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论 内容: 中论卷第二龙树菩萨造梵志青目释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问曰。 经说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 万物以生法生。 以住法住。 以灭法灭。 是故有诸法。 答曰不尔。 何以故。 三相无决定故。 是三相为是有为能作有为相。 为是无为能作有为相。 二俱不然。 何以故。 若生是有为则应有三相若生是无为何名有为相若生是有为。 应有三相生住灭。 是事不然。 何以故。 共相违故。 相违者。 生相应生法。 住相应住法。 灭相应灭法。 若法生时。 不应有住灭相违法。 一时则不然。 如明闇不俱。 以是故生不应是有为法。 住灭相亦应如是。 问曰。 若生非有为。 若是无为有何咎。 答曰。 若生是无为。 云何能为有为法作相。 何以故。 无为法无性故。 因灭有为名无为。 是故说不生不灭名无为相。 更无自相。 是故无法。 不能为法作相。 如兔角龟毛等不能为法作相。 是故生非无为。 住灭亦如是。 复次。 三相若聚散不能有所相云何于一处一时有三相是生住灭相。 若一一能为有为法作相。 若和合能与有为法作相。 二俱不然。 何以故。 若谓一一者。 于一处中或有有相。 或有无相。 生时无住灭。 住时无生灭。 灭时无生住。 若和合者。 共相违法。 云何一时俱。 若谓三相更有三相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是即为无穷无即非有为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 生更有生有住有灭。 如是三相复应更有相。 若尔则无穷。 若更无相。 是三相则不名有为法。 亦不能为有为法作相。 问曰。 汝说三相为无穷。 是事不然。 生住灭虽是有为。 而非无穷。 何以故。 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本生之所生还生于生生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 一法二生三住四灭五生生六住住七灭灭。 是七法中。 本生除自体。 能生六法。 生生能生本生。 本生能生生生。 是故三相虽是有为。 而非无穷。 答曰。 若谓是生生能生于本生生生从本生何能生本生若是生生能生本生者。 是生生则不名从本生生。 何以故。 是生生从本生生。 云何能生本生。 复次。 若谓是本生能生于生生本生从彼生何能生生生若谓本生能生生生者。 是本生不名从生生生。 何以故。 是本生从生生生。 云何能生生生。 生生法应生本生。 而今生生不能生本生。 生生未有自体。 何能生本生。 是故本生不能生生生。 问曰。 是生生生时非先非后。 能生本生。 但生生生时能生本生。 答曰不然。 何以故。 若生生生时能生于本生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可尔。 而实未有。 是故生生生时。 不能生本生。 复次。 若本生生时能生于生生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若谓是本生生时能生生生可尔。 而实未有。 是故本生生时。 不能生生生。 问曰。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如灯入于闇室照了诸物。 亦能自照。 生亦如是。 能生于彼。 亦能自生。 答曰不然。 何以故。 灯中自无闇住处亦无闇破闇乃名照无闇则无照灯体自无闇。 明所及处亦无闇。 明闇相违故。 破闇故名照。 无闇则无照。 何得言灯自照亦照彼。 问曰。 是灯非未生有照亦非生已有照。 但灯生时。 能自照亦照彼。 答曰。 云何灯生时而能破于闇此灯初生时不能及于闇灯生时名半生半未生。 灯体未成就云何能破闇。 又灯不能及闇。 如人得贼乃名为破。 若谓灯虽不到闇而能破闇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灯若未及闇而能破闇者灯在于此间则破一切闇若灯有力。 不到闇而能破者。 此处燃灯。 应破一切处闇。 俱不及故。 复次灯不应自照照彼。 何以故。 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闇亦应自闇亦能闇于彼若灯与闇相违故。 能自照亦照于彼。 闇与灯相违故。 亦应自蔽蔽彼。 若闇与灯相违。 不能自蔽蔽彼。 灯与闇相违。 亦不应自照亦照彼。 是故灯喻非也。 破生因缘未尽故。 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是生自生时。 为生已生。 为未生生。 若未生生则是无法。 无法何能自生。 若谓生已生。 则为已成。 不须复生。 如已作不应更作。 若已生若未生。 是二俱不生故无生。 汝先说生如灯能自生亦生彼。 是事不然。 住灭亦如是。 复次。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时亦不生去来中已答生名众缘和合有生。 已生中无作故无生。 未生中无作故无生。 生时亦不然。 离生法生时不可得。 离生时生法亦不可得。 云何生时生。 是事去来中已答。 已生法不可生。 何以故。 生已复生。 如是展转则为无穷。 如作已复作。 复次若生已更生者。 以何生法生。 是生相未生。 而言生已生者。 则自违所说。 何以故。 生相未生而汝谓生。 若未生谓生者。 法或可生已而生。 或可未生而生。 汝先说生已生。 是则不定。 复次如烧已不应复烧。 去已不应复去。 如是等因缘故。 生已不应生。 