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五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五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四大揵度首又世尊言。 比丘色无断智亦无所知。 无断灭欲爱未尽不断苦原。 云何色无断智。 云何亦无所知。 云何无断灭。 云何爱未尽灭。 或作是说。 自相断智智相应。 观彼自相诸结使尽永断无余。 从此以来常怀和合。 自断智拔诸结。 使彼无欲爱。 色拔诸结使更不复染。 或作是说。 以世俗道断智。 以第一道。 知彼世俗道者。 结使得断。 彼已尽。 谓第一道拔诸结使彼欲爱尽。 或作是说。 以四谛道知。 以思惟道断。 知四谛道灭尽。 思惟所断道欲爱尽。 或作是说。 身谛处所是知智慧处所。 是断智施处所。 欲爱尽休息处所不起。 复次于是此色分别知色。 彼色亦无常。 知苦空无我。 彼空无我色恒随愚痴。 彼灭无常苦无复爱着。 彼欲爱尽。 如是自随愚痴不除己爱。 无明断爱尽无余。 身坏命尽身名识除。 如是不有等苦尽。 以何等故。 地种为坚相。 或作是说。 于中无有事法性自尔。 问设地坚无缘者。 水亦当无缘。 如水无有坚。 如是因无地也。 或时为水。 是故当说地有缘。 或作是说。 有不坚缘。 不以财果相应有其缘也。 问财无有因缘则有常。 一切相应相类异流转诸行。 或时有或时无。 复次地是其事。 坚有坚报。 问亦曾见软成坚。 是故坚无有缘。 答曰。 一切诸四大。 或时有坚有实有软因缘成坚。 是故软与坚地为因缘。 火种风种亦复如是。 如地种坚相可使不坚相耶。 或作是说。 不可得也。 独自思惟自相不知思惟。 思惟无量断思。 水种火种亦如是。 可得四大一时俱生。 有多少数也。 答曰。 可得也。 忧钵花以风相知。 有一四大处。 彼有四四大耶。 或作是说。 有一大则有四大。 不得分离。 问有一则有四大者。 终不有一欲使无四。 或作是说。 有一则有四大。 世尊亦说。 诸所有色彼则有四大。 由四大生。 问此但说色是谓为色。 若如汝经说。 则无有四大。 或作是说。 曾见如石在火精练然后乃软。 故彼无者亦不成软。 是故一切是也。 或作是说。 有一则有四。 设地无水者则有坏败。 问欲使坏败在处处耶。 或作是说。 不遍有一切。 若当遍有一切者。 石无有水风不可得。 问便有增益。 答曰。 于中长者则在处处。 复次此不有定。 不遍有一切所。 可无处彼不可得。 以何等故。 四大谓煖法非冷法耶。 或作是说。 若四大是冷法者。 则在处处。 一时有煖有冷。 问此所造色则无处处。 是故一时有寒暑。 或作是说。 若四大是冷法者。 此非四大。 当言五大。 问此亦是我疑。 何以故无五大。 或作是说。 煖法冷法大事兴。 是故四大当言非冷法。 复次此四大亦煖法亦冷法。 若无煖法者。 但当言冷法。 初新眼识当言是微非眼识知。 答曰。 当言非眼识知。 无有根微妙未知智知。 问如彼色新者一切无见。 答曰。 一一不可见。 合集然后可见。 如身中垢一一不可见。 垢尽然后可见。 复次色最鲜明。 当言造眼识。 不习余色有鲜明。 如是不可沮坏。 得余四大所造色耶。 或作是说。 不可得也。 此在处处。 问如色处所。 如瞻卜花香甚香好。 云何无处所。 或作是说。 不可得四大增益。 四大因缘依彼四大。 复次不可得。 四大中间。 说可得者。 则彼无有造色。 彼则有非不有。 瞻卜花香瞻服当观。 如是此身非以瞻卜花香从彼生少有回转。 又世尊言。 如火焚烧野泽。 当言火烧耶。 不烧当言烧耶。 或作是说。 不烧当言烧。 如依造色火生当言烧。 或作是说。 无有不烧而烧。 设烧而烧者则无有烧。 此变易义。 世俗之数所造。 火烧者是谓野泽。 复作是说。 火无所烧到便烧。 若未到无因。 若起当言烧。 若灭当言烧。 或作是说。 灭当烧彼有此想。 火烧野泽当烧。 问彼生则有想火烧火。 或作是说。 火无所烧。 此亦如上所说。 色所知相者坚并及多少如有一煖色色住二相烧诸所有火尽有所烧耶。 说有所烧。 尽是火耶。 答曰。 或是火非有烧。 过去未来火在木。 鑽火在舍。 火神祠火也。 颇有所烧彼非火耶。 答曰。 汝为寒耶。 烧彼非火耶。 如所说炎暑繁炽生老病死。 颇有火有烧耶。 答曰。 依彼所造火现在欲怒痴也。 颇有非火非烧耶。 答曰。 除上尔所事则其义也。 以何等故。 弊恶四大生微妙色。 或作是说。 缘所造色。 依彼四大便有色生。 色缘彼色。 香缘彼香。 味缘彼味。 是故展转增。 或作是说。 四大增上所生色。 复以余事彼则有胜。 或作是说。 缘四大生色。 非一因缘想应彼则有胜。 如一弦琴高下随曲声与歌同。 如众人有咽喉声各有异字亦复异。 复次四大境界各有异。 是故四大与色不同。 问有一人见色。 非与色声香味同。 答曰。 彼非一色。 彼或有好丑。 依彼色或依香或依味。 亦见多少色声香味。 如琉璃云母方盐苦摩利瞻卜花自然。 自然者当言减当言增。 答曰。 当言有增有减。 或作是说。 不增不减。 非有增非有减。 复次若观彼事。 亦不有增亦不有减。 是故不作是说。 等生四大展转相触。 当言不触耶。 或作是说。 当言触也。 各各集聚。 或作是说。 当言不触。 空无所有。 初各各不相触。 复次当言触三昧中色。 彼有触想根依四大。 当言根转有下。 当言根转有上。 或作是说。 当言不高不下亦不移动。 或作是说。 设当有下有高者。 则有移动。 或作是说。 此则散乱。 如车轮转转不常住。 义无有处彼亦如是。 复次观有住相。 于中有高下未知根。 是故根力四大。 于此间是苦法。 色声香味依四大色声香味。 当言下当言上耶。 或作是说。 亦不下亦不上。 此皆集聚。 设有下有上者。 则当有散。 复次当言杂裸。 如车轮转转不常住。 若一色可得者。 于彼中间色复有色耶。 或作是说。 可得若亦无边。 亦无有中间。 尽无所有。 问设彼有中间者。 则非第一义有余中间。 复次不可得空无所有。 最细微色者得声香味。 或作是说。 得皆为集聚。 问今非有细微色耶。 彼则为微。 或作是说。 色最细微。 彼色声香味不住独处。 设当有者。 一一不别。 复次更有异刹土想。 设当少所有者。 一切无吾我。 我亦如是。 