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四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四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三昧揵度首又世尊言。 诸比丘集聚来会有二因缘。 若当论经深义。 若当贤圣默然口不出言。 云何论经深义。 云何贤圣默然口不出言。 或作是说。 于欲不着。 观欲恶露不净是谓论经深义。 于第二禅贤圣默然思惟。 尊者大目揵连亦作是说。 于是比丘思惟第二禅。 是谓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十二因缘。 是谓论经深义思惟十二因缘。 是谓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契经偈决广布是深经义。 心专一不乱而听法。 是谓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弃一切恶行。 是深经义。 念弃一切行而思惟之。 是谓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空无想愿分别广布。 是深经义。 思惟空无想愿。 是谓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分别四贤圣谛。 是深经义。 善思惟四贤圣谛。 是贤圣默然。 或作是说。 法论者。 合集人民布现等法。 贤圣默然者。 思惟不净观。 法起则起法灭则灭。 或作是说。 说法声远闻。 是谓法论。 思惟内事。 是谓贤圣默然。 复次集聚来会。 亦是其事。 当说诸法。 已说当善听之。 于彼法论亲近贤圣。 譬如戒轮定轮智慧轮解脱轮解脱智慧见智慧轮。 乃至十二因缘轮。 闻此轮已持讽诵读。 意不染着不厌。 心不乱善思惟。 是谓贤圣默然。 如所说尊大目揵连贤圣默然。 此是其义。 昙摩提那比丘尼作是说。 彼比丘从灭尽三昧起。 近三更乐寂更乐不用定更乐。 无想更乐。 云何寂更乐。 云何不用定更乐。 云何无想更乐。 或作是说。 空解脱门是寂更乐。 无愿解脱门不用定更乐。 无想解脱门是无想更乐。 或作是说。 彼从灭尽三昧起缘涅槃无漏故。 不用定现在前。 即当言不用定。 彼不用定彼无想定。 无漏不用定。 不用定缘涅槃无想也。 复次彼从灭尽三昧起。 住有想无想。 起若干心。 当言近无想更乐。 彼住时入不用定起若干心。 当言近不用定更乐。 若住彼时起识处起若干心。 当言近寂更乐。 是谓其义。 于五三昧彼起若干心。 当言起心。 犹如渐渐睡眠觉便速起疾。 如是渐渐入灭尽三昧不渐渐起。 当言是观。 颇有二斯陀含成就无漏一禅现在前第二禅不现在前耶。 或作是说有。 若应空者则现在前。 若应无愿者不现在前。 或作是说。 若所依有力者。 则现在前。 若所依力少则不现在前。 或作是说。 若利根者则现在前。 若钝根者不现在前。 或作是说。 若厌欲界弃欲界行则现在前。 若厌三界弃三界行则不现在前。 复次未曾有所造行入无漏。 三昧观应无漏。 颇初禅中间近灭尽三昧耶。 或作是说。 有若得骠骞度三昧。 则于禅中间入灭尽三昧也。 或作是说。 若依初禅等越次取证。 则于初禅中间四谛所断结使。 则近灭尽三昧。 问彼非近初禅中间。 入三昧彼便得近。 或作是说。 初禅中间入第二禅时。 梵天上诸相应结。 则得灭尽。 问必起禅中间。 是故不近禅中间。 或作是说。 若依初禅中间等越次取证。 彼于初禅中间四谛所断结。 近灭尽三昧。 问此非初禅中间。 何以故。 必起世俗禅中间。 贤圣道而现在前。 复次非入初禅中间近灭尽三昧。 结使未尽。 外观尽彼智种俱住之法。 当无觉有观即起不灭尽。 如乐众生入慈三昧。 非一切众生有乐。 彼三昧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诸乐众生即彼因缘。 问不缘一切众生有其慈。 或作是说。 一切众生有其乐根彼即缘。 问非一切众生有乐根现在前。 亦有现在众生有乐根。 或作是说。 若自更乐彼一切众生解脱。 问非以此乐使众生乐。 或作是说。 非以慈堂一切众生有乐。 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灭诸瞋恚成就诸法。 问以颠倒故灭诸瞋恚。 复次觉诸众生有其乐根。 求众乐解脱。 施恩众生皆成就之。 如本所说。 彼三昧当言颠倒。 当言不颠倒。 或作是说。 当言非颠倒。 诸乐众生是其因缘。 或作是说。 当言非颠倒。 一切众生皆乐根。 此是慈因缘。 如本所说。 复次当言非颠倒。 瞋恚灭尽。 如苦众生入慈三昧。 非一切众生有苦。 彼三昧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诸苦众生彼即其因缘。 或作是说。 一切众生有苦根。 彼悲是其缘。 或作是说。 非以悲堂故一切众生有苦。 复次以此方便而坚住其心。 灭其害心。 复次觉诸众生有苦相苦解脱。 并及悲一切众生。 皆求使安。 如本所说。 彼三昧当言颠倒。 当言非颠倒。 或作是说。 言非颠倒。 诸苦众生即是其缘。 或作是说。 当言非颠倒。 灭其害心。 如喜众生入喜三昧。 