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鞞婆沙论卷第十四 内容: 鞞婆沙论卷第十四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揵度人品非次)中阴者。 何以故作此论。 答曰。 断他意故作此论。 或有欲令有中阴。 或有欲令无中阴。 鞞婆阇婆提欲令无中阴。 育多婆提欲令有中阴。 问曰。 鞞婆阇婆提何意欲令无中阴。 答曰。 彼从佛契经欲令无有中阴。 五无间罪作已。 增长无间必生地狱中。 若以无间生地狱者。 是故无中阴。 余契经说偈曰。 梵志命根尽未至阎王所中无顿止处必往不可除若中无顿止处者。 是故无有中阴。 复更说世俗喻事。 如光如影无有中间。 如是若终若生无有中间。 以此契经证故。 鞞婆阇婆提说无有中阴。 问曰。 育多婆提何意欲令有中阴。 答曰。 从契经起。 欲令有中阴。 彼言。 世尊契经说。 三事合故入母胎中。 父母共会。 母或时满。 有所堪任香阴已至。 若香阴至者。 是故有中阴。 余契经说五阿那含。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至阿迦腻吒。 若说中般涅槃者。 是故有中阴。 余契经婆蹉梵志至世尊所问曰。 瞿昙。 若是时舍此身已未至余处。 众生乘意行。 瞿昙。 当尔时此众生依受何住。 沙门瞿昙。 为彼众生说依受何住。 世尊说曰。 婆蹉。 若是时舍此身已未生余处。 众生乘意行。 婆蹉。 当尔时彼众生依受爱住。 我说彼依受爱住。 若说众生舍此身已未生余处。 众生乘意行者。 是故有中阴。 复更说诘责事。 若言无中阴者。 谓从阎浮提终生郁单越者。 彼于此中断彼间未有而有。 若尔者应无有法而有。 莫言有咎。 是故有中阴。 如是一说如是二但说有中阴好。 问曰。 若有中阴者。 此育多婆提云何通。 彼鞞婆阇婆提所说契经证。 答曰。 此契经证有意可通。 问曰。 有何意云何通。 答曰。 谓佛说契经五无间罪作已。 增长无间必生地狱中者。 佛于此契经除余趣除余行。 除余趣者。 谓五无间罪作已增长。 必生地狱中不生余趣。 除余行者。 谓五无间罪要受生报。 不受现报不受后报。 是谓此契经意之所通。 如汝所说。 此契经五无间罪作已。 增长无间必生地狱中者。 有此要当具五无间罪作已增长必生地狱耶。 颇有四三二一生地狱耶。 或有。 除五更余罪生地狱耶。 颇有时时五无间罪作已增长即生地狱耶。 为或住世百岁耶。 此契经或有意或无意。 但不说无有中阴。 问曰。 若尔者如此偈云何通。 梵志命根尽未至阎王所中无止顿处必往不可除答曰。 佛于此偈除余趣除余行。 除余趣者。 谓此梵志作恶行增长已。 必生地狱不生余趣。 除余行者。 谓此梵志作恶行增长已。 必受生报非现法报后报。 问曰。 此世间喻云何通。 如光如影无有中间。 如是若终若生无有中间。 答曰。 此不应通。 此非契经非律非阿毗昙。 不可以世间喻坏贤圣法。 世间喻异。 贤圣法异。 复次应坏。 若坏喻以亦应坏义。 光及影非命根无意非众生数。 若终若生有命根有意是众生数。 设通此喻当有何意。 答曰。 此喻乃说有中阴非说无中阴。 如光如影无有中间。 如是死阴中阴无有中间。 中阴生阴亦无中间。 如是此喻乃说有中阴。 非说无中阴。 问曰。 此鞞婆阇婆提云何通。 彼育多婆提所说契经证。 答曰。 彼说者如所说。 三事合故入母胎中父母共合会母。 或时满有所堪任香阴已至者。 此不应说香阴已至。 何以故不应说。 此为弹琴耶而言香阴以至。 问曰。 若不应说者此云何。 答曰。 当言名阴行。 何以故。 彼因阴行。 是故说当言名阴行。 说者此不论。 何以故。 若说香阴若说阴行。 故不能除中阴。 问曰。 此云何通五阿那含。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至阿迦腻吒。 答曰。 彼说者有天名中。 彼生中天命未尽而终。 说者此不论。 何以故佛契经不说名中天。 佛契经说。 从四天王至非想非不想天不闻有中天。 复次此契经说。 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 欲令有天命。 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耶。 复次如汝说。 