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六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六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更乐揵度首又世尊言有二乐。 出家者所不应学。 若于欲中染着乐。 现世无事乐。 云何于欲中而染着欲乐。 云何现在无事乐。 或作是说。 忆过去欲所生乐者。 是谓于欲中染着欲者乐。 忆现在欲诸所生乐。 是谓现在无事乐。 或作是说。 结使欲相诸所生乐。 是谓欲中染着欲乐。 欲相诸所生乐。 是谓现在无事乐。 或作是说。 贪欲相诸所生乐。 是谓于欲中染着欲乐。 意喜想欲便睡眠乐得利养乐。 是谓现在欲乐。 复次习着向欲。 已得先足身意所生乐。 是谓于欲中染着欲乐。 已得等意诸所生乐由身意兴。 是谓现在无事乐也。 又尊者舍利弗言。 诸贤。 此十二行法集聚。 得贤圣法。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处处止住造处住。 住智慧处住应适处。 是谓己身威仪。 若偏授决则着一事。 分别义理则演分别。 问疑论者则演其疑。 安处论者则论其安。 是谓彼身威仪。 或有观见。 无姦诈无幻惑。 性质朴是谓己威仪。 分别根义是他威仪。 已得人身生中国。 得贤圣体。 眼耳根意根。 诸清净现其实事。 秽行诸使意不染着。 以智顺从无有过失。 得十力尊。 佛出世得三喜入本无。 如来乐深妙法。 如来弟子善成就者。 缘彼意无有谬乱。 得贤圣法广分布。 智慧所摄说微妙法无有狐疑。 奉持讽诵初不远离。 诸法注者。 展转流布。 于等法中以法食施于彼。 以因缘故。 以己威仪施彼人。 作诸梵行。 四无空处现有长益。 得贤圣人。 生彼善处。 现五无空处。 皆使远离。 诸根具足现六无空处。 皆使远离。 所未曾行现七无空处。 皆使远离。 六住处现八无处。 皆使远离。 复次以人贤圣诸入因缘生者。 现仁良义他威仪。 佛兴出世说微妙法。 以因缘故。 故丈夫力已威仪者诸入欢喜。 现回转说诸法已住。 便求演说。 诸根具足现曩昔所作功德。 又尊者大遍者延说。 信欢喜念者不遍佛境界最胜所至处意常连属喜说是语。 其义云何。 答曰。 智慧成就信坚固。 喜乐佛法志性不乱。 受持智法意常专精。 如是诸法无有差违。 顺从法教于中入定。 故曰信欢喜念。 瞿昙翼从初无空缺。 所至到处意常连属还微妙义。 莫作是观此非妙法。 又世尊言。 信为第一财。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智者所用故曰信为第一财。 钱财之业。 贤圣财非贤圣财已得不失心。 便作是念。 彼非贤圣财。 摩尼宝器自然成物。 及余杂宝错厕其间。 复有异宝。 车璩码碯为人所贪。 常当拥护。 亦无厌足不可藏匿。 贤圣财者。 各有七相。 如信财乃至智慧财。 于此间各自娱乐心踊跃喜。 然不殷勤自住平等。 贪着他财心不坚固。 所欲便造不守智慧。 除贪爱欲智慧充足。 以智胜彼。 复次非贤圣财者。 邪志业相应。 然贤圣财等志业相应。 故曰信财第一。 复次信名者。 信着外财。 意无有乱。 成就家法善知止足。 善有田业善意娱乐。 犹如此间沙门法出要为乐。 乐静处休息乐道场处乐。 故曰择法善为乐。 先服甘露言无有虚语。 甚吉祥功德成就。 故曰味味吉祥。 缘此因缘知智慧为明。 无有愚意不与颠倒相应。 故曰最为明。 又世尊言。 如阿难比丘。 于六更乐无余已离。 皆使灭尽。 亦无有身诸所生苦乐而受其报。 亦无心亦无形体亦无诸入。 亦无作所生苦乐而受其报。 亦无空缺处。 此是苦际。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此六更乐内六更乐永尽无余。 舍诸欲着更不复习。 欲尽爱使永除。 灭尽见结不起。 复作是说。 无欲思惟恶露诸欲已尽修行止观。 复作是说。 无欲得无愿解脱门。 尽成就空解脱门。 彼无有身亦无有至智。 亦无语亦无彼心。 亦无智亦无彼体。 及外诸入未尽者则无。 有诸入亦无内入。 及余未尽者亦复无也。 