非一切众生喜。 彼三昧为缘何等。 或作是说。 诸喜众生是其缘。 或作是说。 一切众生有喜根。 是喜其缘。 或作是说。 自得欢喜。 欲使一切众生同。 或作是说。 非以喜堂故一切众生有喜。 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 灭诸愁忧。 复次觉诸众生欢喜相喜解脱。 于一切众生同喜。 如本所说。 彼三昧当言颠倒。 当言非颠倒。 或作是说。 当言非颠倒。 诸喜众生即是因缘。 或作是说。 当言非颠倒。 一切众生有喜根。 是故是喜因缘。 如本所说。 复次当言非颠倒。 愁有差违。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当修安般守意断诸观想。 云何当修安般守意断诸观想。 或作是说。 修安般守意入第二禅。 已入第二禅观已越过。 问亦有余方便入第二禅。 是故余方便断诸观想。 或作是说。 修安般守意依色界回转。 不依观想断诸观想。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计出入息。 有一缘于中无观无觉。 如是断诸观。 此亦如上所说。 复次安般守意缘近不缘为若干缘无众生。 彼少生业断诸观想。 又世尊言。 遍观诸身觉出息。 遍观诸身觉入息。 云何遍观诸身出息。 云何遍观诸身入息。 或作是说。 观身尽无常觉出入息。 问不从三昧起耶。 答曰。 三昧不起。 彼方便必作不疑。 或作是说。 观身一切不净。 出息入息。 俱不染着亦不舍。 或作是说。 一切身中出息入息皆悉觉知。 或作是说。 一切身中观色界观回转时。 出息入息不摄其想亦不舍。 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 以此事广思惟之。 云何入第四禅尽出入息。 或作是说。 计出入息时。 即彼觉知入第四禅。 于中出入息能悉灭之。 问以余方便入第四禅。 彼出入息灭耶。 或作是说。 入第四禅时。 于四禅地息有回转。 壅诸毛孔无出入息。 问不从起三昧。 出入息不回转耶。 答曰。 起更依余息回转。 或作是说。 如入初禅遂便增长。 第二禅微第三亦微。 如是渐渐息时第四禅无有。 复次捐弃觉彼时禅出入息不回转。 以何等故。 生欲界众生得禅。 于禅不退。 命终时便生色界。 已生色界得一切禅。 于禅不退。 便命终还生色界。 或作是说。 此间行对地。 此间起禅而生彼间。 设彼入三昧。 设生彼间者有报。 不以报有报。 问如今无有彼没还生彼间耶。 或作是说。 入第三禅净气味相应。 无漏禅净得生彼间。 于气味相应。 退以无漏般涅槃。 如是生彼间。 若净禅三昧即生彼间。 若入气味相应禅。 于彼间退。 若入无漏禅。 即于彼间而般涅槃。 或作是说。 此间入四种禅。 渐渐退住退增上退。 渐渐退住退生彼间。 增上退越彼间。 厌退般涅槃。 如是生彼间。 若入渐渐退三昧。 便于彼间退。 若入住退三昧即生彼间。 若入增退三昧超越彼地。 以无漏道于彼间般涅槃。 或作是说。 非以禅得生彼间。 行垢染着得生彼间。 若已行对死者。 若复住彼间。 以行对不死即生彼间。 若不以禅生彼间者。 非中间禅生彼间。 答曰。 无苦。 若依未来禅还欲爱尽。 于中间禅得生彼间。 复次此二俱非妙。 众生生欲界得诸禅。 色爱未尽便命终生色界。 色爱尽无色爱未尽。 命终不生色无色界。 无色界爱尽。 便命终生无处耶。 问云何受报耶。 答曰。 若爱尽报相应则无也。 如彼前则随后。 中间相应报果生色界。 众生得禅色爱未尽。 便命终不作方便求生欲界。 若不厌弃方便不增。 方便求者便生。 生色界爱尽。 无色爱未尽。 便命终不生无色界。 无色界爱尽。 命终生无处所。 问云何今受报耶。 答曰。 无有定受相应行报。 于色界行禅甚难得。 况无色界三昧也。 更乐斯陀含有灭尽无量念说一切身云何灭欲界若一切超越识。 入处无有。 不用定云何彼无耶。 少有思惟。 或作是说。 彼无猗处。 有所恃怙无有思惟。 问一切三昧思惟此事。 或作是说。 彼无有乐无有常。 亦有不思惟。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彼无有吾我。 亦不思惟。 此亦如上所说。 复次如若干种相貌。 便离想解脱。 以何等故不用定谓之护耶。 或作是说。 彼三昧无有定无有。 当有以有。 是故不用定谓之护也。 或作是说。 道护越彼道。 是故不用定谓之护也。 或作是说。 护是果。 世尊亦说。 修护广布越不用定。 复次无量定不选择。 不造利养住也。 云何净是不净义。 或作是说。 诸不净相则是净义。 问无有不净相。 彼或有净或不净。 答曰。 所谓净者彼是颠倒。 彼或有常或无常。 欲使言无无常相耶。 或作是说。 净相者言无净。 问设彼无净相者则不染着。 非以净相彼染着。 答曰。 不净作净相则染着。 设彼有净相者。 如彼观之彼则染着。 若不如实观者。 是故彼无净相。 或作是说。 专意心念如是不净。 问彼或终成或不终成。 欲使彼是净。 欲使彼不净耶。 复次色无有净无有不净也。 如彼所趣贪着不离。 颇舍修四禅不用定生净居天耶。 或作是说。 无也。 舍修四禅得生彼间。 问诸有修第四禅生净居天。 彼一切生净居天耶。 答曰。 以事行故不生。 叙子生萌芽。 行事故不生。 复次颇依未来禅修无漏道。 彼灭诸结生净居天。 诸修分别禅入第四禅。 