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三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三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心揵度首又世尊言。 彼心意执持不去乎手。 非二心齐等。 云何心意执持不去乎手。 摩诃僧耆作是说。 心自然持。 问摄不善心非善摄不善。 昙摩啒作是说。 心相应智慧摄。 问不善心善智慧摄。 非善智慧摄不善心相应。 尊弥沙塞作是说。 心不相应智慧而摄。 问心不相应智慧非心非意。 如所说心意所摄。 持跋次子作是说。 执持人心。 问人无心意。 如所说摄心意。 或作是说。 修不善心时。 善心因缘便断。 如是彼心乃至不生。 如是彼心则有所摄。 问不善心修不善心时。 善心缘断绝。 欲使善心成不善心耶。 答曰。 非不善心知善心因缘。 或作是说。 思惟增益心不净。 犹如为欲所缚。 思惟欲欲不净。 彼欲渐少。 问欲与不净二事不异。 或作是说。 思惟校计心有乱。 思惟心不有乱。 如是彼心则摄。 问非思惟不净。 及心有乱则等清净。 或作是说。 心意生时缘现在心。 如是当言心有摄持。 问心已生未生不缘未生。 或作是说。 不善心意作大方便。 不顺住不善心取其一缘。 如是摄持彼心。 问如不善心不作方便。 如其方便无不善心。 是故方便无有定处。 或作是说。 过去不善心意有处所。 秽恶厌不用心常避如是彼心则有摄持。 问此义不然。 如二人相倚人人执持。 复次然二心俱等不有疑错。 如灯燃见明。 复次当亲近善知识。 众生类闻正法思惟校计。 善心因缘转增益。 缚着展转相依渐渐多。 如是等相应力有增益。 彼力利不善心不普广修行。 修行善心遂有增益。 如是彼心则有执持。 如所说心广有觉心微有观。 云何心广。 或作是说。 有觉心盛心盛则广。 是故心广有觉。 或作是说。 五识身广。 意识身微。 或作是说。 不善心广善有漏微。 或作是说。 不修行心广修行心微。 或作是说。 见谛所断心广思惟所断心微。 或作是说。 造彼造广便有微。 欲界相应心大色界相应心微。 色界相应广无色界相应微。 或作是说。 泥黎心广畜生心微。 畜生心广饿鬼心微。 如是相像。 乃至有想无想天当是说。 复次阿毗昙说。 选择三界心展转生造广。 照明有觉与梵天相应。 更不出梵天上。 齐是说何。 以等故。 五识身有欲爱。 然非无欲。 或作是说。 如契经所说。 眼见色爱着好色。 问眼见色意识地爱着。 当如所见。 说彼契经。 眼见色眼根成就见。 不净思惟校计。 欲使五识身无有欲耶。 或作是说。 如所说此六爱身及眼更爱乃至意。 问眼更因缘起意地爱。 彼有眼更爱。 如所见说思惟六识行。 欲使五识身有欢喜耶。 或作是说。 五识身无三昧。 心无三昧。 心中结则炽盛。 三昧心不解脱。 是故五识身有欲。 非不无故。 问不一切等有欲爱。 设当一切有者。 阿罗汉亦当有爱生。 彼阿罗汉于五识身中无有三昧。 修行心意便生欲爱。 如色爱无色爱。 如所喜一切十大地相应。 非五识身中有三昧耶。 或作是说。 不方便求。 五识身便有结使。 不方便求使欲不生。 是故五识身有爱非为无爱。 问若我等不勤求者。 是故有欲。 一切尽相近有方便求。 是故一切尽成就欲。 或作是说。 无有处所便有。 五识身生。 结使亦生。 非不欲有欲便有欲尽。 是故五识身有欲非为无欲。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观色欲便缚眼识回转。 不于中间广出义。 方便修七觉意住求无欲。 是故五识身欲非为无欲。 或作是说。 五识身中不越次。 亲近共住中间。 中间生意识。 彼则有爱。 彼一切是五识身全越次。 彼五识身休息。 五识身观不净欲使无欲。 是故五识身有欲。 非为无欲或作是说。 身亦不有爱。 亦不无爱。 何以故。 世尊亦说。 典六增上王于染甚染着不染便无染染者谓之愚问我受此语。 思惟染便有染。 思惟不染便无染。 以此契经五识身亦不有欲。 亦不无欲。 此义云何。 答曰。 若无护喜五识身。 思惟染便有染。 思惟无染便无染。 是故以此契经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 或作是说。 五识身不错乱。 设不错乱。 若有欲若无欲。 是故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 问彼相应法有错乱。 无色界无有错乱。 欲使彼亦不有欲亦不无欲耶。 答曰。 诸相应法或有乱或无乱。 此义云何。 无色界计有吾我便有爱。 