色不去离色习不可称。 问若四大若小若大者。 彼所有色声香味。 当言触彼色耶。 或作是说。 亦离彼色色则有坏。 问四大坏色亦有坏。 问云何得知四大坏色坏四大亦坏。 问亦见希望坏所依亦坏然希望不坏。 复次彼不触。 设当触者则为细滑更乐。 问如触身根。 彼非细滑更乐。 答曰。 非以触身根有细滑更乐也。 彼处以何识知。 或作是说。 用二识知。 眼识意识。 复次或不以识知。 何以故。 彼非识处住色声香味细滑法本所造处。 声当言耳根来耶。 当言于彼间闻。 或作是说。 当言来。 顺风闻声。 逆不大闻。 问设顺风来者。 逆风何以不闻。 或作是说。 当言彼间闻。 如大市中声甚高远四方皆闻。 问回转速疾则无方。 有方便憍慢。 如旋无枝轮其像如轮。 若闻其声周遍四面。 如以一滴油着水器中皆悉周遍。 答曰。 观无枝轮人向不同。 非以声速疾得住义也。 设当声灭者则少有所摄。 当言彼相依来。 当言彼不相依来。 问如人来者彼则有声也。 相依来不是其声。 若声从耳根来。 当言依相依来。 当言不相依来。 或作是说。 当言相依来。 问彼则有是各相依来。 不以声故而耳根。 若有少胜者不触根一色一微依更乐依住声相应香鼻根当言来。 为于彼间闻香耶。 答曰。 当言来香无处所。 鼻闻香鼻根来者。 当言彼相依来。 不相依往。 问依痛作诸想。 当言相依来。 如藏罗萨罗花逆风闻香。 当言香近鼻根不近鼻根耶。 或作是说。 当言不近。 设当近者则为细滑更乐。 复次当言近也。 不以不触彼闻香也。 味当言舌根来耶。 当言于彼知味。 答曰。 当言来。 非以舌根无处所知味。 诸味从舌根来者。 彼当言相依来。 当言不相依来。 答曰。 当相依来非不相依知有味。 味舌根当言近当言不近。 或作是说。 当言不近。 设当近者则为细滑更乐。 复次当言近。 非以不近彼有所摄。 更乐身根当言来耶。 当言于彼住。 答曰。 当言来。 彼不以身根触无处所。 诸更乐与身来者。 当言相依来。 当言不相依来。 或作是说。 当言相依来。 各各相依。 复次当言不相依来。 彼相依则所造色。 可见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自现故曰可见。 或作是说。 从眼中得故曰可见。 复次可现示人故曰可见。 不可见者其义云何。 如上义无异。 有对法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对住故曰有对。 或作是说。 选择故曰有对。 复次觉知空义故曰有对。 法者其义云何。 如上义无异。 可得余色处所。 或作是说。 不可得此集聚义。 或作是说。 不可得色处想着。 复次住三世知有处所。 如彼处所。 是故不余无对。 有对造作处所空空处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空无有形可数处。 是故空识色空界。 或作是说。 空不可见色不可见识处可见。 或作是说。 空无有对。 有对是空识。 复次不可移动谓虚空。 造色本末是空。 识相亦微妙。 可住无住得无住住。 得青无青得无青青。 如此四义前已说。 以何等故。 树若干种荫影不异。 或作是说。 是树荫因缘。 或作是说。 缘四大有其荫。 复次荫无有义。 在在处处冥去无处所。 彼彼常住不移处。 自作识想。 香味现更乐有对住不移因缘境界尽二情树及影以何等故。 大海水同一醎味。 或作是说。 昔仙圣咒术使然耳。 或作是说。 海中众生大小便使然耳。 或作是说。 彼有大盐山使然耳。 或作是说。 潮波水激波。 犹如此间见水涝为盐。 复次彼器自然使水成醎。 如此间见器净水净器。 不净水如四大相触各各闻声。 彼义云何。 或作是说。 缘四大是其义。 实相触其故各各闻声。 问此间作声彼间响应声连属。 答曰。 本行报故。 如埏埴器轮。 或作是说。 前已生响声各各相应。 非以中间更有声异。 闻初声然后有中间声。 欲使彼非声因缘耶。 复次彼声展转有其谛故。 如盆器声拷便出声展转闻声。 如有神通地壁皆过空亦无碍。 彼云何知此是地此是空。 或作是说。 若最有方方便者此是地此是空。 如所说入地踊出其犹能浮入出水也。 水中常可用力空不用力。 或作是说。 空无所着不入三昧。 亦复自知空去地远地亦是空。 复次意性回转名色有胜。 有染着处所。 如地不可见空亦如是。 空无有义。 如所说染着众生。 空为地想地为空想。 欲使彼想获果实耶。 或作是说。 由想故彼获果实。 问彼则自想。 坏耶。 或作是说。 彼不以想故得获果实。 彼想颠倒。 问空为地想则有坏。 地为空想亦作坏。 不以想故戒有颠倒。 设当以想戒颠倒者。 一家同相。 然后众生空为地想地为空想。 此不相应。 齿者当言根相应。 当言非根相应。 答曰。 诸血肉相着。 彼根当言着。 彼便有痛。 若肉血不着齿。 彼非根所缚。 设彼无有痛。 当言无苦不净。 当言非根缚。 答曰。 当言非根缚。 不以捐弃不净时有苦痛也。 不净当与欲俱起数数畜积。 答曰。 当言与欲俱起。 彼生有长益。 空为何相。 或作是说。 空相不可数。 或作是说。 容受为空相。 复次空无有义。 是故彼无有相。 观在物言有空耳。 又世尊言。 无边无际。 去此东刹土流转反覆时。 世尊亦说。 世无限数此不可记。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不可记。 断灭有常。 刹土无有边无有限。 现其有多。 复次众生境界世尊不然。 彼生死方便无有众生边际。 如无数集聚有二果。 如两石相磨便有火出。 或作是说。 彼不一集会火因大声因声有声。 二事合会成火因缘。 或作是说。 彼或有集会便有声出。 或有火出。 是故彼不与相应。 复以因缘力便有色色非因缘。 当观如是。 如心彼或有色习。 或声或为相应。 一味两相触无想及神通齿泽有二相无边无有限微当空当言不空。 或作是说。 当言不空。 设当空者则有往来。 以生胜故则有往来。 或作是说。 当言空。 何以故。 彼无有坏败。 设不空者亦有坏败。 或作是说。 微妙自然空。 初第二处。 则当有胜各各有异。 若无胜者彼故空。 是故究竟不坏败。 彼自觉知时。 彼三昧坏。 是故彼不自觉初时则坏。 是故当言虚空。 复次当言空何以故。 相应无有空。 设此微妙当住者。 彼非相应住。 是故住相应。 初时则住胜。 