彼一切生净居天耶。 设生净居天。 彼一切修分别禅。 入第四禅耶。 或作是说。 诸生净居天。 彼一切修分别禅入第四禅。 颇修分别禅入第四禅。 不生净居天耶。 阿罗汉若无色界阿那含。 或作是说。 颇修分别禅入第四禅。 彼不生净居天。 得修分别入第四禅。 净居天上爱尽也。 颇生净居天。 不修分别入第四禅耶。 依未来修无漏道。 彼灭诸结使也。 颇修分别入第四禅。 亦生净居天耶。 得修分别入第四禅。 净居天上爱未尽。 颇不修分别入第四禅。 亦不生净居天上耶。 除上尔所事。 则其义也。 云何修分别入第四禅耶。 或作是说。 入净禅三昧。 以无漏思惟分别。 问净禅彼非无漏思惟。 如无漏思惟者。 彼不净禅。 复次无漏禅于其中间入净禅。 净禅中间入无漏禅。 不以无漏长养净禅。 彼长养净居禅。 云何知有净居天耶。 或作是说。 修分别第四禅生净居天。 如此间见修分别第四禅。 无色爱未尽命终。 然后得知有净居天。 如此禅因缘。 复次由阿那含知。 世尊亦说。 此趣不易得。 犹如我凡夫人长处生死。 除净居天。 如初第二第三禅修分别禅。 以何等故。 初第二第三禅不生净居天耶。 或作是说。 最初得顶。 第四禅复能分别禅。 及欲爱尽不生余地。 问如不观入思惟三昧分别四禅。 何故不观入第四禅分别八地。 或作是说。 诸得利根便能分别四禅。 恃怙利根复越余地。 问越第四禅。 是故不生第四禅地。 复次天地变易时。 乃至第三禅地坏。 然非贤地变易。 世尊变易时。 此有诸贤。 以行报对故。 得生净居天。 若得第四禅。 依初禅等越次取证。 诸结不相应。 于四禅退。 当言得彼诸结。 彼成就耶。 或作是说。 当言得。 问如所说以外道灭。 便得贤圣道。 乃至究竟尽彼无。 或作是说。 当言不得。 以作彼贤圣道。 乃至究竟。 问不于中间生四禅地。 答曰。 此事无苦复越第四禅。 或作是说。 思惟所断非四禅所断。 何以故。 四谛所断是贤圣道。 非思惟所断。 复次依彼念复更造念。 复次于第四禅退。 何以故。 彼等越次取证忍智回转。 然彼等方便力。 不于等方便力退。 是故不于四禅退。 若得想三昧。 依第三禅等越次取证。 无想三昧不退。 命终后生无想众生。 或作是说。 生果实天。 此三昧是彼间地。 问如彼越地。 云何复言彼地等越次取证。 或作是说。 不得无想三昧等越次取证。 彼意迟钝彼三昧永寂。 问入第三禅意耶无疑。 复次等越次生第四禅。 越次取证。 想三昧不广布。 亦不亲近。 复次生第四禅中。 无有净不净云何知方便如得三四禅无想名不终如一切第四禅得念待喜。 以何等故谓三禅非余禅耶。 或作是说。 此世尊教戒语也。 问此义云何。 谓第三观禅念待喜。 非第四禅。 或作是说。 世尊劝助语。 说此则说余。 问说初禅则说余禅耶。 或作是说。 三禅中乐彼是最妙。 是故念待护于中不退。 问当护一切禅。 或作是说。 三禅中乐是妙者。 念待是其事。 如气味者。 问此非第三禅念待。 所以着乐。 第四禅亦当有念造无教。 如是我有禅。 复次彼事有胜。 云何第二禅相应念心不断喜处所也。 如一切第四禅得护念净。 以何等故得护念净。 谓之四禅非余禅耶。 或作是说。 是世尊教戒语。 问于中念护有净相。 则一切护。 或作是说。 于中有净护念求护喜根。 或作是说。 威力初禅回转是其缘。 亦依第四禅得念处所护。 若苦若乐有觉有观。 及出入息以离诸恶。 或作是说。 于彼众生多结尽。 尔时护念亦护诸禅。 复次于中行有增心不移动。 乐所造念息而护三昧。 颇凡夫人及灭尽三昧耶。 或作是说。 凡夫人不及彼三昧。 此非凡夫人三昧也。 或作是说。 凡夫人缘上界得灭上界。 至有想无想。 有生入处。 如所缘灭有想无想处。 是故不入彼三昧。 或作是说。 凡夫人亦有三昧。 入三昧时心初得休止想心得定。 复次想界彼是因缘。 捐弃彼缘不欲三昧。 如忧持迦罗那子入无想定。 便恐惧生有想无想天。 是故不入三昧。 复次不入定也。 何以故如如凡夫人入三昧。 渐渐有力势乃至究竟。 凡夫人恐惧。 自见吾我灭尽想。 是故不入彼三昧。 颇有菩萨入灭尽三昧耶。 或作是说。 入彼三昧也。 菩萨发大弘誓。 求索一切处所。 若不入此三昧者。 则不能一切众生处所。 或作是说。 不入彼三昧。 何以故。 彼非凡夫三昧。 此凡夫人菩萨。 或作是说。 不入彼三昧也。 菩萨以世俗道。 缘上地灭下分结。 有想无想尽无所有有缘。 灭有想无想处。 是故不入三昧。 世尊昙摩多罗作是说。 虽菩萨自观羸劣不究竟恐惧。 复次菩萨以智慧越彼瞋恚。 竟无有限。 非不有三昧方便。 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想三昧是凡夫人三昧。 灭尽三昧。 非凡夫人三昧。 问我不论此事为谁三昧。 复次当说三昧相貌。 或作是说。 此无想三昧广大无边。 灭尽三昧休止不起。 问若此俱无心所念法。 此二俱非广大休止耶。 或作是说。 无想三昧与色相应。 灭尽三昧与无色相应。 问我亦不论此三昧处所。 但当说三昧自相。 或作是说。 无想三昧无想众生果。 灭尽三昧有想无想果。 问我亦不论为谁果。 但当说三昧自相。 或作是说。 无想三昧自知入有想三昧。 灭尽三昧想痛自知入三昧。 此如上所说。 复次如所欲二俱心所念法。 则有是想无相。 如所说有想三昧心得觉知。 于心三昧广大休止。 色无色界相应果。 方便则有胜。 若依不用定。 得阿罗汉。 为思惟何等相应心所念法得阿罗汉。 