。 若彼不净想尽。 是欲界色入境界者。 此契经云何解。 答曰。 尊者阿那律虽于不净想不得解。 但利根者于不净能得解。 如佛辟支佛声闻得度无极。 问曰。 能于佛身解不净耶。 为不耶。 答曰。 佛身者极妙极好。 诸得不净想者。 尽来于佛身观不净。 终不能于佛足指观不净。 况复极妙面得不净耶。 唯佛观佛能解不净。 更有说者。 不净想者有二种。 一观别相。 二观总相。 观别相者。 终不能于佛身解不净。 观总相者。 或能于佛身解不净。 复有二种不净想。 一坏色。 二缘行坏色。 不净想者。 终不能于佛身解不净。 缘行不净想者。 或能于佛身解不净。 问曰。 净解脱为色观色耶。 为内无色想观外色耶。 若色观色者。 彼初解脱及第三解脱何差别。 若内无色想观外色者。 彼二解脱及第三解脱何差别。 作此论已。 答曰。 净解脱者。 内无色想观外色。 问曰。 若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者。 二解脱及三解脱何差别。 答曰。 名即是差别。 此二此三地亦有差别。 二解脱者初禅二禅地。 净解脱者根本四禅地。 除病亦有差别。 二解脱者除色欲。 净解脱者除不净。 或曰。 二解脱者缘观不净不起结。 净解脱者缘观净亦不起结。 缘观不净不起结者。 此非奇。 缘净观不起结者。 此乃为奇二解脱及三解脱是谓差别。 问曰。 此说净解脱极妙缘亦极妙。 何以故说净解脱极妙缘亦极妙耶。 答曰。 谓此非是常人所能得。 唯净洁自憙。 从妙天来者彼能得如所说。 有异比丘。 来至世尊所。 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 世尊。 为说妙法。 劝进等劝进。 以无量方便等劝进已默然住。 于是比丘闻世尊所说法内怀欢喜。 从坐起整衣服露右肩。 叉手向世尊。 白世尊曰。 唯世尊。 愿赐处所。 彼时尊者阿难在世尊后。 手执拂拂世尊。 彼时世尊还顾告阿难曰。 为客比丘併一房令得止宿。 唯然世尊。 彼时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已。 为客比丘併一房与客比丘。 客比丘白尊者阿难曰。 尊者阿难。 为我故极扫洒此房。 除诸秽恶悬缯幡盖。 烧众名香散种种花。 设广大床褥极令柔软。 于是尊者阿难闻已。 到世尊所白世尊曰。 唯世尊。 向冥来客比丘如是告勅尊者阿难。 为我故极扫洒此房。 除诸秽恶悬缯幡盖。 烧众名香散种种华。 设广大床褥极令柔软。 世尊曰。 阿难。 速为彼客比丘如所言。 尊者阿难波斯匿王常请供养。 于是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已。 至波斯匿王宫。 取种种具便扫洒彼房。 除诸秽恶悬缯幡盖。 烧众名香散种种花。 设广大床褥极令柔软。 尊者阿难一切具施设已还所止。 于是彼客比丘于房中即其夜发净解脱。 三明作证得六神通。 于八解脱顺逆已晨朝神足[夌*欠]虚而去。 于是尊者阿难明朝至彼房看。 见空房不见客比丘。 于是尊者阿难到世尊所已。 白世尊曰。 唯世尊。 昨冥来客比丘如是告勅已。 而彼客比丘空房而去。 世尊告曰。 阿难。 勿误彼客比丘。 何以故。 阿难。 彼客比丘者于房中即其夜发净解脱。 三明作证得六神通。 于八解脱顺逆已。 晨朝神足[夌*欠]虚而去。 阿难。 彼客比丘净洁自憙。 从妙天中来。 阿难。 若不具种种供给者。 彼比丘终不能发尔所功德。 是故以此可知。 非是常人。 所能得。 唯洁自憙从妙天中来者可得。 是故说净解脱极妙缘亦极妙。 问曰。 如此二正受。 无想正受想灭正受。 二俱无心。 何以故想灭正受立解脱。 无想正受不立耶。 答曰。 谓勇勐勤行多作方便彼立解脱。 谓不勇勐不勤行不多作方便。 彼不立解脱。 或曰。 谓未曾行未曾得未曾转彼立解脱。 谓曾行曾得曾转彼不立解脱。 或曰。 谓不共彼立解脱。 谓共彼不立解脱。 或曰。 谓此法可得非外彼立解脱。 谓此法及外可得彼不立解脱。 问曰。 云何知无想正受此法可得。 答曰。 有证。 如所说。 得无想正受。 彼从中起止息所往来。 持衣钵具。 言语柔和饮食庠徐。 有长老比丘。 得妙智观。 观已作是念。 彼比丘极妙具足威仪礼节。 我宁可观之。 得何功德。 彼观知乃是凡夫人。 唯得无想正受。 知已从三昧起。 呼彼比丘告曰。 子此非是妙。 汝离佛法中极妙善根。 而与异学同行。 何用是为。 速当舍之。 于是彼比丘求极多方便。 欲舍本心终不能离。 说者彼比丘乃至退服还家。 卒不能离本心。 彼命终已生无想天。 是故以此可知无想正受此法中亦得。 或曰。 谓圣人可得。 非凡夫人。 彼立解脱。 谓一向凡夫人可得非圣人。 彼不立解脱。 或曰。 此前已说。 二事故名为解脱。 一者共缘相续不向门。 二者尽断心。 彼无想正受不能一切共缘相续不向门。 亦不能尽断心。 是故想灭正受立解脱。 无想正受不立解脱。 问曰。 何以故无色具足立解脱。 禅者不具足立解脱耶。 答曰。 此禅麁可见。 是故不具立解脱。 无色极微细不可见。 是故具立解脱。 或曰。 禅者种种非一相不相似是故不具立解脱。 无色者非种种非不一相非不相似。 是故具立解脱。 或曰。 禅多有功德多有妙法。 