命未尽而终名中般涅槃者。 除菩萨及郁单越人。 余一切众生命未尽而终。 欲令一切众生中般涅槃耶。 问曰。 云何通。 婆蹉梵志至世尊所问曰。 瞿昙。 若是时舍此身已未生余处。 众生乘意行。 瞿昙。 当尔时此众生依受何住。 沙门瞿昙。 为彼众生说依受何住。 世尊说曰。 婆蹉。 若是时舍此身已未生余处。 众生乘意行。 婆蹉。 当尔时彼众生依受爱住。 我说彼依受爱住。 此云何通。 答曰。 彼说者。 此中说无色界天乘意行。 彼梵志有朋友。 极敬念而命终。 以天眼观欲界而不见。 观色界亦不见。 如不见已彼便作念。 为断灭耶。 为云何。 彼闻有沙门瞿昙一切智一切见。 我当往至彼问其本末。 尔时梵志至世尊所。 到已白世尊曰。 瞿昙。 为是时舍此身以未生余处众生乘意行。 瞿昙。 当尔时此众生依受何住。 沙门瞿昙。 为彼众生说依受何住。 世尊说曰。 婆蹉。 若尔时舍此身已未生余处众生乘意行。 婆蹉。 当尔时彼众生依受爱住。 我说依受爱住。 以此知说无色界天乘意行。 问曰。 佛契经多说乘意行。 或化或中阴或色无色天或始人或地狱。 此中云何知无色天乘意行。 彼亦问。 此云何知中阴乘意行。 答曰。 即此契经知此中说舍此身已未生余处。 以是故此契经说中阴乘意行。 问曰。 若无中阴者。 谓阎浮提命终已生郁单越。 彼于此断于彼无有而有。 若无有而有者。 是则无有法而有。 答曰。 彼说者彼终不舍死时阴。 要当受生时阴。 得生时阴已。 然彼舍死时阴。 如虫名蚇蠖。 终不舍后足要当安前足。 安前足已然后举后足。 如是彼终不舍死时阴。 要前受生阴。 受生名然后舍死时阴。 问曰。 如汝说。 谓人间命终生地狱中。 彼不应舍人间阴得地狱阴。 若不舍人间阴得地狱阴者。 彼应即人为地狱。 若即人为地狱者。 是则极坏。 如世尊说五趣。 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与相违。 但彼无智果闇果愚痴果不勤果。 谓言无中阴。 但有中阴真实有种相。 是谓断他意现己意。 说如等法故作此论莫令断他意。 亦莫现己意。 但说如等法故作此论。 问曰。 若有中阴者形为大小。 答曰。 如四五月小儿。 是中阴形大小。 问曰。 若形如此者不应有颠倒想。 于母所有淫心。 于父所有害心。 于父所有淫心。 于母所有害心。 答曰。 虽此形小但彼捷疾诸根利。 如人画壁作老人形像形小而老。 如是彼中阴形虽小。 但彼捷疾诸根利。 问曰。 菩萨中阴形为大小。 答曰。 如本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 紫磨金色圆光一寻。 梵音声妙声伽毗陵伽鸟视之无厌。 以是故住中阴时。 百亿天下妙光普遍。 谓日月最妙多力犹不能遍照。 彼以妙光普遍。 见妙光已众生各各相知。 异众生生异众生生。 问曰。 若如此菩萨生中阴者。 尊者法实偈云何通。 菩萨妙清净乘大白龙象从兜术天下降神入母胎问曰。 此偈不必通。 何以故。 非契经非律非阿毗昙。 但作颂者。 欲令句义合故。 若必通此偈者当何意。 答曰。 此现方俗吉故。 菩萨母梦中见顺。 彼相书所记故。 但菩萨从九十一劫除畜生。 彼岂乘畜生入母胎耶。 问曰。 趣中阴为云何。 答曰。 谓生地狱者足在上头向下。 如佛所说偈。 诸堕地狱者足上头向下恶意于仙人戒德及苦行谓生天上者。 头上足在下。 如箭射虚空。 谓生诸方者倾身而去。 如鸟飞虚空如神足飞。 问曰。 中阴形为云何。 答曰。 地狱者如地狱形。 如是乃至天为天形。 问曰。 中阴者自相见耶。 答曰。 相见。 问曰。 若相见者何者见耶。 答曰。 地狱者还见地狱。 如是乃至天还见天。 更有说者。 天中阴见五趣中阴。 人见四饿鬼见三畜生见二地狱见一。 如是说者地狱见地狱。 如是至天。 问曰。 此所生眼见中阴耶。 答曰。 不也。 问曰。 云何知。 答曰有。 契经佛契经说。 谓若男若女犯戒与恶法俱。 彼身坏时未至恶趣。 意所乘行如黑羊毛。 光如夜闇冥。 谓极净天眼彼能见。 谓若男若女持戒行与善法俱。 彼身坏时未生善趣。 意所乘行如白净衣。 光如夜月盛明。 谓极净天眼彼能见。 以此契经可知。 谓天眼不极净彼不能见。 况所生眼当能见耶。 问曰。 住中为几时。 答曰。 生天及地狱者。 速生饿鬼畜生。 人如合会时不久终已便生。 问曰。 或有众生合会便生者可尔。 谓不合会母或在天竺。 父或至震旦。 而彼命终当云何生。 