亦无所依亦不永尽。 复作是说。 彼无有身除去结使。 如是一切彼无有身身之相貌。 如是一切彼无有身。 亦无身行口行。 亦无心意行。 亦无彼体。 境界行报亦不回转。 彼诸入亦无邪见。 内诸入便具足。 依彼诤讼。 无有苦乐之报。 尊昙摩多罗作是说。 六更乐相应之时。 则六细滑入也。 于彼细滑则有累。 彼无有余全具无欲。 爱着未尽。 于彼性相应便观苦根本。 如是无余亦无有欲。 如是相应去离爱着。 便住无欲。 如彼苦相应性。 住无我想示现智慧。 如是无余尽修行灭尽。 如是修行已。 去离愚痴住黠慧中。 无明无欲便起有明想。 故曰住无余灭尽。 彼无有身亦不得四大身。 如处所缚己心无有苦乐。 无有恶流转生死。 四神止处。 入生入诤讼者。 或着己或不着己。 如其处所。 四神止处意回转开避处此尽炽然。 又世尊言。 眼悕望意欲见色。 诸不善色眼不乐。 云何眼悕望意欲见色不善色眼不乐。 或作是说。 悕望由眼门。 爱瞋恚现其所由。 复次云何眼悕望非境界所摄。 复次心相应便有所照生便有益。 如尊者舍利弗说。 诸所有色见是我所等自观知已。 远离分别肢节。 云何知色止住不移动。 已舍离观肢节想。 答曰。 如是便有更乐集聚。 彼则还境界。 或有是或非彼。 如长抓梵志作是语。 瞿昙一切我不忍。 如是经句。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见尊者舍利弗出家便起是念。 我一切不忍。 彼二人者。 皆出家一切如我所愿。 故语世尊。 如是见不忍耶。 复作是说。 一切观皆有疑。 尔时世尊便作语。 汝疑复有疑耶。 复作是语。 现一切非观一切非。 尔时世尊复作是语。 此复是汝非见。 又世尊言。 闲居乐静意常娱乐。 亲近思惟观净乐。 思惟与思惟相应。 闲居乐静思惟乐静。 此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闲居乐静以休息意。 思惟乐静已得止观。 或作是说。 闲居乐静者。 现涅槃休息。 思惟乐静者。 现道出要。 或作是说。 闲居乐静者。 现初第二意断。 思惟乐静者。 第三第四意断。 复次有二想。 诸结使断。 拔诸染着。 娱乐彼初不远离。 是谓闲居乐静。 当观有三思惟。 善法住处所。 谓相应住。 有所益止观相应。 故曰娱乐。 是为思惟乐静。 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当身身相观。 莫起身想。 亦莫作观想。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观身不净莫味着。 身亦莫起净想。 或作是说。 身无常空无我。 当作是观。 莫起身常想乐想是我想。 当作是观。 复作是说。 思惟身身观。 莫计身出由。 复次净除行地观辩大事。 挍计恶露方便思惟。 悉了知已尽不生。 智慧眼所照分别悉了。 又世尊言。 有四法句。 不可爼法句。 不乱法句。 等念法句。 等定法句。 句义为何等。 或作是说。 诸法句断故曰法句。 不可坏善根无瞋恚善根。 等念等定无痴善根。 或作是说。 修行诸法故曰法句。 不起贪欲贪欲尽无。 无瞋恚恚尽。 等念睡眠等念。 等定调戏疑尽。 复次沙门法句不可爼坏。 无瞋恚戒。 等念求定威仪。 等定求智慧威仪。 如昙摩提比丘尼说乐痛是苦痛分。 分者其义云何。 答曰。 有对则有分。 于彼乐痛便有苦痛自然之对。 苦痛有乐痛分自然之分。 苦乐痛有不苦不乐痛之分。 除去不苦不乐痛。 有无明分。 明相应无明是明分。 展转相尽。 因明是行分。 行垢是无明分断灭。 作如是行是涅槃分。 无余涅槃界。 灭一切诸行已。 作是涅槃无分。 尔时世尊叹誉谓甚戒梵行。 又世尊言。 尊者魔楼子说。 是命是身见谛是我所修梵行。 云何身异命异耶。 于是比丘见谛是我所不修梵行。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虽记别一见。 不记别余见。 尊昙摩多罗作是说。 如是是命是身。 于是比丘见谛不修梵行。 知见之所趣彼所依处。 见便往照不依处所。 二俱有累。 最胜如是说。 有十二聚事有身有我见一切忍思惟法句比丘命又世尊言。 