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四 内容: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四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禅品第九因缘具足。 则能得定。 因缘不具。 不能得定修定有如此因缘。 谓比丘爱护解脱戒。 成就威仪行。 已行处。 爱护微戒惧如金刚。 受持于戒。 断邪命。 行正命。 善知识。 善亲厚。 善众。 摄诸根门。 饮食知足。 勤行精进。 初不睡眠。 离障碍法。 如此比丘。 知断五盖心垢损智慧法。 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乃至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净。 成就第四禅行。 云何爱护解脱戒。 若随顺戒。 不行放逸。 以戒为门为足为因。 能生善法。 具足成就。 以此戒故。 名为持戒。 以此顺不放逸名持戒。 护持威仪行。 是谓爱护解脱戒。 云何成就威仪行。 一切身不善行。 一切口不善行。 一切意不善行。 是名非威仪行。 身一切善行。 口一切善行。 意一切善行。 是名成就威仪行。 复次恭敬和尚及和尚同学。 恭敬阿阇梨及阿阇梨同学。 恭敬上下坐。 是名威仪行。 云何已行处。 有六非已行处。 若淫女处。 寡妇处。 大童女处。 不能男处。 比丘尼处。 沽酒处。 是名六非已行处。 又如佛说比丘莫至他国非已行处。 若至他国非已行处。 魔得其便。 比丘何谓他国非已行处。 谓五欲也。 是名至五欲非已行处。 云何已行处。 若彼非威仪行。 此非已行处。 舍离正舍离缘舍离。 不亲近。 正不亲近。 缘不亲近。 是名已行处。 又如佛说。 行于自国已行处。 若比丘自国已行处。 魔不得便。 比丘何谓自国已行处。 谓四念处也。 是自国已行处。 若以此威仪行。 起正起受正受。 是谓威仪已行成就。 云何爱护微戒惧如金刚。 若微细戒。 若念作起意作欲和合作。 若于彼多起恐畏相令我莫犯。 是谓惧微戒如金刚。 何谓受持于戒。 若比丘不离一切戒。 常持一切戒。 常住一切戒。 亲近于戒。 持戒不瑕。 不秽不垢。 不懈不缺。 受持一切戒。 是谓受持于戒。 云何舍邪命行正命。 云何邪命。 若沙门婆罗门。 邪命自活。 谓谀谄诈称。 占相吉凶。 为他使命现相激动以利求利。 以此非法。 得衣钵医药卧具所须受用食噉。 以此系染贪着陵篾他人。 堪忍非法。 不见过患。 不知出世。 若比丘离如是等邪命。 如法得衣钵医药卧具所须受用食噉。 不以此系染贪着不陵篾他人。 不堪忍非法深见过患。 知出世。 是谓断邪命行正命。 云何善知识。 谓沙门婆罗门。 持戒贤善。 断贡高放逸。 忍辱成就。 自调自灭。 自入涅槃。 欲离欲欲尽。 乃至欲离痴痴尽。 应染处不染。 乃至应痴处不痴。 应止处不止。 应受处不受。 身口意业清净。 正命清净。 行信惭愧。 多闻精进。 念慧修行。 八道具足。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衣食知足。 是谓善知。 何谓识。 若识善识知共行慈重行慈究竟行慈常敬不离。 是名善知识。 云何善亲厚。 凡夫持戒人。 是凡夫持戒人善亲厚。 坚信人。 是坚信人善亲厚。 坚法人是坚法人善亲厚。 乃至阿罗汉。 是阿罗汉善亲厚。 如是等自共亲厚。 是名亲厚。 若善知识若善亲厚随顺不离相亲近。 是谓善知识善亲厚。 云何善众。 若依持戒人学持戒。 心向彼。 尊上彼。 倾向彼。 解彼。 若依定人学定。 乃至彼解脱知见人。 学解脱知见。 心向彼。 尊上彼。 倾向彼。 解彼。 是谓善众。 云何摄诸根门。 若比丘。 眼见色不取色相。 能起眼根者。 摄令不放逸。 断恶不善法及悕望世。 爱顺持戒。 守护眼根得眼根戒。 乃至意识法不取法相。 能起意根者。 摄令不放逸。 断恶不善法及悕望世。 爱顺持戒守护意根。 如此六触入。 护微念解射念善成就行。 见欲过患常自护意。 是谓摄诸根门。 云何饮食知足。 知量而食。 不掉。 不生贡高。 不为养身。 不为严饰身。 唯欲安身。 不起瞋恚。 欲修梵行。 断故受。 不生新受。 为活命故。 舍憎爱金刚。 常处中行。 不求利。 勤力乐行。 如人患疮以药涂之为欲令愈。 比丘亦尔。 