答曰。 当观彼众生缘转不转。 若彼于母缘不转于父缘转。 彼时母极守贞正。 要趣至他人所令彼得生。 若于父缘不转于母缘转。 彼时父极守贞正。 要当趣他女人所令彼得生。 问曰。 若二俱缘不转二俱不合此终当云何生。 答曰。 彼众生缘行故。 父所营事未讫市肆未成便有还心。 彼寻路行时不为刀兵火毒所中。 亦不因他终要还己。 俱缘合会彼便得生。 问曰。 谓众生常行欲者此可尔。 谓众生时节行欲者。 如马春时行欲。 犎牛夏时行欲。 狗秋时行欲。 豹冬时行欲。 彼众生命终时云何生。 答曰。 彼众生缘故。 非时所行欲彼便得生。 或曰。 彼生相似处此名。 牛亦名犎牛。 犎牛者时节行欲。 牛者常行欲。 谓应生犎牛者便生牛中。 名为狗亦名为狐。 狐者常行欲。 狗者时节行欲。 谓应生狗中者便生狐中。 名为熊亦名为罴。 罴者常行欲。 熊者时节行欲。 应生熊者便生罴中。 尊者婆须蜜说曰。 中阴者当言七日住。 当言过耶。 答曰。 中阴住当言七日。 何以故。 身羸故住七日不过七日。 问曰。 谓满七日父母不合会者。 彼时为断耶。 答曰。 不断但还生中阴。 重说曰。 中阴者当言七七日。 尊者昙摩多罗说曰。 中阴者父母不合会亦可久时住。 问曰。 中阴者有衣无衣耶。 答曰。 色界一切诸天有衣。 何以故。 如法身不裸形。 生身亦尔。 欲界中菩萨有衣。 及白净比丘尼有衣。 余一切众生无衣。 更有说者。 白净比丘尼有衣。 菩萨无衣。 问曰。 何以故。 白净比丘尼有衣菩萨无衣。 答曰。 白净比丘尼以衣布施圣众故。 问曰。 菩萨所施衣多。 非白净比丘尼所施衣毛数。 何以故。 白净比丘尼有衣菩萨无衣。 答曰。 白净比丘尼以衣施圣众作誓愿。 令我于中阴有衣。 以是故于中阴有衣。 即以此衣入母胎中。 以此衣出母胎。 谓白净比丘尼增长衣亦随身增长。 谓大己出家学道。 取所着衣割截作五衣。 成阿罗汉果。 舍有余涅槃界。 入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即以衣缠身而耶维之。 菩萨所作功德。 尽愿求无上正真道。 是故最后身于一切众生中成最妙果。 以是故。 白净比丘尼有衣菩萨无衣。 问曰。 中阴食为云何。 答曰。 诸仓厨中器所盛食而取食之。 问曰。 如雨下甚多。 如是众生堕阿鼻地狱。 中阴其数如此。 何况余趣中阴数耶。 若尽来食者。 此诸众生当何所食。 复次此食极重。 化身甚细。 云何食此而得消化。 答曰。 此者不论。 问曰。 若不尔者当云何。 答曰。 以香为食。 诸有德众生食花果香妙食香。 诸无德众生圊厕不净及污泥气以为食。 问曰。 中阴何处。 答曰。 欲界色界非无色界。 问曰。 何以故。 欲界色界非无色界。 答曰。 谓有色者便有中阴。 无色中无色是故无中阴。 问曰。 何以故。 有色便有中阴。 答曰。 如印印泥则有文现。 如是本有中有。 若有色者见已便知有如此中阴。 是故谓有色者便有中阴。 或曰。 谓有来往便有中阴。 无色界中无有来往。 是故无色中无有中阴。 问曰。 于此身终即生此身。 彼云何有来往。 答曰。 谓此众生或有识从足指灭者。 或从顶灭。 或从脐灭。 或从心灭。 谓从足指灭者。 当知生恶趣中。 谓从顶灭者。 当知必生天上。 谓从脐灭者。 当知必生诸方。 谓从心灭者。 当知必般涅槃。 谓此众生多爱着面。 谓识从足指灭者。 还来趣面是彼往来。 复次从足指灭即趣足指。 无色界中亦无有此。 以是故。 无色界无有中阴。 问曰。 中阴趣所摄趣耶。 若趣所摄者。 此施设云何通。 彼所问四生为摄五趣耶。 五趣为摄四生耶。 彼中答。 四生摄五趣。 非五趣摄四生。 问曰。 不摄何等。 答曰。 中阴也。 若离趣者。 此尊者昙摩难陀所说云何通。 彼所说中阴者随趣所摄。 如种子萌芽未成实名为稻。 如是地狱中阴。 虽未至地狱名为地狱。 如是至天作此论已。 答曰。 中阴趣所摄。 问曰。 若中阴趣所摄者。 尊者昙摩难陀所说为善通。 如施设所问。 四生摄五趣耶。 为五趣摄四生耶。 彼中答。 四生摄五趣非五趣摄四生。 问曰。 不摄何等。 答曰。 中阴也。 此云何通。 答曰。 此所说应当尔。 四生摄五趣耶。 五趣摄四生耶。 答曰。 随种相摄此应当尔。 更有说者。 中阴离趣。 问曰。 若中阴离趣者。 施设所说善通。 如尊者昙摩难提所说。 中阴随趣所摄。 如稻子萌芽未成实名为稻。 如是地狱中阴虽未至地狱名为地狱。 如是至天。 答曰。 