或作是说。 不用定相应。 世尊亦说。 如彼所有痛想行识法。 思惟彼法。 如契经本说。 或作是说。 有想无想相应。 自知有想无想。 远有想无想。 不远不用定也。 得有想无想欲尽。 或作是说。 若不用定爱未尽。 依不用定逮阿罗汉果。 彼与不用定相应。 有想无想相应心所念法。 思惟得阿罗汉果。 若得有想无想三昧。 依不用定逮阿罗汉果。 彼与有想无想心所念法相应。 逮阿罗汉果。 复次如自思惟吾我无。 吾我所缠已得断。 智便得爱尽。 思惟何等苦阴行而得尽余苦。 如自田业作。 余者不获此。 此亦当如是。 以何等故。 无漏三昧谓之余缘非净三昧耶。 或作是说。 无漏三昧缘三界。 以无漏初禅觉知三界。 然净初禅无巧便觉知梵天。 是故若有因缘然非净。 或作是说。 无漏三昧者。 一一相生。 是故以此初禅得无常想。 则获一切也。 然净初禅不以此同。 或作是说。 无漏三昧者。 断诸一切结使永尽无余。 依无漏初禅灭三界结。 如是一切以净初禅无巧便灭梵天上。 或作是说。 以得无漏初禅。 得已无漏色。 然不以净初禅而现在前。 亦不得第二禅。 复次非以净三昧展转而得。 修行增上禅净现在前。 复以余方便第二净禅而现在前。 无漏初禅现在前时。 得增上无漏无色。 是故无漏三昧展转有因缘。 然非净。 以何等故。 诸三昧上气味相应。 三昧与下气味相应。 三昧中间因缘。 谓之因缘。 然非下上缘。 或作是说。 入三昧时起禅中间。 彼退不回。 如欲上梯。 从一一桄始。 若从梯下亦由一一下。 复次入第二禅。 气味相应退。 复有入初禅然非初禅。 气味相应入第二禅。 慈大慈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微谓之慈。 广谓之大慈。 或作是说。 少所入为慈。 一切遍入为大慈。 或作是说。 慈缘身苦。 大慈缘身意。 或作是说。 慈缘众生苦。 大慈缘救众生苦苦。 复次大慈广无有边。 遍至一切众生无不蒙赖。 复次如来世尊护一切众生。 然非声闻。 有近有远。 一切众生有所慜念。 欲使声闻慜有色无色众生。 若净解脱门。 如自因缘八现色入。 及自因缘十二入此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微解脱门中。 八现色入。 增上十二入。 或作是说。 少有三昧解脱门大三昧。 谓之现色入无量三昧十二入。 或作是说。 净相谓之解脱门。 结尽八现色入无有思惟十二入。 复次增上是解脱门。 因缘十二入。 长诸结亦是十二入。 一切苦凡夫或菩萨威胜无漏上下界胜行解脱门又世尊言。 无禅不智。 无智不禅。 有禅有智。 是谓涅槃。 说此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以此契经得须陀洹。 得诸禅故。 说无智不禅。 须陀洹亦有斯智慧。 是故禅亦依彼。 问平等觉观于中有禅。 若如契经者。 外亦有禅。 是故彼有智。 故说无禅不智。 问外亦有世俗智慧。 答曰。 若彼外有智慧者。 亦外涅槃。 故说有禅有智。 是谓涅槃。 或作是说。 若智慧是心地者。 亦无智慧。 彼无有一心禅。 故说无禅不智。 若无一心禅。 彼亦无有思惟智慧。 故曰无智不禅。 若有一心禅思惟智慧。 彼灭诸结使。 故曰有禅有智。 是谓依涅槃。 复次若有无生智得等禅法。 便有休止。 况成果实。 故曰无禅不智。 若缚着心意得便变易。 况当有果实。 故曰无智不禅。 彼若有止观。 彼止观观外时时修行。 解脱牢固不有灭尽。 故曰有禅有智。 是谓涅槃。 三昧义云何。 或作是说。 缘一心所念法。 是谓三昧。 问无想三昧灭尽三昧。 无有心所念法等生。 欲使彼非三昧耶。 或作是说。 众多心缘一处所。 是谓三昧。 此亦如上所说。 复次三昧有若干相。 善法三昧雄雌三昧。 九次第禅护。 诸义与心等者。 是谓三昧。 颇因苦相应禅。 禅现在前耶。 或作是说。 无也。 与苦相应便有念待念待禅。 是故不现在前。 或作是说。 或现在前与苦相应。 如实知之便起念。 于中禅现在前。 复次不戏笑时。 依苦禅现在前。 此大瞋恚四等。 梵堂何者最胜。 或作是说。 慈最是胜。 慈慜众生皆令安隐慈。 彼而已入慈三昧无有狐疑。 或作是说。 悲最是胜。 以大悲故来出世说法。 亦不见有大慈大悲大护。 或作是说。 护最是胜。 为良果实修护。 则修不用定。 复次护最是胜。 众事休息是护筋力。 欲瞋恚灭。 以众生故。 是故护胜。 以何等故初禅曰寂。 第二禅曰三昧。 或作是说。 斯二俱寂三昧。 初禅休息众多。 是故第二禅寂。 复次如其地种水种。 如是空寂不善法由初禅生。 故曰空寂。 是故意定由二禅生。 故曰三昧。 内喜者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有觉有观生心离缘。 有觉有观生心便欢喜。 如去污泥水渐渐清。 或作是说。 调戏心息便清净。 如水踊使缓流涓涓澄清。 或作是说。 彼心缘一住彼谓等清净。 如所说去浊复清。 复次入二禅意得清净。 有此彼处得初禅也。 喜乐有差别。 或作是说。 下为喜。 增上为乐。 或作是说。 心所念乐痛为喜。 身乐痛为乐。 或作是说。 踊跃生喜猗生乐。 复次彼方便心喜。 无有罣碍。 于中相应喜。 身心不乱谓之乐。 诸有不废禅者。 彼一切成就禅耶。 设成就禅。 彼一切不废禅耶。 或作是说。 诸成就禅。 彼一切不废禅也。 