是故不具立解脱。 无色者无多功德无多妙法。 是故具立解脱。 或曰。 禅者种种善根庄严。 是故不具立解脱。 无色者无种种善根庄严。 是故具立解脱。 或曰。 禅解脱一向有漏。 是故不具立解脱。 无色解脱者有漏无漏。 是故具立解脱。 问曰。 何以故禅解脱一向有漏。 无色解脱有漏无漏耶。 答曰。 禅解脱者得解思惟。 无色解脱者真实思惟。 以是故禅解脱一向有漏。 无色解脱有漏无漏。 问曰。 何以故八解脱说净解脱想灭解脱身作证。 不说余。 答曰。 余亦说。 如彼大因经所说。 阿难。 如比丘于八解脱顺逆身作证成就游。 以此可知余亦说身作证。 问曰。 此一契经说八解脱身作证。 余契经何以唯说此二解脱身作证。 答曰。 此二解脱勇勐勤行多作方便。 以是故说二解脱身作证。 或曰。 谓此二解脱说界边。 净解脱者说色界边。 想灭解脱者说无色界边。 以故尔。 或曰。 谓此二解脱说地边。 净解脱者说四禅地边。 想灭解脱者说非想非不想地边。 或曰。 净解脱者缘观净不起结。 世尊说身当作证。 想灭解脱者非心法。 身所生非心所生。 身力可得。 非心力可得。 世尊说身当作证。 或曰。 世尊说大因经。 八解脱身作证成就游者。 彼一切游二解脱故。 以是故世尊说。 净解脱想灭解脱身作证。 说曰。 此佛契经说八解脱为方。 问曰。 何以故世尊说八解脱为方。 答曰。 为教化故。 有受化者应闻方名得解。 是故世尊为教化故。 说八解脱为方。 如余契经。 为教化故说谛为方。 如是世尊为教化故。 说八解脱为方。 或曰。 此契经有因有缘。 如所说。 王波斯匿告捕象者。 汝捕象人。 速捕野象已白我令知。 于是捕象者受王教已。 至空野处捕象。 得已还白王曰。 唯尊当知已捕得象。 随王处分。 于是王告善御象。 汝御象人速调御此野象。 调已还来白我。 彼善御象者受王教已。 将野象而调御之。 极调已还白王曰。 唯尊所勅调象。 今已极调。 于是王欲试此象。 令御象者御已。 王乘所出。 出城已而彼象遥见大牝象群。 见已奔走驰向。 彼善御象者极以力御而不能制。 彼象被鈎斲而无所觉。 于是王告善御者。 汝速回此象无令断我命根。 御者对曰。 天王。 极以力制而不可禁。 王及御象者殆至于死。 彼宿缘会象趣树间。 于是善御象者手攀枝授与王。 于是王及善御者攀枝而下。 象奔走趋群。 王告御象者曰。 汝云何令顶生王乘此不调之象。 御者叉手对曰。 天王。 当赐威颜。 此象极已调。 王告曰。 云何知极调。 御者对曰天王。 彼象已习人间之食。 彼食空野中食不能存命。 彼欲止自还。 还已当令王见所以为调。 于是野象欲止还至王城。 彼御象者将象至王所。 告象曰。 我当令汝有所作。 勿得动转。 若不忍者。 我当令汝如本所更。 彼象有智即然可之。 宁令我死愿不见本所更事。 彼御者以大铁钳。 钳大热铁团着其顶上。 烧象顶如烧桦皮。 彼象不敢动转。 于是御象者白王曰。 天王。 当观象调如此。 王告御者曰。 前者是谁之过。 御者对曰。 天王。 是心之过。 王告曰。 何以故不调御心。 御者对曰。 唯能御形不能调心。 王告曰。 谁有能调心者。 于是御者右膝跪地。 叉手面向祇桓精舍白王曰。 天王。 彼佛世尊止此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彼能调心。 于是王有心于世尊。 欲见世尊。 于是王及御者还乘本象。 便往祇树给孤独园。 彼时世尊为无量百千众眷属围绕说微妙法。 于是王下象已。 步至世尊所。 世尊方便说喻。 非一切声闻辟支佛。 彼王渐欲近。 世尊见已告诸比丘。 象师御象走趣一方。 或东西南北及诸方。 御马师调御马走趣一方。 或东西南北及诸方。 调牛师调御牛走趣一方。 或东西南北及诸方。 无上士御人师。 调御人趣一切方。 一切方者色观色是初方。 乃至想灭解脱身作证成就游为八方。 以是故佛契经以解脱说为方。 问曰。 解脱云何如方。 答曰。 同八事故名为方。 解脱者八。 方亦八。 问曰。 如方有十解脱有八。 云何同八事故名为方。 答曰。 如彼御象者能御八方。 终不能令至上下。 是故同八事故名为方。 或曰。 如象因方而趣。 如是受化者。 缘故解脱现在前。 尊者瞿沙说曰。 解脱及方者。 三事同。 三事差降。 三事同者。 如象不趣向方不可调御。 世尊亦尔。 不因化者不能令解脱现在前。 如象调御至一方不趣余方。 如是世尊为受化者。 令一解脱现在前。 非余解脱。 如象调御趣一方远离余方。 如是世尊为受化者。 令一解脱现在前。 远离余解脱。 此三事同。 三差降者。 象者不至方不可调御。 世尊住一方已。 为受化者极令彼远。 能令解脱现在前。 象者御趣一方不趣余方。 世尊为八受化者。 能令一时八解脱现在前。 象者御趣一方远离余方。 世尊为受化者。 能令一解脱现在前。 余解脱近为习学故。 是谓三差降。 广说八解脱处尽。 鞞婆沙八除入处第三十七八除入者。 云何为八。 此比丘内有色想观外色少。 若好若丑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初除入。 