复次自相所摄五识身。 不言自相欲无欲。 是故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 犹若此心所念法俱相应生。 云何相应义。 故作是说乘载义是相应义。 问眼识招致意识。 欲使眼识与意识相应耶。 答曰。 此依余不与同。 问如所说乘载义是相应义。 此事不然。 或作是说。 不移动义是相应义。 问四大不移动。 欲使彼各相应耶。 答曰。 此非因缘。 问如所说。 不移动义是相应义。 此事不然。 或作是说。 有因缘是相应义。 问眼识缘意识有因缘。 欲使彼相应耶。 答曰。 彼依余。 问如所说。 不移动义是相应义。 此事不然。 或作是说。 有因缘是相应义。 问眼识缘意识有因缘。 欲使彼相应耶。 答曰。 彼依余。 问如所说。 不移动义是相应义。 此事不然。 或作是说。 一因缘义是相应义。 问有众多众生。 观月初出。 欲使同一缘相应耶。 答曰。 彼依余。 问如所说。 一因缘义是相应义。 此事不然。 或作是说。 所有希望义是相应义。 问寿命煖气生。 欲使彼相应耶。 答曰。 此无因缘。 问如所说。 寿命煖气是相应义。 是事不然。 或作是说。 俱生义是相应义。 问心不相应行等生。 欲使彼相应耶。 答曰。 此非因缘。 问如所说。 等生义是相应义。 是事不然。 或作是说。 一起一住一尽彼相应。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一希望一因缘一时造。 是谓相应。 问此义云何。 答云。 依一缘一时造。 或作是说。 一事所须义是相应义。 问忍智是一。 欲使彼相应耶。 答曰。 彼非一时造。 问如所说。 一事义者是相应义。 是事不然。 或作是说。 千义是相应义。 识所适处各相开避。 心所念法则有选数。 或作是说。 无有相应。 何以故。 彼非一切不俱生。 问如所说心所念法。 与心相应。 与心缚着。 依心回转彼有违。 亦说俱生痛想念。 彼所说不与相应。 亦不俱生。 如是彼无惟说无相应。 亦说见谛信不坏智相应。 问若相相应声。 二比丘亦说。 小有诤讼与共相应。 欲使彼共相应耶。 若已念闻声是念者。 亦说眼色以二因缘生。 念法识更乐痛行及因缘。 欲使识是念耶。 若与声俱生者。 亦说比丘心俱生。 毗摩质阿须伦颈有五缚。 而自观见。 欲使彼心俱生耶。 谁依意识。 或作是说。 五识身已生依尽。 问无色界中不生意识。 彼无五识身。 或作是说。 依六识身。 问色有增减则不可知。 或作是说。 心左右四大依意识。 问彼视色无有增减。 或作是说。 一切身四大依意识。 问所造色无有增减。 答曰。 以彼四大便有依名字。 尊僧迦蜜作如是说。 自根依身意识见一一心一切自根。 身心所作处处有胜。 复次心俱有四大。 当言依识。 识与彼四大各各相依。 如索绳綖。 如菩萨梦见五事。 如彼识为依何等。 或作是说。 见闻念知是其缘。 问彼初不作如是大梦。 梦见缇丽木在脐中生。 问我闻阿须伦作如是大卧具。 我亦闻婆修提婆脐中生大莲花。 或作是说。 曩昔三耶三佛作如是大梦。 彼闻某甲授决时。 彼是识因缘。 或作是说。 彼识见闻念知本亦经历。 彼非不有缘。 昼想夜梦。 是故彼梦彼识。 当言颠倒当言非颠倒耶。 或作是说。 当言颠倒。 本无今造。 复次当言非颠倒等正觉果。 如菩萨所说。 安详降母胎。 安详止住。 安详出母胎。 云何菩萨降母胎。 云何止住。 云何出母胎。 或作是说。 彼降神时便自知我处母胎。 止住时便自知我止住母胎。 后出胎时便自知我出母胎。 次降时亦自知是我最后处。 母胎住亦自知最后住更不复处。 出母胎亦自知更不复入母胎。 彼安详心。 当言相应当言不相应。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 如所说。 我安详降神。 问着所生心不着是安详。 云何着与不着相应。 或作是说。 当言不相应。 何以故。 生心染着不染着心是安详。 是故着不与无着相应。 问云何今安详降神。 答曰。 自知身意。 如所说。 先起安详心。 后生染着心。 复次本亦有安详。 与中阴心相应。 观身渐厚。 生心。 与何等着相应。 或作是说与欲相应。 问若尔者无入地狱。 或作是说。 或与欲相应。 或与瞋恚相应。 或作是说。 生恶趣中者。 彼与欲瞋恚相应。 生善趣中者。 彼不与染着垢相应。 善心便生天上。 复次不与诸垢着相应。 生心与本行相应。 如瓦陶轮。 当作是观。 以何等故。 身根言是身识缘非因。 或作是说。 有瞋恚身根。 无瞋恚身识。 非瞋恚无瞋恚缘。 问有瞋恚是四大。 无瞋恚无教戒缘俱。 或作是说。 集聚是身根。 不集聚是身识。 非集聚无集聚缘。 问无集聚甚微。 欲使微因心耶。 或作是说。 