颇不废禅彼不成就禅耶。 若无垢人生无色界。 复次颇不废禅不成就禅耶。 诸有渐渐稍稍弹指之顷思惟眼无常也。 颇成就禅非有不废禅耶。 阿罗汉智慧解脱也。 颇不废禅亦成就禅耶。 诸得禅不失。 颇不成就禅亦废禅耶。 除上尔所事。 则其义也。 以何等故。 世尊于四禅起于四禅涅槃。 然不用余耶。 或作是说。 慜后众生故。 故现照明。 以斯后众生知佛世尊常不离四禅。 况当我等能离禅耶。 或作是说。 如檀尼宝客时欲命终。 以珍奇宝物最后妙宝。 施彼贫穷。 如是四禅众禅中妙。 是故留在后。 然非如来世尊有诸垢着。 或作是说。 彼有自在非有巧便。 初死时入第一禅尚难。 况第四禅。 复次诸入一切佛。 如转轮圣王所欲便至。 佛世尊亦复如是。 自在诸法王所欲便至。 当作是观。 以何等故佛世尊般涅槃时。 一切禅解脱。 入三昧正受而现在前。 或作是说。 自将养身。 或作是说。 身体羸弱养得筋力。 或作是说。 众荼(人也)名全师子。 报其施福。 或作是说。 为后众生故现照明。 或作是说。 现有自在不有自在。 命终时入第一禅尚难。 况入一切禅解脱正受。 复次现法不尽。 如来世尊一切功德成就。 以得自在所欲便至。 禅三昧苦乐。 堂寂及心意欢喜念不废四禅最在后如所说十八缠。 安般守意。 贪欲恚瞋睡眠调戏疑无想摄。 不思惟止。 不端思惟。 方便求少有方便多语。 无益希望。 念着多行。 贪宝怨恨。 从此以起集聚意。 此有何差别。 答曰。 欲有义是谓贪欲。 众生心瞋恚是谓瞋恚。 心有烦闷是谓睡。 睡重谓之眠。 心未休止谓之调戏。 心不专定谓之疑。 心不究竟。 流驰万端亦疑。 出息入息观不离意。 摄无想。 思惟处所。 安般守意。 于中作方便。 安般守意少方便。 不思惟不专意。 思惟增上方便安般守意。 意少方便。 不作增上方便。 算数多语有觉有观力所逼。 以此方便不乐怨恨增上。 希望思想万端喜爱。 安般守意得他处意。 方便起意有所摄。 二月专成行经。 如经所说。 说此语其义云何。 以何等故世尊二月专成行经。 或作是说。 此非问也。 是佛世尊威仪化导。 缘大慈悲故说此法。 或作是说。 当言于尔时无有佛事。 诸淳熟根便得度脱。 诸不淳熟根。 彼得闻法。 或作是说。 彼比丘数往亲近于如来所。 彼时世尊入三昧定。 渴善易化。 或作是说。 彼比丘听深妙法。 数往承受不入正受。 是故世尊常三昧定。 我若入此定。 彼诸比丘亦当入此定。 或作是说。 以后沉溺众生故现照明。 或作是说。 于现法中自在所欲。 如所说郁多罗摩纳。 或作是说。 此是要言。 义使诸比丘无有异行。 世尊说入定福。 然不自入定。 或作是说。 一切智长养。 如种树随时溉灌因缘相成。 或作是说。 有异学梵志。 备作是说。 瞿昙沙门无有禅定。 但说法耳。 是故世尊入定坐禅。 如所化耶见众生而摄取之。 是故世尊入定坐禅。 复次以二因缘故。 世尊入定三昧。 自所见法而游戏其中。 复以众生故现其照明。 当于尔时我比丘专念入息。 专念出息。 现四意止。 观入息短自知息短。 观入息长自知息长。 入定不久息出入速。 如入定三昧。 亦堪任久住。 一切身毛孔悉皆知之。 此亦如上所说。 猗身行观身行相。 广布渐渐至于其中间住出入息。 依欢喜喜。 若初禅地。 若观第二禅地。 常作是观地。 亦依其事乐初禅地。 若第二若第三禅地。 皆观其地。 心行所由亦观想痛。 或作是说。 观心意行猗心意行。 意行渐薄。 是谓由心观识心遂欢喜。 如来无有忧喜心等。 若当解脱。 所以菩萨心常欢喜。 若三昧若解脱。 起若干相观无常想。 观出入息常观灭尽除爱结使永尽无余。 观无欲观爱尽观诸使尽。 复作是说。 观无常观身无常。 观尽观无明尽。 观无欲观有爱尽。 观尽观有余。 有余无余涅槃果尽。 复作是说。 观无常观五阴无常。 观五阴空无我。 观无欲观无阴苦。 观尽观五阴无生法。 复以微妙无欲入第四禅。 彼有天曰。 呜呼哀哉。 如来命过无出入息。 虽诸根未错命终不久。 时诸贤圣堂相。 诸贤圣人。 持以此得贤圣道神通堂净天堂净天处。 梵天堂佛堂。 是佛行不还者还。 阿罗汉于现法乐四禅贤圣乐行。 复次专念入息有入息想。 观出息有出息想。 不离方便有出入息。 行如是垢除。 思惟念出入息想。 有觉有观渐渐薄。 广大休息。 彼复作是念。 身意连属自知息短。 便自知之不舍本相。 如复有余。 世尊思惟。 思惟渐休息。 作无觉心休息。 彼身心无有是念。 身心有移动。 身住心住。 无愿息长观出息长。 观出息长亦知之不离本相。 于中世尊出入息。 一切身体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复次世尊转修行倍得休息心。 出入息薄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是谓世尊四种思惟出入息。 是其事无量因缘自然气味。 复次世尊作是象。 彼心不移动。 心如金刚。 回转欢喜和颜悦色。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复次世尊实生身心。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复次世尊观彼喜乐。 无命有无命想。 心行得解脱。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复次世尊彼欢喜乐。 