云何汝摩罗大子。 有异梵志年少端政。 当作如是行。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尊者摩罗大子志乐十想而作是说。 亦世尊欲拔诸结使。 复作是说。 如是彼人欲使贪欲结使灭尽。 尊作是说。 如契经句语然。 与异学梵志论结使集聚由思想得。 汝端政摩罗大子。 甚幼少而卧抱辱。 未有色欲。 况当有贪欲系着心意。 结使者贪欲爱使。 云何世尊观犯诸过罪。 如贪欲使知有力劣受教戒所摄持。 若彼有力语无有违。 若贪下中者不化。 则无有五上分结。 如是当察此事此无有异。 是故世尊知。 又世尊言。 于是跋陀婆梨比丘有具足行。 彼戒不具足。 闲居静处岩峻坐禅。 以此闲居静处岩峻坐禅。 世尊作是诲。 天亦复诲。 智者梵行亦复训诲。 亦自训诲。 训诲之义为何等。 或作是说。 被责之人是最胜教戒语。 亦训诲天。 亦训诲智者梵行。 亦自训诲。 或作是说。 当言责数。 世尊亦责数此非我弟子诸天亦责数此沙门非释子。 智者梵行亦责数此非平等之法。 复自责诲。 我非沙门。 复次如是叹誉世尊平等教戒故。 如是世尊义责数。 如世尊说。 成就五法闲居静处岩峻坐禅。 以朽弊衣而知止足。 以饭食病瘦医药之具。 知足作欲爱想。 尔时世尊以义责诲天亦训诲。 如所说世间增上智及梵行者亦复训诲。 如所说世间增上法增上我增上。 又世尊言。 是谓苦。 是谓苦习。 是谓一观。 是谓苦尽。 是谓苦尽出要。 是谓第二观。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是谓苦。 是谓苦习观因缘果实。 是谓苦尽。 是谓苦尽出要观因缘果实。 或作是说。 一观结使第二观净。 复作是说。 一观本所造。 第二观己过。 复作是说一观。 苦第二观无苦。 复次一观有漏。 第二观无漏。 如摩竭檀提梵志作是说。 我见色好。 汝簸罗堕逝。 我见瞿昙沙门坐辱色坏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诸根谓坏。 彼以无生法眼者。 尊作是说。 诸根眼亦是异。 异学书籍。 彼以此回转于泥游行不见染污。 又世尊言。 观其力势亦观训诲。 无力势无训诲。 当为说法。 云何有力势有训诲。 非为说法。 或作是说。 以人根故。 善行之名。 说不善行之时。 亦叹誉训诲。 若于彼人叹誉善行。 去不善行说平等法。 问又世尊为人说。 叹誉善行去不善行。 欲使世尊叹誉教戒耶。 答曰。 世尊亦知此戒律。 世尊不作是言。 彼有教戒。 或作是说。 无有功德力势教戒功德。 有教戒各叹誉其名。 若不叹誉其名。 实无有疑随时说法。 复次亦无巧便。 虽指授亦不教戒。 若有方便。 于彼躇步而教诲之。 不观方便而观不方便。 欲使彼当言说法分别。 随时作观至使得望。 又世尊言。 以女人八事系缚男子。 歌舞谈笑颜色细滑姿态。 恩爱义者为何等。 或作是说。 身体疮痍是恩爱义。 复作是语。 身体疮痍身体平政是恩爱。 或作是说。 诸根疮根相根义是恩爱义。 尊作是说。 爱女人相是恩爱义。 又世尊言。 汝复波伽(梵志也)。 如来有四说法。 彼有无量功德无量法句。 无量法句味广说。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此是不善。 是谓第二意断。 彼复灭不善。 是谓初意断是谓善。 此谓第三意断。 彼复思惟此谓四意断。 彼有无量功德。 文字无量谓之法句。 文字次第是谓法句味。 或作是说。 是谓不善。 苦谛所断。 是谓习谛。 善思惟尽谛。 是谓道谛。 彼有无有量功德。 是谓法句。 名身味为味身。 复次如来说法有尽。 应一切说法。 由二迹平等身习出要迹。 得平等身尽出要迹。 彼无颠倒。 无有忍无有善。 有是颠倒有退转。 忍善之中有无量功德。 所以作是说。 谓法句语法句味灭身字。 如优婆梨长者说。 如来世尊于彼愚痴异学不善之中。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不可使无信人火能烧也。 复次彼无信者。 现无有义。 或作是说。 现彼无信者尽。 复次或于彼时尼揵荼(优波离字)无信于此法中现其有信。 