彼尊者说不向余趣不说摄。 谓彼地狱中阴彼不趣余趣。 要当生地狱。 如是至天。 是故尊者昙摩难提说。 不向余趣不说摄。 如是说者中阴离趣。 何以故。 中阴者是乱趣者非乱。 不应非乱摄乱。 亦不应乱摄非乱。 或曰。 中阴者不定趣者定。 不应不定摄定。 亦不应定摄不定。 或曰。 趣者已到为名中阴者方当趣。 以是故中阴离趣。 问曰。 中阴者具诸根耶。 为不具诸根耶。 有一说者具诸根。 更有说者不具诸根。 问曰。 若不具诸根者。 诸本有不具诸根。 彼即是中阴耶。 有一根者即是。 更有说者异。 如是说者中阴具诸根。 何以故。 中阴者始行。 复次彼众生六门常求有。 是故中阴具诸根。 问曰。 中阴去速耶。 为神足去速耶。 有一说者神足去速非中阴。 更有说者。 中阴去速非神足。 何以故。 行力强非神足力。 如是说者神足去速非中阴。 问曰。 若神足去速非中阴者。 何以故。 说行力强非神足。 答曰。 当听所以说行力强非神足力者。 神足者能止神足佛能止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不能止佛。 辟支佛者除佛能止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不能止辟支佛。 尊者舍利弗者。 除佛辟支佛已能止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不能止。 尊者舍利弗。 乃至利根止钝根。 钝根不能止利根。 中阴者非众生所能止。 非法非咒术亦非药。 非佛辟支佛及声闻度无极能止。 要当往生。 是故说行力强非神足力。 但神足去速非中阴。 如世尊契经所说。 三事合会已入于母胎。 父母合会为淫欲故。 母或时满。 时满者。 彼女人以欲满体如满溢河。 如是彼女人淫欲满体。 更有说者。 母或时满者。 是女人病。 是故说或时满。 有所堪任者。 彼女人极有力。 怀妊持至九月十月。 是故说有所堪任。 香阴已至。 香阴者中阴也。 香阴于彼时有二意爱心及害心。 若女者彼于父有爱心于母有害心。 作是念。 无此女者我共此男合会。 彼不见母自见共父合会。 谓父母不净彼作是念是我有。 见已便闷。 闷已此阴转厚。 阴转厚已便舍中阴得生阴。 若男者彼于母有爱心于父有害心。 作是念。 若无此男者我与此女合会。 彼不见父便与女人合会。 谓父母不净彼作是念是我有。 见已便闷。 闷已此阴转厚。 阴转厚已便舍中阴得生阴。 一切凡夫如是颠倒意入母胎。 唯一菩萨无颠倒心入母胎。 谓世尊说此契经。 父母有德香阴无德。 不得入母胎。 香阴有德父母无德。 亦不得入母胎。 父母有德香阴亦有德。 三事等合得入母胎。 问曰。 如此豪贵者亦与贱女共会。 或贱男共贵女合会。 云何三事等和合。 答曰。 谓豪贵与贱女人共会者。 彼贱女人随彼得贵。 谓若贱男与贵女共会。 彼贵女随彼得贱处。 如是三事等和合。 问曰。 中阴由何处入母胎。 答曰。 中阴随所欲入。 何以故。 谓中阴者。 于垣牆树木山河石壁尽无所阂。 如是说者。 中阴从产门入母胎。 以此事故。 双生儿前出为小后出为大。 何以故。 谓彼先入故。 问曰。 如一胎中有五趣中阴可得。 如猪狗鱼虾蟇。 谓胎中地狱中阴可得。 云何不烧彼胎。 答曰。 彼火行所作。 谓作恶行者便被烧。 谓不作恶行者便不被烧。 复次彼根本大地狱。 犹尚不恒被烧。 何况中阴恒被烧耶。 如彼目连施设所说。 或有时活大地狱有冷风起。 展转唱音言。 等活众生等活众生。 彼众生还活肌肉血脉还生。 如彼根本大地狱犹尚不恒被烧。 何况中阴恒被烧耶。 此说中阴四种。 一中阴。 二意乘行。 三香阴。 四求有。 问曰。 何以故说中阴。 答曰。 二阴中间故名为中阴。 二阴者死阴生阴。 此二阴中间生故名为中阴。 问曰。 何以故说意乘行。 答曰。 意所生故名意乘行。 众生或以行生。 或以结生。 或意生行生者地狱是。 要毕其行终不中死。 结生者卵生胎生及欲界化生天。 意生者化中阴及色无色界天始初人。 此中意生故中阴名意乘行。 问曰。 何以故说香阴。 答曰。 以香存命故。 中阴名香阴。 问曰。 何以故说求有。 答曰。 于六入门常求有。 是故中阴说求有。 如世尊契经说。 调达即身入地狱。 问曰。 调达有中阴耶无中阴耶。 答曰。 调达有中阴。 但死阴即灭中阴寻生。 中阴即灭生阴寻生。 说者释提桓因以契经白世尊。 偈曰。 