有旷大想心得解脱。 彼心休息。 行渐薄休息。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是谓如来四种痛思惟彼痛。 分别解脱无量因缘。 所由除其自相。 复次世尊彼受化人无命有命。 想心得解脱。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彼心得欢喜。 思惟欢喜倍甚欢喜。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彼心欢喜为一水味起方便。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彼心缘三昧定。 方便解脱如实无异。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是谓如来四种思惟心。 分别解脱无量因缘。 所由除其自相。 复次世尊广解脱心。 如实观之无异。 以作劳勤。 当于尔时出息入息展转观之。 是谓观安般守意。 亦观其缘。 观次第缚。 观罪行报。 观遍一切心所行。 展转观之。 是谓观安般守意。 次第缚罪福行报。 彼如此法无常心解脱。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彼如是十事住诸法意。 法想诸盛阴皆悉捐弃思惟休息。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无相无常想者。 爱永尽无欲。 思惟休息。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彼心所作降伏修行。 作我断想思惟休息。 皆悉观之不离本相。 是谓如来四种思惟法。 分别解脱无量因缘。 所由除其自相。 如是十六事者。 以更历广大安般守意堂。 世尊思惟未曾离。 彼则有相与共应。 亦与行相应。 以微妙行起第四禅。 乃至灭尽三昧。 彼有一无观。 此无出息入息。 亦不摇动。 亦无所觉知。 亦无本心。 呜呼哀哉。 瞿昙沙门命过。 有第二天。 观如来身颜色未变。 便作是语。 此未命过。 今命过亦当不久。 有第三天。 曾观世尊及弟子入三昧正受时。 亦见从三昧起。 便作是语。 此非命过。 亦当不命过。 所入堂作如是形象。 当成阿罗汉。 问云何今世尊知从三昧起本所回转。 答曰。 听时清净诸根清净。 是故彼大因缘清净意识生从彼起。 复作是语。 自觉知无数之念修自在智。 是谓贤圣堂。 无垢贤圣清净天也。 神通不乱乃至梵天所觉。 断结学阿罗汉无学。 如来堂诸学比丘不还者。 还无学果实。 于现法中善讲堂得无疑法。 如尊者舍利弗说。 善乐休息。 谓之涅槃。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 彼云何乐无有痛痒。 广说如契经。 彼无痛痒故曰乐。 说此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尊者拘絺罗痛乐为彼说。 然乐痛不究竟。 尊者舍利弗说休止乐。 乃至究竟乐有常乐。 或作是说。 观痛乐彼少有痛乐少有苦乐。 无观乐是涅槃。 故曰所以乐者彼无痛。 或作是说。 痛乐为苦所缚。 休息乐者不与苦相应。 故曰彼乐。 或作是说。 痛乐无有定实乐。 休息乐有定实乐。 故曰彼乐。 复次如性行回转得。 彼入初禅时欲界相应。 遂便有增。 若彼与欲缚见思惟想行瞋恚便盛。 如乐众生必当受苦。 是故生死垢外唯涅槃乐。 是谓尊者说此义。 故曰无痛痒故乐。 又世尊汝有吒婆罗色。 四大人自言。 是我所者则当久住。 若更生余想者。 亦有灭尽。 说此语时此义云何。 问世尊所许汝学布。 吒披罗。 彼想起便灭欲使移转。 问云何瞿昙沙门。 我者即是想耶。 想颇有所见耶。 设当见者。 是我想者便知想若干种。 如上所说。 便知想非类。 彼时世尊逆质其义。 云何汝有吒婆罗人有吾我也。 彼曰。 实尔瞿昙。 有色四天人有吾我。 彼时世尊欲生其言。 汝有吒婆罗言。 色妙及四天身。 人有吾我住者是我所。 若生余想想生便灭。 如来性行志不可移动。 又世尊言。 如是阿难。 想三昧者。 教戒成就。 又生有想无想天。 若比丘入彼禅一一分别。 说此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七三昧志如金刚众事悉备。 是故教戒成就。 无想三昧及有想无想三昧灭尽三昧。 心不相应休息不起。 是故彼无教戒成就。 或作是说。 此七三昧亦有漏亦无漏。 以无漏道教成就。 是故彼贤圣教戒成就。 无想三昧及有想无想三昧灭尽三昧尽有漏。 非以有漏道得成就教戒。 是故彼无教戒成就也。 或作是说。 无常想苦想无我想。 灭尽休息想。 道出要想。 便教戒成就。 无想三昧。 及有想无想三昧想。 游出三昧想。 是故彼无教戒成就。 复次智慧照明与身相应。 等观身中。 彼无想三昧灭尽三昧相应行。 以得休息。 犹如禅人从禅中起能有所说。 若亲近住入禅中。 余时不能有所说。 有想无。 世尊故说此耳。 又世尊言。 五法成就。 常处闲居山顶丛林。 衣裳麁弊不以为丑。 不择饮食床卧病瘦医药。 常作去欲之想。 观如是色法成就诸义。 常处闲居山顶丛林。 说此诸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犹如有人淫意偏多。 