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三 内容: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二净初静虑有四种。 谓顺退分。 顺住分。 顺胜进分。 顺决择分。 顺退分者。 谓若住此多分退失。 顺住分者。 谓若住此多分不退失不胜进。 顺胜进分者。 谓若住此多分胜进。 顺决择分者。 谓若住此多分能入正性离生。 复次顺退分者。 与诸烦恼相[夌*欠]相杂烦恼无间此现前此无间烦恼现前。 顺住分者。 能观下地为麁苦障而生厌背。 能观自地为静妙离而乐安住。 顺胜进分者。 能观自地为麁苦障而生厌背。 能观上地为静妙离而生欣乐。 顺决择分者。 即煗顶忍世第一法等。 复次顺退分者。 随顺烦恼。 顺住分者。 随顺自地。 顺胜进分者。 随顺上地。 顺决择分者。 随顺圣道。 此分或作圣行相。 或作余行相而向圣道趣于解脱。 如初静虑乃至有顶随应亦尔。 颇有净初静虑。 离染故得。 离染故舍。 退故得。 退故舍。 生故得生故舍耶。 答有。 谓顺退分初静虑离欲界染时得。 离梵世染时舍。 起梵世缠退时得。 起欲界缠退时舍。 从上地殁生梵世时得。 从梵世殁生欲界时舍。 乃至有顶随应亦尔。 问若欲界没生第二静虑。 第二静虑殁生初静虑者。 彼于初静虑何法往殁时舍。 还生时不得。 何法还生时得。 往没时不舍。 何法往没时舍。 还生时得。 何法往没时不舍。 还生时不得耶。 答彼于初静虑顺胜进分顺决择分往没时舍。 还生时不得。 顺退分及生得还生时得。 往没时不舍。 顺住分往没时舍。 还生时得。 除前相所余法。 往没时不舍。 还生时不得。 问若初静虑没生第二静虑。 第二静虑没生初静虑者。 彼于初静虑何法往没时舍。 还生时不得。 何法还生时得。 往没时不舍。 何法往没时舍。 还生时得。 何法往没时不舍。 还生时不得耶。 答彼于初静虑。 顺胜进分。 顺决择分。 往没时舍。 还生时不得。 顺退分还生时得。 往没时不舍。 顺住分及生得往没时舍。 还生时得。 除前相所余法。 往没时不舍。 还生时不得。 如初静虑于第二静虑如是。 乃至无所有处。 于非想非非想处亦尔。 如根本地。 如是诸近分地亦应广说。 颇有起第二静虑缠退。 无漏初静虑耶。 答有。 谓无学初静虑。 及上七地对治学初静虑等。 颇有起第二静虑缠退。 净初静虑耶。 答有。 谓阿罗汉所修净初静虑。 及杂修净初静虑等。 若修净初静虑。 彼亦修无漏耶。 乃至广说。 修有四种。 谓得修。 习修。 对治修。 除遣修。 此中前二修。 谓有为善法。 后二修。 谓有漏法。 外国师说。 修有六种。 谓前四。 及防护修。 分别修。 防护修者。 即是修根。 如契经说。 若于六根善调善覆善防善护。 善修者能引后乐。 分别修者即是修身。 如契经说。 于此身中有发毛爪齿。 乃至广说。 此后二修应知即是对治修除遣修摄。 是故修唯有四。 此中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如余处说。 若修法智彼亦修类智耶。 乃至广说。 彼亦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余处复说。 若道过去彼道一切已修已安耶。 乃至广说。 彼亦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如余处说。 若修身彼修戒耶。 乃至广说。 彼依二修作论。 谓对治修除遣修。 余处复说。 若修眼根彼修耳根耶。 乃至广说。 彼亦依二修作论。 谓对治修除遣修。 如余处说。 若修空三摩地。 彼亦修无愿三摩地耶。 乃至广说。 余处复说。 若修身念住。 彼亦修受念住耶。 乃至广说。 彼亦皆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如余处说。 若修无常想。 彼思惟无常想耶。 乃至广说。 有说。 彼依得修作论。 有说。 彼依习修作论。 有说。 彼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如余处说。 云何应修法。 谓善有为法。 此法虽复具四修义。 而彼但依二修作论。 谓得修习修。 由此义故应作四句。 有法有前二修无后二修。 谓有为无漏法。 有法有后二修无前二修。 谓染污无覆无记法。 有法具有四修。 谓善有漏法。 有法俱无四修。 谓无为法。 问何故名修。 答遍修故名修。 数习故名修。 熏故名修。 学故名修。 令光净故名修。 应知此中现在习修所显。 未来得修所显。 复次现在习故名修。 未来得故名修。 复次现在受用故名修。 未来引发故名修。 复次现在办事故名修。 未来与欲故名修。 复次现在身中故名修。 未来得自在故名修。 复次现在现前故名修。 未来成就故名修。 问何故已得善法现在前时不修未来耶。 答已衰歇故。 已受用故。 已作事故。 已与果故。 复次已修故。 已息故。 势用减故。 复次已得法现前受用时。 唯有渐尽更无余势。 云何能修未来。 如人受用先所积财。 唯有渐减更无增益。 复次作功用起者能修未来。 非起曾得法。 须作功用故不修未来。 复次若已得法现在前。 复能修未来者。 则佛般涅槃时。 现起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尔时亦应更修未来。 如此则尽智时。 应不具得一切功德。 云何得名所作究竟。 勿有此过故已得法现在前时。 不修未来诸余功德。 若修净初静虑。 彼亦修无漏耶。 设修无漏初静虑。 彼亦修净耶。 答应作四句。 有修净初静虑。 非无漏。 谓已得净初静虑现在前。 若未得净初静虑现在前。 而不修无漏。 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非无漏。 已得净初静虑现在前者。 谓异生及圣者。 或学或无学。 或声闻。 或独觉。 或如来。 或为现法乐住故。 或为观本所作故。 或为游戏功德故。 或为受用圣财故。 起曾得世俗初静虑现在前时。 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 况能修余未来功德。 然现前位即是习修故。 得名修净初静虑。 若未得净初静虑现在前而不修无漏者。 谓异生离欲界染。 若最后解脱道。 起根本初静虑现在前时。 即异生为离初静虑染。 依初静虑为加行道时。 即异生依初静虑引发五通。 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 即异生依初静虑起四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念住。 三义观。 煗顶忍世第一法。 有说。 亦起持息念时。 如是等时。 虽起未曾得净初静虑。 而不修无漏。 若未得非初静虑。 世俗智现在前而修净初静虑。 非无漏者。 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未至定静虑中间。 谓异生离欲界染即依未至定。 起第九解脱道时。 即异生为离初静虑染。 依未至定起加行道时。 即异生已离欲染。 依未至定起三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持息念。 念住。 三义观时。 即异生为离初静虑染。 依静虑中间起加行道时。 即异生依静虑中间起三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持息念。 念住。 三义观时。 如是等时。 起未曾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非无漏。 有修无漏初静虑非净。 谓已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若未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而不修净。 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 及未得非初静虑无漏智。 彼现在前而修无漏初静虑非净。 已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者。 谓诸圣者或学。 乃至或如来。 或为现法乐住故。 乃至或为受用圣财故。 起曾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时。 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 况能修余未来功德。 然现前位即是习修故。 得名修无漏初静虑。 