未生法亦不生。 何以故。 法若未生。 则不应与生缘和合。 若不与生缘和合。 则无法生。 若法未与生缘和合而生者。 应无作法而作。 无去法而去。 无染法而染。 无恚法而恚。 无痴法而痴。 如是则皆破世间法。 是故未生法不生。 复次若未生法生者。 世间未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 未生菩提今应生菩提不坏法。 阿罗汉无有烦恼。 今应生烦恼。 兔等无角今皆应生。 但是事不然。 是故未生法亦不生。 问曰。 未生法不生者。 以未有缘无作无作者无时无方等故不生。 若有缘有作有作者有时有方等和合故未生法生。 是故若说一切未生法皆不生。 是事不尔。 答曰。 若法有缘有时有方等和合则生者。 先有亦不生。 先无亦不生。 有无亦不生。 三种先已破。 是故生已不生。 未生亦不生。 生时亦不生。 何以故。 已生分不生。 未生分亦不生。 如先答。 复次若离生有生时者。 应生时生。 但离生无生时。 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若言生时生者。 则有二生过。 一以生故名生时。 二以生时中生。 二皆不然。 无有二法。 云何有二生。 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生法未发则无生时。 生时无故生何所依。 是故不得言生时生。 如是推求。 生已无生。 未生无生。 生时无生。 无生故生不成。 生不成故住灭亦不成。 生住灭不成故有为法不成。 是故偈中说去未去去时中已答。 问曰。 我不定言生已生未生生生时生。 但众缘和合故有生。 答曰。 汝虽有是说。 此则不然。 何以故。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云何众缘合尔时而得生生时生已种种因缘破。 汝今何以更说众缘和合故有生。 若众缘具足不具足。 皆与生同破。 复次。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众缘所生法。 无自性故寂灭。 寂灭名为无。 此无彼无相。 断言语道灭诸戏论。 众缘名。 如因缕有布因蒲有席。 若缕自有定相。 不应从麻出。 若布自有定相。 不应从缕出。 而实从缕有布。 从麻有缕。 是故缕亦无定性。 布亦无定性。 如燃可燃因缘和合成。 无有自性。 可燃无故燃亦无。 燃无故可燃亦无。 一切法亦如是。 是故从众缘生法无自性。 无自性故空如野马无实。 是故偈中说生与生时二俱寂灭。 不应说生时生。 汝虽种种因缘欲成生相。 皆是戏论非寂灭相。 问曰。 定有三世别异。 未来世法得生。 因缘即生。 何故言无生。 答曰。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若未来世中。 有未生法而生。 是法先已有。 何用更生。 有法不应更生。 问曰。 未来虽有。 非如现在相。 以现在相故说生。 答曰。 现在相未来中无。 若无云何言未来生法生。 若有不名未来。 应名现在。 现在不应更生。 二俱无生故不生。 复次汝谓生时生亦能生彼。 今当更说。 若言生时生是能有所生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若生生时能生彼。 是生谁复能生。 若谓更有生生生则无穷离生生有生法皆能自生若生更有生。 生则无穷。 若是生更无生而自生者。 一切法亦皆能自生。 而实不尔。 复次。 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有无亦不生此义先已说凡所有生。 为有法有生。 为无法有生。 为有无法有生。 是皆不然。 是事先已说。 离此三事更无有生。 是故无生。 复次。 若诸法灭时是时不应生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若法灭相是法不应生。 何以故。 二相相违故。 一是灭相。 知法是灭。 一是生相。 知法是生。 二相相违法。 一时则不然。 是故灭相法不应生。 问曰。 若灭相法不应生。 不灭相法应生。 答曰。 一切有为法念念灭故。 无不灭法离有为。 无有决定无为法。 无为法但有名字。 是故说不灭法终无有是事。 问曰。 若法无生应有住。 答曰。 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住时亦不住无生云何住不住法不住。 无住相故。 住法亦不住。 何以故。 已有住故。 因去故有住。 若住法先有。 不应更住。 住时亦不住。 离住不住更无住时。 是故亦不住。 如是一切处求住不可得故。 即是无生。 若无生云何有住。 复次。 若诸法灭时是则不应住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若法灭相。 是法无有住相。 何以故。 一法中有二相相违故。 一是灭相。 二是住相。 一时一处有住灭相。 是事不然。 是故不得言灭相法有住。 问曰。 若法不灭应有住。 答曰。 无有不灭法。 何以故。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一切法生时无常。 常随逐无常有二。 名老及死。 如是一切法。 常有老死故无住时。 复次。 住不自相住亦不异相住如生不自生亦不异相生若有住法。 为自相住为他相住。 二俱不然。 若自相住则为是常。 一切有为法从众缘生。 若住法自住。 则不名有为。 住若自相住。 法亦应自相住。 如眼不能自见。 住亦如是。 若异相住则。 住更有住。 是则无穷。 复次见异法生异相。 不得不因异法而有异相。 异相不定故。 因异相而住者。 是事不然。 问曰。 若无住应有灭。 答曰无。 何以故。 法已灭不灭未灭亦不灭灭时亦不灭无生何有灭若法已灭则不灭。 