如尊者阿难说。 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 我今世尊精神闭塞。 不知四方。 亦不思惟法。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身无所觉现身行恶。 不识四方者。 现心无行。 不思惟法者。 现不讽诵。 复作是语。 身无所觉者。 现身说重。 不识四方者。 现心有愚。 不思惟法者。 现不说法。 复作是语。 身无所觉者。 现身无行。 不识四方者。 现心有乱。 不思惟法者。 亦不闻往古。 又世尊言。 识法如幻最胜故说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色是我所。 彼若聚沫因缘合会。 无数物成就渐渐集聚。 所持不牢性劣弱不得久住。 饶诸怨家亲近怨家。 作如是色爱着。 色欲因缘合会。 更乐色味香根。 如是无数物色之根本。 处母胞胎。 处胎长大。 年寿时过。 当于尔时渐渐前进。 集聚一处。 有男女伤。 知有众生处所众生不牢固形。 牢固相应因缘性弱。 造作诸行。 化若干种怨家集聚。 必当坏败。 有力怨家常被系缚。 必当坏败。 自性住亲近怨家。 故曰色如聚沫。 痛如水泡者。 彼如水中泡润雨与风合成。 如是吾我痛者。 诸根境界与识等生。 故曰痛如水泡。 想如野马者。 彼如野马。 盛夏炎暑无有云蔽。 亦无风尘。 无有浆水便起水想。 如是作吾我想者。 皆是幻惑众生悉是颠倒。 故曰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者。 彼如芭蕉树极峻高大。 皮皮相缠中无有实。 如是吾我者不得久住。 作若干种行。 然无有实皆不牢固。 故曰行如芭蕉。 识法如幻者。 彼如幻师。 无众生谓有众生想。 吾我识如是。 故曰识如幻法。 最胜为释种。 故曰最胜说。 又世尊言。 学者生三刺。 三刺义者其义云何。 答曰。 此三集聚知有不净。 谓淫怒痴。 又世尊言。 王波斯匿。 云何大王。 于草竹丛或大[葶-丁+呆]积。 而以火炷烧彼诸草木。 颇有种种异形不乎。 答曰。 义各各异。 声音不同。 端政住闲居愚痴无教戒优波离所说色幻及三刺又世尊言。 有四舍法。 云何为舍法。 如所说非句味义。 复次契经有成言。 如所说即是其六果。 说此契经是弃舍法。 如所说即是其义。 又世尊言。 若比丘供养病者。 则供养我身无异。 云何供养病者供养世尊无异。 或作是说。 供养病者脱于困厄。 复作是语。 佛世尊常法。 供养病者长益诸法。 复作是语。 彼不供养供养佛世尊。 复次世尊愍诸病者。 犹如有人。 语看病者曰。 汝供养此人。 则供养我无异。 复次如来常自悲众生。 供养世尊拥护众生。 世尊言。 比丘。 我当说法。 义理深邃。 是诸法味。 云何为义。 云何为味。 或作是说。 名为味相。 分别名者是为义。 复作是语。 敷演为义。 意娱乐为味。 复作是语。 一切名为味。 微妙为义。 复次义依彼契经章句分断。 渐相应为味。 如所说。 婆罗门言人依何所。 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若有相应选择长益。 即是彼所依。 便有人名生等方便。 亦依穀米有人名生。 穀米依地。 地为水所漂。 风持水。 当于是时风寒虚空。 风为空所摄。 空为明所摄。 然后知有虚空。 照明为日月所摄。 于中三界回转时。 乃至梵天各各相谓言。 梵天梵迦高天大梵忍成就忍灭诸结。 复作是语。 依涅槃依涅槃住。 云何得知。 世尊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 或作是说由阿含得知。 世尊亦说。 迦叶我亦不见天人及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众。 有异沙门婆罗门自言。 我戒成就定成就胜我者。 智慧成就胜我者。 解脱成就胜我者。 解脱见慧成就胜我者。 或作是说。 如来藏身。 复次记授决。 于法身中智慧成就者则知三昧成就。 三昧成就者则知戒成就。 戒成就则知有涅槃。 教意不能。 犹如三昧住。 意亦不乱亦不犯戒。 