知量而食。 不起掉。 不生贡高。 乃至不求利勤力乐行。 云何掉食。 若作是念。 我食此食已。 当作身口意掉。 是名掉食。 云何贡高食。 若作是念。 我食此食已。 当增长放逸。 是名贡高食。 云何养身食。 若作是念。 我食此食已。 当益于身。 是名养身食。 云何严饰身食。 若作是念。 我食此食。 当端正姝好妙相成就。 是名严饰身食。 若比丘不作是念。 我食此食。 当作身口意掉。 当作贡高。 当养身。 当严饰身。 是谓不掉食不贡高不养身不严身食。 云何但欲令身住。 应作是念。 我食此食。 但欲令身住。 不终不没。 是名但欲令身住。 云何不起瞋恚。 若饥。 缘饥故。 生身心苦受。 若食过度。 缘过度故。 生身心苦受。 若比丘。 知足而食。 善思量食。 则瞋恚灭。 不生不起。 是名不起瞋恚。 云何欲修梵行。 梵行谓八圣道也。 应作是念。 我食此食已。 能修梵行。 令梵行久住。 为尽苦际。 是名欲修梵行。 云何断故受不生新受。 若饥缘饥故。 生身心苦受。 是名故受。 何谓新受。 若食过度缘过度故。 生身心苦受。 是名新受。 若比丘。 知足而食。 善思量食。 是名断故受不生新受。 云何为活命故食。 应作是念。 我食此食。 为住命根护持戒行故。 是名为活命故食。 云何舍憎爱金刚。 若饥缘饥故。 生爱烦恼金刚。 忆念我憎如是饮食。 若食过量缘过量故。 生憎烦恼金刚。 我不忆念如是过度饮食。 若比丘。 知足善思量食。 舍离憎爱烦恼金刚。 是名舍离憎爱金刚。 云何不求利。 若不以麁食为足。 多食嗜味贪味勤求悕望饮食。 是名求利。 若比丘。 以麁食为足。 量食嗜味不贪味不勤求不悕望饮食。 是名不求利。 云何勤力。 若作是念。 我食此食。 欲身勤进自勉。 是谓勤力。 云何乐行。 若饥缘饥故。 生身心苦受。 若食过度缘过度故。 生身心苦受。 是名不乐。 若比丘知足。 善思量食。 无有不乐。 是名乐行。 云何勤精进不睡眠。 若比丘。 于昼或结加趺坐思惟。 或经行心离障碍法。 初夜若经行。 若思惟心离障碍法。 中夜右脇着床累脚而眠。 思惟起觉想。 后夜若思惟经行心离障碍法。 是名勤精进不睡眠。 云何离障碍法。 障碍法谓五盖也。 如佛说五盖。 是心烦恼损智慧法。 又如佛次说。 若在家出家人。 有五盖覆心。 若自知义。 若知他义。 若知自他义。 若过人法。 若离欲知见增进。 若知若见。 无有是处。 五盖遮碍善法。 缠缚污染。 生起结使。 故名障碍。 若修行清净去障碍法清白明了。 是名离障碍法。 云何断五盖。 离灭没除。 是谓断五盖。 何谓心垢。 五盖是心烦恼垢腻不明。 是名心垢。 云何损智慧法。 五盖覆心。 慧力羸劣。 是名损智慧法。 云何离欲恶不善法。 欲谓五欲。 复次尘非欲圣法中谓是求那。 若忆想染着此是欲。 如佛说。 种种色非欲众生想欲染世间色常住健者离欲染若此五欲中。 贪重贪堪忍系着。 是名欲。 云何恶不善法。 身口意恶行。 是名恶不善法。 复次十不善业道。 是名恶不善法。 复次不善根相应法。 不善根所起无缘非受法。 是名恶不善法。 复次贪欲瞋恚愚痴忿怒怨嫌妄语嫉妬悭惜谀谄欺伪匿恶无惭无愧贡高诤讼及我慢等。 是名恶不善法。 复次邪见邪觉邪语邪业邪命邪进邪念邪定邪解脱邪智及余随邪法。 是名恶不善法。 如是欲恶不善法。 若远离不近不杂纯净别处。 是名离欲恶不善法。 云何有觉有观。 若行觉观。 是谓有觉有观。 云何离生喜乐。 若离欲恶不善法生喜乐。 是名离生喜乐。 云何成就初禅行。 初禅有五支。 觉观喜乐一心。 云何觉。 重觉究竟觉诸所忆念法明来至思惟心。 是名觉。 云何观。 心行顺行微行津液微观心微转。 是名观。 云何喜。 欢喜踊跃。 是名喜。 云何乐。 心忍受乐意触乐受。 是名乐。 云何一心。 心住正住是名一心。 此五支。 是名初禅。 何谓初。 若此四禅。 以次顺不逆。 以次入定门。 此是始。 此是初。 此是一。 是名初。 何谓禅。 谓舍心垢正舍缘舍。 是谓名禅。 复次烦恼未断能断。 是名禅。 复次烦恼断已得现世乐行。 是名禅。 复次如是善法成就。 入禅明了。 炽盛清净。 是名禅。 复次如是定住甚深妙义专着智慧。 是名禅。 复次行人。 行觉观意喜心定如行人若受想思惟觉观见慧解脱无痴顺信悦喜心进心除信欲不放逸念心舍意界意识界。 及余随色。 是名禅。 复次随法非禅是随禅法。 若心住正住。 此名禅。 得是定已。 护持威仪住行微行。 是名成就初禅行。 若比丘身离生喜乐。 津液遍满。 