以先灭故。 未灭亦不灭。 离灭相故。 灭时亦不灭。 离二更无灭时。 如是推求。 灭法即是无生。 无生何有灭。 复次。 法若有住者是则不应灭法若不住者是亦不应灭若法定住则无有灭。 何以故。 由有住相故。 若住法灭则有二相。 住相灭相。 是故不得言住中有灭。 如生死不得一时有。 若法不住亦无有灭。 何以故。 离住相故。 若离住相则无法。 无法云何灭。 复次。 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灭是法于异时不于异时灭若法有灭相。 是法为自相灭。 为异相灭。 二俱不然。 何以故。 如乳不于乳时灭。 随有乳时。 乳相定住故。 非乳时亦不灭。 若非乳不得言乳灭。 复次。 如一切诸法生相不可得以无生相故即亦无灭相如先推求。 一切法生相不可得。 尔时即无灭相。 破生故无生。 无生云何有灭。 若汝意犹未已。 今当更说破灭因缘。 若法是有者是即无有灭不应于一法而有有无相诸法有时推求灭相不可得。 何以故。 云何一法中。 亦有亦无相。 如光影不同处。 复次。 若法是无者是即无有灭譬如第二头无故不可断法若无者则无灭相。 如第二头第三手无故不可断。 复次。 法不自相灭他相亦不灭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如先说生相。 生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若以自体生。 是则不然。 一切物皆从众缘生。 如指端不能自触。 如是生不能自生。 从他生亦不然。 何以故。 生未有故。 不应从他生。 是生无故无自体。 自体无故他亦无。 是故从他生亦不然。 灭法亦如是。 不自相灭不他相灭。 复次。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汝先说有生住灭相故有有为。 以有有为故有无为。 今以理推求。 三相不可得。 云何得有有为。 如先说。 无有无相法。 有为法无故。 何得有无为。 无为相名不生不住不灭。 止有为相故名无为相。 无为自无别相。 因是三相有无为相。 如火为热相地为坚相水为冷相。 无为则不然。 问曰。 若是生住灭毕竟无者。 云何论中得说名字。 答曰。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生住灭相无有决定。 凡人贪着谓有决定。 诸贤圣怜愍欲止其颠倒。 还以其所着名字为说。 语言虽同其心则异。 如是说生住灭相。 不应有难。 如幻化所作。 不应责其所由。 不应于中有忧喜想。 但应眼见而已。 如梦中所见不应求实。 如乾闼婆城日出时现而无有实。 但假为名字不久则灭。 生住灭亦如是。 凡夫分别为有。 智者推求则不可得。 中论观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问曰。 现有作有作者有所用作法。 三事和合故有果报。 是故应有作者作业。 答曰。 上来品品中。 破一切法皆无有余。 如破三相。 三相无故无有有为。 有为无故无无为。 有为无为无故。 一切法尽无作作者。 若是有为。 有为中已破。 若是无为。 无为中已破。 不应复问汝着心深故。 而复更问。 今当复答。 决定有作者不作决定业决定无作者不作无定业若先定有作者定有作业。 则不应作。 若先定无作者定无作业。 亦不应作。 何以故。 决定业无作是业无作者定作者无作作者亦无业若先决定有作业。 不应更有作者。 又离作者应有作业。 但是事不然。 若先决定有作者。 不应更有作业。 又离作业应有作者。 但是事不然。 是故决定作者决定作业。 不应有作。 不决定作者不决定作业。 亦不应有作。 何以故。 本来无故。 有作者有作业。 尚不能作。 何况无作者无作业。 复次。 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业作者及作业即堕于无因若先定有作者定有作业。 汝谓作者有作。 即为无因离作业有作者。 离作者有作业。 则不从因缘有。 问曰。 若不从因缘有作者有作业。 有何咎。 答曰。 若堕于无因则无因无果无作无作者无所用作法若无作等法则无有罪福罪福等无故罪福报亦无若无罪福报亦无有涅槃诸可有所作皆空无有果若堕于无因。 一切法则无因无果。 能生法名为因。 所生法名为果。 是二即无。 是二无故无作无作者。 亦无所用作法。 亦无罪福。 罪福无故亦无罪福果报及涅槃道。 是故不得从无因生。 问曰。 若作者不定。 而作不定业有何咎。 答曰。 一事无尚不能起作业。 何况二事都无。 譬如化人以虚空为舍。 但有言说而无作者作业。 问曰。 若无作者无作业。 不能有所作。 今有作者有作业应有作。 答曰。 作者定不定不能作二业有无相违故一处则无二作者定不定。 不能作定不定业。 何以故。 有无相违故。 一处不应有二。 有是决定。 无是不决定。 一人一事云何有有无。 复次。 有不能作无无不能作有若有作作者其过如先说若有作者而无业。 何能有所作。 若无作者而有业。 亦不能有所作。 何以故。 如先说。 有中若先有业。 作者复何所作。 若先无业云何可得作。 如是则破罪福等因缘果报。 是故偈中说。 有不能作无无不能作有。 若有作作者。 其过如先说。 复次。 作者不作定亦不作不定及定不定业其过如先说定业已破。 不定业亦破。 定不定业亦破。 今欲一时总破。 故说是偈。 是故作者不能作三种业。 今三种作者。 亦不能作业。 何以故。 作者定不定亦定亦不定不能作于业其过如先说作者定不定。 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于业。 何以故。 如先三种过因缘。 此中应广说。 如是一切处求作者作业。 皆不可得。 问曰。 若言无作无作者。 则复堕无因。 答曰。 是业从众缘生假名为有。 无有决定。 不如汝所说。 何以故。 