于此坐终已大仙我天身既还复其命净眼我自知问曰。 释提桓因为终更生。 为不终不生。 若终更生者彼中阴云何。 若不终不生者此偈云何通(偈如上也)。 作此论已。 答曰。 释提桓因终已更生问曰。 若终已更生者云何。 答曰。 诸天中阴生阴化生也。 化者死身不现不可知。 问曰。 如所说。 此天如十六男女形。 在天膝上坐。 尔时诸天不见耶。 答曰见。 但诸天作是念。 此释提桓因极大力极大德极大神足。 于如来前现其神足。 更有说者。 彼诸大威德天。 如因陀罗披楼那伊沙那(此三释子亦如五)。 如是彼诸大天等本有中有大小。 一种如是释提桓因终已更生身大。 但诸天不知。 如是说者释提桓因不终不生。 问曰。 若释提桓因不终不生者。 此偈云何通(偈如上也)。 答曰。 除五衰相故说偈。 诸天有五衰相有五死相。 五衰相者。 诸天身洁净柔软从香池浴。 还出池已水不着身。 衰时。 便着。 诸天身力强目初不眴。 衰时便眴。 诸天五欲境界极妙极好端正无比。 常不乐一处意如陶轮。 衰时便守一处。 诸天衣裳璎珞相撑。 声妙。 犹五乐音。 衰时便无音声。 诸天遍有光明。 如摩尼宝。 影不可见。 衰时便有影现。 更有说者。 影不可见但光不极妙是谓五衰相。 五死相者。 诸天花冠未曾萎而萎。 宝衣未曾有垢而有垢。 腋下汗流。 形色变易。 不乐本座。 是谓五死相。 衰相者犹可禁制。 死相者不可禁制。 释提桓因生五衰相。 不久当生五死相便作是念。 我当何恃怙脱五死相。 观唯有佛。 便往至世尊所听微妙法。 欢喜见谛即除五衰相。 故彼以软爱言白世尊。 说此偈(偈如上也)。 或曰。 除恶道故说此偈。 佛于恶道拔济释提桓因。 安处天人中。 彼即除恶道故。 以软爱言白世尊。 我应于恶道即灭断坏。 遭遇世尊拔济恶道。 如人出狱中囚着安隐处。 彼囚数至人所。 以软爱言答谢彼人。 我应于狱中断坏。 遭蒙仁恩得脱此难。 如是佛世尊于恶道拔济释提桓因。 安处天人中。 彼即除恶道故。 以软爱言白世尊。 我应于恶道即灭断坏。 遭遇世尊拔济恶道。 以无上慧得存此命。 皆世尊恩。 是谓除恶道故说偈。 或曰。 见断结病尽故说偈。 世尊脱释提桓因见断结病。 安处第一义如医疗病令得除愈。 彼人数数至医所。 以软爱言答谢彼人。 我应于病断坏。 遭蒙仁恩得免此疾。 如是佛世尊说释提桓因见断结病。 安处第一义。 彼即除见断结病尽故。 以软爱言白世尊。 我应于见断结病断坏。 遭遇世尊拔济见断结病。 以无上慧得存此命。 皆世尊恩。 是谓除见断结病故说此偈。 或曰。 谓欲令现法报行增益长寿。 释提桓因见佛听法。 受现法报增益长寿。 是谓现法受报故说此偈。 问曰。 中阴为转耶为不转耶。 答曰不转。 界趣处所故。 问曰。 若中阴界不转者。 此不多闻比丘。 生经云何通。 说者一比丘不多闻坐禅。 因宿缘故得世俗初禅彼作是念。 我得须陀洹果。 得世俗二禅。 复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 得世俗三禅。 复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 得世俗四禅。 复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果。 彼于此中未得想得。 舍方便不增求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 彼即命终生第四禅地中阴。 便作是念。 我一切结尽断一切生死。 应般涅槃不应更生。 何以故有此中阴。 必无解脱。 若令有者我今应有。 彼生邪见诽谤涅槃便于四禅地中阴。 转生阿毗大地狱中。 答曰。 彼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彼于此中未得想得。 舍方便不增求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 彼临欲命终时。 生第四禅地瑞应。 彼见已便作是念。 我一切结尽。 我断一切生死。 应般涅槃不应更生何以故有此瑞应。 必无解脱。 若令有者我今应有。 彼生邪见诽谤涅槃。 便于四禅地瑞应转生阿毗大地狱中。 是谓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问曰。 若中阴趣不转者。 彼善行恶行生经云何通。 