若不住中间相应者则不空。 设中间相住。 相应亦不空相应亦空。 是故当言相应空。 微妙者当言有方当言无方。 如所说彼集微妙方便成就。 如所说当亦有方当言亦无方。 设微妙者集无有限量。 于彼有减。 复次无有方不有无方。 空无所有不可具说。 若于此若于彼。 以何等故。 内六入三入谓之死。 或作是说。 此缘无记。 或作是说。 此是死根。 复次此还境界还有死想。 与一色声香味细滑。 彼当言一因。 当言无数因。 或作是说。 当言一因一相应生。 问云何果不坏有相应果。 相自然坏得无果报。 问不以自然得果报。 证我相应便有果报。 是故相应不坏。 答曰。 虽相应无记。 是故相应无因相应作因。 彼亦复无也。 或作是说。 当言一因为四大因。 问云何四大不坏有坏果报。 答曰。 事相应故。 或作是说。 当言无数因。 色为色因。 香为香因。 味为味因。 复次当言无所因。 相应坏则果坏。 是色相应异香亦异。 问有众多相应。 一微妙耶。 答曰。 一微妙众多色声香味之数有。 其微妙想得六大胜。 知色所由各有上中下。 或作是说。 得如薪出火如牛屎火。 观事增减自相亦有增减。 答曰。 上中下各有胜。 或作是说。 火亦增火。 若鑽火时若见日光出光皆是因缘果有坏败。 可得火自相。 或无自相。 或作是说。 不可得也。 何以故。 非以热知热上中下。 彼各有宜声。 当言空当言不空。 或作是说。 当言不空。 设声空者声无所摄。 不以事故。 心持心俱有坏。 亦见声自作。 是故彼不究竟。 彼心不生。 问以本故心声出响应。 若二俱事者此理不然。 是故此无苦。 或作是说。 当言空。 设声有住处者。 彼则当久住。 何以故。 声无有坏此非妙。 是故声空。 或作是说。 当言空。 设声有住处者。 则当数数闻。 若不数数闻者。 是故当言空。 或作是说。 若声自然空者。 初第二第三处。 则有胜无有异。 复次声当言空。 设声有住处者。 中间相应亦当住。 此亦如上所说。 声当言有方。 寻声当言无方。 或作是说。 当言有方。 寻声知有人。 亦知一切东方有声。 非余方声。 问不取彼声。 或有须声处所。 彼则有声。 如言头有痛不知所在。 痛所生处彼亦当见。 如是声有处所。 彼声亦当现。 复次不当言有方。 声等俱生不当言无方。 俱当观声。 若此若彼方。 当言成就。 当言不成就。 或作是说。 当言成就。 如日初出光从东方。 所没处从西方。 问若阎浮利日出。 郁单越日没。 若阎浮利日没。 郁单越出。 是故不成就。 问一切四方中央有须弥山。 是郁单越成就。 问此亦不同。 须弥山在一边。 一北一南。 东西方亦如是。 北方从北方。 或东或南。 是故郁单越不得成就。 复次当言不成就。 何以故。 此非义以生思惟观便有智慧。 彼亦不住性成就。 色或无也。 或作是说。 当有过去亦尔未来现在亦尔。 问此因缘无辩何事。 答曰。 因缘有碍。 复次观彼住。 物等行其业空无所有。 亦不造新。 能说等业。 以何等故。 暖水之时先从上热非下热。 或作是说。 鎗麁更缘先热。 冷气下流。 复次先从下热。 反由火炎多少炎先至上。 冷气下住。 二微妙入水大诸根二声东方水热在后颇有一色不前不后四方尽现耶。 或作是说。 无也。 一色微妙彼不可见。 方不成就。 是故无也。 复次作四角想掷毱空中。 此毱或堕东边。 或堕西边。 或堕南边。 或堕北边。 以何等故。 彼烧丸铁既软且轻。 或作是说。 是火木荕力亦用风力。 彼风力轻。 水力使软。 火力使净。 或作是说。 不独彼铁余有轻者相则自坏。 彼性自尔必熟不疑。 复次自然观。 轻重自然。 于其中间或时观轻或时观重。 彼则软细地种等。 生彼鲜明者。 由地种生。 当言与火相应。 应如四大所造青色四大所造黄色耶。 或作是说。 青色微妙。 或作黄色。 非青色如青黄石。 复次余四大所造青色。 余四大所造黄色。 或依微妙或依黄。 非以一色微妙相依。 如是青赤。 如是青白。 如是黄赤。 如是黄白。 如是赤白是谓六。 问如四大所造酢味。 彼四大所造醎味也。 或作是说。 或四大所造酢味。 则四大所造醎味。 亦见其义酢醎。 复次余四大所造酢味。 余四大所造醎味。 或有微妙依酢或依醎味。 如是醎苦。 如是酢辛。 如是酢甜。 如是酢秽。 如是盐苦。 如是盐辛。 如是盐甜。 如是盐秽。 如是辛苦。 如是辛甜。 如是辛秽。 如是甜苦。 如义所说。 颇地种因水种耶。 或作是说。 无也。 无有四大。 复因四大各各别异。 复次有曾见地种有软时。 如刚物融消。 颇地种因火种耶。 或作是说。 有如鑽木得火。 颇地种因风种耶。 答曰。 有耶。 如扇则有风。 颇水种因地种耶。 或作是说。 无也。 如种无有余因此各别异。 复次有如刚融消。 颇水种因水种耶。 答曰。 有如水杇故。 颇水种因火种耶。 答曰。 无耶。 非以中间有热气。 颇水种因风种。 答曰。 无也。 不以中间风生风。 颇火种因地种耶。 答曰。 无不以中间软坚生火也。 颇火种因水种耶。 答曰。 无也。 不以中间软坚火生水。 颇火种因火种耶。 答曰有。 亦见火还生火。 颇火种因风种耶。 答曰。 无也。 不以中间风坚火生风也。 颇风种因地种耶。 答曰。 无也。 非以余种。 复因余种此变易法。 复次有。 亦见虚空中风集云雨。 颇风种因水种耶。 答曰。 无也。 不以中间软坚生风也。 颇风种因火种耶。 答曰。 无也。 不以中间热坚风生火。 颇风种因风种耶。 答曰有。 亦见虚空中风渐渐速疾。 颇泥黎中阴还因泥黎阴耶。 答曰。 有如从泥黎中死。 泥黎中阴现在前生泥黎。 中受泥黎形。 颇泥黎中阴因畜生阴耶。 或作是说无也。 非以余趣。 复次有如从泥黎中死受畜生阴。 如是一切诸趣。 一一诸趣各各有五义。 一切四大觉别所知。 问欲使住有开闢耶。 复次说世俗相。 众生四大一切有对一切四大依色。 或作是说。 一切四大依一切色四大所造。 或作是说。 三大依色一。 风不依色。 非以依风得色。 复次地种水种依色非以中间此四大依火依风而得色也。 云何得知。 余四大余所造色。 答曰。 非一切色有牢固。 非一切色中间知四大当说如聚揵度中。 而无有异。 一切方铁丸色味及持阴摄彼诸知法知有若干想身几阴几持几入所摄。 当随象根。 答曰。 身根身持身入色阴所摄。 四大身四持四入色阴所摄。 色身九持九入色阴所摄。 痛身法持法入痛阴所摄。 想身法持法入想阴所摄。 