因业有作者因作者有业成业义如是更无有余事业先无决定。 因人起业。 因业有作者。 作者亦无决定。 因有作业名为作者。 二事和合故得成作作者。 若从和合生则无自性。 无自性故空。 空则无所生。 但随凡夫忆想分别故。 说有作业有作者。 第一义中无作业无作者。 复次。 如破作作者受受者亦尔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破如作作者不得相离。 不相离故不决定。 无决定故无自性。 受受者亦如是。 受名五阴身。 受者是人。 如是离人无五阴。 离五阴无人。 但从众缘生如受受者。 余一切法。 亦应如是破。 中论观本住品第九(十二偈)问曰。 有人言。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谁有如是事是则名本住若无有本住谁有眼等法以是故当知先已有本住眼耳鼻舌身命等诸根。 名为眼耳等根。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想思忆念等心心数法。 名为苦乐等法。 有论师言。 先未有眼等法。 应有本住。 因是本住。 眼等诸根得增长。 若无本住。 身及眼等诸根。 为因何生而得增长。 答曰。 若离眼等根及苦乐等法先有本住者以何而可知若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 先有本住者。 以何可说以何可知。 如外法瓶衣等。 以眼等根得知。 内法以苦乐等根得知。 如经中说。 可坏是色相。 能受是受相。 能识是识相。 汝说离眼耳苦乐等先有本住者。 以何可知说有是法。 问曰。 有论师言。 出入息视眴寿命思惟苦乐憎爱动发等是神相。 若无有神。 云何有出入息等相。 是故当知。 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 先有本住。 答曰。 是神若有。 应在身内如壁中有柱。 若在身外。 如人被铠。 若在身内。 身则不可坏。 神常在内故是故言神在身内。 但有言说虚妄无实。 若在身外覆身如铠者。 身应不可见。 神细密覆故。 亦应不可坏而今实见身坏。 是故当知。 离苦乐等先无余法。 若谓断臂时神缩在内不可断者。 断头时亦应缩在内不应死。 而实有死。 是故知离苦乐等先有神者。 但有言说虚妄无实。 复次若言身大则神大。 身小则神小。 如灯大则明大灯小则明小者。 如是神则随身不应常。 若随身者。 身无则神无。 如灯灭则明灭。 若神无常。 则与眼耳苦乐等同。 是故当知。 离眼耳等先无别神。 复次如风狂病人。 不得自在。 不应作而作。 若有神是诸作主者。 云何言不得自在。 若风狂病不恼神者应离神别有所作。 如是种种推求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 先无本住。 若必谓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有本住者。 无有是事。 何以故。 若离眼耳等而有本住者亦应离本住而有眼耳等若本住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者。 今眼耳等根苦乐等法。 亦应离本住而有。 问曰。 二事相离可尔但使有本住。 答曰。 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法者眼耳苦乐等。 人者是本住。 汝谓以有法故知有人。 以有人故知有法。 今离眼耳等法何有人。 离人何有眼耳等法。 复次。 一切眼等根实无有本住眼耳等诸根异相而分别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 实无有本住。 因眼缘色生眼识。 以和合因缘。 知有眼耳等诸根。 不以本住故知。 是故偈中说一切眼等根实无有本住。 眼耳等诸根各自能分别。 问曰。 若眼等诸根无有本住者眼等一一根云何能知尘若一切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无本住者。 今一一根。 云何能知尘。 眼耳等诸根无思惟。 不应有知。 而实知尘。 当知离眼耳等诸根。 更有能知尘者。 答曰。 若尔者。 为一一根中各有知者。 为一知者在诸根中。 二俱有过。 何以故。 见者即闻者闻者即受者如是等诸根则应有本住若见者即是闻者。 闻者即是受者。 则是一神。 如是眼等诸根。 应先有本住。 色声香等无有定知者。 或可以眼闻声。 如人有六向随意见闻。 若闻者见者是一。 于眼等根随意见闻。 但是事不然。 若见闻各异受者亦各异见时亦应闻如是则神多若见者闻者受者各异。 则见时亦应闻。 何以故。 离见者有闻者故。 如是鼻舌身中。 神应一时行。 若尔者。 人一而神多。 以一切根一时知诸尘。 而实不尔。 是故见者闻者受者。 不应俱用。 复次。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所从生诸大彼大亦无神若人言离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别有本住。 是事已破。 今于眼耳等所因四大。 是四大中亦无本住。 问曰。 若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可尔。 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应有。 答曰。 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者眼等亦应无若眼耳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 谁有此眼耳等。 何缘而有。 是故眼耳等亦无。 