说者舍卫城有二人。 一人行善。 一人行恶。 彼行善者彼即命终。 因后生报行故生地狱中阴。 便作是念。 我当极修善不作恶行。 应生天上不堕地狱。 何以故生地狱中阴。 彼忆修善已转生地狱中阴。 得天中阴即生天上。 行不善者命终。 因后生报行生天中阴。 彼作是念。 我常极作恶行不修善行。 应堕地狱不应生天。 何以故生天中阴。 见已作是念。 必无善恶报果。 若有者我今应有。 彼生邪见诽谤因果。 转天中阴得地狱中阴即生地狱。 若中阴趣不转者。 此二人云何转。 答曰。 彼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凡一切众生命欲终时。 必有善恶瑞应。 彼善行者善瑞应。 不善行者恶瑞应。 善瑞应者如所说偈。 若见善行者终时作是言我视苑园观流河水花池恶瑞应者。 如所说偈。 若见恶行者终时作是言我视火刀剑鵄犬及狐狼彼善行者。 因后生报行。 命欲终时生地狱瑞应。 见已作是念。 我常极修善不作恶行。 应生天上不应堕地狱。 何以故生地狱瑞应。 彼忆修善已。 转地狱瑞应终已生天上。 彼不善行因后生报行。 命欲终时生天瑞应。 见已作是念。 我常极作恶行不修善行。 应堕地狱不应生天。 何以故生天瑞应。 必无善恶报果。 若令有者我今应有。 彼生邪见诽谤因果。 转天瑞应终已生阿鼻大地狱中。 是谓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问曰。 若中阴处所不转者。 瓶沙王生经云何通。 如所说从兜术中阴至兜术天。 当尔时四天王毗沙门大天王。 设餚馔食香气极妙。 瓶沙王闻彼香已。 转兜术中阴生四天王。 若中阴处所不转者。 瓶沙王云何转。 答曰。 瓶沙王亦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说者阿阇世王父王法王无过无恶。 捡在牢狱刑刀削足。 禁制饮食使不得通。 长抱苦恼不能堪忍。 便作是念。 世尊不见我苦。 善逝不念我苦。 尔时世尊及五百比丘游摩竭国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知瓶沙王意之所念。 告尊者目揵连曰。 目揵连。 汝往至瓶沙王所。 持我言善慰劳大王。 世尊作是说。 大王。 我与汝所作已作免于恶趣。 汝所作恶行定当受报。 恶行报者如来尚不免。 况今大王。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受世尊教已。 即入三昧。 于耆阇崛山没至彼牢狱。 尔时尊者目揵连从三昧起。 告瓶沙王曰。 大王。 世尊作是说。 大王我与汝所作已作免于恶趣。 汝今所作恶行定当受报。 恶行报者如来尚不免。 况今大王如是尊者目揵连广为说法。 瓶沙王饥渴所逼不知法妙。 尔时瓶沙王问尊者目揵连。 目揵连何处天有极妙食。 我生已得食。 尊者目揵连称叹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有极妙食。 瓶沙王应生兜术天。 闻彼饮食已作是念。 我先食此近食已。 然后当生兜术天。 彼命终已生四天王。 作毗沙门太子名最胜子。 是谓本有时转非入中阴转。 以此事可知。 中阴界亦不转。 趣亦不转。 处所亦不转。 如尊者目揵连施设所说。 始人者以胸臆行名为摩睺勒。 生三手众生名为象。 问曰。 彼众生为终已作摩睺勒象。 为不终不生。 若终已更生者中阴云何。 若不终不生者。 何以故说。 人或是摩睺勒或是象。 作此论已。 答曰。 彼众生终已更生。 问曰。 若终已更生者。 彼中阴云何。 答曰。 谓彼本阴中阴尽是化。 化者身不可见。 更有说者。 彼众生亦不终亦不生。 问曰。 若不终不生者。 何以故说。 人或是摩睺勒或是象。 答曰。 谓彼众生从光音终来此彼当尔。 是畜生中但形如人。 后转饮食恶时恶众生意恶。 巧诈滋多故。 人形转灭遂成畜生形如虾蟇。 初色黑身圆。 后色苍形方。 如是彼众生从光音天来生畜生中。 但人形。 以生四恶事故。 人形转灭遂成畜生形。 是谓彼众生说或摩睺勒或是象。 但不终不生。 广说中阴处尽。 鞞婆沙四生处第四十二四生者。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问曰。 卵生云何。 答曰。 谓众生卵生。 