此身尽离生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如善洗浴师善洗浴师弟子。 以细澡豆。 盛着器中。 以水洒已。 调适作揣。 此揣津液遍满。 不乾不湿。 内外和润。 如是比丘。 此身离生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云何津。 云何液。 云何遍。 云何满。 如比丘住禅时。 离生喜乐。 初生正生起正起触证。 身离生喜乐尔时名津住禅时。 离生喜乐。 渐开微行。 未能增广。 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液住禅时。 离生喜乐。 能增广未至彼岸。 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遍住禅时。 离生喜乐。 能到彼岸。 齐是谓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满。 如农夫初以水溉田地。 始津润名津。 润已水渐开微行未能增广名液。 液已水渐增广未到彼岸名遍。 遍已水到彼岸。 一切高下尽满。 满时水还攘水口名满。 比丘亦如是。 住禅时离生喜乐。 初生正生起正起触证。 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津。 离生喜乐。 渐开微行未能增广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液。 离生喜乐。 能增广未到彼岸。 身离生喜乐。 尔时名遍。 离生喜乐。 能至彼岸。 齐是谓离生喜乐。 尔时名身满。 复次津液遍满。 如是诸句。 义一名异。 如佛说。 何谓觉。 若觉重觉。 究竟觉。 诸所忆念法明来至思惟心语。 是名觉诸比丘。 此义不应如是说。 觉异重觉异。 究竟觉异。 诸所忆念异法明来至异思惟心语异。 如觉诸句义一名异。 津液遍满亦如是。 义一名异。 如比丘修慈心。 遍解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慈心普广。 无异无量。 无怨无恚。 遍解一切世间行。 尔时以众生为境界。 如是比丘身离生喜乐。 津液遍满。 时以身为境界。 不应如是说。 如比丘应思惟无常行。 离欲不善法。 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便离生喜乐。 遍满身得离生喜乐已。 除身炙心炙。 身煖心煖。 身热心热。 身然心然。 身燋心燋。 身恶心恶。 身不乐心不乐。 身不调心不调。 身不轻心不轻。 身不煖心不煖。 身不除心不除。 如比丘除身炙心炙。 乃至身不除心不除已。 得身不炙不煖不热不然不燋。 得乐则无烦恼金刚。 不求利勤力乐行。 齐是谓离生喜乐遍满身。 云何灭觉观。 若觉观寂静正寂静灭没除。 是名灭觉观。 云何内净信。 内有信正胜信生。 具足成就。 是名内净信。 云何一心。 心独住正住正独处入定。 是名一心。 云何无觉无观。 若除觉观已。 定心喜乐。 具足成就。 是名无觉无观。 云何定生喜乐成就二禅行。 云何二禅。 二禅有四支。 内信喜乐一心。 云何内净信。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 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如比丘思惟觉观麁我觉观麁内净信寂静胜。 比丘思惟觉观麁已觉观寂静正寂静舍灭没除尽觉观寂静正寂静舍灭没除尽已内净信具足成就。 是名内净信。 如比丘若以行若受教若法相若方便若专心若思惟若触。 离欲恶不善法。 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如比丘行若受教。 乃至亲近多修学已。 心向寂静尊上寂静。 倾向寂静心向寂静。 尊上寂静倾向寂静已。 觉观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 觉观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已。 内净信生。 具足成就。 是名内净信。 复次比丘思惟觉观是麁法灭麁法心清净清净人心。 是名内净行。 复次比丘思惟觉观是麁法离麁法心清白清白心。 