色是身根。 无色是身识。 色非无色缘。 问设当有色便有因。 善不善心无色。 欲使善是不善因耶。 或作是说。 处所是身根。 无处所是身识。 非处所无处所缘。 或作是说。 无境界是身根。 有境界是身识。 非无境界是境界缘。 或作是说。 若身根是身识缘者。 乃至身根彼便有身识。 是故有一根。 或作是说。 若身根是身识缘者。 身根生身识。 是故身根有差违。 或作是说。 若身根是身识缘者。 则有因缘处所。 不有因缘有增上缘。 或作是说。 自然因无自然身根身识。 复次彼非自性亦非回转。 及他众生回转。 如一切心四因缘生。 有阿罗汉最后缘心。 以何等故。 阿罗汉最后心不还。 或作是说。 次第中间希望因缘。 彼非后心次第缘。 或作是说。 有希望。 或作是说。 所生因希望。 复次于彼后心。 有四因缘果于彼数。 当作是说。 不于中间当有无明。 有爱当来受此非缘。 言阿罗汉有如所见法。 心意所回如是身坏。 以何等故。 阿罗汉善无记心终不还。 或作是说。 中间缘有希望。 或作是说。 希望有违。 或作是说。 因希望。 复次以二事故。 于现法中心性得还。 或以本行。 或现在造。 当来亦有。 以三事故得还。 行垢得还。 行垢自然。 阿罗汉无有行垢。 是故阿罗汉不回转。 心定觉观法无欲相应意睡眠诸义起造生四因缘颇五识身有颠倒行耶。 或作是说有。 如旋杖轮。 眼识谓是轮。 问非眼识谓是轮。 色自相境界眼识意识谓是轮。 或作是说。 五识身有欲。 颠倒性有欲。 是故五识身颠倒。 问当言非颠倒。 如乐痛言有乐。 或作是说。 非移动五识身非以移动。 当言有颠倒见。 问不移动亦是颠倒。 如于色生邪见。 复次自相摄五识身。 不颠倒摄自相。 是故颠倒移动。 如非一心。 选择有胜作是得是。 云何不善心心避不亲近者。 善威仪一心者(一部僧名)。 作是说曰。 若心意空转转有实。 虚空一心彼便有选择。 问一心无有选择。 此事不异便有增益。 以选择无增益。 或作是说。 非一心选择有胜意有选择。 问如一一心不选择胜意不有选择耶。 答曰。 如一一心意有多。 如是一一心无众多。 有选择众多。 或作是说。 第一义无有心。 选择行亦无不善。 便生善心于中游。 复次善心以生则无有不善心。 问作是不得是。 复次心有选择。 不应作是说。 吾我自性自累。 教化众生便有和合。 以作选择见功德。 彼避不善缘妙行。 善威仪与仪相应。 颇有一心不在。 此彼自相不前不后作缘也。 或作是说。 有譬如五欲发意相缘。 欲使一时周遍耶。 答曰。 无有自然五欲一时周遍。 设当缘者便有三痛生。 或作是说。 譬如青青谓青国。 意一时作缘。 问此非譬喻。 若当作缘。 如青则等如觉则有耶。 是故彼有等是故彼有耶。 复次作识想心当言无也。 非以本作。 有余识非一回有二转。 惟有一我。 是故无也。 如一切众生。 一一心回转一自相境界。 过去未来心不忆不知。 云何得知种种二自相。 或作是说。 由义说得知。 问设复说义。 云何得知。 或作是说。 余各各心空彼无所有。 便得知一心。 忆本所更由是得知。 问若一心忆彼便忆青非黄一誓愿。 或作是说。 一一取自相。 和合取二相。 由是得知。 复次我自性意所一一相方便回转。 如青发黄色。 有种种二相非所。 自相方便无。 色界没生色界时。 云何欲界相应心。 所念法得成就。 或作是说。 希望得不疑希望。 是吾我欲界心所念法。 问无漏心所念法有希望。 欲使无漏心所念法得成就耶。 或作是说。 得生便有彼生。 解脱欲界心所念法。 问彼无漏心所念法亦复解脱。 欲使得欲界成就无漏耶。 或作是说。 得生有有是欲界心所念法。 亦生欲界。 问生欲界中起无漏心所念法。 欲使彼得无漏成就耶。 复次必化作欲界形。 欲界心所念法回转。 无色界没生色界时。 诸欲界心所念法得成就。 当言彼心无威仪耶。 当言伎术。 答曰。 当言彼伎术当言威仪。 诸化化形彼是伎术。 处化住处心非有移动。 当言威仪无色界欲没时。 来生色界诸得善根。 彼善根与谁相应。 云何得彼善根。 或作是说。 彼善根色界相应。 便得希望已得生必得生。 不疑定生得。 复次当言欲界相应当言色界相应。 得色有有本所观观。 近生不得过去。 当观亦还时。 云何得知。 一切心与十大地相应。 或作是说。 若彼无痛者。 则无痛界。 亦无想者则无心。 若无念者便无心。 无更乐者则无此三法。 无思惟者则不生识。 若无欲者一切心所念法不生。 若无解脱者则无解脱。 若无念者则无境界。 若无三昧者心则有乱。 若无智慧者境界不可分别。 复次阿毗昙必有实相。 依因缘等生诸法相应。 一一相应不一相应。 观心果也。 以何等故。 生心不得报。 或作是说。 设生心有报者。 便回转非以报有报。 余者有还是彼非报。 问报有福报如所说不住。 