是故世尊戒成就胜。 三昧成就胜。 智慧成就胜。 以何等故。 无常谓心不相应行。 然无苦空无我。 或作是说。 无常非心意法。 苦空无我者。 是心意法也。 问此皆心所念法。 亦是心不相应法。 若作空观思惟空者。 彼则是空。 若思惟无常非无常观。 彼是无常。 若不作无常观。 无常异空异。 复次集聚智有苦患。 忍知为空。 无我是无常。 复次无常者无相之物。 又世尊言。 此不可造作。 处所在居家。 螺文梵行尽形寿修清净行。 螺文义者其事云何。 或作是说。 昔有仙人名螺文。 精进纯备而处居家不有梵行。 或作是说。 如彼螺文有清净行。 然居家不清净不清净善。 复次螺文造书文。 风雨不能爼坏。 处俗修梵行此非为清净。 如阿那含在家眷属围绕。 此非为善清净行耶。 云何以神足能隐形不现。 或作是说。 自化形极细。 或作是说。 化无色四大。 或作是说。 思惟轻举使形昇虚空。 肉眼见广大。 复次神足境界不可思议。 云何神足化形极细。 或作是说。 化无色四大。 复作是语。 以大入小重垂于轻。 如所从生。 大火炎中取萤火光。 复次神足境界不可思议。 如所说仙人有五复曰六。 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仙人五世尊为上。 此之谓也。 复次五比丘中世尊为六。 此之谓也。 如尊者朋耆说。 汝选择念见闻念知。 见闻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谓结使也。 不尽谓之流结。 尽谓之漏尽也。 复次诸所闻者方便所摄。 一切彼闻菩萨时。 谓见闻念知。 如尊者宾头卢说。 如大王所说。 揭陀婆梨梵志千千不觉不可计数。 如彼愚人。 无明不善非良福田。 彼非良福田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如耕田人不别良田。 彼谓非良田人。 彼亦不知有此良田。 亦不染着。 是谓非良田。 彼亦不知有此无是。 亦不染着。 是谓非良田。 复次穀子所生处别其好丑。 则知有良田。 是故彼不知。 是谓非良田。 诸所诤讼尽欲界相应耶。 设欲界相应尽是诤讼耶。 或作是说。 诸有诤讼者。 彼一切欲界相应也。 或欲界相应彼非诤讼。 行垢相应解无着法。 复作是语。 或有诤讼彼非欲界相应也。 答曰。 色无色界相应染污法。 或欲界相应彼非诤讼耶。 欲界相应不染污法。 及诤讼欲界相应染污法。 或非欲界相应。 亦非诤讼。 色无色界相应不染污法。 及无漏法也。 诸不诤讼。 彼一切色无色界相应耶。 设色无色界相应。 彼一切是不诤讼耶。 或作是说。 诸色无色界相应。 彼一切是不诤讼。 颇不诤讼彼非色无色界相应耶。 欲界相应不染污法及无漏法。 复次或不诤讼。 彼非色无色界相应。 欲界相应不染污法及无漏法。 或不相应不诤讼。 色无色界相应不染污法。 或不诤讼亦不色无色界欲界相应染污法。 色无色界相应染污法观现在事。 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现在所作目悉览见。 是谓现在事。 复作是语。 得诸色根是谓现在事。 复作是说。 有二种现在。 根现在。 意现在。 于彼根现在中。 若得色根。 意现在者若悉意不观。 复作是语。 如彼眼识相。 当言有三种更苦乐。 有其痛痒意便有想。 色声香味细滑法中。 思惟自相便有识生。 是谓现在。 自境界外。 彼亦不空有境界也。 我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我者爱己着形也。 复作是语。 内是我所。 复次自性诸入彼是我所。 余不牢固。 现在及我此二事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缘前有物。 是谓现在。 着己是谓我所也。 复作是语。 摄持诸根是谓现在。 内为我所。 复次露现缘前眼。 若有我所者彼则自违。 又世尊言。 萨毗梵志。 造作诸业事往涅槃无疑无有有灭尽比丘不处胎说是语时其义云何。 答曰。 解道彼以此道自竪立处。 等以此道一切结使尽。 故曰造作诸业事。 往涅槃无疑者。 闇冥得除究竟得智。 