复次。 眼等无本住今后亦复无以三世无故无有无分别思惟推求本住。 于眼等先无。 今后亦无。 若三世无。 即是无生寂灭不应有难。 若无本住。 云何有眼等。 如是问答。 戏论则灭。 戏论灭故。 诸法则空。 中论观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问曰应有受受者。 如燃可燃。 燃是受者。 可燃是受。 所谓五阴。 答曰。 是事不然。 何以故。 燃可燃俱不成故。 燃可燃。 若以一法成。 若以二法成。 二俱不成。 问曰。 且置一异法。 若言无燃可燃。 今云何以一异相破。 如兔角龟毛无故不可破。 世间眼见实有事而后可思惟。 如有金然后可烧可锻。 若无燃可燃。 不应以一异法思惟。 若汝许有一异法。 当知有燃可燃。 若许有者则为已有。 答曰。 随世俗法言说。 不应有过。 燃可燃若说一若说异。 不名为受。 若离世俗言说。 则无所论。 若不说燃可燃。 云何能有所破。 若无所说则义不可明。 如有论者。 破破有无。 必应言有无。 不以称有无故而受有无。 是以随世间言说故无咎。 若口有言便是受者。 汝言破即为自破。 燃可燃亦如是。 虽有言说亦复不受。 是故以一异法。 思惟燃可燃。 二俱不成。 何以故。 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则一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燃是火。 可燃是薪。 作者是人。 作是业。 若燃可燃一。 则作作者亦应一。 若作作者一。 则陶师与瓶一。 作者是陶师。 作是瓶。 陶师非瓶。 瓶非陶师。 云何为一。 是以作作者不一故。 燃可燃亦不一。 若谓一不可则应异。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燃与可燃异。 应离可燃别有燃。 分别是可燃是燃。 处处离可燃应有燃。 而实不尔是故异亦不可。 复次。 如是常应燃不因可燃生则无燃火功亦名无作火若燃可燃异。 则燃不待可燃而常燃。 若常燃者则自住其体。 不待因缘人功则空。 人功者。 将护火令燃。 是功现有。 是故知火不异可燃。 复次若燃异可燃燃即无作。 离可燃火何所然。 若尔者火则无作。 无作火无有是事。 问曰。 云何火不从因缘生。 人功亦空答曰。 燃不待可燃则不从缘生火若常燃者人功则应空燃可燃若异。 则不待可燃有燃。 若不待可燃有然。 则无相因法。 是故不从因缘生。 复次若燃异可燃。 则应常燃。 若常燃者。 应离可燃别见有燃。 更不须人功。 何以故。 若汝谓燃时名为可燃者尔时但有薪何物燃可燃若谓先有薪烧时名可燃者。 是事不尔。 若离燃别有可燃者。 云何言燃时名可燃。 复次。 若异则不至不至则不烧不烧则不灭不灭则常住若燃异可燃。 则燃不应至可燃。 何以故。 不相待成故。 若燃不相待成。 则自住其体。 何用可燃。 是故不至。 若不至则不燃可燃何以故。 无有不至而能烧故。 若不烧则无灭。 应常住自相。 是事不尔。 问曰。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如此至彼人彼人至此人燃与可燃异。 而能至可燃。 如男至于女。 如女至于男。 答曰。 若谓燃可燃二俱相离者如是燃则能至于彼可燃若离燃有可燃。 若离可燃有燃。 各自成者。 如是则应燃至可燃。 而实不尔。 何以故。 离燃无可燃。 离可燃无燃故。 今离男有女。 离女有男。 是故汝喻非也。 喻不成故。 燃不至可燃。 问曰。 燃可燃相待而有。 因可燃有燃。 因燃有可燃。 二法相待成。 答曰。 若因可燃燃因燃有可燃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若因可燃而燃成。 亦应因燃可燃成。 是中若先定有可燃。 则因可燃。 而燃成。 若先定有燃。 则因燃可燃成。 今若因可燃而燃成者。 则先有可燃而后有燃。 不应待燃而有可燃。 何以故可燃在先燃在后故。 若燃不燃可燃。 是则可燃不成。 又可燃不在余处离于燃故。 若可燃不成。 燃亦不成。 若先燃后有可燃。 燃亦有如是过。 是故燃可燃。 二俱不成。 复次。 若因可燃燃则燃成复成是为可燃中则为无有燃若欲因可燃而成燃。 则燃成已复成。 何以故。 燃自住于燃中。 若燃不自住其体。 从可燃成者。 无有是事。 是故有是燃从可燃成。 今则燃成复成。 有如是过。 复有可燃无燃过。 何以故。 可燃离燃自住其体故。 是故燃可燃相因待。 无有是事。 复次。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若法因待成。 是法还成本因待。 如是决定则无二事。 如因可燃而成燃。 还因于燃而成可燃。 是则二俱无定。 无定故不可得。 何以故。 若法有待成未成云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若法因待成。 是法先未成。 未成则无。 无则云何有因待。 若是法先已成已成。 何用因待。 是二俱不相因待。 是故汝先说燃可燃相因待成。 无有是事。 是故。 因可燃无燃不因亦无燃因燃无可燃不因无可燃今因待可燃燃不成。 不因待可燃燃亦不成。 可燃亦如是。 因燃不因燃。 二俱不成。 是过先已说。 复次。 燃不余处来燃处亦无燃可燃亦如是余如去来说燃不于余方来入可燃可燃中亦无燃。 析薪求燃不可得故。 可燃亦如是。 不从余处来入燃中。 燃中亦无可燃。 如燃已不燃未燃不燃燃时不燃。 是义如去来中说。 是故。 可燃即非然离可燃无燃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可燃中无燃可燃即非燃。 何以故。 先已说作作者一过故。 离可燃无燃。 有常燃等过故。 燃无有可燃。 燃中无可燃。 可燃中无燃。 以有异过故。 三皆不成。 问曰。 何故说燃可燃答曰。 