是名内净信。 复次比丘思惟觉观是麁法除麁法心明了明了。 是名内净信。 复次比丘思惟觉观是麁法无觉无观地寂静胜妙。 是名内净信。 复次比丘。 思惟有觉观其心不软不调不清净不清白不明了。 无觉观其心软调清净清白明了。 其心软乃至明了。 是名内净信。 复次比丘。 思惟无觉无观心喜心定如行人若信入信究竟入信胜信淳信心信。 是名内净信。 何谓喜。 如行人欢喜踊跃。 是名喜。 何谓乐。 如行人心忍受乐乐意触乐受。 是名乐。 何谓一心。 如行人心信正信。 是名一心。 如是四支名二禅。 何谓二。 如四禅次顺不逆以次入定行二与初无有中间。 是谓二。 何谓禅。 禅谓舍心垢正舍缘舍。 是名禅。 乃至复次无觉观行意喜心定如行人若受想思触思惟乃至及余所随色。 是名禅。 复次随法非禅是随禅法。 若心住正住。 是名禅。 得是定已。 护持威仪住行微行。 是名成就二禅行。 若比丘定生喜乐。 津液遍满。 此身尽定生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如大陂湖。 以山围绕。 水从底涌出。 不从东方南西北方来。 自从底涌出。 此陂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如是比丘。 身定生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云何津。 云何液。 云何遍。 云何满。 如比丘住禅时身定生喜乐生正生起正起重证身定生喜乐。 尔时名津住禅时。 定生喜乐。 渐开微行。 未能增广。 身定生喜乐。 尔时名液住禅时。 身定生喜乐。 能增广未到彼岸。 定生喜乐。 尔时名遍住禅时。 定生喜乐。 能至彼岸。 齐是谓定生喜乐。 尔时名身满。 如农夫初以水溉田。 始津润尔时名津。 津润已水渐开微行。 未能增广尔时名液。 液已水遂增广。 未到彼岸。 尔时名遍。 遍已水到彼岸。 地一切高下尽满。 满时水还攘水口。 尔时名满。 比丘亦如是。 住禅时身定生喜乐生正生起正起触禅定生喜乐。 尔时名津。 乃至住禅时。 定生喜乐能至彼岸。 齐是谓定生喜乐。 尔时名身满。 复次津液遍满。 如是诸句义一名异。 如佛说。 云何触。 缘眼缘色生眼识。 三法和合触。 眼非触色非触。 若此法共和合聚集。 是谓触。 诸比丘。 此义不应如是说。 共异和合异集异聚异。 如此诸句。 义一名异。 津液遍满。 亦复如是。 义一名异。 如比丘。 修悲遍解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悲心普广。 无异无量。 无怨无恚。 遍解一切世间行。 尔时以众生为境界。 比丘住禅时。 身定生喜乐。 津液遍满。 以身为境界。 不应如是说。 如比丘应思惟苦行灭觉观内净信心。 独无觉观。 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便定生喜乐。 身遍满得定生喜乐已。 除身炙心炙。 乃至身不除心不除。 得身不炙不煖不热不然不燋得乐则无烦恼金刚。 不求利勤力乐行。 齐是谓定生喜乐遍满身。 云何离。 喜灭没除尽。 是谓离。 云何舍行。 谓共舍定得正得护持威仪住行微行。 是名舍行。 云何念正智。 念正智成就。 是名念正智。 云何身受乐。 乐谓忍乐意触乐受。 是名乐。 此乐身受正受微受缘受以何身受意身受。 是名身受乐。 云何如诸圣人解。 圣人谓佛及声闻。 知自地善法现世乐行。 入定出定已。 显示教化流布开解演说分别显现。 是名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云何成就三禅行。 三禅有五支。 共味舍念正智无喜乐一心。 云何共味舍。 如比丘。 灭觉观内净信心触。 无觉无观。 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如比丘。 观喜麁我喜麁心踊跃共味舍胜寂静。 如比丘观喜麁喜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 喜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已。 共味舍生正生起正起。 具足成就。 是名共味舍。 如比丘。 若行乃至触灭觉观内净信心触无觉观。 