欲爱未尽有此诸病。 或作是说。 是世尊劝教语。 况成就五法。 不乐闲居常作城傍行。 虽处闲居亦少少耳。 复次如山泽法。 不肯修行不能至闲居所树闲空处。 不修变易想。 是故彼人不处闲居山顶丛林。 自计吾我彼处闲居。 复有是妄自计吾我者。 常处人间。 又世尊言。 于彼比丘内起无色想外观色。 乃至观白有白想。 如契经说。 以何等故。 白像色色便有鲜。 最众行中妙。 或作是说。 此为上色。 是故彼缘色为上。 或作是说。 缘白思惟生心白。 复次亦天眼与诸行。 以是故白色为上。 又世尊言。 有此三乐。 无诤讼乐。 居独处乐。 无欲于人乐。 云何无诤讼乐。 云何独处乐。 云何无欲于人乐。 或作是说。 戒无诤讼。 是故常学禁戒。 无欲于人乐者。 思惟三昧定。 居独处者。 降伏其心。 居独处乐智无有乱。 是故当学智慧无诤讼乐。 当学智慧身意无怒乐。 或作是说。 一切生死为苦。 无生死为乐。 彼禁戒尽无诤讼乐。 诸乱永尽居独处乐。 无有戒禁尽居闲处乐。 复次戒禁清净去苦行意。 无过行痛乐。 便生念与相应。 无欲于人乐。 念禁戒者。 身有喜恼。 于此禁戒常意修行。 生诸乐痛。 念相应者。 居闲处乐。 如尊者舍利弗说。 诸贤。 半月说戒。 不起法现在前作证。 不起法观者何等是。 或作是说。 所可用道得须陀洹果。 常亲近彼道。 半月说戒成阿罗汉果。 或作是说。 彼诸贤。 半月说戒以无常智。 苦谛未生便见习谛。 习谛中间便见尽谛。 尽谛中便见道谛。 或作是说。 半月说戒。 与长抓梵志说法时。 即思惟十二事。 所遭众相分别无数。 乃不起法观。 垢着念身乐色劣想想至闲居分别行三乐及止观尊婆须蜜菩萨集之三昧揵度第三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天揵度首又世尊言。 汝等比丘。 如人三十三天快哉往生善处。 以何等故。 如人相三十三天言快哉往生善处。 或作是说。 于此间造行。 使人天所生。 或作是说。 于此间诸佛兴出世。 复作是说。 于此间说等法故此间得信。 于此间修梵行于此间受具足。 于此间等越次取证于此间得阿罗汉果。 复次一切诸趣唯天人。 彼如人天善处。 如是天人善处。 以何故光音天身一形像有若干想耶。 或作是说。 彼一切自有得禅报。 是故有若干想。 彼一切天皆乐想苦想故曰若干想。 问梵伽夷天光音天得禅报。 彼一切天有乐想有苦想。 欲使彼一身一形像有若干想耶。 复次有觉有观三昧心便炽盛便得因缘。 此心算数入第二禅有觉有观休息。 若光音天颜色暐暐。 彼同一形此之谓也。 念者生高下。 是故彼有若干想。 以何等故色界天眼观色耳闻声。 然鼻不闻香舌不知味耶。 或作是说。 彼不有香味处所。 问色界之中无香味耶。 答曰。 得境界诸根。 以远离香味故也。 问如来欲界不远离则知。 答曰。 彼根不错乱。 欲界香味错乱。 彼以行故来。 云何欲界之中无错乱缚。 问或以欲界香味缚着方便求灭。 若未曾更者欲使缘报。 此事不然。 若使苦复加苦者。 色声亦复当尔。 是故色声而不可得。 答曰。 眼非境界。 耳者色声不缚着。 问色声在远亦缚着。 日月在远遥曜目睛。 若击大鼓而耳闻声。 设得色声。 香味更乐。 身根亦当缚着。 是故身更乐不缚着。 或作是说。 彼无苦根鼻根则有乱。 亦诸根成就。 是故彼一切诸根。 答曰。 彼所问者是故彼根成就也。 问彼诸所有者。 即是诸根成就耶。 生丧目者根亦当具足。 答曰。 人事生丧目者亦不同其相。 根不有具。 问无色界中根不具足此非妙是故无。 或作是说。 彼无有鼻识舌识。 问光音相应无五识身。 彼彼使不见不闻。 答曰。 梵天上念相应生眼识。 耳识亦见亦闻。 何以故。 不与欲界相应生鼻识。 舌识知有香味。 答曰。 彼不因香味。 是故彼不生识。 彼亦用色声。 是故生眼识耳识。 或作是说。 彼根钝彼境界钝。 是故不回转。 问眼耳不回转耶。 答曰。 眼耳捷疾不摄境界。 亦能起神通。 复次亦闻香味知于少少不明设彼本不得香味。 是故彼根成就。 得自在境界已得根境界便生秽根。 如色界未来至欲界眼见色耳声。 彼眼识耳识当言欲界相应耶。 当言色界相应耶。 或作是说。 当言欲界相应。 亦当言色界相应。 化作是欲界形来彼当言欲界相应。 还作欲界形来者彼当言梵天上相应。 次诸相应彼自然当言彼相应。 彼便作是念。 如有觉有观五识身云何。 彼光音天相应三昧亦有觉。 然非三昧心。 乃至有想无想。 以何等故色界天有鼻根舌根。 然无男根女根耶。 或作是说。 彼说无男女用也。 问鼻根舌根彼亦当无用。 或作是说。 彼不习欲。 问不于香味无欲耶。 鼻根舌根亦无欲。 或作是说。 男根女根亦无欲。 或作是说。 彼生入处自尔。 复次已除淫根彼行不住。 彼有男根女根。 彼便作是念。 云何于此间有不成男。 阿罗汉亦有此。 亦复如是。 欲界之中无女根不成男处恶胎。 欲使知识爱欲更乐。 彼阿罗汉识本所更至死不起心。 以何等故色界天起寿行。 谓之住耶。 或作是说。 净无有乱。 问入欲界禅三昧。 欲使彼各各无寿行耶。 或作是说。 彼自然意尔。 此亦如上所说。 彼亦各各寿。 世尊亦说。 阇婆那天子寿命速疾寿不常住无处所。 复次无有寿命生死有住者。 彼相应生自然缚着。 若作是说。 诸有怨家。 彼则有害意也。 又世尊言。 比丘。 阎浮利人三处胜郁单越人。 此间揵勇勐亦修梵行住。 其义云何。 