意身法持法入行阴所摄。 受身法持法入行阴所摄。 名身句身法持法入行阴所摄。 象身马身车身辇身。 十七持十一入五阴所摄。 色阴几阴几持几入一切所摄界。 若干种色阴色持。 彼色持色入色阴所摄。 弃捐色持十四持十入五阴所摄神山处。 色阴十八持十二入五阴所摄。 如尊者舍利弗说。 有炎则有火有火则有炎。 然见炎各异处。 说是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等生语。 或作是说。 展转无中间故说此义复次欲解缚故。 故说此义。 如尊者舍利弗说。 汝诸贤。 如寿如盛煖此法成办。 非为不为。 不辨色不因色习。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欲界色界性所造此方便说。 或作是说。 欲界色界性造展转无碍。 亦方便说。 复次三界所造展转相依。 日当言因日光。 当言因四大。 或作是说。 当言因日光色因有色。 或作是说。 若覆盖色便生煖气。 影者是光因缘。 当言无缘色则不生。 复次当言因四大。 煖气为光净。 当言因声。 当言因四大。 或作是说。 声亦因四大亦因自然。 或作是说。 当言因四大。 四大相因便有声出响。 应当言因声。 当言因四大。 或作是说。 当言因声。 前已生声彼因自然。 复次当言因四大。 由四大有声。 彼于中间生不触。 自鸣者当言因声。 当言因四大。 或作是说。 当言因声。 当言因四大或作是说。 于其中间本声不自鸣。 复次当言因四大。 四大不自鸣。 诸所有圆色者。 彼所有色声香味亦圆耶或作是说彼不于中圆。 彼有一处圆。 问设有圆者色声香味亦当圆。 云何彼不圆。 答曰。 如有白色毱色。 如是彼有一白无色声香味。 如是当有圆。 彼有一处圆。 或作是说。 彼一色圆非以色故有色处所。 复次观住有对则知有圆。 不以住故便有色也。 以何等故。 色法不谓之中间次第耶。 或作是说。 色不有坏。 复更生余色。 是故彼无中间次第。 复次以少中间生众多色。 众多中间生少色。 云何得知性明各各别异。 或作是说。 所造永尽所生即灭。 复次因缘集聚。 展转有生微者。 即生便住与身缠缚。 或作是说当言与身俱缚。 如心意回色亦如是。 复次微色不可限量。 色习者或心意俱生。 彼回转时知有心意。 性无有色。 何以故。 识少中间有众多色生。 是故色性无也。 无所造。 是故俱生当言住也。 如不见麦一萌牙阴有回转。 云何得知。 一麦牙缘彼影耶。 影亦缘牙。 或作是说。 自然得知彼自然回转。 复次彼身有自然后得知。 亦见麦阴。 牙生诸茎。 亦见麦种因缘生萌牙。 于中得知。 设本麦因缘。 缘生则有所得。 有诸萌牙生。 设后缘麦等生得者。 影亦当回转。 于中得知是二因缘麦也。 身界光炎寿影响静圆色因缘光性缚亦不见一麦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四大揵度第五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契经揵度首又世尊言。 我弟子中第一比丘。 居处岩峻游止山泽。 名婆那伽婆蹉居处岩峻。 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三昧得自在。 舍前三昧更入余三昧。 复舍此三昧复游余三昧。 如是居处岩峻。 或作是说。 入逆顺三昧。 如是居处岩峻。 或作是说。 入[标*寸]褰度三昧。 是故居处岩峻复次诸隐处岩峻。 于无数中解脱。 是故处岩峻。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四人。 或有人利己不利彼。 或有人利彼不利己。 或有人利己亦利彼。 或有人亦不利己亦不利彼。 此有何等别异。 答曰。 利己不利彼者。 自居平等欲使彼不平等。 虽依彼有居平等。 彼不于中得平等意。 利彼不利己者。 欲使彼发平等意。 自不居平等。 虽与彼说法有法想。 少有平等不应与彼说。 利己利彼者。 自处平等。 亦教余人使处平等。 虽彼不得教者。 彼二因缘说平等得。 不利己亦不利彼者。 自不处平等。 亦不教人使处平等。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四人。 或有人所生结尽不更受余结。 或有人不受余结尽非所生结。 或有人所生结尽不受余结亦尽。 或有人所生亦不尽不受余结亦不尽。 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所生结尽不受余结者。 中般涅槃。 不受余结尽非所生结。 生无色界中阿那含。 所生结尽不受余结尽者。 阿罗汉。 亦不受所生结尽。 亦不受余结尽者。 彼是余学人亦是凡夫人。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四人。 或有人受身痛不受命痛。 或有人受命痛不受身痛。 或有人亦受身痛亦受命痛。 或有人不受身痛亦不受命痛。 说是语言其义云何。 答曰。 受身痛不受命痛者。 欲界色界命终无色界阿那含者也。 受命痛不受身痛者。 无色界命终便般涅槃也。 受身痛亦受命痛者。 欲界色界命终若阿罗汉也。 亦不受身痛亦不受命痛者。 除上尔所事则其义也。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四人。 或有人于现法中行般涅槃及身坏。 非不般涅槃也。 或有无行般涅槃非行般涅槃。 或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 或有人无行般涅槃。 亦无行般涅槃。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犹如有一人。 以众多行。 以大方便。 以大殷勤。 灭五下分结。 于此间命终生色界中。 众行少少方便少少。 殷勤灭上分五结。 是谓此人于法中行般涅槃及身坏无行般涅槃。 第二于此间少彼多者。 第三二俱不大者。 第四或作是说。 犹如此人缘行依三昧。 灭五下分结。 于此间终生色无色界。 依般涅槃三昧。 灭上分五结。 是谓此人行般涅槃及身坏无行般涅槃。 第二于现法中缘般涅槃身坏缘行。 第三第二俱者缘行。 