乃至智知有福报有所照。 或作是说。 染着生心。 不染着是报。 是故非报。 问染着有报如所说。 修行无明思惟广说等住。 如是众生淫意偏多。 复次行垢彼心有炽盛。 云何彼报行。 颇一心乱一定。 或作是说。 或乱相应心心乱。 三昧相应心三昧思惟。 一乱相应心。 一三昧相应。 是故一心乱一心三昧。 问若乱相应乱。 三昧相应思惟。 彼乱相应。 彼三昧相应。 是故彼有乱彼有三昧。 或作是说。 不善心乱善心三昧。 一善一不善。 是故一乱一三昧。 问不善不得言三昧。 或作是说。 一心之中无有乱无有三昧。 意有乱有三昧。 无所因缘。 是心意是谓乱心意。 一缘是谓三昧。 惟一一心意乱三昧。 一切有一一分别。 是故一切心无乱无三昧。 彼非微妙不可究竟。 是故此非缘。 问若一心乱一心三昧。 彼一切一一分别。 是故一切心有乱有三昧。 此非微妙。 是故不缘。 颇彼心乱是三昧耶。 或作是说。 有乱相应心。 乱三昧相应心。 及乱相应。 彼与三昧相应一切心十大地法。 是故彼有乱有三昧。 问三昧无乱相应。 乱亦与三昧相应。 欲使三昧与乱相应乱与三昧相应耶。 此非微妙是故非缘。 或作是说无也。 不善心乱。 善心是三昧。 善与不善异。 是故乱异三昧异。 问不善不得言三昧。 答曰无有不善三昧。 如所说三昧何者是。 谓善心独处。 复次无有一心有乱有三昧。 此亦如上所说。 灭尽三昧起心缘何等。 或作是说。 本末是缘如所说本心成具有所兴起。 作如是心者无有兴起。 问云何断灭心所念作缘。 答曰。 如断灭不善意。 善意中间复起不善。 问彼不断灭心意。 便有缚着心意。 复次诸有此处不可思义。 灭尽三昧若本心本意有断灭缘。 彼则有也。 心非为无因。 是故缘起。 复次若心次第起心。 于彼次第缘欲起。 当言因本缘。 以何等故。 心所念法不知自然灭。 或作是说。 若自然灭者。 三等相应无有更乐。 或作是说。 若自知者。 无有二。 亦说二缘生识。 如偈所说。 亲近自然断灭邪见。 有胜摄他不异于我。 如余方便苦则有等。 以何等故。 心所念法自不知相应法。 或作是说不知二俱生。 设当知者生缘无生。 无生缘生。 生缘无作。 或作是说。 空一聚畜。 设当知者则不空。 则有无数聚摄一时顷。 二分相应法。 如有余缘。 如有余相应法。 复次不知一缘。 设当知者亦知自然。 设当知者识缘痛痛亦缘自然。 如所说智者。 彼即是痛也。 以何等故。 心所念法不知等有法。 或作是说。 此非等有。 或作是说。 等有不自知。 复次若还迹者。 云何有因缘彼有摄持。 以何等故。 相应法谓之心内入。 然不余相应法。 或作是说。 一切是内心亦是外心。 是一切心差降。 问无入处所。 或作是说。 内根及意根。 非余相应法。 问意念心所念根。 如彼乐根乃至慧根。 或作是说。 由心故念回转。 犹如心流驰不住心所念法。 问二俱并生。 为由何等生。 若一一续生者。 由痛识念生想亦生智慧。 或作是说。 心所念法如彼境界。 心生彼亦生念。 问二俱并生为去何所。 若一一续生者。 痛识相念亦复生。 或作是说。 意心所依有识法。 问心亦依心。 欲使心非内耶。 答曰。 虽复心依心。 依心有识法。 念非依心。 或作是说。 心增益上此心念法。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心意不自灭念便有灭。 如灭尽三昧。 问想痛于彼尽。 然非有心。 答曰。 心于彼灭。 何以故。 心行所念彼非有。 行已得休息。 世尊亦说。 谁当有人说有有想。 而无此言亦无是念。 此事不然。 复次想识灭有所选择。 当言内入及余相应法。 意识入持常住不移。 复次识依众生不牢固。 牢固与余法相应。 于中得知过去识。 当言内入不与余法相应。 又世尊言。 无常是苦。 云何苦痛无常苦。 或作是说。 若有常彼是苦。 如无常彼是涅槃。 问如自知苦痛。 彼自以苦若有常。 彼不自知者。 非有常苦耶。 或作是说。 苦痛尽时余苦则避。 无常灭尽时。 欲使无常是乐耶。 或作是说。 苦痛生时便有苦。 苦痛灭时便是无常生无常。 是故无常苦。 问乐痛生时便有乐便生无常。 欲使无常是乐耶。 或作是说。 彼非无常苦所摄。 彼苦自然彼无常。 非自然苦。 问如所说若无常是苦者。 此事不然。 答曰。 诸无常者彼一切是苦少有自然。 苦少有无常。 苦少有种苦。 复次彼非无常苦。 无常义异苦义异。 复次苦痛生时无常所逼。 自然苦各各自聚集。 又世尊言。 受乐痛时彼便自知受乐痛。 云何受乐痛时彼便自知受乐痛。 如上初揵度说。 云何自知有苦。 复次乐痛放逸彼境界生意识念。 彼识与意共同作吾我想。 便自知我受乐痛。 况复众生以痛见逼心便愦乱。 以何等故。 心所念法不自依处所。 或作是说。 颇有见自依处所耶。 如心所念法。 