如因可燃有燃。 如是因受有受者。 受名五阴。 受者名人。 燃可燃不成故受受者亦不成。 何以故。 以燃可燃法说受受者法及以说瓶衣一切等诸法如可燃非燃。 如是受非受者。 作作者一过故。 又离受无受者。 异不可得故。 以异过故。 三皆不成。 如受受者。 外瓶衣等一切法皆同上说。 无生毕竟空。 是故。 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诸法从本已来无生。 毕竟寂灭相。 是故品末说是偈。 若人说我相。 如犊子部众说。 不得言色即是我。 不得言离色是我。 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 如萨婆多部众说。 诸法各各相。 是善是不善是无记。 是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别。 异如是等人。 不得诸法寂灭相。 以佛语作种种戏论。 中论观本际品第十一(八偈)问曰。 无本际经说。 众生往来生死。 本际不可得。 是中说有众生有生死。 以何因缘故而作是说。 答曰。 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圣人有三种。 一者外道五神通。 二者阿罗汉辟支佛。 三者得神通大菩萨佛于三种中最上故言大圣。 佛所言说无不是实说。 生死无始。 何以故。 生死初后不可得。 是故言无始汝谓若无初后。 应有中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因中后故有初。 因初中故有后。 若无初无后。 云何有中。 生死中无初中后。 是故说先后共不可得。 何以故。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若先有老死而后有生者是则为无因不生有老死生死众生。 若先生渐有老。 而后有死者。 则生无老死。 法应生有老死老死有生。 又不老死而生。 是亦不然。 又不因生有老死。 若先老死后生。 老死则无因。 生在后故。 又不生何有老死。 若谓生老死先后不可。 谓一时成者。 是亦有过。 何以故。 生及于老死不得一时共生时则有死是二俱无因若生老死一时则不然何以故。 生时即有死故。 法应生时有死时无。 若生时有死。 是事不然。 若一时生则无有相因。 如牛角一时出则不相因。 是故。 若使初后共是皆不然者何故而戏论谓有生老死思惟生老死三皆有过故。 即无生毕竟空。 汝今何故贪着。 戏论生老死。 谓有决定相。 复次。 诸所有因果相及可相法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一切法者。 所谓因果相可相。 受及受者等。 皆无本际。 非但生死无本际。 以略开示故。 说生死无本际。 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有人说曰。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有人言。 苦恼自作。 或言他作。 或言亦自作亦他作。 或言无因作。 于果皆不然。 于果皆不然者。 众生以众缘致苦。 厌苦欲求灭。 不知苦恼实因缘有四种谬。 是故说于果皆不然何以故。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若苦自作。 则不从众缘生。 自名从自性生。 是事不然。 何以故。 因前五阴有后五阴生。 是故苦不得自作。 问曰。 若言此五阴作彼五阴者。 则是他作。 答曰。 是事不然。 何以故。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若此五阴与彼五阴异。 彼五阴与此五阴异者。 应从他作。 如缕与布异者。 应离缕有布。 若离缕无布者。 则布不异缕。 如是彼五阴异此五阴者。 则应离此五阴有彼五阴。 若离此五阴无彼五阴者。 则此五阴不异彼五阴。 是故不应言苦从他作。 问曰自作者。 是人人自作苦。 自受苦。 答曰。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若谓人自作苦者。 离五阴苦。 何处别有人。 而能自作苦。 应说是人。 而不可说。 是故苦非人自作。 若谓人不自作苦。 他人作苦与此人。 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若他人作苦。 与此人者。 离五阴无有此人受。 复次。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 离五阴苦。 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 若有者应说其相。 复次。 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种种因缘彼自作苦不成而言他作苦。 是亦不然。 何以故。 此彼相待故。 若彼作苦于彼亦名自作苦。 自作苦先已破。 汝受自作苦不成故。 他作亦不成。 复次。 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彼无有自体何有彼作苦自作苦不然。 何以故。 如刀不能自割。 如是法不能自作法。 是故不能自作。 他作亦不然。 何以故。 离苦无彼自性。 若离苦有彼自性者。 应言彼作苦。 彼亦即是苦。 云何苦自作苦。 问曰。 若自作他作不然。 应有共作。 答曰。 若此彼苦成应有共作苦此彼尚无作何况无因作自作他作犹尚有过。 何况无因作。 无因多过。 如破作作者品中说。 复次。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佛法中虽说五受阴为苦。 