第四二俱缘涅槃。 或作是说。 犹如人于此间为苦灭五下分结。 生色无色界中受乐。 灭上分五结。 是谓此人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者。 若人于此间受乐。 灭五下分结。 生彼受苦灭上分五结。 是谓此人无行般涅槃。 云何此人现法中行般涅槃及身坏。 无行般涅槃。 第三二俱苦。 第四二俱乐。 复次此人愚戆。 凡夫人灭下分结。 生彼得捷疾智。 灭上分结。 是谓此人于现法中行般涅槃。 第二于此间捷疾智故彼间愚戆。 第三二俱愚戆故。 第四二俱捷疾。 以何等故。 阿罗汉成就世间第一法。 然非苦法忍。 或作是说。 不舍苦法忍。 得须陀洹果时。 然不灭世间第一法。 问此亦是我疑。 何以故。 舍苦法忍。 然非世间第一法。 答曰。 由死处所。 世间第一法果果游。 灭苦法忍。 阿罗汉果果游者。 是故世间第一法不灭也。 或作是说。 禅摄世间第一法。 学摄苦法忍。 阿罗汉禅成就者非学法。 是故世间第一法成就阿罗汉。 非苦法忍。 问若依禅等越次取证。 彼禅摄苦法忍。 欲使禅成就苦法忍耶。 答曰。 学摄禅苦法忍不学亦不不学。 禅摄世间第一法。 以舍此学。 此学禅然非不学亦非不学也。 问如所说若禅摄世间第一法者。 是故禅成就世间第一法。 是事不然。 或作是说。 得微妙无漏法。 或有不成就。 非世间第一法。 是故不成就苦法忍。 问得增上世间第一法。 微不成就。 复次作默然想。 复次诸善根。 缘增上中下法。 当言成就。 若凡夫人五下分结尽。 彼当言一处阿那含耶。 或作是说。 不得作是语。 如阿罗汉一切结使尽。 阿那含不一处所尽趣处尽。 阿罗汉一处尽不。 复次若彼贤圣道一处。 五下分结尽斯陀含。 亦当复说一处阿那含。 况当凡夫人。 若欲界结使于中间少。 有不尽也。 又世尊言。 人有五恚诽谤诸贤。 口出恶言瞋怒无常。 作不倩罪人所憎嫉。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若人与不相得不观行作意。 怀犹预诽谤诸贤。 是谓此人诽谤愁恼彼人。 怀颠倒意丑恶喜诤。 除四所犯。 诸犯罪业身怀犹预。 于中复犯余事。 是谓人所憎嫉。 或作是说。 淫欲偏多瞋怒无常。 不避尊卑为人憎嫉。 而前欺诈幻惑。 谗人无实常习非法。 复次彼人以精进意。 去欲戢悉欲行头陀。 威仪礼节常不失时人所信乐。 叹誉彼人不还使还。 是谓此人当言犯法。 此人不顺戒律。 意常亲近。 于其中间所得利养。 亦叹誉说。 常威仪礼节得不喜。 亦不修行不知恩养。 是谓此人当言不存。 设有人增上戒不成就戒。 喜斗诤讼诽谤诸贤。 是谓此人喜怒无常。 若人微妙行行中。 分别戒律讽诵禁戒。 事事学知。 无戒无智慧者。 是谓此人常怀犹预。 复次有人微妙行中。 分别戒律讽诵禁戒。 是谓此人人所憎嫉。 如忧陀那耶婆嵯罗耶说。 云何尊者婆罗堕阇。 以何因缘此诸比丘年少端正。 出家未久修善功德。 于深法中娱乐顺教。 诸根柔和颜色晖晖。 皮体软细乐静知足。 如野鹿象。 尽形寿清净修梵行知足。 如野鹿象。 其义云何。 答曰。 坐禅讽经而不顺从不着事务。 是谓知足。 随法乞求亦不染着。 是谓如野鹿象。 又世尊言。 我见调达无有毫釐之善。 我不记之。 调达入地狱更历劫数不可疗救。 所以然者。 如调达入骨彻髓三归命佛。 当言彼调达此非善法耶。 或作是说。 此非善法。 此亦非归命三尊。 瞋恚盛故说此语。 设当入地狱者。 如所说。 若归命佛者。 彼不堕恶趣。 设当实者。 若不向三恶趣。 如所说。 调达入地狱经历一劫。 是故彼调达无有善法。 或作是说。 调达亦有善法。 犹不能拔调达还。 是故彼不可疗救。 调达有三不倩罪。 复次彼有顶法调达。 由此方便故曰有善法。 又世尊言。 我弟子中第一比丘游四空定。 名跋陀婆梨。 四等力成就名僧迦摩寺。 此二人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尊跋陀婆梨得软身护。 以自多娱乐。 彼以此娱乐先得护堂。 尊者僧迦摩寺得增上护。 然不多调习。 于中先见护力成就。 复次尊跋陀婆梨得四禅四等心。 恒讽诵习。 于中得自在先见护堂。 尊者僧迦摩寺游六善来堂。 是谓先发意得护力成就。 云何知阿罗汉而不复更生。 或作是说。 以舍诸结使。 有诸结使便生。 阿罗汉无有结使便不生。 亦未曾见无结有生者。 于中知阿罗汉不复更生。 复次身爱诸垢永尽。 故曰阿罗汉。 不于中间无明有爱更染着身。 以是之故。 阿罗汉不复更生中阴之中。 当言如所趣。 当言往不如所趣。 或作是说。 当言往如所趣中阴。 是山神之处。 如世尊言。 彼有如是慢。 譬如极黑羊毛。 亦如冥室无明。 复次是中阴之傍。 复次当言往如所趣。 如死欲至时善恶俱至中阴。 亦如是随行善恶。 各趣其所中阴。 当言住过七日。 当言住不过七日。 或作是说当言。 住过七日。 何以故如。 随行善恶亦无方便有。 过七日者。 问如七日中间未得处胎。 便当断灭耶。 答曰。 不断灭故。 度中阴形。 复次乃至因缘集聚俱住不断。 若不得生因缘者。 是故久住。 步游四句中世俗凡夫人王婆利毫釐护阿罗汉阴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四人。 强记智慧。 宣布智慧。 顺从顽卤齐一句。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强记智慧人者。 发语便知义如易化者。 若比丘如彼法便灭。 世尊亦知。 宣布智慧说即解。 如所说。 比丘非汝色非汝。 痛想行识非汝。 世尊亦说。 顺从顽卤人者。 以若干行诱进便顺从。 云何比丘为色。 诸所有色彼尽四大。 四大所造广说。 顽卤齐一句人者。 亦不解义。 或作是说。 强记智慧人者利根。 心心相知。 分别智慧人中根。 顺从人者软根。 顽卤人齐一句者无有根。 或作是说。 强记智慧人者。 宿命求解脱力。 宣布智慧人者。 宿命求软解脱。 顽卤齐一句人。 宿命之中不求解脱。 复次强记智慧人设便知。 如尊者舍利弗质便默然。 分布智慧人者。 分别晓了然后能知。 如尊者弗迦罗婆梨审明义理。 顺从人者。 随时学增上戒律。 随时降伏心意。 随时学增上智慧。 此之谓也。 本性所习渐学戒律。 