问有色之物各自亲近。 答曰。 有色之物极微亦极微。 各各不相触是故此非问。 或作是说。 无色亦不相触。 问色识有教戒不自亲近。 或作是说。 选择不触。 问选择非教戒不自亲近。 是故此非义。 或作是说。 无对不可触。 复次设当受触者。 则有细滑入。 问如触身根此非更乐。 如是彼触者非有更入也。 颇缘不愁忧生乐痛耶。 或作是说。 有如人见怨家死便生乐痛。 问彼乐痛非缘怨家。 怨家缘彼乐痛。 是故彼愁忧。 或作是说。 无也。 此事不定。 定缘不愁忧不生苦痛。 问以彼因缘或生乐痛。 或生苦痛。 或缘二生。 不以因缘俱知二事。 复次无有因缘有愁忧无愁忧成就。 如彼或有愁忧或无愁忧。 或彼亦不有愁忧。 亦不无愁忧。 彼或有愁忧。 或无愁忧。 或亦不有愁忧。 亦不无愁忧。 因缘合会或生乐痛。 或生苦痛。 或生不乐痛。 或生不苦痛。 颇缘愁忧生苦痛耶。 或作是说。 有如见母死便生苦痛。 问彼痛不缘母。 母缘彼痛。 是故彼愁忧。 或作是说。 无也。 定缘不愁忧生乐痛。 闻以彼因缘或生乐痛或生苦痛。 复次无有因缘。 成就有愁忧无愁忧。 或有愁忧或无愁忧。 或亦不有愁忧亦不无愁忧。 彼因缘合会或生乐痛。 或生苦痛。 或生不苦不乐痛。 二牢固及一灭尽。 自然增上慢苦痛意不相触。 无愁忧有愁忧。 以他人为父起乐痛。 彼痛缘何等。 或作是说。 父是其缘。 问彼非亲父。 答曰。 起如是思想。 问如有言是我痛我是其缘。 或作是说。 怨家缘。 问彼痛非怨。 若彼不造诸痛与因缘。 欲使造青耶。 若痛不缘青。 复次痛义父相是其缘。 怨是处所也。 诸身中痛彼是心痛耶。 设是心痛。 彼是身痛耶。 或作是说。 诸身中所有痛。 彼一切痛与心相应也。 问如所说有此二痛。 身痛心痛则有相违。 或作是说。 一切痛是心痛。 乃至五根增上。 是谓身也。 色增上者乃至意根增上。 彼是心痛心增上也。 或作是说。 诸到境界摄诸根生。 是谓身也。 无有思想诸不到境界。 摄由三根生。 彼是心有思想也。 或作是说。 诸痛依身根摄内更乐缘生。 是谓身痛。 于中有余痛生者。 是谓心痛。 复次诸身痛与心相应。 颇有心痛非身痛耶。 诸所痛外所造痛。 若知长短。 短亦知长。 彼识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若知长短彼缘短。 若短知长彼缘长也。 问长非短短非长。 答曰。 以此得知。 问若知有我。 我是缘耶。 或作是说。 若知长短彼则缘长。 若知长彼则缘短。 问如今不知如所造若知余者识则有余缘。 欲使青非缘青色耶。 或作是说。 无有不知长短短知长。 彼识不得言住。 不观香味更乐造长短也。 颇有盲人不得天眼以眼识见诸色耶。 或作是说。 有若曾与相应后获果。 彼生眼识眼便坏败。 是故盲人生眼识眼腐败。 是故盲人眼识知色。 问彼眼有余生。 是故不得言盲。 答曰。 非以彼眼观。 若观眼者眼则不盲。 从生盲者。 是故不盲。 问非以从生盲此眼识观。 若观眼不盲者。 觉诸识相相应有诸觉。 或作是说。 若眼没时生眼识。 彼眼识坏败。 彼时生眼识。 是故盲人摄色问不等有。 是故彼生眼识。 若尽灭生眼识。 若一切灭尽生眼识者。 彼生眼不起眼识。 欲使盲人生眼识耶。 起眼生眼识。 复次不断眼有彼回转。 亦有开避处。 便生眼识。 已得因缘迹则有相应。 若实相应不得言是眼识。 又世尊言。 六尘界比丘。 以何等故意识言有漏耶。 或作是说。 彼界有漏所生。 是故言有漏也。 或作是说。 有漏生彼界故曰有漏也。 或作是说。 彼界行报故曰有漏。 或作是说。 彼界是人算数。 然人非无漏。 故曰有漏。 或作是说。 流转生死无有穷极。 故曰有漏。 或作是说。 缘彼界降母胎中。 不缘无漏法降母胎中。 是故彼界言有漏也。 复次彼界言有吾我。 此非无漏实生有漏。 是故彼界曰有漏也。 又世尊言。 摄诸相比丘识所摄。 尔时命过处所趣三恶趣。 展转不止。 泥犁饿鬼畜生生不染污心。 云何生天上。 或作是说。 由诸结使生天上。 亦由结使或入地狱。 问云何造不善行耶。 或作是说。 由结使故便生天上。 以瞋恚故入地狱。 瞋恚之相当尔时。 或作是说。 以小染着亦得生天。 增上结使生三恶趣。 增上瞋恚尔时命过。 或作是说。 行相重累生诸结使。 如行造不善便生恶趣。 如结使所缠作诸善行便生天上。 起不善行有诸衰耗尔时命过也。 或作是说。 一切结使拔诸善根。 随行善恶各趣其道。 复次从上来生。 契经句则有违。 今当说要。 如船度彼此。 报行生行则受其果。 当于尔时。 无力之人。 不造善本。 是故有处所。 不得言最是后识合会有是死。 复次识与本行相应。 又世尊言。 长夜依心思惟修行善讽诵读。 云何心长夜修行。 一心者一部僧名作是说。 