有外道人。 谓苦受为苦。 是故说。 不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外万物。 地水山木等。 一切法皆亦不成。 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九偈)问曰。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佛经中说。 虚诳者。 即是妄取相。 第一实者。 所谓涅槃非妄取相。 以是经说故。 当知有诸行虚诳妄取相。 答曰。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若妄取相法即是虚诳者。 是诸行中为何所取。 佛如是说。 当知说空义。 问曰。 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空。 答曰。 一切诸行虚妄相故空。 诸行生灭不住。 无自性故空。 诸行名五阴。 从行生故。 五阴名行。 是五阴皆虚妄无有定相。 何以故。 如婴儿时色非匍匐时色。 匍匐时色非行时色。 行时色非童子时色。 童子时色非壮年时色。 壮年时色非老年时色。 如色念念不住故。 分别决定性不可得。 婴儿色为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为异。 二俱有过。 何以故。 若婴儿色即是匍匐色。 乃至老年色者。 如是则是一色皆为婴儿。 无有匍匐乃至老年。 又如泥团常是泥团终不作瓶。 何以故。 色常定故。 若婴儿色异匍匐色者。 则婴儿不作匍匐。 匍匐不作婴儿。 何以故。 二色异故。 如是童子少年壮年老年色不应相续。 有失亲属法无父无子。 若尔者。 唯有婴儿应得父。 余则匍匐乃至老年不应有分。 是故二俱有过。 问曰。 色虽不定。 婴儿色灭已。 相续更生乃至老年色。 无有如上过。 答曰。 婴儿色相续生者。 为灭已相续生。 为不灭相续生。 若婴儿色灭。 云何有相续。 以无因故。 如虽有薪可燃。 火灭故无有相续。 若婴儿色不灭而相续者。 则婴儿色不灭。 常住本相亦无相续。 问曰。 我不说灭不灭故相续生。 但说不住相似生故言相续生。 答曰。 若尔者。 则有定色而更生。 如是应有千万种色。 但是事不然。 如是亦无相续。 如是一切处求色无有定相。 但以世俗言说故有。 如芭蕉树求实不可得。 但有皮叶。 如是智者求色相。 念念灭更无实色可得。 不住色形色相。 相似次第生难可分别。 如灯炎分别定色不可得。 从是定色更有色生不可得。 是故色无性故空。 但以世俗言说故有。 受亦如是。 智者种种观察。 次第相似故生灭难可别知。 如水流相续。 但以觉故说三受在身。 是故当知。 受同色说。 想因名相生。 若离名相则不生。 是故佛说。 分别知名字相故名为想。 非决定先有。 从众缘生无定性。 无定性故如影随形。 因形有影。 无形则无影。 影无决定性。 若定有者。 离形应有影。 而实不尔。 是故从众缘生。 无自性故不可得。 想亦如是。 但因外名相。 以世俗言说故有。 识因色声香味触等眼耳鼻舌身等生。 以眼等诸根别异故。 识有别异。 是识为在色为在眼为在中间。 无有决定。 但生已识尘识此人识彼人。 知此人识为即是知彼人识。 为异是二难可分别。 如眼识耳识亦难可分别。 以难分别故。 或言一或言异。 无有决定分别。 但从众缘生故。 眼等分别故空无自性。 如伎人含一珠出已复示人则生疑。 为是本珠为更有异。 识亦如是。 生已更生。 为是本识为是异识。 是故当知。 识不住故无自性。 虚诳如幻。 诸行亦如是。 诸行者身口意。 行有二种净不净。 何等为不净。 恼众生贪着等名不净。 不恼众生实语不贪着等名净。 或增或减。 净行者。 在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受果报已则减。 还作故名增。 不净行者亦如是。 在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受果报已则减。 还作故名增。 是故诸行有增有减故不住。 如人有病。 随宜将适病则除愈。 不将适病则还集。 诸行亦如是。 有增有减故不决定。 但以世俗言说故有。 因世谛故得见第一义谛。 所谓无明缘诸行。 从诸行有识着。 识着故有名色。 从名色有六入。 从六入有触。 从触有受。 从受有爱。 从爱有取。 从取有有。 从有有生。 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 如是诸苦皆以行为本。 佛以世谛故说。 若得第一义谛生真智慧者则无明息。 无明息故诸行亦不集。 诸行不集故见谛所断身见疑戒取等断。 及思惟所断贪恚色染无色染调戏无明亦断。 以是断故一一分灭。 所谓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皆灭。 以是灭故五阴身毕竟灭更无有余。 唯但有空。 是故佛欲示空义故。 说诸行虚诳。 复次诸法无性故虚诳。 虚诳故空。 如偈说。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诸法无有性。 何以故。 诸法虽生不住自性。 是故无性。 如婴儿定住自性者。 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 而婴儿次第相续有异相现匍匐乃至老年。 是故说见诸法异相故知无性。 问曰。 若诸法异相无性即有无性法有何咎。 答曰。 若无性云何有法云何有相。 何以故。 无有根本故但为破性故说无性。 是无性法若有者。 不名一切法空。 若一切法空。 云何有无性法。 问曰。 诸法若无性云何说婴儿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诸法若无性则无有异相而汝说有异相。 