入卵卵所缠卵所裹啄破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此云何。 答曰。 如雁鸳鸯孔雀鹦鹉鸲鹆千秋。 或龙或金翅鸟或人。 如是比众生卵生。 入卵卵所缠卵所裹啄破生转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是谓卵生。 问曰。 胎生云何。 答曰。 谓众生胎网生。 入胎网胎网所缠胎网所裹裂坏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此云何。 答曰。 象马猪羊骡驴骆驼水牛野鹿。 或龙或金翅鸟或人。 如是比众生胎网生。 入胎网胎网所缠胎网所裹裂坏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是谓胎生。 问曰。 湿生云何。 答曰。 谓众生因竹[竺-二+韦]孔腐树孔。 因臭鱼臭肉或因秽食。 或因圊厕污泥。 或因诸粪除。 或因热气郁烝。 或各各相近。 或各各相逼。 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此云何。 答曰。 蛣蜣蚊虻飞蛾蝇虫蚁子。 或龙或金翅鸟或人。 如是比众生因竹[竺-二+韦]孔腐树孔。 因臭鱼臭肉。 或因秽食。 或因圊厕污泥。 或因诸粪除。 或因热气郁烝。 或各各相近。 或各各相逼。 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是谓湿生。 问曰。 化生云何。 答曰。 谓众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节。 一时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此云何。 答曰。 一切地狱一切饿鬼一切中阴一切天。 或龙或金翅鸟或人。 如是比众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节。 一时生等生起等起成转成有。 是谓化生。 问曰。 四生有何性。 答曰。 四阴五阴性。 欲色界五阴性。 无色界四阴性。 是谓四生性。 已种相身已有自然。 说性已当说行。 何以故说生。 生有何义。 答曰。 众生已生扼故名为生。 问曰。 若众生已生扼故名为生者。 界趣亦扼众生。 何以故不说生耶。 答曰。 谓唯有众生扼及一切众生扼。 谓界者虽一切众生扼。 但非众生数。 亦扼趣者。 虽众生扼但非一切众生扼。 离中阴故。 此生唯众生扼及一切众生扼。 是故说四生。 问曰。 四生界有几生。 答曰。 欲界一切四生可得。 色无色界唯一切化生。 问曰。 此四生趣有几生。 答曰。 地狱饿鬼天唯一化生。 更有说者。 饿鬼胎生可得。 如彼饿鬼女。 向尊者目揵连。 说偈。 昼有二五子夜间亦二五寻生我已食我意犹不饱畜生及人一切四生可得。 问曰。 云何知人中有卵生。 答曰。 如所说阎浮利地多有商人。 入海採宝得二鹄鸟。 形色极妙随意所化。 失一一在。 谓在者与共游戏覆卧一室。 彼合会时遂渐生二卵。 卵后渐熟便生二童子。 极妙端正。 后大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 一名尊者耆尸披罗。 二名尊者复钵尸披罗。 闻久作南山寺主。 问曰。 云何知人中有湿生。 答曰。 如所说有顶生王尊者遮罗尊者优波遮罗利女。 问曰。 云何知人中有化生。 答曰。 劫初人是也。 说曰。 一切从四生生尽得圣法。 圣人已得圣法者。 不复卵生湿生。 问曰。 何以故圣人已得圣法不复卵生湿生。 答曰。 卵生湿生畜生趣所摄。 圣人者已离畜生趣。 或曰。 此二生多有愚。 圣人者已得观。 或曰。 卵生湿生者逼迮。 圣人者意广。 或曰。 卵生湿生无可恃怙。 圣人者成就恃怙法。 若披梨女有恃怙者。 不应有轻易女彼极下贱。 檀提梵志无喻女无敢轻易者。 以有主故。 或曰。 圣人者湿生卵生二生。 若卵从母胎出啄卵出。 以此事故鸟名二生。 如沙门及梵志。 名为二生。 从母胎生出家学道。 尊者瞿沙说曰。 何以故圣人已得圣法不复卵生湿生。 答曰。 如父趣向子亦尔。 问曰。 云何如父趣向子亦尔。 答曰。 如已成菩萨不卵生湿生。 如是圣人已得圣法。 不卵生湿生。 是故说如父趣向子亦尔。 