复次比丘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 若好若丑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二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少。 若好若丑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三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 若好若丑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此四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青青色青见青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如青莲花。 青青色青见青光。 如成就波罗[木*奈]衣。 极擣熟令悦泽。 青青色青见青光。 如是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青青色青见青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五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黄黄色黄见黄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如迦罗尼。 黄黄色黄见黄光。 如成就波罗[木*奈]衣。 极擣熟令悦泽。 黄黄色黄见黄光。 如是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黄黄色黄见黄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六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赤赤色赤见赤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如频头迦罗花。 赤赤色赤见赤光。 如成就波罗[木*奈]衣。 极擣熟令悦泽。 赤赤色赤见赤光。 如是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赤赤色赤见赤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七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白白色白见白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如明星白白色白见白光。 如成就波罗[木*奈]衣。 极擣熟令悦泽。 白白色白见白光。 如是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 白白色白见白光。 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 此八除入。 问曰。 八除入有何性。 答曰。 无贪善根性。 彼相应法共有法总五阴性。 界者。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地者。 初四除入初禅二禅地。 后四除入第四禅地。 何以故。 谓从初解脱二解脱。 或初四除入故从净解脱成后四除入故。 依者。 尽依欲界。 行者。 初四除入不净行。 后四除入净行。 缘者。 尽缘欲界欲界中色入缘。 意止者。 是身意止。 智者。 虽性非智。 但等智相应。 定者。 非定。 痛者。 初四除入喜根相应。 后四除入护根相应。 问曰。 当言过去耶。 当言未来耶。 当言现在耶。 答曰。 当言过去。 当言未来。 当言现在。 问曰。 当言过去缘耶。 当言未来缘耶。 当言现在缘耶。 答曰。 当言过去缘。 当言未来缘。 当言现在缘。 问曰。 当言名缘耶。 当言义缘耶。 答曰。 当言名缘。 当言义缘。 问曰。 当言己意缘耶。 当言他意缘耶。 答曰。 当言己意缘。 当言他意缘。 此是除入性。 已种相身所有自然。 说性已。 当说行。 何以故说除入。 除入有何义。 答曰。 缘坏故名为除入。 如所说。 能坏处所者。 是故世尊说除入。 是谓缘坏故名为除入。 八除入者。 云何为八。 此比丘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者。 少自在故。 少缘故。 名为少好者。 谓色青黄赤白悦泽名为好。 丑者。 谓色青黄赤白不悦泽名为丑。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者。 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大家已有奴责数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说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者。 