是故有诸法性若无诸法性云何有异相。 答曰。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若诸法决定有性。 云何可得异性。 名决定有不可变异。 如真金不可变。 又如暗性不变为明。 明性不变为暗。 复次。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壮若法有异者。 则应有异相。 为即是法异。 为异法异。 是二不然。 若即是法异。 则老应作老。 而老实不作老。 若异法异者。 老与壮异壮应作老。 而壮实不作老。 二俱有过。 问曰。 若法即异。 有何咎。 如今眼见年少经日月岁数则老。 答曰。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若是法即异者。 乳应即是酪。 更不须因缘。 是事不然。 何以故。 乳与酪有种种异故。 乳不即是酪。 是故法不即异。 若谓异法为异者。 是亦不然。 离乳更有何物为酪。 如是思惟。 是法不异。 异法亦不异。 是故不应偏有所执。 问曰。 破是破异犹有空在。 空即是法。 答曰。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若有不空法。 相因故应有空法。 而上来种种因缘破不空法。 不空法无故则无相待。 无相待故何有空法。 问曰。 汝说不空法无故空法亦无。 若尔者。 即是说空。 但无相待故不应有执。 若有对应有相待。 若无对则无相待。 相待无故则无相。 无相故则无执。 如是即为说空。 答曰。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大圣为破六十二诸见。 及无明爱等诸烦恼故说空。 若人于空复生见者。 是人不可化。 譬如有病须服药可治。 若药复为病则不可治。 如火从薪出以水可灭。 若从水生为用何灭。 如空是水能灭诸烦恼火。 有人罪重贪着心深。 智慧钝故。 于空生见。 或谓有空。 或谓无空。 因有无还起烦恼。 若以空化此人者。 则言我久知是空。 若离是空则无涅槃道。 如经说。 离空无相无作门。 得解脱者。 但有言说。 中论观合品第十四(八偈)说曰。 上破根品中。 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 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 无合义今当说。 问曰。 何故眼等三事无合。 答曰。 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见是眼根。 可见是色尘。 见者是我。 是三事各在异处终无合时。 异处者。 眼在身内色在身外。 我者或言在身内。 或言遍一切处。 是故无合。 复次若谓有见法。 为合而见不合而见。 二俱不然。 何以故。 若合而见者。 随有尘处应有根有我。 但是事不然。 是故不合。 若不合而见者。 根我尘各在异处亦应有见。 而不见。 何以故。 如眼根在此不见远处瓶。 是故二俱不见。 问曰。 我意根尘。 四事合故有知生。 能知瓶衣等万物。 是故有见可见见者。 答曰。 是事根品中已破。 今当更说。 汝说四事合故知生。 是知为见瓶衣等物已生。 为未见而生。 若见已生者。 知则无用。 若未见而生者。 是则未合。 云何有知生。 若谓四事一时合而知生。 是亦不然。 若一时生则无相待。 何以故。 先有瓶次见后知生。 一时则无先后。 知无故见可见见者亦无。 如是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定相。 何得有合。 无合故空。 复次。 染与于可染染者亦复然余入余烦恼皆亦复如是如见可见见者无合故。 染可染染者亦应无合。 如说见可见见者三法。 则说闻可闻闻者余入等。 如说染可染染者。 则说瞋可瞋瞋者余烦恼等。 复次。 异法当有合见等无有异异相不成故见等云何合凡物皆以异故有合。 而见等异相不可得。 是故无合。 复次。 非但见等法异相不可得所有一切法皆亦无异相非但见可见见者等三事异相不可得。 一切法皆无异相。 问曰。 何故无有异相。 答曰。 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若法从因出是法不异因汝所谓异。 是异因异法故名为异。 离异法不名为异。 何以故。 若法从众缘生。 是法不异因。 因坏果亦坏故。 如因樑椽等有舍。 舍不异樑椽。 樑椽等坏舍亦坏故。 问曰。 若有定异法。 有何咎。 答曰。 若离从异异应余异有异离从异无异是故无有异若离从异有异法者。 则应离余异有异法。 而实离从异无有异法。 是故无余异。 如离五指异有拳异者拳异。 应于瓶等异物有异。 今离五指异。 拳异不可得。 是故拳异。 于瓶等无有异法。 问曰。 我经说。 异相不从众缘生。 分别总相故有异相。 因异相故有异法。 答曰。 异中无异相不异中亦无无有异相故则无此彼异汝言分别总相故有异相。 因异相故有异法。 若尔者。 异相从众缘生。 如是即说众缘法。 是异相离异法不可得故。 异相因异法而有。 不能独成。 今异法中无异相。 何以故。 先有异法故何用异相。 不异法中亦无异相。 何以故。 若异相在不异法中。 不名不异法。 若二处俱无。 即无异相。 异相无故此彼法亦无。 复次异法无故亦无合。 是法不自合异法亦不合合者及合时合法亦皆无是法自体不合。 以一故。 如一指不自合。 异法亦不合。 以异故。 异事已成不须合故。 如是思惟。 合法不可得。 是故说合者合时合法。 皆不可得。 中论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1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