无有有灭尽者。 生有死无。 彼度此生老病死。 以现其妙。 自竪立者。 以修梵行。 以倚住诸道梵行求以倚更无有如是有处胎彼灭。 谓之胎尽。 彼比丘者。 于乞法中现其灭尽。 如所说虽多婆罗门。 我见天人世无秽净行除故我礼大仙脱我无明疑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如我见寻原本。 故曰我见天人世。 无秽者。 现无所摄。 云何得知。 以一切去离爱欲渐去除无秽。 一切婆罗门行净。 彼志成就无有诤讼。 故曰婆罗门。 习业之时观其所求。 故曰礼大仙。 所求以此然大法我如来以此大法。 故曰大也。 以得智当言见三昧。 解脱我疑刺。 以究竟授我三昧。 我不堪解脱洗除头多胡法为微妙智如是能度流说是语其义云何。 我不堪解脱者。 洗除头多胡(梵志)自现体中。 现着净法为微妙智。 如是能度流。 缘二等见有愚因净因观也。 住义将养病敷演无常理六闻田难沮现露净不堪又世尊言。 究竟不惊惧无缚亦无疑已断诸有刺此最是后体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有二究竟。 欲究竟已辨事究竟。 修梵行以此度。 究竟缘此因善智修定理。 亦不惊惧。 于无记体中亦不恐畏。 亦不惊怖老病死。 故曰不惊惧。 如有异梵志。 不以实智。 不以真威仪。 便作是说。 叹誉彼此叹誉己身。 此究竟智不如彼说究竟智成就。 故曰不毁。 彼戒盗尽者便尽生。 故曰此最是后体。 三界爱尽亦无缚着。 是观谓其缘。 故曰离三有刺。 因缘尽永无有余。 又世尊言。 此最为究竟迹灭为最上灭一切诸相净迹永常存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此最为究竟。 现事究竟休息者。 现三火息。 现有余涅槃。 迹者现智作处。 尽一切诸相者。 众生相众生所作方便。 初中竟之貌也。 作是观一切结。 又世尊言。 最后爱念语託情亲朋友不应作便说智者皆分别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藏匿之语与众生相应。 故曰意念语也。 于中所有亲友有二益。 彼不益彼此。 二亲友指授彼时。 智者皆别知。 以彼结此彼此共同。 又世尊言。 当于尔时穀贵饥馑。 生苗不生实。 苗义云何。 或作是说。 以食故授筹。 故曰苗。 复作是语。 以筹选择故曰苗。 种种子生一茎。 故曰茎也。 复以种种穀子亦不生苗。 故曰苗也。 又世尊言。 比丘当学自然自归法然法归不异归。 我然法然法归有何等异。 或作是说。 我然者我好也。 自辨其事。 法然者欢喜踊跃。 或作是说。 我然者内身身观痛心法。 法然者外身身观痛心法。 复作是语。 我然者思惟恶露。 于法顺法者是法然也。 复次亲近善知识及听正法我然也。 思惟恶露欲辨彼事者。 是法然也。 教诲欲辨彼事者。 欲为如是诸事则其事。 又世尊言。 若阿难生是意。 我有是比丘僧缘。 我有是比丘僧。 我当护比丘僧。 世尊复作是语。 舍利弗目揵连求索比丘僧。 我常不收况当汝。 汝钝愚食唾之人。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语。 如彼世尊如彼世尊。 舍利弗目揵连求索比丘僧。 我常不收。 或作是说。 从慈定起调达求索。 从定三昧起。 尊者阿难作是问。 复次现依我尽以前契句。 我当护弟子以二契句。 非我因缘慈悲于彼。 又世尊言。 有是十法爱。 慜念润情世间惊惧。 以何等故。 戒多闻梵行爱慜见喜娱乐。 或作是说。 作其善果。 复次作众多想。 又世尊言。 那迦频颜婆罗门长者。 彼作如是眼见色便娱乐。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如此形彼无歌舞香薰涂身香价甚贵。 或作是语。 妓乐戏笑因是故说。 复次缘女欲故说是语。 非不闲居境界。 能作欲爱刺利衰毁誉。 以利养故居处山泽。 如昙摩尘那比丘尼说。 乐痛淫所使。 苦痛瞋恚所使。 不苦不乐痛无明所使。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是如来教戒之语。 