若未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而不修净者。 谓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各三心顷。 道现观四心顷。 圣者依初静虑离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及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信胜解依初静虑练根作见至。 无间道。 解脱道时。 有说。 除解脱道时。 以此时亦修世俗道故。 如是说者。 尔时唯修无漏道。 以同见道得果故。 时解脱阿罗汉。 依初静虑练根作不动。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无漏。 初静虑现在前而不修净。 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无漏初静虑。 非净者。 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第二静虑近分。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谓圣者以世俗道离初静虑染。 若即第二静虑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第二静虑近分起三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持息念。 念住。 三义观时。 即圣者依第二静虑。 为离第二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第二静虑。 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杂修第二静虑中间心时。 即圣者依第二静虑。 引发五通诸加行道。 五无间道。 二解脱道。 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第二静虑。 起四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世俗念住。 三义观七处善。 有说。 亦起持息念时。 依第二静虑起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依第二静虑。 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即圣者以世俗道离第二静虑染。 若即第三静虑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第三静虑近分。 起三无量。 不净观。 持息念。 念住三义观时。 即圣者依第三静虑。 为离第三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第三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乃至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广如第二静虑说。 差别者除解脱胜处喜无量。 余皆如前。 即圣者以世俗道。 离第三静虑染。 若即第四静虑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第四静虑近分。 起三无量。 净解脱。 后四胜处。 前八遍处。 不净观。 念住三义观时。 即圣者依第四静虑。 为离第四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第四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杂修第四静虑中间心时。 即圣者依第四静虑。 引发五通诸加行道。 五无间道。 二解脱道。 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第四静虑。 起三无量。 净解脱。 后四胜处。 前八遍处。 不净观。 世俗念住。 三义观。 七处善时。 依第四静虑。 起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起无诤愿智边际定。 及增长时。 依第四静虑。 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即圣者以世俗道。 离第四静虑染。 若即空无边处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空无边处。 为离空无边处。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空无边处。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即圣者起空无边处。 世俗解脱遍处。 世俗念住时。 依空无边处起二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依空无边处。 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 即圣者以世俗道。 离空无边处染。 若即识无边处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识无边处。 为离识无边处。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余广如空无边处说。 即圣者以世俗道。 离识无边处染。 若即无所有处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无所有处。 为离无所有处。 及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余亦广如空无边处说。 差别者除遍处。 即圣者以世俗道。 离无所有处染。 若即非想非非想处近分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九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非想非非想处。 为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加行道时。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以非想非非想处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即圣者起非想非非想解脱念住时。 依非想非非想处。 起二无碍解。 空空。 无愿无愿。 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起入灭定想微细心时。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无漏初静虑。 非净及未得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 而修无漏初静虑。 非净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 即从未至定除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 谓已离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 道类智时依未至定离初静虑。 乃至无所有处染。 一切无间解脱道时。 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已离欲染信胜解。 依未至定练根作见至。 无间解脱道时。 时解脱阿罗汉。 依未至定练根作不动。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 各三心顷。 道现观四心顷。 依静虑中间。 离初静虑。 乃至无所有处染。 一切无间解脱道时。 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依静虑中间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无间解脱道时。