是谓圣人已得圣法不卵生湿生。 问曰。 四生何生最广。 有一说者。 卵生最广。 说者外国四海边山腹岩腹平泽卵满其中。 驴骡骆驼象马猪羊水牛野鹿尽蹈破之。 如是卵生最广。 更有说者。 胎生最广。 说者一鱼一虾蟇生子。 满七稻田七河。 如是胎生最广。 更有说者。 湿生最广。 说者如夏月时卤土灰牛屎肉及诸湿处积聚。 从欲界至梵天。 须臾一时顷虫满其中。 如是湿生最广。 如是说者化生最广。 何以故。 谓化生尽摄三趣。 二趣少所入。 尽三趣者。 地狱饿鬼天。 二趣少所入者。 畜生及人。 复次欲色界一切众生皆生中阴。 中阴者是生生他。 以是故化生最广。 问曰。 四生何生最妙。 答曰。 化生最妙。 问曰。 若化生最妙者。 何以故佛世尊不从化生。 答曰。 不等和合故。 谓有化人时尔时无佛。 谓有佛时尔时无化生人。 是谓不等和合故佛世尊不化生。 或曰。 化生身无力故。 不胜十力四无所畏。 或曰。 化身柔软不胜无上正真道。 或曰。 此一向极爱念与亲相续。 菩萨恒一向极爱修善。 以是故胎生不化生。 或曰。 菩萨长夜作行求尊父母。 父母亦长夜作行求孝顺子。 若菩萨从化生者。 则誓愿行无果无报。 以是故菩萨胎生不化生。 或曰。 说法受故。 若世尊从化生已。 诣聚论所呵责者。 彼比丘当作念。 此人无父母无兄弟姊妹及诸亲族。 但来呵责我等。 如阎浮利地最豪贵家亲族众多。 迦维罗卫最为人中。 世尊生彼。 如口含唾不乐久停。 出家学道住一林中叹誉一林。 以是故说法时多有受化。 是谓说法受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断诽谤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如世尊在大众中。 一切人无不见者。 从兜术天终降生母胎。 十月已满在林毗园生。 即行七步。 二龙浴身二十九出家。 三十五得道。 六年苦行已。 食二女乳糜。 降魔官属成无上道。 犹有异学来诽谤者。 过百劫已。 于大海中生一幻士食一切施。 何况世尊化生者。 异学岂不增诽谤耶。 是谓断诽谤故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饶益他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若世尊化生者。 般涅槃时不见身舍利。 若不见者。 如今般涅槃灭千载。 舍利如芥子。 百千众生皆悉供养恭敬。 供养恭敬已。 愿求佛辟支佛声闻道。 豪贵家天上人中形貌端正无有双比。 乃至入无余涅槃界。 若世尊化生者。 尔所功德尽断灭不现。 以是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问曰。 何以故化生终时身不可见。 答曰。 化生身者。 一时生。 一时灭。 如人入水。 一时没一时出。 出已还没不复现。 如是化生身。 一时生一时灭。 或曰。 化生身者多有造色少四大。 多四大故终时可见。 或曰。 化生身者多根少非根。 多非根故终时可见。 化生者少发毛爪齿骨。 以是故化生身终时身不可见。 问曰。 若化生身终时不可见者。 彼契经云何通。 化生金翅鸟搏撮化生龙而食。 若化生不现者。 云何以彼为食。 答曰。 意欲食故取之。 但不除饥渴。 或曰。 化身妙软入腹即当食。 如油如酥入腹当食。 如是化身妙软入腹即当食。 或曰。 一时吞是故当食。 或曰。 彼金翅鸟有方便意。 先吞其尾然后至头。 命未断时以当食。 是故化身当食。 问曰。 若化身终时不现者。 彼余契经云何通。 彼地狱卒取彼罪人。 从脚剥皮至颈。 从颈至足。 云何可见。 答曰。 着身故可见。 离身不可见。 如重云电光。 出则见没则不见。 如是着身故可见。 离身不可见。 问曰。 天上鸟是卵生耶。 为化生耶。 若卵生者应终时身见。 诸天见已何得不起憎恶心耶。 诸天有六种乐。 谓眼见色尽见可乐不见非乐。 喜非不喜。 念非不念。 善色非不善色。 快色非不快色。 妙非不妙。 如是至意作此论已。 有一说者。 天上鸟卵生。 问曰。 若卵生者应终时身可见。 诸天见已何得不起憎恶心耶。 答曰。 天上鸟终时可见。 但风吹去速。 如是说者。 天上鸟化生。 广说四生处尽。 鞞婆沙论卷第十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