如是修彼想也。 是故说作如是想。 此初除入。 初者次第数便有初。 次顺数便有初。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初故曰初。 除入者何所除入。 当正受时坏色故曰除入。 复次比丘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者。 自在无量故。 缘无量故。 名为无量。 好者。 谓色青黄赤白悦泽名为好。 丑者。 谓色青黄赤白不悦泽名为丑。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者。 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名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大家已有奴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说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如是作想者。 如是修彼想也。 是故说作如是想。 此二除入。 二者。 次第数便有二。 次顺数便有二。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二。 故曰二。 除入者。 何所除入。 当正受时坏色故曰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者。 自在少故。 缘少故。 名为少好者。 谓色青黄赤白悦泽名为好。 丑者。 谓色青黄赤白不悦泽名为丑。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者。 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便名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大家已有奴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说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者。 如是修彼想也。 是故说作如是想。 此三除入。 三者。 次第数便有三。 次顺数便有三。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三。 故曰三。 除入者何所除入。 当正受时坏色故曰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者。 自在无量故。 缘无量故。 名为无量。 好者。 谓色青黄赤白悦泽名为好。 丑者。 谓色青黄赤白不悦泽名为丑。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者。 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大家已有奴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说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者。 如是修彼想也。 是故说作如是想。 此四除入。 四者。 次第数便有四。 次顺数便有四。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四。 故曰四。 除入者何所除入。 当正受时坏色故曰除入。 复次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青者。 现青想现青种现青聚。 是故说青。 色者。 如此色青如是彼色形亦青。 是故说青色。 青见者。 眼行眼境界眼光。 是故说青见青光者。 青光青明青焰。 是故说青光。 无量者。 无量无边不可计。 是故说无量。 无量净者。 如彼色无量。 如是彼色中净亦无量。 是故说无量净。 意爱者。 彼色爱喜好喜念。 是故说意爱。 意乐者。 意乐着自娱。 是故说乐。 无厌者。 乐欲忍。 是故说无厌。 如青莲花青青色青见青光。 如成就波罗捺衣。 极擣熟令悦泽。 青青色青见青光。 如是比丘内无色想观外色青。 青色青见青光。 如是无量无量净。 意爱意乐无厌。 彼色坏已知坏已见者。 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大家已有奴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离欲断欲度欲。 便坏已知坏已见。 呵责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说彼色坏已知坏已见。 作如是想者。 如是修彼想也。 