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 各三心顷。 道现观四心顷。 依第二静虑。 离第二静虑。 乃至无所有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 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诸加行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依第二静虑。 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杂修第二静虑初后心时。 依第二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 无漏念住。 及无漏二无碍解增长时。 如依第二静虑。 如是依第三静虑。 依第四静虑。 广说亦尔。 差别者即离彼上染。 依空无边处离空无边处。 乃至无所有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 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依空无边处。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 九无间道。 八解脱道时。 起无漏空无边处解脱无漏念住。 及无漏二无碍解增长时。 如依空无边处。 如是依识无边处。 依无所有处亦尔。 差别者即离彼上染。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 而修无漏初静虑非净。 有修净初静虑亦无漏。 谓未得净初静虑现在前。 而修无漏若未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而修净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无漏智彼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及无漏。 若未得净初静虑现在前而修无漏者。 谓圣者以世俗道离欲界染。 最后起根本地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初静虑为离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依初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杂修初静虑中间心时。 即圣者依初静虑。 引发五通诸加行道。 五无间道。 二解脱道。 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 即圣者依初静虑起四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世俗念住。 三义观。 七处善。 有说。 亦起持息念时。 依初静虑起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依初静虑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净初静虑现在前而修无漏。 若未得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而修净者。 谓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各一心顷。 若以无漏道离欲界染。 最后起根本地解脱道时。 依初静虑为离初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初静虑得阿罗汉果。 初尽智起时。 依初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及最后解脱道时。 杂修初静虑初后心时。 依初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 无漏念住无漏无碍解增长时。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无漏初静虑现在前。 而修净。 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者。 此中余地以智名说。 即未至定静虑中间。 谓圣者以世俗道离欲界染。 即依未至定起最后解脱道时。 依未至定为离初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未至定已离欲染。 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已离欲染圣者。 依未至定起三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持息念。 世俗念住。 三义观。 七处善。 起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即圣者依静虑中间。 为离初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静虑中间。 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世俗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即圣者依静虑中间。 起三无量。 初二解脱。 前四胜处。 不净观。 持息念。 世俗念住。 三义观。 七处善。 起无碍解。 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 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 及增长时。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及无漏。 及未得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者。 此中余地以智名说。 即从未至定除初静虑。 乃至无所有处。 谓以无漏道离欲界染。 即依未至定起最后解脱道时。 依未至定为离初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未至定得阿罗汉果。 初尽智起时。 依未至定已离欲染。 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 及最后解脱道时。 已离欲染圣者。 依未至定起无漏念住。 及无漏无碍解增长时。 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各一心顷。 依静虑中间为离初静虑。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依静虑中间得阿罗汉果。 初尽智起时。 依静虑中间信胜解练根作见至。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时。 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若无漏为加行。 彼加行道。 及最后解脱道时。 依静虑中间起无漏念住。 及无漏无碍解增长时。 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 苦集灭现观各一心顷。 依第二静虑。 得阿罗汉果初尽智起时。 依第二静虑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最后解脱道时。 如说。 依第二静虑。 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应如是说。 依空无边处得阿罗汉果。 初尽智起时。 依空无边处时解脱练根作不动。 最后解脱道时。 如说。 依空无边处。 依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亦应如是说。 于如是时起未曾得。 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 而修净初静虑及无漏。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165.html