一心长夜修行。 不得众多心修行。 修行得生。 问一心如是长夜修行。 则不有生亦无差降。 思惟差降无有异。 展转生思惟则有思惟。 展转心意则有长益。 是故生意长夜思惟。 复次心有三行不有时乃至命终。 从此发意菩萨求道。 从是思惟乃至得无学术得利。 展转心取相彼有思惟。 一时惟心所念善法当观意思惟。 以何等故。 诸相应法想及识不谓是食。 或作是说。 彼一切是食。 世尊教语说一切则说一切。 问非以说识则说一切。 或作是说。 彼一切是食。 是世尊劝教语。 问诸相应法等有生。 或作是说二于中还食识意心。 有二方便揣食乐食。 问诸相应法或受有或不受。 此义云何。 复次相应法或有食相或无食相。 如色香味声更乐。 欲使二生色是眼识境界耶。 余者亦尔。 但欲自养。 是食义揣食差违。 诸根四大得长益软美饱。 彼以食想则生彼界。 思惟相应意所念。 如彼有痛。 彼生无有量如心有痛。 若此诸法以乐为食想。 彼生受诸身根痛。 亦得将行想亦得行。 彼则生受诸识将去识。 乃至识意相应身根缚着。 及心所念法。 当言回转而有开避处痛食想。 复次合会造相是其相。 供养及身名长短盲意界取非以相着有漏意在后以何故诸相应法想痛是意行耶。 非余相应法法。 或作是说。 此一切由意行兴。 是世尊劝教语。 说此为首则说一切意。 问说一则说一切。 或作是说。 此世尊劝教语。 问诸相应法等生力势。 或作是说。 由意而生是故谓意行。 问诸相应法法。 或随意生或不随意生。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意所作故曰意行。 问诸相应法。 或意所作或非意所作。 此义云何。 复次意所缠。 如是诸法不于中间有回转。 意识展转回转无有休止。 又世尊言。 更乐习痛习想习行习名习色习识习。 以何等故诸相应法。 更乐习痛习想习行习名色习识习。 或作是说。 一切相应法更乐习名色习。 复次更乐胜意中名色识更乐增。 乃至痛有增名色增识有增。 问等中间此妙此非妙。 此义云何。 以一更乐非相由心生。 是故彼无也。 更乐增意便有增。 或作是说。 眼缘色因缘等中间缘。 缘名色生识。 此三集聚故。 曰更乐缘更乐。 更乐便生痛或想或意。 问惟由更乐生痛。 复由余更乐生想。 世尊亦说。 有彼痛不言有彼痛。 便言有想。 此事不然。 此契经有违。 非以心所念法展转相应。 或作是说。 眼缘色生眼识。 此三集聚有更乐。 彼识等有便生痛。 由痛便生想。 缘想便生意。 复次诸相应法方便便胜。 如二人共行一道所至必到。 色声香味细滑萌牙。 欲使二俱生耶。 有增减如实。 又世尊言。 毗罽罗多鲁奚帝婆罗门。 如一人色住百岁。 及余行痛起便尽不生色展转不相应。 说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色色展转。 此世尊教戒语。 世作是相。 彼色是我所。 我着色住。 或作是说。 色亦展转生死。 无记意自回转。 心所念法亦有善亦有不善。 或作是说。 色亦展转。 复次色以人回转。 心所念法有实。 复有余趣。 复次色亦展转。 然色自然乃至住不死。 如作智他自作方便。 求色亦住百岁。 又世尊言。 此四颠倒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以何等故。 诸相应法不谓痛颠倒。 或作是说。 此世尊教戒语。 说此则尽说痛。 问说一则说一切。 或作是说。 此世尊劝助语。 如上所说。 结善有定。 问诸相应法无有劝助。 或作是说。 此世尊教戒语。 此教戒与世尊教戒语。 此教戒与世颠倒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然痛非颠倒。 或作是说。 此一切颠倒也。 复次微想颠倒中。 心颠倒增上见颠倒。 复次一颠倒心所作无常想见有常想。 得诸相应法。 或说言不颠倒。 或作是说。 不可得也。 如识境界回转心亦回转。 问设一切有常者。 我一定自相无境界。 答曰。 有常是识有常。 有常知痛相知想心知心。 问若一切常者非一切痛耶。 一切智。 或作是说。 得识自相摄。 是故彼非颠倒心。 心亦颠倒亦非颠倒问善不颠倒。 然善不与不善相应。 是故此非义。 复次处所相缘无由业相应。 是故彼有生。 一切颠倒一切不颠倒。 一无有胜自造我。 又世尊言。 三集聚更乐。 云何意地有三集聚更乐。 意界(一部僧名)作是说。 意持意境界等乐。 问二心俱等。 亦说心意识。 一心作是说。 若展转心。 彼无有三集聚。 复次依一心境界等有更乐。 问亦说意缘生诸法。 意识三集聚更乐。 彼不依心意。 是故无三集聚。 若彼依心则有三心。 心性(一部僧名)作是说。 心灭尽时生心境界。 此三集聚。 