渐受训诲承受奉行。 如尊者罗云渐渐至道。 顽卤齐一句人者。 受句义。 亦不解义理。 亦不解深法。 以何等菩萨本宿命时。 不等越次取证。 或作是说。 以盟誓故。 以此誓愿当出世作佛未度当度。 未解脱当使解脱。 或作是说。 菩萨思念观。 彼以智慧意常发愿言。 度诸众生。 或作是说。 菩萨逮一切智以自具足。 以众生故不等越次取证。 复次诸根未熟故。 不等越次取证。 以何等故。 阿那邠堤长者。 供养四如来不于彼佛出家学道。 或作是说。 此盟誓因缘。 以愿誓故当供养余如来。 或作是说。 亲族力势不能去恩爱意。 或作是说。 彼长者意常乐寂静。 好施钝根。 以寂静故。 不趣恶趣之功德处处获大报。 钝根者不见。 家累之慈。 以是故不出家作沙门。 复次彼长者淫意偏多。 常乐婇女之间作方便。 一切诸佛如所造事得贤圣道。 以何等故。 不成男不应法义。 或作是说。 诸情阙少。 是故不应法义。 或作是说。 心驰万端不得三昧。 是故不应法义。 或作是说。 障诸报实宿所作缘。 得受此形不依智慧。 复次遂障结使彼结所盖。 不得休止心无惭愧。 又世尊言。 作偷婆有三事。 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比丘漏尽者。 转轮圣王。 以何等故。 学辟支佛不入此三事。 或作是说。 是如来劝教语。 说佛则说辟支佛。 说比丘漏尽者则说学。 彼或有漏尽者。 复次彼亦是数。 以此众生故现其深义。 此劝教语如上所说。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六阿罗汉。 退法阿罗汉。 念法护法住法分别法无疑法。 此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种种无学根。 上上中上下中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于彼下下中成就。 谓退法阿罗汉也。 下上成就者。 谓念法阿罗汉也。 中下成就者。 谓护法阿罗汉也。 中中成就者。 谓住劫阿罗汉也。 中上成就者。 谓分别法阿罗汉也。 三上成就者。 谓无疑阿罗汉也。 彼声闻增上下成就。 辟支佛者上中成就。 多萨阿竭上上成就。 或作是说。 犹如一人方便造业。 有不殷勤者。 亦有钝根。 彼以方便业不殷勤。 钝根求等心解脱受证。 彼复以方便不殷勤。 钝根于等心解脱便退转。 是谓退法阿罗汉。 犹如一人方便求甚殷勤。 钝根彼以方便甚殷勤。 钝根得等心解脱受证。 彼以方便殷勤。 钝根护等心解脱。 是谓护法阿罗汉也。 犹如一人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钝根彼以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钝根得等心解脱证。 彼以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钝根等心解脱。 亦不增亦不减。 是谓住劫阿罗汉也。 犹如一人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利根彼以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根利得等心解脱证。 彼以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利根方便得无疑。 是谓分别法阿罗汉也。 犹如一人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利根彼以常方便求甚殷勤。 然利根得无疑等心解脱证。 是谓无疑法阿罗汉也。 复次若人恃怙他力。 寻生得等心解脱证。 是故等心解脱。 犹如羸病人寻起无持扶人便还卧床。 是谓退法阿罗汉也。 若复有人等心解脱不牢固。 但恐失意欲求死以刀自害。 是谓念法阿罗汉也。 若复有人等心解脱。 护等心解脱。 我能护此尽形寿守持。 随时育养。 是谓护法阿罗汉也。 若复有人等心解脱。 超越钝根住中根。 是故等心解脱不退转。 亦不增不死。 是谓住劫阿罗汉也。 若复有人等心解脱。 初始有益得诸根。 彼恃怙外。 力得无疑。 是谓分别法阿罗汉也。 若复有人自以己力初始得增上根。 住等解脱自知时节。 是谓无疑法阿罗汉也。 又世尊言。 阿难鞞舍离甚乐无极。 跋阇复弥亦甚快乐。 遮波罗寺亦甚快乐。 瞿昙弥那拘驴亦甚快乐。 阎浮利有若干种快乐。 无比人民茂盛。 以何等故世尊作是说。 或作是说。 正坐入定使诸比丘生乐希望。 或作是说。 鞞舍离城甚乐无极。 穀食丰贱乞求易得。 跋阇复弥甚乐无极。 人民和顺不遭苦厄。 遮波罗寺(转法轮处)瞿昙弥尼拘陀。 种种座具少事寂静。 阎浮利地有若干种园菓。 种种人民茂盛智慧业明。 复次世尊亦复现去诸缚着。 灭若干彼无欲永息。 初发意菩萨出家不成男三塔六罗汉鞞舍离在后又世尊言。 游鞞舍离从今以后。 不复更见鞞舍离更无三佛来鞞舍离。 何以故。 尊作是说。 或作是说。 更不复受胎。 复次等智灭彼死迹。 欲鞞舍离城乐法众生报诸狐疑。 是谓彼时。 以何等世尊请摩诃迦叶与半座坐。 或作是说。 时诸比丘轻易迦叶起染污心。 不知迦叶入大法要。 以是故世尊与半座坐。 欲使比丘心开意解。 惧获不善报。 或作是说。 彼尊者有种种功德。 世尊先所化。 恐诸比丘犯禁戒罪。 或作是说。 第一尊重尊者阿那律。 世尊往视依衣。 更请摩诃迦叶与半座。 或作是说。 世尊欲付授戒律。 后来众生信受其言。 复次未曾有与弟子半座者。 复次世尊欲布现大德。 又世尊言。 诸比丘等。 若沙门婆罗门昼有夜想。 夜有昼想。 彼心意颠倒。 比丘如我昼有昼想。 夜有夜想。 于我心无有颠倒。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彼起天眼除外想修向明想。 观昼如观夜无异。 彼或无异。 彼或时昼有夜想。 夜有昼想。 然世尊不尔。 或作是说。 彼沙门婆罗门。 于眠寐中夜有昼想。 昼有夜想。 是彼颠倒。 复次闲居右脇倚卧。 观如是色入禅中。 然世尊若行若坐常如一定。