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如比丘。 行乃至触亲近正亲近多修学。 如比丘行乃至触亲近正亲近多修学已。 心向寂静心向寂静已。 尊上寂静尊上寂静已。 倾向寂静。 倾向寂静已。 喜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 喜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已。 共味舍生正生起正起具足成就。 是名共味舍。 复次比丘离喜乐修无喜共味定。 如行人舍胜舍心调正亲调心无作非受。 是名共味舍。 云何念。 行人念忆念。 是名念。 云何正智。 如行人智见解射方便。 是名正智。 云何无喜乐。 如行人心不忍受苦乐意触不苦不乐受。 是名无喜乐。 云何一心。 如行人心住正住。 是名一心。 如是五支。 是名三禅。 何谓三。 如四禅次顺不逆。 以次入定行三与二无有中间。 是名三。 云何禅。 谓舍心垢正舍缘舍。 是名禅。 乃至复次离喜乐修无喜共味定。 如行人受想思触思惟。 乃至及余随色。 是名禅。 复次随法。 非禅是随禅法。 若心住正住。 是名禅。 得是定护持威仪住行微行。 是名成就三禅行。 如比丘。 身无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如优钵罗池波头摩池拘勿头池分陀利池花从埿涌出。 未能出水。 此花若根若头。 水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如是比丘。 身无喜乐。 津液遍满。 无有减少。 云何津。 云何液。 云何遍。 云何满。 如比丘。 住禅时无喜乐。 初生正生起正起触证。 如比丘住禅时。 身无喜乐。 尔时名津。 乃至住禅时无喜乐。 能到彼岸。 齐是名无喜乐。 尔时名身满。 如农夫初以水溉田地。 始津润尔时名津。 津润已水渐开微行。 未能增广。 尔时名液。 液已水遂增广。 未到彼岸。 尔时名遍。 遍已水广。 到彼岸。 地一切高下。 尽满满时。 水还攘水口。 如农夫放水处。 齐是名满比丘亦如是。 住禅时身无喜乐。 生正生起正起触证。 身无喜乐。 尔时名津。 乃至住禅时无喜乐。 能到彼岸。 齐是名无喜乐。 尔时名身满。 复次津液遍满。 如是诸句。 义一名异。 如佛说此苦圣谛法未曾闻自思惟。 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解。 诸比丘此不应如是说。 谓智异眼异觉异明异通异慧异解异。 如此诸句。 义一名异。 津液遍满。 亦复如是。 义一名异。 如比丘。 修喜心遍解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喜心普广。 无异无量无怨无恚。 遍解一切世间行。 尔时以众生为境界。 比丘住禅时。 身无喜乐。 津液遍满。 以身为境界。 不应如是说。 如比丘应思惟无我法离喜舍行念正智身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便无喜乐满身。 得无喜乐已。 除身炙心炙。 乃至身不除心不除。 如比丘。 除身炙心炙乃至身不除心不除已。 得身不炙乃至不燋得心不炙乃至不燋得乐则无烦恼金刚。 不求利勤力乐行。 齐是名无喜乐遍满身。 云何断苦乐。 如比丘断苦乐。 是名断。 云何先灭忧喜。 如比丘忧喜已灭。 寂静正寂静是名先灭忧喜。 云何不苦不乐舍。 如佛告舍利弗。 如圣人离欲恶不善法成就喜行。 尔时无有五法。 谓共欲染相续喜乐。 共欲染相续忧苦。 共不善喜乐。 共不善忧苦。 共善忧苦。 舍利弗如圣人离欲恶不善法。 成就喜行。 如是五法尽。 无如圣人离欲恶不善法。 得成就喜行共欲染相续喜乐乃至共善忧苦。 尔时已灭。 及余共善忧乐亦灭。 是谓入第四禅。 云何第四禅。 第四禅有四支。 不苦不乐舍念净一心。 云何不苦不乐舍。 如比丘。 离喜舍行念正智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如比丘。 观无喜乐麁心。 犹有作若不苦不乐舍。 胜寂静观无喜乐麁无喜乐寂静正寂静灭没除尽已。 不苦不乐舍生正生起正起具足成就。 是名不苦不乐舍。 如比丘若行乃至触离喜舍行念正智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如比丘行乃至触亲近多修学已。 