问心生时未来未生心。 是故无三集聚。 复次过去有得意根。 现在得意识境界。 普照意识所更如是。 意地三集聚有更乐。 问云何过去现在有集聚。 答曰。 此非等集聚事集聚。 如是得彼事亦相应。 云何眼识缘善。 或作是说。 以眼识善心等起缘身教。 是谓眼识缘善。 问若彼身教自然善。 云何彼等起不观身。 身有教色。 无彼轮无有眼。 唯色相现故曰轮转。 此谓身教。 若身乱是善者。 云何读颂不如是耶。 此非故当熟观。 复次非自相境界眼识。 非色自相境界善。 是故无有眼识缘善也。 云何眼识缘无记耶。 或作是说。 所可用眼识善不善心起。 除其身教及余色处因缘。 是谓眼识缘无记。 问一一无有处所。 住色声香味细滑。 观其所生处。 复次色自相境界。 眼识非色自相善不善也。 是故一切眼识缘无记也。 善缘眼识。 不善缘无记。 缘有何差别。 此亦如上所说。 问若不善无记心起身教相类。 是故眼识无有差降。 非以所爱造有识自相。 缘青心心所念法青为意喜所更。 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识青喜识痛青喜痛想知心念。 问一二共相应。 或作是说。 非一识与二相应。 复次眼识青自相回转痛痛喜忍。 此名数等所作。 心亦如是。 复次如是所说。 一识与二相应。 是故如是非识自性。 我一性自性非我自性。 是故无我。 此二有秽。 是故一识。 青善成就心造意造。 是故此事不相应。 彼或有喜。 或亦不有喜。 亦不无喜。 是故或有喜或无喜。 或亦不有喜亦不无喜。 是故此事不相应。 颇心三时住耶。 答曰。 无也。 何以故。 心无有坏。 是故初时不坏永不复坏。 是故心空。 若心有增住者。 因缘有若干相。 彼上更三缘。 若心第三时住者。 青黄赤无有色相。 有色相亦无增减亦无希望。 是故心虚空。 或作是说。 若心增上住者。 或时欢喜而修行道。 此非微妙。 是故心虚空。 或作是说。 若心三时作者。 或遭恶时希望境界便生希望境界。 过去希望境界。 二希望境界不可究竟。 是故心虚空。 或作是说。 若心自然彼三时住。 初第二过时则有增减。 增减有余。 是故心虚空。 若无增减中究竟亦虚空。 是故永不复坏。 若彼不自觉知彼三时坏。 何以故。 彼自觉知初时则坏是故心虚空。 复次若心住三昧中间心。 中间心中间相应。 心住相应。 心住相应。 亦虚空。 不于中间相应住。 中间不为不空。 是故心虚空。 以何等故言心虚空。 然不及色。 此亦所说。 上偈亦说。 声是色因。 不有命等有回转。 或作是说。 若色空者住无住。 所生之处即于彼坏败。 彼不有妙。 是故上色住。 或作是说。 色亦虚空如心。 何以故。 若色不虚空者。 爱生色住恚生恚生色。 是故一时空则不有色。 此非微妙。 是故色虚空。 或作是说。 若色增上住者。 命过时心生色中阴。 心则有回转。 此非微妙。 是故色虚空。 或作是说。 若色自然三时。 或第二时。 时有增上转有增上。 若初第二增时转住。 若无增空。 是故永不有坏。 若彼自觉三时坏败。 何以故。 即彼自觉初时坏败。 是故色虚空。 复次若色增上住者。 中间相应住。 若中间相应住者。 初时亦当中间相应住。 若中间不相应住者。 相应则不虚空。 不于中间相应住。 相应非不虚空。 是故色空。 想痛二字在梵志秽意行眼觉境界青慢性亦虚空如所说所观见彼是眼所知者。 是识云何眼所观识所知。 或作是说。 眼观视色摄境界。 或作是说。 依眼生识。 如眼观色识为因缘。 如是所知。 或作是说。 无有眼观视。 设当观视者。 乃至有眼则观。 如识等有生。 如是识知。 是故眼不观视。 或作是说。 眼无所观。 设当观者乃至色有二相。 眼有所照。 一切观视非一切观缘。 是故眼不观视。 或作是说。 眼无所观识无所知。 复次眼缘色生眼识。 彼作观想观识所知。 世尊亦作是说。 复次眼无所观。 设眼观者。 耳所当闻鼻闻香。 是故二根义则有所摄。 是故眼无所观。 观识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眼有所观识有所知。 或作是说。 所观照是眼摄。 境界是识。 或作是说无有差别。 观识而无有异。 此是一义。 是世尊教戒语。 复次有此处所。 观异识异二俱不同。 观他识识他。 设当如观余识同者。 是眼是识无有差别。 设眼境界识亦是境界。 眼观色识无巧便摄取境界。 此事不然也。 是故当舍此。 如眼缘色生眼识。 以彼眼识知有色。 然非眼也。 以何等故。 彼眼谓之识耶。 非色识。 当方便说。 如聚揵度依诸内入。 或作是说。 眼识知眼谓之眼识。 或作是说。 彼无有识。 复次眼缘色生眼识。 于彼作十世俗想。 谓眼识也。 世尊亦作是说。 或作是说。 