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有三如来。 于是比丘于现法中实有无疑。 自得智慧亦教他人入智慧。 云何自得智慧。 或作是说。 彼不可得虚无有实。 况当得实。 复次是世尊劝教语也。 作是语。 我觉此。 或作是说。 若彼着色心所念法。 自誉戒盗自凭仰作。 以实为虚。 世尊观彼见盗。 复次是彼邪见。 五阴之中是我所实住。 佛所语亦如是。 不有余阴言我所以何等故。 以外道尽欲爱等越次取证。 相应不退转法此之谓也。 或作是说。 彼以二道灭诸结使。 或以世俗道。 或以无漏道断诸结使。 或作是说。 若依禅等越次取证。 彼观禅便有道生。 彼不见谛所断。 是故不退转。 复次彼等越次取证时。 修行忍智得等方便力势寻益。 若力势无益者。 不于力势中退转。 是故不退转。 又世尊言。 四双八辈几果成就几无果成就。 或作是说。 五果成就。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趣阿罗汉及阿罗汉。 一非果成就。 趣须陀洹果证。 二人或果成就。 或果不成就。 趣斯陀含果证。 趣阿那含果证。 彼趣斯陀含果证者。 方便欲爱未尽等越次取证。 当言非果成就。 有得须陀洹果。 求趣斯陀含证。 当言彼果成就也。 以无为须陀洹果。 趣阿那含果证。 彼欲爱尽等越次取证。 当言非果成就。 彼复得斯陀含果。 求趣阿那含果。 当言彼果成就。 无为斯陀含果彼果有为。 当言诸根坏败。 是谓知有八人。 又世尊言。 四沙门无有五。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道智为如来自得证果。 无着说道清净说法而转法轮。 彼故敷演道命。 为学诸智慧。 断诸疑网诽谤道者。 无究竟行。 无戒律威仪犯诸戒。 为沙门服皆悉觉知。 彼第二沙门当言摄辟支佛。 第三沙门当言摄凡夫人。 第四沙门当言摄外道。 异一切假沙门被服。 计吾我着命计众生。 彼一切于道退转。 又世尊言。 无染着谓戒。 无染着袈裟袈裟被服始意已得所欲袈裟非无着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有三种。 浊身口意秽浊。 彼若思惟校计。 是谓无秽。 袈裟服虚称诈逸。 非神仙所学。 彼非其宜。 此谓之忍。 亦非移动。 如实而对意常审谛。 彼若不得忍。 被骂便报骂。 被打便报打。 此非沙门法。 况当作如此行。 是故不应袈裟。 故彼袈裟无着。 又世尊言。 若已生刈断更不种。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识对生受。 于四禅止处生行垢因缘。 所造之义便有断绝。 来无有对亦不受生。 四禅止住处亦复不生。 选择取要。 设与四神止处因本行缘。 彼亦不受。 已除弃爱已尽受。 第二人驰走。 当言此无学亦无威仪。 亦不观于无上智慧涅槃灭尽。 得仙人法是谓大仙人。 初迦叶睡眠最胜无有欲已说四袈裟断灭不复生又世尊言。 习智至无智降伏作牢固有漏尽无余是谓为梵志说是语其义云何。 尊者大迦叶契经是说也。 自持法比丘习智智者。 学虽诸梵行人住彼业者获法养生之具。 彼亦是法戒律之义。 故曰。 智者知不于中间住已修行心得观觉照住二解脱。 彼已思惟无明爱尽。 欲说眼根此沙门法。 故曰有漏尽无欲。 故曰为梵志者。 世尊即是大梵志。 心垢已尽。 又世尊言。 比丘无有欲有欲见大惧于欲不退转是谓为涅槃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智慧相应寂静。 以自娱乐无有忧慼。 是谓比丘无有欲。 无事清净静事。 为苦恼有欲。 彼见法者乃能觉知。 是谓有欲。 见大惧于欲不退转。 捐弃诸垢善渐渐益等相应。 是谓三昧。 一切结使尽觉贤圣道。 是谓涅槃。 以何等故。 入慈三昧不可伤害。 或作是说。 诸天卫侍而护其身。 或作是说。 彼三昧者闲静无事。 害不加身身不有坏。 复次受色界四大身。 又世尊言。 麑鹿归野鸟归虚空法归分别罗汉归灭分别人者何者是。 答曰。 学谓之分。 能分别色痛想行识贤圣之道。 皆悉分别。 又世尊言。 无想有思想思想不有想如是变易色缘想有其数变易色人何者是。 或作是说。 生无色界阿那含。 当言变易色想。 彼则色想变易。 复次阿罗汉。 于中亦变易想。 阿罗汉不于五阴有所变易。 修行究竟。 以何等故。 世尊谓调达食唾子。 或作是说。 尔时调达方便欲坏众僧。 以是之故。 世尊呵之。 恐诸比丘意有移动。 或作是说。 淳恶之人以染和诲之。 数数住求欲坏圣躬。 尔时世尊逆其意利语诲。 或作是说。 若于佛得供养具。 调达欲使入已。 故曰食唾子。 复次调达本有大神足。 化作小儿形。 金缕带腰住阿阇世太子抱上。 宛转戏笑。 彼时阿阇世太子抱弄呜口与唾使吮。 彼时调达亦复食唾。 太子亦复知此尊调达。 尔时世尊以沙门息心意。 呵曰。 食唾子也。 云何调达先善根断坏众。 坏众僧仁后善根断。 或作是说。 调达本善根断后坏众僧。 亦告人民善恶无果报。 以是誓故。 发意坏众僧。 问非以今坏众僧有非法想或作是说。 调达先坏众僧。 后善根断。 非以善根断坏众僧。 有劫数偿罪。 设当彼告语者。 善恶无果报。 不以坏有非法相也。 问若坏众僧非已善根。 欲使向恶趣耶。 世尊亦说。 我不见调达毫釐之善。 契经句广说。 复次调达从坏僧以来。 齐是以来善根本断。 如彼告语。 我坏瞿昙沙门。 众僧。 断转法轮。 便欢喜踊跃。 彼当言善根本断。 从是以来作众恶事无变悔心。 是故坏众僧善根本寻断。 云何善根本断得善根本。 或作是说。 设生泥梨中者。 知受泥梨苦痛。 我作是罪今受此报。 此当言得善根本或作是说。 如此受泥梨中阴。 便有观心有是果实。 当言得善根本。 复次于现法中或有得者。 于彼有善知识者。 便起悔心。 渐渐教至道。 鹿[蹲-酋+(十/田/ㄙ)]肠者其义云何。 渐渐佣髀故曰鹿[蹲-酋+(十/田/ㄙ)]肠。 七合满盈其义云何。 肉脉平正钩锁骨。 七处满足平住色不变移。 是谓七合满盈。 师子臆其义云何。 身无高下不前却。 是谓师子臆。 味味知者其义云何。 轻软微妙皆悉能知。 是为味味晓了。 不养贤恐惧慈及诸所趣无想有想唾曩昔云何相以何等故。 鸟畜生昔日皆能语。 今不能语。 或作是说。 