答曰。 此胜于彼。 勇健亦不畏死。 一切生死方便求天无有境界着。 有胜志忆本所说造诗颂。 天无有境界缚胜。 于此间修梵行而不远离于此间出家。 于此间修行道。 然天无有境界胜。 以何等故。 诸天子丧逝便怀愁忧。 或作是说。 身爱未尽也。 问色界之中身爱未尽。 彼使彼丧逝时生愁忧耶。 答不以色界相应有根也。 问如今爱未尽生欲界中。 复次彼境界净甚深着。 彼不相应便生愁忧。 诸有命观六爱身愚騃力行。 何以故。 彼命过时不生愁忧依彼胜。 亦作是说。 欲界之中有愁忧。 云何天子知丧逝法。 或作是说。 亦自知我久生我寿命尽不久。 问彼不定寿命。 复次本有相应相。 彼即知亦当闻。 云何天子知于此没生彼间。 或作是说。 于彼道受报行。 欲使宿命所更则有果报。 果报未熟彼自忆知我当生彼间。 或作是说。 彼丧逝时彼行相应。 以此行故以此法当生彼处。 复次闻须谁能分别知生因缘自知所趣。 云何天子知于彼间逝生此间。 或作是说。 彼生自然。 或作是说。 忆彼化生。 复次彼不一切忆诸不捷疾根者。 彼不忆捷疾根者。 忆如所说。 彼化天子诸使忆乃至契经意。 善趣各各观此间无有根生忧无所摄自知此间没彼天子丧逝法便五相。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本所造缘善报不善报。 善报行者。 得天眼自然福。 不善报者。 则生五相。 或作是说。 愁忧因缘则是彼缘。 若已生愁忧彼则有生。 是故愁忧中间当言愁忧因缘。 或作是说。 自依因缘则生彼行报因缘。 愁忧因缘如因缘淳熟。 自依因缘则有行报坏缘无常心。 天子丧逝法生五相时。 当言等生。 当言渐渐生。 或作是说。 当言等生也。 彼一切缘愁忧生故。 愁忧生此五相起。 或作是说。 当言渐生。 已生愁忧便顺热。 使彼华饰枯。 见已倍怀愁忧。 色变憔悴便自惊愕。 使彼流污盈面已有流污衣裳。 自见衣裳污。 便自不乐坐。 复次当言渐生。 如莲华欲熟时叶稍稍落。 如是彼天行果熟时。 此相渐渐生。 以何等故日天子住一劫。 或作是说。 众生行果使日往行增上则有此报。 问众生行无有经劫者。 或作是说。 天地融烂时行报便灭。 问前造行后受报。 彼无有力势尽坏败烂。 复次曾闻此非劫之数。 以何等故月住一劫。 答曰。 如日无异。 以何等故梵天言住一劫。 或作是说。 天地融烂便有此生。 天地不融烂便断。 问此非劫数。 或作是说。 二十中劫四劫劫大劫住二十中劫是谓作劫。 问契经则有违如所说。 天地反覆梵天宫室便生彼间。 若天地不反覆生光音天宫。 复次此曾闻不有生处寿住劫也。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六更乐地狱。 云何六更乐地狱。 或作是说。 阿鼻名六更乐地狱。 于彼众多。 复次一切地狱皆六更乐。 于彼众多苦毒愁忧。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六更乐天。 云何六更乐天。 或作是说。 他化自在天彼宫众多。 复次一切天皆更乐。 共相娱乐而受其福。 以何等故七神止处是恶趣。 果实有想无想天非所摄。 或作是说。 此如来劝教语人欲界天说欲界已初第二第三禅地分别则分别无色界说三无色界则说色界。 问如所说二入处彼则有违。 或作是说。 是如来劝教语于中识捷疾。 如诸恶趣果实有想无想。 问此亦不生。 亦说二入处。 净居天捷疾。 识处亦不住。 或作是说。 诸有六识处相。 彼是识处住。 恶趣有想无想天无断灭无识。 净居天是谛所断无识。 无想众生尽无有识。 是故彼识无住处。 问彼不生也。 云何阿那毗天(净居天也)弗楼天果实天彼有识处。 有捷疾识。 亦不识彼处相应。 复次所乐处识住处。 不乐恶趣苦恼众多。 果实天或与相应学余灭有或求无想睡眠时住。 或无想众生。 是故彼不乐处所更增生有想无想天。 复次天心得休息彼少所乐。 是故不得言彼识摄处。 所以何等故无众生居。 谓恶趣然果实天所以摄。 或作是说。 是如来教戒语。 说人则说恶趣余残。 说色界则说果实。 或作是说。 是如来教戒语。 此众生居众多众生娱乐其中。 复次恶趣苦多不乐。 其中果实天。 或摄住处所。 或不摄住处所。 何以等故。 无想众生自生寿命行住。 然比丘不入有相三昧。 或作是说。 彼志寂静。 问于此比丘入相三昧。 志意寂静。 欲使彼不各各有寿命行耶。 或作是说。 彼无有坏败。 无刀火毒害。 或作是说。 于彼心意则有回转亦不死。 或作是说。 彼常入三昧。 此亦如上所说。 或作是说。 彼亦各各有寿命行。 世尊亦说。 如住牢固契经所说。 复次或有寿命行自说生。 或皆相应生。 然于此间多有怨家。 此不究竟入三昧。 若作是说。 则无坏败。 如无想众生修道想尽。 云何彼间。 终来生此间。 或作是说。 如想中间入无想三昧。 于无想三昧退还彼想。 则作因缘。 或作是说。 非彼三昧想有灭尽。 于此间起复修行想。 如久处闲居造诸愚冥。 上亦有增。 复次行因缘故。 受诸想着。 以彼行故。 猗着爱染自愚等。 彼愚如所堕处则堕其中。 如以穀子散虚空中即还堕地。 命终上日月梵天劫数限泥黎趣七处九神有想天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天揵度第四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