是故说作如是想。 此五除入。 五者。 次第数便有五。 次顺数便有五。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五。 故曰五。 除入者何所除入。 当正受时坏色。 故曰除入。 如青除入。 黄赤白除入亦如是。 问曰。 何以故无色不立除入。 答曰。 佛世尊于法真谛。 余真无能过。 彼尽知诸法相尽知行。 谓有除入相彼立除入。 谓无除入相彼不立除入。 或曰。 除入者能坏色。 以故名为除入。 无色中无色可坏。 以故彼不立除入。 广说八除入处尽。 鞞婆沙十一切入处第三十八十一切入者。 云何为十。 此比丘地一切入。 一思惟上下诸方无二无量。 水一切入。 火一切入。 风一切入。 青一切入。 黄一切入。 赤一切入。 白一切入。 无量空处一切入。 无量识处一切入。 十思惟上下诸方无二无量。 问曰。 十一切入有何性。 答曰。 初八无贪善根性。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四阴性。 界者。 初八色界系。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者。 无色界系。 地者。 初八一切入根本第四禅。 何以故。 从净解脱成八一切入故。 无量空处一切入即无量空处地。 无量识一切入即无量识处地。 依者。 一切依欲界。 行者。 八一切入净行。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不施设行。 缘者。 初八一切入欲界缘。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无色界缘。 意止者。 初八一切入身意止。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三意止。 智者。 初八一切入虽性非智。 但等智相应。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是等智。 定者。 非定。 痛者。 一切护根相应。 问曰。 当言过去耶。 当言未来耶。 当言现在耶答曰。 当言过去。 当言未来。 当言现在。 问曰。 当言过去缘耶。 当言未来缘耶。 当言现在缘耶。 答曰。 当言过去缘。 当言未来缘。 当言现在缘。 问曰。 当言名缘耶。 当言义缘耶。 答曰。 当言名缘。 当言义缘。 问曰。 当言己缘耶。 当言他缘耶。 答曰。 当言己缘。 当言他缘。 此是十一切入性。 己种相身所有自然。 说性已。 当说行。 何以故说一切入。 一切入有何义。 答曰。 普缘故名一切入。 十一切入者。 此比丘地一切入者。 普缘故一思惟。 一者。 次第数便有一。 顺次数便有一。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一。 上下者。 上即上方。 下即下方。 诸方者。 四方及四维也。 无二者。 不俱不散。 无量者。 无量无限不可计。 水一切入。 火一切入。 风一切入。 青一切入。 黄一切入。 赤一切入。 白一切入。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 无量一切入者。 普缘故。 十思性者。 次第数便有十。 顺次数便有十。 复次次第正受便有十。 上下者。 上即上方。 下即下方。 诸方者。 四方及四维。 无二者。 不俱不散。 无量者。 无量不可限不可计。 问曰。 无所有处非想非不想处。 何以故不立一切入。 答曰。 佛世尊于法真谛。 余真无能过上。 彼尽知诸法相尽知行。 谓有一切入相立一切入。 谓无一切入相不立一切入。 或曰。 无量行故无量空处无量识处立一切入。 无所有处非想非不想处无无量行。 是故不立一切入。 问曰。 此中说上下及诸方。 八一切入应尔。 上下及诸方无量空处无量识处一切入。 无地不可见。 何以故说上下及诸方。 答曰。 彼虽无上下。 正受故可得上下。 谓彼行正受者。 或上或下或中。 是故说上下。 如契经说诸贤行地。 一切正受者作是念。 谓地即是我。 谓我即是地。 我与地一无二。 问曰。 此云何如是行地一切正受者。 谓地计是我。 答曰。 行正受者曾行正受故说。 如本曾作沙门故以沙门为名。 曾阿练阿练为名。 曾戒律戒律为名。 曾法师法师为名。 如是行正受者。 曾行正受故说。 问曰。 三禅何以故不立解脱除入一切入。 答曰。 三禅乐一切生死中最妙。 行者着彼乐不求此善根以故尔。 问曰。 若尔者何以故三禅中有神通变化。 答曰。 如是彼中或有善根或无。 莫令彼地善根空。 或曰。 此神通变化能长养乐。 非是损解脱除入一切入。 于乐是损非是长养。 以是故三禅不立解脱除入一切入。 问曰。 解脱除入一切入何差别。 答曰。 解脱者令不向门。 除入者坏于缘。 一切入者普缘解脱除入一切入。 是谓差别。 广说十一切入处尽。 鞞婆沙论卷第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4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