尔时从人中终生畜生中。 以前所习故能语也。 问如今从人中终生畜生者。 亦复能语。 或作是说。 所可食噉与人无异。 如今无有此食四大改异。 以是之故不能语也。 问如今与微妙食使噉者。 能语不乎。 或作是语。 昔日时人无斗诤讼无杀害心。 尔时畜生见人亦不恐惧。 与共止住闻其音响。 故能知语。 问如今生畜生人无有恐惧。 复能语耶。 或作是说。 今亦能语。 但不可解。 若得音响辩才便能解语。 如夷狄语语不可解。 若俱解二语者彼则能知。 问昔时之人得音响辩才。 便能知乎。 复次不见畜生知文字者。 或闻欲音响者。 鹦鹉鸳鸯此便可解。 然世尊喻无有差违。 智者所说欲使人解。 是事不然精进者云何自知不堕恶趣。 或作是说。 知无解者不堕恶趣。 我无此犯戒意。 是故不堕恶趣。 或作是说。 得功德力。 如寤寐中善意不变。 彼便作是念。 我命终时有不善报不堕恶趣。 或作是说。 不诚之思堕恶趣中。 亦不生恶念。 彼有炽盛众生。 我不堕恶趣。 或作是说。 彼无有此方便能自觉了。 世尊亦说。 如是精进者觉知。 亦自知所趣。 我生彼间。 如我亦知精进所趣。 以刀自害若饮毒药。 问精进虽知故不如佛究竟。 复次若有教戒者。 不恃怙戒。 我不生恶趣。 亦不得第四禅。 心发涅槃想有趣三恶道也。 远离七处。 亦作是说。 大行分别契经。 以心秽浊众生趣恶道。 世尊亦说。 如寿百岁奉具足戒。 然戒羸不舍能拔恶趣邪。 欲使六师逼迫众。 将拘利人入恶道中。 此之谓之恶。 彼得第一精进。 彼亦好信世尊者。 有恶趣法智慧自在也。 诸邪定者彼一切成就邪见耶。 设成就邪见者。 彼一切成就邪定耶。 或作是说。 诸定邪见者。 彼一切成就邪见。 设成就邪见。 彼一切成就邪定。 五逆为邪见成就邪定。 或作是说。 诸成就邪见者。 彼一切成就邪定。 颇成就邪定非成就邪见也。 断善根本不成就五逆。 复次诸定邪见者。 彼一切成就邪见也。 颇成就邪见彼非邪定耶。 想心成就邪见。 诸定等见者彼一切成就等见耶。 设成就等见。 彼一切定等见耶。 或作是说。 诸定等见彼一切成就等见也。 设成就等见彼一切定等见。 贤圣之道是等见。 彼定成就等见。 复次诸定等见者。 彼一切成就等见也。 颇成就等见非定等见耶。 等心想心一切成就等见。 诸上流者彼一切阿迦尼吒。 设阿迦尼吒处。 彼一切是上流耶。 答曰。 或有上流。 非阿迦尼吒处。 或有阿迦尼吒处非上流也。 或有上流及阿迦尼吒。 或非上流非阿迦尼吒处。 云何上流非阿迦尼吒处。 若阿那含生色界中。 然忆上事不定阿迦尼吒也。 若欲界中生若阿那含。 生无色界然忆上事。 若欲界所生。 是谓上流非阿迦尼吒处。 最初阿迦尼吒处。 是谓阿迦尼吒非上流。 若阿那含生色界中。 然忆上事定在阿迦尼吒。 是谓上流及阿迦尼吒。 云何非上流非阿迦尼吒。 答曰。 除上尔所事则其义。 以何等故。 阿那含阿罗汉住劫不移动。 或作是说。 住劫者不为世所回转也。 复次得等解脱。 柔软下根超越住上。 是故等解脱亦不增亦不减。 故曰。 住不移动。 然阿那含当言住已得誓愿。 凡夫人者当言善心命终。 当言不善心命终。 当言无记心命终。 或作是说。 当言不善心念。 非以善心有所住处。 问如世尊言。 临欲终时得善心。 所念已还等见。 是谓契经有相违。 或作是说。 若生恶趣中者。 彼不善心命终也。 若生天上者。 彼善心命终。 如最后心。 住受生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当言无记心命终也。 以无记心自住身中有报数望终。 复次若不修善。 不修善法。 不住后心亦不灭。 是故当言无记心命终。 若作是说。 必死无疑。 是时当言命终有所避处。 以何等故。 阿罗汉不得最后善心。 或作是说。 自住心受报望终。 然尔时无善。 是故不得善。 复次若修善终时亦不住。 复次彼心无记本行休息。 又世尊言。 与共止住然后得知。 或有不知颜色和悦。 其义云何。 答曰。 若闻彼毁誉轻举。 信用乐受他语。 虽颜色悦。 弹指顷信乐忍受。 有威仪礼节身乐静寂得欢喜。 外如不密内怀诈伪。 若复说法之时。 无义辩才无法辩才。 如是不如至实。 是谓愚痴。 又二等信等戒等闻等智慧等施。 现在前时何者最是大果。 二俱清净。 一俱清净。 或作是说。 二分别俱清净。 世尊亦说。 于彼比丘布施之家。 二分俱清净。 是谓檀越亲。 第一之德。 问云何两意。 或作是大果。 或非大果。 答曰。 田业良如良穀子。 犹田业良彼穀子好。 问犹田犹穀子。 然不随时。 是故难可齐。 或作是说。 二分俱清净。 已得清净。 作如是施。 心所有因缘得诸报实。 问若施胜者则施无有等。 当说等施。 复次量二果平等思念所行。 是故彼施二俱清净。 有诸果实。 问如向者世尊言。 于彼比丘二分俱清净。 檀嚫者第一之施。 如是则差违。 答曰。 多二分俱清净。 意所念行亦清净。 心意平等果亦平等。 云何杀害之虫有净法生。 或作是说。 邦国时俗使亲友明党意所思惟。 复次如水波动。 世俗等者。 彼有净行者。 或以行报故便有。 止净行者。 堕杀害中于彼生。 中间行报因缘便受其殃。 亲近善知识而听受法。 思恶露不净。 如是杀害之人也。 云何清净之人而生黑法。 或作是说。 隣国时俗使尔亲友朋党意所思惟。 复次如水波动。 彼不善等者。 清净行者。 或以行报闭塞不善行已。 得净彼生中间便受行报。 彼亲近不善知识。 听不善法。 亦不思惟恶露之行。 如是清净便生黑法。 又世尊言。 二法成就。 若不有善自不精进。 若他精进牢固不移。 云何他精进牢固不移。 或作是说。 以五法内自省察。 教他精进牢固不移。 若一切违与共相应者。 则有坏败。 复次学他非法不应法而犯。 未曾有如义法不尔。 以何等故。 世尊言声闻第一耶。 或作是说。 现微妙法。 或作是说。 现声闻威仪。 或作是说。 拥护法故。 或作是说。 为诸比丘发勇勐意等行具足。 复次以二因缘故。 世尊言声闻第一弟子。 现授决义故。 于彼解脱现变化故。 畜生语精进上流住不移凡夫人止住施之所供养黑白无戒人此弟子第一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契经揵度第六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