复作是语。 是如来劝戒之教义。 当言可说。 当言不可说。 或作是说。 当言可说。 何以故。 如世尊言。 我当说法。 有义有味味可演说。 是故义亦可说。 若义不可说者。 说法则无有义。 问说义为说味。 二俱说义味之时。 有义有味。 若所说欲使义味与法异耶。 设义理与法异者。 是故不如契经文。 或作是说。 义可说名义展转是谓名。 于义当言不可说。 复次想所作语。 无想所作义。 是故义不可说。 又世尊言。 我当说法。 初善中善竟善。 云何于此法化中。 云何为初云何为中云何为竟。 或作是说。 戒为首思惟恶露为中涅槃为竟。 复作是语。 初学大戒中学增心竟。 学增智慧。 复次说法之时缘初现初受化。 受化回转为中后为究竟。 彼于此初为结原中为结原竟为结原故曰初善中善竟善。 又世尊言。 如所说以三事不忘而忆。 取本相自缘已初不失其旨。 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昔本境界取持守护。 为想所受持。 故曰本相所摄。 自然于己回转因缘。 自然者。 方便自然亲近自然。 故曰自然。 于己数数降伏心。 便有识护持。 故曰志强记不忘也。 如所说如是于中法法住法空法如实缘。 是因缘是谓因缘生。 说是语其义云何。 答曰。 如是于中诸法者。 彼修行法。 法住者。 不有变易。 法空者因缘果实。 如是知修行不异因缘者。 观所作行。 又世尊言。 更乐为一隅。 更乐习为二隅。 痛痒处中。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更乐为一隅。 所作为习想。 更乐习为二隅者。 痛处中者异也。 复次更乐无明更乐六入为习。 无明生更乐。 痛处其中。 又世尊言。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如出家想降伏其心。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语。 是世尊劝教语。 当于尔时求解脱故。 出家学道。 复次等出家故。 故说此语。 又世尊言。 于中摩罗童子余比丘当何所为。 年在幼少。 出家未久学道日浅。 来入此法亦复未久。 云何汝今年老形熟长老。 欲与我速疾求教戒。 说是语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年少比丘更作是念。 此亦年老方欲习学。 我等亦当在后习学所作自恣。 复作是语。 年少比丘便作是念。 此如是年老亦无所逮。 况当我等有所获乎。 无勇勐志。 复作是语。 彼年少比丘当作是知。 彼求教训。 况当彼求道。 复作是语。 众多见闻年少比丘况我等。 彼求教训。 况当年少比丘不求耶。 复次是世尊属累之语。 各莫作疲惓意。 以何等故。 曩昔如来等正觉闲居山泽。 岩峻坐具叹誉尔所事。 然不处其中。 然世尊叹誉其德亦处其中。 或作是说。 昔日之时无有闲处山泽丛林。 村落相连鸡皆飞过。 问设无闲居以何等故今叹誉之。 答曰。 叹过去闲居之德。 复作是语。 彼时佛教化众生。 尔时不以闲居作教化事。 恐不入彼教律中。 复作是语。 尔时众生贵重思惟定。 不许彼闲居静处。 村落之中应受化众生起恶露观。 复作是语。 尔时众生意多着乐。 皆不许闲处。 恐意厌不堪闲处。 又世尊言。 是语此契经句之语谁能堪。 调达于世尊前有所论。 世尊亦不于中住。 诸于坏增中叹其快者。 世尊亦当尔。 彼人无缘。 亦不有彼人不逆。 亦不能有如是善比丘于如来前从彼恶语。 何以故。 世尊功德相应无能知者。 诸闲居者礼敬承事便知彼人。 是故世尊不许。 以何等故。 本世尊等正觉乃至证弟子等法住。 然后复世尊久般涅槃。 尔时复住。 或作是说。 彼众生是佛所化。 是故声闻不能教化。 复作是语。 尔时众生贵重止观。 彼时说法。 复次是时如来极长寿。 彼亦如今阎浮利地。 然后世尊处短寿中。 为诸受化众生及余趣。 我观去来契经所说教戒语勅声闻。 语竟世明我众僧受无有痛不可说善说三法及更乐年少端正叹誉本尊婆须蜜菩萨所集更乐揵度第七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