向寂静已向寂静。 尊上寂静尊上寂静。 倾向寂静倾向寂静已。 无喜乐寂静。 无喜乐寂静灭没除没除尽已。 不苦不乐舍。 生正生起正起具足成就。 是名不苦不乐舍。 复次比丘。 虽无喜乐。 修不苦不乐舍定。 如行人身心不忍受苦乐眼触不苦不乐受乃至意触不苦不乐受。 是名不苦不乐舍。 云何念。 如行人念忆念。 是名念。 云何净。 如行人念离欲染清净。 离恶不善法清净。 离觉清净。 离观清净。 离喜清净。 离乐清净。 离苦清净。 离忧清净。 及离余烦恼法清净。 是名净。 云何一心。 如行人若心住正住。 是名一心。 此四支。 是名第四禅。 何谓四禅。 次顺不逆。 以次入定行四与三无有中间。 是名四。 何谓禅。 舍心垢正舍缘舍。 是名禅。 乃至复次离无喜乐修不苦不乐舍定。 如行人受想思触思惟。 乃至及余随色。 是名禅。 复次随法非禅是修禅法心住正住。 是名禅。 得如是定。 护持威仪住行微行。 是名成就四禅行。 如比丘。 修清净深心。 身遍解行。 无不遍处。 如男子女人。 着白净衣。 上下具足。 从头至足。 从足至头。 无不遍处。 比丘亦尔。 修清净心。 身遍解行。 无不遍处。 比丘入第四禅。 心不高不下不憎不爱定住不动。 犹如静室埿治内外户牖俱闭无有风尘。 于其室内。 然以油灯。 若人非人。 若风若鸟。 无有触者。 然焰不高不下不倾不曲定住不动。 比丘入第四禅。 亦复如是。 心不高不下。 乃至定住不动。 云何高心。 共掉相应心。 是名高心。 云何下心。 共懈怠相应心。 是名下心。 复次共七慢相应心。 是名高心。 共我相应心。 是名下心。 云何爱心。 共染相应心。 是名爱心。 云何憎心。 共瞋恚相应心。 是名憎心。 此四禅中。 心不共掉不掉相应。 乃至不共瞋恚相应。 是名不高不下不憎不爱。 云何住。 若心住正住独处定。 是名住。 云何不动处。 不动谓第四禅。 如佛语优陀夷。 若比丘。 离欲恶不善法。 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行。 我说是动。 此有何动。 谓觉观不灭。 若比丘。 灭觉观内净信一心无觉无观。 定生喜乐。 成就二禅行。 我说是动。 此有何动。 谓喜未灭。 若比丘离喜舍行念正智身受乐。 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 成就三禅行。 我说是动此有何动。 谓舍乐未灭。 若比丘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心净。 成就四禅行。 我说是不动。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入初禅。 从初禅起入二禅。 从二禅起入三禅。 从三禅起入四禅。 是谓到不动处。 比丘如是修学四禅。 欲证通法。 随心所欲。 即能得证。 自在无碍。 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 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 欲证通法。 随心即得。 自在无碍。 如盛水瓶。 坚牢不漏。 盛以净水。 平满为饮。 随人取用。 如意自在。 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 欲证通法。 随心所欲。 自在无碍。 如陂泉遮水。 平满为饮。 随人决用。 如意自在。 如是比丘亲近四禅。 多修学已。 欲证通法。 随心所欲。 即能得证。 自在无碍。 若比丘欲以神足动地。 能以一为多。 以多为一。 乃至梵天身。 得自在随所欲入。 若欲受天耳清净过人。 能闻二声。 人非人声。 随所能入。 若欲知他众生。 能知有欲心。 如实知有欲心无欲心。 如实知无欲心。 随所能入。 若欲忆念无量宿命能忆一生。 乃至成就此行。 随所能入。 若欲受天眼清净过人。 能见众生生死。 乃至如所造业。 随所能入。 若欲尽有漏成无漏。 得心解脱慧解脱。 现世自知证成就行。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随所能入。 如是四禅亲近多修学。 得如是果报。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