修诸根身识。 由根有识也。 如种种趣一趣之中。 由食思惟随时自性造诸根。 当言身识。 如无色界相应诸心所念法。 色界为妙。 高下麁细思惟此已。 云何彼作坏败色想。 或作是说。 彼无有坏败想。 然彼色未尽。 设色尽者。 彼谓坏败想也。 或作是说。 彼有坏败想。 彼不修色想。 若以离色想。 以离谓之坏败色想。 复次彼非坏败色想。 彼不入无色界定。 若入无色界定成就彼定。 彼谓坏败色想。 如此五识身不知各自相依。 云何意识不自知相依耶。 或作是说。 知意依意识设意不知意识者。 则心心不相观也。 或作是说。 知自身诸根依彼意识。 彼是意识境界。 一切诸法境界是意识也。 或作是说。 知一切身体周遍四大比依意识。 彼是意识境界。 设不知者。 此亦无痛有也。 依意识。 或作是说。 不知若以意识知者。 则无三聚此非微妙。 是故不知。 或作是说。 不知。 设当知者。 则有二世尊。 亦说二因缘生诸识。 是故不知。 复次诸根则依识。 设意识自知相依者。 如是意识则有坏败。 复次心俱生。 如是四大当言依识身。 彼非意识境界。 未坏六识身。 入无记心心所念法。 根得增益四大增益。 当言未得。 或作是说。 当言未得。 不以无记心心所念法生诸希望。 问无记心性回转希望则坏败。 或作是说。 当言得也。 观见诸根。 欢喜心者。 弊恶心者。 无记心者。 是故当言得也。 或作是说。 如此处所有隐没无记心。 彼则成就。 有无记心心所念法。 诸根四大增益。 欲使我等说隐没无记心耶。 复次一切心色增益一切心依色而有展转相生。 乃至眼识生诸行。 此不微细若超越彼念。 识身起眼识。 亦无法不转。 诸根四大如种子。 复次伎术诸艺成就威仪礼节皆以成办。 威仪心无记。 如是伎术此则得知。 无记心所念法。 诸根四大得增益。 若心卒乱。 彼一切心解散耶。 设心解散。 彼一切心卒乱耶。 或作是说。 若心卒乱彼一切心解散。 设心解散彼一切心卒乱。 一切心染着。 亦卒乱亦解散。 彼与卒乱相应彼是解散。 问无有愁心不善无有三昧。 或作是说。 无有一心若乱若散。 意亦无有乱散。 颇心卒乱非解散耶。 心有一因缘。 意有所摄持。 颇心解散非乱耶。 意识无数因缘亦无所摄。 颇心有乱有解散耶。 意性无数因缘。 亦有所摄持。 颇心不卒乱不解散。 一缘意识无所摄持。 问如一一心不卒乱不解散。 彼不一切解散耶。 答曰。 如一一心不在意有众多意。 如是一一心瞋恚无有解散。 亦无众多。 复次若心解散。 彼一切心有乱也。 颇心乱非解散一缘回转。 譬如士夫从一路走。 如缘五识身自相回转。 如是想像意识。 或作是说。 如彼回转彼不想像。 或作是说。 若眼识青有定意识。 意识亦青想像识。 是谓眼识。 是谓意识者。 此事不然。 问想像意识。 若眼增上彼是眼识。 颇意增上彼是意识耶。 答曰有。 如汝眼增上。 诸相应青黄白黑。 生识诸着亦有胜。 如是我眼增上。 诸生相应眼识。 如意增上相应生者。 彼是意识。 或作是说。 若眼增上。 及相应青黄白黑生识着。 是意增上。 诸相应青黄白黑生识着。 是故相应果坏。 问眼增上果。 乃至诸生相应意增上果。 于中则果坏。 若眼青黄白黑果不坏。 汝眼增上诸相应青黄白黑生诸识欲。 使眼增上相应不耶。 相应不增。 是故此非义。 或作是说。 不如彼造彼相像。 问为谁造相像。 若忆彼境界则彼是缘。 若不忆者为谁造想像。 若忆彼境界彼即是因缘。 若不忆者或作是说。 不如彼回转。 设如彼回转者。 则二众多。 世尊亦说。 以二因缘生诸识。 问众多生二识。 或一二生诸识。 如汝有众多二也。 汝意缘生想痛识。 是故汝众多二。 或作是说。 不如彼回转。 设如彼回转者。 则不有坏诸入已定。 是故不如彼回转。 问已逮中间无有色入法入。 如还中间眼识持意识。 持不坏败。 如是有诸入。 中阴中初心为依何处色。 或中阴或初死。 或作是说。 初死不生作众事。 问非现中阴依心而住耶。 答曰。 心无有住处。 心生便灭。 灭无所作。 是故彼无所依灭不生。 复次中阴依色心耶。 念法亦是依色展转相生。 如大箂阿罗汉。 最后心为缘何等或作是说。 自缘意命等命想。 空解脱门而现在前取般涅槃。 或作是说。 一切诸行是其缘。 作一切诸行作不净想。 无愿解脱门而现在前。 取般涅槃。 或作是说。 涅槃是其缘。 涅槃灭想无想。 解脱门而现在前取。 般涅槃。 复次见闻念知是其缘。 彼心无记。 自无吾我想。 取般涅槃。 本行已弃永灭不起。 诸根因缘本依意增益生心广意游行中阴罗汉心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心揵度第二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